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受体课件_第1页
第2章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受体课件_第2页
第2章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受体课件_第3页
第2章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受体课件_第4页
第2章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受体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蛋白质结构与功能——受体第二章蛋白质结构与功能——受体1第一节分子识别第二节离子通道偶联型受体第三节G蛋白偶联型受体第四节酶偶联型受体第五节细胞内受体第一节分子识别2第一节分子识别

细胞通讯中,由信号传导细胞送出的信号分子必须被靶细胞接收才能触发靶细胞的应答,接收信息的分子称为受体(receptor),信号分子则被称为配体(ligand)。几丁质第一节分子识别细胞通讯中,由信号传导3分子识别的基础分子识别是生命活动中最为重要的反应之一,各种生物大分子通过氢键、离子键等相互结合,不同大分子之间的三维结构特异性的相互识别,导致了生物体中各种生命反应的发生。分子识别的基础分子识别是生命活动中最为重要的反应之一,各种生4

信号分子识别并结合的受体通常位于细胞质膜

或细胞内,所以有两类受体:

表面受体(surfacereceptor)位于细胞质膜上的称为表面受体(surfacereceptor),主要同大的信号分子或小的亲水性的信号分子作用,传递信息。

细胞内受体(intracellularreceptor)位于胞质溶胶、核基质中的受体称为细胞内受体(intracellularreceptor)。主要同脂溶性的小信号分子作用。分类:信号分子识别并结合的受体通常位于细胞质膜 或细胞内,所以5细胞表面受体与细胞内受体细胞表面受体与细胞内受体6

根据表面受体进行信号转导的方式,将表面受体分为三种类型:离子通道偶联受体(ion-channellinkedreceptor)G-蛋白偶联受体(G-proteinlinkedreceptor)酶联受体(enzyme-linkedreceptor)

肽类生长因子根据表面受体进行信号转导的方式,将表面受体分为三种类型:肽7

根据表面受体与质膜的结合方式,则可分为单次跨膜、7次跨膜和多亚单位跨膜受体根据表面受体与质膜的结合方式,则可分为单次跨膜、7次跨膜和8

细胞内受体:通常有两个不同的结构域,一个是与DNA结合的结构域,另一个是激活基因转录的N端结构域。此外有两个结合位点,一个是与配体结合的位点,位于C末端,另一个是与抑制蛋白结合的位点,在没有与配体结合时,则由抑制蛋白抑制了受体与DNA的结合,若是有相应的配体,则释放出抑制蛋白。细胞内受体:9第五节细胞内受体细胞内受体的本质是激素激活的基因调控蛋白。在细胞内,受体与抑制性蛋白(如Hsp90)结合形成复合物,处于非活化状态。配体(如皮质醇)与受体结合,将导致抑制性蛋白从复合物上解离下来,从而使受体暴露出DNA结合位点而被激活。这类受体一般都有三个结构域:位于C端的激素结合位点,位于中部富含Cys、具有锌指结构的DNA或Hsp90结合位点,以及位于N端的转录激活结构域。

第五节细胞内受体细胞内受体的本质是激素激活的基因调控蛋白。101.甾类激素的受体

1.甾类激素的受体11糖皮质激素受体激活

细胞内受体接受脂溶性的信号分子并与之结合形成受体-配体复合物后就成为转录促进因子,作用于特异的基因调控序列,启动基因的转录(a)类固醇激素通过扩散穿过细胞质膜;(b)激素分子与胞质溶胶中的受体结合;(c)抑制蛋白与受体脱离,露出与DNA结

合和激活基因转录的结构域;(d)被激活的复合物进入细胞核;(e)与DNA增强子区结合;(f)促进受激素调节的基因转录。糖皮质激素受体激活细胞内受体接受脂溶性的信号分子并与之结合12DNA结合域:锌指结构DNA结合域:锌指结构13甾类激素受体对基因表达的调控初级反应延缓性次级反应甾类激素受体对基因表达的调控初级反应142.NO受体NO没有专门的储存及释放调节机制,靶细胞中NO的多少直接与NO的合成有关。NO的生成由一氧化氮合酶(nitricoxidesynthase,NOS)催化,以L-精氨酸为底物,以还原型辅酶Ⅱ(NADPH)作为电子供体,生成NO和L-瓜氨酸。血管内皮细胞和神经细胞是NO的生成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接受乙酰胆碱,引起胞内Ca2+浓度升高,激活一氧化氮合酶,细胞释放NO,NO扩散进入平滑肌细胞,与胞质鸟苷酸环化酶(GTP-cyclase,GC)活性中心的Fe2+结合,改变酶的构象,导致酶活性的增强和cGMP合成增多。cGMP可降低血管平滑肌中的Ca2+离子浓度,引起血管平滑肌的舒张,血管扩张、血流通畅。2.NO受体NO没有专门的储存及释放调节机制,靶细胞中NO15NO的作用机制

NO扩散进入平滑肌细胞,与胞质鸟苷酸环化酶活性中心的Fe2+结合,改变酶的构象,导致酶活性的增强和cGMP合成增多。cGMP可降低血管平滑肌中的Ca2+离子浓度,引起血管平滑肌的舒张,血管扩张、血流通畅。

