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 寓言四则课件_第1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 寓言四则课件_第2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 寓言四则课件_第3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 寓言四则课件_第4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 寓言四则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2寓言四则22寓言四则1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伊索寓言》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伊索寓言》2【学习目标】

1.了解寓言及有关《伊索寓言》的文学常识,理解本则寓言的寓意。(重点)

2.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体味本则寓言通过对话刻画人物的方法。(难点)

3.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寓言寓意,知道爱慕虚荣的危害,培养健全的人格。(核心素养)【学习目标】1.了解寓言及有关《伊索寓言》的文学常识3新课导入说到寓言这种文学体裁,其实我们并不陌生。在小学时,我们学过的课文《拔苗助长》、《狐假虎威》、《守株待兔》、《狐狸和葡萄》等都是寓言。那么,什么是寓言呢?葡萄是酸的!新课导入说到寓言这种文学体裁,其实我们并不陌生。在小4文体知识简介·寓言寓言是一种以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为内容的文学体裁,其篇幅较简短、结构较单一。

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是寓言的显著特征。寓言常常用假托的故事寄托深刻的道理,借小喻大,借此喻彼,借古喻今。“寓”,寄托;“言”,道理、哲理,“寓言”即(用简短的故事中)寄托深刻的哲理,给人以智慧和启示。寓言在写法上常常运用拟人和夸张的表现手法。寓言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人格化的其他动物或事物。寓言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在我国盛行,诸子百家著作中都有不少寓言故事流传下来。文体知识简介·寓言寓言是一种以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为内5作者及背景

伊索(公元前六世纪末),古希腊作家,被后人誉为“寓言之父”。相传伊索为奴隶出身,善讲寓言故事讽刺权贵,后来获得自由,但在环游世界时不幸遇害。

伊索与俄国的克雷洛夫、法国的拉·封丹和德国的莱辛并称“世界四大寓言家”。

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流传下来的寓言故事,经后人汇集,统归在伊索名下。现存的《伊索寓言》,共三百五十七篇,大部分为动物寓言。

《伊索寓言》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寓言故事集,同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流传最广的寓言故事之一。其形式短小,语言简朴,人物形象生动,寓意警醒、深刻。作者及背景伊索(公元前六世纪末),古希腊作家,被后人6人物简介

宙斯:古希腊神话传说中的第三代众神之王,居住在奥林匹斯山。火神、太阳神、月神、旅行和商业神,美神,战神、智慧之神都是他的儿女。

赫拉:希腊神话中的第三代天后,主神宙斯的妻子,掌管婚姻和家庭。

赫尔墨斯:宙斯与迈亚的儿子。他行走如飞,是希腊神话中宙斯的传旨者和众神的信使,是商业、旅行、牧畜、竞技、演说以及欺诈、盗窃的庇护神。人物简介宙斯:古希腊神话传说中的第三代众神7检查预习1.词语理解庇护:添头:爱慕虚荣:袒护,保护。指买东西时商家为促销而额外赠送给顾客的东西。喜欢表面上的荣耀、光彩。2.形近字辨析赫赦显赫(hè

)赦(shè)免慕幕羡慕(mù

)屏幕(mù)检查预习1.词语理解庇护:袒护,保护。2.形近字辨析赫赦显8整体感知

1.听读《赫耳墨斯和雕像者》,然后简要概括本则寓言所讲的故事。

这则寓言讲述了贪慕虚荣的赫耳墨斯在雕像者的店里询问自己雕像的价格,没想到自己的雕像竟然被当做“添头”的故事。

整体感知1.听读《赫耳墨斯和雕像者》,然后简要概括本9整体感知

1.听读《赫耳墨斯和雕像者》,然后简要概括本则寓言所讲的故事。

2.分角色朗读《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一位扮赫耳墨斯,一位扮雕像者,一位旁白。朗读时先揣摩人物心理,确定朗读时的语气、语调和神态。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雕像者说:“一个银元。”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雕像者说:“还要贵一点。”后来,赫耳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于是问道:“这个值多少钱?”商人回答说:“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添头,白送。”这个故事适用于那些爱慕虚荣而不被人重视的人。整体感知1.听读《赫耳墨斯和雕像者》,然后简要概括本10合作探究

1.赫耳墨斯为什么来到凡间?从这个原因可以看出他的什么性格特点?

因为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

从他来到凡间的原因可以看出他爱慕虚荣。2.他为什么挑选宙斯和赫拉的雕像来问价?从赫耳墨斯选择的比较对象可以看出他的什么性格特点?

选择的原因:因为宙斯和赫拉是天地之间最高的神,问他们的价格,便于尽快获知自己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

性格特点:赫耳墨斯选择比较对象的行为,暴露了他妄自尊大和贪慕虚荣的心理。3.赫耳墨斯“笑着问道”,这个“笑”有什么含义?

赫耳墨斯的“笑”表现了他自信有把握胜过赫拉的自命不凡的心理。合作探究1.赫耳墨斯为什么来到凡间?从这个原11合作探究

4.赫耳墨斯询问自己的雕像价格时是什么心理,这种心理反映他的什么性格特点?

心理:他觉得自己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性格特点:自命不凡、妄自尊大。5.雕像者“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添头,白送。”这句话具有怎样的讽刺意味?

当赫耳墨斯自信满满的认为人们会更尊重他的时候,偏偏得到了一个一文不值的难堪回答,希望和结果的巨大反差使寓言极具讽刺意味。

6.寓言生动刻画出了一个怎样的赫耳墨斯形象?课文的寓意是什么?

