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考研-文物学概论_第1页
文博考研-文物学概论_第2页
文博考研-文物学概论_第3页
文博考研-文物学概论_第4页
文博考研-文物学概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关于遗产保护的的四大公约:1970年11月14日在巴黎通过的《关于禁止和防止非法进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公约》1989年9月25日,经国务院批发加入。1972年11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1985年我国加入。1995年6月24日在罗马召开的外交会议上通过《关于被盗或者非法出口文物的公约》,1997年5月我国加入能成为缔约国之一。1954年5月14日在海牙通过的《发生武装冲突时保护文化遗产的公约》,1999年10月31日由第九届人大常委会和第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三武一宗灭佛案”“三武灭佛”又称“三武之祸”,指的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这三次事件的合称。这些在位者的谥号或庙号都带有个武字。若加上后周世宗时的灭佛则合称为“三武一宗”。以上在佛教史中称“三武”之厄。110年以后,即公元955年,五代时期后周的周世宗又下诏废天下无敕额之寺院,毁铜像,收钟磬钹铎之类铸钱。合周世宗,称“三武一宗”。文物的定义:文物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所遗留下来的并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和纪念,教育意义的遗产和遗物。A.具体的文化遗存(物质的,有形的)B.具有两个特征:①由人类所创造的或与人类活动相关;②已经成为了历史且不可能重新创造。我国是文物大国的原因:①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的历史积淀。②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在历史上成就了长江,黄河,巴蜀文明等摇篮。③民族传统:祭祖,祭天,图腾崇拜,宗教信仰。④自汉代以来,以儒家为主导所倡导的礼,孝观念影响深远。文物的两个基本特征:①由人类所创造的或与人类活动相关;②已经成为了历史且不可能重新创造。文物的内涵:记住四大公约就行。文物的时限(下限):我国:①乾隆六十年(公元1795年)→②清末(1911年)→③1982年文物法将下限延至当代。文物学学科特点:文物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①本身就包含着不同时期有关人类的社会活动,社会关系,意识形态及不同的生态环境等信息,涉及许多方面,许多学科。②本身隶属于人文学科,是历史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同时与其他学科关系密切,如考古学,博物馆学。③不同层面,不同角度的手段去探究,才能揭示文物的实质。研究对象跨越时间长。研究对象是以实物为基础的,但不排除对非物质文化的研究,以实物为主。研究内容十分丰富,范围广。研究的方法,手段多种多样:分类法,排除法等。自身具有研究目的。既有独立自身地研究,也有跨学科研究,是综合性的研究。文物学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文物的价值和作用研究文物的分类研究古器物与遗迹研究历史遗迹研究文物鉴定研究文物保护及其技术研究文物的收藏与管理文物学研究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基本理论:双唯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文物学研究的基本理论。辩证唯物主义:a.