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理化生高邮盛维标:探究性实验说课稿1课件_第1页
初三理化生高邮盛维标:探究性实验说课稿1课件_第2页
初三理化生高邮盛维标:探究性实验说课稿1课件_第3页
初三理化生高邮盛维标:探究性实验说课稿1课件_第4页
初三理化生高邮盛维标:探究性实验说课稿1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复习高邮市菱塘民族初级中学中考化学实验探究复习高邮市菱塘民族初级中学1【标准解读】

科学探究既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式,也是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课程标准的目标是这样定位的: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化学学习的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情感,理解科学的本质,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初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标准解读】科学探究既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式,也是2[引入]同学们你想成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吗?要想成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吗?该具备哪些科学素养哪?你会探究吗?【教学过程分析】[引入]同学们你想成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吗?要想3[展示学习目标]1、复习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和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理解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本质。2、加深对常见元素及化合知识的理解。3、复习基本实验操作,进一步培养实验技能。[展示学习目标]1、复习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和方法,体验科学探4[知识准备]用你学到的知识解决下列问题?1、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硫磺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B.棉花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灼烧后会产生烧焦羽毛味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同时生成黑色固体D.向石灰石上滴加稀盐酸会产生气泡2、下列放在敞口的烧杯中,放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因发生化学变化而使溶液质量减轻的是()A.浓盐酸B.浓硫酸C.氢氧化钠溶液D.澄清的石灰水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改良酸性土壤最好用烧碱B.稀释浓硫酸应将水往浓硫酸里倒,C.检验某气体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应用澄清的石灰水,D.做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一定要有尾气处理装置。客观事实对实验判断的重要性安全科学可行环保重要化合物知识廉价易得[知识准备]用你学到的知识解决下列问题?1、下列有关实验现象5【例1】(09常州)大龙在公园看到绿化工人往树干上涂抹具有杀菌杀虫作用的悬浊液,对其成份产生了好奇,于是他带回了一些样本进行研究。信息提示:许多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都会使火焰呈现特殊的颜色,这叫做焰色反应。如:钠——黄色;钙——砖红色;钾——紫色;钡——黄绿色Ⅰ猜想与假设:该制剂可能为波尔多液Ⅱ实验探究:序实验步骤实验现象①取样,将其置于大试管中,加入一定量水,静置片刻上层有黄色固体漂浮,中层为无色液体,下层有较多白色固体②取少量中层液体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无色酚酞试液变红③另取少量中层液体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现砖红色④取少量黄色固体灼烧燃烧,放热,产生淡蓝色火焰,有刺激性气味⑤向下层白色固体中滴加足量稀盐酸固体完全溶解,但仅产生少量气泡[例题分析]客观事实重要的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考查【例1】(09常州)大龙6Ⅲ实验结论:(1)根据上述实验①,可以判断该悬浊液中

(填“含”或“不含”)硫酸铜;(2)根据上述实验

(填序号),可以判断该悬浊液中含有氢氧化钙;(3)根据上述实验④,可以判断黄色固体是

;(4)写出⑤中发生的所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依据客观事实的现象和有关化合物知识进行判断Ⅲ实验结论:依据客观事实的现象和有关化合物知识进行判断7此类试题我们称之为“是什么”类型此类试题往往是对生活中某种常见的物质或对某个反应的生成物的成分进行猜想和探究,注重对物质的性质的考查。解决这类试题关键是对常见物质性质的熟练掌握和对探究实验中客观事实的判断。[小结]此类试题我们称之为“是什么”类型[小结]8【跟踪练习1】(09福州)同学们在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图8所示的实验。图8(1)写出甲实验中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乙实验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3)丙实验中观察到试管内有白色沉淀产生。(4)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甲、乙、丙三个实验的废液倒入同一个干净的废液缸中,最终看到废液浑浊并呈红色,产生疑问。氢氧化钠的重要性质【跟踪练习1】(09福州)同学们在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9【提出问题】废液中含有哪些物质?【交流讨论】①一定含有的物质:碳酸钙、指示剂、水和

(写物质名称)。②还含有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是什么?同学们有如下【猜想】。小云认为:只有碳酸钠;小红认为:只有氢氧化钙;小林认为: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你认为还可能是

