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35页大班数学10的组成教案
大班数学10的组成教案1
活动目标:
1.感知10的分解和组成.
2.发觉并掌控分解和组成中数的相互交换和递增递减规律.
3.加强合作技能,进展观测、分析力.
活动预备:
创设情景“羊羊超市”、不同种类实物〔每种数量为10〕、记录表、货物种类标识、题卡及操作材料〔每人一份〕、奖品假设干.
活动过程:
一、“羊羊超市”开张,幼儿按类别摆放货物,并记录.
1.创设情境,引发幼儿活动爱好.
师:“羊羊超市”要开张了,请小伙伴们去帮忙,好吗?
2.幼儿每两人一组,自由组合,按要求摆放货物,并做好记录.
师:现在请小伙伴两人一组去超市摆放货物,每组选择一种货物,把货物根据不同的类别摆放在货架的左右两边,并做好记录.
老师引导幼儿通过情境体验、实物操作、数字记录等方式,充分感知10的不同分法.
二、在感知10的多种分法的基础上,发觉并掌控数的相互交换和递增递减规律.
1.师幼共同将记录表进行归纳总结,总结出10的9种不同分法.
2.引导幼儿发觉并掌控数的相互交换和递增递减规律.
三、统计货物,感知10的组成.
1.幼儿随机抽取统计卡,依据要求对已摆放好的货物进行记录.
2.将记录表进行统计,师幼共同归纳总结10的组成.
四、竞聘“超市理货员”,进一步巩固10的分解和组成.
1.幼儿操作题卡,巩固提升阅历.
2.评价活动,并依据评价结果予以嘉奖.
大班数学10的组成教案2
活动目标:
1.使幼儿能运用互换规律和互补规律正确推导出10的组成。
2.培育幼儿的推理技能。
活动预备:
1.预备贴绒花10朵,含有9的组成分合式;幼儿入手塑料花片10片,铅笔1支,房子图1幅。
2.用互换规律和第一线补规律进行分合,复习8和9的组成。
a玩“对数”游戏:老师在贴绒板上分别出示数字8、9,老师报一个数后,幼儿也报一个数,幼儿和老师报的数合起来应为8或9。
b玩“对数”游戏:老师先列出以下分合式
5678
9〈9〈9〈9〈9〈9〈9〈9〈
8765
然后然后请八位幼儿上来填以上不完整的分合式,填好后要读出来。
活动过程:
1.请幼儿依据以前的学习阅历用互换规律或互补规律在只标有10的房子图上写出10的组成,写好以后再用花片进行验证。
2.老师观测幼儿的操作状况并予以指导。
3.让幼儿争论10的组成规律。
a请个别幼儿说出自己是怎样分的。如:我是根据两个数位置互换的规律来分的,把10分成9和1、1和9、8和2……或:我是根据一边每次多1,另一边每次少1的互补规律来分的……
b对幼儿算错的答案,老师用贴绒花进行验证并加以改正。
c幼儿在另一张只标有10的房子图上记录下另一种规律的分合方法。
活动延伸:让幼儿在数学活动区完成《计算》幼儿用书第21页的学习。
大班数学10的组成教案3
活动目标:
1、学习9、10的组成,探究9、10的不同分法。
2、能依据肯定的规律进行合理地推想。
3、在与同伴共同活动中体验探究学习的乐趣。
活动预备:
阅历预备:
幼儿学习过8以内个数的组成
物质预备:
教具:7、8、9三个数的组成记录。
学具:《幼儿用书》,幼儿人手一只笔,《心灵手巧》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推想10的分法
1、老师(出示6、7、8三个数的组成记录):把6分成两份,有几种不同的分法?把7分成两份,有几种不同的分法?8呢?你发觉什么?
2、师幼概括:把一个数分成不同的两份,它的分法比这个数本身少一。
3、老师引导幼儿推想:假如把9分成不同的两份,你们猜有几种不同的分法?10呢?
二、包粽子
1、老师:端午节妈妈要买10个粽子,有白粽子和红豆粽子,妈妈可以买几个白粽子几个红豆粽子呢?
