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正式群体学习教案课件_第1页
非正式群体学习教案课件_第2页
非正式群体学习教案课件_第3页
非正式群体学习教案课件_第4页
非正式群体学习教案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会计学1非正式群体会计学1非正式群体本章学习目标

1.非正式群体的概念、特点、种类。

2.非正式群体的形成原因、功能。

3.非正式群体的教育策略。第2页/共20页本章学习目标第2页/共20页第一节非正式群体概述第二节非正式群体的教育策略第3页/共20页第一节非正式群体概述第3页/共20页第一节非正式群体概述

一、非正式群体的概念非正式群体的概念来源于管理学领域的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是“正式组织”的对称,最早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梅耶提出来的。梅耶等人经过长达8年的实验研究(霍桑实验)发现,在企业中,除了正式组织外,实际上还存在着各种形式的非正式组织。第4页/共20页第一节非正式群体概述

一、非正式群体的概念第4页/共自“霍桑实验”揭示了非正式群体及其作用的存在以后,学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研究,有关的论著相继问世,不同的著作中关于非正式群体的定义也有所不同。比较有代表性的定义有:“非正式群体是凭借人们之间兴趣、需要的相近,情感方面的彼此喜欢而形成的。”“非正式群体,是在心理动机的方向一致、观点接近、信念一致、承认个别人的威望的基础上产生的,这种团体没有定员编制,没有条文规定,因此,不必有固定的形式。”

“非正式群体则是人们在交往中自发地组织起来的,人们在交往过程中由于共同的兴趣、共同的观点、共同的感情、共同的目标等而自愿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非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就是由一定数量的个人(通常规模较小)经过长期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社会团体。

第5页/共20页自“霍桑实验”揭示了非正式群体及其作用的存在以后,学者对这一综上所述,非正式群体是未经管理部门批准的,是成员在共同的活动中自发形成的以感情为基础的无形组织。在学校中,班级组织是正式群体,每个班级都有工作的目标,都要建立根据班级分工的组织结构,如班委会、团支部等。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是指班级里存在着的一种以情感成分为主要调节机制、以满足成员的心理需求为主要功能的小群体。如学生宿舍同学、某项活动爱好者群体、“巧克力派对”“丸子军团”“蛋壳组合”圈子等。第6页/共20页综上所述,非正式群体是未经管理部门批准的,是成员在共同的活二、非正式群体的特点(一)形成的自发性非正式群体的形成不是学校或教师有意安排和组织的,而是学生们以个人喜好为纽带,以共同性或互补性的心理需求为基础,自我选择、组织在一起的。(二)规范的不明确性不成文的规范,是非正式群体的一个典型特征。一般说来,非正式群体的行为规范没有明确的条文,但不等于就没有行为规范,只是这种规范是无形的,只是一种作用于群体成员心理的压力和约束力。第7页/共20页二、非正式群体的特点第7页/共20页(三)以情感为纽带由于非正式群体都是学生自发形成的,没有外部的强制与干预,学生个体都是带有情感倾向性的,群体内部的情感强于群体外的学生之间的情感,以至于非正式群体的持续发展以情感为动力。(四)核心人物自然产生并有一定影响力非正式群体的核心人物角色是自然产生的,不是由上级或官方任命的,他们并不一定具有较高的地位与权力,他们或是能力较强、经验较多,或善于体恤别人。但他们具有实际影响力。(五)内部信息传递的多样性和随意性非正式群体由于其规模较小,所以成员之间的交往和关系极为密切,只要校内外、班级内外发生一点事情,群体内的学生就会迅速传递和交流信息,直到人人知晓。与此同时,由于这种信息的传递带有明显的情绪色彩,故随意性较大,表现出明显的好恶倾向。第8页/共20页(三)以情感为纽带第8页/共20页(六)结构的封闭性与不稳定性班级中的学生非正式群体具有巨大的权威性和向心力,局外人很难了解到群体内部的真实情况,表现出极强的封闭性特征。但同时,由于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处于急剧变化期,具有思想变化快、情绪不稳定的特点。(七)成员的交叉性每个非正式群体从其构成人数看,一般为二三人至六七人不等。就一个学生来说,可能同时参与两三个这样的群体,特别是那些兴趣广泛、热情活泼的学生,可以同时为几个群体所容纳,因此,在一个五六十人的班级里存在十几个非正式群体是不足为奇的。这些群体成员相互交叉,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如A群体的成员中,同时又有B群体的成员或C群体的成员;正式组织的成员同时又是某一个或某几个非正式群体的成员等。第9页/共20页(六)结构的封闭性与不稳定性第9页/共20页三、非正式群体的种类按其形成的原因,可以划分为利益型、爱好型、情感型、亲缘型、信仰型五种。按其构成的成员,可以划分为纵向型的、横向型的和纵横型的三种非正式群体。按其社会的效应还可以把班级非正式群体划分为积极型、消极型、破坏型三种。第10页/共20页三、非正式群体的种类第10页/共20页四、非正式群体的成因一般来说,班级中非正式群体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形成的主要原因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需要的相似性(二)交往的开放性(三)主体意识的增强(四)精力过剩的或兴趣的多样(五)模仿、暗示等心理的催化第11页/共20页四、非正式群体的成因第11页/共20页五、非正式群体的影响作用(一)非正式群体的积极影响作用

