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功能课件_第1页
口腔功能课件_第2页
口腔功能课件_第3页
口腔功能课件_第4页
口腔功能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章

口腔功能1第七章

口腔功能1口腔主要的四大功能:咀嚼功能吞咽功能言语功能感觉功能2口腔主要的四大功能:2第一节下颌运动下颌运动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通过运动下颌的肌肉、颞下颌关节与牙合的协同作用而完成的若上述诸部分的关系协调,则下颌运动正常若上述任何一部分异常则下颌运动可出现异常

3第一节下颌运动下颌运动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通过运动下颌的一、下颌运动的神经调控(一)下颌运动的神经传入路径舌、唇、粘膜浅表感受器→三叉神经→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三叉神经感觉核(主核和脊束核)、对侧丘脑外侧核三级神经元→中央后回下部。(二)下颌运动的神经传出路径中央前回下部→内囊膝部、中脑、脑桥终→两侧的三叉神经运动核→三叉N→咀嚼肌。下颌运动的协调受锥体外系纹状体的苍白球和小脑的影响。4一、下颌运动的神经调控(一)下颌运动的神经传入路径4二、下颌运动的制约因素下颌运功有四个制约因素:①右侧颞下颌关节;②左侧颞下颌关节;③牙合;④神经、肌肉结构。5二、下颌运动的制约因素下颌运功有四个制约因素:5三、下颌运动的形式及运动范围(一)下颌运动的形式简单运动综合性运动张闭口运动边缘运动侧向运动和侧向咬合运动咀嚼运动前伸运动和前伸咬合运动后退运动

开闭口运动、前后运动、侧方运动三种基本形式(二)下颌运动的范围下颌运动范围可分为下列三种:1.边缘运动2.习惯性开闭运动3.功能运动6三、下颌运动的形式及运动范围(一)下颌运动的形式6边缘运动为下颌向各个方向所能作最大范围的运动。77边缘运动代表下颌、颞下颌关节、韧带、咀嚼肌的功能潜力。日常生活中的咀嚼、语言等功能性运动,均包含在边缘运动轨迹的范围内。通常以下颌运动中切点的运动轨迹表示。88下颌边缘运动中切点在矢状面上的投影轨迹Posselt图形1:下颌后退接触位RCP2:牙尖交错位ICP3:习惯性开闭口运动轨迹4:最前伸位5:最大开口位6:正中关系界边缘运动的上缘:RCP→ICP→4边缘运动的前界:4→5边缘运动的后界:RCP→6→59下颌边缘运动中切点在矢状面上的投影轨迹Posselt图形1:下颌边缘运动中切点在水平面上的投影轨迹10下颌边缘运动中切点在水平面上的投影轨迹10下颌边缘运动中切点在冠状面上的投影轨迹11下颌边缘运动中切点在冠状面上的投影轨迹11下颌边缘运动的三维图12下颌边缘运动的三维图12下颌边缘运动轨迹的意义利用其对称性、稳定性、流畅性、范围大小作为判断颞下颌关节的功能状态的指征。13下颌边缘运动轨迹的意义13习惯性开闭运动又名“叩齿运动”(tappingmovement)为一种无意识地进行的反射性开闭运动。在矢状面上的轨迹是,开口较小时呈卵圆形,开口路位于闭口路的前方;当开口较大再闭口时的切点轨迹呈“8”字形,闭口路始段在开口路前方,继之交叉,末段在开口路后方。14习惯性开闭运动又名“叩齿运动”(tappingmoveme功能运动是指进行咀嚼、吞咽及言语等功能活动时的下颌运动。咀嚼运动冠状面切点轨迹似滴泪水形状,但存在差异。15功能运动是指进行咀嚼、吞咽及言语等功能活动时的下颌运动。15四、下颌运动的记录方法(一)直接观察法1.开口度和开口型2.下颌前伸和侧方运动(二)下颌运动轨迹描记16四、下颌运动的记录方法(一)直接观察法161717(三)髁突运动轨迹描记前伸髁道斜度Bennet运动:下颌作侧向运动时工作侧髁突的运动Bennet角:下颌作侧向运动时非工作侧髁突运动的轨迹与矢状面的夹角(约20°)Fisher角:下颌作侧向运动时非工作侧髁道与前伸髁道的夹角。18(三)髁突运动轨迹描记18第二节咀嚼功能咀嚼运动为有节律和受控制的综合性下颌运动,其基本的运动形式为开闭运动、前伸后退和侧方运动可分为对食物的切割、压碎、磨细三个基本阶段。19第二节咀嚼功能咀嚼运动为有节律和受控制的综合性下颌运动,咀嚼系统(masticatorysystem):将咀嚼肌、颞下颌关节、颅骨、牙周组织及与之有关的神经血管,视为发挥咀嚼功能的统一整体。20咀嚼系统(masticatorysystem):将咀嚼肌咀嚼的意义1.粉碎食物、形成食团,促消化液分泌;2.清洁牙齿、清除误入口腔的异物;3.促进颌面部的发育4.使唾液与食物充分混合,溶出食物中的有味物质,刺激味觉感受器,同时挥发了食物中的挥发性物质如香味,从而促进嗅觉和味觉;5.咀嚼满足了人们的食欲,有精神心理效应。

21咀嚼的意义21咀嚼过程(masticationprocess)咀嚼过程可分为五个时期:静止期、食物入口期、食物定位(转送)期、咀嚼基本期、食团形成期。

22咀嚼过程(masticationprocess)咀嚼过程可咀嚼周期(masticationcycle)咀嚼食物时,下顿运动有其—定的程序和重复性,此种程序和重复件称为咀嚼周期。咀嚼周期分为开口相、闭口相、咬合相。