NO的作用机制NO扩散进入平滑肌细胞,与胞质鸟苷酸环化酶活16第二节离子通道偶联型受体具有离子通道作用的细胞质膜受体称为离子通道受体,这种受体见于可兴奋细胞间的突触信号传导,产生一种电效应。离子通道偶联型受体又可分为阳离子通道,如乙酰胆碱、谷氨酸和五羟色胺的受体以及阴离子通道,如甘氨酸和γ-氨基丁酸的受体第二节离子通道偶联型受体具有离子通道作用的细胞质膜受体称为17乙酰胆碱受体结构模型乙酰胆碱受体结构模型18乙酰胆碱受体的三种构象乙酰胆碱受体的三种构象19神经肌肉接点处的离子通道型受体神经肌肉接点处的离子通道型受体20γ-氨基丁酸(GABA)受体结构γ-氨基丁酸(GABA)受体结构21离子通道偶联受体与信号传导①动作电位到达突触末端,引起暂时性的去极化;②去极化作用打开了电位门控钙离子通道,导致钙离子进入突触球;③Ca2+浓度提高诱导分离的含神经递质分泌泡的分泌,释放神经递质;④Ca2+引起储存小泡分泌释放神经递质;⑤分泌的神经递质分子经扩散到达突触后细胞的表面受体;⑥神经递质与受体的结合,改变受体的性质;⑦离子通道开放,离子得以进入突触后细胞;⑧突触后细胞中产生动作电位。离子通道偶联受体与信号传导①动作电位到达突触末端,引起暂时22第三节G蛋白偶联型受体第三节G蛋白偶联型受体231.G蛋白三聚体GTP结合调节蛋白(trimericGTP-bindingregulatoryprotein)简称G蛋白,位于质膜胞质侧,由α、β、γ三个亚基组成,总相对分子质量在100kDa左右。α和γ亚基通过共价结合的脂肪酸链尾结合在膜上。G蛋白在信号转导过程中起着分子开关的作用,当α亚基与GDP结合时处于关闭状态,与GTP结合时处于开启状态。α亚基具有GTP酶活性,能催化所结合的GTP水解,恢复无活性的三聚体状态1.G蛋白三聚体GTP结合调节蛋白(trimericGT24G蛋白偶联系统的组成:膜结合机器G蛋白偶联系统的组成:膜结合机器25G蛋白分子开关效应物G蛋白分子开关效应物26G蛋白循环(Gproteincycle)G蛋白能够以两种不同的状态结合在细胞质膜上:一种是静息状态,即三体状态;另一种是活性状态。G蛋白由非活性状态转变成活性状态,尔后又恢复到非活性状态的过程称为G蛋白循环。G蛋白的这种活性转变与三种蛋白相关联:GTPase激活蛋白(GTPase-activatingprotein,GAPs);鸟苷交换因子(guaninenucleotide-exchangefactors,GEFs);鸟苷解离抑制蛋白(guaninenucleotide-dissociationinhibitors,GDIs)G蛋白循环(Gproteincycle)G蛋白能够以两种27鸟苷交换因子GTPase激活蛋白鸟苷解离抑制蛋白鸟苷交换因子GTPase激活蛋白鸟苷解离抑制蛋白28效应物G蛋白作用腺苷酸环化酶GsGi激活酶活性抑制酶活性K+离子通道Gi打开离子通道磷脂酶CGp激活酶活性cGMP磷酸二脂酶Gt激活酶活性某些G蛋白的功能Gsα-GTP激活或者抑制?Giα-GTP效应物G蛋白作用腺苷酸环化酶Gs激活酶活性K+离子通道G292.小G蛋白

小G蛋白(SmallGProtein)因分子量只有20~30KD而得名,同样具有GTP酶活性,在多种细胞反应中具有开关作用。第一个被发现的小G蛋白是Ras,它是ras基因的产物。其它的还有Rho,SEC4,YPT1等,微管蛋白β亚基也是一种小G蛋白。小G蛋白的共同特点是:当结合了GTP时即成为活化形式,这时可作用于下游分子使之活化,而当GTP水解成为GDP时(自身为GTP酶)则回复到非活化状态。这一点与Gα类似,但是小G蛋白的分子量明显低于Gα2.小G蛋白小G蛋白(SmallGProtein)因分303.G蛋白偶联受体

G蛋白偶联型受体为7次跨膜蛋白,每一种G-蛋白偶联受体都有7个α螺旋的跨膜区。信号分子与受体的细胞外结构域部分结合,引起受体的细胞内结构域部分激活相邻的G-蛋白;通过与G蛋白偶联,调节相关酶活性,在细胞内产生第二信使,从而将胞外信号跨膜传递到胞内。3.G蛋白偶联受体G蛋白偶联型受体为7次跨膜蛋白,每一种31G-蛋白偶联型受体为7次跨膜蛋白