1.非正式群体能使学生获得需要的满足2.非正式群体可以增强学生的群体意识

3.非正式群体能够为学生提供一定的物质和精神援助4.非正式群体有利于学生之间相互学习5.非正式群体有助于促进学生的社会化第12页/共20页五、非正式群体的影响作用第12页/共20页(二)非正式群体的消极影响作用1.可能产生不健康的、危害班集体和社会的行为

2.可能削弱正式群体的凝聚力,使其处于松散状态

3.可能成为小道消息或谣言的传播者、制造者

4.可能造成学生心理与行为的整体偏离和失误5.可能抵消正式群体的正面教育作用第13页/共20页(二)非正式群体的消极影响作用第13页/共20页第14页/共20页第14页/共20页第15页/共20页第15页/共20页第16页/共20页第16页/共20页第17页/共20页第17页/共20页第二节非正式群体的教育策略一、正确认识非正式群体二、加强非正式群体的目标引导三、区分非正式群体的不同性质,有针对性的采取应对措施四、抓住非正式群体核心任务的教育第18页/共20页第二节非正式群体的教育策略一、正确认识非正式群体第18页五、发挥非正式群体的积极作用六、开展生动活泼、积极向上的活动七、调动各方面力量,齐抓共管第19页/共20页五、发挥非正式群体的积极作用第19页/共20页感谢您的观看!第20页/共20页感谢您的观看!第20页/共20页会计学21非正式群体会计学1非正式群体本章学习目标

1.非正式群体的概念、特点、种类。

2.非正式群体的形成原因、功能。

3.非正式群体的教育策略。第2页/共20页本章学习目标第2页/共20页第一节非正式群体概述第二节非正式群体的教育策略第3页/共20页第一节非正式群体概述第3页/共20页第一节非正式群体概述

一、非正式群体的概念非正式群体的概念来源于管理学领域的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是“正式组织”的对称,最早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梅耶提出来的。梅耶等人经过长达8年的实验研究(霍桑实验)发现,在企业中,除了正式组织外,实际上还存在着各种形式的非正式组织。第4页/共20页第一节非正式群体概述

一、非正式群体的概念第4页/共自“霍桑实验”揭示了非正式群体及其作用的存在以后,学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研究,有关的论著相继问世,不同的著作中关于非正式群体的定义也有所不同。比较有代表性的定义有:“非正式群体是凭借人们之间兴趣、需要的相近,情感方面的彼此喜欢而形成的。”“非正式群体,是在心理动机的方向一致、观点接近、信念一致、承认个别人的威望的基础上产生的,这种团体没有定员编制,没有条文规定,因此,不必有固定的形式。”

