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原卷版)_第1页
1.1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原卷版)_第2页
1.1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原卷版)_第3页
1.1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原卷版)_第4页
1.1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原卷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思维框图】【时空定位】第1讲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自主复习】考点一、发达的古代农业【知识清单】【名师点拨】1.古代农业2.耕作方式与农业经营方式演进的互动关系3.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和自耕农经济的区别【认知深化】一、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1)从经济结构的角度看:我国古代农业经济以种植业为主,以家庭饲养业为辅。(2)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使用牛耕、改良生产工具、改进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日益完善。(3)从生产方式的角度看: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4)从土地所有制的角度看:实行以地主所有制为主导的封建土地私有制。(5)从国家对农业生产的干预情况看:一方面国家集中大量人力、物力修建水利工程,为农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保障;另一方面国家在农业上征收的赋税成为政府财政的主要来源;此外在赈灾、救灾方面,国家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二、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因素1.积极因素(1)生产工具和耕作方式的改进和推广:如筒车的出现,铁犁牛耕的推广。(2)个体小农的生产积极性:农民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具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3)政府的重视和扶持:政府持续推行重农政策,修缮水利,减轻赋税等。2.消极因素(1)个体小农经济规模小,生产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有限。(2)小农经济的低效性,限制了小农生产者扩大再生产的空间。(3)历代王朝的专制统治、沉重剥削,加上周期性的社会动荡。【经典例题】1.(2021全国Ⅰ卷·25)表1西汉末、东汉中期部分地区民户数量表单位:户郡名西汉末东汉中期代郡(今河北、山西间)5677120123太原(今属山西)16986330902南阳(今河南南部及湖北、陕西部分地区)359316528551汝南(今河南东南、安徽西北)461587404448豫章(今属江西)67462406496零陵(今湖南、广西间)21092212284据表1可知,在此期间A.长江以南经济发展加速B.豪强大族势力没落C.南北经济的不平衡加剧D.个体农耕经济衰退2.(2021山东卷·3)如图是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主要产粮区示意图。该时期是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3.(2021湖南卷·5)宋孝宗时绍兴府赈灾,有人户状告“检放秋苗不尽不实”,朱熹受命调查后发现确实存在不实,但是当时用土大多已经种麦,没有稻根可据以核查受灾面积。这反映了A.绍兴府行政效率低下 B.理学强调实事求是的精神C.宋代赈灾方式不合理 D.绍兴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考点二、古代手工业的进步【知识清单】【名师点拨】1.轻巧识记古代手工业2.官窑瓷器3.家庭手工业【认知深化】古代手工业各种经营形态的特点经营形态管理方式产品及流通方式劳动力地位官营手工业政府直接经营、“工官”制度、大作坊官府专用和皇帝私用;不在市场流通无偿调用各类匠户至明代前期占据主导地位,代表我国古代手工业最高水平民营手工业民间私人自主经营民间消费的产品;在市场流通私营主雇工明中叶以后占据主导地位家庭手工业农户的副业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剩余部分出售农民自身一直存在于社会经济生活中【经典例题】1.(2021浙江卷·3)中国是丝的国度,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丝绸文明。至汉,纺织技术已经相当发达。在某汉代考古遗址发现有一件素纱禅衣,重量仅49克。识图(右为汉代局部示意图)判断,该遗址位于A.①B.②C.③D.④2.(2020全国Ⅱ卷·27)明代官营手工业实行工匠制度,生产官府所需物资。