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水资源分布_第1页
青海水资源分布_第2页
青海水资源分布_第3页
青海水资源分布_第4页
青海水资源分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青海省水资源情况(一)水资源概况 青海省地形地貌复杂多样,水系发育,河流众多,大小湖泊星罗棋布,高山峰顶冰雪覆盖。省境内,有穿越高原、峡谷奔腾东流的黄河、长江,有全国最大的咸水湖泊――青海湖,有湖群密布的神秘无人区 ――可可西里盆地,有开发历史悠久、人烟稠密的“河湟谷地”等。1.水系青海境内集水面积在 5OO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 271条,河流总长约2.8公里。受降水和地形地质条件的制约,省内河流在地区分布上很不均匀,多雨的东南部和东北部水系发育, 河网密集;干旱少雨的西北部诸内陆盆地, 则河流稀疏,在柴达木盆地西北部甚至出现大面积的无径流区。 按河川径流的循环形成,省内河流可分为内、外流两大区域。以乌兰乌拉山-布尔汗布达山-日月山-大通山-线为分水岭,此线以南为外流区,占全省总面积的 48.2%,分属黄河、长江和澜沧江三大流域;此线以北为内流区,占全省总面积的 51.8%,分属可可西里盆地、柴达木盆地、茶卡-沙珠玉盆地、哈拉湖盆地、青海湖盆地和祁连山地等六大内陆水系。2.冰川青海境内的祁连山、昆仑山、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等山脉,多在海拔5,000米以上,山上终年积雪,广布冰川。据中科院兰州冰川研究所的考察资料,全省有冰川面积为4,872.92平方公里,占中国冰川总面积的8.8%,冰川覆盖率为0.67%,冰川储水量为3,519.66亿立方米。冰川补给径流年融水量31.72亿立方米,占全年径流总量的5.1%。其中:外流区有冰川面积1,853.71平方公里,占全省冰川总面积的38.O%,主要分布在长江、黄河的源流区;内流区有冰川面积3,O19.21平方公里,占全省冰川总面积的62.0%,主要分布在祁连山、昆仑山和可可西里的高山地带。3.湖泊青海省是中国多湖泊的地区之一。全省水面面积大于1平方公里的湖泊有266个,湖泊总面积为12,610.5平方公里,占中国湖泊总面积的15.8%,青海省湖泊率为1.7%;湖水总储量为2,244亿立方米,其中有淡水湖151个,湖泊淡水储量约 355亿立方米、占全国湖泊淡水总储量的 16.5%。省内湖泊主要分布在内流区的诸盆地中,计有湖泊 138个,面积为10,411.3平方公里,占全省湖泊总面积的82.6%。其中尤以可可西电盆地湖群密布,湖泊率高达 7.5%,为中国罕见的多湖地区。由于内流区的气候和水文特点,湖泊大多处于退缩和咸化的演变过程,故多咸水湖和盐湖。淡水湖只有 56个,面积仅919.7平方公里,只占内流区湖泊总面积的 8.8%,淡水储量约139亿立方米,占全省湖泊淡水储量的 39.2%。青海湖是区内最大的湖泊,也是中国第一大(微咸水)湖。现青海湖面积约 4.6万公顷,最大水深 32米,储水量约742亿立方米、湖水矿化度 15.5克/升。 在青海省的外流区有湖泊 128个,面积为2,199.2平方公里,占全省湖泊总面积的 17.4%。其中95个为淡水湖,面积为1,865.2平方公里,占外流区湖泊总面积的 84.8%,淡水储量约216亿立方米,占全省湖泊淡水储量的 6O.8%。外流区的湖泊主要分布在长江、黄河的源流区,其中最大的两个(淡水)湖泊就是着名的鄂陵湖和扎陵湖面积分别为 610.7和526.1平方公里,最大水深分别为 30.7和13.1米,储水量共计154.3亿立方米,占全省湖泊淡水储量的 43.5%。4.降水青海省地处中纬度内陆高原,属大陆性气候,降水的水汽来源主要是孟加拉湾上空的暖湿气流,其次为太平洋的东南季风输送来的暖湿气流。由于青海省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及受高山阻隔,无论是西南或东南来的水汽,进入青海省境内已成强弩之末,故全省气候干燥,降水稀少。全省多年平均年降水总量为 2,064亿立方米,年降水量为 285.6毫米,仅为全国平均年降水量648毫米的44%。省内降水在地区分布上极不均衡,多年平均年降水量变化在 17.6毫米(冷湖)~767(久治)毫米之间,最少地区与最多地区相差 4O多倍。降水地区分布的总趋势是由西北向东北和东南方向递增并随海拔高程的增加而增加。 5.蒸发与干湿程度青海省内的年蒸发能力变化在 8OO毫米~2,000毫米之间,其分布规律恰与降水相反,即由东南向西北递增,并随海拔高程的增加而减小。年蒸发能力与年降水量之比称为干旱指数,通常以此作为区别各地区气候干湿程度的指标。青海省全省的干旱指数变化在大多1.5~1OO之间,共由东南向西北递增,青海省东南部和东北部地区的干旱指数变化大多在1.5~2.O之间,属半湿润向半干旱过渡地带,而西北部柴达木盆地的干旱指数则在

