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一):宽高比、镜头分类和景别课件_第1页
空间(一):宽高比、镜头分类和景别课件_第2页
空间(一):宽高比、镜头分类和景别课件_第3页
空间(一):宽高比、镜头分类和景别课件_第4页
空间(一):宽高比、镜头分类和景别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空间(一)空间(一)影视空间的问题与绘画和摄影一样,电影、电视以及视频作品都处于一个确定了高和宽的空间范围内。由于范围的确定,我必须在有限的空间中进行选择。影视空间的问题主要就是如何选择的问题而镜头是进行选择的工具。影视空间的问题与绘画和摄影一样,电影、电视以及视频作品都处于一、宽高比1、宽高比:银幕或屏幕宽与高的比例。为什么电影、电视或计算机屏幕都是横向的?一、宽高比1、宽高比:银幕或屏幕宽与高的比例。各种类型的宽高比A、4:3(1.33:1)传统电视和经典电影屏幕的宽高比所有普通电视屏幕和经典电影屏幕都具有4:3的宽高比。4:3的比例也常被表达为1.33:1的比例。这是由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为故事片制定的宽高比标准,所以又称为学院宽高比。各种类型的宽高比空间(一):宽高比、镜头分类和景别课件雷诺阿《游戏规则》1939,使用学院比例(4:3)拍摄雷诺阿《游戏规则》1939,使用学院比例(4:3)拍摄空间(一):宽高比、镜头分类和景别课件B、16:9(1.78:1),HDTV(高清晰度电视)屏幕的宽高比。从70年代早期,日本放送协会(NHK)开始研究高清电视系统宽高比,并经调查发现观众最喜欢的宽高比约为5:3。这就是后来的16:9,也经常被表达为1.78:1。B、16:9(1.78:1),HDTV(高清晰度电视)屏幕空间(一):宽高比、镜头分类和景别课件《愤怒的公牛》利用遮幅方式将4:3画面变为16:9《愤怒的公牛》利用遮幅方式将4:3画面变为16:9C、1.85:1,宽银幕电影的屏幕比为1.85:1。这是美国电影的标准屏幕宽高比。C、1.85:1,宽银幕电影的屏幕比为1.85:1。这是美国空间(一):宽高比、镜头分类和景别课件《异形2》使用1.85;1标准宽银幕宽高比拍摄《异形2》使用1.85;1标准宽银幕宽高比拍摄空间(一):宽高比、镜头分类和景别课件空间(一):宽高比、镜头分类和景别课件空间(一):宽高比、镜头分类和景别课件构图上,宽银幕更为强调水平面的构图。这种规格原本是为了某些特定的类型片——西部片、歌舞片、史诗片等——拍摄壮观场景而设定的。而传统的银幕宽高比(4:3)强调单个主体(如人物等)在构图上更为容易。超宽银幕在最初使用时会被很多导演认为不适合拍摄人物(他们称之为“晾衣绳构图)。例如:道达尔公司广告构图上,宽银幕更为强调水平面的构图。这种规格原本是为了某些特空间(一):宽高比、镜头分类和景别课件空间(一):宽高比、镜头分类和景别课件空间(一):宽高比、镜头分类和景别课件空间(一):宽高比、镜头分类和景别课件宽高比的影响不同比例间的转换导致的画面损失取景和关注点的不同宽高比的影响不同比例间的转换导致的画面损失美国电影《大江东去》胶片版美国电影《大江东去》胶片版《大江东去》录像带版《大江东去》录像带版《华府风云》胶片版中一个镜头《华府风云》胶片版中一个镜头在录像带版中被分成了两个镜头在录像带版中被分成了两个镜头例如《扎布里斯基角》4:3版本和16:9版本的差异。9分钟前后段落。例如《扎布里斯基角》4:3版本和16:9版本的差异。9分钟前宽高比总结:传统电视和电影屏幕1.33:1(4:3)宽银幕1.85:1(1.75:1、1.66:1)高清电视1.77:1(16:9)超宽银幕2.35:1宽高比总结:1.2、改变宽高比遮幅多重屏幕《姐妹》0:27:56、道达尔公司广告1.2、改变宽高比二、镜头的分类1、按视距分类

按视距变化划分的镜头在影视艺术中的专用名词就是不同“景别”的镜头。如:特写镜头、全景镜头等。2、按视角分类