23咀嚼周期(masticationcycle)咀嚼食物咀嚼周期具有形态和时间的变化:1.轨迹图形似水滴形。2.时间变化:快(开口)→慢(最大开口)→快(闭口)→慢(咬合接触)。一个咀嚼周期所需时间平均为0.875秒,其中,咬合接触时间平均为0.2秒,两者间之比约为4:1。24咀嚼周期具有形态和时间的变化:1.轨迹图形似水滴形。24咀嚼运动的形式

(masticationmovemont)25咀嚼运动的形式

(masticationmovemont)牙合运循环(occlusalcirculation)切割是通过前牙牙合运循环进行的,压碎和磨细是通过后牙牙合运循环进行的。26牙合运循环(occlusalcirculation)切割是前牙的合运循环(切割)下颌开口前伸,然后上升至上下切牙对刃,再滑回至牙尖交错位,完成切割食物的一个周期,主要表现为切割运动。由于切割食物,将食物摄入口内后,需要对食物进行进一步的咀嚼直至吞咽为止,因此实际上切割运动没有连续循环进行。27前牙的合运循环(切割)27下颌向下外→升颌→工作侧后牙同名牙尖相对→牙尖交错合→上下后牙颊舌尖分离这样一个循环过程,主要表现为侧方咬合运动,将食物压碎、磨细。后牙的合运循环(压碎、磨细)28下颌向下外→升颌→工作侧后牙同名牙尖相对→牙尖交咀嚼运动的生物力学杠杆作用

I类杠杆:支点在力点和重点之间Ⅱ类杠杆:重点在力点和支点之间Ⅲ类杠杆:力点在支点和重点之间

剪刀镊子铡刀29咀嚼运动的生物力学杠杆作用I类杠杆:支点在力点和重点之间剪3030前牙的合运循环的杠杆作用

Ⅲ类杠杆:重点(食物)、支点(颞下颌关节)、动力点(提下颌肌群)。特点:阻力臂长与动力臂,机械效能低,运动灵活,有利于保护前牙。31前牙的合运循环的杠杆作用Ⅲ类杠杆:重点(食物)、支点(颞下后牙的合运循环的杠杆作用Ⅱ类杠杆:重点(食物)、支点(非工作侧颞下颌关节)、动力点(工作侧升颌肌群)。

特点:动力臂长与阻力臂,机械效能高。研磨食物的后阶段,同时有Ⅱ类和Ⅲ类杠杆作用。32后牙的合运循环的杠杆作用Ⅱ类杠杆:重点(食物)、支点(非工作咀嚼运动的类型咀嚼运动可分为双侧咀嚼和单侧咀嚼两类。双侧咀嚼可分为双侧交替咀嚼及双侧同时咀嚼。单侧咀嚼及前伸咀嚼常因牙合障碍或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所致。

33咀嚼运动的类型咀嚼运动可分为双侧咀嚼和单侧咀嚼两类。33咀嚼肌力、牙合力及牙周潜力(一)咀嚼肌力咀嚼肌所发出的最大力,又称咀嚼力。咀嚼肌力的大小与咀嚼肌横断面积呈正比。正常肌肉横断面积所能发挥的力,平均为10公斤/cm2。成年人的颞肌、咬肌、翼内肌的横断面积分别为为8cm2、⒎5cm2、4cm2,一侧合计共为19.5cm2,应有肌力195公斤。

34咀嚼肌力、牙合力及牙周潜力(一)咀嚼肌力34(二)牙合力牙合力(咀嚼压力):咀嚼时,咀嚼肌仅发挥部分力量,一般不发挥其全力而留有潜力,故牙体牙周实际所受的咀嚼力量称为牙合力或咀嚼压力。牙合力的大小因人而异,同一个体也因年龄、健康状况及牙周膜的耐受阈大小而有所不同。35(二)牙合力牙合力(咀嚼压力):咀嚼时,咀嚼肌仅发挥部分力研究牙合力的意义:正常牙合力是全身咀嚼系统健康状况的一个重要标志。36研究牙合力的意义:36影响合力的因素:1.年龄:6~7岁时25公斤,7~17岁每年增加2~3公斤,17岁时55公斤,20岁以后逐渐降低。2.性别:男性>女性。3.锻炼:喜食硬韧物、特殊训练者及咀嚼侧合力大。4.牙周:各牙不同,第一磨牙最大,牙齿健康状况。5.假牙:固定义齿及覆盖义齿大;全口义齿小。6.其他:颞颌关节、咀嚼肌的健康状态;颌骨发育,垂直距离。

37影响合力的因素:1.年龄:6~7岁时25公斤,7~17岁每(三)最大He力与牙周潜力最大合力(MAXIMALOCCLUSAFORCE):牙周组织的最大耐受力;50~70公斤咀嚼用力(masticationforce):咀嚼食物时的实际所需合力;3~30公斤牙周潜力(periodontalpctentialFORCE):最大合力与咀嚼用力的差值

咀嚼肌的功能潜力=咀嚼肌力-最大合力38(三)最大He力与牙周潜力最大合力(MAXIMALOCCL牙周潜力的意义:固定义齿修复39牙周潜力的意义:固定义齿修复39七、咀嚼效率定义:单位时间内口腔对定量食物的咀细程度。40七、咀嚼效率定义:单位时间内口腔对定量食物的咀细程度。40(一)咀嚼效率测定的方法1.重量法:咀嚼→过筛→计算剩余量

总量-余量

咀嚼效率=——————х100%

总量2.吸光度法:

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咀嚼后试物在水中悬浊液的浓度,简便、准确。3.光谱比色法:

将咀嚼后试物放入苋菜红溶液中,嚼得越细的试物,吸附该染料越多,则溶液浓度越低41(一)咀嚼效率测定的方法1.重量法:咀嚼→过筛→计算剩余测量咀嚼效率的意义1.它反映咀嚼功能状况2.可诊断咀嚼器官功能紊乱的程度3.评价牙体缺损、牙列缺损、牙周病、错牙合治疗后的效果42测量咀嚼效率的意义1.它反映咀嚼功能状况42(二)影响咀嚼效率的因素1、牙齿的功能性接触面积2、牙周组织的情况3、颞下颌关节疾患4、唾液的分泌量、舌的感觉与运动5、全身件疾患或口腔内软组织炎症、外伤后遗症等6、其他因素:如过度疲劳,精神紧张和不良咀嚼习惯等

43(二)影响咀嚼效率的因素1、牙齿的功能性接触面积43八、咀嚼时的牙齿运动咀嚼时,牙齿具有轻微的生理运动,除非大力咀嚼,一般不易感知。牙齿运动的生理意义:1、缓冲突如其来的压力2、调节出入牙髓的血液循环44八、咀嚼时的牙齿运动咀嚼时,牙齿具有轻微的生理运动,除非大力九、咀嚼与牙齿的磨耗(一)磨耗与磨损的区别磨耗(attrition):在咀嚼过程中,由于牙面与食物成分面与牙面之间的库搽,造成牙齿缓慢地,渐进性消耗的生理现象。磨损(abrasion):非咀嚼过程中发生的、牙面与外物机械摩擦产生的牙体损耗,属非生理性。45九、咀嚼与牙齿的磨耗(一)磨耗与磨损的区别4546464747磨耗的影响因素1、食物的性质:硬、韧食物使磨耗↑2、牙齿本身的状况:发育、钙化3、咀嚼习惯:单侧咀嚼4、牙的健康状况:活髓、死髓5、参加咀嚼功能的期限6、疾病48磨耗的影响因素1、食物的性质:硬、韧食物使磨耗↑48(二)磨耗的生理意义均衡而适度的磨耗具有下列生理意义:①在建牙合初期,消除早接触点,使牙合面广泛接触。②降低牙尖高度,减少咀嚼时牙周承受的侧向压力,使牙尖形态和牙周组织功能相适应。③减少临床牙冠长度,保持冠根比例协调消除早接触点④邻面磨耗代偿牙弓向前移动49(二)磨耗的生理意义均衡而适度的磨耗具有下列生理意义:49过度磨耗的后果①咀嚼效率↓②邻面过度磨耗:食物嵌塞、邻面龋、牙周炎③严重磨耗产生反横合曲线、引起下颌运动受限④引起合垂直距离降低、咀嚼无力⑤对TMJ有影响、可导致TMD50过度磨耗的后果①咀嚼效率↓50十一、咀嚼对He、颌、面生长发育的影响1.咀嚼能磨耗建合初期少数牙的早接触,从而达到建立正常的合关系。2.咀嚼压力能影响颌骨的解剖结构。如上颌骨的三大支柱结构,下颌骨的内外料嵴、牙力轨道、肌力轨道等。3.咀嚼肌的功能性刺激能促进血循和淋巴回流,增强代谢,使颅、颌、面生长发育。

51十一、咀嚼对He、颌、面生长发育的影响1.咀嚼能磨耗建合初期乳牙牙合形成后,给予富有纤维性、粗糙和耐嚼的食物,能增强其咀嚼功能,从而可刺激儿童牙合、颌、面的正常生长发育.52乳牙牙合形成后,给予富有纤维性、粗糙和耐嚼的食物,能增强其咀第三节吮吸(sucking)

吮吸是口腔内形成低于大气压的负压条件,从而使流质进入口腔的一种活动。53第三节吮吸(sucking)吮吸是口腔内形成低于大气压机理:吮吸为一种反射活动,中枢位于脑干部。吮吸异常:唇裂、腭裂的患儿,口内不能形成负压,可因吸乳困难而引起营养障碍,也可因不能正常吞咽而使食物误入气管,导致出现窒息的危险。

54机理:吮吸为一种反射活动,中枢位于脑干部。54第四节吞咽功能

吞咽(swallowingdeglutition):食物由口腔经咽部、食道进入胃的过程称为吞咽。55第四节吞咽功能吞咽(swallowingdeglu吞咽过程:根据食物所经过的解剖部位,一般可将吞咽过程分为三期,即口腔期、咽腔期和食道期。56吞咽过程:根据食物所经过的解剖部位,一般可将吞咽过程分为三期吞咽对合、颌、面生长发育的影响

