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生借书说》教案_第1页
《黄生借书说》教案_第2页
《黄生借书说》教案_第3页
《黄生借书说》教案_第4页
《黄生借书说》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黄生借书说》教案

《黄生借书说》教案1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借助说明了解课文内容。

2、朗读,散读,理解品位文章主旨。

难点:多音字的朗读,难句理解。

重点:朗读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简介

袁枚(1716-1798),字子才,号简斋、随园主人,清朝钱塘(今浙江杭州)人,闻名诗人。乾隆时考中进士,曾任江宁(今江苏江宁)等地知县。辞官后居住在南京小仓山,筑随园,生活华奢。他的诗风格清爽灵活,大都描写日常生活。著有《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话》、《子不语》等。

〔2〕作品简介

1.内容:这篇“说”就青年黄允修向借书一事发表谈论,提出“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勉励青年人努力为自己制造学习条件,发奋向学。

2.“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发表谈论,也可以记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二、掌控字词,借助说明理解句意

1.注音

摩mó俟sì辄zhé俸fèng度膅uǐ

2.词句补释

书非借不能读:书不是借来的就不会好好地读。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不是那人自己的物品而牵强从别人那里借到。夫人,那人。指向别人借书的人。夫,音fú。强假,牵强借来。

惴惴焉摩玩之不巳:忐忑担心地将它玩弄不止。惴惴,音zhuìzhuì,惴惴担心、心惊胆战,忧惧的样子。摩玩,摩挲(suō)玩弄,抚弄。

必高束焉,庋藏焉:肯定捆起来挂在高处,保藏起来。“高”形容词作“束”的状语,“在高处”。庋,音guǐ,置放;保藏。

姑俟异日观:姑且等到日后再来看吧。姑,姑且、且。俟,音sì,等候、等待。异日,日后、将来。

故有所览辄省记:(由于迫切地要读书,又得不到书)所以(凡是)有看过的就记在心里。有所览,有看到的。辄,就。省记,记在心里。省,音xǐng,明白。

俸去书来,落落大满:薪俸花掉了,书籍买来了,(屋里)处处都堆放满了。落落,堆集的样子。俸,指官俸,做官的俸禄。

素镡灰丝时蒙卷轴:白色的蠹鱼和虫丝经常沾满了书卷。素镡,指书里的蠹虫。灰丝,指虫丝。

今黄生贫类予:如今黄生像我(以前)一样贫困。类,似,像。

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假设不相类:只是我把自己的书拿出来同别人共用,这和张氏吝惜自己的书(不借给别人)好象不大相同。惟,只是。公,动词,同别人共用。吝书,舍不得(把)书(借给别人)。

然那么予固不幸而遇张乎:既然如此,那么我是实在不幸而遇到张(这样的吝啬鬼)。然而,既然这样,那么……。固,原来、诚然、实在。

3.辨音

①假jiǎ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jià假期

②省xǐng故有所览辄省记shěng节约

③juǎn翻卷juàn素镡灰丝时蒙卷轴

4.辨义

子不闻藏书者乎你

子孙弃者无论焉儿子、儿辈

然天子读者有几然而

非独书为然这样

非独书为然是

假设业为

吾全部被

为一说作、写

然后叹借者之上心专接着,这以后

然那么予固不幸而遇张乎这样说来,那么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表强调语气

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地

子孙弃者无论焉表感叹语气

必高束焉指代书,也可理解为表感叹语气授以书而告之曰代指黄生

吾不得而见之矣代指书

少时之岁月的

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假设不相类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独立性

三.读课文

1.读课文,领悟语旨。

①散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②抽查诵读状况,重在指导读出语气。

③领悟文旨——论述借来的书才能仔细读的道理以勉励黄生勤奋读书。

2.读课文,体会语脉。

①首段直截了当,结尾言简意赅,前呼后应,点明写本文的缘由。

②中间三段论述“书非借不能读”的道理,结构严密,层次清楚。首先列举藏有书者不读书的例子,再以生动的笔法描绘读自己书和读借来的书的两种不同心理,论述“书非借不能读”的道理。最末以自己亲身的经受和体会,印记“书非借不能读”的道理。

四布置作业:

将文中加点词的练习做在练习本上。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就课文内容质疑。体会文章中心。

2、理解文章观点,背诵课文,并能够领悟学习本文的现实意义。

一.读课文,品尝语词。

①第二段中两个反问句语气和作用,如将它们改为陈述句,效果有何区分?