坚持辩证观点看问题,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是一个事物的两方面,是辩证统一的,其认为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B.其强调一个正确的认识是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然后再由精神回到物质的形成过程,每一个反复是螺旋上升,升华的过程。B.历史唯物主义:a.社会历史的发展是一个不可抗拒的历史规律,其发展的动力在于社会内部的矛盾运动,主要指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间的相互矛盾,作用的结果。社会经济决定社会生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坚持以其为指导,才能客观,科学的认识社会发展的一般历程,揭示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文物进化论:该理论讲人类所创造的物质,精神文化也是由低到高逐步进化的过程,这种进化受着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制约;有助于引导我们跟着文化发展的轨迹和文物发展的动态来探索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定位论:主要是史前聚落。系统论:注意个体与整体的结合,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整体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对文化纵向传承研究有重要意义。耗散结构论:一种远离平衡状态的开放系统,通过不断与外界交换物质和能量,在外界条件的变化达到一定程度时,可能由原来的无序状态变为一种时态或功能上的有序状态。分类法:①文物种类多种多样②具体的方法:形态分类法﹑时代分类法﹑区域分类法、属性分类法等。区系划分法:把文物放在一定的文化区间进行研究的方法;目的是为了探讨某种文化在什么时间,什么地区首先被创造出来等。类比法:强调同类,同种具有可比性;同时代,不同类但同种的文物可相互参照,但不能作为依据。历史分析法:文物都是在特定历史时期由人类创造出来的产物,因此研究文物时必须还原历史,放到其产生时代去分析。逻辑分析法:建立在对文物类别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一种研究观念,进而进行判断推理。年代测定法:采用现代科技手段判断文物年代和分析文物成分,对文物鉴定。第四次收藏热潮兴起地主要原因:改革开放后,社会稳定,经济日益发展;民间收藏热潮向深度和广度发展,一些收藏组织相继出现,伴之一批私人博物馆和收藏馆的出现;交易市场蓬勃发展,全国出现数百家交易市场,一些城市形成一定规模;艺术品拍卖价格不断创新,成交活跃;一些机构和企业介入收藏品市场,媒体在其中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文物学自身的研究目的:如何保管和保护文物,时期长久的保存;通过研究,评估价值,阐释不同文物种类的发展,演变过程,从而形成专题或专门史的研究,从而诠释历史,揭示历史的发展规律;探讨文物的宣传和教育工作,及文物在现代化建设中产生的积极作用。金石学金石的收藏与研究①“金石”二字的连用,最早见于《墨子》。“金”即古铜器;“石”即古碑刻一类。②研究的主要对象:零星出土的铜器,传世铜器,石刻等。③研究的方法:总的来说偏重于著录和考证,用来达到正经补史的作用。金石学的发展演变始于秦汉时期,盛于两宋,元明时期处于低谷,清乾隆时期再次达到鼎盛。始于秦汉时期的原因:在汉代主要限于对金石的时代鉴定,文字考释,文字互证和存录;从魏至唐代,对金石的研究主要是:定史正俗,撰述引用,著录石经等。金石学的研究方法:著录、摹写、考释(标志着金石学研究走向成熟)、评述。著作:宋仁宗时期的刘敞《先秦古器图碑》,开私人收藏著录之先例。宋吕大临撰的《考古图》,现存时代最早,较有系统的古器物图录。