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复习文件汇编_第1页
微生物学复习文件汇编_第2页
微生物学复习文件汇编_第3页
微生物学复习文件汇编_第4页
微生物学复习文件汇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57/157微生物学复习资料绪论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笑生物的总称。其特点有: 小(个体微小,一般小于0.1mm)微米级: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细胞) 纳米级:电子显微镜下可见(下抱起、病毒) 简(构造简单) 单细胞 简单多细胞 非细胞(即“分子生物”) 低(进化地位低) 原核类:三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三体(支原体、 立克次氏体、衣原体) 真核类:真菌(酵母菌、霉菌),原生动物,显微藻类。 非细胞类:病毒,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阮病毒)微生物的五大共性: 体积小,面积大:因此微生物必定有一个巨大的营养物质汲取面、 代谢废物的排泄面和环境信息的交换面,并由此 而产生其余4

2、个共性。 汲取多,转化快:那个特性为微生物的高速生长生殖和合成大量代 谢产物提供了充分的物质基础,从而使微生物能在 自然界和人类实践中更好地发挥其小型“活的化工 厂”。 生长旺,生殖快:在发酵工业中有重要意义,要紧体现在它的生产 效率高、发酵周期短上。同时对差不多理论的研究也 带来极大的优越性,使科学研究周期大为缩短、空 间减少、经费降低、效率提高。也有些病菌危害着 人类的健康。 适应强,易变异:有益的变异可为人类制造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如产青霉素的菌种的变异,使产量大大提升)。 有害的变异则是人类的公敌(如禽流感病毒的变 异可怕)。 分布广,种类多:要紧体现有物种的多样性、生理代谢类型的

3、多样 性、代谢产物的多样性、遗传基因的多样性、生 态类型的多样性学习目标:了解微生物的差不多特点,了解微生物学的进展历程,掌握微生物的五大共性及其 功能。了解当代微生物学的进展状况,及当代微生物学的应用方向。了解微生物 学与那些学科有联系和交叉。考虑:1、微生物给人类带来了那些利和弊? 2、你对当代微生物学有那些向往? 3、你对目前那些微生物感兴趣,在哪方面,讲讲理由? 4、你认为当什么样的微生物对人类的危害最大? 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第一节 细菌原核生物:即广义的细菌,指一大类细胞核无核膜包囊,只存在称作核区的裸露DNA的原 始单细胞生物,包过真细菌和古生菌两大类群。依照外表特征把原核

4、生物粗分为: 三菌三体。细菌:是一类细胞细短(直径约0.5微米,长度约0.5-5微米)、结构简单、胞壁坚韧、多以 二分裂方式生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 杆菌:短杆(球杆)状、棒杆状、梭状、梭杆状、分支状、螺杆状、足 按形态、 节状和弯月状。 结构 球菌:单球菌、双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链球菌和葡萄球菌。 可分为: 螺旋菌:弧菌(螺旋不足一环的)、螺菌(螺旋满2-6环的小型、坚硬的 螺旋状细菌)、螺旋体(螺旋周数多的体长、柔软的螺旋状细菌)。 简单染色法 为紫色:革兰氏阳性菌 死菌 正染色法 革兰氏染色法 鉴不染色法 抗酸性染色法 为红色:革兰氏阴性菌 芽孢染色法 细菌染色法: 姬姆萨染色

5、法 负染色法:荚膜染色法 活菌:用美兰或TTC(氯化苯基四氮唑)等活菌染色 细菌的构造: 一般构造 :一般细菌都有的构造(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区)。 1、细胞壁:位于细胞最外的一层厚实、坚韧的外被要紧成分为肽聚糖。 要紧功能: 1)固定细胞外星和提高机械强度,使其免受渗透压等外力 的损伤; 2)为细胞的生长、分裂和鞭毛运动所必需; 3)阻拦大分子有害物质(某些抗生素和水解酶)进入细胞; 4)给予细菌特定的抗原性以及对抗生素和噬菌体敏感性。 (1)G+细菌的细胞壁:G细菌细胞壁的特点是厚度答(20-80nm)和化学组分简单,一 般寒90%肽聚糖和10%磷壁酸。 肽聚糖:又称粘肽、胞壁质或粘

6、质复合物。 是真细菌细胞壁中的特有成分。 其分子有肽(四肽尾和肽桥)和聚糖(N-乙酰葡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两部分 组成。 四肽尾:是由4个氨基酸分子按L型与D型交替方式连接而成。并连在N-乙酰 胞壁酸上:L-AlaD-GluL-LysD-Ala 肽桥:为甘氨酸五肽,变化甚多,形成了肽聚糖的 多样性。 磷壁酸:是结合在G+细菌细胞壁上的一种酸性多糖,要紧成分为甘油磷酸或核糖醇 磷酸。分为两类:壁磷壁酸(是与肽聚糖,其含量会随培养基成分而改变);膜磷壁 酸(是跨越肽聚糖曾并与细胞膜相交)。要紧功能:通过分子上的大量负电荷浓缩细胞周围的Mg2+,以提高细胞膜上一些合成酶 的活力; 贮藏元素;调节细

7、胞内自溶素(当培养液中的感受态因子积存到一定浓度后,与细胞表面受体相互 作用,通过一系列信号传递系统诱导一些感受态一特异蛋白质(competence specific protein) 的活力,借以防止细胞自溶而死亡; 作为噬菌体的特异性吸附受体; 给予G+细菌特异的表面抗原,因而可用于菌种鉴定; 增强某些致病菌对宿主细胞的粘连,幸免被白细胞吞噬,并有抗补体的作用。 (2)G细菌细胞壁:G细菌细胞壁的特点是厚度较G+细菌薄,层次较多,成分较复杂,肽聚糖层专门薄(仅2-3nm),故机械强度较G+细菌弱。 肽聚糖:其肽聚糖层埋藏在外膜脂多糖(LPS)层之内。 四肽尾:其第三个氨基酸分子不是L-Ly

8、s,而是被一种存在于原核生物细胞壁上的专门氨基酸内消旋二氨基庚二酸(m-DAP)所代替。 没有专门的肽桥,故前后两单体间的连接仅通过甲四肽尾的第四个氨基酸(D-Ala)的羧基与乙四肽尾的第三个氨基酸(m-DAP)的氨基直接相怜,因而只形成较稀疏、机械强度较差的肽聚糖网套。 外膜:是细菌细胞壁所特有的构造,它位于壁的最外层,化学成分: 脂多糖:是位于细菌细胞壁最外层的一层较厚(8-10nm)的脂多糖类物质,由类脂A(是G病原菌物质内毒素的物质基础)、核心多糖、和O-特异侧链组成。 功能:操纵细胞的透性、提高Mg2+浓度、决定细胞壁抗原多样性(因而能够 用于传染病的诊断和病原的地理定位)。 外膜蛋

