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医病理学》本科课程质量标准_第1页
《法医病理学》本科课程质量标准_第2页
《法医病理学》本科课程质量标准_第3页
《法医病理学》本科课程质量标准_第4页
《法医病理学》本科课程质量标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6PAGE24《法医病理学》本科课程质量标准课程编号:课程名称:《法医病理学》英文名称:《ForensicPathology》总学时:144学时(理论课:72学时;实验课:72学时)学分:8学分自主学习:29学时适用对象:法医学专业本科生课程考核:终结性考核,占总成绩50%。形成性考核,占总成绩50%。其中包括实验标本及切片考核(15%)、案例分析考核(15%)、学习态度和平时表现(10%)和课程网络阶段考核/期中考核(10%)。法医病理学(Forensicpathology)是研究与法律有关的伤、残、病、死及死后变化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目的是为暴力性案件的侦查或审判提供医学证据,运用相关的医学专业知识解决有关暴力性和非暴力性死亡的死亡征象、死亡原因、死亡方式、死亡时间、损伤时间、死亡地点、个人识别、以及致伤物推断和确定的一门学科。根据法医专业人才培养的目的,法医病理学的教学是使学生掌握人身伤亡的基础理论和法医病理学鉴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为学生今后从事法医学鉴定和科学研究工作奠定基础。在教学过程中,除讲授死亡征象、死亡原因、死亡方式、死亡时间、损伤时间、以及致伤物推断相关的基础知识外,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现场尸体外表检验的技能、采取尸体血液及其他检材的技能、系统尸体解剖操作技能、特殊尸体检查的方法及检材处理方法、常规组织取材、组织制片的技术,以及正确书写法医病理司法鉴定文书的能力。教师还应当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科研能力、应用法医病理学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技巧、以及法医病理学鉴定的科学思维逻辑。法医病理学课程包括理论课和实验课部分。教学学时数共144学时,理论课72学时,实习课72学时;其中理论课和实验课比例为1:1。第一章绪论教学要求:掌握法医病理学的概念、研究范围、法医病理学尸体检验的任务。掌握法医病理学检验记录,法医病理学鉴定书的格式及内容、书写原则。熟悉法医病理学检验的对象,与普通病理学的异同以及在法医学专业中的重要地位;了解法医病理学的发展历史和发展趋势。了解法医病理学的档案及标本管理。了解法医病理学工作者的培训、工作条件和保护。学时安排:理论课:3学时;实验课:0学时;自主学习:2学时。教学内容:基本概念:法医病理学;暴力死;死亡方式;他杀;自杀;意外死亡;死亡时间;损伤时间;推断和认定致伤物。主要教学内容:法医病理学的研究范围:=1\*GB3①暴力性死亡的尸体(机械性、物理、化学及生物性因素)。=2\*GB3②非暴力性死亡的尸体(猝死)。=3\*GB3③涉及医疗纠纷死亡的尸体。=4\*GB3④中毒死亡的尸体。=5\*GB3⑤司法机关监护中人员的尸体。=6\*GB3⑥危害公众的烈性传染病死亡的尸体。=7\*GB3⑦吸毒死亡的尸体。=8\*GB3⑧实施人工流产或非法堕胎死亡的尸体。=9\*GB3⑨其他可能涉及法律问题伤亡的尸体。法医病理学尸体检验的任务:确定死亡原因;判断死亡方式;推断死亡时间;推断损伤时间;推断和认定致伤物;损伤和疾病的关系;个人识别;为解决医疗纠纷提供证据;其他问题。法医病理学工作者应有的工作态度和职业道德:1、树立良好的敬业精神2、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3、培养科学思维方法法医病理学的发展史:我国古代法医病理学检验的发展及成就;国外古代法医病理学;近代法医病理学。(自主学习)法医病理学检验、文书档案及标本管理:现场勘验(sceneinvestigation,现勘),尸体检验记录,法医病理学检验鉴定应注意的问题:1、尸体解剖应全面系统;2、尸体解剖观察要详尽;3、判断病变要确切;4、正确提取检材;5、尸体解剖记录要客观、详细和准确。