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AGE PAGE 12小学语文教案课题郑板桥题联赠渔民科目语文教学对象五年级课时2课时学校爱国小学教者张颖一、教材内容分析郑板桥题联赠渔民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长春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板块的第二篇课文。这一板块向我们展示了对联这一汉语言的独特的艺术形式及它的语言魅力。郑板桥题联赠渔民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郑板桥乘船到兴化北乡去,在途中看到美景和渔民生活的富足快乐,他不禁脱口而出 “半弯活水千江月,一粒沉沙万斛珠” 这副对联,渔民为了留做纪念把此联刻在了石碑上。二、学情分析我校为村小,我所教的五年级学生对于对联可以说并不熟悉。但是他们已经能够已经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2、文,可以自己读懂,或者借助工具书,读懂课文内容,他们课堂上思维活跃,并且对文章有自己独特的感受,有创造性的理解,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他们聪明好学,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能深入探究文章的内涵。在教学中我围绕语文课程标准中的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理念进行教学。从而了解对联的相关知识。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1.认识7个生字,会写6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半湾活水千江月,一粒沉沙万斛珠。”这副对联所描绘的情境;过程与方法:1.继续练习默读、浏览课文。2.进行对联
3、的朗读练习与背诵积累。3.培养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读中感悟能力、想象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初步了解有关对联的知识,激发学生对“对联”这一汉语言独特艺术形成的喜爱之情。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想想对联的意境。2.品味了解对联、欣赏对联表达的效果。教学难点:理解感悟郑板桥“触景生情”的对联所包含的情感。五、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作者(郑板桥)的相关资料;2.搜集对联和关于对联特点的相关资料;六、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及修改一、导入(作者介绍)一、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刚刚迎来了新年,你们的家里都贴春联了吗?师:谈到春联,谁注意了
4、你家门上新换的春联是什么? (播放图片)过年时,家家户户贴春联。结婚,祝寿,搬迁,开业等向人表示庆贺而赠送的对联叫贺联。而哀悼死者时专用的对联我们把它叫挽联。这些都属于对联。可以说,在生活中,对联随处可见,关于对联还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呢。今天,老师就带你们穿越时空,去清代认识一位伟大的人物郑板桥。简介郑板桥1.师:相信同学们课前一定搜集了许多关于郑板桥的资料,谁来与大家分享一下? 2.老师这里也搜到了一点资料(课件显示)原名郑燮,清代书画家、文学家,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独具风格。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著有板桥全集等。)师:你们预
5、习得很认真,其实细心的同学会发现课后就有介绍。今天我们要走进的就是他为官期间题联赠渔民的故事。3.板书课题郑板桥提炼增渔民生齐读课题。学习“题”字:“题”是本课要求会写的字,它有两个意思,谁来说说?(1)它的第一个意思是写作或演讲的名目。 师:比如说哪个词?(标题 主题 例题 正题 专题 题目 题材 问题)(2)它的第二个意思是写上或签字(题名 题诗 题字 题词 题签 题辞 题壁 题额)师:同学们,学贵有疑,我们在预习生字时,不仅要弄清字义,还要弄清词义,不懂就问,不懂就查,做一个好学好问的孩子。4.过渡语:郑板桥为什么给渔民题联? 郑板桥给渔民题了怎样的对联?这副对联中蕴含了怎样的意思呢?渔