“非正式群体则是人们在交往中自发地组织起来的,人们在交往过程中由于共同的兴趣、共同的观点、共同的感情、共同的目标等而自愿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非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就是由一定数量的个人(通常规模较小)经过长期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社会团体。

第5页/共20页自“霍桑实验”揭示了非正式群体及其作用的存在以后,学者对这一综上所述,非正式群体是未经管理部门批准的,是成员在共同的活动中自发形成的以感情为基础的无形组织。在学校中,班级组织是正式群体,每个班级都有工作的目标,都要建立根据班级分工的组织结构,如班委会、团支部等。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是指班级里存在着的一种以情感成分为主要调节机制、以满足成员的心理需求为主要功能的小群体。如学生宿舍同学、某项活动爱好者群体、“巧克力派对”“丸子军团”“蛋壳组合”圈子等。第6页/共20页综上所述,非正式群体是未经管理部门批准的,是成员在共同的活二、非正式群体的特点(一)形成的自发性非正式群体的形成不是学校或教师有意安排和组织的,而是学生们以个人喜好为纽带,以共同性或互补性的心理需求为基础,自我选择、组织在一起的。(二)规范的不明确性不成文的规范,是非正式群体的一个典型特征。一般说来,非正式群体的行为规范没有明确的条文,但不等于就没有行为规范,只是这种规范是无形的,只是一种作用于群体成员心理的压力和约束力。第7页/共20页二、非正式群体的特点第7页/共20页(三)以情感为纽带由于非正式群体都是学生自发形成的,没有外部的强制与干预,学生个体都是带有情感倾向性的,群体内部的情感强于群体外的学生之间的情感,以至于非正式群体的持续发展以情感为动力。(四)核心人物自然产生并有一定影响力非正式群体的核心人物角色是自然产生的,不是由上级或官方任命的,他们并不一定具有较高的地位与权力,他们或是能力较强、经验较多,或善于体恤别人。但他们具有实际影响力。(五)内部信息传递的多样性和随意性非正式群体由于其规模较小,所以成员之间的交往和关系极为密切,只要校内外、班级内外发生一点事情,群体内的学生就会迅速传递和交流信息,直到人人知晓。与此同时,由于这种信息的传递带有明显的情绪色彩,故随意性较大,表现出明显的好恶倾向。第8页/共20页(三)以情感为纽带第8页/共20页(六)结构的封闭性与不稳定性班级中的学生非正式群体具有巨大的权威性和向心力,局外人很难了解到群体内部的真实情况,表现出极强的封闭性特征。但同时,由于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处于急剧变化期,具有思想变化快、情绪不稳定的特点。(七)成员的交叉性每个非正式群体从其构成人数看,一般为二三人至六七人不等。就一个学生来说,可能同时参与两三个这样的群体,特别是那些兴趣广泛、热情活泼的学生,可以同时为几个群体所容纳,因此,在一个五六十人的班级里存在十几个非正式群体是不足为奇的。这些群体成员相互交叉,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如A群体的成员中,同时又有B群体的成员或C群体的成员;正式组织的成员同时又是某一个或某几个非正式群体的成员等。第9页/共20页(六)结构的封闭性与不稳定性第9页/共20页三、非正式群体的种类按其形成的原因,可以划分为利益型、爱好型、情感型、亲缘型、信仰型五种。按其构成的成员,可以划分为纵向型的、横向型的和纵横型的三种非正式群体。按其社会的效应还可以把班级非正式群体划分为积极型、消极型、破坏型三种。第10页/共20页三、非正式群体的种类第10页/共20页四、非正式群体的成因一般来说,班级中非正式群体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形成的主要原因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需要的相似性(二)交往的开放性(三)主体意识的增强(四)精力过剩的或兴趣的多样(五)模仿、暗示等心理的催化第11页/共20页四、非正式群体的成因第11页/共20页五、非正式群体的影响作用(一)非正式群体的积极影响作用

1.非正式群体能使学生获得需要的满足2.非正式群体可以增强学生的群体意识

3.非正式群体能够为学生提供一定的物质和精神援助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