9、白:指嵌合在LPS和磷脂层外膜上的20余种蛋白。其中的脂蛋白有使外膜层与内膜肽聚糖层紧密连接的功能。 孔蛋白:中间有孔道、可操纵某些物质进入外膜的三聚体跨膜蛋白。有特异性和非特异性两种。 周质空间:在G细菌中,其外膜与细胞膜间的狭窄胶质空间。其中存在多种周质蛋白,包括水解酶类、合成酶类和运输蛋白。 注:G+和G细菌的细胞壁结构和成分间的显著差不不仅反映在染色反应上,更反映在一系列的形态、构造、化学组分、生理生化和致病性等的差不上。 (3)古生菌(古细菌或古菌)的细胞壁:古细菌要紧包括一些独特生态类型的原核生物,如产甲烷菌及大多数嗜极菌(极端嗜盐菌、极端嗜热菌和Thermoplama(没有细胞壁

10、)(热源体属)等。一些古菌的细胞壁中都不含真正的肽聚糖,而是假肽聚糖(其结构虽与肽聚糖相似,但其多糖骨架则是由N-乙酰葡糖胺和N-乙酰塔罗糖胺糖醛酸以-1,3-糖苷键交替连接而成,连在后一氨基糖上的肽尾由L-Glu、L-Ala和L-Lys三个L型氨基酸组成,肽桥则由L-Glu一个氨基酸组成。)、糖蛋白或蛋白质。 (4)缺壁细菌:L型细菌,严格的讲:L型细菌应专指那些实验室或宿主体内通过自发突变而形成的遗传性稳定的细胞壁缺损菌株。 原生质体,指在人为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去原有细胞壁或用青霉素抑制新生细胞壁合成后,所得到的仅有一层细胞膜包囊的圆球状渗透敏感细胞。 球状体,又称原生质球,指还残留了部分

11、细胞壁的原生质体。 支原体,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适应自然生活条件的无细胞壁的原核生物,因为它的细胞膜中含有一般生物所没有的 甾醇,故即使缺乏细胞壁,其细胞膜仍有较高的机械强度。 (5)革兰氏染色的机制:通过结晶紫液初染和碘液媒染后,在细菌的细胞膜内克形成不溶于水的结晶紫和碘的复合物。 G+细菌:由于其细胞壁较厚、肽聚糖网层次多和交联致密,故遇脱色剂乙 醇(或丙醇)处理时,因失水而使网孔缩小,再加上它不含类脂,故乙醇的处理可不能溶出缝隙,因此能把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牢牢留在壁内,使其保持紫色。 G细菌:其细胞壁薄、外层类脂含量高、肽聚糖层薄和交联度差,遇脱色剂乙醇后,以类脂为主的外膜迅速溶解

12、,这是薄而松散的肽聚糖网不能阻挡结晶紫与碘复合物的溶出,因此细胞退成无色。这时,再经沙黄等红色染料复染,就使G细菌呈现红色,而G+细菌则保留最初的紫色(实为紫加红)。 2、细胞膜:又称细胞质膜、质膜或内膜,是一层紧贴在细胞壁内侧,包围着细胞质的柔软、脆弱、富有弹性的半透性薄膜。组成细胞膜的组要成分是磷脂,而膜式由两层磷脂分支整齐地对称排列而成的。 在常温下,磷脂双分子层呈液态,其中嵌埋着许多具有运输功能、有时还存在运输通道的整合蛋白或内嵌蛋白,而在其外层有许多具有酶促作用的周边 蛋白或膜外蛋白。液态镶嵌模型的要点:(1)膜的主体式脂质双分子层; (2)脂质双分子层具有流淌性; (3)整合蛋白因

13、其表面呈疏水性,故可“溶”于脂质双分子层的疏水性内层中; (4)周边蛋白表面含有亲水基团,故可通过静电引力与脂质双分子层表面的极性头相连; (5)脂质分子间或脂质与蛋白质分子间无共价结合; (6)脂质双分子层犹如海洋,周边蛋白能够在其上浮动。 细胞膜具有以下生理功能: (1)能选择性地操纵细胞内、外的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的运送;(2)是维持细胞内正常渗透压的结构屏障;(3)是合成细胞壁和糖被有关成分(如肽聚糖、磷壁酸、LPS和荚膜多糖)的重要场所; (4)膜上含有与氧化磷酸化火光合磷酸化等能量代谢有关的酶,故是细胞的产能基地; (5)是鞭毛基体的着生部位,并可提供鞭毛旋转运动所需的能量。间体:是

14、一种由细胞膜内褶而形成的囊状构造,其内充满着这层或管状的泡囊。古生菌细胞膜所具有的某些独特性和特异性:(1)其磷脂的亲水头仍由甘油组成,但疏水尾却由长链烃组成,一般差不多上异戊二烯的重复单位(如四聚体植烷、六聚体鲨稀等); (2)亲水头与疏水尾间通过专门的醚键连接成甘油二醚或甘油四醚,而在其他原核生物或真核生物中则是通过酯键把甘油与脂肪酸连在一起; (3)古生菌的细胞膜中存在着独特的单分子层或单、双分子层混合膜。(4)在甘油分子的C3位上,可连接多种与真细菌有多种独特脂类(如在嗜盐菌中就发觉有细菌红素、视黄醛和萘醌等)。 3、细胞质和内含物 细胞质:是指被细胞膜包围的除核区以外的一切半透明、胶

15、体状、颗粒状物质的总称。(含水量约80%,与真核生物明显不同的是,原核生物的细胞质是不流淌的。) 细胞内含物:是指细胞质内一些形状较大的颗粒状构造,要紧有:(1)贮藏物:一类由不同化学成分累积和成德不溶性颗粒,要紧功能是贮存营养物,种类专门多 糖原:大肠杆菌、克雷伯氏菌、芽孢杆菌和蓝细菌等 碳源及能源类 聚-羟丁酸(PHB):固氮菌、产碱菌和肠杆菌等 硫粒:紫硫细菌、丝硫细菌、贝氏硫杆菌等 氮源类:藻青素:蓝细菌; 藻青蛋白:蓝细菌 磷源(异染粒):迂回螺菌、白喉棒杆菌、结核分枝杆菌 异染粒:又称迂回体最初在迂回螺菌中发觉,并能用美篮或甲苯胺蓝染成紫色。具有 贮藏磷元素和能量以及降低细胞渗透压