根据视角的变化,可以把镜头分为正、背、俯、仰、侧,镜头的角度也就是观众的观看角度。二、镜头的分类1、按视距分类3、按视点分类视点(POV,pointofview),包括主观视点和客观视点。落实到镜头,即可分为主观镜头和客观镜头。3、按视点分类4、按场景逻辑分类

以“场”的观念来对镜头进行分类可以将镜头分为:1)主镜头:是指把场景空间中的关键元素都拍摄进来的镜头,能清晰表明各元素之间的位置关系。主镜头一般是全景镜头,为了说明位置关系往往使用略俯拍的方式拍摄。4、按场景逻辑分类2)局部的分镜头。按照镜头之间的逻辑关系又可以将场景中的局部分镜头分为如:a、连接镜头:例如一个主观视点镜头之前提供给观众视点关系的镜头,或交待场景中某两者之间特殊的位置关系的镜头(比如门窗接戏镜头)2)局部的分镜头。按照镜头之间的逻辑关系又可以将场景中的局部b、插入镜头:包括如,事实性插入镜头(如墙上的钟表、报纸的标题特写等)、强调性插入镜头(如刹车时的轮胎、开枪时落地的弹壳的特写等)、气氛性插入镜头(如被风吹动的窗帘、一只凝视着镜头的黑猫等。)因为没有动作连续方面的要求。插入镜头往往具有同其他镜头相对独立的时间感,可以放大某一时刻或缩短场景时间。b、插入镜头:包括如,事实性插入镜头(如墙上的钟表、报纸的标c、反应镜头,其实是以人物为主体的一种插入镜头,常用在一个主观镜头之后,用以引导观众情绪,或更为清晰的叙事(如一场爆炸后,可以接路人惊恐的反应镜头用以引导情绪,也可以接某人冷笑的反应镜头以辅助叙事)。c、反应镜头,其实是以人物为主体的一种插入镜头,常用在一个主3)切入镜头,切入镜头往往也是转场镜头,即你是如何进入一个场景空间的。方法例如特写转场(如一个在响着的电话特写,切主镜头几个人物在看着电话,切连接镜头a对b点头示意,切a拿起电话的动作。)空画框转场(镜头起幅是一个空的画框,然后让人物入画)等等。4)切出镜头,结束场景的镜头,即我们是如何离开一个场景的,如用一个反应镜头加渐隐作为切出镜头。3)切入镜头,切入镜头往往也是转场镜头,即你是如何进入一个场5)从物理时间的角度,还可以将镜头分为长镜头和短镜头。6)因为有一些常规的拍摄技法,所以有些镜头有其特定的称谓:如正反打镜头、过肩镜头。7)从镜头本身的拍摄方式上,也可以分出固定镜头、推进/拉出镜头、摇镜头、跟移镜头等等。5)从物理时间的角度,还可以将镜头分为长镜头和短镜头。二、景别景别是指被摄主体在画面中所呈现的范围对于影视作品而言,景别是一种最重要、最外在的视觉语言形式。二、景别景别的一般划分标准创作中,共同认定划分景别的方式通常有两种:1,以被摄主体(人物)在画幅中被画框截取的部位的多少为标准进行划分2,以被摄主体(景物)在画幅中所占的画幅面积比例大小为标准进行划分更多的是按照第一种来划分要注意一点:对景别的划分,只是对拍摄主体所截取的部分和画面所呈现的范围的一种综合表述,这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景别的一般划分标准创作中,共同认定划分景别的方式通常有两种:划分依据:完型心理和自然分割线划分依据:完型心理和自然分割线空间(一):宽高比、镜头分类和景别课件如果把景别卡在自然分割线上,会产生断裂的效果,因为这破坏了人正常的完型能力。如果把景别卡在自然分割线上,会产生断裂的效果,因为这破坏了人景别的种类一般常见的景别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在一些电影理论书籍中也有分得更细的,大致分为十种:大远景、远景、大全景、全景、中景、中近景、近景、特写、大特写、满景等。景别的种类一般常见的景别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1)远景远景是表现视距最远、空间范围最大的一种影视画面,是各类景别中范围最大景别。远景主要表现自然景观和开阔场景两方面。自然景观:如茫茫群山、浩瀚的大海、无垠的草原、山川走向等。开阔场景:如战争场面、群众集会场面等。1)远景远景是表现视距最远、空间范围最大的一种影视画面,是各特点:a.视野开阔和壮观。全方位展示;