G-蛋白偶联型受体为7次跨膜蛋白32G蛋白偶联型受体包括:多种神经递质、肽类激素和趋化因子的受体(如β-肾上腺素受体、胰高血糖素受体、促甲状腺素受体、后叶加压素受体、促黄体生长素受体、促卵泡激素受体等)在味觉、视觉和嗅觉中接受外源理化因素的受体,亦属G蛋白偶联型受体,如视紫红质(脊椎动物眼中的光激活光受体蛋白),以及脊椎动物鼻中的嗅觉受体。G蛋白偶联型受体包括:多种神经递质、肽类激素和趋化因子的受体33G蛋白偶联受体信号转导系统的特点系统由三个部分组成:7次跨膜的受体、G蛋白和效应物(酶)通过效应物产生第二信使G蛋白偶联受体信号转导系统的特点系统由三个部分组成:7次跨34

视觉感受器中的G蛋白视觉感受器中的G蛋白35G蛋白偶联受体能够激活心肌质膜的K+离子通道(打开)G蛋白偶联受体能够激活心肌质膜的K+离子通道(打开)364.G蛋白偶联系统中的效应物腺苷酸环化酶(Adenylylcyclase,AC)磷脂酶C(PLC-β)由G蛋白耦联受体所介导的细胞信号通路对应为:cAMP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信号通路4.G蛋白偶联系统中的效应物腺苷酸环化酶(Adenylyl37G蛋白和cAMP在信号转导中的作用G蛋白和cAMP在信号转导中的作用38腺苷酸环化酶催化ATP生成cAMP腺苷酸环化酶催化ATP生成cAMP39cAMP信号通路cAMP信号通路40cAMP激活蛋白激酶A(PKA)

cAMP激活蛋白激酶A(PKA)41可被PKA磷酸化的某些底物肌钙蛋白Ⅰ磷酸化酶激酶肌糖原合成酶激素敏感性脂酶丙酮酸激酶乙酰胆碱受体δ肝酪氨酸羟化酶S6核糖体蛋白磷酸化酶激酶α蛋白磷酸酶抑制剂-1磷酸化酶激酶β肌球蛋白轻链激酶乙酰CoA羧化酶果糖-1,6-二磷酸酶磷酸果糖激酶CREB(cAMP效应元件结合因子)磷酸酶-1蛋白

PKA可以转移至细胞核内磷酸化CREB转录因子可被PKA磷酸化的某些底物肌钙蛋白Ⅰ磷酸化酶激酶肌糖原合成酶42肝细胞对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的应答肝细胞对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的应答43抑制剂-1的磷酸化和去磷酸化在激素应答中的作用抑制剂-1的磷酸化和去磷酸化在激素应答中的作用44cAMP信号受体的组分

①激活型激素受体(Rs)或抑制型激素受体(Ri);②活化型调节蛋白(Gs)或抑制型调节蛋白(Gi);③腺苷酸环化酶(Adenylylcyclase);④蛋白激酶A(PKA);⑤环腺苷酸磷酸二酯酶(cAMPphosphodiesterase)。cAMP信号受体的组分①激活型激素受体(Rs)或抑制型激45cAMP途径的信号解除方式通过cAMP磷酸二酯酶(cAMPphosphodiesterase,PDE)将cAMP的环破坏,形成5’-AMP。通过抑制型的信号作用于Ri,然后通过Gi起作用。cAMP途径的信号解除方式通过cAMP磷酸二酯酶(cAMP46在某些细胞中,G蛋白不仅可激活其效应物酶的活性,也可抑制其活性。因此,G蛋白偶联系统有激活型和抑制型两种不同的系统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前列腺素、腺苷在某些细胞中,G蛋白不仅可激活其效应物酶的活性,也可抑制其活47Gs调节模型Gs调节模型48霍乱弧菌(Vibriocholerae)感染人体后,产生一种毒素:霍乱毒素(choleratoxin,一种毒蛋白),具有催化作用,可将NAD+上的ADP-核糖基团转移到Gsα亚基上(图17),使G蛋白核糖化(ADP-ribosylation),这样抑制了α亚基的GTPase活性,从而抑制了GTP的水解,使Gs一直处于激活状态。其结果使腺苷酸环化酶处于永久活性状态,cAMP的形成失去控制,引起Na+和水分泌到肠腔导致严重腹泄。这是典型的激活型G蛋白偶联系统。霍乱弧菌(Vibriocholerae)感染人体后,产生一49G蛋白的核糖化G蛋白的核糖化50Gi调节模型Gi调节模型51百日咳毒素使Gi蛋白α亚基进行ADP核糖化,阻止了Gi蛋白α亚基上的GDP被GTP取代,使其失去对腺苷酸环化酶的抑制作用,其结果也是使cAMP的浓度增加。由于百日咳是经呼吸道感染的,被感染的细胞与呼吸系统相关,这些细胞中cAMP浓度的提高,促使大量的体液分泌进入肺,引起严重的咳嗽。百日咳毒素使Gi蛋白α亚基进行ADP核糖化,阻止了Gi蛋白α52双信使系统在磷脂酰肌醇信号通路中:胞外信号分子与细胞表面G蛋白偶联型受体结合,激活质膜上的磷脂酶C(PLC-β),使质膜上4,5-二磷酸磷脂酰肌醇(PIP2)水解成1,4,5-三磷酸肌醇(IP3)和二酰基甘油(DG或DAG)两个第二信使,胞外信号转换为胞内信号。这一信号系统又称为“双信使系统”(doublemessengersystem)。双信使系统在磷脂酰肌醇信号通路中:胞外信号分子与细胞表面G蛋53磷脂酶C-β催化PIP2水解生成DAG和IP3磷脂酶C-β催化PIP2水解生成DAG和IP354处于静息状态的磷脂肌醇信号转导系统处于静息状态的磷脂肌醇信号转导系统55IP3和DG的作用IP3和DG的作用56胞质溶胶中IP3的命运用于PIP2再合成胞质溶胶中IP3的命运用于PIP2再合成57Ca2+信号的消除Ca2+信号的消除58蛋白激酶C激活特定基因转录的两种途径蛋白激酶C激活特定基因转录的两种途径59肝细胞中两个第二信使的协同作用,促进糖原分解并抑制糖原合成肝细胞中两个第二信使的协同作用,促进糖原分解并抑制糖原合成60某些激活磷脂酶C的信号分子信号分子靶细胞反应肾上腺素肝细胞(α1受体)糖原裂解加压素肝细胞糖原裂解PDGF成纤维细胞细胞增殖乙酰胆碱平滑肌(毒蝇碱性受体)收缩凝血酶血小板凝结某些激活磷脂酶C的信号分子信号分子靶细胞反应肾上腺素肝细胞61Ca2+