生动刻画出一个妄自尊大、爱慕虚荣者的形象。寓言讽刺了那些爱慕虚荣、妄自尊大的人,告诉人们要有自知之明,不能妄自尊大。合作探究4.赫耳墨斯询问自己的雕像价格时是什么心理,12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三问三答宙斯的像

赫拉的像

自己的像一个银元还要贵一点添头,白送希望更尊重结果算添头讽刺爱慕虚荣、妄自尊大的人爱慕虚荣适得其反主题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三问三答宙斯的像赫拉的像13写作特色

1.语言简洁朴素、人物生动形象。

《伊索寓言》其形式短小,语言简朴。在短短的三问三答之中,故事情节完整,人物生动形象。比如,在赫耳墨斯笑着问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时,一个“笑”字,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赫耳墨斯妄自尊大的神态和心理。2.讽刺绝妙、寓意深刻。当赫耳墨斯自信满满的认为人们会更尊重他的时候,偏偏得到了一个当作“添头”白送的回答,希望和结果的巨大反差使寓言讽刺绝妙、寓意深刻。3.情节曲折、构思精巧。

文章情节主要是通过对话展开的,在赫耳墨斯与雕像者的简单的三问三答中,就形成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而又合情合理的高潮和结局。短短的篇幅能把情节表现得如此曲折,可见构思的精巧。写作特色1.语言简洁朴素、人物生动形象。14拓展延伸1.如何看待赫耳墨斯的雕像成为“添头”?

提示:雕像的价格由什么决定?值钱就是尊重吗?这三神在人间谁的雕像更受欢迎?如果赫耳墨斯以神的身份出现,雕像者还会说添头吗?

2.

学习《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这则寓言以后,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①人要有自知之明,正确地看待自己的地位和价值。

②生活中要摆正自己的位置,越是过高地看待自己,失望往往越大。

③轻视别人的人往往也会遭到别人的轻视,尊重别人的人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

④人的价值不是由地位的高低决定的,而是看你为社会做了多少贡献。⑤不被人重视的人不等于没有价值。拓展延伸1.如何看待赫耳墨斯的雕像成为“添头”?15蚊子和狮子《伊索寓言》蚊子和狮子《伊索寓言》16【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复述寓言,理解这篇寓言的寓意。(重点)

2.体会拟人手法的运用,体会本则寓言通过语言、动作刻画人物形象。(难点)

3.联系生活实际感悟这篇寓言的寓意,牢记“妄自尊大、骄兵必败”的道理,培养在做任何事情时都要谨慎行事、戒骄戒躁的品质。(核心素养)【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复述寓言,理解这篇寓言的寓17整体感知

1.听读《蚊子和狮子》,然后用一句话概括本文所讲的故事。这则寓言讲述了蚊子战胜了强大的狮子,却被小小的蜘蛛消灭的故事。

整体感知1.听读《蚊子和狮子》,然后用一句话概括本文18整体感知

2.朗读课文,思考:蚊子为什么能打败比自己强大得多的狮子?打败了狮子的蚊子为什么会被蜘蛛打败?蚊子的结局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蚊子和狮子《伊索寓言》

蚊子飞到狮子面前,对他说:“我不怕你,你也并不比我强。若说不是这样,你到底有什么力量呢?是用爪子抓,牙齿咬吗?女人同男人打架,也会这么干。我比你强得多。你要是愿意,我们来较量较量吧!

”蚊子吹着喇叭冲过去,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了。蚊子将要被吃掉时,叹息说,自己同最强大的动物都较量过,不料被这小小的蜘蛛消灭了。这故事适用于那些打败过大人物,却被小人物打败的人。整体感知2.朗读课文,思考:蚊子为什么能打败比自己强19

整体感知2.朗读课文,思考:蚊子为什么能打败比自己强大得多的狮子?打败了狮子的蚊子为什么会被蜘蛛打败?蚊子的结局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⑴蚊子为什么能打败比自己强大得多的狮子?

蚊子能扬长避短,专咬对方“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这就是以己之长攻彼之短,结果自然是蚊子战胜了狮子。整体感知2.朗读课文,思考:蚊子为什么能打败20

整体感知2.朗读课文,思考:蚊子为什么能打败比自己强大得多的狮子?打败了狮子的蚊子为什么会被蜘蛛打败?蚊子的结局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⑴蚊子为什么能打败比自己强大得多的狮子?⑵蚊子为什么会被蜘蛛打败?

蚊子被胜利冲昏头脑,得意忘形,忽视了自己的短处,丧失了警惕之心。⑶

蚊子的结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在取得一点成绩时不能骄傲自大、得意忘形,只有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整体感知2.朗读课文,思考:蚊子为什么能打败21合作探究

1.蚊子两次“吹喇叭”的含义有什么不同?

第一次是进军的号角,充满了必胜的信心。第二次是得意忘形,借喇叭声炫耀自己的胜利。

2.《蚊子和狮子》结尾一句的作用是什么?

作用:点明寓意,结束全文。3.《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中的赫耳墨斯与《蚊子和狮子》中的蚊子有什么共同的弱点?试简要分析。

赫耳墨斯与蚊子共同的弱点是不能正确对待自己。

赫耳墨斯在权力面前,不能正确对待自己,爱慕虚荣;蚊子在打败狮子以后,不能够正确对待自己,得意忘形。合作探究1.蚊子两次“吹喇叭”的含义有什么不同?22合作探究

4.如果寓言在“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这里就结束,寓意是否发生变化?若发生变化,变化后的寓意是什么?

寓意会发生了变化。

新的寓意:面对强大的对手,以己之长攻敌所短,就能取得胜利。5.同一则寓言,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就能够得到不同的启示。试换一个角度去看待《蚊子和狮子》,说说你得到的启示(寓意)。

①面对强大的对手,必须知己知彼,以己之长攻敌所短;

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弱点,任何时候都要谦虚谨慎。

③只有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④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取得胜利时不要得意忘形。⑤胜利时要有危机感,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

合作探究4.如果寓言在“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着喇叭,23蚊子和狮子挑战狮子误撞蛛网扬长避短胜利得意忘形死亡骄兵必败

主题:这则寓言通过叙述蚊子战胜狮子却被小小的蜘蛛消灭的故事,讽刺了那些取得一点成绩就得意忘形的人。蚊子和狮子挑战狮子误撞蛛网扬长避短胜利得意忘形死亡骄兵必败24写作特色

1.情节曲折别致,合乎情理。这则寓言的情节大起大落,写出了蚊子的成败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的突然转变,出乎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

2.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这则寓言运用拟人手法,赋予动物以人的感情、性格,人物形象因此显得生动、形象。文章把蚊子的叫声比作吹喇叭、用蚊子“唱凯歌飞走”形容其得意忘形之态,就十分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神态。3.讽刺绝妙、寓意深刻。蚊子以以己之长攻敌所短,能够战胜比它强大很多倍的狮子;当蚊子得意忘形之时,却被小小的蜘蛛消灭,寓意深刻,耐人寻味。写作特色1.情节曲折别致,合乎情理。25拓展延伸

7.蚊子战胜狮子以后,又吹起喇叭、吹着凯歌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了,以后还会发生什么故事?张开你想像的翅膀,写一篇《蚊子和蜘蛛》的寓言。

示例一:蚊子粘在蜘蛛网上,一动也不能动。想到自己能够战胜强大的狮子,却要死在这小小的蜘蛛手里,真是后悔极了。后悔自己不该得意忘形。蜘蛛看着粘住的蚊子,大笑起来:“你战胜了狮子又如何,照样会成为我的午餐!我才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动物!”

