(新教材)高中语文《芣苢》统编版1课件_第1页
(新教材)高中语文《芣苢》统编版1课件_第2页
(新教材)高中语文《芣苢》统编版1课件_第3页
(新教材)高中语文《芣苢》统编版1课件_第4页
(新教材)高中语文《芣苢》统编版1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中华民族是勤于劳动、善于创造的民族。,我们拥有了历史的辉煌;也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今天的成就。 中华民族是勤于劳动、善于创造的民族。,我们拥有了历史文氏外孙入村收麦芣苢 诗经周南 苏辙文氏外孙入村收麦芣苢 诗经周南 苏辙芣苢芣苢芣苢即车前草,多年生草本,高2060厘米,全体光滑或稍有短毛。根茎短而肥厚,着生多数须根。荒地或路旁常见,分布几遍全国。嫩叶可食,有些地区用作饲料;全草与种子都可入药,能利尿、清热、止咳。有种说法,先民们认为芣苢主子,采芣苢可以满足妇女们多子多孙的愿望。芣苢一、检查预习: 文学常识一、检查预习: 1、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我国最早的一部 ,收录了从西周至春

2、秋时期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取其整数称_。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所谓诗经中的“六义”,即是指“_”三种诗歌形式与“_”三种表现手法。赋、比、兴诗歌总集诗三百风、雅、颂 1、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我国最早的一部 诗经六义“风”又称“国风”,“国风”是当时各地流行的民谣,带有地方色彩。“雅”多数是朝廷官吏及公卿大夫的作品,有一小部分是民歌。其内容几乎都是关于政治方面的。“颂”是贵族在宗庙中祭祀鬼神、赞美治者功德的乐曲,在演奏时要配以舞蹈。“赋”是直陈其事,描述一件事情的经过。“比”是打比方,用一个事物比喻另一个事物。“兴”以其他事物为发端,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诗经六义2、小苏

3、苏辙 苏辙(10391112),字 ,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文学家、宰相,“ ”之一。 苏辙与父亲 、兄长 齐名,合称 。其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其诗风格淳朴无华。苏辙亦善书,其书法潇洒自如,工整有序。著有栾城集等,行于世。北宋唐宋八大家苏洵苏轼“三苏”子由2、小苏苏辙北宋唐宋八大家苏洵苏轼“三苏”子由二、了解背景: 二、了解背景:芣苢芣苢是诗经中的一篇,是周代人们采集野生植物车前子(芣苢)时所唱的歌谣。 文氏外孙入村收麦 宋代士人们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促使他们成为新一代地主阶

4、层的代言人,生动再现地主阶层亲身务农,劝客农桑的重农意识,本首诗就反映了农忙时人们亲耕务农的场景,表现了农人抢收时的繁忙与辛苦。作品从一个崭新而具有典型意义的角度,展现宋代士子亲历农桑的行为。芣苢 文氏外孙入村收麦三、任务活动: 三、任务活动:任务活动一诵读全诗,理解大意1.边诵边读,用“/”划分这两首诗的朗读节奏,并用“”标出第二首诗的韵脚。芣苢采采 芣苢,薄言 采之。采采 芣苢,薄言 有之。采采 芣苢,薄言 掇之。采采 芣苢,薄言 捋之。采采 芣苢,薄言 袺之。采采 芣苢,薄言 襭之。文氏外孙入村收麦欲收 新麦 继 陈谷,赖有 诸孙 替 老人。三夜 阴霪 败 场圃,一竿 晴日 舞 比邻。急

5、炊 大饼 偿 饥乏,多博 村酤 劳 苦辛。闭廪 归来 真 了事,赋诗 怜汝 足 精神。/任务活动一诵读全诗,理解大意芣苢/(新教材)高中语文芣苢统编版1课件2、芣苢描写了_,表达了3、文氏外孙入村收麦描写了:_ ,表现了_。诗人与亲人抢收小麦的情景劳作的繁忙与辛苦,收获的喜悦妇女们集体采摘芣苢的劳动场景劳动者喜悦的心情。_任务活动一诵读全诗,理解大意2、芣苢描写了_任务活动一诵读全诗,理解大意4. 文氏外孙入村收麦这首诗描绘了几幅画面?按照什么顺序组织画面?请简要概括。 诸孙入村图、 久雨忽晴图、 酒食偿劳图、 赋诗慰问图。 按时间顺序组织画面任务活动一诵读全诗,理解大意 诸孙入村图任务活动二