。(写一种猜想)【实验设计】小方想用氯化钙溶液来验证小云、小红、小林的猜想。查阅资料获悉氯化钙溶液呈中性,并设计如下实验。请你将小方的实验设计补充完整。取少量废液缸中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氯化钙溶液,静置。①有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

的猜想正确。②

的猜想正确。③

的猜想正确。【反思拓展】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

让学生认识探究的基本过程【提出问题】废液中含有哪些物质?让学生认识探究的基本过程10[归纳与小结](一)提出问题

能从化学的视角去观察思考学习和生产生活中的有探索价值各种问题,并能清楚的表述出来。(二)猜想与假设

对提出问题的可能的答案做出猜想和假设。(三)制定实验计划

能根据所要探究的具体问题设计简单的化学实验方案。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与方法[归纳与小结]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与方法11(四)进行实验、收集证据

根据实验探究过程,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五)解释与结论

对所获得的实验事实和证据进行归纳,得出正确的结论;学会通过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认识知识间联系,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六)反思与评价等

对结果进行简单评价,能明确表述探究过程和结果;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四)进行实验、收集证据12[方法与应用]你会猜想吗?例:某同学在观看烟花时发现有一种烟花燃放时发出耀眼的白光,同时生成一些白烟,你认为这种烟花中可能含有一种什么金属?以客观事实为依据草酸(H2C2O4)是一些蔬菜中常见的一种酸,某学习小组探究草酸受热后的产物,甲同学认为会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乙同学认为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你认为谁的观点不正确?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方法与应用]你会猜想吗?例:某同学在观看烟花时发现有一种烟13所选试剂实验现象及结论方法一方法二【例2】(09兰州)实验室有两瓶标签破损的无色溶液甲、乙,推知它们只能是稀盐酸和硫酸钠溶液。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用化学方法和物理方法区分它们。请回答有关问题:(1)化学方法:在不选用酸碱指示剂、pH试纸的情况下,选择不同物质类别的试剂进行区分(物质类别是指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等)。(2)物理方法:小明同学仅使用了酒精灯和玻璃棒两种仪器,就把这两种无色溶液区分开来了。请你猜测一下他的做法(简要叙述操作方法及判断方法)

物质鉴别实验设计类型开放性这些方法中你最钟情那种?为什么?讨论实验方法设计的基本方法怎么办类型所选试剂实验现象及结论方法一方法二【例2】(09兰州)实验室14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要注意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①原理是否正确,即能否达到实验的目的,是否有实验误差(科学性原则);②所用原料是否常见易得、廉价,是否节约药品,即原料的利用率是否高;③操作是否简单,即操作过程是否简捷优化(简约性原则);④是否对环境产生污染;⑤方案是否有新创意;⑥安全性是否好等等。[方法与应用]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要注意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方法与应用]15【例3】(09苏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切过咸菜的刀更容易生锈.而除锈用稀盐酸比稀硫酸快。为了进一步验证上述现象,某校师生做了以下相关分组实验,请你根据自己平时课堂学习的体验一起参与讨论并回答相关问题。【步骤一】未打磨的铝片浸入氯化铜溶液中,迅速产生大量气泡和疏松的紫红色固体,并放热,片刻后溶液由蓝绿色变成无色。(1)若要正视紫红色固体中是否含有氧化铜,可用▲溶液(填一试剂)加以检验。【步骤二】未打磨的铝片浸入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内没有明显现象。(2)比较步骤一、二,你能得出的结论是:▲。化学反应速率探究类型【例3】(09苏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切过咸菜的刀更容易16【步骤三】打磨过的铝片浸入硫酸铜溶液中,其操作、现象和结论见下表。(3)试将“影响因素”选项前恰当的字母序号填入答题卡指定位置。实验操作使用现象对比结论Ⅰ.一片用粗砂纸单向用力打磨3次,将其浸入硫酸铜溶液,片刻后用镊子取出。现象一:粗砂纸打磨的在划痕处有少量气泡,附着少量疏松的紫红色固体。现象一与现象二对比,说明①▲现象二:粗砂纸打磨的片刻内现象不明显。Ⅱ.一片用特细砂纸往复打磨数次,再将其浸入硫酸铜溶液,片刻后取出。现象三:特细砂纸打磨的表面产生较多细小气泡,表面均匀附着紫红色固体。现象三与现象一对比,说明②▲现象四:特细砂纸打磨的表面一段时间内没有明显现象。现象四与现象三对比,说明③▲★影响因素:A.打磨时用力程度及均匀程度不同B.选用砂纸颗粒粗细程度不同C.由于摩擦生热又形成了新的氧化膜设计对比实验【步骤三】打磨过的铝片浸入硫酸铜溶液中,其操作、现象和结论见17(4)比较步骤三各实验操作中用砂纸打磨的作用是:▲。(5)请仔细观察下图:试从微观粒子变化的角度分析该反应的实质是:▲