2、请幼儿争论并介绍,老师在黑板上记录,引导幼儿检查白粽子和红豆粽子合起来是不是10个。
三、幼儿操作活动
1、买粽子。观测画面,用分合式记录妈妈买的两种粽子数。
2、看分合式填空格。观测9以内的分合式,写数字填空格。
3、给小旗体色。观测每排小旗的数量,用红黄两种颜色给每排的小旗有序的涂色分类,并在分合式上记录数量。
4、花儿多多。引导幼儿观测画面,分别将图中的花按不同的特征列出分合式,引导幼儿找出一个不同点列出两道分合式。
5、《心灵手巧》——观测红花的数量以及排列规律,依样接着给花朵涂色,并填写9的分合式。
四、活动评价
1、请幼儿将操作结果介绍给大家,引导幼儿观测了解9有8中不同分法,10有9中不同分法。
2、师幼共同观测记录结果,表扬采纳互补或互换方法进行记录的幼儿,鼓舞大家在每次活动中迁移以前的操作阅历。
活动反思:
幼儿学习掌控数的组成使数群概念得以进展,进一步理解数之间关系的标识,也为幼儿学习加减运算打下基础。在数组成教学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多种操作实物,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探究、操作活动猎取有关上数的组成阅历。并引导幼儿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使学与用结合起来。
大班数学10的组成教案4
活动设计背景:
数的组成和分解是数概念教育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纲要》要求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知事物的数量关系”,还要关注幼儿探究、操作、沟通、问题解决和合作的技能。本学期大班幼儿已经学过了《6—9以内各数分解与组成》,对于数的组成他们也已经有了肯定阅历。我尝试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然后记录结果,在老师的引导下查找分解和组成的规律,让幼儿在玩中学,以达到活动目标与幼儿爱好最优化的结合。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感知10的分解组成,掌控10的9种分法。
2、在感知数的分解组成的基础上,掌控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和相互交换的规律。
3、进展幼儿观测力、分析力,培育幼儿对数学的爱好。
4、培育幼儿的尝试精神,进展幼儿思维的机敏性、规律性。
5、喜爱数学活动,愿意参加各种操作游戏,培育思维的逆反性。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感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学习并记录10的9种分法。
2、难点:总结归纳10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规律。
活动预备:
1、PPT课件、操作学具打印。
2、假设干小矮人图片和小房子(课前已打印)。
3、数字卡片假设干(课前已打印)。
活动过程:
(一)、问答形式复习以前学过的数的组成和分解。如:
师:我来问,你来答,9可以分成3和几?(幼儿边拍手边回答)
(二)、学习10的组成和分解。
1、故事导入(PPT)。
老师:在一座茂密的森林里,住着一位漂亮的白雪公主,今日,白雪公主特别兴奋,由于有小客人要到森林里做客,你们看,他们来了。
提问:
(1)来了几位小矮人?
(2)10位小矮人要住进两座小房子里,该怎么住呢?引出课题《10的分解与组成》。
2、幼儿动手操作卡片,把10张小矮人卡片摆一摆,记一记来思索10的多种分法,援助白雪公主做出不同的安排方法。
(1)把幼儿分成10组,每四人一组。
(2)每组请一名幼儿做记录,其余幼儿动手操作。
(3)老师依据幼儿操作状况总结10的9种分法:(PPT)
3、出示PPT,引导幼儿观测10的分解式,发觉总结10以内数分解组成规律:除1以外,每个数分法的种类都比本身少1;把一个数分解成两个较小的数,所分成的两个数合起来就是原来的数,即整体大于部分;把一个数分成两部分,假如一部分增加1,另外一部分就减削个1,即递增递减规律;交换规律。
(三)、巩固练习(操作学具)
1、卡片填数
2、找钥匙开锁(开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请小伙伴认真看看钥匙和锁上的数字,哪两个数字合起来是10,就用线连起来)。
(四)、游戏活动
1、“找伙伴”。
游戏规章:请前面手里拿卡片的小伙伴找座位上的小伙伴做“好伙伴”,要求两数和起来是10。
2、火车开了。
游戏规章:幼儿每人一张数字卡片,找和自己卡片上数字合起来是10的小伙伴手拉手一起上火车,边唱《火车开了》歌曲边出活动室。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从幼儿已有知识出发,结合幼儿的生活实际和年龄特点,创设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让幼儿通过摆一摆、记一记、说一说等生动有趣的活动,自主尝试验索,学习并掌控了10的9种分法,幼儿能用较为清晰的语言表达分与合的过程,在此基础上,还发觉和总结出10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规律。活动中,幼儿表现出深厚的爱好,又体验到了胜利的喜悦。不足的是在最末的游戏环节里,忙乱中忘了让幼儿自己去找“好伙伴”;个别幼儿动手技能和参加意识较差,不愿与同伴沟通,还需加强训练。
大班数学10的组成教案5
活动目标:
1、依据不同的画面进行讲解并描述,并列出相应的分解式,从而感知加法算式所表达的数量关系。
2、引导小伙伴积极探究数学活动。
3、培育幼儿的尝试精神,进展幼儿思维的机敏性、规律性。
4、激发幼儿学习爱好,体验数学活动的欢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活动预备:
1、教具:课件、110的数字卡。
2、学具:儿童用书,幼儿自带10根小棒。
活动过程:
一、复习数字101、老师:伸出小手,数数自己有几个手指头?〔10个〕2、老师:数字10怎么写?