16、等作用。还可用于鉴定白喉棒杆菌和 结核分枝杆菌。 注:由于PHB和PHA(聚烃链烷酸)是由生物合成的高聚物,具有无毒、可塑和易降解等特点,因此正在大力开发用于制造医用塑料盒和快餐盒等优质原料,并试图以此来克服当前危害严峻的白色污染。 (2)磁小体:存在于少数水生螺菌属等趋磁细菌中,性状为平截八面体、平行六面体或六棱柱等,成分Fe3O4,外有一层磷脂、蛋白 质或糖蛋白膜包囊,无毒,具有导向功能。趋磁细菌还有一定的适用作磁性定向药物和抗体,以及制造生物传感器。 (3)羧酶体:一些自养细菌细胞内的多角形或六角形内含物其大小与噬菌体相仿,约10nm,内含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在自养细菌的CO2固

17、定中起着关键作用。 (4)核区:指原核生物所特有的无核膜包囊、无固定形态的原始细胞核。要紧有,环状双链DNA分子。每个细胞所含的核区数目与该细菌的生长速度紧密相关。核区除在染色体复制的短时刻内呈双倍体外,一般均为单倍体。微生物贮藏物的特点及生理功能:(1)不同微生物其储藏性内含物不同;(2)微生物合理利用营养物质的一种调节方式;(3)贮藏物以多聚体的形式存在,有利于维持细胞内环境的平衡,幸免不适合的pH,渗透压等的危害。 (4)贮藏物在细菌细胞中大量积存,还能够被人们利用。专门构造 :仅在部分细菌中才有的或在专门环境条件下才形成的构造(鞭毛、菌毛、性菌毛、糖被(包括荚膜和粘液层)和芽孢)。1、

18、糖被:包被于某些细菌细胞壁外的一层厚度不定的透明胶状物质。糖被的有无、厚薄除与菌种的遗传性相关外,还与环境尤其是营养条件紧密相关。 荚膜(capsule) 结构层次固定 大荚膜(macrocapsule) 单个细胞表面 微荚膜(microcapsule) 糖被 结构松散 粘液层(slime layer) 细胞群体表面 菌胶团(zoogloea) 糖被的功能为:(1)爱护作用,其上大量极性基团可爱护菌体免受干旱损伤;可防止噬菌体止噬菌体的吸附和裂解;(2)贮藏养料,以备养缺乏时重新利用。(3)作为透性屏障和离子交换系统,以爱护细菌免受重离子的毒害;(4)表面附着作用,例如可引起蔗糖转变成聚糖,由

19、它把细菌牢牢黏附于表,这时细菌发酵糖类所产生的乳酸在局部发生累积,严峻腐蚀齿珐琅表,引起龋齿。(5)细菌间的信息识不作用。(6)堆积代谢废物。糖被在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都有较多的应用:(1)用于菌种鉴定; (2)用作药物和生化试剂(Leuconostc mesenteroides的糖被可提取葡聚糖以制备生化试剂盒“代血浆”);(3)用作工业原料(野油菜黄单胞菌的糖被提取一种多糖黄原胶,已被用于石油开采中的钻井液添加剂以及印染和食品等工业中);(4)用于污水的生物处理(形成菌胶团的细菌,有助于污水中有害物质的吸附沉降);鞭毛:是某些细菌细胞表面着生的一至数十条长丝状、螺旋形的附属物,具有推动细菌

20、运动功能,为细菌的“运动器官”。(鞭毛的长约15-20m,直径为0.01-0.02m,通常在电镜下观看;但通过专门的染色后使染料加粗鞭毛后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看)原核生物的鞭毛都有共同的构造,它由基体、钩形鞘和鞭毛丝3部分组成,G+和G细菌的鞭毛构造稍有区不。(1)G+细菌:鞭毛结构较简单,除其仅有S和M两环外,其他与G细菌一样。(2)G细菌:基体由4个称作环的盘状物组成,最外层为L环,第三个是靠近周质空间的S环,它与M环合成S-M环。把鞭毛基体与鞭毛丝连在一起的合称S-M环,共同嵌埋在细胞膜上。把鞭毛基体与鞭毛丝连在一起的构造是钩形鞘或鞭毛钩,直径约17nm,其上着生鞭毛丝(其是由许多直径为4

21、.5nm的鞭毛蛋白亚基沿着中央孔道作螺旋状缠绕而成,每周有8-10个亚基。鞭毛运动速度:一般速度在每秒2080m范围,最高可达每秒100m(每分钟达到3000倍体长),超过了陆上跑得最快的动物猎豹的速度(每分钟1500倍体长或每小时110公里)。鞭毛运动方式:细菌以推进方式做直线运动,以翻腾形式做短促转向运动。细菌的趋避运动:化学趋避运动或趋化作用(chemotaxis):细菌对某化学物质敏感,通过运动聚拢于该物质的高浓度区域或低浓度区域。光趋避运动或趋光性(phototaxis):有的细菌能区不不同波长的光而集中在一定波长光区内。趋磁运动或趋磁性(magnetotaxis):趋磁细菌依照磁场

22、方向进行分布。3、菌毛:又称纤毛、伞毛、线毛或须毛,是一种长在细菌体表的纤细、中空、短直、数量较多的蛋白质类附属物,具有使菌体附着于物体表面的功能。(每个细菌约有250300条菌毛。有菌毛的细菌一般以革兰氏阴性致病菌居多,借助菌毛可把它们牢固地粘附于宿主的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的粘膜上,进一步定植和致病)4、性毛:又称性菌毛(pili, 单数pilus),构造和成分与菌毛相同,但比菌毛长,数量仅一至少数几根(性毛一般见于革兰氏阴性细菌的雄性菌株(即供体菌)中,其功能是向雌性菌株(即受体菌)传递遗传物质。有的性毛依旧RNA噬菌体的特异性吸附受体)5、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

