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x公司文件编号:文件日期:修订次数:第1.0次更改批准审核制定方案设计,管理制度《北京的春节》说课稿【说教材】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六课《北京的春节》,本篇文章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作者先介绍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过小年……做好过春节的充分准备。紧接着,详细描述过春节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初一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庙会;十五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最后写正月十九春节结束。文中列举了大量的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情趣盎然,学生喜闻乐见。全文内容安排有序,脉络清晰,衔接紧密,详略得当,推进自然。语言表达朴实简洁,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字里行间处处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春节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学生并没有听说过老北京人怎样过春节,所以对本篇课文一定很感兴趣,在本课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本课的教学重点:引领学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本课的教学难点: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说学生】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学习能力和搜集资料的能力,学生在课前做好充分的预习,查找有关老北京的各种习俗的资料。课上,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要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学习本篇文章。课后,学生可以将家乡的春节与老北京的春节习俗进行对比,或了解更多有关春节习俗的信息,感受中华民族特有的民俗文化。【说教法与学法】在这节课中,我采用了创设情境、精读感悟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让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的潜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力求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说过程】为了突破重点和难点,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一、创设情境,回忆春节上课伊始,我利用多媒体出示了一首老北京过春节的歌谣,学生对歌谣一定很感兴趣,以此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继续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重温那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那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二、回顾写作顺序,分清详略接着,我让学生回忆: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主要写了哪些重要的日子的活动学生快速地浏览课文,看看在这些节日中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并让学生把详写的部分做上记号。然后教师做板书。三、深入详写片段,感受民俗,体会表达方法。为了让学生学习得更加有效,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我让学生在老舍先生详写的四天中,选择你最喜欢一天深入地读文,读到印象最深的地方,你就把它画下来,并结合自己过年的感觉,简单地写一写自己的感受,写完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感受。整个交流过程要注意读悟结合,在深入了解北京春节习俗的同时,感受过节的热闹氛围,体会老舍语言的魅力。四、回顾全文,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学生学习了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也感受到了老北京春节的热闹和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写法的指导是非常重要的,于是我问学生:中国的春节是个非常隆重的节日,从腊八到正月十九将近有一个月的时间,详细说起来恐怕一天一夜也说不完,为什么老舍先生让“腊八、除夕、正月处一、正月十五”给我们留下了这么深刻的印象呢?此处让学生感受老舍先生写作的详略得当,语言的简练。