3、请孩子说一说,写一写。
二、学习10的组成(标题)1、出示10张苹果图让同学数一数〔课件演示〕。
2、老师:请你尝试着把10根小棒分成两组,有几种分法呢?引导同学自己动手操作。
3、请孩子想一想,说一说自己的分法。
4、〔演示课件〕老师依据交换规律和左边多1,右边少1的规律在黑板上写出10的分解式。〔老师板书〕5、老师总结,请同学分组读一读10的组成。
三、情境感知--看图学习加法应用题1、出示苹果图。
看看这幅图,依据这幅图编出一道加法应用题出来?
2、引导小伙伴用三句话表达图片的意思。〔图上有4个红苹果,6个绿苹果,问:图上共有几个苹果?〕3、小伙伴口述图意并说出算式,老师记录。
4+6=10〔个〕四、做游戏"找伙伴"1、老师提供每个孩子一张数字卡,组织孩子围成一个圆圈。
2、老师:音乐开始,当唱到"找到一个好伙伴"时,请你找到和你的数字卡合起来是10的同伴做好伙伴。
3、游戏开始,可以让孩子互换数字卡反复游戏。
五、请孩子结合儿童用书练习。
大班数学10的组成教案6
活动目标:
1.能够对物品颜色、功能、外形等进行不同的分类和计数。
2.学习10以内数的组成和数字书写。
活动预备:
挂图,盘子,西瓜磁贴,糖果磁贴,练习题1、2
活动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小伙伴们还记得上次小动物幼儿园进行的是一项什么活动吗?”“没错,由于上次运动会的顺当组成,老师们决断请小动物们吃大餐。大家想不想去看看?”通过上次活动进行情景连续,引出本次活动。
二、布题。
1.出示挂图,请幼儿对图中事物进行分类计数。
“图中都有什么?”“都有什么食物?”“蛋糕有几种,分别是什么?”
2.利用盘子的不同颜色分类数西瓜,练习10以内数的组成。
“看到这些,谁能讲一讲是什么意思?”
3.鼓舞幼儿尝试出题、做题。并能够说明题意“红色盘中有几个西瓜,黄色盘中有几个西瓜,一共有几个西瓜。”
三、练习题
1.出示练习题1、2,难易程度不同供幼儿选择做题。
“小动物们要出绝技了,它们在小伙伴们的桌子上放了很多的练习题,分为练习题1和练习题2,小伙伴们可自己选择。”
2.“小动物们也发觉了大家真聪慧,决断将自己的大餐中分出一部分给大家,现在,请小伙伴们将小椅子轻轻地转回去,咱们一起等待,看看送给我们的是什么好不好?!”
