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14页大班科学教案《泥鳅》
大班科学教案《泥鳅》1
活动目标:
1、通过“捉泥鳅”的科学探究活动,让幼儿认识到“物体表面光滑的摩擦力小…”的科学知识。
2、在活动中培育幼儿的试验技能,观测技能,规律思维技能,激发幼儿探究科学知识的爱好。
活动预备:泥鳅假设干条,音乐磁带一盒,南瓜叶、棉手套、废手帕、筷子、棉布、沙子、其他植物的叶子假设干、一次性手套假设干。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认识泥鳅。
1、师:今日我们班上来了一群小客人,知道是谁吗?提示一下:身体是长长的,成天在水里游、泥里钻?猜猜看是什么?〔幼儿猜想〕
2、师:你们猜得对吗?看认真了,他们要涌现了。〔老师揭开盖布〕
提问:它们是什么呀?原来是一群小泥鳅来我们班上了,我们一起来看看呀,小泥鳅长什么样子?〔幼儿围观,自由说一说〕小泥鳅来我们班上多快乐呀!它们在盆里兴奋的游呢?我们也一起来学学小泥鳅。〔师生共同学小泥鳅游泳的动作〕
二、设置情景,鼓舞幼儿第一次尝试捉泥鳅。
1、师:这么多的小泥鳅挤在一起,我们小伙伴看得可不清晰,这样,偶老师抓几条起来让你们多瞧瞧好吗?〔老师操作〕
2、师:咦,偶老师怎么抓不起来呀?谁来帮帮我?〔请个别孩子帮忙抓泥鳅〕
3、幼儿涌现困难,
师:小伙伴一起去帮帮偶老师的忙吧!可别让泥鳅掉到地板上哦!〔幼儿第一次尝试〕一只手不行还可以两只手!
4、活动后,要求幼儿擦擦手。
三、总结尝试结果。
1、师:〔安排幼儿坐下后〕小伙伴,你们在捉泥鳅的时候,发觉了什么奥秘?为什么泥鳅会抓不起来呢?〔幼儿回答〕
2、师:既然泥鳅这么难捉,我们用什么方法才能更好的把泥鳅抓住呢?(鼓舞幼儿争论,并个别沟通)
师:谁来把自己想到的好方法告知我们大家.〔幼儿个别沟通〕
四、幼儿借助别的物体〔毛糙〕抓泥鳅。
1、师:小伙伴你们想得真好,偶老师都没有想到,还可以借这么多的小工具帮忙,那除了这些,我们还可以用那些小工具帮忙呢?快过来看看,都有哪些小工具呀?〔逐一出示,幼儿认识〕请你们动手试试看,能不能抓起来!
2、幼儿再次操作。〔老师指导〕
3、师:你是请什么小工具帮忙的?胜利了吗?〔怎么抓起来的〕!〔记录操作结果〕
4、师:为什么这些小工具抓不起来呢?〔抓得起来呢?〕
5、得出结论。
五、引导幼儿了解泥鳅身上黏液的作用。
1、师:刚才我们在抓泥鳅的时候,发觉泥鳅身上有滑溜溜的东西,偶老师一贯很古怪,为什么泥鳅身上滑溜溜的呢?你们知道吗?〔幼儿自由说——个别说〕
2、老师总结泥鳅黏液的作用。
师:原来泥鳅身上那滑溜溜的东西这么奇妙,那除了泥鳅有这样的本事外,还有什么动物也有这样的本事?〔幼儿沟通〕
六、游戏结束活动。
师:今日小伙伴们真能干,连泥鳅这么滑的东西都能抓起来,我们一起来表扬表扬自己,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庆贺一下。〔幼儿玩游戏结束活动〕
大班科学教案《泥鳅》2
目的要求:
1、通过“捉泥鳅”的科学探究活动,让同学认识到“物体表面光滑的摩擦力小,表面粗糙的摩擦力大”的科学知识。
2、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到我们可以“学习”泥鳅的本事来减小摩擦力。还可以用类似于捉泥鳅的方法来增大摩擦力。
3、使同学知道泥鳅身体表面的“粘液”具有减小摩擦力的作用。——是有效地爱护自己,二是便于在泥土中行走;同时还具有吸取氧气的作用。
4、培育同学的试验技能,观测技能,规律思维技能以及仔细细致的科学立场。
教学预备:
1、泥鳅假设干条。
2、玻璃缸两只、小网兜。
3、南瓜叶或其它表面粗糙的植物叶子、青菜叶、棉手套、簿膜手套、棉布、涤沦布、干泥沙、食油、锈轴承、牛油、卫生纸、玻璃球、筷子、胶布、工具盒等。
4、记录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我们今日做—个有趣的活动——捉泥鳅,有同学捉过泥鳅吗?捉起来简单吗?
2、请人家看试验记录纸思索:什么缘由使泥鳅不简单被徒手捉起?用什么方法才能够更简单捉起泥鳅?