6、赏析技巧,体悟情感(一)芣苢1.芣苢一诗在形式上有什么鲜明的特点?有什么艺术效果?(1)这首诗采用了重章叠句的形式,全诗三章十二句,只有动词(“采”“有”“掇”“捋”“袺”“襭”)是不断变化的,其余全是重叠。(2)重章叠句,在不断重叠中,产生了简单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感。(使诗歌韵律婉转,节奏明快,富有民歌情味。)任务活动二赏析技巧,体悟情感(1)这首诗采用了重章叠句的形任务活动二赏析技巧,体悟情感(一)芣苢2.芣苢六个动词的变化表现了什么? 在六个动词的变化中,又生动地表现了越采越多直到满载而归的过程。诗中完全没有写采芣苢的人,令人读起来却能够明白地感受到她们欢快的心情情绪就在诗歌的音乐节奏

7、中传达出来。这是一种什么手法?赋:直述其事任务活动二赏析技巧,体悟情感 在六个动词的变化中,又任务活动二赏析技巧,体悟情感(一)芣苢3.前人说此诗,“自然生其气象”。那么,你读这首诗,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 诗中没有直接写采芣苢的人,但读来却让人眼前出现了三三两两、三五成群的女子,在田野上边采野菜边唱歌,一派欢快的劳动景象。任务活动二赏析技巧,体悟情感 诗中没有直接写采芣苢的4.拓展延伸请指出下列诗句分别运用了赋、比、兴的哪种手法。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8、。兴比赋兴4.拓展延伸请指出下列诗句分别运用了赋、比、兴的哪种手法。任务活动二赏析技巧,体悟情感(二)文氏外孙入村收麦1.从这首诗的中间两联可以看出,这次收麦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颔联写已经下了三夜的雨,终于盼到了日出,所以这次收麦具有抓住时间抢收的特点。由颈联中的“饥乏”“苦辛”可以看出,收麦子还非常劳累。任务活动二赏析技巧,体悟情感1.从这首诗的中间两联可以看出2.文氏外孙入村收麦中,试赏析“三夜阴霪败场圃,一竿晴日舞比邻” 。(1)对比手法。把“三夜阴霪”和“一竿晴日”进行对比,用环境陡然变化,来突出外孙入村收麦的急切与喜悦之情。(2)用词生动形象,富有内涵。“三夜”突出了“阴霪”之长,“

9、一竿”突出了“晴日”到来之惊喜,“败”突出了天气给农人带来的失望、忧虑之情,“舞”突出了农人收获时热火朝天的辛勤与喜悦之情。任务活动二赏析技巧,体悟情感(二)文氏外孙入村收麦2.文氏外孙入村收麦中,试赏析“三夜阴霪败场圃,一竿晴日3.综观全诗,诗人表达了哪些感情?前两联写欣慰、喜悦之情:有诸孙替老人收麦;多日阴雨,终有日出。后两联写疼爱、赞赏之情:为诸孙急炊大饼、多博村酤、赋诗足精神。任务活动二赏析技巧,体悟情感(二)文氏外孙入村收麦3.综观全诗,诗人表达了哪些感情?前两联写欣慰、喜悦之情:劳动芣苢 劳动芣苢 1.志愿精神可以表述为一种具体化或日常化的人文精神。作为促进社区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

10、成员个人身心完善的一种价值观念和社会心理,志愿精神在日常生活层面的实际体现形式就是志愿行动。志愿精神的兴起,作为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形式,体现了在不同层面上的功能。 2.礼、乐与城市文明有密切关系,这可从什么是文明,文明与城市的关系,以及什么是城市文明的核心内容等角度加以认识与阐释。3小说开头的环境描写和简单的人物对话,交代了“他”的身份和家庭生活状况,也照应结尾,凸显人物品质。4媳妇为了“他”也来到城市,来到工地,找不到合适的进钱门路,就捡起了破烂,为此,她常常抱怨“他”无能。5对比是本文主要的表现手法,以媳妇迫于生活压力让丈夫监守自盗与丈夫的断然拒绝为对比突出了丈夫的品质。6.一个真性情的人活在一个最冷酷的现实中,一个最洁净的人落在一个最肮脏的泥塘里,一个最遵循内心真实的人面对的是种种的虚伪和狡诈。你无法对他们宽容,哪怕是丁点儿的虚与委蛇,你谨持自己理想的绝对纯洁。7.信仰是灵魂的支撑,对一个刚直的文人来说,它比生命重要得多。当肉体的保存与精神的救赎发生避无可避的冲突时,他们毅然选择了后者,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