活动结束。
大班数学10的组成教案7
活动目标:
1、复习9的分解与组合。
2、通过幼儿的实际操作,学习10的分解和组合。
3、让幼儿进一步了解数量之间包含、互补和可逆关系,为学习加减法打基础。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爱好。
活动预备:
老师演示板一套、幼儿人手一套。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复习20以内的单、双数。要求幼儿手指着棋格数数。
2、4、6、8、101、3、5、7、9、
2、请幼儿而在插板上用下楼梯的方法摆出9的分解与组合。!来自教案.!老师和幼儿边操作边口述9的分解式。
二、学习10的分解和组成。
1、请幼儿在9的分解与组合基础上,用上楼梯的方法点数:10能分成9和1、8和2、7和3、6和4、5和5、4和6、3和7、2和8、1和9
2、幼儿操作,老师在操作板上演示后并巡回指导。
3、请个别幼儿当小老师用上楼梯的方法演示10的分解,并与其他的幼儿对答案,老师巡回指导。
4、老师请幼儿依据自己的操作口述10的分合式,老师在黑板上做记录。
三、整理插板。
将所用的小棋摆在插板上,幼儿那么依据食物、颜色进行分类整理后,整理后交于老师检查,结束。
活动反思:
本节课我从幼儿已有知识出发,结合幼儿的生活实际和年龄特点,创设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让幼儿通过摆一摆、记一记、说一说等生动有趣的活动,自主尝试验索,学习并掌控了10的9种分法,幼儿能用较为清晰的语言表达分与合的过程,在此基础上,还发觉和总结出10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规律。活动中,幼儿表现出深厚的爱好,又体验到了胜利的喜悦。不足的是在最末的游戏环节里,忙乱中忘了让幼儿自己去找“好伙伴”;个别幼儿动手技能和参加意识较差,不愿与同伴沟通,还需加强训练。
大班数学10的组成教案8
活动目标:
1、复习巩固10以内数的组成和并练习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
2、进展幼儿的规律技能,提高思维的敏锐性。
3、初步培育观测、比较和反应技能。
4、引发幼儿学习的爱好。
活动预备:
数字组成卡片,标有0-10的卡片多套(幼儿人数的1、5倍)
活动过程:
1、数字游戏《找伙伴》每个幼儿都分得一张0-10的数字卡片,贴于胸前。老师出示数字卡片如7,请幼儿找胸前数字相加或者相减得数是7的另一幼儿做伙伴。
(1)首先两两找伙伴,即两个幼儿的数字之和为7、
(2)再让找两个幼儿的数字之差为7的做伙伴、
(3)请找对伙伴的幼儿手拉手站着,并能说出如4+3=7的等式。
适时提示:假如老师手中的数字为8,而有些幼儿胸前的数字为2,那么这些幼儿即可以和数字为6的幼儿做伙伴,也可以和数字为10的幼儿做伙伴,但只能选择其中一个做好伙伴哦。
2、游戏《翻得数》
(1)两位老师示范游戏规章:把30张卡片打乱,游戏者轮番摸10张,剩余10张反扣在桌子中间。
其中一游戏者先翻开桌面的任意一张卡片,此卡片上的数即表示得数。大,考吧.幼,师,网再从自己的手中找两个数字,这两个数字相加或者相减其得数与翻的牌全都,确认找对后就把着三张卡片整齐地放在自己的一旁。接着就轮到另一游戏者翻开桌面的一张卡片,依次类推。假如翻的卡片是5,而自己手中没有相加或者相减其得数等于5的,那么就把这张卡片拿到自己手中。桌子中间的卡片翻完后,手中牌少着为胜。
(2)小组内幼儿两两轮番继续游戏。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简单使幼儿失去学习爱好。由于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规律思维尚未进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表达。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大班数学10的组成教案9
一、设计意图
数的组成和分解是数概念教育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纲要》要求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知事物的数量关系”,还要关注幼儿探究、操作、沟通、问题解决和合作的技能。本学期大班幼儿已经学过了《6—9以内各数分解与组成》,对于数的组成他们也已经有了肯定阅历。我尝试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然后记录结果,在老师的引导下查找分解和组成的规律,让幼儿在玩中学,以达到活动目标与幼儿爱好最优化的结合。
二、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感知10的分解组成,掌控10的9种分法。
2、在感知数的分解组成的基础上,掌控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和相互交换的规律。
3、进展幼儿观测力、分析力,培育幼儿规律思维技能和对数学的爱好。
三、活动重点
感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学习并记录10的9种分法。
四、活动难点
总结归纳10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规律。
五、活动预备
教具学具:矿泉水瓶假设干个,废报纸球10个,铅笔,记录单,黑板,粉笔,学习教科书,数字卡片。
六、活动形式:
集体小组和个别相结合
七、活动过程
一、复习9的组成,玩碰球游戏,出示数卡。如
师:这是数字宝宝几?(9)今日我们来玩碰球游戏,小伙伴与老师的数合起来是9
嘿嘿,我的1球碰几球?〔2345〕
嘿嘿,你的1球碰8球〔集体小组和个别〕
二、学习10的组成和分解。
〔一〕、创设情境,手指歌导入。
1手指头呢,可重要了我们做事情都需要它。手指头还可以变成小动物和我们一起玩,看他们来了
2手指头除了跟我们玩,还可以帮我们数数呢!今日我们就用手指头数数,大家快来试一试吧!