与钙调蛋白

由IP3动员释放到细胞内的Ca2+

除了参与蛋白激酶C的激活以外,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还有许多重要作用。一个钙调蛋白可以结合4个Ca2+。Ca2+同钙调蛋白结合形成钙-钙调蛋白复合物(calcium-calmodulincomplex),就会引起钙调蛋白构型的变化,增强了钙调蛋白与许多效应物结合的亲和力。Ca2+与钙调蛋白由IP3动员释放到细胞内的Ca2+除62

细胞中Ca2+浓度的调节细胞中Ca2+浓度的调节63CaM-蛋白激酶的激活CaM-蛋白激酶的激活64Ca2+在植物叶保卫细胞关闭中的第二信使作用Ca2+在植物叶保卫细胞关闭中的第二信使作用65第四节酶偶联型受体酶偶联型受体(enzymelinkedreceptor)分为两大类型,其一是本身具有激酶活性,如肽类生长因子(EGF,PDGF,CSF等)受体;其二是本身没有酶活性,但可以连接非受体酪氨酸激酶,如细胞因子受体超家族。第四节酶偶联型受体酶偶联型受体(enzymelinked66酶偶联型受体共同点①通常为单次跨膜蛋白,如胰岛素和胰岛素样的生长因子-1(IGF-I)的受体,有a和b两种亚基,组成四聚体型受体,其中b亚基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②接受配体后发生二聚化而激活,起动其下游信号转导。酶偶联型受体共同点①通常为单次跨膜蛋白,如胰岛素和胰岛素样的67已知的酶偶联型受体①受体酪氨酸激酶、②受体酪氨酸磷脂酶、③受体丝氨酸/苏氨酸激酶、④受体鸟苷酸环化酶、⑤酪氨酸激酶连接的受体、⑥组氨酸激酶连接的受体已知的酶偶联型受体①受体酪氨酸激酶、681.受体酪氨酸激酶RPTK1.受体酪氨酸激酶RPTK69受体酪氨酸激酶的二聚化和自磷酸化受体酪氨酸激酶的二聚化和自磷酸化70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RAS信号途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RAS信号途径71

RAS信号途径受体酪氨酸激酶的信号转导

RAS信号途径受体酪氨酸激酶的信号转导72

酪氨酸磷酸化的IRS在激活信号转导途径中的作用胰岛素受体酪氨酸磷酸化的IRS在激活信号转导途径中的作用胰岛素受体732.受体丝氨酸/苏氨酸激酶

受体丝氨酸/苏氨酸激酶(receptorserine/threoninekinases)是单次跨膜蛋白受体,在胞内区具有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活性,该受体以异二聚体行使功能。主要配体是转化生长因子-βs(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s,TGF-βs)家族成员,包括TGF-β1~TGF-β5,这些成员具有类似结构与功能,对细胞具有多方面的效应。依细胞类型不同,可能抑制细胞增殖、刺激胞外基质合成、刺激骨骼的形成、通过趋化性吸引细胞和作为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诱导信号等。2.受体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受体丝氨酸/苏氨酸激酶(rec743.受体酪氨酸磷酯酶

受体酪氨酸磷酯酶(receptortyrosinephosphatases)为单次跨膜蛋白受体,受体胞内区具有蛋白酪氨酸磷酯酶的活性,胞外配体与受体结合激发该酶活性,使特异的胞内信号蛋白的磷酸酪氨酸残基去磷酸化,其作用是控制磷酸酪氨酸残基的寿命,使静止细胞具有较低的磷酸酪氨酸残基的水平。3.受体酪氨酸磷酯酶受体酪氨酸磷酯酶(receptort754.受体鸟苷酸环化酶