会识图(4)比较步骤三各实验操作中用砂纸打磨的作用是:18【例4】(09河北)某校同学以“比较锰、铁、铜3种金属的活动性”为课题进行探究。提供的药品:铁片、铜片、锰片、稀盐酸、硫酸亚铁溶液、硫酸铜溶液、硫酸锰溶液。【做出猜想】他们考虑到铁的活动性比铜强,对3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作出如下猜想。猜想一:锰>铁>铜;猜想二:铁>铜>锰;猜想三:

。【设计实验】为了验证猜想成立,同学们分成三组,分别针对一种猜想设计实验方案。(1)第一组验证猜想一。实验方案是将锰片、铁片分别放入稀盐酸中,观察现象。(2)第二组验证猜想二。实验方案是将锰片放入

中,观察现象。(3)第三组验证猜想三。实验方案是(只用两个实验):

。【实验及结论】各组通过实验和交流,确认猜想一是正确的。第一组同学的实验现象是:

。【拓展研究】随后同学们对探究金属活动性的方案涉及作了进一步研究。为了验证甲、乙、丙、丁4种金属的活动性依次减弱,某同学设计了如下方案:①把甲放入乙的盐溶液中;②把乙放入丙的盐溶液中;③把乙放入丁的盐溶液中;④把丁放入丙的盐溶液中。你认为哪个实验没有必要做?请说明理由。

。金属活动性顺序探究类型开放,但要科学和简约【例4】(09河北)某校同学以“比较锰、铁、铜3种金属的活动19【跟踪练习2】(09广州)某同学设计下表所示实验,探究金属铜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操作装置现象1、取一小块铜丝网,卷成筒形,固定在铜丝上。2、分别向①和②中注入15mL、30%的H2O2,并放入盛有热水的③中。约1min后可观察到①和②中都有少量气泡产生3、把铜丝插入①中。①中有大量气泡产生,约5min后不再有气泡产生;此时②中仍然有少量气泡产生回答下列问题:【跟踪练习2】(09广州)某同学设计下表所示实验,探究金属铜20(1)仪器的①名称是______________,仪器③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2)仪器②中实验的目的是

;(3)根据上述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4)如果用本实验探究铜是不是H2O2分解的催化剂,需要对上述实验方案进行补充,其中必要的是________。A.称量实验前铜丝网的质量B.将实验后的铜丝网干燥、称重C.向仪器中加入二氧化锰D.将实验后的铜丝网插入AgNO3溶液中(1)仪器的①名称是______________,仪器③的名21【跟踪练习3】化学活动小组的同学在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时,发现铜与稀硫酸在常温或短时间加热的条件下均不反应。那么,铜与浓硫酸能否发生反应呢?[猜想与假设]猜想①在常温下能反应;猜想②在常温下不能反应,但在加热条件下能反应;猜想③在加热条件下不能反应。【跟踪练习3】化学活动小组的同学在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时,发现22[实验与事实]操作①将一小块铜片放入试管中,加入足量的浓硫酸,无明显现象;操作②加热该试管,铜片上有气泡产生,并闻到刺激性气味;操作③检验产生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检验方法及现象略);操作④立即停止加热;操作⑤将试管中的残液慢慢倒入少量水中,溶液呈蓝色。[实验与事实]23[结论与解释](1)由以上探究可知:猜想____是正确的;(2)经检验产生的气体是____;立即停止加热是为了避免产生更多的____;(3)铜跟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产物是SO2和CuSO4。[反思与评价](1)操作⑤中,从安全角度考虑(填“能”或“不能”)____将水倒入剩余的液体里。(2)探究结论中对产物是SO2和CuSO4的判断是否正确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结论与解释]24[拓展与应用]根据以上探究和已掌握的知识,同学们又设计了两个利用废铜屑、硫酸为原料制取硫酸铜的实验方案。甲方案:利用废铜屑跟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制取。乙方案:在加热条件下将废铜屑在空气中氧化成CuO,再将CuO与稀硫酸反应制取。请你从安全、节约、环保等方面进行评价,较好的方案是___________,理由是(答出一点即可)_______________。[拓展与应用]25【例5】(09年扬州)菠菜营养丰富,素有“蔬菜之王”的美称。民间流传:菠菜豆腐同食,易得结石。某化学兴趣小组对“菠菜豆腐是否不能同食”等问题进行了探究。【查阅资料】①菠菜含有丰富的铁、草酸盐、碳酸盐等,豆腐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及钙盐②人体结石的主要成分:草酸钙(CaC2O4)③醋酸不与草酸钙反应,但能与碳酸钙反应生成可溶性盐等。【提出猜想】“菠菜豆腐不能同食”的原因可能是▲。②弃去残渣③足量CaCl2溶液