6、拍摄照片要清晰。7、认真采用辅助检验。8、鉴定结论应有科学性、公平和公正性。法医病理学鉴定书的结构:标题;编号;基本情况;检案摘要;检验过程;检查结果;分析说明;鉴定意见;落款;附注。法医病理学档案及标本管理:档案管理,包括鉴定书、案情记录、现堪记录、尸体解剖记录、照片、声像资料。标本管理。(自主学习)法医病理学工作者的培训、工作条件和保护。(自主学习)教学方法:理论讲授;案例分析。第二章死亡教学要求:掌握死亡、整体死亡,分子死亡,自然死亡,生理性死亡,病理性死亡,非自然死亡,心性死亡,呼吸性死亡,脑死亡、死亡机理、死因,死因分析,根本死因,直接死因,辅助死因,诱因,联合死因等概念。熟悉死亡的分类。熟悉脑死亡的诊断标准及医学和社会意义。熟悉的死亡原因与死亡机理的区别。熟悉植物状态的概念。了解脑死亡研究的发展。了解损伤与疾病在死亡原因分析中的重要性。了解安乐死的现状。学时安排:理论课:2学时;实验课:0学时;自主学习:2学时。教学内容:一、基本概念或关键词:整体死亡,分子死亡,自然死亡,生理性死亡,病理性死亡,非自然死亡,心性死亡,呼吸性死亡,脑死亡,濒死期,临床死亡期,生物学死亡期,死因,死因分析,根本死因,直接死因,辅助死因,诱因,联合死因,死亡机制,安乐死二、主要教学内容:生命的本质、生命器官与生命体征。死亡的相关概念:生命与死亡的转化;衰老;死亡;整体死亡;分子死亡。死亡的分类:自然死亡,非自然死亡。死亡的传统概念:心性死亡,呼吸性死亡。脑死亡的定义,诊断脑死亡的意义。脑死亡的诊断标准:哈佛标准,美国“协作组标准”,英联邦皇家学院标准。脑死亡者的脑形态改变与呼吸机脑。脑死亡与植物状态。死亡的发生过程:濒死期,临床死亡期,生物学死亡期。假死的原因,假死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自主学习)死因分析相关概念:死因,死因分析,根本死因,直接死因,辅助死因,诱因,联合死因。死亡机制:常见的死亡机制,即时死及其常见机制,急性死亡及其常见死亡机制,亚急性死亡及常见死亡机制,慢性死亡及其常见死亡机制。死亡方式:自杀死,他杀死,意外死,安乐死。死因分析的注意事项。死亡及尸体的管理制度,死亡确认,尸体解剖。(自主学习)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实验课讲授。第三章死后变化教学要求:掌握死后变化、尸体现象、超生反应、肌肉松弛、皮革样化、角膜混浊、尸冷、尸斑、内部器官血液坠积、尸僵、尸体痉挛、自溶、自家消化、腐败、白骨化、木乃伊、尸蜡、泥炭鞣尸、古尸、浸软等概念。熟悉死后变化的影响因素、分类及死后变化的法医学意义。熟悉各种早期和晚期尸体现象的形态学特点、影响因素、形成机制、发展变化及其法医学意义。熟悉自溶与坏死的区别、防止自溶的目的和方法。了解死后化学变化。了解动物、昆虫及其他环境因素对尸体的毁坏。了解死后人为现象。学时安排:理论课:5学时;实验课:3学时;自主学习:2学时。教学内容:一、基本概念或关键词:死后变化、尸体现象、超生反应、肌肉松弛、皮革样化、角膜混浊、尸冷、尸斑、内部器官血液坠积、尸僵、尸体痉挛、自溶、自家消化,腐败、白骨化,木乃伊、尸蜡、泥炭鞣尸,古尸,浸软。二、主要教学内容:早期死后变化的形态学特点、影响因素、形成机制、发展变化及其法医学意义:超生反应、肌肉松弛、皮革样化、角膜混浊、尸冷、尸斑、内部器官血液坠积、尸僵、尸体痉挛、自溶、自家消化。晚期后变化的形态学特点、影响因素、形成机制、发展变化及其法医学意义:腐败、白骨化。保存型尸体:木乃伊、尸蜡、泥炭鞣尸,古尸,浸软。死后化学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和法医学意义。(自主学习)动物、昆虫及其他环境因素对尸体的毁坏(蝇蛆、蚂蚁、甲虫、鼠类、犬咬伤、鸟类、及其余动物)。(自主学习)死后人为现象。(自主学习)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实验教学。第四章死亡时间推断教学要求:掌握死亡时间推断的概念、死亡时间推断在法医学中的意义。掌握用尸冷推断死亡时间的方法。熟悉根据各种尸体现象推断死亡时间的方法。了解根据超生反应推测死亡时间、根据胃内容物消化程度推断死亡时间、根据膀胱尿量推断死亡时间的方法。了解推断死亡时间方面的新方法(包括根据离子浓度推断死亡时间、根据酶的测定推断死亡时间、根据DNA检测推断死亡时间、综合参数法推断死亡时间),新进展及各种方法的局限性。学时安排:理论课:2学时;实验课:3学时;自主学习:2学时。