正常吞咽对生长发有的作用如下:①吞咽时,舌体从内侧向牙弓及颌骨施加向前方和侧方的压力;与此同时,唇、颊肌及咽上缩肌构成的水平肌链,从外侧向牙弓及颌骨施加压力,其结果使牙弓及颅骨内外侧的生长压力趋于平衡,从而保持颌面部的生长发育。②吞咽时,提颌肌群将下颌固定于正中合位,降颌肌群收缩牵引舌骨向上,这种牵引力能刺激下颌的生长发育。③吞咽时,口腔、咽腔与鼻腔的交通隔绝,口腔内产生暂时性负压,负压可刺激硬腭下降及向前和侧方增长,有助于鼻腔的发育。57吞咽对合、颌、面生长发育的影响正常吞咽对生长发有的作用如下异常吞咽对生长发有的作用如下:①异常吞咽时,唇部不能闭合,牙不咬合,牙弓及颌骨的内外失去正常的动力平衡。此时,牙施加于牙弓及颌骨的压力,可渐渐造成上牙弓前突及开合畸形。上述畸形又可导致继发性的异常吞咽习惯。②异常吞咽时,由于牙未咬合,下颌被降颌肌群向后下牵引,久之可发展为下颌后缩畸形。③异常吞咽时,口腔、咽腔与鼻腔的不能隔绝,口腔内不能产生暂时性负压,缺乏硬腭下降及向前和侧方增长的刺激,不助于鼻腔的发育。58异常吞咽对生长发有的作用如下:58吞咽运动是在神经系统支配下,由口、咽、喉、颌、面、颈诸部肌肉之间参与的协调活动,如此种协调失去平衡,则可导致合、颌、面生长发育畸形。59吞咽运动是在神经系统支配下,由口、咽、喉、颌、面、颈诸部肌肉第六节言语功能言语speech:通称说话,是人与人交往中表达意识活动的基本方式。语言language:语言集团言语的总模式言语:某种情况下个人说话的活动。

60第六节言语功能言语speech:通称说话,是人与人交往中言语的神经控制

(一)大脑皮质与言语活动①运动性言语中枢(说话中枢):受损时,与发音有关的唇、舌、咽喉肌肉虽未瘫痪,但丧失言语能力。运动性失语症expressiveaphasia。②视运动性言语中枢(书写中枢):受损时,丧失写字或绘画的能力。失写症Agraphia

。③听觉性言语中枢:受损时,患者虽能言语、书写、看懂文字、感知发音;不能理解言语的含意。答非所问。④视觉性言语中枢(阅读中枢):受损时,视觉无障碍,言语健全,但不能阅读。失读症dyslexia。61言语的神经控制(一)大脑皮质与言语活动61(二)与言语有关的神经及其司理部位(1)声带:迷走神经的喉返神经支配(2)口咽腔:迷走神经的咽支支配(3)口腔后部:副神经支配软腭之升降(4)口腔中部:舌下神经支配舌背之升降(5)口腔前部:舌下神经支配舌尖之升降(6)口腔前庭:面神经支配上下唇之运动(7)口腔全部空间:三叉神经支配下颌运动62(二)与言语有关的神经及其司理部位62六、口腔器官缺损或畸形对于语音的影响

1.牙缺失:齿音(s、z)、唇齿音(f、v)2.唇裂或唇缺损:双唇音夹杂“s”音。3.舌缺失或畸形:发元音和辅音中的舌齿音受影响。例如巨舌畸形者,以“th”替代“S”和“z”发音;舌系带过短者发“r”、“s”和“z”音均受影响。4.腭裂:腭裂者口鼻腔相通,一切语音均混有鼻音。5.下颌后缩或过小:难以发双唇音。6.下颌前突或过大:影响发齿音和唇音。7.戴修复体:影响发音的清晰度。63六、口腔器官缺损或畸形对于语音的影响1.牙缺失:齿音(s、第七节唾液功能唾液是口腔三对大唾液腺(腮腺、颌下腺、舌下腺)和众多的小唾液腺(唇腺、颊腺、腭腺和舌腺)所分泌的混合液的总称。64第七节唾液功能唾液是口腔三对大唾液腺(腮腺、颌下腺、舌下一、唾液的性状和成分

1.理化性状唾液是泡沫状、稍混浊、无味、近中性,微呈乳光色的粘性低渗液体。唾液的比重稍大于水,为1-1.009。PH值范围约在6.0~7.9之间,平均6.75,睡眠或晨起床时多呈弱酸性,就餐后可出现碱性。65一、唾液的性状和成分1.理化性状652.唾液的成分无机成分主要是钠、钾、钙、镁、氯、磷、氰酸盐、硫酸盐。有机成分有蛋白质:蛋白酶,如淀粉酶、溶菌酶等;糖蛋白,如粘蛋白;分泌型免疫抗体IgA、IgG、IgM;血液凝集素和血浆蛋白。糖类:如半乳糖、葡萄糖等。脂类,如胆固醇、脂肪酸等。其他有机成分还有氨基酸、尿素、尿酸、氨、乳酸等。662.唾液的成分66三、唾液的作用1.消化作用:淀粉分解成a-麦芽糖

2.润滑与保护等作用3.杀菌和抗茵作用:溶菌酶、变酶、唾液小体、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lgA)、过氧化氢酶-硫氰酸盐、乳铁蛋白等4.溶媒作用5.清洁作用6.稀释和缓冲作用7.粘附和固位作用8.缩短凝血时间:血液与唾液之比为1:2时,凝血时间缩短最多。9.排泄作用10.其他作用

67三、唾液的作用1.消化作用:淀粉分解成a-麦芽糖67第六节感觉功能痛觉温度觉触觉压觉味觉68第六节感觉功能痛觉68一、味觉1.味觉感受器味觉感受器是味蕾(tastebud)味蕾是由上皮细胞衍化而来,由味觉细胞、支持细胞、基底细胞组成。

69一、味觉1.味觉感受器69轮廓乳头(vallatepapilla)

舌背后部沿界沟排列成人字形,每个乳头约含300个味蕾叶状乳头(foliatepapilla)

舌背两侧,每个乳头约含100个味蕾菌状乳头(fungiformpapilla)

散布于舌尖表面和舌背处,每个乳头约含3~4个味蕾。丝状乳头(filiformpapilla)

