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认知课件_第1页
社会认知课件_第2页
社会认知课件_第3页
社会认知课件_第4页
社会认知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儿童社会认知发展

第六章儿童社会认知发展1第六章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第一节社会认知概述

第二节儿童观点采择的发展

第四节儿童对权威和社会规则的认知发展

第三节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

CompanyLogo第六章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第一节社会认知概述第二节2第一节社会认知概述

1.认知与社会认知2.社会认知的界定3.简史4.社会认知能力与认知能力的关系5.社会认知主要研究内容CompanyLogo第一节社会认知概述1.认知与社会认知Company31.认知与社会认知

传统上,认知主要指的是个体对物理世界的认知,并已自成体系。平时所说的认知都是指物理认知或非社会认知。社会认知成为认知领域的一个独立研究领域。

CompanyLogo1.认知与社会认知CompanyLogo42.社会认知的界定

社会认知,是指人对社会性客体及其之间关系的认知,以及这种认知与人的社会行为之间关系的理解和推断。社会性客体及其之间关系包括:人(他人和自我)、人际关系、社会群体、社会角色、社会规范、社会生活事件等。CompanyLogo2.社会认知的界定CompanyLogo53.简史

社会认知的研究始于70年代中或80年代初,目前盛况空前。1980年,美国心理学会首次公开使用社会认知一词。研究起源于认知发展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CompanyLogo3.简史CompanyLogo64.社会认知能力与认知能力的关系

相关不高。社会认知能力并不是一般认知能力的反应或表现;二者发展也不是平行的:并不是智力越高,社会认知能力就越强。

CompanyLogo4.社会认知能力与认知能力的关系CompanyLogo75.社会认知主要研究内容:对个体(他人)的认知——观点采择、移情、心理理论对人际关系的认知——权威对群体和社会系统的认知——社会规则CompanyLogo5.社会认知主要研究内容:CompanyLogo86、儿童社会化认知发展的特点(1)儿童社会化认知发展是一个逐步区分认识社会性客体的过程新生儿对人脸的偏爱、4个月能对生人作不同反应、6个月能对特定抚养者形成依恋、10个月出现自我认知(2)观点采择能力是儿童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关键(3)儿童社会认知各方面的发展是非同步的、非等速的。(4)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具有认知发展的普遍规律,但不完全受认知发展的影响(5)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水平与社会交往密切相关CompanyLogo6、儿童社会化认知发展的特点CompanyLogo9第二节儿童观点采择的发展

一、定义、特性与分类二、相关概念三、儿童观点采择的发展四、儿童移情的发展CompanyLogo第二节儿童观点采择的发展CompanyLogo10第二节儿童观点采择的发展

一、定义、特性与分类(一)定义观点采择:区分自己与他人的观点,并进而根据有关信息对他人的观点作出准确推断的能力——对他人观点的推断。“从他人的眼中看世界”,“站在他人角度看问题”,CompanyLogo第二节儿童观点采择的发展一、定义、特性与分类Com11(二)特性1.推理性根据当前情景直接获得的信息做出的判断不属于观点采择,要超越直接给予的信息对另一个人作出判断。2.递推性至少要把两种心理成分联系在一起。3.需要自控

判断他人的观点时,需要控制自己的观点,以防止自己的观点影响对他人的判断。CompanyLogo(二)特性CompanyLogo12(三)分类1.空间观点采择和社会观点采择(1)空间观点采择CompanyLogo(三)分类CompanyLogo13(2)社会观点采择①观念(认知)的观点采择对他人关于某一事件或情景的想法或知识的判断。②情感的观点采择(移情),对他人在某一情境中情感状态或情感反应的推断或反应。认知取向的定义,是对他人情感的推断。情感取向的定义,是对他人情感的情绪反应。CompanyLogo(2)社会观点采择CompanyLogo142.情景的观点采择和个人的观点采择

情景的观点采择,判断者与被判断者的观点差异是由两者所处的不同情景造成的。

个人的观点采择,两者的差异是由个人特点的不同造成的。CompanyLogo2.情景的观点采择和个人的观点采择CompanyLogo15

二、相关概念(一)观点采择与角色采择和角色扮演角色,是社会心理学由来已久的研究领域。三种含义:

是社会对个体行为的期望系统;

是个体对自己的期望系统;