教学内容:一、基本概念:死亡时间,死亡时间推断。二、主要教学内容:死后早期经历时间的推断:根据尸温推断早期死亡时间,从各种尸体现象综合推断死亡时间。根据超生反应推测死亡时间,根据胃内容物消化程度推断死亡时间,根据膀胱尿量推断死亡时间。根据离子浓度推断死亡时间。根据酶的测定推断死亡时间,根据DNA检测推断死亡时间,综合参数法。(自主学习)晚期尸体死亡时间推断:各种晚期死后变化,根据尸体昆虫数据分析死亡时间,根据植物生长规律推断死亡时间,根据现场遗留物推断死亡时间。(自主学习)白骨化尸体死亡时间推断。(自主学习)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实验教学。第五章机械性损伤概论教学要求:掌握损伤、机械性损伤的概念。掌握擦伤、挫伤、创的基本概念。掌握机械性损伤的法医学检验方法及鉴定任务。熟悉机械性损伤的基本形态及其分类。熟悉机械性损伤形成的影响因素。了解机械性损伤在造成人体死亡、伤残及涉及民事纠纷或刑事诉讼案件中的重要地位。学时安排:理论课:2学时;实验课:0学时;自主学习:2学时。教学内容:一、基本概念:损伤,机械性损伤,擦伤,抓痕,擦痕,撞痕,压擦痕,挫伤,创。二、主要教学内容:机械性损伤的形成因素及其机制:机械力的强度,人体组织或器官的结构特征,致伤物的性质和特征,人体受伤时所处的位置及状态。(自主学习)机械性损伤的分类:按致伤物的种类,按死亡方式,按损伤发生时间。机械性损伤的基本形态:擦伤(抓痕,擦痕,撞痕,压擦痕),挫伤(皮内出血,皮下出血),创(钝器创,锐器创,火器创),骨、关节损伤,内脏器官破裂,肢体断离。损伤的检查:①损伤程度;②损伤与死亡的关系;③损伤时间;④致伤物推断。检查损伤的原则:检查尸体损伤的要求,尸体损伤检查的基本步骤。机械性损伤法医学鉴定的任务:确定损伤的类型,判断损伤程度、致命伤与非致命伤,推断或认定致伤物,判断生前伤还是死后伤,估计损伤时间,推断死亡方式,判断致命伤后行为能力,如有疾病同时存在,应确定损伤与疾病和/或与死亡原因的关系。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分析。第六章钝器损伤教学要求:掌握棍棒伤、砖石伤、斧锤类伤、徒手伤的基本概念、基本形态及其法医学鉴定。掌握高坠伤的基本特点及法医学鉴定要点。掌握挤压伤、挤压综合征的基本概念及法医学鉴定。熟悉高坠伤的影响因素及现场勘验方法。了解挤压综合征的显微病理改变。学时安排:理论课:3学时;实验课:6学时;自主学习:0学时。教学内容:一、基本概念:竹打中空,铁轨样挫伤,抓痕,手指伤,掌击伤,拳击伤,咬痕,挤压综合征。二、主要教学内容:1、钝器损伤的特点:包括棍棒伤(圆柱形棍棒伤,方柱形棍棒伤,不规则形棍棒伤)、砖石伤(砖头伤,石头伤)、斧锤类伤(斧背伤,锤击伤)、徒手伤(手所致的损伤,足所致损伤,肘、膝、头所致的损伤,咬伤)等损伤的特点。2、高坠伤:高坠伤的损伤特点,高坠伤的影响因素,高坠损伤的现场勘验及法医学鉴定。3、挤压伤的特点,挤压综合征,挤压伤的法医学鉴定。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实验教学。第七章锐器损伤教学要求:掌握锐器创的共同特点、基本类型及法医学鉴定。掌握钝器伤和钝器伤的鉴别、切创和砍创的鉴别、自杀切颈和他杀切颈的鉴别。熟悉锐器的基本类型。熟悉刺创、切创、砍创、剪创的形态特点。学时安排:理论课:3学时;实验课:3学时;自主学习:0学时。教学内容:一、基本概念:锐器伤,切创,砍伤。二、主要教学内容:锐器的基本类型和特点:刺器(无刃刺器,有刃刺器),切器,砍器,剪器。锐器创的基本类型、形态特征及法医学鉴定:包括刺创、切创、砍创、剪创。注意鉴别自杀切颈及他杀切颈。钝器伤和钝器伤的区别。切创和砍创的区别。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实验教学。第八章火器损伤教学要求:掌握典型枪弹创的形态特征及法医学鉴定要点。掌握枪弹创射入口与射出口的鉴别要点。掌握爆炸现场的勘验、爆炸损伤的形态特征及法医学尸体检验要点。熟悉枪弹及爆炸损伤的损伤机制及损伤类型。了解枪械的类型、结构,枪弹的种类和结构,枪弹发射的原理和过程。了解枪弹创的非典型形态特征。学时安排:理论课:3学时;实验课:3学时;自主学习:2学时。教学内容:一、基本概念:火器,瞬时空腔效应,流体静压作用,爆炸。二、主要教学内容:枪的一般知识:枪械的类型,枪械的结构,枪弹的结构和种类,枪弹发射的原理和过程。(自主学习)枪弹的损伤机制:弹头直接冲撞作用,瞬时空腔效应,流体静压作用。