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李贽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李贽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学习目标】【课题解读】明清之际:16—17世纪思想活跃:出现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是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学习目标】【课题解读】明清之际:16—17世纪引言
明清之际是中国历史上继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之后,又一次思想十分活跃的时期。“天崩地解”的社会大变革,明覆亡的惨痛事实,对以华夏文明为自豪的士大夫,形成巨大的冲击。伴随着政治风云的激荡,旧制度的衰落和新经济因素产生,如同世界各国的规律一样,文化学术界首先掀起了一场推陈出新的思想浪潮和文化大繁荣,传统儒学的地位受到冲击,思想遭到质疑。如: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批判地继承了传统的儒学思想,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也对近代启蒙思想的产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明清之际反封建民主思想产生的背景⒈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封建制度走向衰落⒉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⒊阶级:工商业者队伍壮大⒋思想:理学占统治地位,摧残人性。二、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一、明清之际反封建民主思想产生的背景1、李贽的离经叛道
(1)人物生平简介:李贽号卓吾,又号温陵居士。泉州晋江人,祖与父两辈都从事商业活动的伊斯兰教徒,自幼受传统思想的束缚较少,是明朝中后期独具个性的思想家和进步史学家,后被明政府以“惑世诬民”罪名迫害致死,著作被列为禁书。
1、李贽的离经叛道(1)人物生平简介:李贽号卓
材料4不可止以妇人之见为见短也。故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有男女岂可乎?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之见尽长,女子之见尽短,又岂可乎?------《焚书》
材料3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世间种种,皆衣与饭类耳。------《焚书》
材料1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焚书》
材料2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焚书》1、李贽的离经叛道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反对以“圣人”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
认为“理”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主张男女平等材料4不可止以妇人之见为见短也。故谓人有男1)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批判道学家的虚伪;2)批判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思想,强调人的正当私欲;3)抨击封建社会的一些传统观念,强调个性发展。(2)李贽的进步思想主张(3)对李贽进步思想的评价1)我国反封建思想的先驱,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具有鲜明的反封建色彩和战斗精神;2)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带有民主色彩。1)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批判道学家的虚伪;(2)2、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1)黄宗羲生平:黄宗羲(公元1610—1695年),字太冲,号梨洲先生,浙江余姚人。黄宗羲曾参加过抗清斗争,后隐居著述。是浙东学派的创立者。2、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1)黄宗羲生平:黄宗羲黄宗羲材料一“其(君主)既得之(天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明夷待访录》批判君主专制,呼吁君臣平等代表作:《明夷待访录》黄宗羲材料一“其(君主)既得之(天下)也,敲剥材料四“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明夷待访录》黄宗羲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认为“工商皆本”材料三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明夷待访录》提出限制君权的主张,学校是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材料四“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黄宗羲主要思想(1)政治: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2)经济:主张工商皆本评价:为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反专制斗争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黄宗羲主要思想(1)政治: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天下为主,君为3、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1)顾炎武生平:江苏昆山人,人称亭林先生。明末清初思想家、史学家,他早年参加“复社”,投身反对宦官专权的政治活动。清军南下时,他参加抗清活动,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大学者。并开清代考据学之先河3、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1)顾炎武生平:江苏昆山顾炎武材料一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材料二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
——顾炎武《日知录》亡国:王朝改朝换代亡天下:是民族和文化的沦亡,关系到整个民族的命运代表作:《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反对君主专制,提出“众治”主张顾炎武材料一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1)政治:批判君主专制,提出了“众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2)经济:重视手工业和商业(3)学术:主张“经世致用”,注重实学。顾炎武的主要思想
中国宋代后逐渐形成的一种提倡研究当前社会政治、经济等实际问题,要求经书研究与当时社会的迫切问题联系起来,并从中提出解决重大问题方案的治学方法。(1)政治:批判君主专制,提出了“众治”,顾炎武的主要思想4、王夫之的唯物思想
(1)王夫之的生平
字而农,号姜斋。是清初的一位思想巨人。晚年隐居湘西蒸左的石船山,学者称他为船山先生。明亡,他在衡山举兵抗清,失败后,隐匿于湘西山区,闭门著书。他著述甚多,后人编为《船山遗书》,刊行的共70种。他的哲学思辩思想代表着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顶峰。