就是个体外显的行为。角色采择,个体对自己和他人角色的设想。CompanyLogo二、相关概念CompanyLogo16角色扮演,是按照期望采取实际行动的过程。角色扮演的过程就是被期望行为的释放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角色就是行为。观点采择和角色采择的关系:部分重叠观点采择的认知内容是他人的思想、意图、看法、动机等心理特性,而不包括行为。角色采择的认知内容主要是与角色有关的行为,因为角色总要通过行为来表达。CompanyLogo角色扮演,是按照期望采取实际行动的过程。角色扮演的过程就是被17(二)观点采择与中心化、去自我中心和非自我中心中心化或自我中心,基本是一个意思。去中心化或去自我中心,是与中心化或自我中心相反的过程,意味着儿童从自我中心中解脱出来。不再把自己的观点视为独一无二的,并能够把两个以上心理成分联系起来。非自我中心主义,是个体对自己观点的控制,以防止其左右或主宰自己的社会判断。CompanyLogo(二)观点采择与中心化、去自我中心和非自我中心Compan18三、儿童观点采择的发展(一)皮亚杰的观点基本观点: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平行于其对物理世界的认知发展);儿童对自我-他人关系的发展趋势是由自我中心发展到去自我中心(或观点采择),即儿童从完全不能推断他人的观点,发展到逐渐能够站在他人立场,从他人角度看世界。CompanyLogo三、儿童观点采择的发展CompanyLogo19(二)目前研究的两种取向1.过程取向即把观点采择视为一个认知过程或信息加工过程。弗拉维尔认为,观点采择包括四个按顺序发生的心理动作。(1)存在阶段意识到差异的存在,认识到别人的观点可能与自己不同。(2)需要阶段认识到有必要对他人观点做出推断,以便达到其人际交往的目的。CompanyLogo(二)目前研究的两种取向CompanyLogo20(3)推论阶段推论出他人的观点。(4)应用阶段根据自己的推断(观点采择),调整行为

CompanyLogo(3)推论阶段推论出他人的观点。CompanyLog212.结构分析取向关心的不是某一次观点采择的具体过程,而是从宏观角度,考察不同发展阶段的儿童其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水平。塞尔曼采用两难故事法,利用这些故事与儿童进行深度访谈进行研究。关心的是儿童对他人进行认知采用的形式或结构。

CompanyLogo2.结构分析取向CompanyLogo223岁到青春期的观点采择分为5个阶段或水平:水平0自我中心或未分化的观点(3-6岁)只知道自己的观点,意识不到别人的观点。水平1社会信息的观点采择(6-8岁)认识到别人会有和自己不同的观点,但这是由于他们接受的信息不同。仍然不能考虑别人的观点。水平2自我反省的观点采择(8-10岁)儿童知道,即使拥有同样的信息,别人和自己的观点也可能不一样,能够考虑对方的观点。CompanyLogo3岁到青春期的观点采择分为5个阶段或水平:CompanyL23水平3相互的观点采择(10-12岁)儿童能同时考虑自己和他人的观点,并认识到别人也这么做。水平4社会和习俗系统的观点采择(12-15岁以上)青少年通过与社会习俗的比较,来理解他人的观点。

CompanyLogo水平3相互的观点采择(10-12岁)CompanyL24四、儿童移情的发展移情,是一种特殊的观点采择能力。非推断的或非认知的移情他人的情感在儿童身上引起相似的情感反应,但并没有社会认知的参与。别人哭,婴儿也会跟着哭。没有认知的成分在内,也许不能算作移情,因为儿童根本不理解别人的情感。移情的推断理解他人的情感,并在自身引起相同的情感反应。非移情的推断能够认知他人的情感,但是自己并不产生相应的情感。知道别人很痛苦,但是我们自己并不痛苦。CompanyLogo四、儿童移情的发展CompanyLogo25第三节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

一、概念二、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CompanyLogo第三节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一、概念CompanyLo26一、概念心理理论,是指个体对他人心理状态以及他人行为与其心理状态的关系的推理或认知。简言之,是个体对他人心理的认知。通过心理理论,个体可以对他人的行为作出解释。CompanyLogo一、概念CompanyLogo27质疑质疑1:与观点采择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观点采择侧重的是对他人观点的理解和推测;心理理论侧重对他人心理与行为的关系的理解。

质疑2:个人对他人的这种认知,被称为理论,合适否?

