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的护理传染病护理学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的护理传染病护理学1患者,男,23岁,因“发热、咽痛”入院。患者5天前出现发热、咽痛,体温37.9℃,自服感冒药、安痛定后体温降至正常,但1~2天后体温又复升至37.8℃左右。实验室检查:WBC17.2×109/L,中性粒细胞15.7%,淋巴细胞60%,异性淋巴细胞16%,嗜异性凝集试验阳性,抗EBV-IgM阳性,B超检查示脾大。案例分析:(1)该患者可能的医疗诊断是什么?有哪些诊断依据?(2)针对该患者应采取的治疗原则是什么?(3)针对该患者,护士应采取的护理措施有哪些?案例导入患者,男,23岁,因“发热、咽痛”入院。患者5EBV是1964年Epstein和Barr等首先从非洲儿童恶性伯基特淋巴瘤(Burkittlymphoma)组织体外培养的淋巴瘤细胞系中发现的一种新的人类疱疹病毒,其在1968年被确定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病原体。EBV是一种嗜淋巴细胞的DNA病毒,完整的病毒颗粒由类核、膜壳、壳微粒、包膜组成,主要侵犯B细胞。EBV在电镜下呈球形,直径为150~180nm,病毒核酸为双链DNA,其线性分子能整合于宿主细胞的DNA中,而环形分子游离于宿主细胞的DNA之外,两种形式的病毒DNA分子依据宿主细胞的不同可单独存在或并存。1.1病原学EBV是1964年Epstein和Barr等首人是EBV的储存宿主,患者和EBV携带者为传染源。1.传染源EBV主要经口密切接触而传播(口-口传播);飞沫传播虽有可能,但并不重要;偶可通过输血传播。2.传播途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多见于儿童和少年,但近年来16~30岁的青年患者占相当大的比例。3.易感人群1.2流行病学人是EBV的储存宿主,患者和EBV携带者为传染源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发病原理尚未完全阐明。EBV进入口腔后先在咽部淋巴组织内复制,导致渗出性咽扁桃体炎,局部淋巴管受累,引起淋巴结肿大,继而侵入血液循环产生病毒血症,进一步累及淋巴系统的各组织和脏器。因B细胞表面有EBV受体,故EBV主要感染B细胞,使B细胞的表面抗原性发生改变。EBV在B细胞内将其基因上的各不同片段所编码的特异抗原表达在B细胞膜上,继而引起T细胞的强烈免疫应答而转化为细胞毒性效应细胞,直接破坏携带EBV的B细胞。患者血中的大量异常淋巴细胞(异型淋巴细胞)就是这种具杀伤能力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1.3发病机制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发病原理尚未完全阐明。EB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基本病理特征为淋巴组织良性增生,多为自限性过程,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为主要病变所在,其中淋巴结肿大,但不化脓,淋巴细胞及单核-巨噬细胞高度增生,胸腺依赖副皮质区的T细胞增生最为显著。肝、脾、肾、骨髓、中枢神经系统均可受累,主要为异常的多形性淋巴细胞浸润。1.4病理生理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基本病理特征为淋巴组织良性2.淋巴结肿大70%的患者有明显的淋巴结肿大,在病程第1周内即可出现,浅表淋巴结普遍受累。6.并发症约30%的患者可并发咽峡部溶血性链球菌感染。4.肝大、脾大约10%的患者有肝大,肝下缘多在肋下2cm以内,肝功能有异常者可占2/3,ALT升高。1.发热除极轻型病例外,其余患者均有发热,患者的体温为38.5~40℃,无固定热型。3.咽峡炎约半数患者的咽部、扁桃体、悬雍垂充血、肿胀,少数有溃疡或假膜形成,伴有咽痛。5.皮疹约10%的患者出现皮疹,呈多形性,有斑丘疹、猩红热样皮疹、结节性红斑、荨麻疹等,偶呈出血性。1.5临床表现2.淋巴结肿大6.并发症1.发热3.咽峡炎5.皮疹1.血常规检查血象改变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重要特征,早期白细胞计数可正常或偏低,以后逐渐升高,一般为(10~20)×109/L,亦有高达(30~50)×109/L者,分类时单核细胞可占60%以上,其中具有诊断意义的是异型淋巴细胞增多(占10%~30%),异型淋巴细胞超过10%或其绝对数超过1.0×109/L具有诊断价值。2.血清学检查(1)嗜异性凝集试验。(2)EBV抗体测定。(3)EBV-DNA检测。1.6辅助检查1.血常规检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多呈自限性,预后良好,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主要采用对症治疗。