〔二〕手指动起来
1小小手指有几根,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一根一根数来做好伙伴。
2老师引导幼儿10根手指的伸法,伸出双手〔和老师一起伸手指数数〕
3小伙伴可真棒,来一边说一边做吧,相信你们能行!
4数的真好,1和9合在一起是多少呢?2和8?3和7?4和6?5和5?〔指名回答适时鼓舞〕我们还可以这样说:10可以分成1和9,9和1
〔三〕玩游戏:打保龄球
1幼儿动手操作,把10个矿泉水瓶摆成一排,用废报纸球去打水瓶,让幼儿观测打到了几个?还有几个没打到?这样和起来有几个?〔记一记,思索10的多种分法〕
〈1〉把幼儿分成10组,每五人一组。
〈2〉每组请一名幼儿做记录,其余幼儿动手操作。
〈3〉老师总结10的九种分法引导幼儿观测10的分解式,发觉总结10以内数分解组成规律:除1以外,每个数分法的种类都比本身少1;把一个数分解成两个较小的数,所分成的两个数合起来就是原来的数,即整体大于部分;把一个数分成两部分,假如一部分增加1,另外一部分就减削个1,即递增递减规律;交换规律。
〔四〕趣味儿练习,《十只青蛙》
1010101010
1928374655
91827364
〔五〕结束活动:同学齐读儿歌《十只青蛙》,分组到室外组织打球竞赛,巩固对10的分解和组成。回家把今日学习10的组成说给爸爸妈妈听,比比谁的方法更好。
大班数学10的组成教案10
活动目标:
1、在观测及操作活动中感知探究分合现象,感知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2、能用图画、符号、数字等自己喜爱的方式记录活动状况。
3、大胆尝试、探究,援助幼儿主动建构数学知识、迁移相关阅历。幼儿可以敏捷地运用互换互补的规律较简单地掌控10以内数中较大数的组成,促进幼儿规律思维的进展。
4、进展目测力、判断力。
5、让幼儿学习简约的数学题目。
设计思路
数的组成是幼儿掌控10以内数的一个重要而困难的内容,它涉及到整体与部分、分与合、两数之间互补、互换等数学内部的本质规律,这些规律需通过幼儿的反复感知、思索来获得。目前幼儿园从2、3开始学习数的组成,由于2、3的分合法比较简约,幼儿在自己操作的过程中就可以娴熟掌控。因此我将重点放在学习5的组成上,由于5的分合中既有等量关系又可进行互补和互换规律的探究,有利于幼儿掌控数的组成的实质意义和基本方法,能够为进一步学习加、减法积累有益的学习阅历。新《纲要》提出“数学教育需要要让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而且本节课属于数概念教学,对幼儿园的小伙伴来说比较难理解,因此为了援助幼儿掌控教学重点,突破重难点,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特利用接近幼儿生活游戏的画面来援助幼儿轻松学习。
教学重难点
大班思维中涌现抽象规律思维的萌芽,在认识事物方面,不仅能够感知事物的特点,而且能够进行初步的归纳和推理。因此将活动重难点定为:
活动重点:
学习10以内的分解和组成,明确并总数与部分数之间的关系。
活动难点:
在学习分解组成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能自己发觉出分合式中部分数互换互补的关系以及分合式中组数与总数之间的关系
活动流程
2的组成——感知分合现象3的组成——发觉并理解组成中的交换规律5的组成——探究发觉组成中的互换互补规律6的组成——体验组成中的互换互补规律7、8的组成——探究发觉组成中组数与总数之间的关系9、10的组成——运用组成中的规律