④足量醋酸白色沉淀A①菠菜样品在少量开水中煮沸2-3min溶液M白色沉淀B无色无味气体C【探究一】菠菜中部分成分分析【例5】(09年扬州)菠菜营养丰富,素有“蔬菜之王”的美称。26(1)步骤③中加入足量的CaCl2溶液的目的▲。(2)已知气体C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醋酸的化学式用HAC表示,写出步骤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沉淀A、B的质量关系为:m(A)▲m(B)(填“>”、“<”或“=”)。(3)白色沉淀B的化学式为▲,由此可见菠菜豆腐不能同食。以下饮食观点正确的是▲(填字母)A.禁吃菠菜B.高钙牛奶可与菠菜同食C.菠菜烹饪时可用开水烫,可降低草酸盐含量【探究二】某草酸钙晶体(CaC2O4·xH2O)热分解研究按下图装置将草酸钙晶体样品高温加热,使其完全分解,对所得气体产物进行探究(假设装置中各试剂均足量)(1)步骤③中加入足量的CaCl2溶液的目的▲。按下27(4)①反应开始前通入氮气的目的是▲。②装置B中硫酸铜粉末变蓝,说明产物中有▲,C、F中澄清石灰水均变浑浊,E中CuO变红,说明产物还有▲和▲,经检验A中残留固体为氧化物。③对上述装置从环保角度提一个改进建议▲。(5)某研究所利用SDTQ600热分析仪对草酸钙晶体(CaC2O4·xH2O)进行热分解,获得固体质量/g02004006008001000

分解温度/℃固体质量—分解温度关系图10.012.814.65.60相关数据,绘制成固体质量—分解温度的关系如右图。①800℃以上时,固体成分的化学式为▲。②计算CaC2O4·xH2O中的x(写出计算过程,CaC2O4的相对分子质量:128)。③残留固体为CaC2O4时的温度范围▲,写出固体质量由12.8g变为10.0g时的化学方程式▲。综合型(4)①反应开始前通入氮气的目的是▲。固体质量028常见的中考探究题类型“是什么”类型探究题“怎么办”类型探究题“综合”类型探究题[课堂总结]常见的中考探究题类型“是什么”类型探究题“怎么办”类型探究题29这类试题通常是以某个(某种)常见的化学反应为依托,对化学反应的速率、现象等进行探究,重点考查化学实验的操作技能和实验方法的设计能力。通常有三种类型:物质鉴别实验设计类型化学反应速率探究类型金属活动性探究类型这类试题通常是以某个(某种)常见的化学反应为依30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要注意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①原理是否正确,即能否达到实验的目的,是否有实验误差(科学性原则);②所用原料是否常见易得、廉价,是否节约药品,即原料的利用率是否高;③操作是否简单,即操作过程是否简捷优化(简约性原则);④是否对环境产生污染;⑤方案是否有新创意;⑥安全性是否好等等。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要注意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31[反馈与应用][反馈与应用]32科学探究是方法,是能力,更是一种科学态度。让我们共同努力培养学生心怀科学探究的思想,养成科学探究的品质,锻炼科学探究的能力,在科学的世界里自由的翱翔。谢谢大家!科学探究是方法,是能力,更是一种科学33中考化学实验探究复习高邮市菱塘民族初级中学中考化学实验探究复习高邮市菱塘民族初级中学34【标准解读】