23、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极低、抗逆性极强的休眠体芽孢核的特性:具有大量的钙-吡啶二羧酸;处于脱水状态,只含营养细胞水分的10%-30%;PH比营养细胞大约低1个单位;含较高量的酸溶小芽孢蛋白(SASP)的核新特异蛋白。SASP与核中DNA紧密结合,爱护其免受紫外线剪接及干热的损害;此外,SASP还可做为芽孢形成性营养细胞的碳源和能源。细菌芽孢的特点:1)整个生物界中抗逆性最强的生命体,是否能消灭芽孢是衡量 各种消毒灭菌手段的最重要的指标。2)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在适宜的条件下能够重新转变成为营养态细胞;产芽孢细菌的保藏多用其芽孢。3)产芽孢的细菌多为杆菌,也有一些球菌。芽孢的有无、形

24、态、大小和着生位置是细菌分类和鉴定中的重要指标。4)芽孢与营养细胞相比化学组成存在较大差异,容易在光学显微镜下观看。(相差显微镜直接观看;芽孢染色)。芽孢的耐热机制:芽孢衣对多价阳离子和水分的透性专门差;皮层的离子强度专门高,产生极高的渗透压夺取芽孢核心的水分,结果造成皮层的充分膨胀;核心部分的细胞质却变得高度失水,因此,具极强的耐热性。5、伴孢晶体(parasporal crystal):少数芽孢杆菌,例如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在其形成芽孢的同时,会在芽孢旁形成一颗菱形或双锥形的碱溶性蛋白晶体内毒素,称为伴孢晶体。特点:不溶于水,对蛋白酶类不敏感;容易

25、溶于碱性溶剂。注:伴孢晶体对200多种昆虫尤其是鳞翅目的幼虫有毒杀作用,因而可将这类产伴孢晶体的细菌制成有利于环境爱护的生物农药细菌杀虫剂。细菌的生殖:当一个细菌生活在合适条件下时,通过其连续的生物合成和平衡生长,细胞体积、重量不断增大,最终导致了生殖。细菌中要紧为裂殖,少数为芽殖。生殖(fission):指一个细胞通过分裂而形成两个子细胞的过程。1)二分裂(binary fission):典型的是一种对称的二分裂方式,即一个细胞在其对称中心形成一隔膜,进而分裂成两个形态、大小和构造完全相同的子细胞。在少数细菌中还存在不等二分裂的生殖方式。2)三分裂(trinary fission):细胞进行

26、一分为三的方式为三分裂。3)复分裂(multiple fission):是一种寄生于细菌细胞中具有端生单鞭毛称作蛭弧菌的小型弧状细菌所具有的生殖方式。在宿主体内生长时,会形成不规则的盘曲的长磁暴,然后细胞多处同时发生均等长度的分裂,形成多个弧形子细胞。芽殖(budding):指在母细胞表面先形成一个小突起,待其长大到母细胞相仿后互相分 离并独立生活得一种生殖方式。凡是以这类方式生殖的细菌,统称芽生细菌。细菌的群体形态在固体培养基上(内)的群体形态 菌落 (colony):在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以母细胞为中心的一堆肉眼可见的、有一 定形态构造特征的子细胞集团。 菌苔 (lawn):大量分散的

27、纯种细胞密集地接种在固体培养基的较大表面上形成的连在一 起的“大菌落”。 菌落的特征描述:大小、干湿度、颜色、形态、透明度、厚度、边缘。在半固体培养基上(内)的群体形态:对菌种的鉴定十分重要。在液体培养基上(内)的群体形态:细菌的形态会因细胞的特征、比重、运动能力和对 氧气等关系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群体形态。菌落形态的阻碍因素:各种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的菌落,其形态特征有一定的稳定性和专一性,因而能够作为识不、鉴定菌种的一个依据,但也受某些因素的阻碍,观看时应加以注1:邻近菌落;培养时刻;培养基成分;培养条件。注2:一般都较小,菌落与培养基结合不紧密,用接种针容易挑起,多数表面较光滑、湿润、

28、较粘稠,易挑取,质地均匀,色泽多样。第二节 放线菌 放线菌:是一类要紧呈菌丝状生长和以孢子生殖的陆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有原核;细胞壁的要紧成分是肽聚糖,革兰氏染色为阳性;菌丝直径与细菌相仿;有的放线菌产生有鞭毛的孢子,其鞭毛类型与细菌相同;放线菌噬菌体的形状与细菌的相似;最适生长pH相近,一般呈微碱性;DNA重组的方式与细菌的相同;核糖体同为70S;对溶菌酶敏感;凡细菌所敏感的抗生素,放线菌也同样敏感。由营养菌丝、气生菌丝和孢子丝组成。放线菌的形态构造1、营养菌丝:匍匐生长于培养基内,汲取营养和排泄废物,也称基内菌丝。一般无隔膜,色谈、较细,直径0.2-0.8 mm,长度差不专门大,有的可产生

29、色素。2、气生菌丝:营养菌丝发育到一定时期,伸向空间形成气生菌丝,叠生于营养菌丝上,可覆盖整个菌落表面。在光学显微镜下观看,色深、较粗,直径较粗(1-1.4 mm),有的产色素。3、孢子丝:气生菌丝发育到一定时期,其上可分化出形成孢子的菌丝,即孢子丝,又称产孢丝或生殖菌丝。其形状和排列方式因种而异,常被作为对放线菌进行分类的依据。放线菌的生殖方式:无性孢子:1)分生孢子:在气生菌丝顶端形成的成串或单个孢子,由菌丝分裂形成。2)横隔孢子:基内菌丝或气生菌丝横隔分裂形成,孢子常为球杆状,体积大小相似,又称节孢子或粉孢子。3)孢囊孢子:在气生菌丝顶端或基内菌丝顶端膨大或盘卷缠绕形成孢子囊,在孢子囊内

30、形成孢囊孢子。4)凝聚孢子、厚壁孢子。2、菌丝断裂:常见于液体培养中,工业发酵生产抗生素时都以此法大量生殖放线菌。放线菌菌落的形态:放线菌的孢子或菌丝片段在固体培养基上萌发形成的菌丝紧密缠绕在一 起形成的一定形态菌丝体结构称为放线菌的菌落。1、菌落特征:质地致密、干燥、多皱、小而不蔓延、不易挑起,表面有放射状沟纹。 2、菌落形态:1)能产生大量分枝和气生菌丝的菌种(如链霉菌),菌落质地致密,与培养基结合紧密,小而不蔓延,不易挑起或挑起后不易破裂。2)不能产生大量菌丝体的菌种(如诺卡氏菌),粘着力差,粉质,针挑起易粉碎。注:液体培养:静止表面常形成一层膜,搅拌培养液清而不混,菌丝团悬浮沉淀。第三