看着蜘蛛张开大嘴一步步向自己爬过来,蚊子闭上了绝望的眼睛。

就在这时,在蜘蛛结网的松树上,滴下了一滴松脂,这滴被蜘蛛自己的笑声震落的松脂,正好不偏不倚地落在了蜘蛛的身上,不一会,蜘蛛就被松脂完全包裹起来,再也动弹不得。由于松脂的重量,蛛网被拉破了。蚊子活动了几下手脚,竟然幸运地逃离了破损的蛛网。拓展延伸7.蚊子战胜狮子以后,又吹起喇叭、吹着凯歌飞26拓展延伸上面的结局是否出乎你的意料?你能否再次张开你想像的翅膀,在上面《蚊子和蜘蛛》的基础上,写一篇《蚊子和青蛙》的寓言,表现“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主题。要求:在寓言中要运用语言、动作和神态描写。

示例二:蚊子幸运逃生后,又吹起了喇叭:“哈哈!蜘蛛,世界上最强大的动物!我“呸!”我告诉你吧,我才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动物!我不用动手,照样能打败你。上天不仅赐给我智慧,还会帮我惩治那些企图挑战我的人!”

蚊子正吹着喇叭,唱着凯歌向世界宣告。这时,一只静静蹲坐着的青蛙突然一跃而起,吐出了长长的舌头。吹着喇叭的蚊子一下子就被青蛙翻转的舌头卷住,瞬间就成为了青蛙的美食。

这个故事适用于那些不知道自我反省,在同一个陷阱中再次跌倒的人。

【备注:两则示例均为笔者根据网络素材加工创作.】拓展延伸上面的结局是否出乎你的意料?你能否再次张开你27穿井得一人听说了吗!丁家打井打出了一个人!奇哉!竟然有这事?《吕氏春秋》穿井得一人听说了吗!丁家打井打出了一个人!奇哉!竟然有这事?28【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吕氏春秋》的文学常识,积累常见的重点文言词语。(重点)

2.进一步掌握文言文的朗读方法,能顺畅地诵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重点)

3.能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理解文章的寓意。(重点)4.知道正确对待传闻的方法。(难点、核心素养)【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吕氏春秋》的文学常识,积累29背景链接《穿井得一人》选自《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题目是编者加的。

《吕氏春秋》又称《吕览》,先秦杂家的代表著作。由是战国末期秦国丞相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撰而成一部黄老道家名著。全书二十六卷,共分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一百六十篇。吕不韦认为该书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称之为《吕氏春秋》。

该书以道家理论为基础,以儒家学说为主干,兼采法家、墨家、名家、农家、阴阳家等诸子百家学说,故后人称它为“杂”家的代表著作。该书的文字朴实简劲,对司马迁的《史记》创作有显著影响。

传说吕相曾将书的内容写在布匹上,并将之悬挂在咸阳的城门,声称如果有谁能改动一字,即赏与千金。消息传开后,人们蜂拥前去,包括诸侯各国的游士宾客也闻讯前往,但到最后,竟然没有一个人能够做到增删一字。一字千金背景链接《穿井得一人》选自《吕氏春秋·慎行论·30整体感知

1.听读《穿井得一人》,注意字的读音和节奏。听说了吗!丁家打井打出了一个人!奇哉!竟然有这事?整体感知1.听读《穿井得一人》,注意字的读音和节奏。31整体感知

1.听读《穿井得一人》,注意字的读音和节奏。

2.学生朗读《穿井得一人》,注意读准字音和节奏。穿井得一人

《吕氏春秋》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整体感知1.听读《穿井得一人》,注意字的读音和节奏。32疏通文意借助课文下面的注释,疏通文意。对不了解的字词,可以先与同学交流,对不能解决的词句,可以向老师咨询。完成后分小组进行展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取水灌溉打水浇田待,等到打井、挖井听说

译文:宋国有一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要到外面去取水浇田,因此经常需要有一个人住在外面专专门取水。等到他家打了井之后,告诉别人说:“我家打了井,如同得到了一个人。”有人听说了这件事,就四处传播说:“丁家打井挖到了一个人。”居住的姓传播疏通文意借助课文下面的注释,疏通文意。对不了解33疏通文意借助课文下面的注释,疏通文意。对不了解的字词,可以先与同学交流,对不能解决的词句,可以向老师咨询。完成后分小组进行展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国都讲述听到、知道,这里是“使知道”之意。这件事命令,派介词,向应答,回答使唤,指劳力。介词,在得到的消息。如此,像这样听说

译文:国都里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了这件事。国君派人向丁家询问,丁家回答说:“打了井,如同得到了一个人的劳力,并非在井中挖到了一个人。”

得到的消息如此,还不如不知道。疏通文意借助课文下面的注释,疏通文意。对不了解34这篇寓言全文只有一个段落,但事情的发展顺序完整,有开端、有发展,有结局,试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给短文划分层次。整体感知起因误传真相第一层(第1-2句):故事的开端。宋国姓丁的人打了一口井,告诉别人说如同得到了一个人的劳动力。

第二层(第3-4句):故事的发展。

人们把他的话误传为“打井挖到了一个人”并传到了国君那里。

第三层(第5-6句):故事的结局。

揭示真相并发表议论。

这篇寓言全文只有一个段落,但事情的发展顺序完整,有开35合作探究

1.产生误传的原因是什么?

