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语文版七年级下第二单元6毛泽东的少年时代(埃德加斯诺)-教案_第1页
初中语文语文版七年级下第二单元6毛泽东的少年时代(埃德加斯诺)-教案_第2页
初中语文语文版七年级下第二单元6毛泽东的少年时代(埃德加斯诺)-教案_第3页
初中语文语文版七年级下第二单元6毛泽东的少年时代(埃德加斯诺)-教案_第4页
初中语文语文版七年级下第二单元6毛泽东的少年时代(埃德加斯诺)-教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版七年级下第二单元第六课《毛泽东的少年时代》教学设计埃德加·斯诺一、教学目标(幻灯片7)1.了解毛泽东少年时代成长的经历。2.理解传记的特点。3.准确把握文意,体会读书对少年毛泽东成长的影响。4.学习少年毛泽东的优秀品质,培养学生的远大志向,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二、教学重难点(一)重点1.理解传记特点。2.体会读书对少年毛泽东成长的影响。3.通过深入了解少年毛泽东,感染学生,培养学生的远大志向,学习少年毛泽东刻苦修身,有独立见解的精神,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二)难点1.少年毛泽东的主要经历所表现出的人物性格。2.结合毛泽东与斯诺谈话的时代背景,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效果。三、课时安排:两课时四、教学流程:(-)导入新课:(幻灯片3)1.小游戏:“我说你猜”(投影逐条出示)①他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②从小就表现出对书的渴望,但不喜欢四书五经。③他曾为刘胡兰、雷锋题词。谜底:他就是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3.放歌曲《北京的金山上》感染学生。并提出问题:你听过毛泽东的故事吗?请讲给大家听。你认为这么伟大的人物小时候会是什么样呢?(幻灯片4)4.揭晓本节课内容,出示毛泽东的画像并介绍毛泽东生平。(幻灯片5)毛泽东简介: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引出课题,并出示教学目标。(课件6、7)(二)作者简介:请同学介绍埃德加·斯诺及他的《西行漫记》。1.埃德加·斯诺----中国人民的朋友:(幻灯片8—10)埃德加·斯诺(Edgar·Snow)美国新闻记者、作家,生于美国密苏里州坎萨斯城一个出版印刷业主之家,就读于密苏里大学新闻系。斯诺于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1933年4月到1935年6月,斯诺同时兼任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又任《每日先驱报》和美国《星期六晚邮报》驻华战地记者。1941年,他对皖南事变作了如实的报导,受到国民党反动派的打击,被迫离开中国。新中国成立后,曾先后三次来华访问,同毛泽东、周恩来会面。1972年2月病逝,他的骨灰的一部分安葬在北京大学。1936年6月,斯诺在宋庆龄的安排下,他从北平出发,经过西安,冒着生命危险,进入陕甘宁边区。他是在红色区域进行采访的第一个西方记者。他首先到了当时陕甘宁边区的临时首府保安(今志丹县),和毛泽东同志长谈,搜集了关于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第一手资料。然后长途跋涉,到边区各地采访。最后于当年11月回到北平。他在北平为英美报刊写了许多篇轰动一时的通讯报导,然后汇编成一本书,书名是《红星照耀中国》,该书于1937年10月首先由伦敦戈兰茨公司出版。这是第一本由西方人忠实描绘中国红色区域的著作。后来,一些留在上海租界内的抗日救亡人士,把该书翻译成中文,为了便于掩护,中译本用了《西行漫记》的书名。“如果说我确曾写过一些对中国有益的东西,那仅仅是因为我倾听了中国人民诉说他们切身的情况。这就是真理所在。我尽量如实地、坦率地把我所听到的写了出来。我相信,我同中国人坦率地把我所听到的写了交谈,就像谈家常一样,我同中国人一样都属于同一个家庭——人类大家庭。”——埃德加·斯诺2.《西行漫记》: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真实纪录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毛泽东和周恩来是作者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其译本出版后,成千上万个中国青年受其影响,纷纷走上革命道路。(幻灯片11)(三)预习检测:1.请几位同学分块试读课文,注意及时指导正音:(幻灯片12)

慷慨(kāngkǎi)攒积(zǎnjī)分歧(qí)恫吓(dònghè)驯(xùn

)服耸(sǒng)听

怒不可遏(è)间接(jiànjiē)2.解释词语:(幻灯片13)

克勤克俭慷慨引经据典指摘恫吓晓谕耸听怒不可遏(四)理清结构:(布置全班讨论、交流)

1.介绍传记的有关常识,了解小传特点:(幻灯片14)(1)传:也叫传记,是用来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文章。按照篇幅长短可以分为大传和小传,按照立传人物可以分为自传和他传。并请学生辨别本文体裁。(小传、他传)(2)人物小传的特点:(幻灯片15)①短小精悍②不铺陈细节③语言简洁凝练,介绍人物生平的主要事件。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1~3段,注意语调的控制,并说说都写了哪些内容?(幻灯片16)

明确:应采用一种娓娓道来的舒缓语调,可想象毛泽东在向斯诺自述生平时的安详神情。(1)出生时间为1893年(2)出生地点为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3)父亲叫毛顺生,当过兵,后做小生意和别的营生,靠勤俭有了自己的一点土地(4)母亲叫文其美(5)家中共有20余亩土地,每年可收84担谷3.默读课文4~21段,了解课文写了少年毛泽东的哪些主要经历,同桌间可相互交流,注意文中交代年龄的词。(幻灯片17)