枪弹创的类型:按枪的种类分,按射击距离分类,按穿透人体的情况分类。典型枪弹创(损伤)的形态特征、非典型枪弹创(损伤)的形态特征。射入口与射出口的鉴别。散弹创的形态特征;散弹枪弹创;颅骨枪弹损伤;非典型枪弹损伤。(自主学习)枪弹创损伤的法医学鉴定:枪弹创损伤的认定与枪的识别,射击方向的判定,射击命中角度的鉴定,射击距离的鉴定,枪弹损伤致伤方式的鉴定,各种物证的发现、提取和送检。爆炸损伤:爆炸分类(物理性爆炸,化学性爆炸,核爆炸),爆炸的特征(高温、快速、高压),爆炸损伤的形成机制(冲击波,高温,投射物)。(自主学习)爆炸损伤的形态特征:炸碎伤、炸裂伤、烧伤、冲击波伤、投射物伤、抛坠伤、挤压伤。爆炸损伤的特征:损伤面大,损伤复杂,外轻内重。爆炸现场的勘验及法医学尸体检验。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实验教学。第九章交通损伤教学要求:掌握机动车交通事故所致损伤的基本类型、各类人员的损伤特征。掌握机动车驾、乘人员的鉴别要点。掌握摩托车驾驶员损伤的特征。熟悉机动车交通事故损伤的发生原因和损伤形成机制。熟悉铁路交通事故、航空事故、船舶事故的损伤形成机制及法医学鉴定。了解机动车交通事故、铁路交通事故、航空事故、船舶事故的发生状况。学时安排:理论课:4学时;实验课:0学时;自主学习:2学时。教学内容:一、基本概念:挥鞭样损伤二、主要教学内容:交通损伤的特点与对策。(自主学习)机动车交通事故损伤:发生原因,损伤形成机制。交通事故致伤方式:碰撞伤,碾压伤,刮擦与拖擦伤,抛掷或率跌伤,挤压伤,砸压伤,烧伤,爆炸伤。行人的致伤机制:首次碰撞伤或直撞伤,抛举性碰撞伤,滑动性碰撞伤。车内人员的致伤机制:挥鞭样损伤,撞裂创与肢体离断,分腿式损伤。行人的损伤特征:撞击伤,伸展创,碾压伤,摔跌伤,拖擦伤,砸压伤与挤压伤。车内人员的损伤特征:驾驶员损伤(挡风玻璃或玻璃框撞伤,挥鞭样损伤,方向盘损伤,四肢反射性损伤,安全带损伤),乘员的损伤。摩托车驾驶员损伤的特征:骑跨伤,皮肤车把印迹或后视镜边缘印痕,挡风罩切颈伤。道路交通损伤的法医学鉴定:交通方式的认定,驾驶员认定,乘客认定,行人及其状态的认定,多次碾压与生前碾压的认定,交通事故重建,死亡方式的判断。道路交通事故损伤的法医学鉴定注意事项。铁路交通事故、航空事故、船舶事故损伤。(自主学习)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分析。第十章颅脑损伤教学要求:掌握头皮损伤、颅骨骨折、颅内出血及脑损伤的损伤类型、损伤特点和法医学鉴定。掌握病理性及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鉴别要点。熟悉头颅的解剖特征及其与损伤形态的联系。熟悉颅骨骨折的成伤机制。熟悉硬脑膜外血肿、硬脑膜下血肿的发生机制。熟悉脑挫伤的形态,冲击伤和对冲伤的成伤机制。了解颅脑损伤的并发症及后遗症。了解脑振荡的法医学研究进展。学时安排:理论课:6学时;实验课:6学时;自主学习:1学时。教学内容:一、基本概念或关键词:脑振荡、对冲性脑损伤。二、主要教学内容:头皮损伤:损伤机制,头皮损伤的形态改变(擦伤,挫伤,裂创,头皮血肿)。颅骨骨折:颅骨骨折机制(颅骨局部变形,颅骨整体变形,影响颅骨骨折的因素),颅骨骨折类型(颅盖骨骨折:颅骨压迹和擦痕、颅骨砍削创、线形骨折、凹陷性骨折、粉碎性骨折、孔状骨折、骨缝的分离、乒乓球样凹陷;颅底骨折:颅底骨折,颅盖骨与颅底骨联合骨折,对冲性骨折,崩裂性骨折)颅骨骨折法医学鉴定要点:推断打击点,推断打击方向,推断打击次数及其顺序。颅内出血:硬脑膜外血肿、硬脑膜下血肿、蛛网膜下出血,外伤性蛛网膜下出血与自发性蛛网膜下出血的鉴别。脑损伤:原发性颅脑损伤的形成机制(颅骨变形引起脑损伤、脑在颅腔内移动所致脑损伤),直线运动引起的颅脑损伤(加速性损伤,减速性损伤),间接暴力造成的脑损伤。原发性脑损伤类型及病变:脑振荡(brainconcussion,BC),脑挫伤,弥漫性轴索损伤。原发性脑干损伤,外伤性脑疝(海马钩回疝,小脑扁桃体疝)。颅脑损伤的并发症及后遗症。(自主学习)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实验教学。第十一章身体其他重要器官的机械性损伤教学要求:掌握脊柱、脊髓及胸腹部各主要器官的损伤类型、损伤特点和法医学鉴定。熟悉各器官损伤的影响因素及其与力作用的关系。学时安排:理论课:0学时;实验课:0学时;自主学习:3学时。