产生误传的原因是“吾穿井得一人”这句话本身有歧义,既可以理解为“打井如同得到了一个人的劳力”又可以理解为“打井挖出了一个人”。

2.

为什么这个谣言会传到国君耳中呢?

因为事件蹊跷,富有神奇色彩,同时还因为国人都在传说,流传太广。

3.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的做法说明了什么?由此可见宋君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通过调查研究才能获得真相。宋君是一个重视真相,不轻信谣传的人。

4.“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在结构上,收束全文;在内容上,发表议论,点明文章主旨。合作探究1.产生误传的原因是什么?36合作探究5.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寓意)

这篇寓言告诉我们,不可轻信传言并盲目传播;对于传闻,要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甄别。

6.这则寓言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

点拨:故事中的丁氏,因为家里打了一口井,无需再派一人经常居住在外面专门负责取水,如同得到一个劳力一样,结果他的话被人误传为“丁家打井挖出了一个人”,人们以讹传讹,一直传到了国君那里。真相与传言的巨大差距,让人忍俊不禁。在笑声中,人们自然而然地明白了不可轻信传言并盲目传播的道理。

幽默风趣,寓理于事是这则寓言在写作上的最大特点。合作探究5.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寓意)37穿井得一人开端发展结局丁家挖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起因误传国人道之:丁家打井挖出了一个人。真相国君调查:丁家打一井如得一劳力。不能轻信传言不能以讹传讹

主题:这篇寓言通过宋国丁家打井如得到一个劳力被误传为从井中挖出了一人的故事,告诉我们:不可轻信传言并盲目传播;对于传闻,要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甄别。穿井得一人开端发展结局丁家挖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起因误传38

再次朗读《穿井得一人》,注意文言词语的含义。文言知识积累听说了吗!丁家打井打出了一个人!奇哉!竟然有这事?再次朗读《穿井得一人》,注意文言词语的含义。文言知识39文言知识积累一、古今不同义

1.及其家穿井古义:挖掘、开凿。今义:把衣服、鞋袜等套在身上。2.国人道之古义:国都。今义:国家。3.丁氏对曰古义:应答,回答。今义:正确。文言知识积累一、古今不同义古义:挖掘、开凿。今义40文言知识积累二、常用重点文言词语“之”

“之”的常见用法有:①代词,用来代替人或事物;

②结构助词,的;③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④用在形容词后面,无意义。1.有闻而传之者2.得一人之使

助词,的。3.两狼之并驱如故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4.久之,目似暝,意暇甚用在形容词后面,无意义。代词,代“穿井得一人”这句话。文言知识积累二、常用重点文言词语“之”“之”的常41文言知识积累三、常用重点文言词语“于”

“于”在文言文中常常用作介词,用来表对象、目的、方式等。

1.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2.非得一人于井中介词,表对象,从、在。3.闻之于宋君介词,表对象,被。4.久之,目似暝,意暇甚用在形容词后面,无意义。介词,表对象,向。四、词类活用闻之于宋君闻,知道,这里是使动用法,使知道。文言知识积累三、常用重点文言词语“于”“于”在文42

太可怕了!天塌地崩咋办?列子《列子·天瑞》太可怕了!天塌地崩咋办?列子《列子·天瑞》43【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列子》的文学常识,积累常见的重点文言词语。(重点)

2.进一步掌握文言文的朗读方法,能顺畅地诵读课文,提高阅读能力。(重点)

3.能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理解课文内容。(重点)4.理解文章的寓意,从中获得智慧。(核心素养)【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列子》的文学常识,积累常见44背景链接列子,名寇,又名御寇,郑国人,战国前期道家著名的代表人物之一。

《列子》一书相传为列子所著,原书早已失传。《汉书·艺文志》中著录《列子》八篇。据考证,这八篇《列子》可能是晋人假托列子之名所作。

《列子》是道教经典之一,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著名的典籍之一,是一部能够开启人们的心智的智慧之书。

《列子》一书深刻反映了夏末周初交替和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是一部较为珍贵的先秦史料。在书中也保存了不少先秦时代的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如《儿童辩日》、《歧路亡羊》、《愚公移山》等,其中很多故事都写得很生动,有较高的文学和思想价值。《杞人忧天》节选自《列子·天瑞》(题目是编者加的),讲述的是一个杞人无事担忧天坠地崩的故事。背景链接列子,名寇,又名御寇,郑国人,战国前45检查预习1.读准字音杞人忧天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寝食躇步跐蹈日月星宿充塞四虚舍然qǐ

zhuìwúqǐnchúcǐxiùsèshì2.多音字中中伤()天中()zhòngzhōng塞充塞()瓶塞()边塞()sèsāisài检查预习1.读准字音杞人忧天天地崩坠46整体感知

1.听读《杞人忧天》,注意字的读音和节奏。

太可怕了!天塌地崩咋办?列子整体感知1.听读《杞人忧天》,注意字的读音和节奏。47整体感知2.学生朗读《杞人忧天》,注意读准字音和节奏。

杞人忧天•列子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整体感知2.学生朗读《杞人忧天》,注意读准字音和节奏48疏通文意

1.借助课文下面的注释,疏通文意。对不了解的字词,可以先与同学交流,对不能解决的词句,可以向老师咨询。完成后分小组进行展示。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睡不着觉,吃不下饭同“无”崩塌坠落告知,开导聚积的气体为他的忧虑而忧虑你(四肢)弯曲伸展行动,活动为何

译文:杞国有人担忧天塌地陷,自己无处容身,以致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又有一个人为那个杞国人的担忧而担忧,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在一起的气体罢了,没有一个地方没有气体。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为何还担忧天会塌下来呢?”疏通文意1.借助课文下面的注释,疏通文意。对49疏通文意

1.借助课文下面的注释,疏通文意。对不了解的字词,可以先与同学交流,对不能解决的词句,可以向老师咨询。完成后分小组进行展示。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星辰果真纵使,即使伤害,受伤地塌怎么办?奈……何,表反问,拿……怎么办?