在记录纸上写上你的想法。
3、通过争论得出应当用东西包起来捉。请每组同学合作,试一试能用多少种方法捉起泥鳅,哪一种方法更好,为什么?在试验中你发觉了什么?把你们组的探究结果写在记录纸上。
二、全班同学分组试验,老师行间巡察指导。
三、分组汇报试验状况。〔老师用实物展台演示各组的试验报告〕
四、师生共同分析总结:
试验过程中哪一种方法捉起来最简单,为什么?通过争论最末得出结论:
泥鳅身体表面分泌出一种粘液,使得泥鳅身体表面特别光滑,我们就很难捉住它。事实上这种沾液减削了泥鳅身体表面的摩擦力,使它很简单从我们的手中逃脱。在分析过程中,教者应有意将“棉手套、簿膜手套”,“南瓜叶、青菜叶”,“棉布、涤纶布”对应起来比较,让同学认识到用“光滑”的物体“难捉”,用“粗糙”的物体“易捉”,从而让同学体会到“光滑摩擦力小,粗糙摩擦力大”的基本规律。教学过程中老师还要引导同学发觉当厚、千的物体汲取掉泥鳅身体表面的沾液后捉起来更简单。
老师板书:光滑难捉粗糙易捉
请大家思索:采纳什么方法捉泥鳅比较好呢?
应当考虑在什么状况下而定,试验室里、农田里、在家里各应当采纳什么方法。〔让同学学会详细状况详细分析〕
五、将刚才的探究成果用于生活实践。
l、请大家一起争论一个问题:物体表面是光滑一些好呢?举—些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
2、做两个小试验,巩固所学知识。
〔1〕请人家拿出材料盒中的橡皮塞的玻璃管,将玻璃管穿到橡皮塞中间的洞里去。每组试一下,好穿吗?你们能不能想一个好的方法使得穿起来比较简单一些?操作说明:每组二个打好洞的橡皮塞子和一根事先预备好的玻璃管,要使玻璃管较简单
地穿进去在玻璃管上涂点油就行了。
〔2〕比一比哪一个组夹起的球最多。操作说明:每组一瓶小玻璃球,要求从瓶里用老师指定的筷子把小球夹到碗里,比一比在一分钟内哪一个组夹得多。每个小组先争论一下用什么方法夹?然后老师宣布开始并进行计时。〔可以用老师发给的试验材料对工具略加改进,但不能幅度过大〕
总结全课。
同学们我们今日讨论了“捉泥鳅”,通过讨论我们知道了泥鳅身体表面粘液的作用,我们人类可以用一些粗糙的物体来捉泥鳅。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得到启发.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想出一些方法来使物体表面变得光滑或者粗糙一些,以达到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某些要求。盼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或学习过程中留意观测、发觉,敏捷运用我们今日学到的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
大班科学教案《泥鳅》3
活动目标:
1、在了解故事内容及情节的基础上,选择合适乐器及节奏进行表现。
2、尝试运用叠加式的复合节奏进行演奏,并能较专注的合作演奏。
活动预备:
1、谱架、节奏卡、乐器〔串铃、双响筒、蛙鸣筒、三角铁〕
2、熟识三拍子乐曲,能看着节奏谱和着音乐拍节奏。
活动过程:
一、感受故事的意境,了解故事详细情节及内容。
1、引入故事。
师:孩子们,你们见过月光长廊吗?
师:月光长廊会是一个怎么样的长廊?
师小结:原来月光长廊是条长长的走道,在月光下它会显得特别的美丽。〔出示图片、音乐响起〕
2、观赏故事了解故事内容及情节〔老师讲解并描述故事,幼儿观赏〕
师:一共出场几个动物,按什么顺次出场?
师:小青蛙在故事里做了什么事?
3、回忆感受音乐,带领幼儿走进故事的意境。
师:这段音乐是个几拍子的音乐,听了这段音乐你的感觉怎么样?”
师小结:“这是个特别好听的友情之声圆舞曲,想不想带着乐器伙伴去参与这个漂亮的舞会啊?
二、选择适合的乐器及节奏。
1、幼儿选择适合的乐器。
师:今日,老师要挑战你们了,我带来了一些乐器,请你们用乐器伙伴来讲解并描述这个故事,行不行。
师:看,我带来了什么乐器?
师:哪个乐器更像什么小动物出场?说说理由。
2、尝试选择合适的节奏
三、依据故事情节,争论演奏形式。
师:还记得在今日的故事中四个小动物是一起出来的吗?
师:故事中动物伙伴们越来越多,它们有没有停下过舞步?
师小结:所以,难就难在这里哦,每个人都要想好自己的节奏,一句一句的跟上去,而且还不能停下自己的节奏,有问题吗?
2、幼儿进行合作演奏
师小结:有了你们的伴奏,使我们的月光长廊变得更美了。回到班级里你们可以装扮一下,开一个月光舞会,好不好?
大班科学教案《泥鳅》4
活动目标:
1、感知并了解泥鳅的主要特征,体验抓泥鳅的乐趣。
2、在探究活动中发觉粗糙材料易抓泥鳅的现象,激发幼儿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爱好。
活动预备:
1、幼儿已初步了解有关鱼类的知识。
2、泥鳅、脸盆、棉手套和塑料手套等。
3、相关的录象
活动过程:
一、观测感受泥鳅,了解泥鳅的形状特征。
1、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泥鳅是怎么样的?
