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1页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2页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3页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4页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第九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1.历史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会留下特殊印记,并成为历史见证。下列信息按先秦、汉、唐、宋朝排列正确的是(

)①隶书中朝推恩令水排刺史《神农本草经》②心学柳词岁币三衢分权四监司③雕版印刷曲辕犁长庆会盟藩镇《职贡图》④刀形币何尊田氏代齐铸刑书大盂鼎A.④①③② B.②③①④ C.④①②③ D.①④②③2.《端明集》载:“枢密院要兵则添,财用有无不知也……三司但知支办食粮,日日增添,不敢论列,谓兵非职事也。”这说明宋代(

)A.中枢机构互不统属 B.冗官冗费日益严重C.中央集权空前加强 D.重文抑武十分明显3.宋太祖时期,他启用陈桥兵变前的亲信幕僚充实枢密院,如拜赵普为枢密使、李处耘为枢密副使、王仁赡为枢密副使。宋太祖意在(

)A.加强官员监察 B.集中财权 C.提高行政效率 D.控制军权4.如表所示是中国古代某次变法的部分改革措施,据此可知,这场改革(

)领域措施经济采购物资“徒贵就贱,用近易远”设“市易务”,干预商品流通青黄不接之时,政府借钱或粮食给农民民户可纳钱代役鼓励兴修水利清丈上地,分九等田收取赋税军事在各路设负责操练军队的将官把农民编人保甲,农闲时进行军事训练A.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标 B.强化了国家的基层控制力C.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D.缓和了统治集团内部矛盾5.在王安石变法期间,“中央文件”严禁农业贷款“抑配”(强制摊派),但地方仍普遍存在以“自愿”之名强行配额的现象,部分地方官吏甚至把“中央文件”规定的20%的利率擅自提高至30%或40%。由此可推知,王安石变法(

)A.触犯了豪强的利益 B.重视消除官场腐败C.难以赢得民众支持 D.大量使用实干人才6.如图为画家刘松年绘于南宋初期的《晋文公复国图》(局部),描绘了晋文公(重耳)流亡在外,历经坎坷险阻并最终回国即位的情景。这一作品(

)A.反映宋人生活的艰辛 B.显示山水画的神韵意趣C.具有强烈的政治关怀 D.反映宋代宫廷斗争激烈7.史书记载,王安石变法时,“中外府库无不充衍,小邑所积钱米亦不减二十万”。这句话反映了王安石变法(

)A.改善了北宋的积弱局面 B.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北宋的积贫局面C.解决了土地兼并的现象 D.使北宋广大人民安居乐业连年有余8.宋初,中央规定“诸路转运使、副及州郡长吏并不得擅举人充部下官。如有阙员处,当以状闻”,后又由中央派遣文官出“知州”“知县”“列郡各得自达于京帅,以京官权知”。宋廷这些做法(

)A.表明政治均势格局逐渐瓦解 B.顺应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C.体现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D.暴露了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弱化9.某位同学在学习11世纪初期的北宋史时画了一幅漫画(见如图),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

)A.规定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为疆界 B.形成宋、辽、西夏三足鼎立的局面C.维护了西北地区的和平发展局面 D.客观上促进了辽宋双方经济交流10.王安石变法有如下措施:青黄不接时,政府借钱或粮食给农民;农户可纳钱代役;鼓励兴修水利;清丈土地,分九等田地收取赋税;等等。这些措施(

)A.以实现富国强兵为目的 B.属于国家对经济的干预C.旨在扭转农业衰败趋向 D.必然遭到地主富商反对11.如表为宋太祖时期中央所辖州县数量统计表(据《宋史地理志》整理),根据如表中的信息,最有可能得出的历史结论是宋初(

)时间州县公元960年111638公元979年2971860A.崇文抑武得到贯彻 B.地方治理得到强化C.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D.地方机构人浮于事12.苏轼指出:“方今天下……非有乱臣割据四分五裂之忧,而休养生息,常若不足于用。非有权臣专制擅作威福之弊,而上下不交,君臣不亲。非有四夷交侵边鄙不宁之灾,而中国皇皇,常有外忧。”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是(