译文:那人说:“天如果真的是积聚的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积聚的气体中那些能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有什么伤害。”那个人又说:“地陷下去怎么办?”应当……的人疏通文意1.借助课文下面的注释,疏通文意。对50疏通文意

1.借助课文下面的注释,疏通文意。对不了解的字词,可以先与同学交流,对不能解决的词句,可以向老师咨询。完成后分小组进行展示。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四方聚积的土块踩、踏伤害,受伤舍然,消除疑虑的样子。舍,同“释”,解除、消除。

译文: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方,没有一个地方没有它。你踏步行走,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用担心地会陷下去呢?”那个杞国人放心了,非常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心了,非常高兴。疏通文意1.借助课文下面的注释,疏通文意。对51疏通文意

1.借助课文下面的注释,疏通文意。对不了解的字词,可以先与同学交流,对不能解决的词句,可以向老师咨询。完成后分小组进行展示。2.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抽生用自己的话复述“杞人忧天”的故事。

杞国有人担忧天塌地陷,自己无处容身,以致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又有一个人为那个杞国人的担忧而担忧,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在一起的气体罢了,没有一个地方没有气体。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为何还担忧天会塌下来呢?”那人说:“天如果真的是积聚的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积聚的气体中那些能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有什么伤害。”那个人又说:“地陷下去怎么办?”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方,没有一个地方没有它。你踏步行走,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用担心地会陷下去呢?”那个杞国人放心了,非常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心了,非常高兴。疏通文意1.借助课文下面的注释,疏通文意。对52思考:这篇寓言的写作顺序是什么?按此顺序给短文划分层次。整体感知开端发展结局

第一部分(1):故事的开端。有一个杞人因担心天地崩坠而废寝食。

第二层(2-6):故事的发展。“晓之者”劝导杞人的过程。第三层(7):故事的结局。

杞人的担忧解除,皆大欢喜。思考:这篇寓言的写作顺序是什么?按此顺序给短文划分层53合作探究

1.杞人的担忧是否必要?为什么?

杞人的担忧没有必要,因为他担忧的是毫无根据的事。

2.如何看待《杞人忧天》中那个“晓之者”的解释?

文中“晓之者”由于受当时的认识水平所限,其解释并不科学。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诱导的做法,还是值得称赞的。

3.最后两个人都“舍然大喜”,他们高兴的原因是否相同?

一个因忧虑解除而高兴,另一个因帮助他人解除了忧虑而高兴。

4.《杞人忧天》主要写的是什么内容?它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主题:《杞人忧天》通过杞国人担心天崩地裂,寝食难安,后来在“晓之者”的劝导下才放下心来的故事,告诉人们不要为毫无根据的事忧虑和担心,给自己增添不必要的烦恼。合作探究1.杞人的担忧是否必要?为什么?主题54写作特色

1.寓意深刻,启迪智慧。

杞人所担心的天地崩坠是否真的会发生?文中“晓之者”由于受当时的认识水平所限,其解释并不科学。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太阳和地球也有走向“毁灭”的一天,尽管这是几十亿年以后的事。但在列子看来,天地无论成毁对人来说都一样。道的本质在于自然无为,人也应该秉持顺其自然的处世态度,不必在不可知的事物上浪费心智,这其实就是《杞人忧天》的寓意,即“不要为毫无根据的事忧虑和担心,给自己增添不必要的烦恼。”2.通过对话描写刻画人物形象。这则寓言主要运用对话来刻画人物,文章基本以对话构成,在简短的对话中,“闻其声如见其人”,比如“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就形象地写出了杞人的怀疑。写作特色1.寓意深刻,启迪智慧。55杞人忧天忧晓舍然天地崩坠,身无所寄,废寝食。天,积气耳,在天中行止地,积块耳,在地上行止不会崩坠杞人与晓之者皆舍然大喜庸人自扰主题:讽刺毫无根据地担忧(庸人自扰)。杞人忧天忧晓舍然天地崩坠,身无所寄,废寝食。天,积气耳56拓展延伸

1.根据自已掌握的自然知识,小组合作探讨,看看文中“晓之者”的话哪些是科学的,哪些是不科学的?

A.宇宙是由无边无际的空间和无穷无尽的时间组成,行星、星系的“寿命”动不动就以亿年为单位进行计算。人们完全不用担心天地的崩坠。B.日月星辰有的是气体团,有的是固体团,它们都在各自的轨道上运行,它们有的能发光,有的不发光。2.有人认为,在当今社会,人们应该“杞人忧天”,这个“杞人忧天”的含义是什么?

这主要是指天地之间与人类生存环境有关的环保问题,比如大气污染、臭氧层遭到严重破坏、太阳黑子对地球的影响、全球气候变暖等问题。

拓展延伸1.根据自已掌握的自然知识,小组合作探讨,看57文言知识积累一、古今异义1.因往晓之古义:告知,开导。今义:知道、懂得。2.若屈伸呼吸古义:你。今义:假若、如果。3.亦不能有所中伤古义:伤害、受伤。今义:诬陷或恶意造谣。文言知识积累一、古今异义1.因往晓之古义:告知,开导。今58文言知识积累二、一词多义日日月星宿()终日在天中行止()名词,太阳名词,天其其人曰()奈何忧其坏()代词,那代词,它闻求闻之若此()若屈伸呼吸()动词,如、像代词,你文言知识积累二、一词多义日日月星宿(59文言知识积累三、通假字1.身亡所寄“亡”通“无”,没有。“舍”通“释”,解除,消除。2.其人舍然大喜四、文言句式

1.反问句奈地坏何固定反问句式,“奈……何”,拿……怎么办。

2.倒装句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应为“杞国有忧天地崩坠(之)人”。文言知识积累三、通假字“亡”通“无”,没有。“舍”通“释60全文朗读全文朗读61

1.文学常识填空。①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和教育,这种文学体裁是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这篇短文选自《

》。其作者相传是

(国名)的

(人名)。

②《穿井得一人》选自《

》。此书为

(朝代)秦国丞相

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

③《杞人忧天》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不要为毫无根据的事忧虑和担心,给自己增添不必要的烦恼。其寓意中其实蕴含了列子的___________思想。

2.蚊子能够打败强大的狮子,却被小小的蜘蛛消灭掉,其()。A.具有偶然性B.具有必然性C.既具有偶然性,又具有必然性D.都不是寓言伊索寓言古希腊伊索吕不韦吕氏春秋战国末期自然无为C1.文学常识填空。寓言伊索寓言古希腊伊索吕不韦吕氏春623.下面对语句的翻译不恰当的一项是(