教学内容:脊柱与脊髓损伤:脊柱与脊髓损伤的种类(包括届曲性与过伸展性、挥鞭样损伤)及病理变化。(自主学习)胸部损伤:肋骨骨折、肺损伤、闭合性心脏损伤、外伤性窒息、胸内大血管损伤(动脉破裂、开放性动脉破裂、外伤性主动脉瘤等)(自主学习)腹部损伤:胃损伤(挫创、裂创)、肠损伤、肝损伤、胰损伤、脾损伤、肾损伤。(自主学习)胸腹部以外其它部位的损伤:阴茎损伤、阴囊及睾丸损伤、腹膜损伤、子宫损伤、阴道损伤。上述各种损伤的类型及病理改变、发生原因。(自主学习)教学方法:实验案例讨论。第十二章机械性损伤的法医学鉴定教学要求:一、掌握1.掌握致伤物推断原则:熟练掌握通过损伤的基本形态,推断钝器伤、锐器伤、枪弹创的方法;熟练掌握根据创内异物推断至上午的性质;熟练掌握根据死(伤)者受伤时的衣着痕迹推断致伤物的类型;熟练掌握根据现场情况推断致伤物的种类;熟练掌握推测致伤物的质地、损伤伤痕的提取的方法。2.掌握致伤物认定的依据:熟练掌握根据损伤的形态认定致伤物;熟练掌握根据伤口中异物认定致伤物;熟练掌握根据嫌疑致伤物上的附着物的检验认定。熟悉衣着上损伤的鉴定。二、熟悉熟悉损伤时间推断,熟悉生前伤的诊断,熟悉生前血栓与死后凝血块的鉴别,熟悉全身生活反应,熟悉濒死伤的诊断,熟悉伤后存活时间的估计。熟悉机械性损伤的死亡原因。熟悉损伤与疾病的关系分析。三、了解了解生前损伤的特殊检测方法;了解致命伤后行为能力的情况;了解损伤时间推断的最新进展。四、自学炎性介质生化检测法,酶组织化学检测法。学时安排:理论课:6学时;实验课:6学时;自主学习:1学时。教学内容:一、基本概念及关键词:机械性损伤的法医学鉴定、致伤物推断、致伤物认定、损伤时间推断、生前伤、生前白血栓、死后凝血块、生前红血栓、死后鸡脂样凝血块、濒死伤、原发性(继发性)机械性损伤的死因、外伤性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绝对致命伤、条件致命伤、个体致命伤、偶然致命伤、伤病关系分析。二、主要教学内容:1.致伤物推断不仅能为侦破提供线索,还有助于判断死亡方式及为审判机关提供罪证:推断致伤物的种类及性状,以及检验的步骤(现场检验、衣着检验、痕迹检验、伤痕检验、比对检验);根据损伤形态推测致伤物(擦伤、挫伤、裂创/骨折、砍创、刺创的特征);根据创内异物推断致伤物;根据衣着损伤的检验痕迹推断致伤物以及衣着检验的方法(衣服损伤的检验根据、衣着损伤类型、织物损伤痕迹的检验步骤和方法及伤痕提取,实验室的检验);根据现场情况推断致伤物的种类;推测致伤物的质地、损伤伤痕的提取的方法。2.致伤物认定(致伤物的提取和保存、致伤物的改变和同一认定)。3.损伤时间推断,生前伤与死后伤的鉴别:①肉眼检验(生前出血与死后出血的区别、创口的哆开、肿胀、痂皮形成及脓液);②生前组织学检查(淋巴结边缘窦内红细胞积聚,栓塞、炎症、修复);③生前损伤的特殊检测以及新技术检查(炎症介质的测定、纤维蛋白形成能力和纤维蛋白检测、组织内蛋白质糖类及其他物质代谢的改变);④全身生活反应;⑤濒死伤得诊断。4.伤后存活时间推断:根据组织学改变推断伤后存活时间(擦伤、挫伤后不同时间的改变,局部组织炎症及再生时间的过程,骨折后时间的改变,硬脑膜下出血后不同时间改变),根据酶组织化学、炎症介质的改变推断伤后存活时间(局部组织中酶在不同时间的变化,损伤组织中炎症介质随时间的变化,损伤组织中蛋白含量变化,纤维蛋白形成及纤维蛋白的检查)。明确生前出血、死后出血、人为出血;出血时间的推断;出血后的死后变化;外伤后的止血反应;弥漫顶血管内凝血(DIC);栓塞(包括血栓、空气、脂肪、羊水栓塞);炎症(包括充血、渗出、变质、增生);创伤愈合;吸入吸收、咽入;生活反应的生化表现。。5.机械性损伤的常见死亡原因。6.损伤与疾病的关系分析:①损伤与疾病无关:生命器官致命性损伤,心、脑、肺等致命性损伤(绝对致命伤、相对致命伤),内脏器官致命性疾病;②损伤与疾病有关:损伤为主因、疾病为辅助或疾病为主因、损伤为辅因;③损伤与疾病有因果关系:损伤为因,疾病为果和疾病为因,损伤为果。7.致命伤后行为能力的情况。第十三章机械性窒息教学要求:一、掌握:1.窒息与机械性窒息的概念。2.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和尸体内部征象。3.缢死、勒死、扼死的概念及其死亡机制。4.缢死、勒死、扼死的颈项部形态学特点及它们之间的区别。5.缢死、勒死、扼死的法医学鉴定。生前缢死和死后缢吊的区别。6.溺死尸体的形态学改变和法医学鉴定。水中尸体的法医学鉴定。7.溺死硅藻的检测方法。二、熟悉:1.械性窒息的分类。2.