②“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与“天下物皆然”中的“然”词义相同否?是否都应重读。

③“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一句中去掉“惴惴焉”如何?“摩玩”一词表达什么感情?

④“然后叹借者之上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惋惜也。”句中“叹”与“惜”的含义分别是什么?为什么而“叹”?为什么而“惜”?这句话表达什么感情?

⑤“然那么予因不幸而遇张乎,生因幸而遇予乎?”中“然那么”一词删去有什么不好?

⑥为了论证中心论点,从哪三个方面作了对比,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读课文,感受语情。

重在体会运用多种句式来加强语气,表达情感的作用以及形象化语言的感染力,与情感达到共鸣。

因课时有限,背诵可放在课外。因谈论文的背诵较记叙文背诵难度更大,老师应作须要的指导。可采纳线索记忆法或分层消化法进行记诵。

二、本文的结构层次

全文可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就黄生借书一事,提出“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接着用摆事实、作类比等方法,列举藏书不读书的情形进行论证。首句是统领句,指明以下的话是对黄生说的。

第二部分(第3段)写自己年幼时和做官以后的切身体会,再次说明“书非借不能读”,这是用谈体会的方法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证。

第三部分(第4段)拿黄生与自己相对比,向黄生提出盼望,勉励黄生珍惜有利条件,勤奋读书。

第四部分(第5段)照应开头“授以书而告之”,结束全文,进一步表示对黄生的期望。

三、质疑争论。理解中心。

1.找出课文中形象表现借书读书用心、困难的句子,以及有书读时懒散的状况的句子,并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A“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故有所览辄省记”

写了年轻时候借书困难,上心之专。

B“素蝇灰丝时蒙卷轴”

与前句对比,写出了不求进取的懒散状态。

2.课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书非借不能读也”。

3.依据中心论点,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理解:自己不必存书,只有借书才能“读书也必专”呢?

写作文的另一个重要意图,在于借“书非借不读也”的观点予以发挥,否定那种耽于安逸、不思进取的行为,勉励青年们正视客观困难,制造条件,在逆境中发奋进取。

4。“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的意义?作用?

《黄生借书说》教案2

题目:《黄生借书说》

【相关资料】

袁枚(1716~1978),清代闻名诗人、文学家。字子才,号简斋,他生活在号称封建盛世的清康熙、雍正、乾隆年间,中过进士,做过江宁等地的知县。33岁辞官,定居南京,在小仓山筑园林,因是金陵织造园林旧址,故改其名“随园”,又因此自号“随园老人”,晚年还自号“仓山居士”,过着论文赋诗的悠然生活。他一生喜欢山水田园,思想比较自由解放,论诗主见抒写性情,创性灵说,反对仿照古诗文的格调。认为“凡作诗文者,宁可为野马,不可如疲驴。”著有《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话》、《子不语》等。

“说”是古代一种特别活泼的文体,篇幅不长,内容是谈论性的,常就某种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提出精辟的见解,跟现代的杂文或杂感相像。

这篇“说”是就黄生允修向自己借书一事发表谈论

【出示目标】(1分钟)

1、借助说明了解课文内容。

2、朗读,散读,了解文章主旨。

目标的实现需要同学们共同努力,相信自己是最棒的。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读)约15分钟

一读: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要求:自主阅读,仔细专注,声音嘹亮,吐字清楚,随时圈点批注,对读错之处给以指出。

二读:再次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同学散读课文,课下说明,结合课下说明疏通文意。对于难于理解的在文中标出,请教同组同学或老师。3分钟后初步疏通全文,力求通读。

三读:同学齐声朗读课文,要求: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读出所要表达的感情来。

二、合作探究(说)约14分钟

一说:说字词,归纳文中虚词“而”的用法。要求小组合作,共同分析下面“而”的用法,2分钟后小组代表发言。.“而”作为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如:

(一)表示并列关系()(二)表示递进关系()

(三)表示承接关系()(四)表示转折关系()

(五)表示假设关系()(六)表示修饰关系()

将本课“而”用法填在上面括号内。只填序号,没有此用法的不填。留意老师说的方法。

①授以书而告之曰

②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③必虑人强取,而惴惴焉

④归而形诸梦

⑤吾不得而见之

⑥……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

⑦叹借者之上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惋惜也。

⑧那么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二说:说观点

本文是一篇“说”,说常就某种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提出精辟的见解,这篇“说”是就黄生允修向自己借书一事发表谈论。文章大意你已有所了解,那么表述的观点是什么呢?写作本文的目的是什么?3分钟之后说一说,看谁说得好。

