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必修四测试题_第1页
高一语文必修四测试题_第2页
高一语文必修四测试题_第3页
高一语文必修四测试题_第4页
高一语文必修四测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语文必修四测试题高一语文必修四测试题高一语文必修四测试题V:1.0精细整理,仅供参考高一语文必修四测试题日期:20xx年X月高一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测试题班级姓名座号一.基础知识(共24分,每小题2分)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无误的是()A.骤雨(zhòu)纶巾(lún)一蓑(suō)还酹江月(lèi)B.罗绮(qǐ)豆蔻(kòu)吟啸(yín)揾英雄泪(wēn)C.遥岑(cén)憔悴(cuì)料峭(qiào)重湖叠巘(yǎn)D.凝噎(yē)樯橹(lǔ)玉枕(zhěn)鲈鱼堪脍(huì)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A.参差天堑竞豪奢暮霭B.今宵羌管雨林铃故垒C.雨具箫瑟念奴娇芒鞋D.巷陌烽火醉花阴凄残3.下列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故垒西边(古时军队营垒的遗迹)B.还酹江月(以酒洒地,以表凭吊)C.倩何人换取(请求)D.怎生得黑(怎么生得)下列诗句朗读音节停顿正确的一项是()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C、便纵/有/千种/风情D、元嘉/草草,封/狼居胥5.下列句子没有语句倒装现象的一项是()A.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B.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C.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D.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6、下列对词句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运用对仗和互文的手法,写出了一幅国泰民安的游乐画面。)B.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形象地概括了整个战争的胜利场景。“谈笑间”的神态描写,表现了周瑜指挥若定的风度和出众的才干。)C.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通过描写日暮景色,渲染出一种苍凉的氛围,有声有色地写出了词人对家乡的思念。)D.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作者以廉颇自况,自以为虽然老了,但还能参加抗金战斗。)7.下列句子没有运用典故的一项是()A.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B.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C.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D.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8.下列修辞手法不一致的一项是()A.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B.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C.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D.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9.古诗词中有些常见的意象往往赋予特定的含义,下列各项中不搭配的一项是()A芭蕉、梧桐------孤独、忧愁,离情别绪B梅花、菊花、蝉---高洁品格C白云、明月-----孤冷凄清、高洁美好、思乡念亲D红豆-----男女爱情或亲情10.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词根据字数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58字以内为小令,59-90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B、词是兴于唐代胜于宋代的一种文学样式,因为长短不一,又称长短句。C、苏轼的词改变了婉约柔靡的风格,开创了豪放一派词风,与南宋的辛弃疾并称“苏辛”。D、旧体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唐代以前的诗歌统称古体诗,唐代以后的统称近体诗。11.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于作者66岁高龄镇守京口之时。表达了词人对南宋朝廷忘记国耻不思北伐,以及对自己无用武之地的愤慨之情。B.词的上片缅怀两位古代英雄。作者对孙权和刘备这两个历史人物的仰慕,对他们所创立的赫赫战功的赞扬,其情感是那么炽热、强烈,这正说明了作者人到老年仍旧壮心不已的精神气概。C.下片结句“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以廉颇自况,表达了要北伐抗敌的迫切愿望和报国无路的悲痛、愤慨。这个结句是极富个性的、英雄气十足的叹息和呼喊!是全词苍劲、悲壮的最高音!