教学反思
由于有了以前的基础,幼儿在本次活动中基本到达目标,幼儿积极的和老师互动,仔细的完成每一项活动。
大班数学10的组成教案11
设计意图:
数的组成和加减是数概念教育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纲要》要求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知事物的数量关系",还要关注幼儿探究、操作、沟通、问题解决和合作的技能。本学期大班幼儿已经学习过6到9的组成和加减,对于数的组成和加减他们已经有了肯定的阅历。我尝试让幼儿亲自操作、记录结果,在教室的引导下查找分解和组成的规律,让幼儿在玩中学,以达到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
1、复习9的加减。
2、通过幼儿实际操作,学习10的组成,在感知组成的基础上,掌控组成的递增规律、递减规律、相互交换规律;学习10的加减。
3、进展幼儿观测力,培育幼儿对数学的爱好。
活动预备:
ppt课件、操作笑脸、记录表格、笔。
活动过程:
一、以游戏"开火车"导入活动,激发幼儿的爱好出示9点字样,说明火车是在9点的时候开。当老师说:"嘿嘿,我的火车6点开"幼儿说:"嘿嘿,我的火车3点开。"〔老师说的点数和幼儿说的点数合起来等于9〕二、复习9的加减1、出示笑脸小伙伴,请你们依据看到笑脸的颜色,将加法算式填写完整。
2、出示蜻蜓认真观测蜻蜓的数量,发觉蜻蜓变少,写出减法算式。
三、学习10的组成1、幼儿动手操作师:"老师这里有10个笑脸,要把他们分成两份,看看我们小伙伴能分出几种方法。在操作的过程中,请小伙伴把自己分的方法记录下来。"2、师幼共同总结10的九种分法3、引导幼儿观测,发觉10的组成规律老师小结:把一个数分成两部分,假如一部分增加1,另外一部分就减削个1,即递增递减规律;把一个数字分成两部分,数字不变,位置互换,这就是互换规律。
四、学习10的加减,看图列算式师:"这里有10个蓝色的圆圈,你发觉有什么不同吗?"引导幼儿发觉颜色的不同,依据颜色列出算式。
五"碰球"游戏巩固10的组成出示数字10,,对同学说:"嗨、嗨、我的6球碰几球?"幼儿说:"嗨、嗨、你的6球碰4球。"同学说出的数需要与老师说出的数合起来是10。
备注:本节课选自《幼儿园综合活动课程》大班下学期P135《10的组成和加减》
大班数学10的组成教案12
活动目标:
1、依据不同的画面进行讲解并描述,并列出相应的分解式,从而感知加法算式所表达的数量关系。
2、引导小伙伴积极探究数学活动。
3、喜爱数学活动,愿意参加各种操作游戏,培育思维的逆反性。
4、有爱好参与数学活动。
活动预备:
1、教具:课件、1———10的数字卡。
2、学具:儿童用书,幼儿自带10根小棒。
活动过程:
一、复习数字10
1、老师:伸出小手,数数自己有几个手指头?〔10个〕
2、老师:数字10怎么写?
3、请孩子说一说,写一写。
二、学习10的组成〔标题〕
1、出示10张苹果图让同学数一数〔课件演示〕。
2、老师:请你尝试着把10根小棒分成两组,有几种分法呢?引导同学自己动手操作。
3、请孩子想一想,说一说自己的分法。
4、〔演示课件〕老师依据交换规律和左边多1,右边少1的规律在黑板上写出10的分解式。〔老师板书〕
5、老师总结,请同学分组读一读10的组成。
三、情境感知——看图学习加法应用题
1、出示苹果图。
看看这幅图,依据这幅图编出一道加法应用题出来?