史密斯认为,心理状态是一种主观的存在,无法直接触摸,只能从他人的言行中进行推论;另外,理论是一套相互有联系的有体系的观点或思想,他人的心理世界是复杂的,成人对他人心理的理解无疑也是一套复杂的概念系统。所以,称之为理论并不为过。CompanyLogo质疑质疑1:与观点采择有什么本质的区别?CompanyL28研究焦点:儿童对他人信念以及信念与行为关系的认知。经典实验:错误信念任务。研究表明,4岁以前儿童还不能认识到他人会有错误观念。从观点采择的角度看,就是不能区分别人和自己的观点,不能对他人的观点做出正确推测——没有观点采择能力。

CompanyLogo研究焦点:儿童对他人信念以及信念与行为关系的认知。Comp29二、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一)4岁始形成心理理论以4岁为界,标志是成功地完成错误信念任务。此前儿童的心理理论并非完全空白:1.区分心理与现实;2.理解看见和知道之间的关系;3.理解外表与真实;4.对他人行为的预测。CompanyLogo二、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CompanyLogo30(二)影响幼儿心理理论发展的因素1、家庭环境:家庭规模、家庭经济地位、家庭交流2、文化3、装扮游戏4、幼儿自身的内在个体因素:执行功能、语言、记忆、社会交往能力CompanyLogo(二)影响幼儿心理理论发展的因素CompanyLogo31第四节儿童对权威和社会规则的认知发展一、权威认知二、社会规则认知

CompanyLogo第四节儿童对权威和社会规则的认知发展一、权威认知Co32权威,体现的是一种人际关系,社会规则也只是社会系统的一部分。

一、权威认知皮亚杰的观点道德发展的研究中,涉及了权威问题。道德发展由他律到自律。他律阶段,认为道德规范由权威制定,不可改变;自律阶段,权威不再神圣不可侵犯,道德规则也是可以变更的。对权威的认知是以同伴群体生活为基本条件的,而家庭(受成人权威的支配)对道德的发展不具主导作用。CompanyLogo权威,体现的是一种人际关系,社会规则也只是社33达蒙的两难故事设计考察4-9岁儿童对父母权威、同伴权威等的理解。

我们讲的是皮特与他的妈妈约翰逊夫人的事情。约翰逊夫人要求皮特每天清扫他自己的房间,在打扫完房间、收拾好玩具之后才能出去玩。但是,有一天,皮特的朋友米歇尔过来告诉他所有的伙伴正要去野餐。皮特想去,但房间仍然非常乱。他对妈妈说,他现在没有时间清扫房间,以后会打扫好的。妈妈不同意,因而他只好呆在家里,没有参加野餐。给儿童讲述完故事后,要求他们回答一系列问题,如皮特应该做什么?为什么?他妈妈这样做公平吗?如果他偷偷溜出去而没有被发现会怎么样?根据儿童的回答,达蒙将权威认知的发展分成六个阶段。CompanyLogo达蒙的两难故事设计考察4-9岁儿童对父母权威、同伴权威等的理34达蒙用两难故事法研究了权威与服从的认知发展。

权威认知的发展经历了6个阶段或水平:水平1对权威盲目崇拜,无条件服从。水平2意识到冲突的存在,但通过单向的服从来消除冲突。水平3权威至高无上。服从是出于这种崇敬之情以及对惩罚的畏惧。CompanyLogo达蒙用两难故事法研究了权威与服从的认知发展。Company35水平4服从行为基于互惠原则。水平5放弃对权威的盲目崇拜,开始有条件的服从。水平6绝对权威不存在,出现相对权威。相对权威与具体情境相适应。CompanyLogoCompanyLogo36二、社会规则认知(课本46页)(一)社会规则范畴道德规则强制性,普遍性。可以用来判断对错是非,并调整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习俗规则(即社会习俗)具有环境的相对性,可改变。对人际互动起着结构性作用谨慎规则用来调节与安全、伤害自己、舒适和健康相联系的行为的规则。CompanyLogo二、社会规则认知(课本46页)CompanyLogo37(二)儿童社会规则的认知发展2岁,不能区分违背道德规则与习俗规则的行为有何不同;近3岁,能区分两种规则,认为违背道德规则比违背习俗规则更为错误;3岁半,认为违背道德规则更不依赖于权威,错误程度更严重。

CompanyLogo(二)儿童社会规则的认知发展CompanyLogo38第六章儿童社会认知发展

第六章儿童社会认知发展39第六章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第一节社会认知概述

第二节儿童观点采择的发展

第四节儿童对权威和社会规则的认知发展

第三节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

CompanyLogo第六章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第一节社会认知概述第二节40第一节社会认知概述

1.认知与社会认知2.社会认知的界定3.简史4.社会认知能力与认知能力的关系5.社会认知主要研究内容CompanyLogo第一节社会认知概述1.认知与社会认知Company411.认知与社会认知

传统上,认知主要指的是个体对物理世界的认知,并已自成体系。平时所说的认知都是指物理认知或非社会认知。社会认知成为认知领域的一个独立研究领域。

CompanyLogo1.认知与社会认知CompanyLogo422.社会认知的界定

社会认知,是指人对社会性客体及其之间关系的认知,以及这种认知与人的社会行为之间关系的理解和推断。社会性客体及其之间关系包括:人(他人和自我)、人际关系、社会群体、社会角色、社会规范、社会生活事件等。CompanyLogo2.社会认知的界定CompanyLogo433.简史