31、节 蓝细菌1、蓝细菌(Cyanobacteria),也称蓝藻或蓝绿藻(blue-green algae),是一类含有叶绿素a、能以水作为供氢体和电子供体、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同化CO2为有机物质的光合细菌。分布广,在岩石和其他恶劣环境中都可找到,因此有“先锋生物”之美称。2、蓝细菌的特性:1)分布极广;2)形态差异极大,有球状、杆状和丝状等形态;3)细胞中含有叶绿素a,进行产氧型光合作用;蓝细菌被认为是地球上生命进化过程中第一个产氧的光合生物,对地球上从无氧到有氧的转变、真核生物的进化起着里程碑式的作用。4)具有原核生物的典型细胞结构:细胞核无核膜,也不进行有丝分裂,细胞壁含胞壁酸

32、和二氨基庚二酸,革兰氏染色阴性。5)营养极为简单,不需要维生素,以硝酸盐或氨作为氮源,多数能固氮,其异形细胞(heterocyst)是进行固氮的场所。6)分泌粘液层、荚膜或形成鞘衣,因此具有强的抗干旱能力。7)无鞭毛,但能在固体表面滑行,进行光趋避运动。8)许多种类细胞质中有气泡,使菌体漂移,保持在光线最充足的地点,以利光合作用。3、蓝细菌的形态结构:1)细胞的差不多构造:与G-细菌相似。细菌形态差异极大,有单细胞和丝状体两类形态;原核,细胞核无核膜;细胞壁由肽聚糖等多粘复合物组成,并含有二氨基庚二酸,能够分泌许多胶粘物质使一群群的细胞或丝状结合在一起形成胶团或胶鞘;细胞质中有汽泡,可使细胞漂

33、移。2)细胞的特化形式:异形胞(Heterocyst):是存在于丝状生长种类中的形大、壁厚、专司固氮功能的细胞,数目少而不定,位于细胞链的中间或末端;链丝段(Hormogonium):又称连锁体或藻植段,是由长细胞链断裂而成的短链段,具有生殖功能;静息孢子(Akinete):是一种生长在细胞链中间或末端的形大、壁厚、色深的休眠细胞,富含贮藏物,能抵御干旱等不良环境;内孢子:能在细胞内形成许多球星或三角形的内孢子,待成熟后即可释放,具有生殖作用。3)蓝细菌的生殖:分裂生殖、孢子、藻段,均属无性生殖。第四节 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 支原体(Mycoplasma)、立克次氏体(Rickettsi

34、a)、衣原体(Chlamydia)同属革兰氏阴性细菌,其大小和特性均介于通常的细菌与病毒之间。1、支原体:是一类无细胞壁、介于独立生活和细胞内寄生生活间的最小型原核生物。 球状体:0.2-0.25 mm,最小达0.1 mm;丝状体最长可达150 mm,因细胞柔软且具扭曲 性,致使细胞能通过孔径比自身小得多的过滤器其特性:1)无细胞壁,只有细胞膜,细胞形态多变,对渗透压较敏感,对抗生素不敏感;2)个体专门小,能通过细菌过滤器,曾被认为是最小的可独立生活的细胞型生物;3)可进行人工培养,但营养要求苛刻,菌落微小,呈典型的 “油煎荷包蛋”形状;4)一些支原体能引起人类、牲畜、家禽和作物的病害疾病;5

35、)应用活组织细胞培养病毒或体外组织细胞培养时,常被支原体污染;6)细胞膜含有甾醇,比其他原核生物的膜更坚韧;7)以二分裂和出芽等方式生殖;8)基因组专门小,仅在0.6-1.1Mb左右。2、立克次氏体:是大小介于通常的细菌与病毒之间,在许多方面类似细菌,专性活细胞内 寄生的原核微生物。其特性:1)专性活细胞寄生物,除五日热(战壕热)立克次氏体(Rickettsia wolhynica)外均不能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生殖;2)体内酶系不完全,一些必需的养料需从宿主细胞获得;3)细胞膜比一般细菌的膜疏松,可透性膜,使它们有可能容易从宿主细胞获得大分子物质,但也决定了它们一旦离开宿主细胞则易死亡;4)大小

36、介于病毒与一般细菌之间,其中伯氏立克次氏体(Rickettsia burneti)能通过细菌过滤器,一般个体:球状体:0.2-0.5 mm;杆状体:0.3-0.5 x 0.3-2 mm;5)从一种宿主传至另一宿主的专门生活方式。3、衣原体:是介于立克次氏体与病毒之间,能通过细菌滤器,专性活细胞内寄生的一类原 核微生物。其特性:1)细胞结构与细菌类似(具有类似的细胞壁,细胞壁内也含有胞壁酸、二氨基庚二酸70S核糖体也是由30S和50S二个亚基组成);2)细胞呈球形或椭圆形,直径0.2-0.3 mm,能通过细菌滤器;3)专性活细胞内寄生;4)在宿主细胞内生长生殖具有独特的生活周期,即存在原体和始体

37、两种形态。5)衣原体广泛寄生于人类、哺乳动物及鸟类,少数致病;6)衣原体不耐热,60度10分钟即被灭活,但它不怕低温,冷冻干燥可保藏多年。对红霉素、氯霉素、四环素敏感。注:沙眼衣原体是人类砂眼的病原体,甚至引起结膜炎、角膜炎、角膜血管翳等临床症状,成为致盲的重要缘故。第二章 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第一节 真核微生物的概述真核微生物:是一大类具有细胞核具有核膜、能进行有丝分裂、细胞质中存在线粒体或同时存在叶绿体等细胞器特征的微小生物。(1)其分类:植物界(显微藻类);动物界(原生动物);菌物界(粘菌、假菌、真菌(单细胞酵母菌,丝状真菌霉菌,大型子实体真菌)(2)真核微生物的特征:细胞核具有

