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5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1节流域内协调发展教师用书_第1页
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5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1节流域内协调发展教师用书_第2页
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5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1节流域内协调发展教师用书_第3页
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5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1节流域内协调发展教师用书_第4页
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5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1节流域内协调发展教师用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第一节流域内协调发展一、流域内部水资源协作开发1.流域概述(1)水系:由河流的干流和各级支流以及连通的湖泊、沼泽构成。(2)流域:由分水岭所包围的河流或水系的集水区域。2.流域特点eq\x(\a\al(流域是通过水流相互连接和影响,,形成完整、独立的自然区域))→eq\x(\a\al(整体性强、,关联度高))3.流域的协作开发(1)水资源的功能:农业灌溉、淡水养殖、提供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发展航运、水能发电、生态保护、旅游等。(2)影响:整个流域的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系统的运行和发展。(3)问题:不同利益主体的需求不同,地区之间、上下游之间、工农业之间、城乡之间存在水资源利用、水质保护中的利益冲突。4.流域统筹管理二、黄河的调沙减淤1.问题:沙患(1)成因: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黄河含沙量大,泥沙沉积,下游河床不断抬高。(2)危害:两岸不断加高大堤,形成“地上悬河”。2.解决措施(1)原则:流域内综合协调。(2)具体措施治理河段具体措施效果侵蚀区:减少入河泥沙量加强中游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实施生物措施、耕作措施、工程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有效地减少了从黄土高原进入黄河的泥沙量堆积区:减少河道淤积利用水库对黄河调水调沙。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对遏止下游河道淤积具有重要作用黄河下游基本保持冲淤平衡三、黄河流域水资源的调配1.问题:下游出现断流现象(1)原因①黄河径流量少。②黄河流域工农业发展和人口增加迅速,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增加。③上下游缺乏调控用水的措施。(2)影响①主河道:河道萎缩,降低了行洪能力,增加了汛期决口的风险;干涸河道演变为沙带,增加了土地沙化的可能性。②河流沿岸:影响工业供水与城乡居民生活供水;影响农田的灌溉用水,农田受旱面积增大;水环境容量越来越小,加剧了黄河水污染;沿岸大量开采地下水。③河口三角洲及海域:海岸侵蚀后退,海水倒灌;湿地生态系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渤海水域失去重要的饵料来源,影响海洋生物的繁衍生存。2.治理措施(1)黄河水利委员会被授权实施黄河水量的统一调度和分配。(2)黄河流域节水水平大大提高。考点一流域内部水资源协作开发(2021·全国乙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圩田是在低洼地筑堤围出的田地。如图所示圩田海拔6~7米,种植庄稼;巢湖多年平均水位8.03米。据记载,在清朝嘉庆年间,三河镇濒临巢湖。(1)推测该圩田区适宜围垦的自然条件。(2)分析图示河流三河镇以下河段的形成。(3)说明这些圩田易发水灾的原因。(4)有人建议把这些圩田从种植庄稼转变为湿地发展水产业。请从下列两方面选择其一作答,分析圩田这种利用方式改变的作用。方面①改善巢湖水质。方面②缓解巢湖沿岸地区洪水威胁。