五、课后小练笔学习文章的目的就是更好地帮助自己提高习作水平,所以,在本课的结尾我安排了一个小练笔:过年,讲究的就是热闹、火爆、祥和。这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凝聚。除夕之夜,天涯海角的炎黄子孙都会吃团圆饭、守岁、拜年,带着美好的心愿去辞旧迎新。但年的味道却越来越淡,正在变成对电视机前一场春节晚会的观看。请你结合《北京的春节》和自己所过的春节,写一篇短文,谈谈感受或希望。【说板书设计】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板书应该简洁明了,具有概括性、指导性、艺术性。本课板书如下:腊八:熬腊八粥泡腊八蒜除夕:真热闹1.从人们活动的角度2.从味、色、音的角度正月初一:人们的活动元宵节:观灯(总—分—总)详略得当印象深刻《藏戏》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概述这篇课文以总--分--总的关系结构文章。先用三个反问概括介绍藏戏的主要特点:“戴着面具演出”、“演出时没有舞台”、“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接下来详细写开山鼻祖唐东杰布开创藏戏的传奇故事;紧接着介绍藏戏的重要特征--“面具”的特点及作用;然后简略地说明藏戏的其他特色;最后用一句话总结全文,点明藏戏这一民族戏剧艺术靠师传身授传承和发展。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引领学生了解本文的表达方法及语言特点,学习作者生动形象地表达;二是通过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了解藏族的文化。2.教学目标(1)读通课文,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藏戏的特点以及藏戏的形成过程。(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课文,体会藏戏的特色以及艺术魅力。难点:学习文章准确地说明和生动形象地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4.课时安排整课安排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是初读课文,认识生字,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本课为第二课时。5.教具准备:PPT课件二、教法和学法本节课我以新课标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阅读实际情况,主要采用了课前收集资料,质疑问难,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法,充分发挥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文本之间的交互作用,让学生有机会在课堂上表现自己,保证学生在课堂上有足够的读书、思考、交流时间。采用现代教育手段,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学习氛围。通过教师穿针引线,释疑解惑,激励点拨,归纳提炼,把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目标落实到实处。三、教学过程本节课,我的课堂结构是:铺垫导入--质疑导向--探究体验--学习升华(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问同学们这是什么图片(学生回答是藏戏),这时板书《藏戏》,并说今天我们就走进课文《藏戏》,去了解它,感悟它的魅力。2.介绍藏戏(出示藏戏知识幻灯片),藏戏是以民间歌舞形式来表现故事内容的综合表演艺术,藏语叫“阿吉拉姆”,“阿吉”是大姐或女性的意思,“拉姆”是仙女的意思,都是藏族人民对藏戏的昵称。(二)听课文阅读(播放阅读课件)让学生弄清文章是从那几个方面介绍藏戏的,用自己的话说说藏戏是怎样形成的,它有什么特色(学生会回答:讲了藏戏的形成、开山鼻祖唐东杰布、藏戏面具的特点,讲了它的发展等)。在此教学环节中,留给学充足的读、思、议的空间,促进学生与文本以及学生之间的对话。让学生初步感受藏戏悠久的历史文化以及美丽的艺术特色。(三)细读课文,理清脉络,总结每段段意。(学生独立思考,指名回答)(1)让学生阅读第一至三自然段,并点学生回答,这段告诉了我们哪些内容(学生会回答:藏戏是带着面具演出的;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一部戏可以演出三到五天。)再问学生这三个自然段有什么特点(生答:反问句)
教师小结:对这三句都是反问句,以三个反问句开篇,先声夺人,强调了藏戏的三大特点:藏戏是带着面具演出的;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一部戏可以演出三到五天。这种写作方法叫反问开篇法。(板书第一部分用反问句揭示藏戏的特点。)(2)教师读4-7自然段,要求学生思考本段告诉我们什么故事(生答:唐东杰布的故事)再问唐东杰布有哪些传奇色彩(生答:唐东杰布许下宏愿、发誓架桥的原因、怎样组织戏班子去筹钱修建58座桥梁的故事)那们你们知道课文中的哪个自然段讲了唐东杰布许下宏愿、发誓架桥的原因呢(生回答:第五自然段。)因为“那时候,雅鲁藏布江上没有什么桥梁,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许多试图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江水吞噬。于是,年轻的僧人唐东杰布许下宏愿,发誓架桥,为民造福”。这句话用精炼准确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描写,再现了当时恶劣的自然环境,说明了唐东杰布许下宏愿、发誓架桥的思想根源,间接地歌颂了他为民造福的高尚品质。接着问那唐东杰布为了实现自己的宏愿,又是怎样做的(生答:组建戏班,用歌舞说唱的形式,表演宗教故事、历史故事、劝人行善、出钱出力、共同修桥,从而让藏戏深深扎根在藏族人民的心中。可以从文中第六自然段随着雄浑的歌声响彻雪山旷野,有人献出钱财,有人布施铁块,有人送来粮食,更有大批的农民、工匠跟着他们,从一个架桥工地,走到另一个架桥工地......藏戏的种子随之洒遍了雪域高原,看出。)师小结:对,这部分讲了唐东杰布在雅鲁藏布江上建造了58座铁索桥,同时成为藏戏开山鼻祖的故事。(板书第二部分藏戏的形成)那么老师想问你们知道唐东杰布是怎样的一个人这时利用用幻灯片介绍唐东杰布及展示唐东杰布的画像。
藏戏之神——唐东杰布(1385—1464)著名建筑师,藏戏的开山鼻祖。藏民历来把他看作是创造藏戏的戏神和修建桥梁的铁木工匠的“祖师”,是藏族人民心目中智慧、力量的化身。西藏过去的民间藏戏活动中,都把唐东杰布作为戏神来供奉祭祀。藏戏演出场地中心都供有唐东杰布塑像或唐东杰布画像,开场戏也主要是祭颂唐东杰布的内容,看戏的观众捐赠东西时,也首先要向唐东杰布神像献哈达。在西藏许多寺庙里也都供奉着他的塑像或画像,向他叩头祈祭的人络绎不绝。(3)要求生有感情地朗读8—18自然段并思考这段主要讲了什么(生答:讲了藏戏面具的特点)面具各有什么特点(生答:白色面具是善者面具,代表纯洁;红色面具是国王面具,代表威严;绿色面具是王妃面具,代表柔顺;黄色面具是活佛面具,代表吉祥;半黑半白是巫女的面具,代表其两面三刀的性格;青面獠牙是妖魔的面具,以示压抑和恐怖;白布或黄布缝制,眼睛、嘴唇处挖一个窟窿的面具是村民老人的面具,以示朴实敦厚)。再要求学生组成小组讨论完成两道填空题,然后派代表回答。