38、核膜;能进行有丝分裂;细胞质中存在线粒体或同时存在叶绿体等细胞器(一)细胞壁:具CW的真核微生物是真菌和藻类。真菌CW:要紧是多糖,少量蛋白和脂类。多糖构成CW中的微纤维和无定形基质。微纤维类似钢筋,1,4键连接,使CW坚韧;基质类似混凝土填充其中。不同真菌CW多糖不同,低等是纤维素为主;酵母以葡聚糖;高等陆生真菌以几丁质为主。细胞膜:是由3层结构组成,要紧成分(1)蛋白质:包括一些酶(2)类脂:甘油的单、双、三酯;甘油磷脂(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甾醇(3)少量糖类:甘露聚糖(三)细胞核及其它1、核膜(nuclear envelope):构造与功能上与原核 差不多相同。(1)包在CN外,

39、由核膜和核纤层组成,其上有核孔(nuclear pores)。(2)核膜两层78nm膜组成,两膜间为核周间隙。(3)核纤层:核膜内层,核纤层蛋白(lamin)组成。(4)核孔:CN和CP物质交流通道。2、染色质:(1)分裂间期时,DNA、组蛋白、非组蛋白和少量RNA组成的线形物质,差不多单位核小体(nucleosomes)。可为碱性染料染色。 常染色质(euchromatin):丝状;异染色质(heterochromatin):凝缩 组蛋白; 非组蛋白(2)进行分裂时,染色质盘绕、折叠形成棒状为染色体(chromosome)3、核仁:CN中没有膜包的圆形或椭圆小体。染色体一定位置出现。分裂前期

40、出现,后期出现。富含RNA和Pr,是合成rRNA和装配核糖体部位。4、核基质:蛋白纤维构成,支持CN和提供染色质附着点。5、鞭毛与纤毛:(1)鞭毛与纤毛构造差不多同:鞭杆(shaft)、基体(basal body)和过渡区。注:鞭杆“92”型,2为中央微管,9为微管二联体,外包CM。微管二联体:AB两条中空亚纤维组成,A是完全微管,13个微管蛋白亚基组成,B是10个,与A共用3个亚基。A上伸出两条动力蛋白臂,可为Ca2+、Mg2+激活的ATP水解酶水解ATP供运动。(2)基体是“90”,9个三联体,中间没有微管和鞘。6、细胞基质(cytometrix):除可分辩细胞器之外的胶状溶液,细胞代谢重

41、要场所。7、微管:微管蛋白组成中空管微管功能:支持和运输,细胞分裂时的纺锤体、鞭毛和纤毛。8、细胞骨架(cytoskeleton) 肌动蛋白丝(微丝):肌动Pr中间丝:中间纤维9、微丝功能:提供ATP,发生收缩10、中间丝:支持和运动11、高尔基体:48个平行的扁平膜囊和囊泡组成,无核糖体附着。作用:RER合成Pr运到Golgi与脂、糖形成糖蛋白或脂蛋白,外排到cell外。合成糖蛋白、脂蛋白及对某些蛋白质原酶切加工,合成新CW和CM提供原材料的重要场所12、细胞质和细胞器溶酶体(lysosome):单层膜包着,含酸性水解酶,细胞内消化作用。依照结合对象:吞噬溶酶体 (与吞噬泡结合); 多泡体(

42、与胞饮泡结合); 自噬溶酶体(与内源结构)。 13、液泡(vacuole):单位膜分隔的细胞器,老龄细胞大而明显。含糖原、脂肪、多磷酸盐等贮藏物,各种酶类。功能:维持渗透压、贮藏营养物、溶酶体的作用(将各种蛋白酶与CP隔离,防止细胞损伤)。14、膜边体(lomasome):真菌细胞特有。15、几丁质酶体(chitosome)16、氢化酶体(hydrogenosome):存在厌氧真菌和原生动物,类似线粒体作用。注:真菌是一类低等真核生物,其特点:1. 具有细胞核,进行有丝分裂2. 细胞质中含有线粒体但没有叶绿体,不进行光合作用,无根、茎、叶的分化;3. 以产生有性孢子和无性孢子二种形式进行生殖;

43、4. 营养方式为化能有机营养(异养)、好氧;5. 不运动(仅少数种类的游动孢子有1-2根鞭毛);6. 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大小悬殊,细胞结构多样;第二节 酵母菌一、酵母菌(yeast):指一群以芽殖或裂殖来进行无性生殖的单细胞真核微生物。那个术语也是无分类学意义的一般名称,通常用于单细胞真菌,以与霉菌区分开。有些可产生子囊孢子进行有性生殖。其特点:(1)个体一般以单细胞状态存在(2)多数营出芽生殖,也有裂殖(3)能发酵糖类产能(4)细胞壁常含有甘露聚糖(5)喜在含糖量高、酸度较大的水生环境中生长二、分布及与人类的关系1.多分布在含糖的偏酸性环境,也称为“糖菌”。如水果、蔬菜、叶子、树皮等处,及

44、葡萄园和果园土壤中等。2.重要的微生物资源;酵母菌是人类的第一种“家养微生物”3.重要的科研模式微生物;啤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ae)第一个完成全基因组序列测定的真核生物(1997)4.有些酵母菌具有危害性;有些酵母菌能引起皮肤、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疾病三、酵母菌CW:(1)2570nm,要紧是葡聚糖、甘露聚糖、蛋白、几丁质,少量脂类。(2)自外向内分不是:甘露聚糖、蛋白、葡聚糖(细胞机械强度基础)。(3)几丁质专门少,在形成芽体时合成。不同种属CW差异较大,如:裂殖酵母含葡聚糖和较多几丁质;点滴酵母CW葡聚糖为主,少量甘露聚糖。细胞壁:厚度为0.2 mm,三

45、层:内外两层是电子致密层,中间为电子稀疏层细胞壁的化学组成:甘露聚糖(外层):30%酯类、蛋白质(中间层):少量葡聚糖:30%-40%几丁质:因种而异酵母的细胞壁可用由玛瑙螺的胃液制成的蜗牛消化酶水解,从而形成酵母原生质体。四、菌落特征:与细菌菌落类似,但一般较细菌菌落大且厚,表面湿润,粘稠,易被挑起,多为乳白色,少数呈红色。五、生殖方式和生活史1. 无性生殖(1)芽殖:要紧的无性生殖方式,成熟细胞长出一个小芽,到一定程度后脱离母体接着长成新个体。(2)裂殖:少数酵母菌能够象细菌一样借细胞横割分裂而生殖,例如裂殖酵母。2. 有性生殖:以形成子囊和子囊孢子的形式进行有性生殖:(1)两个性不不同的