)A.对前代问题矫枉过正的结果 B.崇文抑武方针造成兵力弱小C.机构重叠导致行政效率低下 D.加强中央集权所产生的弊端13.以下四项表述可以从史实直接推断出结论的是(

)史实结论A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帮助处理政务内阁由此出现B宋代“强干弱枝”,收地方各类权力于中央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造成行政效率低下C明朝嘉靖年间,以往仅是中央临时委派至地方巡查安抚的总督和巡抚,已发展成为凌驾于三司之上的地方常设机构地方行政机构层级增加,行政效率下降D雍正帝设军机处,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内阁制宣告废除A.A B.B C.C D.D14.有学者在谈及王安石变法时指出:茶业征榷、盐钞法修订、酒务“实封投状”等专制制度剥夺了大商人“较固(垄断)取利”,民间出现了“凡商旅所有,必卖于市易,或非市肆所无,必买于市易”的现象。而“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的均输无法应对钱米并征、折钱不均等新问题。该学者意在强调王安石变法(

)A.损害了权贵集团的既得利益 B.没有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C.破坏了民间的商品货币关系 D.指导思想背离了统治需要15.元朝统治者吸取了汉唐以来地方区域的设置“人为地使自然区域分开”,打破了山川形便,采取犬牙交错的行政划分方式。这有助于(

)A.强化行省对地方有效管辖 B.增强对国家政治认同感C.推动政治文化格局的演变 D.促进民族大交融的趋势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史料一

建隆二年(961),太祖召赵普问曰:“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计,其道何如?”普曰:“……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司马光《涑水记闻》史料二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朱子语类》史料三

宋太宗:“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若为内患,深可惧也。帝王用心,常须谨记。”——《续资治通鉴长编》(1)根据史料一,概括北宋政权面临的问题。(2)结合所学,说明史料一中“夺其权”的具体表现。(3)根据史料二、三,评价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青苗法也叫常平敛散法或者常平新法。宋神宗即位以后,不断征求救荒之策’于是王安石以他在鄞县的经验,向宋神宗建议推行青苗法。熙宁二年(1069年),宋神宗启用王安石推行以青苗法为代表的新法。其法先是变卖库存的常平仓粮,以所得现金贷给农民,一年后归还,收息两分。一般每年借贷两次,借贷金额按户等有差别,户等越高可得贷款越多,贫户借贷则须富户担保。青苗法的好处就在于把常平仓的实物变成货币,然后贷给人民,收回时收取利息,使常平仓不仅能够救灾,还减少了实物管理的麻烦,并能增加收益,这一变革可以克服常平仓仓储不足以及管理困难的弊病。青苗法推行若干年之后,其中的弊病就显露出来。元丰六年(1083年)初,朝廷又规定各地对当年的青苗钱实行定额敛散,以确保上缴一定的利息收入,并避免无限制发放青苗钱。——摘编自王一胜《王安石与青苗法》(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青苗法推行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宋朝青苗法的推行。参考答案:A2.A3.D4.B5.C6.C7.B8.B9.D10.B11.B12.D13.B14.C15.B16.(1)藩镇割据威胁中央;武将专权,战乱不断;君弱臣强,威胁君权。(2)地方:文官出任知州,节度使逐渐变为虚职;设通判,制约知州;设立四个路级机构;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拱卫京师和镇守地方;设诸路转运司,负责将地方大部分赋税上缴朝廷。中央:枢密院掌军政,三司掌财政,与宰相分权,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3)积极:结束了五代十国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有利于国家统一。消极:降低行政效率;造成地方贫困;强干弱枝导致边防空虚;军事改革导致军队战斗力低下。17.(1)原因:“三冗两积”的困境;原有常平法的弊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