缢、勒绳套与绳结的物证意义。3.捂死、闷死及哽死的概念、方式、病理学改变及其法医学鉴定。4.溺死的死亡机制,硅藻检查结果的评价。5.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性窒息、体位性窒息的概念。三、了解:1.机械性窒息的死亡过程。2.捂死、闷死、哽死、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性窒息、体位性窒息的死亡机制。3.溺死的死亡过程。4.溺死的其它实验室检验方法。学时安排:理论课:8学时;实验课:6学时;自主学习:2学时。教学内容:机械性窒息的概念和分类:机械性窒息的概念和分类,机械性窒息的过程。机械性窒息的死亡尸体体表、尸体内部征象及组织学变化。缢死:缢死的概念,绳套和绳结缢型,缢死的机制,缢死的病理学改变,缢绳的物证意义,缢死的鉴定。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勒死:勒死得概念,勒死机制,勒死的病理学改变,勒死的鉴定,勒死与缢死的鉴别。自勒与他勒的鉴别。扼死:扼死的概念,扼颈方式,扼死的病理学改变,扼死的法医学鉴定。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的概念、压迫胸腹部死亡尸体病理学改变与法医学鉴定。(自主学习)捂死、闷死及哽死:捂死、闷死及哽死的概念、方式、病理学改变及其法医学鉴定。(自主学习)性窒息、体位性窒息:性窒息、体位性窒息的概念、方式、病理学改变及其法医学鉴定。(自主学习)溺死:溺死的概念,溺死的经过和症状,溺死的机理,溺死尸体的病理学改变,溺死的实验室检验。溺死硅藻的检测方法。溺死尸体的法医学鉴定。水中尸体的法医学鉴定。水中尸体沉浮及死后变化所经历的时间。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实验教学。第十四章高低温损伤目的要求:一、掌握:1.高温对人体损害及致死机理,以及现场及尸体特点、鉴别及识别的要点。2.低温对人体损害及致死机理,以及现场及尸体特点、鉴别及识别的要点。二、熟悉:1.高温对人体损伤的机理,烧死的致死原理。2.热作用呼吸道综合征的概念及形态改变以及生前烧死的形态学特征、烧死和火灾现场勘验及尸体检验的要点。3.熟练区分生前烧死和死后焚尸。4.低温对人体损害及致死机理,冻伤的概念及冻死的形态学改变特点以及现场及尸体特点、鉴别及识别的要点。三、了解:1.烧伤严重程度分级。2.蒸汽、热辐射、中暑死的尸体病理形态改变。3.冻死的尸体病理形态改变。学时安排:理论课:3学时;实验课:3学时;自主学习:0学时。教学内容:一、基本概念或关键词:烧死,热作用呼吸道综合征,“鹅爪状”改变,“斗拳姿势”,假裂创,硬脑膜外热血肿,冻死,维基涅夫斯基斑。二、主要教学内容:1.高温与低温所致的损伤,烧伤严重程度分级。2.烧死:高温对机体的局部作用,高温对全身的作用,烧死的形态学变化,烧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热作用呼吸道综合征的概念,区分身前烧死和死后焚尸。3.烧死现场及尸体形态特点,鉴定及个人识别的要点。4.冻(伤)死:发生条件,低温对身体的局部作用,低温对全身的作用,冻伤的严重程度分级,冻死的过程及死亡机理,冻死的形态学变化,冻死的法医学鉴定。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实验教学。第十五章电流损伤及其他物理因素损伤目的要求:掌握电击及雷击对人体的损害和致死机理、现场及尸体形态特点和鉴定要点。电流斑的形态特征及其意义,熟悉影响电流致伤的各种因素,皮肤金属化的意义。电流损伤现场勘察的重要意义及法医学鉴定要点。熟悉1.电流损伤的基本知识、电流对人体的作用、影响电流对人体作用的因素。2.电击死的死亡机制、电流损伤的形态学改变、电击死的法医学鉴定。3.雷击死的形态学变化及鉴定要点。4.气压损伤的原理、特点及法医学鉴定要点。三、了解1.电流损伤鉴定的新方法及新技术。2.电警棍击伤的形态学特点。3.放射性损伤、超声波损伤、激光损伤、微波、高频损伤的原理及损伤特点。学时安排:理论课:3学时;实验课:3学时;自主学习:2学时。教学内容:基本概念或关键词:电击死,电流性水肿,核流,电流斑,皮肤金属化,雷击死,雷击综合征,雷电击纹(树枝状纹),气压性损伤,减压病,主要教学内容:1.电流的基本知识(自学)。2.电流对人体的作用,影响电流对人体作用的因素。3.