2、引导小伙伴用三句话表达图片的意思。〔图上有4个红苹果,6个绿苹果,问:图上共有几个苹果?〕
3、小伙伴口述图意并说出算式,老师记录。
4+6=10〔个〕
四、做游戏"找伙伴"
1、老师提供每个孩子一张数字卡,组织孩子围成一个圆圈。
2、老师:音乐开始,当唱到"找到一个好伙伴"时,请你找到和你的数字卡合起来是10的同伴做好伙伴。
3、游戏开始,可以让孩子互换数字卡反复游戏。
五、请孩子结合儿童用书练习。
教学反思:
在执教的过程中缺少激情,数学本身就是枯燥的,那在教孩子新知识的时候,就需要老师以自己的激情带动孩子的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这方面也要留意。
大班数学10的组成教案13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探究、体验、感受10以内数组成中所蕴涵的数学关系,如总数与部分数的包含关系、等量关系、互换关系、互补关系以及分合的有序性,是幼儿园大班开展数组成教学活动的关键所在。
2、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3、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4、进展观测、辨别、归案的技能。
活动过程:
大班数组成教学要强调相关阅历的获得和积累,同时重视对各种数学关系的理解,重视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技能的培育,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从中探究发觉规律,切忌把学习数的组成变成一种死记硬背的过程。老师在设计大班10以内数组成教学活动时,可参考如下步骤:
1.第一阶段:分与合的阅历积累建议选择数量"5"作为幼儿开始学习数的组成的内容,由于5大小适中,而且它可以避开幼儿常规的"平分"思维。老师可以向幼儿提供大量有关5的分合的操作材料让幼儿进行各种探究活动,如"分水果"、"剪贴格纸"、"撒花片"、"分玩具"、"翻片片"、"组成连线"等,使幼儿通过这些活动理解分合的意义及基本的操作规章,如什么是分、什么是分两份,以及记录的内容要与分的结果一样等。
当幼儿积累了相当多的"5的分合"操作阅历时,就可引导他们迁移运用5的分合的阅历,让幼儿自己去探究完成2~4的分合学习。由于2~4的分合组数均不如5,且幼儿对于分合活动规章已熟识,因此让他们独立完成学习并不困难。
2.第二阶段:探究发觉数的分解规律在幼儿学习5以内数的分合阅历基础上,开始学习6的分合时,老师应引导幼儿探究数的分解规律。首先要引导幼儿探究将一个数分成两份时,如何能穷尽全部的分法,例如5分成两份有4种分法,6分成两份有5种分法……在操作和观测的基础上,再通过分析、比较不同的分合记录单,发觉哪一种方法分得既快又不会遗漏,从而引导幼儿体验分合的有序性。
3.第三阶段:掌控数的分合结构当幼儿已能娴熟进行8以内数的分合后,老师要打破幼儿的认知平衡,引导幼儿在观测的基础上,分析、比较各组分合的异同点,感知和体验两个部分数的互补和互换关系。
针对数的组成学习中需处理和解决好的'几个问题,老师在教学设计中,不但要明确每个阶段的重点和幼儿需要积累的相应阅历,还要清晰地认识到每个阶段应运用何种教学方法引导幼儿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概括,每个阶段应提供何种相宜的教学具援助幼儿理解其中的数学关系:
(1)当幼儿不理解什么是分两份时,老师可采纳情景演示法,运用一些实物和幼儿一起进行分合活动,援助幼儿理解什么叫分,什么叫分两份,充分体验分和合的过程,体验数的可分性。
由于幼儿已有平均分的阅历,为了避开干扰,老师应有意识地选择一些不易进行平分的物品,如图书、长毛绒玩具等进行操作。以游戏"分书"、"分皮琼"的形式为例,在引导幼儿观测老师手中的物品及数量的同时,让幼儿思索将5个皮球分成两份的分法,再分别邀请两名幼儿依据各自的方法演示分合过程,并鼓舞幼儿用简明的语言表达分球的分合过程。
(2)当幼儿在一次操作活动中不能做到取肯定数量〔总数〕的物体分两份时,老师可在分物板上为每个幼儿提供两个人物或动物形象,使"分两份"的要求详细形象;然后,边请幼儿按要求操作尝试,边在绒板上进行演示,强调先要取总数,然后再分,援助幼儿明确规章,体验总数与两个部分数的关系。
(3)在幼儿多次活动后,当老师发觉一部分幼儿对分合活动规章仍不很清晰时,老师应在幼儿完成小组活动后,展示几份存在不同问题的分合记录,引导幼儿观测,通过逐条对比规章检验,让幼儿自己发觉问题,提出改正看法,使分合的规章在此过程中得以明确、强化。
(4)当幼儿在某个数的分合活动中不能穷尽全部结果时,老师应为幼儿提供多样化的操作活动,如分玩具、分花片、分水果、分豆子等,让幼儿进行充分的探究,积累丰富的相关阅历。在幼儿进行多次操作活动后,展示3~4名幼儿的作业,通过强调分合规章,引导幼儿共同观测、争论,找出遗漏和重复,并分析不同的答案。