受体鸟苷酸环化酶(receptorguanylatecyclase)也是单次跨膜蛋白受体,胞外段是配体结合部位,胞内段为鸟苷酸环化酶催化结构域。这种酶联受体的特点是:受体本身就是鸟苷酸环化酶,其细胞外部分有同信号分子结合的位点,细胞内部分有一个鸟苷酸环化酶的催化结构域,可催化GTP生成cGMP。而cGMP可激活cGMP依赖性的蛋白激酶G(cyclicGMP-dependentproteinkinaseG,G-kinase),从而引起细胞信号转导。因此,该途径中的第二信使是cGMP。4.受体鸟苷酸环化酶受体鸟苷酸环化酶(receptorg76

鸟苷酸环化酶催化GTP生成cGMP鸟苷酸环化酶催化GTP生成cGMP77与信号转导有关的两种鸟苷酸环化酶的结构与信号转导有关的两种鸟苷酸环化酶的结构78细胞因子受体超家族---酪氨酸激酶连接的受体JAK-STAT信号途径这类细胞因子(cytokine)有:白介素(IL)、干扰素(IFN)、集落刺激因子(CSF)、生长激素(GH)等,在造血细胞和免疫细胞通讯上起作用,这类细胞因子的受体为单次跨膜蛋白,本身不具有酶活性,但与配体结合后发生二聚化而被激活,然后连接胞内酪氨酸蛋白激酶(如,JAK)并传递信号,其信号途径为JAK-STAT或RAS途径。细胞因子受体超家族---酪氨酸激酶连接的受体JAK-ST79思考题1.分子识别、离子通道偶联型受体、G蛋白和G蛋白循环、cAMP受体、酶偶联型受体、受体鸟苷酸环化酶、细胞因子受体、细胞内受体、NO受体。2.什么是Gs调节模型?3.受体酪氨酸激酶的信号转导是什么?4.细胞内受体包括哪些?5.谈谈甾类激素受体的结构与功能。6.G蛋白偶联型受体的结构与功能。7.受体识别作用过程中,受体分子除了结构基础外,还需要哪些作用基础?请举一些例子加以说明。思考题1.分子识别、离子通道偶联型受体、G蛋白和G蛋白循环、80第二章蛋白质结构与功能——受体第二章蛋白质结构与功能——受体81第一节分子识别第二节离子通道偶联型受体第三节G蛋白偶联型受体第四节酶偶联型受体第五节细胞内受体第一节分子识别82第一节分子识别

细胞通讯中,由信号传导细胞送出的信号分子必须被靶细胞接收才能触发靶细胞的应答,接收信息的分子称为受体(receptor),信号分子则被称为配体(ligand)。几丁质第一节分子识别细胞通讯中,由信号传导83分子识别的基础分子识别是生命活动中最为重要的反应之一,各种生物大分子通过氢键、离子键等相互结合,不同大分子之间的三维结构特异性的相互识别,导致了生物体中各种生命反应的发生。分子识别的基础分子识别是生命活动中最为重要的反应之一,各种生84

信号分子识别并结合的受体通常位于细胞质膜

或细胞内,所以有两类受体:

表面受体(surfacereceptor)位于细胞质膜上的称为表面受体(surfacereceptor),主要同大的信号分子或小的亲水性的信号分子作用,传递信息。

细胞内受体(intracellularreceptor)位于胞质溶胶、核基质中的受体称为细胞内受体(intracellularreceptor)。主要同脂溶性的小信号分子作用。分类:信号分子识别并结合的受体通常位于细胞质膜 或细胞内,所以85细胞表面受体与细胞内受体细胞表面受体与细胞内受体86

根据表面受体进行信号转导的方式,将表面受体分为三种类型:离子通道偶联受体(ion-channellinkedreceptor)G-蛋白偶联受体(G-proteinlinkedreceptor)酶联受体(enzyme-linkedreceptor)

肽类生长因子根据表面受体进行信号转导的方式,将表面受体分为三种类型:肽87

根据表面受体与质膜的结合方式,则可分为单次跨膜、7次跨膜和多亚单位跨膜受体根据表面受体与质膜的结合方式,则可分为单次跨膜、7次跨膜和88

细胞内受体:通常有两个不同的结构域,一个是与DNA结合的结构域,另一个是激活基因转录的N端结构域。此外有两个结合位点,一个是与配体结合的位点,位于C末端,另一个是与抑制蛋白结合的位点,在没有与配体结合时,则由抑制蛋白抑制了受体与DNA的结合,若是有相应的配体,则释放出抑制蛋白。细胞内受体:89第五节细胞内受体细胞内受体的本质是激素激活的基因调控蛋白。在细胞内,受体与抑制性蛋白(如Hsp90)结合形成复合物,处于非活化状态。配体(如皮质醇)与受体结合,将导致抑制性蛋白从复合物上解离下来,从而使受体暴露出DNA结合位点而被激活。这类受体一般都有三个结构域:位于C端的激素结合位点,位于中部富含Cys、具有锌指结构的DNA或Hsp90结合位点,以及位于N端的转录激活结构域。