社会认知的研究始于70年代中或80年代初,目前盛况空前。1980年,美国心理学会首次公开使用社会认知一词。研究起源于认知发展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CompanyLogo3.简史CompanyLogo444.社会认知能力与认知能力的关系

相关不高。社会认知能力并不是一般认知能力的反应或表现;二者发展也不是平行的:并不是智力越高,社会认知能力就越强。

CompanyLogo4.社会认知能力与认知能力的关系CompanyLogo455.社会认知主要研究内容:对个体(他人)的认知——观点采择、移情、心理理论对人际关系的认知——权威对群体和社会系统的认知——社会规则CompanyLogo5.社会认知主要研究内容:CompanyLogo466、儿童社会化认知发展的特点(1)儿童社会化认知发展是一个逐步区分认识社会性客体的过程新生儿对人脸的偏爱、4个月能对生人作不同反应、6个月能对特定抚养者形成依恋、10个月出现自我认知(2)观点采择能力是儿童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关键(3)儿童社会认知各方面的发展是非同步的、非等速的。(4)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具有认知发展的普遍规律,但不完全受认知发展的影响(5)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水平与社会交往密切相关CompanyLogo6、儿童社会化认知发展的特点CompanyLogo47第二节儿童观点采择的发展

一、定义、特性与分类二、相关概念三、儿童观点采择的发展四、儿童移情的发展CompanyLogo第二节儿童观点采择的发展CompanyLogo48第二节儿童观点采择的发展

一、定义、特性与分类(一)定义观点采择:区分自己与他人的观点,并进而根据有关信息对他人的观点作出准确推断的能力——对他人观点的推断。“从他人的眼中看世界”,“站在他人角度看问题”,CompanyLogo第二节儿童观点采择的发展一、定义、特性与分类Com49(二)特性1.推理性根据当前情景直接获得的信息做出的判断不属于观点采择,要超越直接给予的信息对另一个人作出判断。2.递推性至少要把两种心理成分联系在一起。3.需要自控

判断他人的观点时,需要控制自己的观点,以防止自己的观点影响对他人的判断。CompanyLogo(二)特性CompanyLogo50(三)分类1.空间观点采择和社会观点采择(1)空间观点采择CompanyLogo(三)分类CompanyLogo51(2)社会观点采择①观念(认知)的观点采择对他人关于某一事件或情景的想法或知识的判断。②情感的观点采择(移情),对他人在某一情境中情感状态或情感反应的推断或反应。认知取向的定义,是对他人情感的推断。情感取向的定义,是对他人情感的情绪反应。CompanyLogo(2)社会观点采择CompanyLogo522.情景的观点采择和个人的观点采择

情景的观点采择,判断者与被判断者的观点差异是由两者所处的不同情景造成的。

个人的观点采择,两者的差异是由个人特点的不同造成的。CompanyLogo2.情景的观点采择和个人的观点采择CompanyLogo53

二、相关概念(一)观点采择与角色采择和角色扮演角色,是社会心理学由来已久的研究领域。三种含义:

是社会对个体行为的期望系统;

是个体对自己的期望系统;

就是个体外显的行为。角色采择,个体对自己和他人角色的设想。CompanyLogo二、相关概念CompanyLogo54角色扮演,是按照期望采取实际行动的过程。角色扮演的过程就是被期望行为的释放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角色就是行为。观点采择和角色采择的关系:部分重叠观点采择的认知内容是他人的思想、意图、看法、动机等心理特性,而不包括行为。角色采择的认知内容主要是与角色有关的行为,因为角色总要通过行为来表达。CompanyLogo角色扮演,是按照期望采取实际行动的过程。角色扮演的过程就是被55(二)观点采择与中心化、去自我中心和非自我中心中心化或自我中心,基本是一个意思。去中心化或去自我中心,是与中心化或自我中心相反的过程,意味着儿童从自我中心中解脱出来。不再把自己的观点视为独一无二的,并能够把两个以上心理成分联系起来。非自我中心主义,是个体对自己观点的控制,以防止其左右或主宰自己的社会判断。CompanyLogo(二)观点采择与中心化、去自我中心和非自我中心Compan56三、儿童观点采择的发展(一)皮亚杰的观点基本观点: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平行于其对物理世界的认知发展);儿童对自我-他人关系的发展趋势是由自我中心发展到去自我中心(或观点采择),即儿童从完全不能推断他人的观点,发展到逐渐能够站在他人立场,从他人角度看世界。CompanyLogo三、儿童观点采择的发展CompanyLogo57(二)目前研究的两种取向1.过程取向即把观点采择视为一个认知过程或信息加工过程。弗拉维尔认为,观点采择包括四个按顺序发生的心理动作。(1)存在阶段意识到差异的存在,认识到别人的观点可能与自己不同。(2)需要阶段认识到有必要对他人观点做出推断,以便达到其人际交往的目的。CompanyLogo(二)目前研究的两种取向CompanyLogo58(3)推论阶段推论出他人的观点。(4)应用阶段根据自己的推断(观点采择),调整行为