10以上,盆地中心地区甚至高达

1OO以上,故柴达木盆地属严重干旱地带。

6.水质(1)地表水水质。青海省内大部分河流的天然水质良好,宜于生活饮用和工农业生产利用。其地区分布总的趋势是:河水的矿化度和总硬度由东北和东南向西部逐渐增大,即在一般情况下,地表水的天然水质东部优于西部,且山区优于平原或河谷平原地区。 河水矿化度。青海省东北部(黑河、大通河流域)和东南部,因降水丰沛,河水矿化度一般均小于 30O毫克/升,属低矿化水区,长江上游的沱沱河和楚玛尔河,以及柴达木盆地和茶卡 —沙珠玉盆地的大多数河流,河水矿化度大于 5OO毫克/升,柴达木盆地中心及西北部甚至高达1000毫克/升以上,属高矿化水区;省内其他地区,包括黄河、长江和澜沧江流域的大多数河流,以及青海湖盆地水系等,河水矿化度多在 300毫克/升~500毫克/升之间,属中等矿化水区。 河水总硬度。青海省河水总硬度的分布规律大致与矿化度相似,青海省东北部河水总硬度小于 8.4德国度,属软水区;柴达木盆地格尔木河及其以西的河水总硬度在17德国度~25德国度之间,属硬水区;长江上游的楚玛尔河水总硬度大于25德国度,属极硬水区;省内其余地区的河水总硬度在8.4德国度~17德国度之间,属中等硬水区。河水化学类型。青海省河水化学类型以重碳酸盐和碳酸盐类分布最广,约占8O%;氯化物类次之,占15%;硫酸盐类最少,占 5%。总的分布规律是,氯离子和硫酸根离子随矿化度的增加而增多,即由重碳酸盐类转化为氯化物和硫酸盐类,其阳离子由钙转换为钠;在内陆盆地,河流出山口后,河水因蒸发、渗漏而浓缩,河水化学类型也存在由重碳酸盐或碳酸盐钙型水向高矿化度的硫酸盐、氯化物钠型水转化的特点。 河水酸碱度。省内天然河水的PH值在7.5~8.6之间,呈弱碱性。 (2)地下水水质。青海省绝大部分地区的地下水水质良好,PH值在7.O~8.5之间,矿化度小于 1克/升,适于饮用、灌溉及工业用水。由于气候、地形、地质和地表水水质等因素的影响,地下水的水质变化也是具有一定的分带性特征。在山丘区和山前冲洪积扇地带,地下水在径流过程中以溶滤作用为主,水质一般较好;在内陆区诸盆地山前平原地带,随着地下水埋深向盆地江水中心逐步变小,盐化作用加强,水质也随之恶化,矿化度急剧升高,到盆地中心地带则形成盐水或卤水;在外流区河谷平原地带形成盐水或卤水;由于河水与地下水关系密切,在外流区河谷平原地带,地下水水质则主要受河水水质的影响,在河水受工业和城镇生活污水污染的河段,则近河地段的地下水水质较差,甚至不能饮用。(二)水资源总量与分布特点 1.水资源总量 (1)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转换关系。地表水和地下水转换频繁,是青海省水资源的特点之 —。由于地处高原,该省的河流一般下切较深,山丘区地下水的排泄形成几乎全是汇入河道,即山丘区地下水的绝大部分通过向河道的排泄而转换形成地表水资源的河川基流部分。 (2)水资源总量估算。由于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存在频繁的转换和重复关系,在计算水资源总量时,还应扣除二者之间的重复量之后才是实际的水资源总量。估算结果,全省的水资源总量为 627.48亿立方米。其中;外流区有493亿立方米,占全省总量的 78.57%;内流区134.48亿立方米,占全省总量的21.43%。2.水资源的特点 (1)地表水资源的时空分布。降水是径流最主要的补给来源,降水的地区分布基本决定了径流的地区分布。 ①径流的地区分布。青海省内径流在地区分布上极不平衡,年径流深主要变化在 0毫米~500毫米之间,同降水一样呈由西北向东北和东南方向递增的变化趋势,其中柴达木盆地中心地区径流深在 5毫米以下,基本不产流,视为无径流区。②径流的年内变化。径流的年内变化主要取决于河流的补给条件,大致有以下三种情况: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年内的丰枯变化主要受降水变化的支配,往往是汛期与雨季同步,暴雨出现洪水,冬季为枯水期,径流的年内分配极不均匀。这一类河流汛期一般出现在 6月~9月或7月~10月,连续最大4个月的径流量的 55%~85%。省内东南部地区的河流多属此类型。