第五节细胞内受体细胞内受体的本质是激素激活的基因调控蛋白。901.甾类激素的受体

1.甾类激素的受体91糖皮质激素受体激活

细胞内受体接受脂溶性的信号分子并与之结合形成受体-配体复合物后就成为转录促进因子,作用于特异的基因调控序列,启动基因的转录(a)类固醇激素通过扩散穿过细胞质膜;(b)激素分子与胞质溶胶中的受体结合;(c)抑制蛋白与受体脱离,露出与DNA结

合和激活基因转录的结构域;(d)被激活的复合物进入细胞核;(e)与DNA增强子区结合;(f)促进受激素调节的基因转录。糖皮质激素受体激活细胞内受体接受脂溶性的信号分子并与之结合92DNA结合域:锌指结构DNA结合域:锌指结构93甾类激素受体对基因表达的调控初级反应延缓性次级反应甾类激素受体对基因表达的调控初级反应942.NO受体NO没有专门的储存及释放调节机制,靶细胞中NO的多少直接与NO的合成有关。NO的生成由一氧化氮合酶(nitricoxidesynthase,NOS)催化,以L-精氨酸为底物,以还原型辅酶Ⅱ(NADPH)作为电子供体,生成NO和L-瓜氨酸。血管内皮细胞和神经细胞是NO的生成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接受乙酰胆碱,引起胞内Ca2+浓度升高,激活一氧化氮合酶,细胞释放NO,NO扩散进入平滑肌细胞,与胞质鸟苷酸环化酶(GTP-cyclase,GC)活性中心的Fe2+结合,改变酶的构象,导致酶活性的增强和cGMP合成增多。cGMP可降低血管平滑肌中的Ca2+离子浓度,引起血管平滑肌的舒张,血管扩张、血流通畅。2.NO受体NO没有专门的储存及释放调节机制,靶细胞中NO95NO的作用机制

NO扩散进入平滑肌细胞,与胞质鸟苷酸环化酶活性中心的Fe2+结合,改变酶的构象,导致酶活性的增强和cGMP合成增多。cGMP可降低血管平滑肌中的Ca2+离子浓度,引起血管平滑肌的舒张,血管扩张、血流通畅。

NO的作用机制NO扩散进入平滑肌细胞,与胞质鸟苷酸环化酶活96第二节离子通道偶联型受体具有离子通道作用的细胞质膜受体称为离子通道受体,这种受体见于可兴奋细胞间的突触信号传导,产生一种电效应。离子通道偶联型受体又可分为阳离子通道,如乙酰胆碱、谷氨酸和五羟色胺的受体以及阴离子通道,如甘氨酸和γ-氨基丁酸的受体第二节离子通道偶联型受体具有离子通道作用的细胞质膜受体称为97乙酰胆碱受体结构模型乙酰胆碱受体结构模型98乙酰胆碱受体的三种构象乙酰胆碱受体的三种构象99神经肌肉接点处的离子通道型受体神经肌肉接点处的离子通道型受体100γ-氨基丁酸(GABA)受体结构γ-氨基丁酸(GABA)受体结构101离子通道偶联受体与信号传导①动作电位到达突触末端,引起暂时性的去极化;②去极化作用打开了电位门控钙离子通道,导致钙离子进入突触球;③Ca2+浓度提高诱导分离的含神经递质分泌泡的分泌,释放神经递质;④Ca2+引起储存小泡分泌释放神经递质;⑤分泌的神经递质分子经扩散到达突触后细胞的表面受体;⑥神经递质与受体的结合,改变受体的性质;⑦离子通道开放,离子得以进入突触后细胞;⑧突触后细胞中产生动作电位。离子通道偶联受体与信号传导①动作电位到达突触末端,引起暂时102第三节G蛋白偶联型受体第三节G蛋白偶联型受体1031.G蛋白三聚体GTP结合调节蛋白(trimericGTP-bindingregulatoryprotein)简称G蛋白,位于质膜胞质侧,由α、β、γ三个亚基组成,总相对分子质量在100kDa左右。α和γ亚基通过共价结合的脂肪酸链尾结合在膜上。G蛋白在信号转导过程中起着分子开关的作用,当α亚基与GDP结合时处于关闭状态,与GTP结合时处于开启状态。α亚基具有GTP酶活性,能催化所结合的GTP水解,恢复无活性的三聚体状态1.G蛋白三聚体GTP结合调节蛋白(trimericGT104G蛋白偶联系统的组成:膜结合机器G蛋白偶联系统的组成:膜结合机器105G蛋白分子开关效应物G蛋白分子开关效应物106G蛋白循环(Gproteincycle)G蛋白能够以两种不同的状态结合在细胞质膜上:一种是静息状态,即三体状态;另一种是活性状态。G蛋白由非活性状态转变成活性状态,尔后又恢复到非活性状态的过程称为G蛋白循环。G蛋白的这种活性转变与三种蛋白相关联:GTPase激活蛋白(GTPase-activatingprotein,GAPs);鸟苷交换因子(guaninenucleotide-exchangefactors,GEFs);鸟苷解离抑制蛋白(guaninenucleotide-dissociationinhibitors,GDIs)G蛋白循环(Gproteincycle)G蛋白能够以两种107鸟苷交换因子GTPase激活蛋白鸟苷解离抑制蛋白鸟苷交换因子GTPase激活蛋白鸟苷解离抑制蛋白108效应物G蛋白作用腺苷酸环化酶GsGi激活酶活性抑制酶活性K+离子通道Gi打开离子通道磷脂酶CGp激活酶活性cGMP磷酸二脂酶Gt激活酶活性某些G蛋白的功能Gsα-GTP激活或者抑制?Giα-GTP效应物G蛋白作用腺苷酸环化酶Gs激活酶活性K+离子通道G1092.小G蛋白