量的冲击和震撼。(事物数目的量、空间范围上的量)(如奥运会开幕)特点:b.常被运用在影视段落的开头、结尾。开头:开门见山,用于交待环境、情节氛围,空间展示,给观众以地域气势和环境气势开场,引导观众进入表现主题环境的氛围之中。(例如,《好坏丑》0:02:55)结尾:重于发挥情节的余韵,使观众对前面的人或事有一个思索回味的时间和空间,观众在审美心理上易产生退出感,自然流畅。(例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b.常被运用在影视段落的开头、结尾。c.抒情、表意(如《杀人回忆》1:59:04,结尾段落中从特写突然跳到远景的节奏变化的表意功能等)c.抒情、表意(如《杀人回忆》1:59:04,结尾段落中从特2)全景全景:(拍摄画面中的人物包含)从头到脚的全貌和场景的全部。可以使观众看清人物的形体动作以及人物和环境的关系。与远景相比,全景有明显的内容中心、结构主体。重视特定的环境中某一具体对象全貌等。2)全景全景:(拍摄画面中的人物包含)从头到脚的全貌和场景的空间(一):宽高比、镜头分类和景别课件特点:a.能表现一个事物或场景的全貌。使观众对所表现的事物和场景有一个完整的观照和印象。b.能完整表现人物的形体动作。特点:c.全景画面同时提供了两个重要形象,主体和背景、人物和环境,两者都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相互影响、相互补充。d.在一组蒙太奇镜头组接中,全景画面具有某种定位作用。因此,全景,往往成为每一场戏拍摄的主镜头。c.全景画面同时提供了两个重要形象,主体和背景、人物和环境,全景的变化形式:中全景和小全景中全景是指(拍摄画面中的人物)从膝盖以下到头顶的部分。小全景(或称牛仔景),是指牛仔放枪的位置(膝盖以上)的部分,这种景别来自美国西部片。全景的变化形式:中全景和小全景3)中景中景是指腰部以下到头顶的部分或景物较大的局部画面。3)中景中景是指腰部以下到头顶的部分或景物较大的局部画面。特点:a.较全景而言,中景画面中人物整体形象和环境空间降为次要位置。更重视具体动作和情节。能很好地表现人物手臂的活动范围。(例如《百家讲坛》需要表现讲课者的手臂动作,中景是其最常用的景别。)特点:b.是表演场面的常用镜头,常被用作叙事性的描写。在有情节的场景中,中景画面可以使观众看清楚人物上半身的动作和情绪的交流,看清交流双方人与人或人与物之间的关系,常被用作叙事性的描写。一般而言,在一部影片中,中景占有较大的比例。b.是表演场面的常用镜头,常被用作叙事性的描写。在有情节的场中近景:腰部以上的部分。是由中景向近景过渡的景别。中近景:腰部以上的部分。是由中景向近景过渡的景别。4)近景近景:胸部以上的部分和物体局部的画面4)近景近景:胸部以上的部分和物体局部的画面特点:a.与中景相比,画面内容更趋向单一,表现具体。仅从空间大小上就能清楚地分清主体和非主体。表现环境和背景的空间进一步减弱,物体周围的环境和空间特征已不很明显。(景别对于叙事的影响,例如《戏梦人生》0:06:50~0:08:30学童在学校犯错父亲去接他回家,如果加入一个近景景别,就成了具体事件的叙述,而全景景别给人的感觉像是对于童年状态的概述。)特点:b.近景是表现人物面部神态和情绪,刻画人物性格的主要景别。肖像景别。人物的眼睛、头部成为关注的重点。c.近景带来视距的缩小与逼近,使观众与被摄人物间的心理距离也缩小了,容易产生一种认同感、交流感。(例如《杨澜访谈录》节目全部使用此景别)b.近景是表现人物面部神态和情绪,刻画人物性格的主要景别。肖空间(一):宽高比、镜头分类和景别课件5)特写特写:肩部以上头像,或者是某些被摄主体。画面构图是头肩关系。5)特写特写:肩部以上头像,或者是某些被摄主体。画面构图是头特写可以进一步细分为为小特写,特写,中特写,大特写等景别。小特写是在衬衫第二个纽扣到头顶的部分。特写是指衬衫第一个纽扣到头顶的位置。中特写是指喉结以上的部分。大特写是指面部,五官特写。特写可以进一步细分为为小特写,特写,中特写,大特写等景别。特点:a.视觉上的强制性、专一性。对空间的阻断更为彻底。环境空间由于构图关系和镜头焦距关系完全淡化和虚化。