电击死的死亡机制、电流损伤的形态学改变、电流斑的肉眼和镜下形态特征及其意义,皮肤金属化的意义。4.电流损伤现场勘察的重要意义及法医学鉴定要点。5.雷击死:雷电对人体的作用,雷击死(伤)的形态学变化,雷击死的法医学鉴定。6.气压损伤的原理、特点及法医学鉴定要点。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实验教学。第十六章杀婴及虐待儿童致死教学要求:一、掌握1、掌握新生儿生活能力的确定;2、掌握鉴别活产儿与死产儿的主要方法和结果判定原则;2、掌握新生儿的死亡原因;3、掌握虐待儿童死亡的损害特点和法医学鉴定。二、熟悉1、新生儿的体表、体内特征;2、如何推断新生儿的胎龄或生活月数;3、杀婴的各种手段、致死机理、损害特点及法医学鉴定。三、了解1、新生儿及小儿尸体的法医学检验方法;2、虐待致死儿童的尸体改变,受虐待致死老人、妇女尸体解剖的常见改变。学时安排:理论课:2学时;实验课:0学时;自主学习:0学时。教学内容:一、基本概念和关键词:杀婴的概念、新生儿生活能力的概念;虐待死、活产与死产。二、主要教学内容:1、新生儿存活时间的确定,新生儿生活能力的确定,活产与死产的鉴别,肺浮沉试验,胃肠浮沉试验,鼓室试验。2、新生儿的死亡原因:非暴力死亡,暴力死亡。3、虐待儿童死亡的损害特点和法医学鉴定。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分析。第十七章猝死教学要求:掌握猝死的概念。掌握冠心病、冠状动脉开口狭窄、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病、肺动脉栓塞的病理形态及法医学鉴定。掌握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脑梗死的鉴定要点。掌握病毒性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法医学鉴定。掌握病理性与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法医学鉴定。掌握急性喉阻塞、支气管哮喘、肺炎的主要病理变化及法医学鉴定要点。掌握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的诊断要点及其与死后自溶的鉴别。熟悉猝死的特点及原因,熟悉猝死的诱因及法医学鉴定步骤。熟悉主动脉窦瘤、克山病、结核性心肌炎、Marfan综合征、高心病的法医学鉴定要点。熟悉脑出血的好发部位、出血原因。熟悉急性消化道出血、急性腹膜炎所致猝死的法医学鉴定。熟悉异位妊娠、羊水栓塞症、糖尿病、过敏性所致猝死的法医学鉴定。熟悉青壮年猝死综合征、婴幼儿猝死综合征、抑制死的概念及法医学鉴定。了解常见心脏传导系统病变。了解心肌早期缺血的形态及其法医学鉴定研究进展。了解癫痫、颅内肿瘤、肺气肿、急性胃扩张、低血糖症、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原发性慢性肾上腺功能减退症所致猝死的法医学鉴定。学时安排:理论课:9学时;实验课:9学时;自主学习:4学时。教学内容:一、基本概念或关键词:猝死、青壮年猝死综合征、婴儿猝死综合征、抑制死。二、主要教学内容:猝死的特征,猝死的诱发因素,猝死的原因,猝死的法医学鉴定意义及法医学鉴定步骤。心血管疾病猝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状动脉口狭窄、主动脉窦瘤、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病、克山病、结核性心肌炎、Marfan综合征、肺动脉栓塞、心脏传导系统疾病、高血压性等疾病的病理变化、猝死机理及法医学鉴定要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猝死:脑出血(高血压性脑出血、脑血管畸形破裂出血、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梗死、癫痫、病毒性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颅内肿瘤的主要病理变化、猝死机理及法医学鉴定要点。呼吸系统疾病猝死:急性喉阻塞、肺气肿、气胸、支气管哮喘、肺炎的主要病理变化、猝死机理及法医学鉴定要点。消化道疾病猝死:急性消化道出血、急性腹膜炎、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急性胃扩张及胃破裂的主要病理变化、猝死机理及法医学鉴定要点。