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课《梅岭三章》同步练习_第1页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课《梅岭三章》同步练习_第2页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课《梅岭三章》同步练习_第3页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课《梅岭三章》同步练习_第4页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课《梅岭三章》同步练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梅岭三章》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梅岭三章》的作者是现代革命家,这篇诗作的体裁是(

)A.现代诗 B.格律诗C.自由诗 D.古体诗2.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投身革命/即/为家 B.取义/成仁/今日/事C.血雨腥风/应/有涯 D.人间遍种/自由/花3.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诗这种文学样式,偏重于抒怀言志②诗与其他文体相比,能更为充分地显示作者的品格和情怀③优秀的诗篇承担着丰富和美化人们精神生活的使命,它向我们展示世界,表达心灵,并启示真理④情绪和感情是诗的基础⑤但它一般不直接告诉读者应如何如何,而是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净化人们的灵魂A.①③④②⑤ B.③④①⑤② C.②①③⑤④ D.①④②③⑤4.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出乎意料的是他少年时期由于口吃,身体羸弱,脑子也很迟钝,被人瞧不起。尤其是口吃,遭到同龄人的嘲笑,使他的自尊心大受打击。知书识礼的母亲,(

)没有陪阎若璩掉眼泪,丧失信心,(

)没有怨天尤人。(

)列举了历史上那些同样也有口吃,最终却成就事业的人物——韩非子、管仲等,来激励阎若璩。人未免会有缺陷,但只有努力,就一定可以有作为。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A.不但

而且

还B.既

而是C.既

反而D.虽然

但是5.今年是“七七事变”爆发85周年,学校组织参观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你所属的学习小组打算将实践成果汇集成册。下面是结束语的部分内容,帮助完成各题。有同学对①②两处标点有疑问,帮助选择最恰当的一项(

)抗战文化,是战火硝烟中的战鼓与呐喊,是不屈人民的愤懑与抗争。历史的硝烟虽已散去,但抗战文化仍然闪耀着熠熠光辉。它早已深深融入中华民族文化和精神的血脉①历久弥新,成为坚定文化自信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A.①逗号