4、王夫之的唯物思想
(1)王夫之的生平字而农材料:“尽天地之间,无不是气,即无不是理也”,“气”是物质实体,“理”是客观规律,即物质是普遍存在的,客观规律也是普遍存在于物质本身的;又说:“气者,理之依也”,这里的“理”是指精神,即精神是依赖于物质的,由物质产生的,离开物质,精神就不存在。①古代朴素的唯物思想
②批判理学的唯心主义材料:“尽天地之间,无不是气,即无不是理也”,“气”是物质实(1)哲学:继承发展唯物思想,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的;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2)认识论:理论来自于实践王夫之的主要思想(1)哲学:继承发展唯物思想,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1、共同的生活背景:
a、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封建社会的危机日益加深; b、资本主义萌芽在某些地区出现并得到缓慢发展; c、自然科学有了一定发展; d、有着早年参加抗清斗争、后来隐居著书立说的类似经历.探究:三个人共同的生活背景有哪些?共同的主张有哪些?1、共同的生活背景:探究:三个人共同的生活背景有哪些?共同的2、共同的思想主张: 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人民为主” 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和商业,强调经世致用 思想上: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2、共同的思想主张:对三大思想家思想的评价
他们继承了晚明进步的思想传统,反对民族压迫和封建专制主义,重视手工业、商业,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这些主张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构成中国早期启蒙思想的洪流,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对三大思想家思想的评价他们继承了晚明进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课件1.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的思想家是
A.黄宗羲
B.李贽
C.王夫之
D.顾炎武
解析:本题考查对教材知识的识记。李贽认为穿衣吃饭就是“人伦物理”,人不能脱离基本的物质生活去空谈仁义道理。故选B项。
答案:B1.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的思想家是 A.黄宗羲
2.黄宗羲认为:“然则其(封建国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即论者谓有治人无治法,吾谓有治法而后有治人。”黄宗羲思想的核心是()
A.建立一家之法
B.法律是由人来决定的
C.反对君主专制,实行法治
D.建立君主立宪制
解析:结合材料分析,黄宗羲认为封建社会实行的是专制,主张实行法治以取代人治,即君主专制。
答案:C 2.黄宗羲认为:“然则其(封建国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有治3.我们都熟知的名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源自下列哪位思想家的名言?()
A.黄宗羲
B.王夫之
C.顾炎武
D.李贽
解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源自顾炎武的“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答案:C3.我们都熟知的名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源自下列哪位思想家4.下列关于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及其作品,配对不正确的是(
)A.李贽——《焚书》《藏书》B.黄宗羲——《明夷待访录》C.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D.王夫之——《日知录》解析:《日知录》是顾炎武的著作。故D项不正确。答案:D4.下列关于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及其作品,配对不正确的是( )
5.“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这里“新的历史条件”是指()①蓬勃发展的商品经济②新的生产因素和生产关系的萌芽③思想界因循守旧、陈腐不化④王朝统治的专制腐败A.①②B.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
解析:注意题目中的关键字“新”。所谓“新”,即明清时期出现的前所未有的现象,依据这个思路,可以很容易地选出正确答案。
答案:A 5.“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近。”1.下列关于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继承和发展了战国时期的“民本”思想
B.深入地批判了封建制度
C.提出了经世致用的主张
D.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解析: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作为封建士大夫的他们反对的是君主专制,还没有也不可能深入地批判封建制度。
答案:B1.下列关于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思想的表述,不正2.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提出的进步思想的实质是()
A.彻底否定儒学
B.对孔孟个人和儒学的否定
C.摆脱理学僵化模式的束缚
D.把儒学改造成为资产阶级思想体系
解析: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对儒学的批判,是对传统儒学的挖掘和发挥,其目的是重新建立适应现实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儒学。但是他们不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答案:C2.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提出的进步思想的《3.明夷待访录》中载:“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这体现出()
A.农民反封建的强烈愿望
B.封建社会末期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
C.知识分子参与政权的愿望
D.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要求
解析:此材料为黄宗羲的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观点,故A、C两项不选;黄宗羲并非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故D项错误。思想观点属于意识形态,而意识形态由相应的经济基础所决定,因此B项正确。
答案:B《3.明夷待访录》中载:“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这体4.明清之际进步思想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与发展
B.封建专制统治强化并出现严重危机
C.宋明理学占主导地位
D.人民起义的推动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历史现象的理解。B项是A项的结果;D项是B项的结果;B、D两项是表面因素,不是根本原因。C项宋明理学是对人们思想的压制,目的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是造成B