急性期特别是并发肝炎时患者应卧床休息,有肝损伤时按病毒性肝炎对症治疗。抗菌药物对本病无效,仅用于咽或扁桃体继发链球菌感染时,一般采用青霉素G,疗程为7~10天;忌用氨苄西林或阿莫西林,因其会使出现多形性皮疹机会显著增加。重型患者如有严重的咽喉病变或水肿,有神经系统并发症,以及心肌炎、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并发症时,应用短疗程肾上腺皮质激素可明显减轻症状。脾破裂若能及时确诊、迅速处理,患者常可获救。1.7治疗要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多呈自限性,预后良好,一般SWOT1.健康史评估护士应重点询问患者平时的健康状况,是否有经常在外就餐的经历。2.身体状况评估护士应检查患者的全身浅表淋巴结,特别是颈部淋巴结有无肿大是否肿大,咽喉部是否充血、水肿,有无皮疹及皮疹的部位。3.查阅辅助检查资料护士应评估患者的辅助检查结果是否出现以下情况:白细胞计数常有升高、淋巴细胞增多、异型淋巴细胞达10%以上、嗜异性凝集实验呈阳性。4.社会心理评估护士应评估患者及其家属是否因起病突然或病情迁延不愈而产生紧张和焦虑等心理反应。1.8护理评估SWOT3.查阅辅助检查资料1.8护理评估(1)体温过高与EB病毒感染有关。(2)焦虑与病情迁延不愈有关。1.9护理诊断与EB病毒感染有关。(2)焦虑与病情迁延不愈有关。1.9护理011.一般护理(1)休息护理。护士应嘱患者在全身症状明显及体温过高时卧床休息。(2)饮食护理。022.病情观察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发热的时间、程度、热型及全身中毒情况,咽、扁桃体充血、水肿的程度,肝、脾淋巴结是否肿大,皮疹的形态及出疹的部位。033.对症护理护士应嘱高热患者卧床休息,及时补充水分。护士应每4h为患者测1次体温,当体温超过39℃时可对患者采取头部冷敷、酒精擦浴等物理降温措施,必要时遵医嘱使用退热药。044.心理护理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一种自限性疾病,经对症支持治疗,患者大多能治愈。但是,也有少数病例可迁延数年,因此,护士要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1.10护理措施011.一般护理022.病情观察03044.心理护理相关部门应加强食品卫生、饮食行业人员检查,及时发现病毒携带者并进行监督、管理和治疗;加强公共饮食卫生的管理,严把“病从口入”关。1.11健康教育相关部门应加强食品卫生、饮食行业人员检查,及时发谢谢观看!传染病护理学谢谢观看!传染病护理学14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的护理传染病护理学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的护理传染病护理学15患者,男,23岁,因“发热、咽痛”入院。患者5天前出现发热、咽痛,体温37.9℃,自服感冒药、安痛定后体温降至正常,但1~2天后体温又复升至37.8℃左右。实验室检查:WBC17.2×109/L,中性粒细胞15.7%,淋巴细胞60%,异性淋巴细胞16%,嗜异性凝集试验阳性,抗EBV-IgM阳性,B超检查示脾大。案例分析:(1)该患者可能的医疗诊断是什么?有哪些诊断依据?(2)针对该患者应采取的治疗原则是什么?(3)针对该患者,护士应采取的护理措施有哪些?案例导入患者,男,23岁,因“发热、咽痛”入院。患者5EBV是1964年Epstein和Barr等首先从非洲儿童恶性伯基特淋巴瘤(Burkittlymphoma)组织体外培养的淋巴瘤细胞系中发现的一种新的人类疱疹病毒,其在1968年被确定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病原体。EBV是一种嗜淋巴细胞的DNA病毒,完整的病毒颗粒由类核、膜壳、壳微粒、包膜组成,主要侵犯B细胞。EBV在电镜下呈球形,直径为150~180nm,病毒核酸为双链DNA,其线性分子能整合于宿主细胞的DNA中,而环形分子游离于宿主细胞的DNA之外,两种形式的病毒DNA分子依据宿主细胞的不同可单独存在或并存。1.1病原学EBV是1964年Epstein和Barr等首人是EBV的储存宿主,患者和EBV携带者为传染源。1.传染源EBV主要经口密切接触而传播(口-口传播);飞沫传播虽有可能,但并不重要;偶可通过输血传播。2.传播途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多见于儿童和少年,但近年来16~30岁的青年患者占相当大的比例。3.易感人群1.2流行病学人是EBV的储存宿主,患者和EBV携带者为传染源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发病原理尚未完全阐明。EBV进入口腔后先在咽部淋巴组织内复制,导致渗出性咽扁桃体炎,局部淋巴管受累,引起淋巴结肿大,继而侵入血液循环产生病毒血症,进一步累及淋巴系统的各组织和脏器。