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14第43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课型Ⅰ知识体系讲解课时作业版【含答案】_第1页
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14第43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课型Ⅰ知识体系讲解课时作业版【含答案】_第2页
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14第43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课型Ⅰ知识体系讲解课时作业版【含答案】_第3页
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14第43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课型Ⅰ知识体系讲解课时作业版【含答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141.(四川眉山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西魏立国于关陇一隅之地,地理环境、人力、物力和文化等方面的条件,都不能与东魏和南朝萧梁抗衡。苏绰是西魏改革的谋主,他制定的“六条诏书”成为西魏北周的治国纲领和施政方针。令诸州郡县长官,“每至岁首,必戒敕部民能操持农器者,皆令就田,垦发以时”,对那些游手怠惰、不勤农事者,则加以惩罚。认为古今帝王“置臣得贤则治,失贤则乱”,提出今之选举者,当不限资荫,唯在得人罢黜冗官及扰乱细民之污吏,实行官吏考察制度,对各级官吏“任而试之,考而察之。起于居家,至于乡党,访其所以,观其所由”。要求地方官在征收赋役时,应“斟酌贫富,差次先后”,差发徭役应防止“贫弱者或重徭而远戍,富者或轻使而近防”的弊端。在“六条诏书”的指导下,西魏北周政治呈现出一派新的气象,因而转弱为强,最终灭掉北齐。——据孔毅《西魏北周改革述评》(1)根据材料,概括“六条诏书”对地方官员的要求。(2)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简析西魏改革的影响。解析:第(1)题,据材料“每至岁首,必戒敕部民能操持农器者,皆令就田,垦发以时”得到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据材料“认为古今帝王……扰乱细民之污吏”得到德才兼备,真才实学;据材料“实行官吏考察制度……访其所以,观其所由”得到奉公守法,接受监督;据材料“要求地方官在征收赋役时……富者或轻使而近防的弊端”得到公平施政,灵活务实。第(2)题,可以从改革目的和改革措施归纳为政治方面:吏治清明;社会秩序:有利于社会安定;社会经济和社会生活方面:促进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改革内政扩大了疆域;内政巩固,国家转弱为强;继承与发展: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继续,为隋唐的强盛奠定了基础。答案:(1)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德才兼备,真才实学;奉公守法,接受监督;公平施政,灵活务实。(2)吏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内政巩固,国家转弱为强;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继续,为隋唐的强盛奠定了基础。2.(湖北宜昌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国历代政府都非常重视对云南的管理,并且在与云南地区各族群众长久的交流、交往、交融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云南模式”。先秦时期,楚将庄蹻入滇,带去内地文化,并按照从俗从宜原则变换服饰融入当地。汉朝在云南设官置郡后,耗费巨资修建了通往西南夷的道路,加强了对云南的控制。唐前期在云南建立羁縻州县,延续了以当地酋长为国家之官的管理模式。后来,南诏崛起,威胁到唐朝在云南的统治。元朝灭大理国后,设云南行省,在部分地区改由流官治政,与土官统治区域犬牙交错,再统一由强有力的行省管理。忽必烈命赛典赤为平章政事,行省云南。赛典赤在云南“创建孔子庙、明伦堂,购经史,授学田”,后“阅中庆版籍,得隐户万余,以四千户即其地屯田”,编定赋役,发展农业经济。元初在云南实施的这些创新性政策,使得云南与内地的一体化加剧,至明清,已渐同内地了。——摘编自吕文利等《论中国古代边疆治理中的“云南模式”》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边疆治理中“云南模式”的主要内容。解析:第(1)题,据材料“楚将庄蹻入滇,带去内地文化,并按照从俗从宜原则变换服饰融入当地”以及“赛典赤在云南‘创建孔子庙、明伦堂,购经史,授学田’”可知,传播内地文化,促进民族交融;据材料“汉朝在云南设官置郡……唐前期在云南建立羁縻州县,延续了以当地酋长为国家之官的管理模式……元朝灭大理国后,设云南行省,在部分地区改由流官治政,与土官统治区域犬牙交错”可知,中央政府设置地方行政机构管辖和利用少数民族首领管辖相结合;据材料“‘阅中庆版籍,得隐户万余,以四千户即其地屯田’,编定赋役,发展农业经济”可知,加强人口管理,发展农业经济。答案:(1)传播内地文化,促进民族交融;中央政府设置地方行政机构管辖和利用少数民族首领管辖相结合;加强人口管理,发展农业经济。(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元朝治理云南新措施的作用。解析:第(2)题,据材料“元朝灭大理国后,设云南行省,在部分地区改由流官治政,与土官统治区域犬牙交错,再统一由强有力的行省管理”可知,加强了中央对云南的管辖和控制;据材料“编定赋役,发展农业经济”可知,促进了云南地方经济的发展;据材料“赛典赤在云南‘创建孔子庙、明伦堂,购经史,授学田’”可知,传播和推广了传统文化并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据材料“元初在云南实施的这些创新性政策,使得云南与内地的一体化加剧,至明清,已渐同内地了”可知,缩小了云南与内地的差距,促进了云南与内地一体化的发展。答案:(2)加强了中央对云南的管辖和控制;促进了云南地方经济的发展;传播和推广了传统文化并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缩小了云南与内地的差距,促进了云南与内地一体化的发展。3.(河南开封高考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清末,中国封建主义盐务管理制度已“弊窦百出”,加上清王朝垮台,政局混乱,省自为制,“盐枭活跃,倍徙平时”,至1913年时,“盐务腐败,已达极点”。