宋王黼撰的《宣和博古图》,特点是有摹录较准确的图像,铭文,记载了尺寸,容量和重量。宋薛尚功《历代钟鼎彝器款式法帖》。宋欧阳修《集古录》,现存最早研究石刻文字的专著。赵明诚《金石录》。宋洪释适《隶释》,现存最早的集录,汉魏时期石刻文字的专著。元朱德润撰《古玉图》,是现存年代最早的一部鉴赏古物(古文)的论著。明代曹昭的《格古要论》(对墨迹,石刻部分做了增补,章节有所恶化)在宋代达到高潮的原因:政治原因:经历唐末五代分裂,混乱局面,统一后的宋为巩固其政权,需要建立以儒家为主题的封建伦理纲常秩序。宋中央政府倡导儒学。于是激发宋人对器物的收藏,整理,荐录,研究的兴趣。物质基础:两宋时期,社会稳定,经济获得充分发展。宋代新历史学与古文字学的研究,发展与进步,人们出于对新资料的探求也促进了金石学的发展。墨拓与印刷术的进步,金石学走向兴盛的重要条件。宋代人们对历史文化与艺术上的追求也是金石学兴盛的重要原因之一。清入关以后,由于最高统治者受汉文化影响,在其倡导下,金石学迅速走向低谷。代表作:《西清古鉴》、《西清续鉴》、《宁寿鉴古》共4部,对元明时期古器物研究衰落后的复兴,起了重大推动作用。清代金石学的研究特点:精鉴别,详考证,范围广,对金石学作了集成性和综合性的研究工作。书画《宣和书谱》,著录御府所藏法书墨迹,包括上自汉下迄宋初190多位书法家的作品1198件,分为历代帝王书,篆书,隶书,行书,草书和八分书等。《宣和画谱》,包括了230余位画家的6390余件作品,分为道释,人物,公室,番族,龙鱼,山水,畜兽,花鸟,墨竹,蔬果等10个门类。二者都是研究书法绘画鉴藏的重要著作。《佩文斋书画普》,①其内容分为:论书论画,历代帝王书画,书画家传,历代无名氏书画,历代帝王与名称画跋,书辩证,历代书画鉴藏等,共100卷。②该书特点是:a.书画同谱,以改古代集录书画者如书断画断书史画史等各自成篇的不足,汇辑历代书画著录(作),洵称大观。B.内容资料丰富,一部书画谱在手,即可了解历代书画收藏,研究,著录的概况。C.宫廷内府与私人收藏俱录,使人对当时社会收藏,鉴赏,研究和著录情况有一个叫全面的了解。D.无名氏书画,不使其遗佚,与有名氏并传不朽。古文献荀勖等人从太康二年至惠帝永康元年,经20年共编校写定古书16种75篇,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13篇编年体史书《竹书记年》。清代,乾隆47年《四库全书》编纂告成,分“经”,“石”,“子”,“集”。现存著名的“四大类书”:唐代《艺文类聚》,宋代《太平御览》,明代《永乐大典》,清代《古今图书集成》“天一阁”:位于浙江宁波,建于明嘉靖四十五年,是明朝兵部右侍郎范钦的藏书处,典藏籍30余万卷。存书大都是明代刻本和抄本,其中题名录甚多,是研究明史的珍贵文献。清代私人藏书家:“南瞿北杨”,南即江苏常熟瞿绍基,北杨即山东聊城杨以增。晚晴四大藏书楼:瞿氏“铁琴铜剑楼”,杨氏“海源楼”,杭州丁丙“八千卷楼”,浙江吴兴陆心源“皕宋楼”。文物古迹的保护对古迹的维修。对古迹增建保护性措施。集中保护碑刻。对古迹划范围,立界石,专人保管。西夏碑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简称西夏碑,是迄今所见保存最完整、内容最丰富、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西夏碑)。西夏文和汉文对照字数最多的西夏碑刻。树于西夏天祐民安五年(1094年),原置武威大云寺,西夏时大云寺改名为护国寺。元灭西夏后,西夏碑被当时的有识之士砌碑亭封闭,才得以保存。清嘉庆九年(1804年),由武威著名学者张澍发现。甲骨文甲骨文研究是以出土刻有文字的龟甲和兽骨为对象,释读文字,卜法文例及研究分期断代,文字内容等。刘鹗,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编撰《铁云藏龟》一书,是第一步著录甲骨文的书。孙诒让撰的《契文举例》二卷,第一步研究甲骨的专著。罗振玉,第一个考定甲骨文出土地点的人;且首先认识到小屯乃殷墟王都,甲骨是商朝占卜的卜辞。著作有:《殷墟书契前编》《》殷墟书契菁华《》殷墟书契后编《殷墟书契续编》。王襄,在甲骨文考释方面,由他编纂的《簠室殷契类纂》是最早有关甲骨文的一部字典,解释甲骨文达1830字。