三说:说设想

本单元是就读书为中心的文章,各抒己见。《借书不还,天打雷劈》的柏杨假如和袁枚相遇,关于借书利弊,他们会怎样对话?(依据文章给我们提供的观点设想)

三、当堂检测(测)10分钟(见附页)

四、布置作业

1、归纳文言现象

2、背诵课文

五、我的收获

第二课时

【出示目标】(1分钟)

1.积累本文涌现的文言现象。

2、学习课文构思严密,对比鲜亮的写作特点。

目标的实现需要同学们共同努力,相信自己是最棒的。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读)约18分钟

一读:指定同学读课文,其他同学合上书听读,然后展示自己归纳的文言现象。(1)双音词的古今异义(2)一词多义(3)此类活用(4)非常句式

同学黑板展示,每位同学只展示一项。3分钟时间,看谁写的全,写得好。

二读:齐声背诵课文,思索以下问题,3分钟后看谁理解最好

1、依据课文大意,留意课文中冒号用法,想一想课文是按什么思路组织内容的?

2、课文结尾一句话,它在结构上和表达的思想感情上有什么作用?

三读:同学个别背诵课文,理解以下句子,留意在文中位置,2分钟后谁能先说

1、如何理解“然后叹借者之上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惋惜也”?

2、如何理解“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二、合作探究(说)约14分钟

一说:说迷惑,说一说自主学习不理解的内容。举手发言,其他同学解答迷惑。

二说:说观点,上节课我们已经对的观点和写作目的有所了解,那么怎样论证了自己的观点呢?思索以下问题,3分钟后展示,学会合作哟。

1、列举了哪些实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哪些是重点写的?

2、.是怎样以自己的经受来论证论点的?

三说:说写法,本文在写法上最突出特点运用了对比手法,2分钟后说一说:

把自己年轻时的际遇跟黄生现在的际遇作了哪些比较?这些比较对表达的思想感情什么作用?

三、当堂检测(测)10分钟(见附页)

四、布置作业

1、巩固本课内容

2、完成助学中相关练习

五、我的收获

第三课时

一、说明加点的词。

(1)故有所览,辄省记。

(2)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

(3)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4)其切如是

(5)落落大满

(6)少时之岁月为惋惜也

二、课内阅读题。

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假设业为吾全部,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1.注音。

惴()庋()

2.说明。

强假:_________;高束:_________。

3.说明句中“然”字。

①然天子读书者有几。()

②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4.翻译以下短语及句子。

①七略四库,天子之书。

②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③书非借不能读也。

5.辨别“祖父”、“子孙”的'古今义。

6.本段运用了_______________手法,写出了读书人的两种立场,说明“_____________”的观点

指出下边句中加点的双音词的古今异义:

a.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b.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c.少时之岁月为惋惜也

《黄生借书说》教案3

一、导入新课

古往今来,人们对读书的看法各不相同。唐朝诗人杜甫认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强调了读书与写作的亲密关系;英国作家培根认为:“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强调了读书的好处许多。那么,清朝文学家袁枚对读书的看法又是怎么的呢?今日,让我们继续走进他的文章《黄生借书说》,和他一起探讨有关读书的问题。

二、预习检查(投影)

1、说明句中划线的词:

(1)汗牛塞屋(2)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3)必高束焉,庋藏焉。(4)家贫难致

(5)归而形诸梦。(6)故有所览辄省记。

(7)而少时之岁月为惋惜也。

(8)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假设不相类。

2、说出划线词的古今义:

(1)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2)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3、多义词:

然:然天子读书者有几?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然那么予固不幸而遇张乎?有地洼然而方以长。

4、指出文言句式并翻译:

(1)书非借不能读也。

(2)假设业为吾全部,必高束焉,庋藏焉。

(3)为一说,使与书俱。

5、翻译句子,并体会语句表达的语气:

(1)子不闻藏书者乎?

(2)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

(3)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4)然后叹借者之上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惋惜也。

三、研读课文

上节课,我们对课文进行了朗读、翻译,下面请同学进一步朗读课文,思索以下问题:(投影)

1、本文的观点是什么?

2、结合课文内容详细说说采纳了哪些论证方法来论证观点的?

3、这些论证方法的作用是什么?