为此,北洋政府开展了广泛的盐务改革。1913年12月,公布《盐税条例》,将从前各项课税名目一律删除,改征统一税,统一税率每担2.5元。同时,又对盐场进行整顿,裁撤产量少、质量差的不合格盐场。1914年2月,又公布了《盐务稽核总、分说章程》。章程规定,在北京设立盐务稽核总所,在各产盐地方设立稽核分所。“征收一切盐税盐课”。1914年,北洋政府开始在直隶、河南两地74县废除封建专商垄断的运销体制,实行自由贸易。此后,全国各地又有一些县陆续开放了食盐贸易。到1931年,全国已有近半数的县实行了自由贸易,同年国民政府公布的《新盐法》规定:“盐就场征税,任人民自由买卖,无论任何人,不得垄断”。——摘编自丁长青《民国盐务史稿》(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北洋政府盐务改革的特点。解析:第(1)题,据材料“1913年12月,公布《盐税条例》”可得通过立法形式推进;据材料“将从前各项课税名目一律删除,改征统一税”可得删繁就简,统一税则;据材料“在北京设立盐务稽核总所”“征收一切盐税盐课”可得集中管理权于中央;据材料“任人民自由买卖,无论任何人,不得垄断”可得由垄断到逐步开放。答案:(1)通过立法形式推进;删繁就简,统一税则;集中管理权于中央;由垄断到逐步开放。(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洋政府盐务改革的作用。解析:第(2)题,本小题较为开放,盐务改革在当时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盐税体制的近代化,增加政府财政收入,长远来看有利于抑制地方势力的膨胀,为日后改革所借鉴。答案:(2)推动了盐税体制的近代化;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抑制了地方势力的膨胀;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日后改革所借鉴。4.(广东广州高三年级阶段训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戏曲是中国的文化遗产之一,其中既有人民性的精华,又有封建性的糟粕。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弘扬这一遗产,中国共产党一直很重视对它的改革。1948年11月,《人民日报》发表了《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旧剧改革工作》的社论,指出对旧剧改革的必要性和分类标准。1951年3月,毛泽东主席提出“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戏曲改革原则。5月政务院颁布《关于戏曲改革工作的指示》,明确提出改戏、改人、改制的原则,要求净化舞台,发掘整理传统剧目,剔除旧戏中的各种毒素等。政府对当时全国城乡旧剧团上演的数万出旧戏,分别好坏,加以取舍;对宣传反抗侵略和压迫、爱祖国爱人民的戏曲予以鼓励推广;对含有反动、封建、迷信等内容的加以肃清;删除或修改各种野蛮、恐怖、不良的表演方法。对受群众喜爱的戏曲艺人,党和政府强调要尊重并把他们看作是劳动人民中的一员,同时引导他们学习马列主义理论、时事政治和党的方针,让他们了解社会的变革与进步,加强艺术实践,提高业务修养。通过改革,涌现出了一批内容健康、人民喜爱的戏剧作品。——摘编自欧阳雪梅《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戏曲改革的特点。解析:第(1)题,据材料“1948年11月,《人民日报》发表了《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旧剧改革工作》的社论”可知政府主导和有计划有步骤;据材料“1951年3月……明确提出改戏、改人、改制的原则”可得有明确的指导原则;据材料“政府对当时全国城乡旧剧团上演的数万出旧戏,分别好坏,加以取舍”可得内容全面;改造的内容可以看出服务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需要。答案:(1)政府主导;有明确的指导原则;有计划有步骤;内容全面;服务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需要。(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戏曲改革的意义。解析:第(2)题,戏曲是中国的文化遗产之一,对此进行改革有利于传承传统优秀文化;改造的内容服务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需要,实现了价值引领,增强戏曲的活力;将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丰富了民众的文化生活;改造后的戏曲有利于提高民众的素养。答案:(2)传承了传统优秀文化;实现了价值引领;增强戏曲新的活力;丰富了民众的文化生活;提高了民众的素养。5.(广东六校高三第三次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二战后,英国初步形成了初、中等和继续教育衔接的教育制度。20世纪80年代末,面对新形势,英国推出《1988教育改革法》。该法案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开设三类课程:核心课程、基础课程和附加课程,其中核心课程与基础课程合称为必修的“国家课程”。在管理体制上,新法律规定学校在多数家长要求下可以摆脱地方教育当局的控制,直接接受中央教育机构的指导,中央政府按照招生规模分拨经费。一些高等院校也可以脱离地方教育当局的管辖,成为独立机构,取得法人地位。新设市立工艺学院与艺术学院,由独立于地方教育当局的校董会管理,国家支付经费,也可以获取工商业的赞助,学生免费入学。市立学院的课程重点放在科学和技术应用方面,学校与工商界密切保持的联系,培养企业急需的技术实用人才。——辛爱灵《英国1988年教育改革法研究》(1)根据材料,概括英国1988年教育改革的特点。解析:第(1)题,据材料二战后及20世纪80年代末英国教育制度的变化可得渐进改革的特点;材料必修“国家课程”体现中央权威;材料“一些高等院校也可以脱离地方教育当局的管辖,成为独立机构,取得法人地位”体现引入竞争;材料“市立学院的课程重点放在科学和技术应用方面,学校与工商界密切保持的联系,培养企业急需的技术实用人才”体现服务经济与社会。答案:(1)渐进改革;体现中央权威;引入竞争;服务经济与社会。(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英国1988年的教育改革。解析:第(2)题,据材料开设必修的“国家课程”可得英国在提升国家意志在教育行业的影响力,结合时间1988可得处于冷战时期,因此关注“冷战”环境下的思想意识引导;由材料管理体制上的变革可以得出与同时期经济改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