(5)当大部分幼儿已能穷尽数的全部分法时,老师应在评价活动中,展示部分幼儿的作业,提出问题,引导幼儿向同伴学习,尝试将无序的分合记录调整成有序的分合记录。
(6)当幼儿对某些活动不感爱好时,老师应在观测的基础上分析缘由,适时为不同进展水平的幼儿提供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操作材料。如将"分玩具"、"分水果"等游戏内容和操作材料更换成"剪方格"、"翻片片"或"按特征分类并记录",促进其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中,不断丰富相关的数学阅历。
(7)当多数幼儿在多次分合活动中,既能穷尽全部分法,又能反映不同的分合顺次时,老师应在评价活动时,展示部分幼儿的作业,以"谁的分合最简单记住"为话题,引导幼儿观测争论,体验分合的有序性,观测两个部分数的互补关系。
(8)当多数幼儿在分合活动中能留意到进行有序的分合时,老师应启发和鼓舞幼儿用符号记录,并表达自己所查找发觉的相像的分合式,同时确定幼儿的制造,让幼儿进一步体验互换关系。
活动反思:
“10以内数的认识”这节课是在同学认识了8、9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课本先显示一幅主题图供同学数数并抽象出数10,再认识10、10以内数的顺次,比较相邻两个数的大小,最末学习10的组成和写数。这部分内容在编排上与8、9的认识主要有两点不相同:一是没有安排10的序数意义,由于同学对自然数的序数意义已比较熟识了;二是将10的组成提前到写数前面,这样既有利于在教学中利用10以内数的顺次和大小比较去更好地突出10的组成,同时也有助于同学集中练习10的书写。由于我们采纳的计数法是十进制计数法,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因此10的组成非常重要,它是今后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进一步认识100以内、万以内以及多位数的基础。教材先让同学摆小棒,并依据摆的过程填10的五种组成,然后又让他们推想出10的另外四种组成,这样逐步加深同学对10的组成的理解。
依据同学的年龄特点教材的实际特点,我在设计“10以内数的认识”这一课时,力求表达了以下几个特点: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
2、从旧知出发,充分发挥同学的主体意识。
3、奇妙设计游戏,引导同学探究新知。
一节课下来,基本达成了教学目标,但还有一些值得进一步改进和讨论的问题:
“10以内数的认识”这部分内容在编排上与8、9的认识其中有一点是不相同的:没有安排10的序数意义的教学,由于同学对自然数的序数意义已比较熟识了,那么在这种状况下10的序数意义还要不要拿来当作新授部分来讲还是点到为止呢?新课程下的教材如何来正确把握,如何让教学在第一线的老师来挖掘这个有效素材呢?这是我从事新课程教学几年来的一个困惑。
2、让同学在合作沟通中理解10以内数的顺次时,能让同学顺着数和倒着数。再让同学亲自动手摆10个小棒。并将它们捆成一捆,让同学了解“10个一,可以组成1个十。”在处理这个难点时,我觉得我做得还不够,忽视了10还是个计数单位的教学。
大班数学10的组成教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兽医外科学习题+答案(附解析)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复习题(含参考答案解析)
- 2025年2月建筑电工模拟题+答案(附解析)
- 2024年3月八大员-安全员测试题与参考答案解析
- 电子测量仪器的超声波测量技术考核试卷
- 林产化学品在导电材料中的应用考核试卷
- 安全文明研学实施体系
- 海水养殖疾病防控与养殖品质保障考核试卷
- 胶印设备在汽车内饰印刷的高要求考核试卷
- 《动能与势能原理复习》课件
- (四调)武汉市2025届高中毕业生四月调研考试 生物试卷(含答案)
- 2024年青海省中考生物地理合卷试题(含答案解析)
- 个人分期还款协议书模板(5篇)
- 梯子安全使用PPT
- 星际穿越PPT课件(PPT 13页)
- CNAS-CL01:2018(ISO17025:2017)改版后实验室首次内审及管理评审资料汇总
- 凯悦酒店 财务操作手册(英)P531
- 涵洞工程劳务分包合同
- 燃气公司绩效考核表格大全(共61页)
- 低压配电室巡检表
- 05G515轻型屋面梯形钢屋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