6、民们看到对联会怎样呢?思考并回忆见到的春联。欣赏春联、贺联、挽联图片,了解不同情况有不同的对联。把搜集到的郑板桥资料整理汇报分享一名学生读。其他同学观看老师播放的作者资料。更进一步加深对作者的了解。对作者的才华感到钦佩。从刚刚过万的春节入手,把学生的心重新收回到课堂。又简单了解了对联不仅有春联。简单了解对联。检验学生的预习情况以及积累情况(课题出示)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师:你们预习得很认真,其实细心的同学会发现课后就有介绍。今天我们要走进的就是他为官期间题联赠渔民的故事。3.板书课题郑板桥提炼增渔民生齐读课题。学习“题”字:“题”是本课要求会写的字,它有两个意思,谁来说说?4.过渡语:郑板桥
7、为什么给渔民题联? 郑板桥给渔民题了怎样的对联?这副对联中蕴含了怎样的意思呢?渔民们看到对联会怎样呢?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1老师范读课文。师: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走进郑板桥的故事。认真听老师读课文。要求听准字音。2生字词(幻灯)一艘 傍晚 袅袅 中堡湖 狂风骤起 稻麦果蔬 菱藕 斛(1)指名读(2)师:同学读得很准确。在这些生字中,我们要注意哪个字的字音?齐读课题思考“题”字的两种含义并组词扩词。(1)它的第一个意思是写作或演讲的名目。 师:比如说哪个词?(标题 主题 例题 正题 专题 题目 题材 问题)(2)它的第二个意思是写上或签字(题名 题诗 题字 题词 题签 题辞 题壁 题额)认真
8、听老师范读课文看屏幕,试读词语学贵有疑,要求在预习生字时,不仅要弄清字义,还要弄清词义,不懂就问,不懂就查,做一个好学好问的孩子。检验自学和预习情况三、出示对联,练习朗读(2)师:同学读得很准确。在这些生字中,我们要注意哪个字的字音?袅:它念“nio”而不念“mio”文中词是 “轻烟袅袅”,袅是什么意思呢? “骤”的第十二笔很重要是什么?(撇)这笔撇不能丢。指导书写“骤”。堡:它是个多音字。本课读b,其它两个音为p,bo。(板书)3现在我们已经扫除了朗读上的所有障碍,现在就请大家放声朗读,思考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三、出示对联1.师:那么这幅对联就是: (幻灯出示)同时板书对联。“半湾活水千江月
9、,一粒沉沙万斛珠。”2. 指导朗读上下联哪些词语相我们该怎样停顿怎样来读呢?对?我们该怎样停顿怎样来读呢?艘:它是平舌音,是个量词,专门指什么?(船只)比如说“一艘轮船”它有半部分的笔顺也值得注意。学生书空。回答“袅”意思。骤:骤是翘舌音,狂风骤起谁来解释一下? “骤“是什么意思呢?(急突然)天气骤冷,骤然,暴风骤雨。”书写“骤”齐读屏幕上所有词语本文讲述了郑板桥一次乘船到兴化北乡途中观赏湖光山色触景生情吟一上联后到渔民家中做客,与渔民交谈后又想出一个绝妙下联的故事。找出上下联相对的词语,练习朗读学习使用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养成玉溪的好习惯。初步了解对联的上下联对仗特点,练习
10、有节奏的朗读。一、复习导入二、以读为主,读中合作探究三、咬文嚼字的读文,体会对联特点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郑板桥题联赠渔民这一课。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回顾课文主要讲了什么?郑板桥题的对联是? (幻灯出示对联)二、以读为主,读中合作探究1.出示小组合作学习提示。要求组长负责,带着问题朗读课文与组员合作完成。(1)郑板桥为什么给渔民题联?(2)这幅对联是在怎样的情境中产生的?读一读,画一画,与组员讨论哪些语句与上联相对应?哪些语句与下联相对应?(3)想象对联的意境,品味欣赏对联。谈谈自己的感受。2.以组为单位汇报。三、咬文嚼字的读文,体会当时作者见到的情景,细细品味对联的特点。1师:
11、为生动形象地描绘郑板桥乘船去兴化途中所见的情景,作者在遣词造句上十分注重四字词语,相信同学们早已画出来了,谁来说一说?同学们默读课文,回顾课文主要讲了什么?郑板桥题的对联是什么。自由读课文,围绕自学提示与组员进行学习。读一读,画一画,找出答案交流后进行汇报。(1)(2)说感受。课标中课程基本理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在理解课文内容方面,我设计了自学合作学习的这样一个提示。学生带着问题学习,都参与到学习当中来,使每个学生都有收获。锻炼学生的合作意识,表达能力。想象能力(学习第一自然段)的情景,细细品味对联的特点。1师:为生动形象地描绘郑板桥乘船去兴化途中所见的情景,作者在遣词造句上
12、十分注重四字词语,相信同学们早已画出来了,谁来说一说?(出示第一自然段)短短的几行文字中竟有如此多的四字词语,真是佩服作者的文采,把这些成语放回文中,我们一起读读这段吧!“郑板桥端坐船头细浪如银”运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方法。边读边想象这是怎样的画面?(此时让我们又怎样的感觉?这里真是景色优美板书)3创设情境,渲染气氛,指导朗读。师:哪个词让你感受到了这样的心情?(触景生情)师过渡:是啊,眼前多么美丽的景色啊,夜色朦胧,新月如钩,水面如银,微波荡漾,好一幅“湖光月色图”啊!郑板桥随即脱口吟道(生齐读):“半湾活水千江月” 师:这些语句的描写就是上联“半湾活水千江月”所对应的语句啊。谁来美美的读一