小G蛋白(SmallGProtein)因分子量只有20~30KD而得名,同样具有GTP酶活性,在多种细胞反应中具有开关作用。第一个被发现的小G蛋白是Ras,它是ras基因的产物。其它的还有Rho,SEC4,YPT1等,微管蛋白β亚基也是一种小G蛋白。小G蛋白的共同特点是:当结合了GTP时即成为活化形式,这时可作用于下游分子使之活化,而当GTP水解成为GDP时(自身为GTP酶)则回复到非活化状态。这一点与Gα类似,但是小G蛋白的分子量明显低于Gα2.小G蛋白小G蛋白(SmallGProtein)因分1103.G蛋白偶联受体

G蛋白偶联型受体为7次跨膜蛋白,每一种G-蛋白偶联受体都有7个α螺旋的跨膜区。信号分子与受体的细胞外结构域部分结合,引起受体的细胞内结构域部分激活相邻的G-蛋白;通过与G蛋白偶联,调节相关酶活性,在细胞内产生第二信使,从而将胞外信号跨膜传递到胞内。3.G蛋白偶联受体G蛋白偶联型受体为7次跨膜蛋白,每一种111G-蛋白偶联型受体为7次跨膜蛋白

G-蛋白偶联型受体为7次跨膜蛋白112G蛋白偶联型受体包括:多种神经递质、肽类激素和趋化因子的受体(如β-肾上腺素受体、胰高血糖素受体、促甲状腺素受体、后叶加压素受体、促黄体生长素受体、促卵泡激素受体等)在味觉、视觉和嗅觉中接受外源理化因素的受体,亦属G蛋白偶联型受体,如视紫红质(脊椎动物眼中的光激活光受体蛋白),以及脊椎动物鼻中的嗅觉受体。G蛋白偶联型受体包括:多种神经递质、肽类激素和趋化因子的受体113G蛋白偶联受体信号转导系统的特点系统由三个部分组成:7次跨膜的受体、G蛋白和效应物(酶)通过效应物产生第二信使G蛋白偶联受体信号转导系统的特点系统由三个部分组成:7次跨114

视觉感受器中的G蛋白视觉感受器中的G蛋白115G蛋白偶联受体能够激活心肌质膜的K+离子通道(打开)G蛋白偶联受体能够激活心肌质膜的K+离子通道(打开)1164.G蛋白偶联系统中的效应物腺苷酸环化酶(Adenylylcyclase,AC)磷脂酶C(PLC-β)由G蛋白耦联受体所介导的细胞信号通路对应为:cAMP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信号通路4.G蛋白偶联系统中的效应物腺苷酸环化酶(Adenylyl117G蛋白和cAMP在信号转导中的作用G蛋白和cAMP在信号转导中的作用118腺苷酸环化酶催化ATP生成cAMP腺苷酸环化酶催化ATP生成cAMP119cAMP信号通路cAMP信号通路120cAMP激活蛋白激酶A(PKA)

cAMP激活蛋白激酶A(PKA)121可被PKA磷酸化的某些底物肌钙蛋白Ⅰ磷酸化酶激酶肌糖原合成酶激素敏感性脂酶丙酮酸激酶乙酰胆碱受体δ肝酪氨酸羟化酶S6核糖体蛋白磷酸化酶激酶α蛋白磷酸酶抑制剂-1磷酸化酶激酶β肌球蛋白轻链激酶乙酰CoA羧化酶果糖-1,6-二磷酸酶磷酸果糖激酶CREB(cAMP效应元件结合因子)磷酸酶-1蛋白

PKA可以转移至细胞核内磷酸化CREB转录因子可被PKA磷酸化的某些底物肌钙蛋白Ⅰ磷酸化酶激酶肌糖原合成酶122肝细胞对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的应答肝细胞对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的应答123抑制剂-1的磷酸化和去磷酸化在激素应答中的作用抑制剂-1的磷酸化和去磷酸化在激素应答中的作用124cAMP信号受体的组分