科学探究既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式,也是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课程标准的目标是这样定位的: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化学学习的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情感,理解科学的本质,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初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标准解读】科学探究既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式,也是35[引入]同学们你想成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吗?要想成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吗?该具备哪些科学素养哪?你会探究吗?【教学过程分析】[引入]同学们你想成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吗?要想36[展示学习目标]1、复习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和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理解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本质。2、加深对常见元素及化合知识的理解。3、复习基本实验操作,进一步培养实验技能。[展示学习目标]1、复习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和方法,体验科学探37[知识准备]用你学到的知识解决下列问题?1、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硫磺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B.棉花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灼烧后会产生烧焦羽毛味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同时生成黑色固体D.向石灰石上滴加稀盐酸会产生气泡2、下列放在敞口的烧杯中,放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因发生化学变化而使溶液质量减轻的是()A.浓盐酸B.浓硫酸C.氢氧化钠溶液D.澄清的石灰水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改良酸性土壤最好用烧碱B.稀释浓硫酸应将水往浓硫酸里倒,C.检验某气体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应用澄清的石灰水,D.做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一定要有尾气处理装置。客观事实对实验判断的重要性安全科学可行环保重要化合物知识廉价易得[知识准备]用你学到的知识解决下列问题?1、下列有关实验现象38【例1】(09常州)大龙在公园看到绿化工人往树干上涂抹具有杀菌杀虫作用的悬浊液,对其成份产生了好奇,于是他带回了一些样本进行研究。信息提示:许多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都会使火焰呈现特殊的颜色,这叫做焰色反应。如:钠——黄色;钙——砖红色;钾——紫色;钡——黄绿色Ⅰ猜想与假设:该制剂可能为波尔多液Ⅱ实验探究:序实验步骤实验现象①取样,将其置于大试管中,加入一定量水,静置片刻上层有黄色固体漂浮,中层为无色液体,下层有较多白色固体②取少量中层液体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无色酚酞试液变红③另取少量中层液体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现砖红色④取少量黄色固体灼烧燃烧,放热,产生淡蓝色火焰,有刺激性气味⑤向下层白色固体中滴加足量稀盐酸固体完全溶解,但仅产生少量气泡[例题分析]客观事实重要的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考查【例1】(09常州)大龙39Ⅲ实验结论:(1)根据上述实验①,可以判断该悬浊液中

(填“含”或“不含”)硫酸铜;(2)根据上述实验

(填序号),可以判断该悬浊液中含有氢氧化钙;(3)根据上述实验④,可以判断黄色固体是

;(4)写出⑤中发生的所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依据客观事实的现象和有关化合物知识进行判断Ⅲ实验结论:依据客观事实的现象和有关化合物知识进行判断40此类试题我们称之为“是什么”类型此类试题往往是对生活中某种常见的物质或对某个反应的生成物的成分进行猜想和探究,注重对物质的性质的考查。解决这类试题关键是对常见物质性质的熟练掌握和对探究实验中客观事实的判断。[小结]此类试题我们称之为“是什么”类型[小结]41【跟踪练习1】(09福州)同学们在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图8所示的实验。图8(1)写出甲实验中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乙实验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3)丙实验中观察到试管内有白色沉淀产生。(4)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甲、乙、丙三个实验的废液倒入同一个干净的废液缸中,最终看到废液浑浊并呈红色,产生疑问。氢氧化钠的重要性质【跟踪练习1】(09福州)同学们在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42【提出问题】废液中含有哪些物质?【交流讨论】①一定含有的物质:碳酸钙、指示剂、水和

(写物质名称)。②还含有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是什么?同学们有如下【猜想】。小云认为:只有碳酸钠;小红认为:只有氢氧化钙;小林认为: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你认为还可能是

。(写一种猜想)【实验设计】小方想用氯化钙溶液来验证小云、小红、小林的猜想。查阅资料获悉氯化钙溶液呈中性,并设计如下实验。请你将小方的实验设计补充完整。取少量废液缸中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氯化钙溶液,静置。①有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