D.这首词的用典最为突出,可以说是一句一典,作者的生活经历和现实处境、思想主张和内心情感,几乎全是通过历史典故诉说出来的。辛词刚健、雄放的独特风格和繁复、新颖的典故用法,使他在词史上成为豪放派的杰出代表,对后世产生极大的影响。12.对《声声慢》一词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声声慢》是李清照早年的作品。她处境极其凄惨,心境极其恶劣。她用这一曲抒情长调,艺术地表现了自己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情感。B.词的开头用七组叠字构成了三句话,统领了全词的内容,展示出一种凄凉、萧条的意境。C.词的上片从秋天里气候多变,酒难御寒和北雁南飞等几个角度,写自己滞留南方的孤独生活和悲苦心情。在词的下片又进一步推进,更具体地写自己的处境和心情,而这种情景,哪里是一个简单的“愁”字所能概括得尽的。D.全词展现出作者失落、孤单、凄凉、悲哀的心灵世界。我们在了解作者生活遭遇的基础上来读这首词时,不能不对她产生深深的理解与同情。这也正是李清照这首抒情词动人的力量之所在。二、诗文默写(共15分,第空1分)13.(1)楚天千里清秋,。(2),何妨吟啸且徐行。(3)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4)舞榭歌台,。(5),瑞脑销金售。(6)四十三年,望中犹记,。(7),,无人会,登临意。(8),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9)东篱把酒黄昏后,。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10)《念奴娇》中描写赤壁古战场险要形势的三句是:,,______。三、读下面两首词,回答问题。(12分)武陵春【李清照】风住尘香①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②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③舟,载不动,许多愁。[注释]①尘香:尘土里有落花的香气。②双溪:浙江金华县的江名。③舴艋:小船。14、(1)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对应直接写心绪的是哪一句(2分)(2)有人认为这首词绝妙的是末句,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3分)西江月•黄陵庙【张孝祥①】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②留我看斜阳,放起鳞鳞细浪。明日风回更好,今朝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③岳阳楼上。[注]①张孝祥:南宋初词人。这首词,因船行洞庭湖畔黄陵庙下为风浪所阻而作。作者与友人信中提到:“某离长沙且十日,尚在黄陵庙下,波臣风伯亦善戏矣。”②波神:女神。③准拟:准定。15.(1)这首词的风格与宋代哪两位词人比较接近这种风格的词人属于哪一流派答:。(3分)在这首词中,作者是以怎样的胸怀对待风波险阻的?请结合诗句略作分析。答:。(4分)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饮一口汨罗江熊召政汨罗一水,迤迤逦逦,在中国的诗史中,已经流了两千多年。诗人如我辈,视之为愤世嫉俗之波的,不乏其人;取它一瓢饮者,更是大有人在。当然,饮的不是玉液琼浆,而是在漫长的春秋中浊了又清,清了又浊的苦涩。这苦涩,比秋茶更酽。这会儿,我正在汨罗江的岸边,掬起一杯浑黄得叫人失望的江水。为了在端午节这一天,饮一口汨罗江的水,我可是千里奔驰特意赶来的啊!脖子一扬,我,饮了一口汨罗。立刻,我感觉到,就像有一条吐着芯子的蛇窜入我的喉管,冰凉而滑溜,在我肝胆心肺间穿行,如同在烟雨迷蒙的天气里穿过三峡的蛟龙。愤世嫉俗的味道真苦啊!同行人大概看出我脸色难堪,埋怨说:“叫你不要喝你偏要喝,这水太脏了。”我报以苦笑。朋友继续说:“你们诗人都是疯子,不过,也像圣徒。恒河的水污染那么严重,圣徒们也是长途跋涉,非得跑到那里去喝一口。”我得承认,朋友这么说,并不是讥笑我,他只是不理解。我的行囊中,带有青岛啤酒和可口可乐,为什么,我非得饮这浑黄的汨罗这小小的隔阂,让我想起禅家的一段公案。一次,著名禅师药山惟俨看到一个和尚,问:“你从哪里来?”和尚答:“我从湖南来。”药山又问:“湖水是不是在泛滥?”答:“湖水还没有泛滥。”药山接着说:“奇怪,下那么多雨,湖水为什么没有泛滥?”和尚对此没有满意的回答。因而药山的弟子云岩说:“是在泛滥。”同时,药山另一个弟子东山大叫道:“何劫中不曾泛滥!”细细品味这句话,不得不佩服禅家独特的思维品质。何水不脏?我想对朋友当头棒喝的这四个字,本源于何劫中不曾泛滥的追问。不过,那四个字我终究没有问出口。然而由禅家推及诗家,我想得更多了。汛期湖水泛滥,每个人都看得到。可是,干旱季节的湖水泛滥,又有几个人能感觉到呢?屈原淹死在汨罗江,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汨罗不只是湘北的这一条,也不尽然是由波涛组成,知道这一点的,恐怕更是微乎其微了。何劫中不曾泛滥!还可以推补一句,何处没有汨罗江?嵇康的汨罗江,是一曲裂人心魄的《广陵散》;李白的汨罗江,是一片明月;苏东坡的汨罗江,是一条走不到尽头的贬谪之骆;秋瑾的汨罗江,是一把砍头的大刀;闻一多的汨罗江,是一颗穿胸的子弹……到这里,我禁不住问自己:你的汨罗江会是什么呢?