(多样、夸张、形象)的面具(没有固定)的舞台师小结:对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这段主要介绍了藏戏面具的特点。(板书第三部分主要介绍了藏戏面具的特点。)那么我们来欣赏一下这些面具吧(展示面具图片)空洞的语言说明比起形象的图片说明是那样苍白无力,我们都知道耳闻不如目睹,所以我收集了相关的图片来展示给学生,让他们感受面具的不同。除此以外还准备让学生了解一下藏戏的著名剧目。(4)齐读19---21自然段(要求生用反复读文完成填空题)(有固定的程式、唱腔及动作丰富)的演唱风格20自然段中的六个不同说明了什么(说明了藏戏的唱腔、动作、表演形式的丰富多彩,从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藏戏有着很强的艺术魅力。)再问藏戏的延续方式是什么(师传身授,代代相传。)师小结:藏戏在几百年的发展中形成了自己固定的形式,并且一代一代地师传身授下去。它是我们藏族人民宝贵的文化遗产,藏族人民通过它歌颂生活的真善美,鞭挞现实中的假恶丑。板书(第四部分师传身授,代代相传)。
(5)赏析全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以生动传神的语言具体描写了藏戏艺术的形成过程极其鲜明的特色,表现了藏戏强烈鲜明的民族特点和不可抗拒的艺术魅力。(四)师总结:这篇课文开头以三个反问句概括强调了藏戏的三个特点:带着面目演出、没有舞台、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接着分述了藏戏的形成和藏戏的特色;最后总结了藏戏是师传身授、代代相传的一门独具魅力的藏戏艺术,他深深的扎根在西藏人民的心灵深处。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四、板书设计。五、当堂反馈、拓展延伸《各具特色的民居》说课稿一、教学内容分析《各具特色的民居》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二组继《北京的春节》《藏戏》之后又一篇展示绚丽多彩的民俗风情的说明性散文。里面介绍了客家民居和傣族的竹楼。文章分两部分,有各自的标题,独立成文,用词准确,语言优美,生动形象地向人们描述了独具特色的民居。中国民居具有古老而独特的魅力,是中华文明的宝贵遗产,体现了民族的智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篇课文是本单元的略读课文,是写我国地方民居的说明文,介绍了特色鲜明的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二、学情分析这是一篇展示绚丽多彩的民俗风情的说明性散文。里面介绍了客家民居和傣族的竹楼。文章分两部分,有各自的标题,独立成文,用词准确,语言优美,生动形象地向人们描述了独具特色的民居。六年级的学生已经不是第一次接触这种文章,因而要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上恰当指导,引导学生自学,最终提高其语文能力。三、教学目标分析根据教学实际,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学习并积累“奇葩、安然无恙、和睦”等词语2.默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色3.分析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叙述的说明方法(二)能力目标学习并运用学到的说明方法介绍课外的民居。(三)情感目标感受民居中蕴含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收集其他民居的资料。教学重点:了解客家民居及傣家竹楼的特点。教学难点:学习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我的整个教学环节就是以此为依据制定的。四、教学环节分析:(一)指导预习高年级的学生应养成一个良好的预习习惯,但是仍然有些学生并不明白预习要做什么,因此教师还应进行指导。在布置预习作业时,我明确给学生留下这样的任务:熟读课文,做到准确,不加字、不减字;联系单元提示及课首提示,思考这篇课文我们应解决哪些问题,并试着回答;借助参考书及工具书解决文中的生词;收集关于民居的资料。(二)课堂教学过程1.课前三分钟:介绍皖南民居、北京四合院。这是我与学生共同收集整理的,目的是通过介绍这两种民居来激发学生学课文的兴趣,同时也为最后的拓展训练做一个小引子。2.学习《客家民居》(1)出示图片,说明这就是客家民居,它位于闽西南和粤西北的崇山峻岭中,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让学生初步了解客家民居在世界民居中的地位。(2)请同学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客家民居的特色的。建筑特色,布局排列,文化特征。(出示在幻灯片上,增强学生印象)(3)请同学们试着以完成表格的方式整理课文内容。事前我曾试验性的让别的班的学生填表格,发现学生在知道课文从哪些方面来介绍客家民居的情况下,拿到表格仍有些困惑不解,因而此时要明确要求,避免学生迷茫。(4)小结。此部分重点让学生再一次感受到客家民居的地位。3.学习《傣家竹楼》(1)让学生回顾学习《客家民居》的步骤,同时明确表格的做法,从而让学生能更快地学习《傣家竹楼》。(2)学生开始活动制作表格,自学《傣家竹楼》。4.运用拓展预习中留下了收集资料的作业,但是个别学生因种种原因并未收集到资料,因而我以幻灯片的形式,把一些零散的资料展示在学生面前,让他们以本课学到的学习方法来整合语言,介绍民居,一方面巩固了说明方法的知识,另一方面也加深其对民居的了解。在运用时,我要求学生一定要用上打比方,因为列数字、举例子的运用依据是学生收集的资料是否详实,但是打比方所依据的是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及想象力,因而应该重视。5.课堂小结:通过学生自己地总结巩固学习效果。