)。A.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对别人说:“我家打井得到一个人。”

】B.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中挖出一个人。】C.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天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D.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整天都在地上走走停停,怎么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D项“行止”应译为“行动”。C3.下面对语句的翻译不恰当的一项是()。D项“行63

4.《蚊子和狮子》一文中蚊子与狮子的对话描写较详,而具体开战过程却写得简略。这一详一略,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为了表现弱者敢于向强者挑战的勇敢性格。B.为了突出蚊子的自信和藐视敌人的勇气。C.既要表现蚊子的勇士精神,又要暴露出它骄傲、自信、藐视一切的性格,更好地表现文章的寓意。D.用狮子的懦弱无能衬托蚊子的勇敢聪明。

5.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家无井/而出溉汲。B.有/闻而传之者。C.奈何忧/崩坠乎?D.晓之者/亦舍然大喜。奈何/忧崩坠乎?CC4.《蚊子和狮子》一文中蚊子与狮子的对话描写较详,而64

6.阅读下面选自《吕氏春秋》的两则文言文语段,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乙】《荆人涉澭》

荆人①欲袭宋,使人先表②澭水。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今水已变而益多矣,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

【注释】①荆人,楚国人。②表,给水的深度做标志。

6.阅读下面选自《吕氏春秋》的两则文言文语段,然后回65

6.阅读下面选自《吕氏春秋》的两则文言文语段,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⑴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词语。①家无井而出溉汲(

②及其家穿井()③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④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⑵下列文言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与“有闻而传之者”一句中的“而”相同的一项是(

)。A.家无井而出溉汲

B.循表而夜涉C.军惊而坏都舍

D.人不知而不愠

取水待、等到先前、以前引导渡河表因果表并列表转折表承接B6.阅读下面选自《吕氏春秋》的两则文言文语段,然后回66

6.阅读下面选自《吕氏春秋》的两则文言文语段,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①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②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澭水。

⑷甲、乙两个语段分别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甲文告诉我们,不能轻信传言,只有通过调查,才能弄清事情的真相;乙文告诉我们,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人的认识必须与时俱进。听到的是这样的传闻,还不如没有听到的好。楚国人想偷袭宋国,派人事先测量澭水的深浅并做好标记。6.阅读下面选自《吕氏春秋》的两则文言文语段,然后回67

1.推荐课后阅读《伊索寓言》。课后练习2.赫耳墨斯听到自己的雕像作为添头“白送”之后,事情会怎样发展?展开你想象的翅膀,给《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这篇寓言写一个200字左右的续集,使之具有新的寓意。

1.推荐课后阅读《伊索寓言》。课后练习2.68再见再见6922寓言四则22寓言四则70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伊索寓言》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伊索寓言》71【学习目标】

1.了解寓言及有关《伊索寓言》的文学常识,理解本则寓言的寓意。(重点)

2.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体味本则寓言通过对话刻画人物的方法。(难点)

3.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寓言寓意,知道爱慕虚荣的危害,培养健全的人格。(核心素养)【学习目标】1.了解寓言及有关《伊索寓言》的文学常识72新课导入说到寓言这种文学体裁,其实我们并不陌生。在小学时,我们学过的课文《拔苗助长》、《狐假虎威》、《守株待兔》、《狐狸和葡萄》等都是寓言。那么,什么是寓言呢?葡萄是酸的!新课导入说到寓言这种文学体裁,其实我们并不陌生。在小73文体知识简介·寓言寓言是一种以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为内容的文学体裁,其篇幅较简短、结构较单一。

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是寓言的显著特征。寓言常常用假托的故事寄托深刻的道理,借小喻大,借此喻彼,借古喻今。“寓”,寄托;“言”,道理、哲理,“寓言”即(用简短的故事中)寄托深刻的哲理,给人以智慧和启示。寓言在写法上常常运用拟人和夸张的表现手法。寓言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人格化的其他动物或事物。寓言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在我国盛行,诸子百家著作中都有不少寓言故事流传下来。文体知识简介·寓言寓言是一种以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为内74作者及背景

伊索(公元前六世纪末),古希腊作家,被后人誉为“寓言之父”。相传伊索为奴隶出身,善讲寓言故事讽刺权贵,后来获得自由,但在环游世界时不幸遇害。

伊索与俄国的克雷洛夫、法国的拉·封丹和德国的莱辛并称“世界四大寓言家”。

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流传下来的寓言故事,经后人汇集,统归在伊索名下。现存的《伊索寓言》,共三百五十七篇,大部分为动物寓言。

《伊索寓言》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寓言故事集,同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流传最广的寓言故事之一。其形式短小,语言简朴,人物形象生动,寓意警醒、深刻。作者及背景伊索(公元前六世纪末),古希腊作家,被后人75人物简介

宙斯:古希腊神话传说中的第三代众神之王,居住在奥林匹斯山。火神、太阳神、月神、旅行和商业神,美神,战神、智慧之神都是他的儿女。

赫拉:希腊神话中的第三代天后,主神宙斯的妻子,掌管婚姻和家庭。

赫尔墨斯:宙斯与迈亚的儿子。他行走如飞,是希腊神话中宙斯的传旨者和众神的信使,是商业、旅行、牧畜、竞技、演说以及欺诈、盗窃的庇护神。人物简介宙斯:古希腊神话传说中的第三代众神76检查预习1.词语理解庇护:添头:爱慕虚荣:袒护,保护。指买东西时商家为促销而额外赠送给顾客的东西。喜欢表面上的荣耀、光彩。2.形近字辨析赫赦显赫(hè

)赦(shè)免慕幕羡慕(mù

)屏幕(mù)检查预习1.词语理解庇护:袒护,保护。2.形近字辨析赫赦显77整体感知

1.听读《赫耳墨斯和雕像者》,然后简要概括本则寓言所讲的故事。

这则寓言讲述了贪慕虚荣的赫耳墨斯在雕像者的店里询问自己雕像的价格,没想到自己的雕像竟然被当做“添头”的故事。

整体感知1.听读《赫耳墨斯和雕像者》,然后简要概括本78整体感知

1.听读《赫耳墨斯和雕像者》,然后简要概括本则寓言所讲的故事。

2.分角色朗读《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一位扮赫耳墨斯,一位扮雕像者,一位旁白。朗读时先揣摩人物心理,确定朗读时的语气、语调和神态。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雕像者说:“一个银元。”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雕像者说:“还要贵一点。”后来,赫耳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于是问道:“这个值多少钱?”商人回答说:“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添头,白送。”这个故事适用于那些爱慕虚荣而不被人重视的人。整体感知1.听读《赫耳墨斯和雕像者》,然后简要概括本79合作探究

1.赫耳墨斯为什么来到凡间?从这个原因可以看出他的什么性格特点?