据考证,屈原本姓熊,是我的同宗。从知道他的那一天起,他就是我写诗做人的坐标。每当灾难来临,我就想到那形形色色的汨罗江。好多次,当我的愤怒无法宣泄,我就想跑到这里来,跳进去,让汨罗再汨罗一回。今天,我真的站到了这汨罗江的岸边,饮了一口浑黄后,我的愤怒被淹灭了,浮起的是从来也没有经历过的惆怅。江面上,二三渔舟以一种“与尔同销万古愁”的悠然,从我眼前飘过。不知道屈原为何许人也的渔翁,一网撒去,捞回来的是最为奢侈的五月的阳光。偶尔有几条鱼苗,看上去像二月的柳叶,也被渔翁扔进了鱼篓。那也是他的收获啊!醉翁之意不在酒,而渔翁之意,却是肯定在于鱼的。中国的渔翁形象,从劝屈原“何不随其流而逐其波”的那一位,到“惯看秋月春风”的那一位,都是明哲保身的遁世者,权力更迭,人间兴废,与他们毫不相干。船头上一坐,就着明月,两三条小鱼,一壶酒,他们活的好逍遥啊!你看这条因屈原而名垂千古的汨罗江上,屈原早就不见了,而渔翁仍在。这就是我的惆怅所在。一位清代的湖南诗人写过这么一首诗:萧瑟寒塘垂竹枝,长桥屈曲带涟漪。持竿不是因鲂鲤,要斫青光写楚辞。看来,这位诗人的心态和我差不多,又想当屈子,又想当渔翁,结果是两样都当不好,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古人早就这么说过。既如此,我的饮一口汨罗的朝圣心情,到此也就索然了。归去罢,归去来兮,说不定东湖边上的小书斋,就是我明日的汨罗。(选自《问花笑谁:熊召政美文精选》,有删改)16.结合文意,概括“泊罗江”的两种主要含义。(每种不超过15个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从文中看,作者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渔翁”在文中有何寓意其作用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下列对这篇散文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作者认为,汨罗一水,迤迤逦逦,在中国已经流了两千多年,浑黄而不清澈,因此,它的味道是苦涩的。B.在作者的朋友眼中,诗人的追求是崇高的,但行为是怪异的,所以他们是“圣徒”与“疯子”的矛盾集合体。C.文中“禅家公案”一段,在结构上起过渡作用,承上启下,拓展了文章的表现空间。D.“嵇康的汨罗江”一段,作者巧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使文章形象生动,语势增强。E.作者又想当屈子,又想当渔翁,但虑及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因而决定躲进书斋,做一个明哲保身的人。五、语言表达及应用(共6分)20.依照例句,从下面的事物中任选一个,分别从正面和反面立意,写两个有寓意的句子。例:白雪正面:不论别人从何种目光对待它,它总是露出清纯的笑脸。反面:总是爱用洁白的面具去掩饰人间的丑恶。选择事物:月亮、天平、火柴、彩虹。正面:;反面:。21.下面一则启事,有两处明显的错误,请指出并简要说明原因。(4分)招领启事本人于昨日在某某联合超市捡到皮包一个,内有人民币1000元(都是100的),诺基亚手机一部。有丢失者前来认领。李小明5月6日答:。22.在人际关系中,“同理心”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指的是能设身处地的理解他人的处境、情绪及感受,并恳切地给予得体的回应。下面是一位刚刚转入你班的同学对你说的话,要求运用“同理心”的原理,对该同学说一段话,50字左右。这位同学说:“这个班级的学习气氛比我原来的班级差远了。我一点也不喜欢这个班级。”你说:。六、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40分)英国前首相劳合·乔治有一个习惯——随手关上身后的门。有一天,乔治和朋友在院子里散步,他们每经过一扇门,乔治总是随手把门关上。“你有必要把这些门关上吗?”朋友很是纳闷。“哦,当然有这个必要。”乔治微笑着说,“我这一生都在关我身后的门。你知道,这是必须做的事。当你关门时,也将过去的一切留在后面,不管是美好的成就,还是让人懊恼的失误,然后,你又可以重新开始。”朋友听后,陷入了沉思中。乔治正是凭着这种精神一步一步走向了成功,登上了英国首相的位置。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从一个角度构思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不要套作。高一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测试题班级姓名一.基础知识(共24分,每小题2分)1234567891112二、诗文默写(共15分,第空1分)13.(1)。(2),(3)。(4)。(5),(6)。(7),,(8),!(9)。。(10),,。三、读下面两首词,回答问题。(12分)14、(1)(2分)(2)(3分)15.(1)(3分)(2)(4分)四、161718---------------------------------------------------------------------------------------19------------20选择事物:月亮、天平、火柴、彩虹。正面;反面。