(《美国美人》0:54:24)b.特写是将被摄体的某一局部充满画面,本身就有一种强调和突出的意味。(《金钱》0:08:37)特点:c.表现细节。能揭示人的最隐秘最短促的心灵表现;准确表现物体质感、形体和颜色。d.常用于转场,调解人的视觉节奏感,形成节奏。(例如,特写转场的例子《真情假爱》0:30:23、1:02:50)c.表现细节。能揭示人的最隐秘最短促的心灵表现;准确表现物体另外,满景镜头:一般以景物为出发点。无论被摄主体的体积大小,都以他们的体积充满画面为标准。常在空镜头中使用。特点:近似全景,但不表现空间环境。近似特写,但保持形象的完整。另外,满景镜头:一般以景物为出发点。无论被摄主体的体积大小,小结以中景作为分界线,可以将景别分为全景系列景别和近景系列景别。中景是过渡镜头,是桥梁。其各自的特点(见下表):小结以中景作为分界线,可以将景别分为全景系列景别和近景系列景全景近景写意叙事空间“实”

空间“虚”大景深、背景实像小景深、背景虚像环境为主人物为辅人物为主环境为辅表现人物“形体”关系表现人物“神态”关系全景近景写意叙事空间“实”空间“虚”大景深、背景实像小景景别是一个同信息传递直接相关的概念。景别由大到小,其传播的信息量递减,同时信息的清晰程度、明确程度递增。景别不是一个单独的概念,景别需要构成序列才具有意义。景别的变化和景别的序列是景别讨论的关键和意义所在。景别是一个同信息传递直接相关的概念。景别由大到小,其传播的信空间(一)空间(一)影视空间的问题与绘画和摄影一样,电影、电视以及视频作品都处于一个确定了高和宽的空间范围内。由于范围的确定,我必须在有限的空间中进行选择。影视空间的问题主要就是如何选择的问题而镜头是进行选择的工具。影视空间的问题与绘画和摄影一样,电影、电视以及视频作品都处于一、宽高比1、宽高比:银幕或屏幕宽与高的比例。为什么电影、电视或计算机屏幕都是横向的?一、宽高比1、宽高比:银幕或屏幕宽与高的比例。各种类型的宽高比A、4:3(1.33:1)传统电视和经典电影屏幕的宽高比所有普通电视屏幕和经典电影屏幕都具有4:3的宽高比。4:3的比例也常被表达为1.33:1的比例。这是由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为故事片制定的宽高比标准,所以又称为学院宽高比。各种类型的宽高比空间(一):宽高比、镜头分类和景别课件雷诺阿《游戏规则》1939,使用学院比例(4:3)拍摄雷诺阿《游戏规则》1939,使用学院比例(4:3)拍摄空间(一):宽高比、镜头分类和景别课件B、16:9(1.78:1),HDTV(高清晰度电视)屏幕的宽高比。从70年代早期,日本放送协会(NHK)开始研究高清电视系统宽高比,并经调查发现观众最喜欢的宽高比约为5:3。这就是后来的16:9,也经常被表达为1.78:1。B、16:9(1.78:1),HDTV(高清晰度电视)屏幕空间(一):宽高比、镜头分类和景别课件《愤怒的公牛》利用遮幅方式将4:3画面变为16:9《愤怒的公牛》利用遮幅方式将4:3画面变为16:9C、1.85:1,宽银幕电影的屏幕比为1.85:1。这是美国电影的标准屏幕宽高比。C、1.85:1,宽银幕电影的屏幕比为1.85:1。这是美国空间(一):宽高比、镜头分类和景别课件《异形2》使用1.85;1标准宽银幕宽高比拍摄《异形2》使用1.85;1标准宽银幕宽高比拍摄空间(一):宽高比、镜头分类和景别课件空间(一):宽高比、镜头分类和景别课件空间(一):宽高比、镜头分类和景别课件构图上,宽银幕更为强调水平面的构图。这种规格原本是为了某些特定的类型片——西部片、歌舞片、史诗片等——拍摄壮观场景而设定的。而传统的银幕宽高比(4:3)强调单个主体(如人物等)在构图上更为容易。超宽银幕在最初使用时会被很多导演认为不适合拍摄人物(他们称之为“晾衣绳构图)。例如:道达尔公司广告构图上,宽银幕更为强调水平面的构图。