②顿号 B.①逗号

②逗号C.①句号

②顿号 D.①句号

②逗号6.下列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B.能否坚持做好“两操”,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基本保障。C.今年我读了大约10本书左右,感觉收获满满的。D.通过这次考试,使我认识到学习语文要立足课本的重要性。二、综合性学习7.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为了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班级开展以“国学经典进校园”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1)下面是与“传统文化”相关的两则材料,请用一句话概括出你从中得出的结论。【材料一】“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如何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好、发扬好,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本、进课堂、进校园,是一个重要途径。【材料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筑牢文化自信的根基,教育是一个重要方面。传统文化进课本、进课堂、进校园工作,一定要围绕着读经典展开。其中的道德、思想可帮助立德修身,文学、艺术可用来提升素养。中华民族几千年积累的独特智慧,是新时代铸魂育人的宝贵财富。(2)图是你为本次活动制作的一幅宣传画,请用说明性语言简要介绍这幅宣传画的主要内容,并说出其中的寓意。(3)请给上面这幅宣传画拟写一条宣传标语。(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方法)三、诗歌鉴赏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梅岭三章(一)陈毅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别云间夏完淳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8.从《梅岭三章》“________________”和《别云间》“________________”中,可以看出这两首诗均属绝命诗。(各填一句诗)9.《梅岭三章》中,“百战多”写战斗之频繁,“旌旗十万”言牺牲之巨大,表现斗争历程之艰难。那么,《别云间》一诗又是怎样表现斗争历程之艰难的?请结合首联分析。10.两首诗,一首想象人去阴间,一首想象魂归人间。请结合“去”“来”的目的,说说两位诗人表达的思想情感有何不同。11.阅读下面的歌谣,回答问题。卢沟谣李明基永定河,出西山,碧水环绕北京湾卢沟渡,摆渡船,渡走春秋渡秦汉金中都,烟云散,留下古桥写江山元明清,七百年,卢沟晓月照大川晚清衰,民国乱,列强践踏毁家园卢沟桥,狮子吼,宛平城头浴血战中国人,意志坚,重整河山换新天水清清,月圆圆,万古卢沟佑安澜①[注释]①安澜:比喻社会安定、太平。(1)这首歌谣构思顺畅,以为序,呈现了卢沟桥地区的千年历史画卷。(2)读完这首歌谣,此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呢?请你用1—2个词语概括出来。(3)《卢沟谣》歌词清新、质朴、韵味十足。请选择你最欣赏的一处,品味其语言。(4)有人提出,卢沟桥可以见证历史,却无法书写江山,因此建议将“留下古桥写江山”一句中的"写”改为“卧”或者“吊”。对此,你有怎样的理解?四、现代文阅读(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军刀赵恺不是军人,我却拥有一把军刀。不是真正的军刀,却是真正的好刀。准确地说是一件金属雕塑作品:它追摹当年喜峰口大刀队的壮举,使金属获得物资之上的品质。军刀出自一位军旅雕塑家之手,燕赵壮汉,宋哲元将军29军之后裔。雕塑家赠我燕山刀,我赠雕塑家淮河酒,钢刀遇烈酒仿佛骨骼遇血。酒酣耳热,胆气舒张,雕塑家缓缓抽出他的作品,砰一声插在我俩之间的桑木方桌上。军刀闪闪晃动中,热酒在木桌上流成北方的河。遥隔酒河,他给我讲述了一则关于军刀的故事。1933年3月,日寇占领喜峰口西侧两个阵地,企图对主峰形成迂回包围。宋哲元决心把鬼子赶下山去,筹划出一个出奇制胜、静夜袭营的方案。他秘密约请精良工匠,认真锻打五百把上品军刀,并挑选五百士兵组成大刀队,充分准备,严格训练。临战,宋哲元亲赴阵前送行。巍巍长城脚下,五百男儿巍巍列队,仿佛天地之间矗起一座血肉长城。刀柄在肩,刀背在背,硬瘦西风敲打在金属上,五百钢刀发出磔磔雷韵。一个、一个、一个,宋哲元从五百条汉字面前一一走过。士兵年轻得像是刚刚抽叶的红高粱,抚摸他们的肩膀,仿佛抚摸黑土地。五百双眼睛映出一幅相同的画面:飞雪、长城、一只盘旋在长城上空的鹰。宋哲元想,如果不是日本的侵略,他们当是在垄亩间劳作,还是在学堂里习字呢?如果不是日本侵略,此刻,夕阳西下,暮色将临,五百位母亲不是正依倚在五百扇门边,殷殷瞩盼着五百个孩子回家吃晚饭吗?可是如今……想到这里,宋哲元兀然停下了脚步。为甚么停下脚步,他自己也不知道。他只是觉得,面对这个士兵有话要说。大额头、方嘴唇,一副聪慧与质朴的自然组合——宋哲元心头pēng(