CompanyLogo(3)推论阶段推论出他人的观点。CompanyLog592.结构分析取向关心的不是某一次观点采择的具体过程,而是从宏观角度,考察不同发展阶段的儿童其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水平。塞尔曼采用两难故事法,利用这些故事与儿童进行深度访谈进行研究。关心的是儿童对他人进行认知采用的形式或结构。

CompanyLogo2.结构分析取向CompanyLogo603岁到青春期的观点采择分为5个阶段或水平:水平0自我中心或未分化的观点(3-6岁)只知道自己的观点,意识不到别人的观点。水平1社会信息的观点采择(6-8岁)认识到别人会有和自己不同的观点,但这是由于他们接受的信息不同。仍然不能考虑别人的观点。水平2自我反省的观点采择(8-10岁)儿童知道,即使拥有同样的信息,别人和自己的观点也可能不一样,能够考虑对方的观点。CompanyLogo3岁到青春期的观点采择分为5个阶段或水平:CompanyL61水平3相互的观点采择(10-12岁)儿童能同时考虑自己和他人的观点,并认识到别人也这么做。水平4社会和习俗系统的观点采择(12-15岁以上)青少年通过与社会习俗的比较,来理解他人的观点。

CompanyLogo水平3相互的观点采择(10-12岁)CompanyL62四、儿童移情的发展移情,是一种特殊的观点采择能力。非推断的或非认知的移情他人的情感在儿童身上引起相似的情感反应,但并没有社会认知的参与。别人哭,婴儿也会跟着哭。没有认知的成分在内,也许不能算作移情,因为儿童根本不理解别人的情感。移情的推断理解他人的情感,并在自身引起相同的情感反应。非移情的推断能够认知他人的情感,但是自己并不产生相应的情感。知道别人很痛苦,但是我们自己并不痛苦。CompanyLogo四、儿童移情的发展CompanyLogo63第三节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

一、概念二、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CompanyLogo第三节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一、概念CompanyLo64一、概念心理理论,是指个体对他人心理状态以及他人行为与其心理状态的关系的推理或认知。简言之,是个体对他人心理的认知。通过心理理论,个体可以对他人的行为作出解释。CompanyLogo一、概念CompanyLogo65质疑质疑1:与观点采择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观点采择侧重的是对他人观点的理解和推测;心理理论侧重对他人心理与行为的关系的理解。

质疑2:个人对他人的这种认知,被称为理论,合适否?

史密斯认为,心理状态是一种主观的存在,无法直接触摸,只能从他人的言行中进行推论;另外,理论是一套相互有联系的有体系的观点或思想,他人的心理世界是复杂的,成人对他人心理的理解无疑也是一套复杂的概念系统。所以,称之为理论并不为过。CompanyLogo质疑质疑1:与观点采择有什么本质的区别?CompanyL66研究焦点:儿童对他人信念以及信念与行为关系的认知。经典实验:错误信念任务。研究表明,4岁以前儿童还不能认识到他人会有错误观念。从观点采择的角度看,就是不能区分别人和自己的观点,不能对他人的观点做出正确推测——没有观点采择能力。

CompanyLogo研究焦点:儿童对他人信念以及信念与行为关系的认知。Comp67二、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一)4岁始形成心理理论以4岁为界,标志是成功地完成错误信念任务。此前儿童的心理理论并非完全空白:1.区分心理与现实;2.理解看见和知道之间的关系;3.理解外表与真实;4.对他人行为的预测。CompanyLogo二、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CompanyLogo68(二)影响幼儿心理理论发展的因素1、家庭环境:家庭规模、家庭经济地位、家庭交流2、文化3、装扮游戏4、幼儿自身的内在个体因素:执行功能、语言、记忆、社会交往能力CompanyLogo(二)影响幼儿心理理论发展的因素CompanyLogo69第四节儿童对权威和社会规则的认知发展一、权威认知二、社会规则认知

CompanyLog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