2122高一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测试题答案:一.1.C(A纶guānB揾wènD脍kuài)A(B林—霖C箫—萧D残—惨)D(怎么,怎样)5.AC(“写出了词人对家乡的思念”不妥。)7D(ABC均为借代,D比喻。).B解析:“刘备”应为“刘裕”。12.A解析:《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作品。三.14.(1)愁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2)我同意这种看法。在词人笔下,抽象的东西“愁”竟有了重量,不但可随波逐流,还可以用船来承载。作者化抽象为具体,想象新颖真切,极形象地抒写出了内心的苦闷和忧愁之深;(也可以不同意这种看法,但必须自圆其说)15答案:(1)苏轼辛弃疾豪放派(2)达观、豪迈的胸怀;例如“波神留我看斜阳,放起鳞鳞细浪”两句,词人不说自己的行船为大风所阻,不得行使的实况,相反却抒写自己幻觉的意象,水神热情地邀请他欣赏那美好的夕阳景色。(结合诗句分析时一定要作具体分析,不能架空得出结论,言之有理即可)四16.参考答案:(1)忧国忧民者的精神寄托(或者:忧国忧民者苦难的象征);(2)屈原殉国之处。17.参考答案:愤世嫉俗(愤怒)、惆怅、索然(失望)18.参考答案:寓意:①指只关注眼前物质利益的人;②指明哲保身的遁世者。作用:与愤世嫉俗的屈原形成对比,以凸显屈原的高尚,表达作者对现实的感慨。19.AE解析:A项,汩罗江水的味道苦涩,并不仅是因为江水“浑黄而不清澈”,更是因为它包含了屈原“愤世嫉俗的味道”。E项“因而决定”错了。作者结尾说“说不定东湖边上的小书斋,就是我明日的汩罗”只是牢骚话,注意文中的“说不定”。五、20例:月亮正面:在清凉的夜里,总是你和最孤独的旅人作伴。反面:因为靠别人发光,所以白天不敢露面。21.(1)招领启事不能将物件说得太清楚,防止冒领。(2)应交代认领的地点。22.如果我处在这样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里,我也会感到孤独。但抱怨肯定不会解决问题,只要我们以后多交往,你很快就会拥有很多的朋友。临江仙明·杨慎之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13.(1)你如何理解“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句诗的意思?

答:。(3分)(2)这首诗流露出诗人怎样的历史观和人生观(4分)答下列两幅对联分别所咏何人?请作答。(2分)(1)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答:。(2)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杨柳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词作有后主遗风。答:。15.下面一则启事,有两处明显的错误,请指出并简要说明原因。(4分)招领启事本人于昨日在某某联合超市捡到皮包一个,内有人民币1000元(都是100的),诺基亚手机一部。有丢失者前来认领。李小明5月6日答:。16.在人际关系中,“同理心”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指的是能设身处地的理解他人的处境、情绪及感受,并恳切地给予得体的回应。下面是一位刚刚转入你班的同学对你说的话,要求运用“同理心”的原理,对该同学说一段话,50字左右。这位同学说:“这个班级的学习气氛比我原来的班级差远了。我一点也不喜欢这个班级。”你说:。六、作文(40分)阅读下面提示,根据要求作文。古人曾写过这样的诗句:“一种春声浑难忘,最是长安课归时。”表现了对放学之后那欢快、嬉闹之声的深深怀恋。今天,我们周围的声音多得让人应接不暇,可是,哪一种才是真正牵动你内心深处的呢是校园的课钟,还是窗外的风雨是岁月的爆竹,还是梦中的短笛或者,那是……请以“牵动我心的声音”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立意自定,角度自选,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一、1.C(A纶guānB揾wènD脍kuài)(B林—霖C箫—萧D残—惨)3.D(怎么,怎样).A6.C(“写出了词人对家乡的思念”不妥。)(ABC均为借代,D比喻。)二、9.(1)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2)莫听穿林打叶声(3)也无风雨也无晴(4)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5)薄雾浓云愁永昼(6)怎一个愁字了得(7)多情自古伤离别、今宵酒醒何处三、四、13.(1)青山代表了自然界,夕阳代表了人生中的美好时刻。夕阳几度,而青山依旧,不正是表明自然永恒而人生无常吗(2)历史如江水般绵延不绝,英雄却如浪朵般昙花一现。每个朝代都有属于自己的英雄,即使将每个时代的英雄串联起来与整个历史相比,却也都那么的短暂。而自然是永恒的,所以诗人流露出淡泊名利,超凡脱俗的人生观。五、14.(1)辛弃疾(2)李清照15.(1)招领启事不能将物件说得太清楚,防止冒领。(2)应交代认领的地点。16.如果我处在这样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里,我也会感到孤独。