因B细胞表面有EBV受体,故EBV主要感染B细胞,使B细胞的表面抗原性发生改变。EBV在B细胞内将其基因上的各不同片段所编码的特异抗原表达在B细胞膜上,继而引起T细胞的强烈免疫应答而转化为细胞毒性效应细胞,直接破坏携带EBV的B细胞。患者血中的大量异常淋巴细胞(异型淋巴细胞)就是这种具杀伤能力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1.3发病机制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发病原理尚未完全阐明。EB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基本病理特征为淋巴组织良性增生,多为自限性过程,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为主要病变所在,其中淋巴结肿大,但不化脓,淋巴细胞及单核-巨噬细胞高度增生,胸腺依赖副皮质区的T细胞增生最为显著。肝、脾、肾、骨髓、中枢神经系统均可受累,主要为异常的多形性淋巴细胞浸润。1.4病理生理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基本病理特征为淋巴组织良性2.淋巴结肿大70%的患者有明显的淋巴结肿大,在病程第1周内即可出现,浅表淋巴结普遍受累。6.并发症约30%的患者可并发咽峡部溶血性链球菌感染。4.肝大、脾大约10%的患者有肝大,肝下缘多在肋下2cm以内,肝功能有异常者可占2/3,ALT升高。1.发热除极轻型病例外,其余患者均有发热,患者的体温为38.5~40℃,无固定热型。3.咽峡炎约半数患者的咽部、扁桃体、悬雍垂充血、肿胀,少数有溃疡或假膜形成,伴有咽痛。5.皮疹约10%的患者出现皮疹,呈多形性,有斑丘疹、猩红热样皮疹、结节性红斑、荨麻疹等,偶呈出血性。1.5临床表现2.淋巴结肿大6.并发症1.发热3.咽峡炎5.皮疹1.血常规检查血象改变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重要特征,早期白细胞计数可正常或偏低,以后逐渐升高,一般为(10~20)×109/L,亦有高达(30~50)×109/L者,分类时单核细胞可占60%以上,其中具有诊断意义的是异型淋巴细胞增多(占10%~30%),异型淋巴细胞超过10%或其绝对数超过1.0×109/L具有诊断价值。2.血清学检查(1)嗜异性凝集试验。(2)EBV抗体测定。(3)EBV-DNA检测。1.6辅助检查1.血常规检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多呈自限性,预后良好,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主要采用对症治疗。急性期特别是并发肝炎时患者应卧床休息,有肝损伤时按病毒性肝炎对症治疗。抗菌药物对本病无效,仅用于咽或扁桃体继发链球菌感染时,一般采用青霉素G,疗程为7~10天;忌用氨苄西林或阿莫西林,因其会使出现多形性皮疹机会显著增加。重型患者如有严重的咽喉病变或水肿,有神经系统并发症,以及心肌炎、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并发症时,应用短疗程肾上腺皮质激素可明显减轻症状。脾破裂若能及时确诊、迅速处理,患者常可获救。1.7治疗要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多呈自限性,预后良好,一般SWOT1.健康史评估护士应重点询问患者平时的健康状况,是否有经常在外就餐的经历。2.身体状况评估护士应检查患者的全身浅表淋巴结,特别是颈部淋巴结有无肿大是否肿大,咽喉部是否充血、水肿,有无皮疹及皮疹的部位。3.查阅辅助检查资料护士应评估患者的辅助检查结果是否出现以下情况:白细胞计数常有升高、淋巴细胞增多、异型淋巴细胞达10%以上、嗜异性凝集实验呈阳性。4.社会心理评估护士应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肿瘤中医社区建设与发展
- 传染病预防与食品安全管理
- 贫血护理要点与实施策略
- 读爱和自由心得体会模版
- 【维卓】2023泰国社交媒体电商市场洞察报告342mb
- 2025年数学系大学生实习总结模版
- 2025年B站OTT大屏营销通案
- 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地理试卷(含答案)
- 新质生产力体现
- 忽略症的临床护理
- 山东省淄博市光被中学高三物理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 工厂防暑降温安全知识培训内容
- 统计与概率课标解读与案例分析
- 2020教学能力大赛国赛一等奖实施报告汇报PPT-国一
- 信访事项复查申请书
- 《马裤先生》阅读答案
- 渐开线花键计算(最全的花键计算公式)
- 物流专线合作协议书
- 雪佛兰创酷说明书
- 珍爱生命-远离香烟-课件
- 阿尔兹海默症-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