13、读。我觉得还不够美,声音再柔美一些。声音再拉长一些(指名读)大家齐读。师:是的,正是观赏如此美景才有感而发,脱口而出齐读。半湾活水指?的就是中堡湖。千江月指的?就是傍晚时分的一弯新月。(4)师:这后面的省略号表示什么呢?(表示语句未完,意思未尽)“夕阳西下” “湖光山色”“轻烟袅袅”“渔歌阵阵”“一弯新月” “映照湖面”“细浪如银”“ 触景生情”“ 脱口吟道”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感受美丽的景色想象画面,读这段文字,感受湖光山色的美景。思考并回答“触景生情”积累好词,理解在文中的作用文章浅显易懂,重在朗读。更好地感悟创作对联的意境。正所谓“触景生情”(学习第二自然段)夜色朦胧,新月如钩,水
14、面如银,微波荡漾,好一幅“湖光月色图”啊!郑板桥随即脱口吟道(生齐读):“半湾活水千江月” 师:这些语句的描写就是上联“半湾活水千江月”所对应的语句啊。谁来美美的读一读。我觉得还不够美,声音再柔美一些。声音再拉长一些(指名读)大家齐读。半湾活水指?千江月指的?(4)师:这后面的省略号表示什么呢?(表示语句未完,意思未尽)4.学习第二自然段师过渡:是啊正当郑板桥陶醉其中,沉思下联之时,又发生了什么意外的状况呢? (出示第二段)生自由回答。(1)师:正是因为这样的际遇,才使得他有机会和渔民走得很近,去了解他们的生活,感受他们的快乐。他了解到了什么呢?请一名同学们读一读第二自然段,大家画出相关的语句
15、。(2)师:郑板桥从渔民的口中知道了什么?生:知道这里盛产鱼虾菱藕,稻麦果蔬 (3)师:在这特有的情境里,郑板桥完全沉浸在渔家的欢乐之中,于是又脱口吟道:“一粒沉沙万斛珠。”真是有才啊。生齐读“半湾活水千江月”半湾活水指的就是中堡湖。千江月指的就是傍晚时分的一弯新月。能够围绕对联的上下句找到相对应的语句,感受对联的妙处感受他们的快乐。他了解到了什么呢?请一名同学们读一读第二自然段,大家画出相关的语句。(2)师:郑板桥从渔民的口中知道了什么? (3)师:在这特有的情境里,郑板桥完全沉浸在渔家的欢乐之中,于是又脱口吟道:“一粒沉沙万斛珠。”真是有才啊。师:那“一粒尘沙万斛珠”你怎么理解?(指这里盛
16、产珍珠)正好与文中的哪些语句的描写相对应。(4)师:这里盛产珍珠,每一粒沙子都有可能变成绿豆大的珍珠。作者在这里要赞美的仅仅是珍珠吗?生:作者是以珍珠为例,赞美这里丰富的水产资源。(板书物产丰富)师:是啊,渔民的热情更让郑板桥觉得这里真是人间仙境。临别时,渔民朋友请他写几个字,他提笔就写了:“半湾活水千江月,一粒尘沙万斛珠“后来,渔民们请石匠将此联刻在一块石碑上,留做纪念。 生:知道这里盛产鱼虾菱藕,稻麦果蔬 读“一粒沉沙万斛珠。”思考谈谈渔民的热情会给作者怎样的感受?能够围绕对联的上下句找到相对应的语句,感受对联的妙处四、写文章要联系生活五、再次欣赏对联,了解对联知识渔民朋友请他写几个字,他
17、提笔就写了:“半湾活水千江月,一粒尘沙万斛珠“后来,渔民们请石匠将此联刻在一块石碑上,留做纪念。 四、写文章要联系生活这篇课文学到这里,我们了解了郑板桥在这样的情境中创作出了对联。还是告诉我们任何文章都应是从生活中取材,只有认真地观察生活,才能写出好文章来这个道理。五、再次欣赏对联,了解对联知识1. 师:此刻,我们真的要为郑板桥竖起大拇指了,现在我们来一起朗读这幅对联。要读出你内心中那份情不自禁的赞叹的语气。2.师:此时此刻,你们理解对联的意思了吗?出示含义。 3.出示对联的相关资料。明白写作来源于生活再有气势地齐读对联说一说对联的含义,读一读并理解对联的特点。了解对联知识的同时,对比一下对偶这种辞格。把这个对联在什么样的情境中产生的,作为讲课重点,最后引出意图,文章源于生活,要去认真地感受生活。进而迁移到学生习作中的实际情况,告诉他们习作必须依据于生活,写真事,说真话,抒发自已的真实情感。六、与学生现场作对七、拓展八、总结九、作业六、与学生现场作对。风 刮风刮大风窗前刮大风坐看窗前刮大风七、拓展1.课后积累。2.郑板桥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MOOC期末】《大学物理I力学、相对论、电磁学》(北京交通大学)期末考试慕课答案
- 路灯维修管理合同协议
- 辣椒种植收购合同协议
- 水池修建协议书
- 车间冲床机械归属合同协议
- 车辆保险转让合同协议
- 路政移栽树木合同协议
- 运输居间合同协议书范本
- 转让出售塔吊合同协议
- 无偿供水协议书
- 四年级英语下unit5sport课件
- 西昌旅游资源介绍课件
-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
- 健康体检的重大意义共35张课件
- 重大活动公共卫生安全监督保障课件
- 电解质溶液导电性影响因素的探究
- 餐饮油烟污染防治承诺书
- GB∕T 13554-2020 高效空气过滤器
- 客户性格色彩分析
- 幼儿园环境创设评分表
- 单位换算练习题 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