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神经元病的护理查房课件_第1页
运动神经元病的护理查房课件_第2页
运动神经元病的护理查房课件_第3页
运动神经元病的护理查房课件_第4页
运动神经元病的护理查房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运动神经元病的护理查房基本信息姓名:张**性别:女年龄:74岁

职业:退休工人住院号:321074

入院诊断:急性胆囊炎胆囊结石慢性肺炎运动神经元病主诉:右上腹疼痛不适3小时余病史患者系“右上腹疼痛不适3小时余”于1月26日入住普外科,病程中伴胸闷,右上腹压痛(+),CT提示:胆囊炎、胆总管扩张、右肾小结石、肺部慢性肺炎样改变,既往有运动神经元病史6年,长期口服利鲁唑。入科后予抗炎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于1月31日患者出现胸闷、气促、血氧包和度下降至77%,请多科会诊后转入我科。入科时患者神志呈浅昏迷,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0mm,对光反应迟钝,T:℃

P:次/分R:次/分BP:96/70mmHgSpO2:72%,立即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床旁心电血氧饱和度监测,予深静脉置管,遵医嘱予抗炎、护胃、活血化瘀脑保护、雾化祛痰、扩容补液、增强免疫等对症支持治疗。患者入科四肢激励呈1级,肌张力低下,触痛有感觉,但感觉减退。2月1日患者神志转为清楚;1月31患者有发热,最高体温38.5℃,予对症处理,2月2日,患者恢复正常体温;2月5日前一直未解大便,予开塞露应用后解2次黄色成形软便;2月6日予保留胃管,改禁食水为鼻饲留置,医嘱予肠内营养应用。现患者神志清楚,持续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双下肢肌力0级,双上肢肌力3级。阳性结果:检查化验:WBC↑蛋白↓电解质紊乱:K+↓、Ca2+↓肝功能异常CT示:胆囊炎、胆总管扩张、右肾小结石、慢性肺炎样改变

护理诊断1月31日(一)气体交换受损:与肺部炎症有关措施:1、气管插管,机械通气。

2、做好人工气道患者的气道管理。

3、按需吸痰,严格无菌操作,q2h翻身拍背。

4、雾化祛痰。

5、遵医嘱应用抗生素等,促进炎症吸收消散,观察用药后效果及不良反应。1月31日(二)呼吸形态改变:与气管插管有关措施:1、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卫生,促进病人舒适。

2、患者神志转清后予心理护理。

3、妥善固定插管,防止意外脱管。1月31日(三)清理呼吸道无效:与意识障碍、气管插管有关措施:1、按需吸痰,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2、观察痰液的颜色、形状及量。

3、遵医嘱行雾化治疗,加强气道湿化,稀释痰液,有利于痰液排出。

4、做好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抬高床头,q6h口腔护理,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5、保持病房适宜的温湿度。1月31日(四)意识障碍:与肺部感染有关措施:1、qh观察神志瞳孔情况并记录。

2、注意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3、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做好气道管理。

4、遵医嘱用药,控制改善肺部炎症,观察用药后效果及不良反应。1月31日(五)体温升高:与肺部感染有关措施:1、予物理降温。

2、遵医嘱应用退烧药。

3、监测患者体温,发现异常及时处理。2月2日(六)自理能力缺陷:与患者四肢肌力下降,生活无法自理长期卧床有关措施:1、予生活护理,保证患者清洁舒适。

2、予基础护理,预防口腔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相关并发症。

3、保持床单元整洁舒适。

2月3日(七)疼痛:与运动神经元病有关措施:1、按疼痛规范评估患者疼痛情况。

2、严重时可根据医嘱用药。

3、搬动患者时动作轻柔,减少不必要的疼痛刺激。2月4日(八)电解质紊乱:与低钾、低钙有关措施:1、监测患者电解质情况。

2、遵医嘱予对症处理,补充相应电解质并注意监测疗效。

3、监测患者心电监护心电波形的情况,必要时予心电图检查。

4、监测尿量。2月5日(九)便秘:于患者长期卧床,肠蠕动减弱有关措施:1、注意观察患者腹部情况。

2、监测大便情况,如3天未解大便,可根据医嘱予缓泻剂应用。

3、予腹部按摩,促进肠蠕动。2月6日(十)潜在并发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呼吸衰竭措施:1、观察患者呼吸、血氧饱和度情况。

2、监测患者血气分析结果,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3、做好人工气道的护理,严格无菌吸痰。