【思维培养】关键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该区域海拔低,地形平坦开阔;湖泊沉积、河流沉积形成肥沃的土壤,且靠近河流、湖泊;三河镇在清朝嘉庆年间濒临巢湖,目前三河镇与巢湖之间形成一段河道;圩田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海拔低于巢湖平均水位调动和运用知识巢湖所在地区的自然、人文地理特征;湿地面积变化的影响因素;植被与水文等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等知识学科素养区域认知巢湖位于安徽,巢湖附近该圩田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湖泊萎缩既与泥沙淤积有关,也与人类围垦有关;巢湖地区经济相对落后,水利设施落后综合思维结合圩田的区位条件、河段形成、水灾原因、湿地的作用等知识点,考查学生从人与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影响的角度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我的解答】答案:(1)属湖区,为湖滩地,坡缓、水浅。沉积物厚且颗粒细(淤泥质);热量充足。(2)在枯水期(当巢湖处于低水位时),湖滩出露,出现自然水道。人们在自然水道基础上,开挖河道,垒筑河堤。(3)地势低,为汇水区,积水快,易内涝;洪水期邻近的河流和湖泊(巢湖)水位远比圩田高,圩田积水难以排出,且面临决堤威胁。(4)方面①对改善巢湖水质的作用:圩田转变为湿地,发展水产业可以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缓解巢湖富营养化状况:水产业对象菱、藕及鱼类等,对水质具有净化作用。方面②对缓解巢湖沿岸地区洪水威胁的作用:相对于农作物,湿地受洪水的威胁小,受灾轻;圩区地势低,可作为蓄洪区,洪水期蓄积洪水,减缓洪水对巢湖大堤及周边地区的压力。河流的利用方式修建大坝、水电站、船闸等水利工程,具体利用方式如下:供水建坝蓄水,保证农田常年灌溉水源和工业生产、居民生活用水养殖库区发展水产业,增加经济收入防洪湖泊、水库有效调节和稳定河流流量发电开发水能,促进流域高能耗工业发展航运修水库(保持水位平稳)、挖运河,增加通航里程和效益旅游建立风景旅游区,带动第三产业(游船制造业和经营业)发展流域的综合开发流域内自然环境是开发的基础,在对流域内开发的自然背景进行评价时。一般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的水文特征以及资源等自然特征分析,并结合各自然要素的相互关系和影响,确定河流利用方式和流域内开发方向。流域的生态保护(生态效益)植树保护保护山地水源涵养林,控制水土流失;改善库区生态环境水源利用合理分配各河段水源;保护水质,防治水污染土地利用建立自然保护区;调整农林牧业结构(退耕还林还牧);治理采矿区土地生态流域综合治理的主要措施治理措施目的建设水利工程开发水能,调蓄径流,加强灌溉修建分洪、蓄洪区调蓄洪水,减轻洪灾修筑河堤,疏浚河道防洪和航运保护自然植被,植树造林减轻水土流失及减少河流含沙量调整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地选择开发重点减轻生产活动对流域生态环境的压力,促进流域经济发展控制工业及生活废弃物排放减轻河水污染,提高水质考向1河流开发及流域的综合治理(2022·威海模拟)塞内加尔河是一条国际性河流。1972年,马里、塞内加尔和毛里塔尼亚三国联合成立了塞内加尔河流域治理开发委员会,修建了迪亚马坝和马南塔里坝。图1为西非部分区域示意图,图2为塞内加尔河流域甲、乙观测站年降水量图。读图,完成1~3题。1.塞内加尔河流域综合开发利用的核心是()A.矿产资源深加工B.水资源的协作开发C.水污染综合治理D.大力发展内河航运2.与马南塔里坝相比,迪亚马坝独特的功能可能是()A.防洪 B.灌溉C.航运 D.阻咸3.图中铁路线布局的主导因素是()A.资源 B.城镇C.地形 D.河流1.B2.D3.A解析:第1题,由图中信息可知,乙观测站降水少,气候干旱,甲观测站降水的季节变化大,所以塞内加尔河流域综合开发利用的核心是水资源的协作开发,B正确;塞内加尔河流域,经济落后,矿产只是粗加工,A错误;水污染综合治理是塞内加尔河流域综合开发利用的一个方面,但不是核心,C错误;乙观测站降水少,气候干旱,河流流量小,不适合大力发展内河航运,D错误。第2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迪亚马坝所在位置地势低平,接近河流入海口,进而可推测其独特的功能可能是防止海水倒灌,即阻咸,D正确;防洪、灌溉、航运都是常见功能,而且具备这些功能的水坝往往建在河流上游,在河口附近建的水坝,这些常见功能作用不明显,A、B、C错误。第3题,由图中信息可知,图中铁路主要通往矿产附近,所以主导因素是资源,A正确;铁路沿线城市并不多,B错误;没有沿河流延伸,D错误;由图中可看出,铁路垂直穿过等高线,并没有沿地势和缓处延伸,C错误。考向2流域的生态治理山西省作为水土流失严重的省区之一,积极开展小流域的治理工作,取得了卓越成效。读山西省某小流域等高线地形图(图1)和鱼鳞坑示意图(图2),完成4~6题。图1图24.