但抱怨肯定不会解决问题,只要我们以后多交往,你很快就会拥有很多的朋友。六、作文。略。苏词【傅成穆俦】①苏轼是豪放词的开创人和代表者。在传统的观念中,词以表现舞筵歌场、闺情离思为正体,而苏轼则率先在词的境域上求新求变,所谓“以诗为词”。凡能写进诗的社会和生活题材,举凡登览、怀古、咏史、咏物、游猎、感遇、悼亡、壮行、农村生活、田园风光等,无不摄入笔端,“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刘熙载《艺概》)。这种意象的扩大,冲破了传统词境的囿制,将词体提高到与诗言志抒情的同等文学地位,使人自然而然地对苏词产生出“曲子中缚不住”的感想来。②同词体的解放相配合,苏轼雄驰的感情与健拔的笔力,也一新天下耳目。我们拿“大江东去”(《念奴娇》)与“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相比,就很容易看出在宣泄力度上的不同;而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念奴娇》)、“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等都不止是寻常的夸张,而是奇情豪气的自然发露;东坡词“曲终,觉天风海雨逼人”(陆游《老学庵笔记》)的印象,即在于此。③豪放词是苏词最为人瞩目之所在,但在其词作中,仅占很小的比重,也就是说,苏轼在词体的创作中也是全能的。他有大量的婉约词,格调却显得高远典雅,真诚健康,起到了将以浓艳为主的婉约调领挈至向上一路的积极作用。更有大量的作品不易简单归类,其间或清丽,或韶秀,或清空,或旷达,常能“寄深于浅,寄厚于轻,寄劲于婉,寄直于曲,寄实于虚,寄正于余”(刘熙载《艺概》)东坡以其传世的三百余首词作,为宋代词坛的百花齐放提供了全方位的表率和借鉴。④苏轼对于宋词体制的贡献也值得一提。唐五代词多为小令,而苏轼是宋初大量制作长调的先行者之一,后世甚而将《贺新郎》、《戚氏》等词牌的创制权寄于其名下。长调在篇章结构、摘词敷采上需要更多的手法与技巧,而苏轼则往往能自如地将诗、文、论、赋的匠法运用其中。但他并不斤斤于囿守音律,为了表意的需要,敢于在格律或句读上作大胆的调整。工匠以创造突破为快而不以随俗守成为乐,苏轼作词便属于这样的类型。14.下列对“以诗为词”的解说,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将写诗的规律运用到词体的创作上。B.冲破了传统词境的囿制,扩大了词的意象。C.凡能入诗的题材内容均可入词。D.将词体提高到与诗言志抒情的同等文学地位。15.下列对“东坡词‘曲终,觉天风海雨逼人’的印象”原因的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A.苏词词体解放。B.苏词感情雄驰,笔力健拔。C.“大江东去”与“一江春水向东流”相比,在宣泄力度上不同。D.“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和“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等词句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词人的奇情豪气。16.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到了苏轼手中,词的传统被改变了,词与诗的题材已经可以混一,两者之间已经没有了不可逾越的鸿沟。B.苏轼在词的创作方面是全能巨匠.无论豪放词,还是婉约词或不易简单归类的词,都感情雄驰,笔力健拔,积极向上。C.词本是合乐的歌词,音乐对它有着很大的制约性;苏词突破了音乐的藩篱,促使词发展成为独立的抒情诗样式,词与诗最终殊途同归。D、苏城对于宋词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包括豪放词的开创、婉约词和其他多种风格词的创新、词的形式技巧音律的突破等。四、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共9分,每小题3分)词是按照乐谱填作的,所以大都是先有了歌谱然后才能填作歌词。作谱与填词的人都应该深谙乐理。在宋代,不少词人同时又是音乐家,他们能够创调制谱,就往往自己作谱,自己填词。如姜夔的自度曲十七首,歌谱与歌词皆出于他一人之手。但并不是每个词人都能作曲,一人独自作谱作词的究属少数。大多数词人只是根据前代或当代现成流行的乐谱填词,或者是一人作谱,一人填词,共同合作。如宋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说:“柳永字耆卿,为举子时,多游狭邪,善为歌辞。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又如《碧鸡漫志》卷二说:“江南某氏者,解音律,时时度曲。周美成与有瓜葛,每得一解(曲),即为制词,故周集中多新声。”柳永和周邦彦都是懂得音律的大词人,他们都同教坊乐工和作曲家密切配合,制词以填新腔。像这样歌谱与歌词分出于二人之手的在宋词中不在少数。如《玉梅令》,姜夔《玉梅令》词序说:“石湖(范成大的号)家自制此声,未有语实之,命予作。”又如《明月逐人来》,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六说:“乐府有《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