2月6日(十一)潜在并发症:废用综合征、深静脉血栓措施:1、被动床上活动四肢。

2、予四肢肌肉按摩。

3、必要时可请康复科参与复健。

4、保持四肢功能位,指导患者床上活动上肢。

2月7日(十二)有皮肤受损的危险:与患者长期卧床,无法自主改变体位有关措施:1、q2h翻身拍背,改变体位。

2、卧气垫床,局部垫水枕,局部减压,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3、增加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

4、班班交接,监测皮肤情况。2月7日(十三)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摄入不足感染消耗有关措施:1、遵医嘱予静脉营养,肠内营养。

2、遵医嘱予补输注人血白蛋白。2月7日(十四)焦虑:与不能言语,担心预后有关措施:1、予心理护理。

2、保证有效沟通。了解患者心理动态,对症处理。2月7日(十五)语言沟通障碍:与气管插管无法言语有关措施:1、可采用手写、识图等有效沟通的方法保证有效沟通。

2、予心理护理。

运动神经元病概述

运动神经元病是一系列以上下运动神经元改变为突出表现的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临床表现为上下运动神经元损害的不同组合,特征表现为肌无力和萎缩、延髓麻痹和锥体束症。通常感觉系统不受累。多中年发病,病程2-6年,少数病程较长,男性多于女性,年发病率为0.13-1.4/10万,近年来患病率有增高趋势。概述

患者肌肉逐渐萎缩和无力,以至瘫痪,身体如同被逐渐冻住一样,故俗称“渐冻人”。概述病因与发病机制病毒感染:有人认为ALS与朊病毒、HIV有关金属元素:例如铝等遗传因素:本病大多为散发,少数有家族史,遗传方式主要为常染色体。营养障碍:维生素B1减少神经递质:近年来研究认为兴奋性氨基酸(谷氨酸、天门冬氨酸)的神经细胞毒性作用在ALS发病中起重要作用。自由基损害:铜(锌)超氧化物歧化基因突变现象临床表现运动神经元病上运动神经元下运动神经元上下运动神经元原发性侧索硬化进行性脊肌萎缩肌萎缩侧索硬化进行性延髓麻痹临床表现运动神经元病通常起病隐匿,缓慢进展。由于损害部位不同,临床表现为肌无力与肌萎缩、锥体束症的不同组合。进行性脊肌萎缩Progressivespinalmuscularatrophy临床表现

下肢功能障进行性延髓麻痹Progressivebulbarpalsy原发性侧索硬化PrimaryLateralSclerosis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lateralsclerosis损害仅限于脊髓前角细胞,表现为无力和肌萎缩而无锥体束症。单独损害延髓运动神经核而表现为咽喉肌和舌肌无力、萎缩。仅累及锥体束而表现为无力和锥体束征。上下运动神经元均有损害,表现为肌无力、肌萎缩和锥体束征。肌萎缩侧索硬化(ALS)随着病程延长,肌无力和萎缩扩展至躯干和颈部,最后累及面肌和咽喉肌随后出现手部小肌肉萎缩,以大、小鱼际肌、骨间肌、蚓状肌最明显,双手可呈鹰爪样,逐渐延及前臂、上臂和肩胛带肌群。首发症状为一侧或双侧手指活动笨拙、无力ALS为最多见类型,大多为获得性,少数家族性。ALS体征常有肌束颤动,有重要意义。上肢肌萎缩,肌张力不高,腱反射亢进,Hoffman征阳性。双下肢痉挛性瘫痪,肌张力高,腱反射亢进,Babinski征阳性。下肢肌萎缩和肌束颤动较轻。一般无客观感觉障碍,但常有主观的感觉症状,如麻木等。括约肌功能良好、意识清醒。