4.提炼概括全文结构。(幻灯片18—19)

第一部分(1~3段)简介毛泽东的家庭情况。

第二部分(4~21段)叙述毛泽东少年时代的经历。

1层(4~8段)少年毛泽东八岁到十三岁的经历:在小学堂,反对老师体罚学生;在家里,联合反抗“执政”的父亲。

第2层(9~19段)少年毛泽东十三岁到十六岁的经历:公开反抗父亲的专制,保卫自己的权利,取得了胜利;如饥似渴地读“禁书”;同情造反的饥民,钦佩激进派教师。

3层(

20~

21段)少年毛泽东十六岁时的经历:去新式学堂读书,学到自然科学和西学的新学科。(五)分析形象:

纵观全文,可以看出少年毛泽东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他的生活经历加以分析。对同学独特的感受和见解,应给予充分肯定并适当点拨。1.阅读4-8自然段,这一段写毛泽东10-13岁的生活经历,从中看出他的哪些性格?(幻灯片20)

生活经历:①以逃学抗议老师打学生②在家里组成“反对党”共同打击“执政党”性格:富于挑战、敢于抗争的性格。2.阅读9-19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幻灯片21)

(1)父亲的粮食被扣,“我”为什么不同情他?

表现出毛泽东的正直及父亲的为富不仁。

(2)“我”为什么钦佩那个“激进派”教师,赞成他的主张?

体现了少年毛泽东同“激进派”教师相同的先进思想:中国人应多读书,用知识改变命运。也体现出少年毛泽东看问题懂得运用辨证的方法,不随波逐流、擅长思索并有独立的见解。3.阅读20、21自然段,“我”为什么不愿到米店去当学徒,而不顾父亲反对到湘乡县的一所新学堂去读书?表现了“我”的什么思想?(幻灯片22)

由米店与新学堂的差别,体现了少年毛泽东的激进思想,反映了“我”追求新思想,追求光明的强烈愿望。

4.请概括出少年毛泽东的形象特征。(幻灯片23)

参考:少年毛泽东是一个志向远大、刻苦修身、勤奋读书、敢于抗争、独立思考、有独立见解的人。(六)研读细节:(幻灯片24—25)请同学选读最喜欢、最感兴趣的内容,然后挑选其中的某个或某些细节作简要的分析。

示例:有同学对少年毛泽东喜欢读的书较感兴趣,可点拨提问:为什么毛泽东认为《水浒传》《西游记》这些“禁书”“大概对我影响很大”?仅仅是“因为是在容易接受的年龄里读的”吗?

点拨:这些所谓“禁书”正培养了少年毛泽东对旧社会的造反精神。此外,像《盛世危言》这本书,使他认识到中国之所以弱,在于缺乏西洋的器械——铁路、电话、电报、轮船,所以想把这些东西传入中国,从而激起了他想要恢复学业的愿望。这些都可以看出读书对少年毛泽东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七)品味语言:(幻灯片26—27)

请同学从文中寻找、品味用得好、有特色的词语,将它们圈起来,再想想为什么用得好。

示例:“我家分成两‘党’。一党是我父亲,是执政党。反对党由我、母亲、弟弟组成,有时连雇工也包括在内。”这段话中“党”一词用得有特色。它通常指代某一阶级、阶层或集团并为维护其利

益而斗争的政治组织。执政党指在家中掌权的父亲,反对党指家中的其他所有的人。这里借用这些词形象而幽默地写出了少年毛泽东和家人结成广泛的“统一战线”,联合反抗旧势力的代表(即自己的父亲)的有趣故事,而且也符合说话者政治家的身份。(八)课堂小结:(幻灯片28)这篇传记文章按时间顺序,叙述了毛泽东少年时代的一些精彩片断,在我们面前呈现了一个志向远大、刻苦修身、擅长思考、有独立见解的少年毛泽东的形象,我们可以从伟人的足迹中寻求到精神的鼓舞,领悟到读书的重大意义。同时也启示我们:胸怀远大的志向是积极追求的前提。展示板书设计:毛泽东的少年时代毛泽东:志向远大擅长思考刻苦修身独立见解(九)拓展延伸:1.少年毛泽东在16岁进新式学堂求学之前,写了一首《赠父诗》夹在父亲每天必看的帐簿里,诗中写到:“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幻灯片29—30)

提示:这首诗是少年毛泽东走出乡关、奔向外面世界的宣言书,表明了他胸怀天下、志在四方的远大抱负。2.阅读课后附文《立大志苦修身》,说说毛泽东在求学期间怎样磨练了自己,对以后的成功起到了什么作用。(幻灯片31)

提示:刻苦读书,苦修身:强健体魄、锻炼胆量、抗干扰、吃苦耐劳;锻炼了意志品质,明确了人生理想,获得了知识储备,为投身革命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推荐阅读《毛泽东诗词》:领略伟人的胸襟与气魄。(播放朗读录音《清平乐·六盘山》和视频《沁园春·长沙》、《蝶恋花·答李淑一》,幻灯片32—35)(十)反馈练习:(幻灯片36--38)1.阅读文章15、16两个自然段,回答问题:(1)这两个语段分别用了哪种表达方式?明确:叙述;议论。(2)少年毛泽东对“造反”一事是怎样看的?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