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在气温较高的4月~9月,因大量冰雪水补给而出现汛期,并有春汛发生。此类河流连续最大4个月的径流量可占年径流量的70%以上。省内柴达木盆地北部以及发源于祁连山、昆仑山和可可西里盆地高山区的河流多属此类型。以地下水补给为主的河流,除冰雪融水或降雨形成短暂洪峰外,河流水量一般较稳定,径流年内变化不大,连续最大4个月的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 40%~50%。柴达木盆地南部的格尔木、诺木洪等河流属此类型。 ③径流的年际变化。从青海省内各主要河流的代表测站的最大、最小年径流比值和变差系数 Cv值较大外,其余河流的比值多在1.60~3.50之间,变差系数 Cv值也较小(在0.15~0.39之间)。可见省内绝大多数河流的径流年际变化不大,且变差系数 Cv值的地区变化也与降水相同,由东南向西北递增,说明降水的年际变化是影响径流年际变化的主要因素。但是由于下垫面因素和河流补给类型的不同,对径流的年际变化也有很大影响,少数河流(或河段)和地区又有其特殊性。 (2)地下水资源的分布特点。通常将地下水资源划分为山丘区地下水和平原区地下水两大部分。山丘地下水的分布趋势大致与降水的分布相一致, 主要分布在外流区,而外流区的河流又全部属于山丘区河流,则其多年平均的年河川流量即可视为外流区的山丘区地下水天然资源量,而这部分水量正是外流的稳定水源。由于全省外流区的河流除黄河外,均少有河谷平原地带,故外流区内的平原地下水主要分布于黄河流域的河谷平原区,尤以湟水和河的河谷平原区较丰富。在内陆区诸盆地中,以柴达木盆地诸河流出山口的冲积,洪积扇地带和青海湖滨平原地带区地下水较丰富。(三)水能资源概况 青海省河流众多,山高水长,河床落差大,水能资源十分丰富。全省河流水能理论蕴藏量在 1万千瓦以上的干支流区有 108条,理论蕴藏量总计 2,165万千瓦,居中国各省区的第 5位。全省水能资源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理论蕴藏量有1,351.76万千瓦,占全省的 62.8%;长江流域有434.87万千瓦,占全省的 20.2%;澜沧江流域有2O2.4O万千瓦,占全省的9.4%;内陆河流域有 164.63千万瓦,占全省的 7.6%。青海省初步拟定的单站装机 500千瓦以上可能开发的水电站站址共有 172处(其中6处与外省共有),总装机容量为 1,799.08万千瓦,年总发电量为 772.08亿千瓦时。其中单站装机25万千瓦以上的大型水电站站址有 15处(其中1处与甘肃共有),装机容量共计 1,255万千瓦.年发电量为5O7.8亿千瓦时,分别占全省可能开发水能资源总装机容量的 69.8%和年总发电量的 65.8%。这些大型水电站址主要分布在省内黄河干流段, 特别是在龙羊峡、拉西瓦、李家峡、公伯峡、积石峡和寺沟峡等 6个大型梯级电站,装机容量可达 785万千瓦,年发电量约294.5亿千瓦时,分别占全省可开发水能资源总装机客量的 43.6%和年发电总量的38.l%,被誉为中国水能资源的 “富矿区”。(四)水资源的利用 1996年,青海省加大了对水利基础设施的投资、全年用于水利建设资金3.22亿元。全年安排各类水利工程 371项,建成368项,新增灌溉面积 1,793公顷2.69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5平方公里,兴修水平梯田7,333公顷(11万亩),解决了8.17万人、42.65万头(只)牲畜的饮水困难。(1)水利工程建设现状。青海省共建成水库136座,总库容为20,121万立方米。其中:库容1,O0O万立方米以上的中型水库5座,总库容8,282万立方米;库容1OO万立方米~l,000万立方米的小型水库32座,总库容9,500万立方米;库容1O万立方米~100万立方米的99座,总库容2,339万立方米。此外,建成涝地(蓄水量 1O万立方米以下)630座,总蓄水量1,127.O8万立方米。 青海省共建有农田灌溉干支渠 3,020条,总长10,617.09公里。其中:草原灌溉干支渠449条,总1,797公里;供水管道 1,248条,总长6,144.3O公里。青海省共建有抽水机站 944座,水轮泵站22座,喷灌169处。青海省有机电井 1,3O3眼,其中己配套完好机电井 1,264眼。青海省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 21.71万公顷(325.71万亩)。其中,自流引水灌溉 1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