项的原因,同时阻碍了明清时期经济发展。故选A项。
答案:A4.明清之际进步思想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商品经济的发展5.(2011届广东深圳高中第三次测试)“君子之为学也,以明道也,以救世也。”这一言论体现的观念是()
A.格物致知
B.尊崇道统
C.“心外无理”
D.经世致用
解析:本题考查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注意材料中的“君子之为学”是为“救世”,因此这一言论体现的观念是经世致用。答案为D项。
答案:D5.(2011届广东深圳高中第三次测试)“君子之为学也,以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孔子创立,不受重视焚书坑儒,遭受压制董仲舒改造,正统独尊佛教道教盛行,受到冲击春秋秦朝西汉战国孟子荀子发展,蔚然大宗魏晋南北朝宋明明清形成理学,儒学复兴出现早期启蒙思想,受到批判隋唐三教合归儒,受到挑战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孔子创立,不受重视焚书坑儒,遭受压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线索:主流思想是什么?它是怎样出现和形成的?它怎样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成为主流思想后,它是如何演变的?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第3课宋明理学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思想家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线索: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课件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李贽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李贽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学习目标】【课题解读】明清之际:16—17世纪思想活跃:出现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是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学习目标】【课题解读】明清之际:16—17世纪引言
明清之际是中国历史上继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之后,又一次思想十分活跃的时期。“天崩地解”的社会大变革,明覆亡的惨痛事实,对以华夏文明为自豪的士大夫,形成巨大的冲击。伴随着政治风云的激荡,旧制度的衰落和新经济因素产生,如同世界各国的规律一样,文化学术界首先掀起了一场推陈出新的思想浪潮和文化大繁荣,传统儒学的地位受到冲击,思想遭到质疑。如: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批判地继承了传统的儒学思想,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也对近代启蒙思想的产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明清之际反封建民主思想产生的背景⒈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封建制度走向衰落⒉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⒊阶级:工商业者队伍壮大⒋思想:理学占统治地位,摧残人性。二、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一、明清之际反封建民主思想产生的背景1、李贽的离经叛道
(1)人物生平简介:李贽号卓吾,又号温陵居士。泉州晋江人,祖与父两辈都从事商业活动的伊斯兰教徒,自幼受传统思想的束缚较少,是明朝中后期独具个性的思想家和进步史学家,后被明政府以“惑世诬民”罪名迫害致死,著作被列为禁书。
1、李贽的离经叛道(1)人物生平简介:李贽号卓
材料4不可止以妇人之见为见短也。故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有男女岂可乎?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之见尽长,女子之见尽短,又岂可乎?------《焚书》
材料3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世间种种,皆衣与饭类耳。------《焚书》
材料1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焚书》
材料2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焚书》1、李贽的离经叛道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反对以“圣人”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
认为“理”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主张男女平等材料4不可止以妇人之见为见短也。故谓人有男1)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批判道学家的虚伪;2)批判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思想,强调人的正当私欲;3)抨击封建社会的一些传统观念,强调个性发展。(2)李贽的进步思想主张(3)对李贽进步思想的评价1)我国反封建思想的先驱,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具有鲜明的反封建色彩和战斗精神;2)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带有民主色彩。1)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批判道学家的虚伪;(2)2、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1)黄宗羲生平:黄宗羲(公元1610—1695年),字太冲,号梨洲先生,浙江余姚人。黄宗羲曾参加过抗清斗争,后隐居著述。是浙东学派的创立者。2、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1)黄宗羲生平:黄宗羲黄宗羲材料一“其(君主)既得之(天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明夷待访录》批判君主专制,呼吁君臣平等代表作:《明夷待访录》黄宗羲材料一“其(君主)既得之(天下)也,敲剥材料四“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明夷待访录》黄宗羲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认为“工商皆本”材料三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明夷待访录》提出限制君权的主张,学校是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材料四“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黄宗羲主要思想(1)政治: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2)经济:主张工商皆本评价:为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反专制斗争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黄宗羲主要思想(1)政治: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天下为主,君为3、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1)顾炎武生平:江苏昆山人,人称亭林先生。明末清初思想家、史学家,他早年参加“复社”,投身反对宦官专权的政治活动。清军南下时,他参加抗清活动,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大学者。并开清代考据学之先河3、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1)顾炎武生平:江苏昆山顾炎武材料一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材料二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