46、单倍体细胞靠近,相互接触;(2)接触处细胞壁消逝,质配;(3)核配,形成二倍体核的接合子:A、以二倍体方式进行营养细胞生长生殖,独立生活;下次有性生殖前进行减数分裂。B、进行减数分裂,形成4个或8个子囊孢子,而原有的营养细胞就成为子囊。子囊孢子萌发形成单倍体营养细胞。生活史:又称生命周期(Life cycle),指上一代个体经一系列生长、发育时期而产生下一代个体的全部过程。 酵母菌单倍体和双倍体细胞均可能独立存在,有三种类型:(1)营养体既能够单倍体也能够双倍体形式存在,都可进行出芽生殖。(2)营养体只能以单倍体形式存在(核配后立即进行减数分裂)(3)营养体只能以双倍体形式存在(核配后不立即进

47、行减数分裂) 营养体可单倍体或二倍体存在:以酿酒酵母为例,一般是芽殖,营养体既能n,也可以2n存在,特定情况下有性生殖。 生活史:(1)子囊孢子发芽为n营养细胞芽殖接合,质配后立即核配,形成2n 芽殖缺乏氮源时转变为n 子囊孢子释放(2)营养体只以n存在八孢裂殖酵母为例,其特点:营养细胞n;无性生殖为裂殖; 2n不能独立生活,故较短第三节 霉菌一、霉菌概述1. 霉菌(mold):是一些“丝状真菌”的俗称,意即“会引起物品霉变的真菌”,通常指那些菌丝体较发达又不产生大型肉质子实体结构的真菌。2. 分布:在自然界分布极广,霉菌同人类的生产、生活关系紧密,是人类实践活动中最早认识和利用的一类微生物。

48、3. 与人类的关系(1)食物、工农业制品的霉变;(2)有用物品的生产;(3)引起动植物疾病;(4)腐生型霉菌在自然界物质转化中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益:(1)重要有机物分解者(2)工业柠檬酸等有机酸;酶制剂;抗生素;生物碱(3)食品制造,如:酱油(4)基础理论研究,如:粗糙脉孢菌不利:(1)工农业产品霉变(2)植物最要紧的病原菌,马铃薯晚疫病、小麦锈病(3)动物和人体传染病,如:皮肤癣症(4)致畸毒素,如:黄曲霉毒素二、形态结构:霉菌菌体均由分枝或不分枝的菌丝(hypha)构成。许多菌丝交错在一起,称为菌丝体(mycelium)。注1:整个菌丝为长管状单细胞,细胞质内含有多个核。其生长过程只表

49、现为菌丝的延长和细胞核的裂殖增多以及细胞质的增加。注2:菌丝由横隔膜分隔成成串多细胞,每个细胞内含有一个或多个细胞核。有些菌丝,从外观看尽管像多细胞,但横隔膜上有小孔,使细胞质和细胞核能够自由流通,而且每个细胞的功能也都相同。1、菌丝(1)细胞形态:无隔膜菌丝、有隔膜菌丝(2)菌丝种类:营养菌丝、气生菌丝注:霉菌菌丝直径约为210mm,比一般细菌和放线菌菌丝大几到几十倍。2、菌丝的特化 吸取养料:假根、吸器 特化营养菌丝 附着:附着枝 休眠:菌核、菌索菌丝体 延伸:匍匐枝 捕食线虫:菌环、菌网 简单:孢子囊、担子 特化气生菌丝(子实体)复杂:分生孢子器子囊果(1)匍匐枝和假根:匍匐菌丝、假根(

50、类似树根,汲取营养),功能是固着和汲取营养。(2)吸器:一些专性寄生真菌从菌丝上分化出来的旁枝,侵入细胞内分化成指状、球状或丝状,用以汲取细胞内的营养(3)附着胞:许多植物寄生真菌在其芽管或老菌丝顶端发生膨大,并分泌粘性物,借以牢固地粘附在宿主的表面,这一结构确实是附着胞,附着胞上再形成纤细的针状感染菌丝,以侵入宿主的角质层而吸取营养。注:当感染植物的时候,这种附着胞牢牢地附着到宿主的叶片表面,同时通过提高附着胞内渗透压活性物质的浓度产生巨大的膨压,射出一钉状结构进入植物细胞,为真菌的感染炸开一条通道。(4)附着枝:若干寄生真菌由菌丝细胞生出1-2个细胞的短枝,以将菌丝附着于宿主上,这种专门的

51、结构即附着枝。(5)菌核:是一种休眠的菌丝组织。由菌丝密集地交错在一起,其外层较坚硬、色深,内层疏松,大多呈白色。(6)菌环:菌丝交错成套状(7)菌网:菌丝交错成网状(8)子实体:是指在其里面或上面可产生无性或有性孢子,有一定形状和构造的任何菌丝体组织。(9)菌丝球:菌丝体相互紧密纠缠形成的颗粒,均匀地悬浮于培养液中,有利于氧的传递以及营养物和代谢产物的输送,对菌丝的生长和代谢产物形成有利。三、霉菌生殖方式及生活史1、 生殖方式:无性孢子、有性孢子、菌丝断片2、 生殖方式无性孢子生殖:不经两性细胞配合,只是营养细胞的分裂或营养菌丝的分化(切割)而形成新个体的过程。无性孢子:孢囊孢子、分生孢子、

52、节孢子、厚垣孢子、芽孢子、掷孢子、游动孢子。3、生殖方式有性孢子生殖(1)两个性细胞结合产生新个体的过程:a)质配:两个性细胞结合,细胞质融合,成为双核细胞 ,每个核均含单倍染色体(n+n)。b)核配:两个核融合,成为二倍体接合子核,现在核的染色体数是二倍(2n)。c)减数分裂:具有双倍体的细胞核通过减数分裂,核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单倍体状态。(2)霉菌有性孢子生殖的特点:a)霉菌的有性生殖不如无性生殖那么经常与普遍,多发生在特定条件下,往往在自然条件下较多,在一般培养基上不常见。b)有性生殖方式因菌种不同而异,有的两条营养菌丝就能够直接结合,有的则由专门的性细胞(性器官)配子囊或由配子囊产