的猜想正确。②

的猜想正确。③

的猜想正确。【反思拓展】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

让学生认识探究的基本过程【提出问题】废液中含有哪些物质?让学生认识探究的基本过程43[归纳与小结](一)提出问题

能从化学的视角去观察思考学习和生产生活中的有探索价值各种问题,并能清楚的表述出来。(二)猜想与假设

对提出问题的可能的答案做出猜想和假设。(三)制定实验计划

能根据所要探究的具体问题设计简单的化学实验方案。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与方法[归纳与小结]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与方法44(四)进行实验、收集证据

根据实验探究过程,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五)解释与结论

对所获得的实验事实和证据进行归纳,得出正确的结论;学会通过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认识知识间联系,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六)反思与评价等

对结果进行简单评价,能明确表述探究过程和结果;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四)进行实验、收集证据45[方法与应用]你会猜想吗?例:某同学在观看烟花时发现有一种烟花燃放时发出耀眼的白光,同时生成一些白烟,你认为这种烟花中可能含有一种什么金属?以客观事实为依据草酸(H2C2O4)是一些蔬菜中常见的一种酸,某学习小组探究草酸受热后的产物,甲同学认为会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乙同学认为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你认为谁的观点不正确?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方法与应用]你会猜想吗?例:某同学在观看烟花时发现有一种烟46所选试剂实验现象及结论方法一方法二【例2】(09兰州)实验室有两瓶标签破损的无色溶液甲、乙,推知它们只能是稀盐酸和硫酸钠溶液。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用化学方法和物理方法区分它们。请回答有关问题:(1)化学方法:在不选用酸碱指示剂、pH试纸的情况下,选择不同物质类别的试剂进行区分(物质类别是指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等)。(2)物理方法:小明同学仅使用了酒精灯和玻璃棒两种仪器,就把这两种无色溶液区分开来了。请你猜测一下他的做法(简要叙述操作方法及判断方法)

物质鉴别实验设计类型开放性这些方法中你最钟情那种?为什么?讨论实验方法设计的基本方法怎么办类型所选试剂实验现象及结论方法一方法二【例2】(09兰州)实验室47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要注意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①原理是否正确,即能否达到实验的目的,是否有实验误差(科学性原则);②所用原料是否常见易得、廉价,是否节约药品,即原料的利用率是否高;③操作是否简单,即操作过程是否简捷优化(简约性原则);④是否对环境产生污染;⑤方案是否有新创意;⑥安全性是否好等等。[方法与应用]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要注意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方法与应用]48【例3】(09苏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切过咸菜的刀更容易生锈.而除锈用稀盐酸比稀硫酸快。为了进一步验证上述现象,某校师生做了以下相关分组实验,请你根据自己平时课堂学习的体验一起参与讨论并回答相关问题。【步骤一】未打磨的铝片浸入氯化铜溶液中,迅速产生大量气泡和疏松的紫红色固体,并放热,片刻后溶液由蓝绿色变成无色。(1)若要正视紫红色固体中是否含有氧化铜,可用▲溶液(填一试剂)加以检验。【步骤二】未打磨的铝片浸入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内没有明显现象。(2)比较步骤一、二,你能得出的结论是:▲。化学反应速率探究类型【例3】(09苏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切过咸菜的刀更容易49【步骤三】打磨过的铝片浸入硫酸铜溶液中,其操作、现象和结论见下表。(3)试将“影响因素”选项前恰当的字母序号填入答题卡指定位置。实验操作使用现象对比结论Ⅰ.一片用粗砂纸单向用力打磨3次,将其浸入硫酸铜溶液,片刻后用镊子取出。现象一:粗砂纸打磨的在划痕处有少量气泡,附着少量疏松的紫红色固体。现象一与现象二对比,说明①▲现象二:粗砂纸打磨的片刻内现象不明显。Ⅱ.一片用特细砂纸往复打磨数次,再将其浸入硫酸铜溶液,片刻后取出。现象三:特细砂纸打磨的表面产生较多细小气泡,表面均匀附着紫红色固体。现象三与现象一对比,说明②▲现象四:特细砂纸打磨的表面一段时间内没有明显现象。现象四与现象三对比,说明③▲★影响因素:A.打磨时用力程度及均匀程度不同B.选用砂纸颗粒粗细程度不同C.由于摩擦生热又形成了新的氧化膜设计对比实验【步骤三】打磨过的铝片浸入硫酸铜溶液中,其操作、现象和结论见50(4)比较步骤三各实验操作中用砂纸打磨的作用是:▲。(5)请仔细观察下图:试从微观粒子变化的角度分析该反应的实质是:▲