这种规格原本是为了某些特空间(一):宽高比、镜头分类和景别课件空间(一):宽高比、镜头分类和景别课件空间(一):宽高比、镜头分类和景别课件空间(一):宽高比、镜头分类和景别课件宽高比的影响不同比例间的转换导致的画面损失取景和关注点的不同宽高比的影响不同比例间的转换导致的画面损失美国电影《大江东去》胶片版美国电影《大江东去》胶片版《大江东去》录像带版《大江东去》录像带版《华府风云》胶片版中一个镜头《华府风云》胶片版中一个镜头在录像带版中被分成了两个镜头在录像带版中被分成了两个镜头例如《扎布里斯基角》4:3版本和16:9版本的差异。9分钟前后段落。例如《扎布里斯基角》4:3版本和16:9版本的差异。9分钟前宽高比总结:传统电视和电影屏幕1.33:1(4:3)宽银幕1.85:1(1.75:1、1.66:1)高清电视1.77:1(16:9)超宽银幕2.35:1宽高比总结:1.2、改变宽高比遮幅多重屏幕《姐妹》0:27:56、道达尔公司广告1.2、改变宽高比二、镜头的分类1、按视距分类

按视距变化划分的镜头在影视艺术中的专用名词就是不同“景别”的镜头。如:特写镜头、全景镜头等。2、按视角分类

根据视角的变化,可以把镜头分为正、背、俯、仰、侧,镜头的角度也就是观众的观看角度。二、镜头的分类1、按视距分类3、按视点分类视点(POV,pointofview),包括主观视点和客观视点。落实到镜头,即可分为主观镜头和客观镜头。3、按视点分类4、按场景逻辑分类

以“场”的观念来对镜头进行分类可以将镜头分为:1)主镜头:是指把场景空间中的关键元素都拍摄进来的镜头,能清晰表明各元素之间的位置关系。主镜头一般是全景镜头,为了说明位置关系往往使用略俯拍的方式拍摄。4、按场景逻辑分类2)局部的分镜头。按照镜头之间的逻辑关系又可以将场景中的局部分镜头分为如:a、连接镜头:例如一个主观视点镜头之前提供给观众视点关系的镜头,或交待场景中某两者之间特殊的位置关系的镜头(比如门窗接戏镜头)2)局部的分镜头。按照镜头之间的逻辑关系又可以将场景中的局部b、插入镜头:包括如,事实性插入镜头(如墙上的钟表、报纸的标题特写等)、强调性插入镜头(如刹车时的轮胎、开枪时落地的弹壳的特写等)、气氛性插入镜头(如被风吹动的窗帘、一只凝视着镜头的黑猫等。)因为没有动作连续方面的要求。插入镜头往往具有同其他镜头相对独立的时间感,可以放大某一时刻或缩短场景时间。b、插入镜头:包括如,事实性插入镜头(如墙上的钟表、报纸的标c、反应镜头,其实是以人物为主体的一种插入镜头,常用在一个主观镜头之后,用以引导观众情绪,或更为清晰的叙事(如一场爆炸后,可以接路人惊恐的反应镜头用以引导情绪,也可以接某人冷笑的反应镜头以辅助叙事)。c、反应镜头,其实是以人物为主体的一种插入镜头,常用在一个主3)切入镜头,切入镜头往往也是转场镜头,即你是如何进入一个场景空间的。方法例如特写转场(如一个在响着的电话特写,切主镜头几个人物在看着电话,切连接镜头a对b点头示意,切a拿起电话的动作。)空画框转场(镜头起幅是一个空的画框,然后让人物入画)等等。4)切出镜头,结束场景的镜头,即我们是如何离开一个场景的,如用一个反应镜头加渐隐作为切出镜头。3)切入镜头,切入镜头往往也是转场镜头,即你是如何进入一个场5)从物理时间的角度,还可以将镜头分为长镜头和短镜头。6)因为有一些常规的拍摄技法,所以有些镜头有其特定的称谓:如正反打镜头、过肩镜头。7)从镜头本身的拍摄方式上,也可以分出固定镜头、推进/拉出镜头、摇镜头、跟移镜头等等。5)从物理时间的角度,还可以将镜头分为长镜头和短镜头。二、景别景别是指被摄主体在画面中所呈现的范围对于影视作品而言,景别是一种最重要、最外在的视觉语言形式。二、景别景别的一般划分标准创作中,共同认定划分景别的方式通常有两种:1,以被摄主体(人物)在画幅中被画框截取的部位的多少为标准进行划分2,以被摄主体(景物)在画幅中所占的画幅面积比例大小为标准进行划分更多的是按照第一种来划分要注意一点:对景别的划分,只是对拍摄主体所截取的部分和画面所呈现的范围的一种综合表述,这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景别的一般划分标准创作中,共同认定划分景别的方式通常有两种:划分依据:完型心理和自然分割线划分依据:完型心理和自然分割线空间(一):宽高比、镜头分类和景别课件如果把景别卡在自然分割线上,会产生断裂的效果,因为这破坏了人正常的完型能力。