53、生的配子来相互交配,形成有性孢子。c)核配后一般立即进行减数分裂,因此菌体染色体数目为单倍,双倍体只限于接合子。d)霉菌的有性生殖存在同宗配合和异宗配合两种情况。e)霉菌的有性孢子包括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和担孢子等。4、生活史(1)无性生殖时期:菌丝体(营养体)在适宜的条件下产生无性孢子,无性孢子萌发形成新的菌丝体,多次重复。(2)有性生殖时期:在发育后期,在一定条件下,在菌丝体上分化出专门性器官(细胞),质配、核配、减数分裂后形成单倍体孢子,再萌发形成新的菌丝体。注:有一些霉菌,至今尚未发觉其生活史中有有性生殖时期,这类真菌称为半知菌四、菌落1、由粗而长的分枝状菌丝组成,菌落疏松,呈绒

54、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比细菌菌落大几倍到几十倍,有的没有固定大小。2、各种霉菌,在一定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大小、形状、颜色等相对稳定,因此菌落特征也为分类依据之一。第四节 蕈菌一、蕈菌(Mushroom):又称伞菌通常是指那些能形成大型肉质子实体的真菌,包括大多数的担子菌和极少数的子囊菌类。 病毒与亚病毒病毒(Virus)是微小病原体分为真病毒和亚病毒非细胞生物 真病毒:至少含有核酸和蛋白质两种组分 亚病毒: 类病毒:只含具有独立侵染性的RNA组分 拟病毒:只含不具独立侵染性的RNA组分 阮病毒:只含单一蛋白质组分第一节 病毒病毒:是一类由核酸和蛋白质等少数几种成分组成的超显微“非细胞生物”,其

55、本质是一种只含DNA或RNA的遗传因子,它们能以感染态和非感染态两种状态存在。在宿主体内时呈感染态,依靠宿主代谢系统猎取能量、合成蛋白质和复制核酸。病毒的特性:1)形体极其微小,一般都能通过细菌滤器,故必须在电镜下才能观看。2)每一种病毒的毒粒内只含有一种核酸,DNA或者RNA。3)没有细胞构造,其要紧成分仅为核酸和蛋白质两种,故又称“分子生物”。4)既无产能酶系,也无蛋白质和核酸合成酶系,只能利用宿主活细胞内现成代谢系统合成自身的核酸和蛋白质。5)在离体条件下,它们能以无生命的生物大分子状态长期存在,并可保持其侵染性。6)通过核酸与蛋白质的装配而实现其大量生殖。7)对一般抗生素不敏感,但对干

56、扰素敏感。8)有些病毒的核酸还能整合到宿主基因组中,并诱发埋伏性感染。9)严格的活细胞内寄生,没有自身的核糖体,没有个体生长,也不进行二均分裂,必须依靠宿主细胞进行自身的核酸复制,形成子代。病毒的形态构造和化学成分:1)不同病毒的毒粒大小差不专门大;2)毒粒的形状大致可分球形颗粒(或称拟球形颗粒)、杆状颗粒和复杂形状颗粒(如蝌蚪状,卵形)等少数几类。3)壳体或衣壳(capsid):包围着病毒核酸的蛋白质外壳,由蛋白质亚基按对称的形式、 有规律地排列而成,是病毒毒粒的差不多结构。壳体结构类型: 螺旋对称壳体:亚基有规律地沿着中心轴(核酸)呈螺旋排列,进而形成高度有序、对称的稳定结构。二十面体对称

57、壳体:蛋白质亚基围绕具立方对称的正多面体的角或边排列,进而形成一个封闭的蛋白质的鞘。(若以一定数目的亚基排列成具有一定表面积的立方对称实体,以二十面体容积为最大,能包装更多的病毒核酸,因此病毒壳体多取二十面体对称(icosahedral symmetry)结构)双对称(复合对称)结构:具有双对称结构的典型例子是有尾噬菌体(tailed phage),其壳体由头部和尾部组成。包装有病毒核酸的头部通常呈二十面体对称,尾部呈螺旋对称。1、胞膜:(有些)病毒核衣壳外包裹着的一层脂蛋白膜。它是病毒以出芽(budding)方式成熟时,由细胞膜衍生而来的。有维系毒粒结构,爱护病毒核壳的作用。特不是病毒的包膜

58、糖蛋白,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是启动病毒感染所必需的。2、核衣壳(nucleocapsid):病毒的蛋白质壳体和病毒核酸(核心)构成的复合物。3、裸露毒粒(naked virion):仅由核衣壳构成的病毒颗粒,如烟草花叶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s)等一些简单的病毒的毒粒。4、刺突(spike):包膜或核衣壳上的突起。5、毒粒的结构类型:对称体制: 螺旋对成体:无包膜 (杆状:烟草花叶病毒(TMV)等;丝状:大肠杆菌的f1、fd、M13噬菌体等)有包膜 (卷曲状:正粘病毒(流感病毒)等;弹状:狂犬病毒,水泡性口膜炎病毒等)二十面体对称: 无包膜 (小型:脊髓灰质炎病毒,X174噬菌

59、体等;大型:腺病毒等)有包膜:疱疹病毒等复合体对称:无包膜:大肠杆菌的T偶数噬菌体(蝌蚪状)等有包膜:痘病毒(砖块状)等病毒的性质 1)病毒的核酸:是病毒粒中最重要的成分,具有遗传信息的载体和传递体的作用。宾苏 核酸的种类专门多,是病毒系统分类中最可靠地分子基础,要紧有以下几个指标:是 DNA依旧RNA;是单恋依旧双链;呈线状依旧环状;是闭环依旧缺口环;基 因组是单分子、双分子、三分子依旧多分子;核酸的碱基或是碱基对数,以及核苷 酸序列等。有ssDNA(单)、dsDNA(双)、ssRNA、dsRNA四种。 2)病毒的蛋白质:分为两种结构蛋白(构成一个形态成熟的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所必需 的蛋白质

60、)与非结构蛋白(病毒基因组编码的,在病毒复制过程中产生并具有一定功 能,但并不结合于毒粒中的蛋白质) 结构蛋白的要紧生理功能: 构成蛋白质外壳,爱护病毒核酸免受核酸酶及其它理化因子的破坏; 决定病毒感染的特异性,与易感细胞表面存在的受体具特异性亲和力,促使病毒粒 子的吸附和入侵; 决定病毒的抗原性,能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 构成病毒酶,或参与病毒对宿主细胞的入侵(如T4噬菌体的溶菌酶等),或参与病 毒复制过程中所需要病毒大分子的合成(如逆转录酶等); 3)病毒的脂类:包膜中的脂类来自宿主细胞的细胞膜,具有宿主细胞的特异性。含有磷 脂(50%-60%)和胆固醇。病毒的复制(病毒感染敏感宿主细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