《和田的维吾尔人》说课稿一、说教材《和田的维吾尔人》这篇课文是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作者在和田亲身感受到的维吾尔族人特有的豪气与乐观,以及维吾尔族许多饶有趣味的风俗。从而可以感受到维吾尔族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的豁达乐观的品质。二、说教学目标《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六年级的学生要能“在阅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根据教材编排和课文特点,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以下几条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能够读记并理解课文中出现的“载歌载舞、铺天盖地、美不胜收、豁达乐观”等词语。过程方法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文章条理清楚、结构严谨、生动形象的表达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了解和田维吾尔族的民俗特点,感受维吾尔族人豁达乐观的民族精神。三、说教学重难点:本文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和田维吾尔人勤劳质朴、豁达乐观的特点以及维吾尔族的民族风俗。体会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并学习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则是本文的教学难点。四、说教法学法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因此教学时,我准备采用以下3种教学方法:以读代讲法: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在读中体会维吾尔人豁达乐观的品质。情境教学法:用声情并茂的语言,生动形象的画面,出示维吾尔族民族风俗的图片,拉近学生和文章的距离,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自主探究法:学生之间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实现思维地碰撞,在讨论中了解维吾尔民族风俗的独特魅力。五、课前准备电视、电脑。目的是通过采用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入情入境理解课文内容,提高教学效率。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师设疑,导入新课:这几天,我们通过课文学习了解了中国各地的民俗风情,领略到祖国广博的地域文化,老北京热闹的春节、古朴的藏戏、别具一格的民居,都令我们耳目一新。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再去一处非常美丽的地方,大家猜,会是什么地方?【教师创设情境,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积极性得到调动,就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基调,让学生对维吾尔风情有一个直观的印象。】(二)整体感知,自主探究1.自由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2.在读中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最能集中反应和田维吾尔人性格特征的是哪一句?学生带着问题边读边思考。(三)重点研读,感受民俗1.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课文的结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下半年江西景德镇陶瓷大学招聘专职辅导员24人(27)重点基础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6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高校毕业生提前批招聘笔试模拟试题浓缩500题含答案详解ab卷
- 2025年下半年江西上饶文化局下属事业单位招考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年下半年江苏银宝控股集团限公司(盐城)公开招聘18名工作人员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年下半年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嘉泽镇人民政府招聘10人重点基础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下半年江苏省宿迁市市属事业单位(第二批)招聘37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年低空经济下无人机测绘行业应用前景报告
- 2026秋季国家管网集团福建公司高校毕业生招聘笔试备考试题(浓缩500题)参考答案详解
- 企业经营诚信水平保证承诺书3篇
- 2026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高校毕业生提前批招聘(约450人)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含答案详解(基础题)
- 安全合理输血及评估7
- 四级劳动关系协调员操作技能试题库
- GB/T 9446-1988焊接用插销冷裂纹试验方法
- GB/T 7701.1-2008煤质颗粒活性炭气相用煤质颗粒活性炭
- GB/T 475-2008商品煤样人工采取方法
- GB/T 3390.3-2013手动套筒扳手传动附件
- FZ/T 73019.2-2020针织塑身内衣调整型
- 中考语文复习之图文转换课件
- 箱涵清淤专项施工方案
- 高中文学常识课件
- 《劳动合同法讲解》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