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泥鳅教案_第1页
中班科学泥鳅教案_第2页
中班科学泥鳅教案_第3页
中班科学泥鳅教案_第4页
中班科学泥鳅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中班科学泥鳅教案

中班科学泥鳅教案1

活动目标:

1、在探究活动中发觉粗糙材料及有兜的材料易抓泥鳅的现象。

2、认识泥鳅的形状特征,初步了解其生活习性。

3、清除对动物的恐惊心理,能大胆勇猛地与动物交往。

活动预备:

1、泥鳅每组五到六条,

2、操作材料每组一份〔包括:毛巾、网兜、食品夹、一次性手套、保鲜袋、筷子〕,

3、实物投影仪,塑料筐、记录表格

活动过程:

一、出示泥鳅,激发幼儿捉泥鳅的爱好。

1、师:今日,黄老师带来了一群动物伙伴,猜猜,是谁?

小结:这是一群淘气可爱的小泥鳅。

2、老师和个别幼儿尝试捉泥鳅,让孩子感知泥鳅很难捉这一现象,进一步激发幼儿捉泥鳅的爱好。

3、请幼儿结合自己的阅历,说说用什么方法能捉住泥鳅。〔老师确定孩子的想法。〕

二、介绍材料,幼儿第一次探究:运用什么材料能将泥鳅捉住。

1、师:刚才,小伙伴说了许多的方法,运用很多的材料能将泥鳅捉住,黄老师也预备了一些工具有……〔逐一介绍材料〕,请你用这些材料来试一试,玩一玩,用什么材料可以把泥鳅捉起来。请你把捉到的泥鳅放到绿色的框子里。

2、幼儿操作。〔放背景音乐《捉泥鳅》〕

3、相互沟通捉泥鳅的阅历。

师:你捉到泥鳅了吗?你用什么方法把泥鳅捉起来的?为什么?

出示“捉泥鳅纪录表”,集体记录能够捉起泥鳅的工具。

看着记录表集体说说操作结果。

4、老师小结:

毛巾等材料表面比较粗糙,遇到滑滑的泥鳅,能增加摩擦力,这样泥鳅很简单捉起来;

而网兜、保险袋他们都有一个兜,能将泥鳅兜住,所以也能捉起泥鳅。

三、幼儿第二次探究:用什么材料捉泥鳅最快最方便。

1、设疑:用那种方法捉泥鳅最快最方便?〔幼儿自由猜想〕

2、幼儿第二次操作〔放背景音乐捉泥鳅〕,老师鼓舞幼儿每一种工具都玩一玩,比一比究竟哪一种最快最方便。

3、幼儿沟通操作阅历。

师:刚才,你们把每一种工具都试过了吗?究竟哪一种最快最方便呢?

4、捉泥鳅竞赛。

依据幼儿的回答,每一种材料选一个代表进行竞赛,其他幼儿当评委,运用哪一种材料的幼儿第一个捉起,哪种材料就最快。

5、老师小结:通过竞赛,我们可以看到,用毛巾来捉泥鳅是最快最方便的,而用网兜也很方便,因此,卖鱼的地方都用网兜来捉。

四、简约认识泥鳅。

1、了解泥鳅身上有粘液,及作用。

师:小伙伴,刚才我们玩了捉泥鳅,你们兴奋吗?泥鳅为什么会那么难捉?〔身上有粘液〕泥鳅身上滑滑的粘液有什么用呢?〔减削摩擦、爱护〕

2、认识泥鳅身上其它的珍宝及他们的作用。〔采纳实物投影仪〕

头上有眼睛、腮〔呼吸〕

身上有花纹、鳍〔胸鳍、腹鳍、臀鳍、尾鳍、背鳍五对〕

3、简约了解泥鳅的生活习性。

泥鳅喜爱生活在什么地方?

五、设疑,结束活动。

师:今日我们玩了捉泥鳅,还认识了我们的泥鳅伙伴,我们把泥鳅放到自然角里饲养,看一看他们喜爱吃什么。

中班科学泥鳅教案2

活动目标:

1、感知并了解泥鳅的主要特征,体验抓泥鳅的乐趣。

2、在探究活动中发觉粗糙材料易抓泥鳅的现象,激发幼儿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爱好。

活动预备:

1、幼儿已初步了解有关鱼类的知识。

2、泥鳅、脸盆、棉手套和塑料手套等。

3、相关的录象

活动过程:

一、观测感受泥鳅,了解泥鳅的形状特征。

1、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泥鳅是怎么样的?

2、幼儿观测后自由讲解并描述自己的发觉。

3、再次玩一玩、抓一抓,你有什么新的发觉?

4、相互沟通自己的发觉。

5、看相关的录象,梳理有关泥鳅的知识。

二、尝试体验、比较发觉粗糙材料易抓泥鳅的现象。

1、平常看过大人是怎么抓泥鳅的?

2、出示材料,交代要求:每一样都去试一试、抓一抓,看看有什么有趣的事?

3、幼儿尝试、比较、发觉不同。

4、争论:棉手套和塑料手套抓泥鳅有什么不同?"屈;老师。教,案网出处"为什么这样?

5、师生小结

三、延伸活动

活动反思:

通过细心地预备材料,设计教案,到活动的实施,我都仔细地对待,活动中孩子们特别地投入,效果较好。通过这一活动,我也悟出了以下几点:

1、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幼儿的生活,要顺应幼儿的.爱好。其实,一开始,我设计的活动是科常类的《认识泥鳅》。而捉泥鳅这一活动是从我试上后才生成的。试上时,我按原来的设计按部就班地进行,由于天热,泥鳅显得特别的淘气好动,不停地在托盘里游来游去,最末竟从托盘里跳了出来,这下我可傻眼了,由于我自己可怕泥鳅,不敢捉泥鳅。在我的影响下,几个女孩子也尖叫起来,可大部分孩子都显得特别兴奋,纷纷冲过去捉泥鳅,特别眼看就要捉住了,可泥鳅一滑又逃走的时候,孩子们更是激昂,看得我都忍不住想去试一试。看着孩子们的表现,我也有了新的想法,活动也从科常类的认识泥鳅改为科探类的捉泥鳅。

活动中,孩子们的表现也如我所料,活动场面可以用热火朝天来形容,孩子们个个爱好深厚,积极主动。

2、老师要以积极的心情感染孩子。一开始我也可怕泥鳅,可活动开始时,有老师捉泥鳅这一环节,为了克服自己对泥鳅的恐惊,我事先买了泥鳅在家里练习,先是戴了手套捉,适应一点后再把手套拿掉,到上课前,我已不再可怕,同时觉得泥鳅还蛮可爱的。我想也正是我这种心情感染了孩子,活动中每个孩子都大胆探究,没有一个孩子由于惧怕泥鳅而不参与活动。

活动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虽然活动中孩子们能与材料充分地互动,但老师缺乏向孩子传递爱惜小动物的思想,因此活动时,孩子们的表现显得有点残忍,用食品夹夹泥鳅时,有的泥鳅就被夹得出血了,但孩子们还是不放过。当时我也看见抹布上的血,虽然当时我实时鼓舞孩子捉泥鳅时要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