王国维,他首先突破文字考释的范围,将甲骨文内容作为原始史料,用来研究探讨商代的历史,地理和礼制等。第一个从称谓判断卜辞年代和进行甲骨缀合的学者。第一次证实司马迁在《史记•殷本纪》中记载的商王世系的可靠程度。1928年,董作宾主持第一次对安阳殷墟的科学发掘,至1937年,共进行发掘15次。1933年董作宾撰著的《甲骨文断代研究例》一书,建立了断代10项标准,将商代末期273片甲骨分为5个不同时期,为后来的商史和甲骨文研究奠定了基础,是具有重大价值的研究成果。郭沫若,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用新的方法指导甲骨文的研究,编写了《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一书和《甲骨文字研究》,影响巨大,开创了央学研究的新天地。胡厚宣,1949年撰《五十年甲骨学论著目》,对50年的甲骨学研究作了总结性的概括。简牍简牍是我国古代用竹,木制成的书写材料,流行于东周至魏晋时期。近代出土的简牍始于1900年。尤以敦煌汉简和1930年发现的1万余枚居延汉简最为重要。1900——1901年,斯坦因受英属印度政府的派遣,率考察队潜入我国西北地区活动,1907年,斯坦因在敦煌县西北汉代燧遗址中掘出705枚汉简。1914年的《流沙坠简》是罗振玉,王国维研究简牍的重要成果,它标志着我国近代学者研究简牍的开端。居延汉简,1930年,瑞典学者F•贝格曼,额济纳河流域,出土简牍1万多枚。我国最大的简牍博物馆——长沙。文书经卷1900年5月27日,在敦煌莫高窟发现藏经洞,又称石室,一丈见方,里面堆满用白布裹着的经卷文书,织绣,绘画,佛像的绢幡,印文织物,拓本,写本,印本等。还有一些佛家经典,地理志,契约等,共计达四,五万件之多。史研究我国有关历史,文学,艺术,民族,宗教等方面极为珍贵的资料。对我国的文学与学术研究产生重要的影响,产生“敦煌学”。石室大约密封于宋仁宗皇祐元年,至1900年被发现止,整整保护了850年。但被西方学者以“极低廉的价格”掠夺,其中斯坦因共掠夺走1万余卷,现藏于大英博物馆,还有英国的伯希和,掠走5000余件,经挑选,多为精品,最具有学术价值,还有日本和俄国。在有识之士的呼吁下,宣统二年(1910年),在学部督促下,将所余送往北京,中途又遗失不少。到北京只好只余8000卷左右,现藏于北京图书馆。罗振玉对劫后余书作了整理和研究,根据伯希和提供的所劫敦煌遗书的照片对遗书进行整理,校勘和影印出版了《鸣沙石室遗书》共三部著作,著作收录的遗书,基本上包括了敦煌石室遗书中最重要者,为敦煌遗书的进一步研究打下了基础。1898——1899年,俄探险队由克列缅茨率领,来到新疆吐鲁番进行考察挖掘。首开帝国主义国家对我国古遗址进行掠夺性挖掘,窃取出土文物的恶劣先例。古遗址和古墓葬的科学发掘和研究(殷墟发掘收获)1928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成立,发掘工作主要集中在安阳殷墟,从1928年至1937年,对殷墟进行了15次有组织有计划的发掘。主要成就有:获得有字甲骨文22000余片,除小屯外,出土地点先后扩大到冈,侯家庄等地。对安阳后冈遗址的发掘,发现了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与商代文化三种文化在地层上的相互叠压关系,是极其重要的发现,从而从地层上解决了三种文化的相对年代问题。在小屯村一带,先后发现了50余座夯土建筑遗址,并有石柱础,其中既有宫殿基础,又有宗庙建筑。在侯家庄一带,发现了殷王陵区,发掘了10座规模巨大的商墓,以及上千座“人性”祭祀坑等,是研究中国古代史的极为宝贵的实物材料。1929年,在中国考古学家裴文中独自主持下,于12月2日下午发现了一个完整的北京人头盖骨化石。我国考古学者所进行的第一次考古发掘工作,是李济主持的山西夏县西阴村的发掘。西阴村的发掘工作,开创了中国学者运用近代科学方法从事田野考古研究的道路。中国营造学社1929年,中国营造学社成立。它是研究古代建筑的专业学术团体,设法式组和文献组,分别进行古建筑的实地调查研究和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等工作。