——顾炎武《日知录》亡国:王朝改朝换代亡天下:是民族和文化的沦亡,关系到整个民族的命运代表作:《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反对君主专制,提出“众治”主张顾炎武材料一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1)政治:批判君主专制,提出了“众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2)经济:重视手工业和商业(3)学术:主张“经世致用”,注重实学。顾炎武的主要思想
中国宋代后逐渐形成的一种提倡研究当前社会政治、经济等实际问题,要求经书研究与当时社会的迫切问题联系起来,并从中提出解决重大问题方案的治学方法。(1)政治:批判君主专制,提出了“众治”,顾炎武的主要思想4、王夫之的唯物思想
(1)王夫之的生平
字而农,号姜斋。是清初的一位思想巨人。晚年隐居湘西蒸左的石船山,学者称他为船山先生。明亡,他在衡山举兵抗清,失败后,隐匿于湘西山区,闭门著书。他著述甚多,后人编为《船山遗书》,刊行的共70种。他的哲学思辩思想代表着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顶峰。
4、王夫之的唯物思想
(1)王夫之的生平字而农材料:“尽天地之间,无不是气,即无不是理也”,“气”是物质实体,“理”是客观规律,即物质是普遍存在的,客观规律也是普遍存在于物质本身的;又说:“气者,理之依也”,这里的“理”是指精神,即精神是依赖于物质的,由物质产生的,离开物质,精神就不存在。①古代朴素的唯物思想
②批判理学的唯心主义材料:“尽天地之间,无不是气,即无不是理也”,“气”是物质实(1)哲学:继承发展唯物思想,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的;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2)认识论:理论来自于实践王夫之的主要思想(1)哲学:继承发展唯物思想,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1、共同的生活背景:
a、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封建社会的危机日益加深; b、资本主义萌芽在某些地区出现并得到缓慢发展; c、自然科学有了一定发展; d、有着早年参加抗清斗争、后来隐居著书立说的类似经历.探究:三个人共同的生活背景有哪些?共同的主张有哪些?1、共同的生活背景:探究:三个人共同的生活背景有哪些?共同的2、共同的思想主张: 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人民为主” 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和商业,强调经世致用 思想上: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2、共同的思想主张:对三大思想家思想的评价
他们继承了晚明进步的思想传统,反对民族压迫和封建专制主义,重视手工业、商业,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这些主张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构成中国早期启蒙思想的洪流,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对三大思想家思想的评价他们继承了晚明进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课件1.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的思想家是
A.黄宗羲
B.李贽
C.王夫之
D.顾炎武
解析:本题考查对教材知识的识记。李贽认为穿衣吃饭就是“人伦物理”,人不能脱离基本的物质生活去空谈仁义道理。故选B项。
答案:B1.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的思想家是 A.黄宗羲
2.黄宗羲认为:“然则其(封建国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即论者谓有治人无治法,吾谓有治法而后有治人。”黄宗羲思想的核心是()
A.建立一家之法
B.法律是由人来决定的
C.反对君主专制,实行法治
D.建立君主立宪制
解析:结合材料分析,黄宗羲认为封建社会实行的是专制,主张实行法治以取代人治,即君主专制。
答案:C 2.黄宗羲认为:“然则其(封建国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有治3.我们都熟知的名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源自下列哪位思想家的名言?()
A.黄宗羲
B.王夫之
C.顾炎武
D.李贽
解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源自顾炎武的“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答案:C3.我们都熟知的名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源自下列哪位思想家4.下列关于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及其作品,配对不正确的是(
)A.李贽——《焚书》《藏书》B.黄宗羲——《明夷待访录》C.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D.王夫之——《日知录》解析:《日知录》是顾炎武的著作。故D项不正确。答案:D4.下列关于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及其作品,配对不正确的是( )
5.“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这里“新的历史条件”是指()①蓬勃发展的商品经济②新的生产因素和生产关系的萌芽③思想界因循守旧、陈腐不化④王朝统治的专制腐败A.①②B.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
解析:注意题目中的关键字“新”。所谓“新”,即明清时期出现的前所未有的现象,依据这个思路,可以很容易地选出正确答案。
答案:A 5.“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近。”1.下列关于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继承和发展了战国时期的“民本”思想
B.深入地批判了封建制度
C.提出了经世致用的主张
D.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解析: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作为封建士大夫的他们反对的是君主专制,还没有也不可能深入地批判封建制度。
答案:B1.下列关于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思想的表述,不正2.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提出的进步思想的实质是()
A.彻底否定儒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