无味蕾

70轮廓乳头(vallatepapilla)702.味觉的传导通路

延髓孤束核丘脑盖岛部的味觉区。

舌前2/3:面神经鼓索支舌后1/3:舌咽神经舌后1/3中部、会厌等处:迷走神经。712.味觉的传导通路舌前2/3:面神经鼓索支713.基本味觉:甜、咸、酸、苦

723.基本味觉:甜、咸、酸、苦724.舌各部的味觉敏感性舌前部:对甜味最敏感舌缘:对酸味最敏感舌根部:对苦味最敏感734.舌各部的味觉敏感性735.味觉反应时间从味刺激开始到味觉产生的时间称为味觉反应时间;反应时间与刺激面积成反比,与味刺激浓度的对数呈反比,阈值浓度的反应时间为1~3秒。

745.味觉反应时间746.味觉适应长时间的味刺激,感觉强度逐渐降低,味觉阈值逐渐升高,这种现象称之为味觉适应从味刺激开始到适应直至味觉完全消退的时间称之为味觉适应时间,它与味刺激浓度成正比。四种基本味觉的适应时间:酸味:1.5~3分;甜味:1~5分;咸味:20秒~2分;苦味:1.5~2.5分

756.味觉适应757.影响味觉的因素:味刺激的面积、部位温度在20~30℃范围内,味觉阈值最低年龄越大,味觉阈值越高嗅觉、舌和口腔情况味觉适应与交叉反应其他:全身疾患、内分泌变化、精神和心理因素、药物、修复体、味盲767.影响味觉的因素:76四、痛觉

痛觉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机制,各种不同的物理和化学因素作用于机体时,都能引起痛觉,以引起机体反应,进而避免或去除疼痛的刺激。

77四、痛觉痛觉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机制,各种不同的物理和化学因痛觉的特点:1、痛觉感受器为游离神经末梢,与其他感受器相反,几乎不产生适应,疼痛持续至刺激停止2、Kiesows无痛区(KiesowsZone):相对于第二磨牙的颊粘膜区中央至口角的一段带状区域,此区内痛觉感受器密度很小,痛觉较迟钝3、牙龈缘处痛觉最敏感4、牙的疼痛敏感度:前牙>前磨牙>磨牙

78痛觉的特点:78影响痛觉阈的因素:1.人的精神状态:注意力集中或情绪紧张时,痛觉阈上升。2.口腔粘膜的角化程度:角化程度高时,痛觉阈上升。3.粘膜或牙周膜的炎症:有炎症时痛觉阈显著下降。4.第二信号系统的暗示:不同暗示可使痛觉阈上升或下降。79影响痛觉阈的因素:798080谢谢81谢谢81第七章

口腔功能82第七章

口腔功能1口腔主要的四大功能:咀嚼功能吞咽功能言语功能感觉功能83口腔主要的四大功能:2第一节下颌运动下颌运动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通过运动下颌的肌肉、颞下颌关节与牙合的协同作用而完成的若上述诸部分的关系协调,则下颌运动正常若上述任何一部分异常则下颌运动可出现异常

84第一节下颌运动下颌运动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通过运动下颌的一、下颌运动的神经调控(一)下颌运动的神经传入路径舌、唇、粘膜浅表感受器→三叉神经→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三叉神经感觉核(主核和脊束核)、对侧丘脑外侧核三级神经元→中央后回下部。(二)下颌运动的神经传出路径中央前回下部→内囊膝部、中脑、脑桥终→两侧的三叉神经运动核→三叉N→咀嚼肌。下颌运动的协调受锥体外系纹状体的苍白球和小脑的影响。85一、下颌运动的神经调控(一)下颌运动的神经传入路径4二、下颌运动的制约因素下颌运功有四个制约因素:①右侧颞下颌关节;②左侧颞下颌关节;③牙合;④神经、肌肉结构。86二、下颌运动的制约因素下颌运功有四个制约因素:5三、下颌运动的形式及运动范围(一)下颌运动的形式简单运动综合性运动张闭口运动边缘运动侧向运动和侧向咬合运动咀嚼运动前伸运动和前伸咬合运动后退运动