ALS晚期发生延髓麻痹。眼外肌一般不受影响。预后不良,多在3-5年内因呼吸肌受累死于呼吸机麻痹或肺部感染。进行性脊肌萎缩大多为遗传性。常见首发症状为双上肢远端肌肉萎缩、无力,也可单侧起病,累及双侧,逐渐波及前臂、上臂和肩部肌群。受累肌肉萎缩明显,肌张力降低,可见肌束颤动,腱反射减弱,病理反射阴性。感觉和括约肌功能一般无障碍。根据起病年龄、肌无力类型、遗传方式分为:进行性延髓麻痹本病较少见。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发音不清、吞咽困难、饮水呛咳。舌肌明显萎缩,并有肌束颤动,咽喉肌萎缩,咽反射消失。若同时损害双侧皮质脑干束,出现强哭强笑、下颌反射亢进,从而真性和假性球麻痹共存。病情进展较快,多在1-2年内因呼吸肌麻痹或肺部感染而死亡。原发性侧索硬化临床罕见。常见首发症状为双下肢对称性僵硬、乏力,行走呈剪刀步态。缓慢进展,逐渐累及双上肢。四肢肌张力呈痉挛性增高,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一般无肌萎缩和肌束颤动,感觉无障碍,括约肌功能不受累。如双侧皮质脑干束受损,可出现假性延髓麻痹表现。进展慢,可存活较长时间。辅助检查肌电图有很大诊断价值。主要表现为:病变处肌肉插入电位延长,纤颤电位,动作电位时限增宽、波幅增高、波形以混合相或单纯相多见,可见巨大电位。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下降或正常,而感觉传导速度正常。辅助检查脑脊液检查腰穿压力正常或偏低,CSF检查正常或蛋白轻度增高,免疫球蛋白可能增高。血液检查血清CK活性正常或轻度增高而CK-MB不高。免疫功能包括细胞和体液免疫均可能出现异常。CT和MRI检查脊髓变细(腰膨大和颈膨大处较明显),余无特殊发现。肌肉活检可见神经源性肌萎缩病理改变。诊断运动系统损害,即有上、下运动神经元病变的症状和体征,感觉正常。肌电图有相应改变。注意与其他疾病的鉴别。治疗MND治疗病因治疗对症治疗病因治疗抗氧化和自由基清除新型钙通道阻滞剂基因治疗及神经干细胞移植抗氨基酸兴奋毒性神经营养因子治疗病因治疗利鲁唑(Riluzole):一种抗氨基酸兴奋毒性药物,现在美国已经把它作为一种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的常用药物。利鲁唑虽不能根治ALS,也不能显著改善症状,但能明确延长病人的存活时间和推迟气管切开的时间。每次50mg,每天2次,服用18个月。不良反应:常见的为疲劳、胃部不适,及血浆转氨酶水平升高。其他不良反应较少见。偶见嗜中性粒白细胞减少症。病因治疗神经营养因子:包括睫状神经营养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等。自由基清除剂和抗氧化剂:包括N-乙酰半胱氨酸,丙炔苯丙胺,维生素E,其他抗氧化剂和自由基清除剂。基因治疗和神经干细胞移植:嗅鞘细胞移植、脐血干细胞移植、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病因治疗其他:(1)免疫调节治疗;(2)钙通道阻断剂;(3)变构蛇毒;(4)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5)抗病毒治疗;(6)神经保护剂;(7)肌酸和辅Q10;(8)雄性激素;(9)抗炎治疗;(10)项针治疗。对症治疗包括针对吞咽、呼吸、构音、营养障碍、痉挛、疼痛等并发症和伴随症状的治疗。吞咽困难者应鼻饲饮食。呼吸衰竭者行气管切开并机械通气。预后运动神经元病的预后因分类和发病年龄而不同。原发性侧索硬化进展缓慢,预后良好;部分进行性脊肌萎缩病情可维持较长时间稳定,但不会改善;肌萎缩侧索硬化,进行性延髓麻痹以及部分进行性脊肌萎缩患者预后差,病情持续进展,多于5年内死于呼吸肌麻痹或肺部感染。历史ⅱ岳麓版第13课交通与通讯的变化资料精品课件欢迎使用[自读教材·填要点]一、铁路,更多的铁路1.地位铁路是

建设的重点,便于国计民生,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2.出现1881年,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唐山

至胥各庄铁路建成通车。1888年,宫廷专用铁路落成。交通运输开平3.发展(1)原因:①甲午战争以后列强激烈争夺在华铁路的

。②修路成为中国人

的强烈愿望。(2)成果:1909年

建成通车;民国以后,各条商路修筑权收归国有。4.制约因素政潮迭起,军阀混战,社会经济凋敝,铁路建设始终未入正轨。修筑权救亡图存京张铁路二、水运与航空1.水运(1)1872年,

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新式航运业的诞生。(2)1900年前后,民间兴办的各种轮船航运公司近百家,几乎都是在列强排挤中艰难求生。2.航空(1)起步:1918年,附设在福建马尾造船厂的海军飞机工程处开始研制

。(2)发展:1918年,北洋政府在交通部下设“

”;此后十年间,航空事业获得较快发展。轮船招商局水上飞机筹办航空事宜处三、从驿传到邮政1.邮政(1)初办邮政:1896年成立“大清邮政局”,此后又设

,邮传正式脱离海关。(2)进一步发展:1913年,北洋政府宣布裁撤全部驿站;1920年,中国首次参加

。邮传部万国邮联大会2.电讯(1)开端:1877年,福建巡抚在

架设第一条电报线,成为中国自办电报的开端。(2)特点:进程曲折,发展缓慢,直到20世纪30年代情况才发生变化。3.交通通讯变化的影响(1)新式交通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通讯手段和