明中叶后,官府往往直接向匠户征收银两而不征用其生产的产品,此现象持续增多。这反映了A.白银已取代其他货币B.雇佣劳动成为主要用工方式C.民营手工业发展受挫D.官营手工业的地位遭到削弱【课时检测】1.(2021·广州模拟)我国民间有许多关于二十四节气的谚语,如“节气不等人,春日胜黄金”“清明前后,点瓜种豆”“过了芒种,不可强种”等。由此可见,我国古代农耕文明 ()A.以天人感应理论为基础B.注重协调南北方社会生产节奏C.崇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D.是统治者重视发展科技的结果2.据考古发掘,春秋晚期铁器工具的出土不普遍,只有一些小件铁器和铁农具。战国中期以后,仅辉县魏墓、长沙楚墓和河北兴隆燕国遗址出土的铁农具与铸造农具的铁范数量就很多。这说明战国中期以后 ()A.粮食产量显著提高B.精耕细作技术得到发展C.商品经济日趋繁荣D.小农经济主导地位确立3.(2020·绵阳模拟)据《九章算术》记载,汉代牛价很高,“牛一头直万五千”。而西汉主要粮食一石一般为30—80钱,东汉也不过数百钱。据此可推知,当时 ()A.田庄经济推动粮食增产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C.精耕细作方式不断发展D.先进耕作方式推广受阻4.(2020·张家口模拟)图一、图二选自清代宫廷画师焦秉贞创作的《康熙御制耕织图》。画作反映了 ()A.创作者对于理想社会的追求B.自然经济下的辛勤劳动被推崇C.农民社会境遇得到明显改善D.农业耕作工具取得突破性发展5.(2021·承德模拟)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元朝政府在江南设立了浙东、江东、江西、湖广、福建木棉提举司,令百姓岁输木棉十万匹,后虽取消,但在成宗时,依然执行江南夏税岁输木棉布等物的政策。这折射出元朝江南地区 ()A.农民赋役异常沉重B.棉布成为人们的主要衣料C.棉花种植受到重视D.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提升6.明末,《沈氏农书》记载了浙江嘉湖地区农民每月的事情安排。例如,打铁扒、锄头、桑剪,买蓑衣、箬帽、牛壅、粪、羊草、小鸭、茧黄,雇匠做车扉、鹤膝、修蚕具等事项。材料反映了该地 ()A.商品经济已经高度发达B.农业生产仍具自给自足性质C.地区分工协作日趋明显D.农业与手工业呈现均衡发展7.商周青铜器的纹饰有着不同的艺术特征,商代的宗教意义大于审美,而周代更体现出生活气息。这反映出 ()A.青铜器铸造技艺日益提高B.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C.人们的审美能力不断提高D.商周文化由神性向人性回归8.(2020·唐山模拟)从相关材料来看,汉朝一些重要的物产名号往往辅以地名,如“鲁缟”“齐纨”“蜀锦”等,这反映汉朝 ()A.区域性经济分工明显B.品牌意识深入人心C.各地注重本土化宣传D.区域生产形成特色9.图一和图二反映了宋代景德镇制瓷的部分场景。据此推断,宋代瓷器生产中()A.出现原始的雇佣关系B.采取垄断性的作坊经营C.实行明确的分工协作D.运用机械化的生产方式10.(2020·顺德模拟)叙述出处元至正年间,苏州府的太仓地区开始种植棉花《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苏州府部》明天启年间,松江府农田“大半植棉”《农政全书》乾隆年间,“松江、太仓、通州地方……各厅州县农田计之,每村庄知务本种稻者,不过十分之二三;图利种棉者,则有十分之七八”《皇清奏议》卷61高晋《奏请海疆禾棉兼种疏》根据表格,可以判定的是,从元至明清 ()A.民众衣食结构发生重大改变B.闭关锁国政策放松C.江南私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D.棉花种植范围扩大11.(2020·宜宾模拟)洪武二十八年,明太祖下令,允许民间采炼冶铁。到永乐元年,民间缴纳铁税79806斤;三十年后,增加到555267斤。由此可见()A.政府主导民间贸易发展B.私营手工业技术远超官营C.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D.私营手工业规模有所发展12.(2020·湛江模拟)据记载,东南亚一些国家在中国陶瓷传入以前,多以植物叶子为食器。宋瓷输入后,他们改变了“掬而食之”的饮食习俗,用精美实用的瓷器作为食物器皿。这说明外贸 ()A.同化了东亚文明B.便于亚洲迈向近代文明C.密切了两地交流D.促进了东南亚文明进步13.(2020·乐山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世纪中期以前,法国传统农业主要种植谷物和葡萄。谷物——葡萄生产结构影响了法国农业生产规模和生产经营方式。谷物生产主要用于农民自己消费,并没有大量进入市场,生产规模小,产量有限。到19世纪后期粮食作物产量大幅增加,粮食总产量从1840年的约142万吨,上升到1892年的209.7万吨。相较而言,葡萄生产具有更强的商品性,但采用小农精耕细作模式,农业机械化的要求低,因此并不适合大农场生产。——摘编自周之桐《法国农业生产结构的历史演变》等材料二清中期,精细化生产促使粮食单产显著提高,如稻米生产,在江浙、湖广一带膏腴之区,一般亩产二三石,多者可达五六石。由于北方不适于种植水稻,因此甘薯、玉米等对地力没有较多要求而且高产的作物得到了普及性推广,成为平时活口、歉时救人的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