主要工作:1932年科学调查山西大同云冈石窟。1933年,开始研究山西应县木塔,1935年进行测绘。是世界上现存最高大的古代木构建筑,在建筑史上,它是高层木结构的划时代的代表作,该塔保持了中国固有的楼阁特色,被称为“楼阁型”塔。敦煌艺术研究所正式成立于1944年,第一任所长常书鸿,第二任段文杰,即任樊锦诗,一些学者,美术家也对石窟进行了调查,如张大千对莫高窟的调查与临摹,还完成了《敦煌石室记》学术著作。中国博物馆创办的概况中国最早的博物馆是西方列强以及各种名义创办的。①1868年,法国神教父在上海创办震旦博物馆;②1874年,英国人在上海创办亚洲文会博物馆;③1922年,法国传教士桑志华在天津设立北疆博物馆。中国最早提出创办博物馆主张的是强学会。中国人自己创办博物馆最早的创办者是两广总督张之洞。1905年,中国第一个公共性的博物馆诞生:张謇:江苏的“南通博物苑”,十年中收藏名类藏品300余件,是综合性的博物馆,最早的大学类博物馆,在我国博物馆发展史上具有开创意义。1926年,成立中国历史博物馆,是我国创办的第一个国办博物馆,在收藏,研究,宣传文物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在博物馆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1935年10月故宫博物苑诞生,在我国丰富的古建筑和清宫原有皇家珍藏的基础上,建立了“古物馆”,“文献馆”,“图书馆”,就其收藏的文物来讲,位于博物馆之首。国名政府保护文物的法规《古物陈列所章程》1913年12月24日制定,共17条,对古物所的性质,人物,内部机构设置及职责等均作了规定。这是辛亥革命后最早制定的有关文物保护的政策法规。《古物保护法》1930年6月正式公布施行,共14条,对古物范围,所有权,保存要求,发现后的处理,发掘古物学术机构及发掘核准,发掘古物的研究,古物流通等项作了明确规定。这是民国间制定,公布,实施的一个重要的保护古物的法规。边区政府文物保护工作建立博物馆文物保护与研究颁布保护文物法令主要是:①1939年11月,陕甘宁边区政府发出“为调查古物,文献及古迹事”《给各分区行政专员各县县长的训令》由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副主席高自立,教育厅长周扬署名签发;训令比较全面和具体规定了有关文物古迹,文献调查的指导思想,调查意义,调查的方式方法及相关保护与奖励措施。评价:在抗战过程中,在极其困难的形势下,边区政府及其领导第一次实行的全面的文物普查,体现了中共对保护文化遗产的高度重视,具有重大的影响和深远意义。②1942年抗日根据地军民为抢救《赵成金藏》进行了一场紧张的斗争。现藏于北京国家图书馆,是其镇馆之宝。意义:它体现了爱国僧侣和抗日根据地军民同心同德,为保护文化遗产和日寇进行英勇抗争的大无畏精神。文物的价值和作用文物的历史价值:①凡是文物都具有历史价值,历史价值是三个价值中首要的,最重要的。因为文物是一定历史时期,人类祖先为了适应生产生活所造,因此它必然打上了时代烙印,同时也蕴含了这个时代的许多历史信息,具有历史阶段性。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文物的不同侧面来探讨人类整个历史和某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②由于文物具有诸多信息,所以我们通过对其研究,就可以比较形象地认识历史,帮助人们去恢复历史和本来原貌。③随着考古的发现和文物的增多,通过研究文物,从中得出结果,这样写出的历史书才更有血有肉,更贴近原始社会发展史,更具历史价值。文物的艺术价值:①文物所体现的艺术性指的是审美,欣赏,愉悦,借鉴以及在美术史及美学上资料的价值。②不是所有博物馆都具有,具有艺术价值的文物用途,作用是不一的,一般分为四类:实用与审美为一体的遗物(遗迹);纯粹为观赏而作的艺术品,不具实用性;用于祭祀的礼器和法器;明器。文物的科学价值:文物中蕴含的知识,科学,技术信息,各种文物都从某一侧面反映其所在年代的生产力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文物的纪念教育价值:主要是近现代文物,是评比近现代文物的衡量标志之一。