)然一动。他问:“你叫什么名字”回答:“报告军长——1班班长侯万山。”他问:“你身上背的是什么?”回答:“报告军长——是大刀。”他问:“背着大刀去干什么?”回答:“报告军长——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他问:“不简单,还是个诗人,在家读过书?”回答:“报告军长——临上轿扎耳眼:我们队长现教的。”他问:“队伍明天就要出发,有话要说吗?”一听这话,侯万山热泪訇然涌出,砰的一声给宋哲元跪下了。宋哲元冷峻如铁:“你是男子汉吗?”侯万山仰面作答:“报告军长——是男子汉。”宋哲元说:“男儿膝下有黄金,更何况是抗日军人!”侯万山含泪站起来作答:“我侯万山别无牵挂,只是家有一个临产之妻,如果我壮烈了,孤儿寡母能得军长体恤,我也就死而瞑目了。”听完,宋哲元认真望着侯万山那双闪烁的大额头和方唇之间的眼睛,之后,蓦然转脸作狮子吼:“军务处!”军务处高声报告:“在!”宋哲元说:“把侯万山的话记下来,也把大刀队全体官兵的要求记下来。”说完面对侯万山也面对他的五百壮士,久久,久久,只轻轻讲了一句:“你们放心去吧。”之后,他庄重立定缓缓把手掌举向帽檐,在巍巍盘旋的苍鹰翅膀下,立成一座雪人。喜峰口役,侯万山牺牲在长城脚下的罗文峪中。目击者说,他一人砍死七个鬼子,直到军刀卷刃。遵照诺言,宋哲元对烈士遗愿一一妥作安排。他派人到侯万山老家,接来烈士的妻子和一对刚刚出生的双胞胎,把他们安置在自己家里,还请来两个奶妈哺育幼婴。他对部下郑重交待:侯万山的孩子就是第29军的孩子,就是我宋哲元的孩子。这两个孩子一个就叫做宋记峰,一个叫做宋记峪。作为对喜峰口和罗文峪的纪念。18岁后,他们还随他们的父亲,改姓为侯。我问:“从哪里得来这么动人的一个故事?”他答:“家父所言——他当时是29军军务处的副官,侯万山的遗属就是他去接的。”说到这里雕塑家连喝三瓯,热泪顺着面颊砰然落下,滴滴溶进桑木桌上那条北方的河。军刀兀自jié(