开闭口运动、前后运动、侧方运动三种基本形式(二)下颌运动的范围下颌运动范围可分为下列三种:1.边缘运动2.习惯性开闭运动3.功能运动87三、下颌运动的形式及运动范围(一)下颌运动的形式6边缘运动为下颌向各个方向所能作最大范围的运动。887边缘运动代表下颌、颞下颌关节、韧带、咀嚼肌的功能潜力。日常生活中的咀嚼、语言等功能性运动,均包含在边缘运动轨迹的范围内。通常以下颌运动中切点的运动轨迹表示。898下颌边缘运动中切点在矢状面上的投影轨迹Posselt图形1:下颌后退接触位RCP2:牙尖交错位ICP3:习惯性开闭口运动轨迹4:最前伸位5:最大开口位6:正中关系界边缘运动的上缘:RCP→ICP→4边缘运动的前界:4→5边缘运动的后界:RCP→6→590下颌边缘运动中切点在矢状面上的投影轨迹Posselt图形1:下颌边缘运动中切点在水平面上的投影轨迹91下颌边缘运动中切点在水平面上的投影轨迹10下颌边缘运动中切点在冠状面上的投影轨迹92下颌边缘运动中切点在冠状面上的投影轨迹11下颌边缘运动的三维图93下颌边缘运动的三维图12下颌边缘运动轨迹的意义利用其对称性、稳定性、流畅性、范围大小作为判断颞下颌关节的功能状态的指征。94下颌边缘运动轨迹的意义13习惯性开闭运动又名“叩齿运动”(tappingmovement)为一种无意识地进行的反射性开闭运动。在矢状面上的轨迹是,开口较小时呈卵圆形,开口路位于闭口路的前方;当开口较大再闭口时的切点轨迹呈“8”字形,闭口路始段在开口路前方,继之交叉,末段在开口路后方。95习惯性开闭运动又名“叩齿运动”(tappingmoveme功能运动是指进行咀嚼、吞咽及言语等功能活动时的下颌运动。咀嚼运动冠状面切点轨迹似滴泪水形状,但存在差异。96功能运动是指进行咀嚼、吞咽及言语等功能活动时的下颌运动。15四、下颌运动的记录方法(一)直接观察法1.开口度和开口型2.下颌前伸和侧方运动(二)下颌运动轨迹描记97四、下颌运动的记录方法(一)直接观察法169817(三)髁突运动轨迹描记前伸髁道斜度Bennet运动:下颌作侧向运动时工作侧髁突的运动Bennet角:下颌作侧向运动时非工作侧髁突运动的轨迹与矢状面的夹角(约20°)Fisher角:下颌作侧向运动时非工作侧髁道与前伸髁道的夹角。99(三)髁突运动轨迹描记18第二节咀嚼功能咀嚼运动为有节律和受控制的综合性下颌运动,其基本的运动形式为开闭运动、前伸后退和侧方运动可分为对食物的切割、压碎、磨细三个基本阶段。100第二节咀嚼功能咀嚼运动为有节律和受控制的综合性下颌运动,咀嚼系统(masticatorysystem):将咀嚼肌、颞下颌关节、颅骨、牙周组织及与之有关的神经血管,视为发挥咀嚼功能的统一整体。101咀嚼系统(masticatorysystem):将咀嚼肌咀嚼的意义1.粉碎食物、形成食团,促消化液分泌;2.清洁牙齿、清除误入口腔的异物;3.促进颌面部的发育4.使唾液与食物充分混合,溶出食物中的有味物质,刺激味觉感受器,同时挥发了食物中的挥发性物质如香味,从而促进嗅觉和味觉;5.咀嚼满足了人们的食欲,有精神心理效应。

102咀嚼的意义21咀嚼过程(masticationprocess)咀嚼过程可分为五个时期:静止期、食物入口期、食物定位(转送)期、咀嚼基本期、食团形成期。

103咀嚼过程(masticationprocess)咀嚼过程可咀嚼周期(masticationcycle)咀嚼食物时,下顿运动有其—定的程序和重复性,此种程序和重复件称为咀嚼周期。咀嚼周期分为开口相、闭口相、咬合相。

104咀嚼周期(masticationcycle)咀嚼食物咀嚼周期具有形态和时间的变化:1.轨迹图形似水滴形。2.时间变化:快(开口)→慢(最大开口)→快(闭口)→慢(咬合接触)。一个咀嚼周期所需时间平均为0.875秒,其中,咬合接触时间平均为0.2秒,两者间之比约为4:1。105咀嚼周期具有形态和时间的变化:1.轨迹图形似水滴形。24咀嚼运动的形式

(masticationmovemont)106咀嚼运动的形式

(masticationmovemont)牙合运循环(occlusalcirculation)切割是通过前牙牙合运循环进行的,压碎和磨细是通过后牙牙合运循环进行的。107牙合运循环(occlusalcirculation)切割是前牙的合运循环(切割)下颌开口前伸,然后上升至上下切牙对刃,再滑回至牙尖交错位,完成切割食物的一个周期,主要表现为切割运动。由于切割食物,将食物摄入口内后,需要对食物进行进一步的咀嚼直至吞咽为止,因此实际上切割运动没有连续循环进行。108前牙的合运循环(切割)27下颌向下外→升颌→工作侧后牙同名牙尖相对→牙尖交错合→上下后牙颊舌尖分离这样一个循环过程,主要表现为侧方咬合运动,将食物压碎、磨细。后牙的合运循环(压碎、磨细)109下颌向下外→升颌→工作侧后牙同名牙尖相对→牙尖交咀嚼运动的生物力学杠杆作用

I类杠杆:支点在力点和重点之间Ⅱ类杠杆:重点在力点和支点之间Ⅲ类杠杆:力点在支点和重点之间

剪刀镊子铡刀110咀嚼运动的生物力学杠杆作用I类杠杆:支点在力点和重点之间剪11130前牙的合运循环的杠杆作用

Ⅲ类杠杆:重点(食物)、支点(颞下颌关节)、动力点(提下颌肌群)。特点:阻力臂长与动力臂,机械效能低,运动灵活,有利于保护前牙。112前牙的合运循环的杠杆作用Ⅲ类杠杆:重点(食物)、支点(颞下后牙的合运循环的杠杆作用Ⅱ类杠杆:重点(食物)、支点(非工作侧颞下颌关节)、动力点(工作侧升颌肌群)。

特点:动力臂长与阻力臂,机械效能高。研磨食物的后阶段,同时有Ⅱ类和Ⅲ类杠杆作用。113后牙的合运循环的杠杆作用Ⅱ类杠杆:重点(食物)、支点(非工作咀嚼运动的类型咀嚼运动可分为双侧咀嚼和单侧咀嚼两类。双侧咀嚼可分为双侧交替咀嚼及双侧同时咀嚼。单侧咀嚼及前伸咀嚼常因牙合障碍或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所致。

114咀嚼运动的类型咀嚼运动可分为双侧咀嚼和单侧咀嚼两类。33咀嚼肌力、牙合力及牙周潜力(一)咀嚼肌力咀嚼肌所发出的最大力,又称咀嚼力。咀嚼肌力的大小与咀嚼肌横断面积呈正比。正常肌肉横断面积所能发挥的力,平均为10公斤/cm2。成年人的颞肌、咬肌、翼内肌的横断面积分别为为8cm2、⒎5cm2、4cm2,一侧合计共为19.5cm2,应有肌力195公斤。