探讨1、(板书)论点:书非借不能读也

探讨2、举例论证:天子之书——七略四库

(投影)富贵家之书——汗牛塞屋有书而不读

其他——祖父积、子孙弃

(提出观点后,接着以“子不闻……”一句设问,引出例证,这些例证有何作用?生回答)(从反面论证了观点)

(有书而不读,依次类推,世上其他事物又如何呢?“非独书……”一句由书过度到“天下物”,写“天下物”时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生回答)

(投影)书→天下物:物非己有:虑人逼取、摩玩不已不同心态

物为己有:心安理得、束之高搁

(以上由书及物都是从别人说起,接着由人及己,由一般到详细,以现身说法论证自己的观点,那么他通籍前后对书的立场有什么不同呢?运用什么论证方法?生答)

(投影)自己通籍前:家贫难致有所览辄省记——勤奋

后:俸去书来素蟫灰丝时蒙卷轴——懒散

(第四段通过哪些对比,劝勉黄生仔细读书?生答)

(投影)借书:“予之公书”与“张氏吝书”提出盼望

“予不幸”与“生幸”读书必速、归书必速

(这些对比论证有什么作用?)

小结:依据板书进行总结,由书及物、由人及己,运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有力地证明白“书非借不能读也”这一观点,劝勉黄生珍惜拥有的学习条件,勤奋读书。

四、拓展

1、本文的观点是“书非借不能读也”,这是不是说反对买书、藏书,需要借书才能仔细阅读呢?

小结:藏书而能读书的不乏其人,的本意是劝勉人们不要由于条件不利而却步不前,只要有志气,有决心,不利条件反而可以催人奋进,取得成果;另一方面也提示人们不要由于条件优越而贪图享乐,不思进取,而要珍惜时间,珍惜拥有的学习条件。

2、积累读书名言(投影)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3)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4)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

(5)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6)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7)读一切好书,就是和很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

(8)抱负的书籍是聪慧的铜匙。——列夫托尔斯泰

(9)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雨果

(10)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似乎没有阳光;聪慧里没有书籍就似乎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

(11)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12)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那么广泛而深远。——普希金

(13)贪者因书而富,富者因书而贵。——王安石

(14)好书不厌读百回,熟读课思子自知。——苏轼

五、小结

同学们,现在和过去不同。过去很多人想读书而得不到,现在我们的物质条件都很优越,大小书店里各式各样的图书真是琳琅满目,咱们可以利用星期天、节假日到书店逛一逛,相信这里的书籍肯定会填补你精神世界的空虚。在此,我诚心地盼望同学们趁着青春年华,珍惜拥有的读书条件,多读书,读好书!

六、作业设置(任选一题)

1、积累有关读书的名言和事例,制成读书卡片。

2、以“谈读书”为话题,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受,运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写一个谈论片断。

《黄生借书说》教案4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掌控文章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能理清课文的论证思路,学习课文构思严密,对比鲜亮的写作特点。〔学习重点、难点〕

3、诵读课文,领悟本文阐述的“书非借不能读也”的道理,认识到克服困难,勤奋学习的重要性。〔学习重点〕

学习过程:

一、导入语

二、预习检测

1、说明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汗牛塞屋〔2〕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3〕必高束焉,庋藏焉。〔4〕家贫难致

〔5〕故有所览辄省记。〔6〕少时之岁月为惋惜

2翻译句子

〔1〕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2〕然后叹借者之上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惋惜也。

三、沟通、展示

读课文,思索:

1、的观点是什么?朗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详细说说是怎样论证自己的观点的?

友情提示:说是怎样论证自己的观点,可以分以下几步作答:

1、观点是怎样提出的

2、的观点是怎样被证明的〔先概括各段内容,看用了哪些道理和事实,是否有正反两面的分析说理〕

3、联系全文结构,分析论证思路。

2、本文的写作特点之一是对比鲜亮,请结合课文内容做详细分析。

例如:天子富贵家藏书之多与我幼时和黄生无书的对比

3、认为“书非借不能读也”,借书者“虑人逼取”,因而“上心专”,这比藏书者有书不读要好多了。这是不是说反对买书、藏书,需要借书才能仔细阅读呢?

友情提示:先表观点,再说理由,能自圆其说就行。

4、试设想,袁枚和柏杨相遇,关于借书的利弊,他们会怎样对话?

友情提示:留意要点

1、袁枚和柏杨对借书的观点的异同。

2、两人不同的语言特色。

四、盘点收获

课文的中心论点是“书非借不能读”,对黄生所寄予的感情是要珍惜少时间阴,用心读书。那么你从中受到了什么教益,请谈谈你的收获。

老师寄语:同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