因为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

从他来到凡间的原因可以看出他爱慕虚荣。2.他为什么挑选宙斯和赫拉的雕像来问价?从赫耳墨斯选择的比较对象可以看出他的什么性格特点?

选择的原因:因为宙斯和赫拉是天地之间最高的神,问他们的价格,便于尽快获知自己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

性格特点:赫耳墨斯选择比较对象的行为,暴露了他妄自尊大和贪慕虚荣的心理。3.赫耳墨斯“笑着问道”,这个“笑”有什么含义?

赫耳墨斯的“笑”表现了他自信有把握胜过赫拉的自命不凡的心理。合作探究1.赫耳墨斯为什么来到凡间?从这个原80合作探究

4.赫耳墨斯询问自己的雕像价格时是什么心理,这种心理反映他的什么性格特点?

心理:他觉得自己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性格特点:自命不凡、妄自尊大。5.雕像者“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添头,白送。”这句话具有怎样的讽刺意味?

当赫耳墨斯自信满满的认为人们会更尊重他的时候,偏偏得到了一个一文不值的难堪回答,希望和结果的巨大反差使寓言极具讽刺意味。

6.寓言生动刻画出了一个怎样的赫耳墨斯形象?课文的寓意是什么?

生动刻画出一个妄自尊大、爱慕虚荣者的形象。寓言讽刺了那些爱慕虚荣、妄自尊大的人,告诉人们要有自知之明,不能妄自尊大。合作探究4.赫耳墨斯询问自己的雕像价格时是什么心理,81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三问三答宙斯的像

赫拉的像

自己的像一个银元还要贵一点添头,白送希望更尊重结果算添头讽刺爱慕虚荣、妄自尊大的人爱慕虚荣适得其反主题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三问三答宙斯的像赫拉的像82写作特色

1.语言简洁朴素、人物生动形象。

《伊索寓言》其形式短小,语言简朴。在短短的三问三答之中,故事情节完整,人物生动形象。比如,在赫耳墨斯笑着问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时,一个“笑”字,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赫耳墨斯妄自尊大的神态和心理。2.讽刺绝妙、寓意深刻。当赫耳墨斯自信满满的认为人们会更尊重他的时候,偏偏得到了一个当作“添头”白送的回答,希望和结果的巨大反差使寓言讽刺绝妙、寓意深刻。3.情节曲折、构思精巧。

文章情节主要是通过对话展开的,在赫耳墨斯与雕像者的简单的三问三答中,就形成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而又合情合理的高潮和结局。短短的篇幅能把情节表现得如此曲折,可见构思的精巧。写作特色1.语言简洁朴素、人物生动形象。83拓展延伸1.如何看待赫耳墨斯的雕像成为“添头”?

提示:雕像的价格由什么决定?值钱就是尊重吗?这三神在人间谁的雕像更受欢迎?如果赫耳墨斯以神的身份出现,雕像者还会说添头吗?

2.

学习《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这则寓言以后,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①人要有自知之明,正确地看待自己的地位和价值。

②生活中要摆正自己的位置,越是过高地看待自己,失望往往越大。

③轻视别人的人往往也会遭到别人的轻视,尊重别人的人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

④人的价值不是由地位的高低决定的,而是看你为社会做了多少贡献。⑤不被人重视的人不等于没有价值。拓展延伸1.如何看待赫耳墨斯的雕像成为“添头”?84蚊子和狮子《伊索寓言》蚊子和狮子《伊索寓言》85【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复述寓言,理解这篇寓言的寓意。(重点)

2.体会拟人手法的运用,体会本则寓言通过语言、动作刻画人物形象。(难点)

3.联系生活实际感悟这篇寓言的寓意,牢记“妄自尊大、骄兵必败”的道理,培养在做任何事情时都要谨慎行事、戒骄戒躁的品质。(核心素养)【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复述寓言,理解这篇寓言的寓86整体感知

1.听读《蚊子和狮子》,然后用一句话概括本文所讲的故事。这则寓言讲述了蚊子战胜了强大的狮子,却被小小的蜘蛛消灭的故事。

整体感知1.听读《蚊子和狮子》,然后用一句话概括本文87整体感知

2.朗读课文,思考:蚊子为什么能打败比自己强大得多的狮子?打败了狮子的蚊子为什么会被蜘蛛打败?蚊子的结局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蚊子和狮子《伊索寓言》

蚊子飞到狮子面前,对他说:“我不怕你,你也并不比我强。若说不是这样,你到底有什么力量呢?是用爪子抓,牙齿咬吗?女人同男人打架,也会这么干。我比你强得多。你要是愿意,我们来较量较量吧!

”蚊子吹着喇叭冲过去,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了。蚊子将要被吃掉时,叹息说,自己同最强大的动物都较量过,不料被这小小的蜘蛛消灭了。这故事适用于那些打败过大人物,却被小人物打败的人。整体感知2.朗读课文,思考:蚊子为什么能打败比自己强88

整体感知2.朗读课文,思考:蚊子为什么能打败比自己强大得多的狮子?打败了狮子的蚊子为什么会被蜘蛛打败?蚊子的结局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⑴蚊子为什么能打败比自己强大得多的狮子?

蚊子能扬长避短,专咬对方“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这就是以己之长攻彼之短,结果自然是蚊子战胜了狮子。整体感知2.朗读课文,思考:蚊子为什么能打败89

整体感知2.朗读课文,思考:蚊子为什么能打败比自己强大得多的狮子?打败了狮子的蚊子为什么会被蜘蛛打败?蚊子的结局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⑴蚊子为什么能打败比自己强大得多的狮子?⑵蚊子为什么会被蜘蛛打败?