如果把景别卡在自然分割线上,会产生断裂的效果,因为这破坏了人景别的种类一般常见的景别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在一些电影理论书籍中也有分得更细的,大致分为十种:大远景、远景、大全景、全景、中景、中近景、近景、特写、大特写、满景等。景别的种类一般常见的景别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1)远景远景是表现视距最远、空间范围最大的一种影视画面,是各类景别中范围最大景别。远景主要表现自然景观和开阔场景两方面。自然景观:如茫茫群山、浩瀚的大海、无垠的草原、山川走向等。开阔场景:如战争场面、群众集会场面等。1)远景远景是表现视距最远、空间范围最大的一种影视画面,是各特点:a.视野开阔和壮观。全方位展示;

量的冲击和震撼。(事物数目的量、空间范围上的量)(如奥运会开幕)特点:b.常被运用在影视段落的开头、结尾。开头:开门见山,用于交待环境、情节氛围,空间展示,给观众以地域气势和环境气势开场,引导观众进入表现主题环境的氛围之中。(例如,《好坏丑》0:02:55)结尾:重于发挥情节的余韵,使观众对前面的人或事有一个思索回味的时间和空间,观众在审美心理上易产生退出感,自然流畅。(例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b.常被运用在影视段落的开头、结尾。c.抒情、表意(如《杀人回忆》1:59:04,结尾段落中从特写突然跳到远景的节奏变化的表意功能等)c.抒情、表意(如《杀人回忆》1:59:04,结尾段落中从特2)全景全景:(拍摄画面中的人物包含)从头到脚的全貌和场景的全部。可以使观众看清人物的形体动作以及人物和环境的关系。与远景相比,全景有明显的内容中心、结构主体。重视特定的环境中某一具体对象全貌等。2)全景全景:(拍摄画面中的人物包含)从头到脚的全貌和场景的空间(一):宽高比、镜头分类和景别课件特点:a.能表现一个事物或场景的全貌。使观众对所表现的事物和场景有一个完整的观照和印象。b.能完整表现人物的形体动作。特点:c.全景画面同时提供了两个重要形象,主体和背景、人物和环境,两者都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相互影响、相互补充。d.在一组蒙太奇镜头组接中,全景画面具有某种定位作用。因此,全景,往往成为每一场戏拍摄的主镜头。c.全景画面同时提供了两个重要形象,主体和背景、人物和环境,全景的变化形式:中全景和小全景中全景是指(拍摄画面中的人物)从膝盖以下到头顶的部分。小全景(或称牛仔景),是指牛仔放枪的位置(膝盖以上)的部分,这种景别来自美国西部片。全景的变化形式:中全景和小全景3)中景中景是指腰部以下到头顶的部分或景物较大的局部画面。3)中景中景是指腰部以下到头顶的部分或景物较大的局部画面。特点:a.较全景而言,中景画面中人物整体形象和环境空间降为次要位置。更重视具体动作和情节。能很好地表现人物手臂的活动范围。(例如《百家讲坛》需要表现讲课者的手臂动作,中景是其最常用的景别。)特点:b.是表演场面的常用镜头,常被用作叙事性的描写。在有情节的场景中,中景画面可以使观众看清楚人物上半身的动作和情绪的交流,看清交流双方人与人或人与物之间的关系,常被用作叙事性的描写。一般而言,在一部影片中,中景占有较大的比例。b.是表演场面的常用镜头,常被用作叙事性的描写。在有情节的场中近景:腰部以上的部分。是由中景向近景过渡的景别。中近景:腰部以上的部分。是由中景向近景过渡的景别。4)近景近景:胸部以上的部分和物体局部的画面4)近景近景:胸部以上的部分和物体局部的画面特点:a.与中景相比,画面内容更趋向单一,表现具体。仅从空间大小上就能清楚地分清主体和非主体。表现环境和背景的空间进一步减弱,物体周围的环境和空间特征已不很明显。(景别对于叙事的影响,例如《戏梦人生》0:06:50~0:08:30学童在学校犯错父亲去接他回家,如果加入一个近景景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