115咀嚼肌力、牙合力及牙周潜力(一)咀嚼肌力34(二)牙合力牙合力(咀嚼压力):咀嚼时,咀嚼肌仅发挥部分力量,一般不发挥其全力而留有潜力,故牙体牙周实际所受的咀嚼力量称为牙合力或咀嚼压力。牙合力的大小因人而异,同一个体也因年龄、健康状况及牙周膜的耐受阈大小而有所不同。116(二)牙合力牙合力(咀嚼压力):咀嚼时,咀嚼肌仅发挥部分力研究牙合力的意义:正常牙合力是全身咀嚼系统健康状况的一个重要标志。117研究牙合力的意义:36影响合力的因素:1.年龄:6~7岁时25公斤,7~17岁每年增加2~3公斤,17岁时55公斤,20岁以后逐渐降低。2.性别:男性>女性。3.锻炼:喜食硬韧物、特殊训练者及咀嚼侧合力大。4.牙周:各牙不同,第一磨牙最大,牙齿健康状况。5.假牙:固定义齿及覆盖义齿大;全口义齿小。6.其他:颞颌关节、咀嚼肌的健康状态;颌骨发育,垂直距离。

118影响合力的因素:1.年龄:6~7岁时25公斤,7~17岁每(三)最大He力与牙周潜力最大合力(MAXIMALOCCLUSAFORCE):牙周组织的最大耐受力;50~70公斤咀嚼用力(masticationforce):咀嚼食物时的实际所需合力;3~30公斤牙周潜力(periodontalpctentialFORCE):最大合力与咀嚼用力的差值

咀嚼肌的功能潜力=咀嚼肌力-最大合力119(三)最大He力与牙周潜力最大合力(MAXIMALOCCL牙周潜力的意义:固定义齿修复120牙周潜力的意义:固定义齿修复39七、咀嚼效率定义:单位时间内口腔对定量食物的咀细程度。121七、咀嚼效率定义:单位时间内口腔对定量食物的咀细程度。40(一)咀嚼效率测定的方法1.重量法:咀嚼→过筛→计算剩余量

总量-余量

咀嚼效率=——————х100%

总量2.吸光度法:

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咀嚼后试物在水中悬浊液的浓度,简便、准确。3.光谱比色法:

将咀嚼后试物放入苋菜红溶液中,嚼得越细的试物,吸附该染料越多,则溶液浓度越低122(一)咀嚼效率测定的方法1.重量法:咀嚼→过筛→计算剩余测量咀嚼效率的意义1.它反映咀嚼功能状况2.可诊断咀嚼器官功能紊乱的程度3.评价牙体缺损、牙列缺损、牙周病、错牙合治疗后的效果123测量咀嚼效率的意义1.它反映咀嚼功能状况42(二)影响咀嚼效率的因素1、牙齿的功能性接触面积2、牙周组织的情况3、颞下颌关节疾患4、唾液的分泌量、舌的感觉与运动5、全身件疾患或口腔内软组织炎症、外伤后遗症等6、其他因素:如过度疲劳,精神紧张和不良咀嚼习惯等

124(二)影响咀嚼效率的因素1、牙齿的功能性接触面积43八、咀嚼时的牙齿运动咀嚼时,牙齿具有轻微的生理运动,除非大力咀嚼,一般不易感知。牙齿运动的生理意义:1、缓冲突如其来的压力2、调节出入牙髓的血液循环125八、咀嚼时的牙齿运动咀嚼时,牙齿具有轻微的生理运动,除非大力九、咀嚼与牙齿的磨耗(一)磨耗与磨损的区别磨耗(attrition):在咀嚼过程中,由于牙面与食物成分面与牙面之间的库搽,造成牙齿缓慢地,渐进性消耗的生理现象。磨损(abrasion):非咀嚼过程中发生的、牙面与外物机械摩擦产生的牙体损耗,属非生理性。126九、咀嚼与牙齿的磨耗(一)磨耗与磨损的区别451274612847磨耗的影响因素1、食物的性质:硬、韧食物使磨耗↑2、牙齿本身的状况:发育、钙化3、咀嚼习惯:单侧咀嚼4、牙的健康状况:活髓、死髓5、参加咀嚼功能的期限6、疾病129磨耗的影响因素1、食物的性质:硬、韧食物使磨耗↑48(二)磨耗的生理意义均衡而适度的磨耗具有下列生理意义:①在建牙合初期,消除早接触点,使牙合面广泛接触。②降低牙尖高度,减少咀嚼时牙周承受的侧向压力,使牙尖形态和牙周组织功能相适应。③减少临床牙冠长度,保持冠根比例协调消除早接触点④邻面磨耗代偿牙弓向前移动130(二)磨耗的生理意义均衡而适度的磨耗具有下列生理意义:49过度磨耗的后果①咀嚼效率↓②邻面过度磨耗:食物嵌塞、邻面龋、牙周炎③严重磨耗产生反横合曲线、引起下颌运动受限④引起合垂直距离降低、咀嚼无力⑤对TMJ有影响、可导致TMD131过度磨耗的后果①咀嚼效率↓50十一、咀嚼对He、颌、面生长发育的影响1.咀嚼能磨耗建合初期少数牙的早接触,从而达到建立正常的合关系。2.咀嚼压力能影响颌骨的解剖结构。如上颌骨的三大支柱结构,下颌骨的内外料嵴、牙力轨道、肌力轨道等。3.咀嚼肌的功能性刺激能促进血循和淋巴回流,增强代谢,使颅、颌、面生长发育。