①激活型激素受体(Rs)或抑制型激素受体(Ri);②活化型调节蛋白(Gs)或抑制型调节蛋白(Gi);③腺苷酸环化酶(Adenylylcyclase);④蛋白激酶A(PKA);⑤环腺苷酸磷酸二酯酶(cAMPphosphodiesterase)。cAMP信号受体的组分①激活型激素受体(Rs)或抑制型激125cAMP途径的信号解除方式通过cAMP磷酸二酯酶(cAMPphosphodiesterase,PDE)将cAMP的环破坏,形成5’-AMP。通过抑制型的信号作用于Ri,然后通过Gi起作用。cAMP途径的信号解除方式通过cAMP磷酸二酯酶(cAMP126在某些细胞中,G蛋白不仅可激活其效应物酶的活性,也可抑制其活性。因此,G蛋白偶联系统有激活型和抑制型两种不同的系统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前列腺素、腺苷在某些细胞中,G蛋白不仅可激活其效应物酶的活性,也可抑制其活127Gs调节模型Gs调节模型128霍乱弧菌(Vibriocholerae)感染人体后,产生一种毒素:霍乱毒素(choleratoxin,一种毒蛋白),具有催化作用,可将NAD+上的ADP-核糖基团转移到Gsα亚基上(图17),使G蛋白核糖化(ADP-ribosylation),这样抑制了α亚基的GTPase活性,从而抑制了GTP的水解,使Gs一直处于激活状态。其结果使腺苷酸环化酶处于永久活性状态,cAMP的形成失去控制,引起Na+和水分泌到肠腔导致严重腹泄。这是典型的激活型G蛋白偶联系统。霍乱弧菌(Vibriocholerae)感染人体后,产生一129G蛋白的核糖化G蛋白的核糖化130Gi调节模型Gi调节模型131百日咳毒素使Gi蛋白α亚基进行ADP核糖化,阻止了Gi蛋白α亚基上的GDP被GTP取代,使其失去对腺苷酸环化酶的抑制作用,其结果也是使cAMP的浓度增加。由于百日咳是经呼吸道感染的,被感染的细胞与呼吸系统相关,这些细胞中cAMP浓度的提高,促使大量的体液分泌进入肺,引起严重的咳嗽。百日咳毒素使Gi蛋白α亚基进行ADP核糖化,阻止了Gi蛋白α132双信使系统在磷脂酰肌醇信号通路中:胞外信号分子与细胞表面G蛋白偶联型受体结合,激活质膜上的磷脂酶C(PLC-β),使质膜上4,5-二磷酸磷脂酰肌醇(PIP2)水解成1,4,5-三磷酸肌醇(IP3)和二酰基甘油(DG或DAG)两个第二信使,胞外信号转换为胞内信号。这一信号系统又称为“双信使系统”(doublemessengersystem)。双信使系统在磷脂酰肌醇信号通路中:胞外信号分子与细胞表面G蛋133磷脂酶C-β催化PIP2水解生成DAG和IP3磷脂酶C-β催化PIP2水解生成DAG和IP3134处于静息状态的磷脂肌醇信号转导系统处于静息状态的磷脂肌醇信号转导系统135IP3和DG的作用IP3和DG的作用136胞质溶胶中IP3的命运用于PIP2再合成胞质溶胶中IP3的命运用于PIP2再合成137Ca2+信号的消除Ca2+信号的消除138蛋白激酶C激活特定基因转录的两种途径蛋白激酶C激活特定基因转录的两种途径139肝细胞中两个第二信使的协同作用,促进糖原分解并抑制糖原合成肝细胞中两个第二信使的协同作用,促进糖原分解并抑制糖原合成140某些激活磷脂酶C的信号分子信号分子靶细胞反应肾上腺素肝细胞(α1受体)糖原裂解加压素肝细胞糖原裂解PDGF成纤维细胞细胞增殖乙酰胆碱平滑肌(毒蝇碱性受体)收缩凝血酶血小板凝结某些激活磷脂酶C的信号分子信号分子靶细胞反应肾上腺素肝细胞141Ca2+

与钙调蛋白

由IP3动员释放到细胞内的Ca2+

除了参与蛋白激酶C的激活以外,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还有许多重要作用。一个钙调蛋白可以结合4个Ca2+。Ca2+同钙调蛋白结合形成钙-钙调蛋白复合物(calcium-calmodulincomplex),就会引起钙调蛋白构型的变化,增强了钙调蛋白与许多效应物结合的亲和力。Ca2+与钙调蛋白由IP3动员释放到细胞内的Ca2+除142

细胞中Ca2+浓度的调节细胞中Ca2+浓度的调节143CaM-蛋白激酶的激活CaM-蛋白激酶的激活144Ca2+在植物叶保卫细胞关闭中的第二信使作用Ca2+在植物叶保卫细胞关闭中的第二信使作用145第四节酶偶联型受体酶偶联型受体(enzymelinkedreceptor)分为两大类型,其一是本身具有激酶活性,如肽类生长因子(EGF,PDGF,CSF等)受体;其二是本身没有酶活性,但可以连接非受体酪氨酸激酶,如细胞因子受体超家族。第四节酶偶联型受体酶偶联型受体(enzymelinked146酶偶联型受体共同点①通常为单次跨膜蛋白,如胰岛素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