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2)交通近代化使中国同世界的联系大大增强,使异地传输更为便捷。(3)促进了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也使人们的生活

。台湾出行方式多姿多彩[合作探究·提认知]

电视剧《闯关东》讲述了济南章丘朱家峪人朱开山一家,从清末到九一八事变爆发闯关东的前尘往事。下图是朱开山一家从山东辗转逃亡到东北途中可能用到的四种交通工具。依据材料概括晚清中国交通方式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提示:特点:新旧交通工具并存(或:传统的帆船、独轮车,近代的小火轮、火车同时使用)。

原因:近代西方列强的侵略加剧了中国的贫困,阻碍社会发展;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与示范;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与发展;政府及各阶层人士的提倡与推动。[串点成面·握全局]一、近代交通业发展的原因、特点及影响1.原因(1)先进的中国人为救国救民,积极兴办近代交通业,促进中国社会发展。(2)列强侵华的需要。为扩大在华利益,加强控制、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控制和操纵中国交通建设。(3)工业革命的成果传入中国,为近代交通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2.特点(1)近代中国交通业逐渐开始近代化的进程,铁路、水运和航空都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2)近代中国交通业受到西方列强的控制和操纵。(3)地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3.影响(1)积极影响: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加强了中国与世界各地的联系,丰富了人们的生活。(2)消极影响:有利于西方列强的政治侵略和经济掠夺。1.李鸿章1872年在上海创办轮船招商局,“前10年盈和,成为长江上重要商局,招商局和英商太古、怡和三家呈鼎立之势”。这说明该企业的创办 (

)A.打破了外商对中国航运业的垄断B.阻止了外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C.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起步D.使李鸿章转变为民族资本家解析:李鸿章是地主阶级的代表,并未转化为民族资本家;洋务运动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但不是具体以某个企业的创办为标志;洋务运动中民用企业的创办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但是并未能阻止其侵略。故B、C、D三项表述都有错误。答案:A二、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1)交通工具和交通事业的发展,不仅推动各地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而且也促进信息的传播,开阔人们的视野,加快生活的节奏,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2)通讯工具的变迁和电讯事业的发展,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简便,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2.清朝黄遵宪曾作诗曰:“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虽有万钧柁,动如绕指柔。”这是在描写 (

)A.电话B.汽车C.电报 D.火车解析:从“万钧柁”“动如绕指柔”可推断为火车。答案:D[典题例析][例1]上海世博会曾吸引了大批海内外人士利用各种交通工具前往参观。然而在19世纪七十年代,江苏沿江居民到上海,最有可能乘坐的交通工具是 (

)A.江南制造总局的汽车B.洋人发明的火车C.轮船招商局的轮船D.福州船政局的军舰[解析]由材料信息“19世纪七十年代,由江苏沿江居民到上海”可判断最有可能是轮船招商局的轮船。[答案]

C[题组冲关]1.中国近代史上首次打破列强垄断局面的交通行业是(

)A.公路运输 B.铁路运输C.轮船运输 D.航空运输解析:根据所学1872年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这是洋务运动中由军工企业转向兼办民用企业、由官办转向官督商办的第一个企业。具有打破外轮垄断中国航运业的积极意义,这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中国的权利。据此本题选C项。答案:C2.右图是1909年《民呼日报》上登载的一幅漫画,其要表达的主题是(

)A.帝国主义掠夺中国铁路权益B.西方国家学习中国文化C.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D.西方八国组成联军侵略中国解析:从图片中可以了解到各国举的灯笼是火车形状,20世纪初的这一幅漫画正反映了帝国主义掠夺中国铁路权益。B项说法错误,C项不能反映漫画的主题,D项时间上不一致。答案:A[典题例析][例2]

(2010·福建高考)上海是近代中国茶叶的一个外销中心。1884年,福建茶叶市场出现了茶叶收购价格与上海出口价格同步变动的现象。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近代事业是(

)A.电报业 B.大众报业C.铁路交通业 D.轮船航运业[解析]材料主要反映了信息交流的快捷,故选A。[答案]

A[题组冲关]3.假如某爱国实业家在20世纪初需要了解全国各地商业信息,可采用的最快捷的方式是 (

)A.乘坐飞机赴各地了解B.通过无线电报输送讯息C.通过互联网D.乘坐火车赴各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