132十一、咀嚼对He、颌、面生长发育的影响1.咀嚼能磨耗建合初期乳牙牙合形成后,给予富有纤维性、粗糙和耐嚼的食物,能增强其咀嚼功能,从而可刺激儿童牙合、颌、面的正常生长发育.133乳牙牙合形成后,给予富有纤维性、粗糙和耐嚼的食物,能增强其咀第三节吮吸(sucking)

吮吸是口腔内形成低于大气压的负压条件,从而使流质进入口腔的一种活动。134第三节吮吸(sucking)吮吸是口腔内形成低于大气压机理:吮吸为一种反射活动,中枢位于脑干部。吮吸异常:唇裂、腭裂的患儿,口内不能形成负压,可因吸乳困难而引起营养障碍,也可因不能正常吞咽而使食物误入气管,导致出现窒息的危险。

135机理:吮吸为一种反射活动,中枢位于脑干部。54第四节吞咽功能

吞咽(swallowingdeglutition):食物由口腔经咽部、食道进入胃的过程称为吞咽。136第四节吞咽功能吞咽(swallowingdeglu吞咽过程:根据食物所经过的解剖部位,一般可将吞咽过程分为三期,即口腔期、咽腔期和食道期。137吞咽过程:根据食物所经过的解剖部位,一般可将吞咽过程分为三期吞咽对合、颌、面生长发育的影响

正常吞咽对生长发有的作用如下:①吞咽时,舌体从内侧向牙弓及颌骨施加向前方和侧方的压力;与此同时,唇、颊肌及咽上缩肌构成的水平肌链,从外侧向牙弓及颌骨施加压力,其结果使牙弓及颅骨内外侧的生长压力趋于平衡,从而保持颌面部的生长发育。②吞咽时,提颌肌群将下颌固定于正中合位,降颌肌群收缩牵引舌骨向上,这种牵引力能刺激下颌的生长发育。③吞咽时,口腔、咽腔与鼻腔的交通隔绝,口腔内产生暂时性负压,负压可刺激硬腭下降及向前和侧方增长,有助于鼻腔的发育。138吞咽对合、颌、面生长发育的影响正常吞咽对生长发有的作用如下异常吞咽对生长发有的作用如下:①异常吞咽时,唇部不能闭合,牙不咬合,牙弓及颌骨的内外失去正常的动力平衡。此时,牙施加于牙弓及颌骨的压力,可渐渐造成上牙弓前突及开合畸形。上述畸形又可导致继发性的异常吞咽习惯。②异常吞咽时,由于牙未咬合,下颌被降颌肌群向后下牵引,久之可发展为下颌后缩畸形。③异常吞咽时,口腔、咽腔与鼻腔的不能隔绝,口腔内不能产生暂时性负压,缺乏硬腭下降及向前和侧方增长的刺激,不助于鼻腔的发育。139异常吞咽对生长发有的作用如下:58吞咽运动是在神经系统支配下,由口、咽、喉、颌、面、颈诸部肌肉之间参与的协调活动,如此种协调失去平衡,则可导致合、颌、面生长发育畸形。140吞咽运动是在神经系统支配下,由口、咽、喉、颌、面、颈诸部肌肉第六节言语功能言语speech:通称说话,是人与人交往中表达意识活动的基本方式。语言language:语言集团言语的总模式言语:某种情况下个人说话的活动。

141第六节言语功能言语speech:通称说话,是人与人交往中言语的神经控制

(一)大脑皮质与言语活动①运动性言语中枢(说话中枢):受损时,与发音有关的唇、舌、咽喉肌肉虽未瘫痪,但丧失言语能力。运动性失语症expressiveaphasia。②视运动性言语中枢(书写中枢):受损时,丧失写字或绘画的能力。失写症Agraphia

。③听觉性言语中枢:受损时,患者虽能言语、书写、看懂文字、感知发音;不能理解言语的含意。答非所问。④视觉性言语中枢(阅读中枢):受损时,视觉无障碍,言语健全,但不能阅读。失读症dyslexia。142言语的神经控制(一)大脑皮质与言语活动61(二)与言语有关的神经及其司理部位(1)声带:迷走神经的喉返神经支配(2)口咽腔:迷走神经的咽支支配(3)口腔后部:副神经支配软腭之升降(4)口腔中部:舌下神经支配舌背之升降(5)口腔前部:舌下神经支配舌尖之升降(6)口腔前庭:面神经支配上下唇之运动(7)口腔全部空间:三叉神经支配下颌运动143(二)与言语有关的神经及其司理部位62六、口腔器官缺损或畸形对于语音的影响

1.牙缺失:齿音(s、z)、唇齿音(f、v)2.唇裂或唇缺损:双唇音夹杂“s”音。3.舌缺失或畸形:发元音和辅音中的舌齿音受影响。例如巨舌畸形者,以“th”替代“S”和“z”发音;舌系带过短者发“r”、“s”和“z”音均受影响。4.腭裂:腭裂者口鼻腔相通,一切语音均混有鼻音。5.下颌后缩或过小:难以发双唇音。6.下颌前突或过大:影响发齿音和唇音。7.戴修复体:影响发音的清晰度。144六、口腔器官缺损或畸形对于语音的影响1.牙缺失:齿音(s、第七节唾液功能唾液是口腔三对大唾液腺(腮腺、颌下腺、舌下腺)和众多的小唾液腺(唇腺、颊腺、腭腺和舌腺)所分泌的混合液的总称。145第七节唾液功能唾液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