图示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点是()A.充分利用沟底谷地,扩大耕作业规模B.以水土保持为中心,综合开发利用水土资源C.通过固沟、护坡、保塬工程,彻底治理水土流失D.实行轮荒耕作制度,提高土壤肥力5.图示小流域治理最适合采用农业技术措施的地点是()A.① B.②C.③ D.④6.鱼鳞坑是该小流域在陡坡地植树造林的一种措施,人们在挖坑培埂时往往将半圆形的埂修筑成中间高、两侧低的形态,其目的是()A.提高鱼鳞坑美观度,增强观赏性B.增加鱼鳞坑容量,防止坑水外溢C.使坑内溢水分散流动,减弱径流的冲刷力D.增强坑埂的坚固度,防止洪水冲毁坑埂4.B5.A6.C解析:第4题,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应以水土保持为中心,不宜扩大耕作业规模;彻底治理水土流失要综合运用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等;轮荒耕作制度不利于提高土壤肥力。第5题,农业技术措施主要适用于黄土高原地势平坦地区,发展种植业。读图可知图中①处等高线稀疏,地形平坦,适宜发展农业生产。第6题,鱼鳞坑是该小流域在陡坡地植树造林的一种措施,人们在挖坑培埂时往往将半圆形的埂修筑成中间高、两侧低的形态,会使得坑中水溢满时,由上向下流动,分散水流,减弱径流的冲刷力,减轻水土流失。考点二黄河流域的综合治理(2019·江苏卷)下图为黄河干流主要水文站分布和年输沙量比较图。读图,完成(1)~(2)题。图1图2(1)与多年平均输沙量相比,1987—2015年潼关站输沙量急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其以上流域()①引水灌溉,减少泥沙下泄②削山平地,减小坡面径流③保持水土,减少泥沙流失④气候变暖,降低暴雨强度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2)2016年以后,黄河下游输沙量较中游明显减少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地形起伏 B.流域面积C.兴修水库 D.水土保持【思维培养】关键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①与多年平均输沙量相比,1987年至2015年潼关输沙量急剧减小;②2016年以后黄河下游的输沙量大幅度减少,是因为三门峡、小浪底、花园口、高村、艾山、利津等水文站修建了水库;③题干信息“潼关以上流域”“2016年以后”等调动和运用知识河流含沙量的影响因素和区域内植被覆盖状况、水利工程拦截泥沙以及流量大小密切相关学科素养区域认知上游地区植被覆盖率提高,引水灌溉,入黄河水量减少;中游地区水库大坝相对较少,下游地区地形平坦。2016年以后,地形、流域面积条件等不变综合思维黄河水量减少,输沙能力会减弱,搬运能力减弱;水库可以拦蓄泥沙,中游地区水库大坝相对较少,下游水库拦截泥沙作用更加明显【我的解答】(1)B(2)C黄河中游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1.自然原因(1)黄土高原为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于夏季,多暴雨;(2)地表植被稀少;(3)黄土土质疏松。2.人为原因黄土高原地区生产力水平低,耕作方式落后,土地所能供养的人口有限。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人均耕地不断减少,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对土地资源的压力日益增大,这是水土流失形成的根本原因。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及过度樵采导致植被破坏严重是造成水土流失的直接原因。黄河流域的环境问题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脆弱,人类活动干扰强烈,水土资源开发过度,加上水资源量持续减少,水污染日益严重,河流连通性遭到破坏,导致黄河水生态功能退化。黄河流域环境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环境问题原因湿地面积减少受来水减少、人为干扰等因素影响水生生物减少受人类活动影响,特别是在水电资源开发集中河段,鱼类生存环境发生较大改变,导致黄河珍稀濒危及原有鱼类资源严重减少水质污染污染物主要来自工矿企业排放的废水和城镇居民生活污水,以及随地面径流进入黄河水体的农药、化肥和工业废渣、垃圾中的有害物质等对黄河下游的调沙减淤措施(1)通过修建水库,对河流中的大量泥沙进行拦截,实现河流减淤的目的。(2)利用水库蓄水,适时放水,人为制造可控洪峰,对下游河道实施冲淤,将下游河道中淤积的泥沙送入大海。考向黄河流域综合开发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