文物的史料作用:即正史,纠史,补史,史料功能。是首要的,最重要的,无法替代的,因为文物不可再生,所以更具有独特性;它证实史籍的记载,纠正史籍的谬误,补充史籍记载的不详,为史前史的研究提供实物。文物的教育作用:非常直接,根髓,不可低估,不可替代的作用。特点:①文物作为教材,有独特的特点,是其他任何教育形式不可替代的;②文物本身不只是物质文化的实体,同时还是精神文化的载物,其真实感很强,具有说服力,以实体展现在人们面前,比用文字的,书面的,语言的形式进行教育效果更好,作用更大;③作为教材,有直观,生动的教育特点,这种极具有说服力,感染力的教育手段,是其他的形式无法替代的;④文物更具有民族性;⑤文物能丰富我们的业余生活,陶冶情操。形式:①博物馆,纪念馆和文物保护单位,供人们参观,向人们进行宣传教育;②组织参观考古发掘现场,使之成为生动的课堂;③出图文并貌的文物书刊,拍摄文物影视录像片,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形式;④制作模型,仿制或复制文物,服务于科研和教学工作,也可供欣赏和借鉴。⑤举办文物年,文物巡回展览及召开文物与教育等国际,国内学术研讨会,促进文博事业的发展。文物定名的原则对已有自己名字的器物,要依自名而定名;对史籍中著录的器物名,尚须看历代著录中是否沿用,并根据实物加以考证,若确有误,则须重新定名;对自无定名,在史籍中也未出现著录的,则依据其造型,用途予以定名;定名时应与专家学者共同研究,力求准确无误,并得到学术界的认同;参考民族学的资料定名。文物分类方法时代分类法,区域分类法,存在形态分类,质地分类法,功用分类法,属性分类法,来源分类法,价值分类法,综合分类法。文物分类原则同一性是一个重要原则;物以类聚原则,即归类时要按照一定标准,把同类的集合起来;一种分类方法只能依据一个标准,不能使用两个标准,也不能交叉使用两个标准;对复合体文物进行分类,要遵循约定俗成原则,根据文物的主要质地,复合体文物的复合体材料在这件复合体文物中所起的作用座位划分的依据。文物鉴定的主要内容质地鉴定:文物载体多种多样,所以要首先对文物质地进行鉴定,从而为文物的分类管理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同时,也是对文物价值作出评估判断的重要依据;辨伪:地下发掘的史前文物,一般不存在辨伪问题,可信度高;主要对象是可移动文物,包括馆藏的和流散的,特别是传世品;在不可移动的文物中,有一小部分也需辨伪,如碑刻,古建筑;断代:对文物进行科研的前提,只有正确地断定其年代,才能真正的提示其文化内涵;针对文物本身没有纪年,也无文献可考的文物需断代,另外一些古墓葬,古遗址也需断代;评估价值:无价值的遗存不属于文物,文物价值的评估,需将其置于其产生的时代中,然后分析其内容,制作工艺,揭示其内涵,最终揭示其在历史中的作用,这样来判断其价值的高低和大小;文物等级依其价值而定。文物鉴定的基本要求运用双唯的观点和方法为指导,对文物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实事求是的给文物作出正确鉴定;以严肃的科学态度对待鉴定工作,力求科学,准确的辨识其真伪,年代,并阐明其作用;通过对文物的综合研究,分析和揭示其形式与内涵,力求对文物价值的高低作出评估,为文物等级的判定奠定科学基础;要有广博的历史知识,文物与鉴别知识,自然科学与现代技术知识,了解文物造假的手段,掌握传统的与现代技术分析的鉴定方法,对文物作出准确鉴定;要求文物鉴定者具有高度的法制观念,不感情用事,更不能为金钱所动,树立对国家文化财产高度负责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做人的崇高品德;认真做好各项鉴定的资料工作,正确写出鉴定意见。文物鉴定的方法(传统的)比较法:在对文物鉴定过程中,选取已知真伪,年代的同类文物作为标准器,将其它文物之比较,找出其与标准器之间在形制,质地,花纹,工艺等方面异同体,分析它们的矛盾和联系,从而得出科学的判断,结论。综合考虑:通过对文物本身的调查,查阅一些文献加以考证及对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