2、幼儿观测后自由讲解并描述自己的发觉。
3、再次玩一玩、抓一抓,你有什么新的发觉?
4、相互沟通自己的发觉。5、看相关的录象,梳理有关泥鳅的知识。
二、尝试体验、比较发觉粗糙材料易抓泥鳅的现象。
1、平常看过大人是怎么抓泥鳅的?
2、出示材料,交代要求:每一样都去试一试、抓一抓,看看有什么有趣的事?
3、幼儿尝试、比较、发觉不同。
4、争论:棉手套和塑料手套抓泥鳅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这样?
5、师生小结。
三、延伸活动。
大班科学教案《泥鳅》5
设计思路:
最近,我们班正在开展《动物大世界》的主题活动。一天,陈辰小伙伴带来了几条小泥鳅,说:“我昨天和爷爷在捉泥鳅,泥鳅很难捉的,很滑的。”孩子们对泥鳅不简单抓的现象有了爱好。于是,我们生成了《捉泥鳅》这一科学探究活动。我依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并不满意泥鳅表面特征的观测和感知。活动中,我从幼儿的爱好出发,以捉为主线,让孩子在捉的过程中发觉泥鳅由于黏液的帮忙而简单逃脱的现象。在此基础上,不同材料捉泥鳅的结果使探究活动又上升了一个层次。在这个过程中,我重在让幼儿比较粗糙材料与光滑材料捉泥鳅的不同现象,让孩子们自己发觉,共同探究为什么会涌现这种现象,有助于幼儿发觉和判断自己的实践。
最末科学活动来源于生活,更应回来与生活。本次活动的延伸也是继续探究的起点。所以,我从捉泥鳅的现象中生成防滑活动,让幼儿理解科学对我们生活的援助和重要性。
活动目标:
1、大胆亲近泥鳅,进一步了解泥鳅的主要特征,体验捉泥鳅的欢乐。
2、在探究活动中发觉粗糙材料易抓泥鳅的现象,激发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爱好。
活动预备:
1、泥鳅、盆、棉手套和塑料手套、青菜叶和甜瓜叶、干毛巾和锦丝布、统计表、笔、字卡(粗糙、光滑)等
2、介绍泥鳅生活习性、主要特征及黏液作用的相关录像。童谣flash《捉泥鳅》
活动过程:
一、观赏童谣flash《捉泥鳅》(在轻松、开心的气氛中,引导幼儿回忆已有的生活阅历,生生互动,了解泥鳅的一般特征,同时激发幼儿探究泥鳅的积极性。)
师:歌曲中的小妹妹为什么那么兴奋?泥鳅长的是什么样的?(请个别幼儿讲解并描述已知的泥鳅的特征)
二、观测感受泥鳅,进一步了解泥鳅的形状特征。(提升幼儿阅历,解决重点:黏液。
1、(出示泥鳅)师:请小伙伴认真看看,泥鳅身上还有那些地方我们没说到的?它有没有特别的地方或有趣的事情呢。
2、幼儿观测后讲解并描述自己的发觉。(师提示幼儿讲完整的话)
3、幼儿徒手尝试捉泥鳅。
1)第一次捉泥鳅
师:让我们一起去和泥鳅玩玩,看看会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发生你怎么捉泥鳅的?泥鳅在你手里是怎样的?
2)第二次捉泥鳅
师:泥鳅这么淘气,它有什么神秘让我们难以捉住它大家来找一找,
师:这些滑滑的、粘粘的是什么呀泥鳅身上为什么滑滑的?
(假如幼儿说不出,师径直丰富:黏液)
师:这些黏液对泥鳅有什么好处(能帮它逃走)
师:除了帮它很快逃脱,黏液还会有什么好处呢,你们猜一猜好吧,老师请你们看一段录像,看了就知道了。
4、看录像,梳理有关泥鳅的知识。
师:现在你们知道了吧,泥鳅的黏液还有什么作用呀?
三、通过竞赛,比较发觉粗糙材料易捉泥鳅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校园学生宿舍用品合作合同(2篇)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 2025房产抵押借款合同模板
- 2025最简化租房合同范例:最简化租房合同样本
- 2025年初级银行从业资格之初级个人理财题库附答案(典型题)
- N-乙酰谷氨酸合成酶缺乏症的临床护理
- 2025工程设计与施工合同
- 发展新质生产力策略
- 人教九年级化学思维导图
- 2025(新旧)房产买卖合同
- 氩弧焊基本知识课件
- 《广西壮族自治区基层工会经费收支管理实施办法》修订解读
- 2024北京朝阳城市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社会化招聘专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中职语文教学大赛教学实施报告范文与解析
- 北京市朝阳区2025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试题 数学 含答案
- 食品工厂5S管理
- 大数据在展览中的应用-全面剖析
- 食品企业危机应对措施
- 低空经济产业园的战略意义
- T-FJZYC 10-2024 金线莲规范化生产技术规程
- 2025年四川省成都市“蓉漂”人才荟武候区招聘23人历年自考难、易点模拟试卷(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