)立,磔磔闪动冷峻的光。12.据文中的注音写出正确的汉字。(1)pēng()然一动

(2)兀自jié()立13.文中画线的句子都写了什么?这样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14.“侯万山回答:‘报告军长——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侯万山话的意思是什么?“宋哲元说:‘男儿膝下有黄金,更何况是抗日军人!’”,宋哲元话的意思是什么?15.“他庄重立定,缓缓把手掌举向帽檐,在巍巍盘旋的苍鹰翅膀下,立成一座雪人”,请对这句话作简要赏析。16.文中详写了什么,略写了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安排?(二)阅读《艾香悠悠溢端午》一文,完成下面小题。艾香悠悠溢端午钟芳①“五月五,是端午。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在我的家乡,每到端午节,人们除了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外,还要去采几束艾草,插在自家的门楣上。我对插艾草这一习俗一直情有独钟,那一缕袅袅清香,常常把我牵进思念的故乡。②儿时家乡的端午节,是氤氲在艾草香里的节日,家家户户门上都插满了艾草。听长辈们讲,艾草能祛病免灾,驱邪避晦,保佑一家人平平安安。端午那天,将它插于门楣,可使人身体康健。可这一插,竟有了上千年的岁月。那一束束斜插在门上的艾草,散发出淡雅似草药味的清香。那清香,丝丝缕缕,弥漫在屋子里,弥漫在童趣融融的村庄里。轻轻地闭上双眼,深深地吸上一口气,顿感心旷神怡,神清气爽。这一吸,那清香便让人终生难忘,岁月流转,内心一直萦绕着这一份乡野浓情。③艾草是一种芳香型草本植物,碧绿中出幽幽香气。每年初夏,正是艾草疯长的季节,它们总是挤挤挨挨地长在溪水岸边,叶片浑身泛着白白的茸毛,不施粉黛,绿油油的,充满着活力。那身姿挺拔瘦直,宛如亭亭玉立的乡村少女,清秀淡雅,温婉脱俗。轻风拂过,便有暗香浮动,带给你拂面的清凉芬芳,让人不由得吟出《诗经》里的佳句:“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④端午节的清晨,母亲总是带着我一大早去河边采艾草。来到河堤边,只见两岸青草苍翠欲滴,河水清清,鱼跃蛙鸣。晨曦中,深绿色的叶子闪闪发光,亮晶晶的露珠儿从繁密的艾叶上滚落下来,很是美丽。只见母亲小心翼翼地采着艾草,洗去上面的泥土,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母亲总是乐得合不拢嘴。回到家中,母亲还会用碎布块缝制成各种精巧的小香包,内装积存的干枯艾叶,让我们佩于胸前。嗅着淡淡的香草味儿,感受到的是母亲的疼爱和温情。⑤据说艾草全身是宝,有祛湿、散寒、消炎、抗过敏等功效,被称为“医草”。用艾草泡水洗澡,可以解毒治病。每到端午,母亲总是煮一大锅艾草水,倒入盆中,让我和小弟泡澡。坐在漂浮着艾叶的木盆中,吸着缓缓上升的芬芳香气,相信谁也不会拒绝这份浓缩了大自然草木精华的馈赠。也许是这样的清洗很舒服,小弟的脸上总是露出可爱的笑容。在艾草水的熏蒸下,我们的皮肤变得光洁生香,整个夏天都清清爽爽。⑥一眨眼,端午佳节又快到了。母亲接连从老家打来了几个电话:“今年端午节要记得回家插艾哦。”听着母亲的唠叨,那悠悠艾香,又溢满心间。此时我才幡然醒悟,端午插艾草不仅是一种念想,一种母爱的味道,更是一种习俗,一种文化的代代传承。一瞬间,我的脑海里又浮现出了那一棵充溢绿意与清香的艾草来。愿那绿茵茵的艾草,生生不息,艾香馥郁而绵长。(选自《天津日报》,有删改)17.作者为什么对插艾草这一习俗一直情有独钟?请结合文章②-⑤段的内容概括。18.请结合语境,赏析第④段中画线的句子。只见母亲小心翼翼地采着艾草,洗去上面的泥土,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母亲总是乐得合不拢嘴。19.请结合全文分析,作者在悠悠艾香中寄托了哪些情感。20.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文章开头用民谣引出家乡端午的习俗,触发了作者的情思,勾起对儿时生活的回忆。B.第②段从视觉、嗅觉、味觉等角度描写艾草,为后文写亭亭玉立的乡村少女做铺垫。C.第③段引用《诗经》中有关“采艾”的佳句,增加了文章的诗意美、意蕴美。D.第⑥段中写母亲接连打电话叮嘱“我”端午节插艾草,表现出母亲思想传统、保守。E.作者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叙写往事,发感悟,语言隽永,感情真挚。参考答案1.B2.D3.D4.B5.A6.A7.(1)传统文化进校园作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要围绕着读经典展开。(2)内容:这幅宣传画的主体是一本书,封面的最上方有“经典作品”字样,中间是充电的电源插孔。寓意:经典作品可以给人充电,每个人都应该多阅读经典作品。(3)示例一:阅读经典作品,感悟别样人生。示例二:今天你“充电”了吗?8.

断头今日意如何(或“此去泉台招旧部”);

已知泉路近。

9.首联叙述了诗人三年辗转飘零、艰苦卓绝的抗清生活。其中“羁旅”一词将诗人从父起兵抗清到身落敌手这三年辗转飘零、艰苦卓绝的抗清斗争生活作了高度简洁的概括,深含着诗人满腔心酸和深切感叹。

10.人去阴间,是为了“招旧部”“斩阎罗”,以此表达同敌人斗争到底的决心(或“不屈不,挠的战斗意志”);魂归人间,是为了看战旗在空中飘扬,以此表达壮志未酬的悲愤(或“表达对山河故乡的无限留恋”,或“表达对胜利的渴盼”)11.(1)答案要点:时间(2)答案示例:豪迈自豪(3)答案示例:最欣赏“水清清,月圆圆”。这里运用叠字,读来朗朗上口,韵味十足。(4)答案示例一:可以改为“卧”。王朝的烟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