会识图(4)比较步骤三各实验操作中用砂纸打磨的作用是:51【例4】(09河北)某校同学以“比较锰、铁、铜3种金属的活动性”为课题进行探究。提供的药品:铁片、铜片、锰片、稀盐酸、硫酸亚铁溶液、硫酸铜溶液、硫酸锰溶液。【做出猜想】他们考虑到铁的活动性比铜强,对3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作出如下猜想。猜想一:锰>铁>铜;猜想二:铁>铜>锰;猜想三:

。【设计实验】为了验证猜想成立,同学们分成三组,分别针对一种猜想设计实验方案。(1)第一组验证猜想一。实验方案是将锰片、铁片分别放入稀盐酸中,观察现象。(2)第二组验证猜想二。实验方案是将锰片放入

中,观察现象。(3)第三组验证猜想三。实验方案是(只用两个实验):

。【实验及结论】各组通过实验和交流,确认猜想一是正确的。第一组同学的实验现象是:

。【拓展研究】随后同学们对探究金属活动性的方案涉及作了进一步研究。为了验证甲、乙、丙、丁4种金属的活动性依次减弱,某同学设计了如下方案:①把甲放入乙的盐溶液中;②把乙放入丙的盐溶液中;③把乙放入丁的盐溶液中;④把丁放入丙的盐溶液中。你认为哪个实验没有必要做?请说明理由。

。金属活动性顺序探究类型开放,但要科学和简约【例4】(09河北)某校同学以“比较锰、铁、铜3种金属的活动52【跟踪练习2】(09广州)某同学设计下表所示实验,探究金属铜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操作装置现象1、取一小块铜丝网,卷成筒形,固定在铜丝上。2、分别向①和②中注入15mL、30%的H2O2,并放入盛有热水的③中。约1min后可观察到①和②中都有少量气泡产生3、把铜丝插入①中。①中有大量气泡产生,约5min后不再有气泡产生;此时②中仍然有少量气泡产生回答下列问题:【跟踪练习2】(09广州)某同学设计下表所示实验,探究金属铜53(1)仪器的①名称是______________,仪器③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2)仪器②中实验的目的是

;(3)根据上述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4)如果用本实验探究铜是不是H2O2分解的催化剂,需要对上述实验方案进行补充,其中必要的是________。A.称量实验前铜丝网的质量B.将实验后的铜丝网干燥、称重C.向仪器中加入二氧化锰D.将实验后的铜丝网插入AgNO3溶液中(1)仪器的①名称是______________,仪器③的名54【跟踪练习3】化学活动小组的同学在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时,发现铜与稀硫酸在常温或短时间加热的条件下均不反应。那么,铜与浓硫酸能否发生反应呢?[猜想与假设]猜想①在常温下能反应;猜想②在常温下不能反应,但在加热条件下能反应;猜想③在加热条件下不能反应。【跟踪练习3】化学活动小组的同学在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时,发现55[实验与事实]操作①将一小块铜片放入试管中,加入足量的浓硫酸,无明显现象;操作②加热该试管,铜片上有气泡产生,并闻到刺激性气味;操作③检验产生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检验方法及现象略);操作④立即停止加热;操作⑤将试管中的残液慢慢倒入少量水中,溶液呈蓝色。[实验与事实]56[结论与解释](1)由以上探究可知:猜想____是正确的;(2)经检验产生的气体是____;立即停止加热是为了避免产生更多的____;(3)铜跟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产物是SO2和CuSO4。[反思与评价](1)操作⑤中,从安全角度考虑(填“能”或“不能”)____将水倒入剩余的液体里。(2)探究结论中对产物是SO2和CuSO4的判断是否正确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结论与解释]57[拓展与应用]根据以上探究和已掌握的知识,同学们又设计了两个利用废铜屑、硫酸为原料制取硫酸铜的实验方案。甲方案:利用废铜屑跟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制取。乙方案:在加热条件下将废铜屑在空气中氧化成CuO,再将CuO与稀硫酸反应制取。请你从安全、节约、环保等方面进行评价,较好的方案是___________,理由是(答出一点即可)_______________。[拓展与应用]58【例5】(09年扬州)菠菜营养丰富,素有“蔬菜之王”的美称。民间流传:菠菜豆腐同食,易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