蚊子被胜利冲昏头脑,得意忘形,忽视了自己的短处,丧失了警惕之心。⑶

蚊子的结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在取得一点成绩时不能骄傲自大、得意忘形,只有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整体感知2.朗读课文,思考:蚊子为什么能打败90合作探究

1.蚊子两次“吹喇叭”的含义有什么不同?

第一次是进军的号角,充满了必胜的信心。第二次是得意忘形,借喇叭声炫耀自己的胜利。

2.《蚊子和狮子》结尾一句的作用是什么?

作用:点明寓意,结束全文。3.《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中的赫耳墨斯与《蚊子和狮子》中的蚊子有什么共同的弱点?试简要分析。

赫耳墨斯与蚊子共同的弱点是不能正确对待自己。

赫耳墨斯在权力面前,不能正确对待自己,爱慕虚荣;蚊子在打败狮子以后,不能够正确对待自己,得意忘形。合作探究1.蚊子两次“吹喇叭”的含义有什么不同?91合作探究

4.如果寓言在“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这里就结束,寓意是否发生变化?若发生变化,变化后的寓意是什么?

寓意会发生了变化。

新的寓意:面对强大的对手,以己之长攻敌所短,就能取得胜利。5.同一则寓言,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就能够得到不同的启示。试换一个角度去看待《蚊子和狮子》,说说你得到的启示(寓意)。

①面对强大的对手,必须知己知彼,以己之长攻敌所短;

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弱点,任何时候都要谦虚谨慎。

③只有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④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取得胜利时不要得意忘形。⑤胜利时要有危机感,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

合作探究4.如果寓言在“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着喇叭,92蚊子和狮子挑战狮子误撞蛛网扬长避短胜利得意忘形死亡骄兵必败

主题:这则寓言通过叙述蚊子战胜狮子却被小小的蜘蛛消灭的故事,讽刺了那些取得一点成绩就得意忘形的人。蚊子和狮子挑战狮子误撞蛛网扬长避短胜利得意忘形死亡骄兵必败93写作特色

1.情节曲折别致,合乎情理。这则寓言的情节大起大落,写出了蚊子的成败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的突然转变,出乎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

2.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这则寓言运用拟人手法,赋予动物以人的感情、性格,人物形象因此显得生动、形象。文章把蚊子的叫声比作吹喇叭、用蚊子“唱凯歌飞走”形容其得意忘形之态,就十分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神态。3.讽刺绝妙、寓意深刻。蚊子以以己之长攻敌所短,能够战胜比它强大很多倍的狮子;当蚊子得意忘形之时,却被小小的蜘蛛消灭,寓意深刻,耐人寻味。写作特色1.情节曲折别致,合乎情理。94拓展延伸

7.蚊子战胜狮子以后,又吹起喇叭、吹着凯歌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了,以后还会发生什么故事?张开你想像的翅膀,写一篇《蚊子和蜘蛛》的寓言。

示例一:蚊子粘在蜘蛛网上,一动也不能动。想到自己能够战胜强大的狮子,却要死在这小小的蜘蛛手里,真是后悔极了。后悔自己不该得意忘形。蜘蛛看着粘住的蚊子,大笑起来:“你战胜了狮子又如何,照样会成为我的午餐!我才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动物!”

看着蜘蛛张开大嘴一步步向自己爬过来,蚊子闭上了绝望的眼睛。

就在这时,在蜘蛛结网的松树上,滴下了一滴松脂,这滴被蜘蛛自己的笑声震落的松脂,正好不偏不倚地落在了蜘蛛的身上,不一会,蜘蛛就被松脂完全包裹起来,再也动弹不得。由于松脂的重量,蛛网被拉破了。蚊子活动了几下手脚,竟然幸运地逃离了破损的蛛网。拓展延伸7.蚊子战胜狮子以后,又吹起喇叭、吹着凯歌飞95拓展延伸上面的结局是否出乎你的意料?你能否再次张开你想像的翅膀,在上面《蚊子和蜘蛛》的基础上,写一篇《蚊子和青蛙》的寓言,表现“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主题。要求:在寓言中要运用语言、动作和神态描写。

示例二:蚊子幸运逃生后,又吹起了喇叭:“哈哈!蜘蛛,世界上最强大的动物!我“呸!”我告诉你吧,我才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动物!我不用动手,照样能打败你。上天不仅赐给我智慧,还会帮我惩治那些企图挑战我的人!”

蚊子正吹着喇叭,唱着凯歌向世界宣告。这时,一只静静蹲坐着的青蛙突然一跃而起,吐出了长长的舌头。吹着喇叭的蚊子一下子就被青蛙翻转的舌头卷住,瞬间就成为了青蛙的美食。

这个故事适用于那些不知道自我反省,在同一个陷阱中再次跌倒的人。

【备注:两则示例均为笔者根据网络素材加工创作.】拓展延伸上面的结局是否出乎你的意料?你能否再次张开你96穿井得一人听说了吗!丁家打井打出了一个人!奇哉!竟然有这事?《吕氏春秋》穿井得一人听说了吗!丁家打井打出了一个人!奇哉!竟然有这事?97【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吕氏春秋》的文学常识,积累常见的重点文言词语。(重点)

2.进一步掌握文言文的朗读方法,能顺畅地诵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重点)

3.能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理解文章的寓意。(重点)4.知道正确对待传闻的方法。(难点、核心素养)【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吕氏春秋》的文学常识,积累98背景链接《穿井得一人》选自《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题目是编者加的。

《吕氏春秋》又称《吕览》,先秦杂家的代表著作。由是战国末期秦国丞相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撰而成一部黄老道家名著。全书二十六卷,共分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一百六十篇。吕不韦认为该书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称之为《吕氏春秋》。

该书以道家理论为基础,以儒家学说为主干,兼采法家、墨家、名家、农家、阴阳家等诸子百家学说,故后人称它为“杂”家的代表著作。该书的文字朴实简劲,对司马迁的《史记》创作有显著影响。

传说吕相曾将书的内容写在布匹上,并将之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