(自主学习)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猝死:异位妊娠、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羊水栓塞症的。(自主学习)内分泌系统疾病猝死:糖尿病、低血糖症、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原发性慢性肾上腺功能减退症的主要病理变化、猝死机理及法医学鉴定要点。过敏性猝死的主要病理变化、猝死机理及法医学鉴定要点。(自主学习)其他猝死:青壮年猝死综合征,婴儿猝死综合征,抑制死的特点、猝死机制及法医学鉴定要点。(自主学习)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实验教学。第十八章医疗纠纷教学要求:一、掌握1、掌握医疗纠纷的主要类型;2、掌握医疗事故的基本构成要件;3、掌握医疗事故致死的常见原因;4、掌握对医疗纠纷死亡尸体进行法医学鉴定的基本原则及注意事项。二、熟悉1、熟悉医疗纠纷的处理途径;2、熟悉医疗纠纷与医疗事故的区别;3、熟悉各种易发生医疗纠纷的情况及法医学鉴定时应注意的问题;4、熟悉医疗纠纷死亡案件司法鉴定的主要任务;5、熟悉非法行医死亡案件司法鉴定的主要任务;6、熟悉医疗事故的分级标准。三、了解1、了解国内外医疗争议死亡事件的形势与现状;2、了解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办法;3、了解处理医疗纠纷有关的法令、政策的原则,法医临案处理医疗纠纷的职责;4、了解医疗纠纷的处理解决途径和医疗事故的责任;5、死因鉴定与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的关系。学时安排:理论课:3学时;实验课:0学时;自主学习:0学时。教学内容:一、基本概念和关键词:医疗纠纷、医疗事故、非法行医。二、主要教学内容:(一)概述性内容:1.国内外医疗争议事件的形势和现状概述;2.医疗纠纷的定义;3.医疗纠纷的处理途径。(二)医疗事故鉴定:1.医疗事故的定义;2.医疗事故的构成要件;3.医疗事故技术鉴定;4.医疗事故的分级标准;5.医疗纠纷与医疗事故的区别。(三)医疗纠纷的类型:1.医疗过失引起的医疗纠纷;2.非医疗过失引起的医疗纠纷。(四)常见医疗事故的原因:1.手术性医疗事故;2.非手术性医疗事故;3.医务管理原因所致医疗事故;(五)医疗侵权损害赔偿案件(医疗纠纷)的司法鉴定:1.医疗纠纷司法鉴定的概念;2.医疗纠纷司法鉴定的主要任务。(六)涉及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的法医病理学鉴定:1.涉及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的法医学鉴定应解决的问题;2.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死亡尸体在法医学检验鉴定时应注意的问题。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分析。第十九章法医尸体检查教学要求:掌握现场尸体衣着检验、尸体外表检验的方法。掌握系统的尸体解剖术式、尸体解剖程序。掌握各器官原位观察及联合脏器取出法。掌握各器官的检验方法及观察要点。熟悉法医解剖中的选择性检查。熟悉无名尸体、碎尸及尸体发掘等特殊类型尸体的检验鉴定。了解法医病理学检材的提取、固定及送检。了解法医病理学尸检证据的保存。学时安排:理论课:3学时;实验课:12学时;自主学习:2学时。教学内容:法医学尸体检验的程序及注意事项。现场尸体捡验:现场勘验时应注意的事项,现场尸体检验的步骤。法医学尸体外表检验:尸体衣服检查。尸体的一般检验。尸体外表损伤的检验。体表损伤与衣着破损处的对比。体表各部位的检验。法医学尸体解剖:胸腹腔解剖术式。检验胸腔时的注意事项。检验腹腔盆腔时的注意事项。颈部及胸腔器官的取出。腹腔及盆腔器官的取出。脑和脊髓的取出。各器官的检验方法:舌咽及颈部器官的检查。食管、气管、支气管的检查。肺表面及切面的检查。心脏的剖开和检验。胃肠的检验方法。肝、十二指肠的检验。脾的检验。泌尿系统检验。脑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