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VI标准蒸发排放部分解读_第1页
国VI标准蒸发排放部分解读_第2页
国VI标准蒸发排放部分解读_第3页
国VI标准蒸发排放部分解读_第4页
国VI标准蒸发排放部分解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GB18352.6-2016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Ⅵ阶段)

蒸发排放部分法规解读2017年11月07日陈强1目录4法规概述1235型式检验生产一致性在用符合性其他说明2国Ⅵ与国Ⅴ型式检测项目对比简述1法规概述检测项目国VI国V主要差异Ⅰ型试验常温下冷起动后排气污染物排放试验限值加严,循环从NEDC改为WLTC,去除THC+Nox项,增加Nox、N2OⅡ型试验实际行驶污染物排放试验RDE双怠速试验或自由加速烟度试验试验项类全部变更Ⅲ型试验曲轴箱污染物排放试验增加对柴油车的要求Ⅳ型试验蒸发污染物排放试验测试过程变更,限值加严Ⅴ型试验污染控制装置耐久性试验新增Ⅳ型和Ⅶ型的耐久试验要求,加严I型劣化系数Ⅵ型试验低温下冷启动后排气中CO、THC和NOx排放试验低温下冷起动后排气中CO和THC排放试验新增冷启动Nox限值,其他限值加严1/3Ⅶ型试验加油污染物排放试验(ORVR)——新增试验项OBD诊断车载诊断系统要求OBD参考OBDⅡ2013版要求,进行部分修改,增加OBDⅡ2015版豁免要求3测试质量TM国Ⅵ国VⅣ型试验第一类车全部≤0.7g/test≤2g/test第二类车TM≤1305kg≤0.7g/test1305kg≤TM≤1760kg≤0.9g/testTM>1760kg≤1.2g/testⅦ型试验≤0.05g/L无1法规概述1、按F.7.7.1的试验方法检测其有效容积和初始工作能力,测量结果应不高于制造厂申报值的1.1倍。(项目5.3.4.2)

注:针对炭罐还有0.9倍要求,详见F.7.6炭罐的生产一致性检查2、蒸发排放指标(项目5.3.4.3)4类别国Ⅵ国VⅣ型试验0.06g/test无要求Ⅶ型试验0.01g/L无此试验项1法规概述3、V型试验(5.3.5)

制造厂可以按照附录G所述程序进行160000km(国6b为200000km)耐久性试验,确定Ⅳ型和Ⅶ型试验劣化修正值。

在制造厂要求下,也可以使用下表中规定的Ⅳ型和Ⅶ型试验劣化修正值。表8Ⅳ型和Ⅶ型试验劣化修正值5车型分类介绍本标准适用于最大总质量不超过3500kg的M1类、M2类和N1类汽车。按GB/T15089-2001规定:M1类车指包括驾驶员座位在内,座位数不超过九座的载客汽车。M2类车指包括驾驶员座位在内座位数超过九座,且最大设计总质量不超过5000kg的载客汽车。N1类车指最大设计总质量不超过3500kg的载货汽车。N2类车指最大设计总质量超过3500kg,但不超过12000kg的载货汽车。1法规概述6车类代表车型轻型汽车:指最大总质量不超过3.5t的M1类、M2类和N1

类车辆。第一类车设计成员数不超过6人(包括司机),且最大总质量≤2.5t的M1类车。A432、S432、瑞风S3、瑞风S4、和悦A30、瑞风A60、瑞风S5、瑞风S7第二类车除第一类车以外的其他所有轻型汽车瑞风M2、瑞风M3、瑞风M4、瑞风M5、瑞风M6、瑞风S9、星锐、皮卡、微卡、轻卡1法规概述蓝色字体,一部车型;红色字体,二部车型;黑色字体,商用车。7车型分类介绍1法规概述指一种汽车燃油蒸发污染物控制系统,使用同样的硬件控制加油排放和昼夜换气排放的导向、储存和脱附。搭载整体控制系统的车辆通常仅使用一套油气线路、一套脱附线路、单独一个脱附阀和单一炭罐。整体控制系统指另一种汽车燃油蒸发污染物控制系统,使用不同的系统控制其加油排放和昼夜换气排放。搭载非整体控制系统的车辆通常使用不同的炭罐分别控制其加油和昼夜换气排放,但依据不同车型可能使用同样的其他相关硬件。非整体控制系统是非整体控制系统的一种,仅吸附加油排放的活性炭炭罐。其他非加油排放的油气均储存在油箱或直接排放到发动机燃烧而不是导向油气储存设备。仅吸附加油排放的活性炭炭罐的性能可以在汽车行驶及产生昼间排放时刻,通过监测炭罐重量而证实。炭罐重量在这些时候不该增加。非整体仅控制加油排放炭罐系统81法规概述试验设备要求底盘测功机附录C蒸发排放测量密闭室(燃油蒸发密闭仓)附录FA检测气密性碳氢化合物分析仪F.4.3.19国ⅤⅣ型试验流程2型式检验10国ⅥⅣ型试验流程2型式检验11昼夜换气试验温度曲线2型式检验12国Ⅵ排放温度曲线国Ⅴ排放温度曲线区别项目国Ⅴ国Ⅵ加油/放油标称容积(40%±2%)标称容积40%±0.5L预处理运行来源来源于NEDC循环来源于WLTC循环浸车处理时间12h~36h6h~36h热浸前处理I型行驶+预处理行驶高温浸车+高温行驶热浸试验温度温度:23℃~31℃起始温度:38℃±2℃

环境温度:33℃~41℃换气试验时间1天2天评价方法热浸试验值+换气试验值热浸试验值+换气试验2天中最大一天的值评价指标≤2g≤0.7g(第一类车)2型式检验标定影响项燃油系统影响项13国Ⅵ与国ⅤⅣ型试验对比Ⅳ型试验热浸试验结果MHC,HS

,热浸试验碳氢化合物质量,g;K

,1.2×(12+H/C),热浸损失试验碳氢比H/C=2.33;V

,经汽车容积(车窗、行李箱打开)校正后的密闭室净容积,如未标定汽车容积,则减去1.42m3;CHC,密闭式内碳氢化合物的浓度,ppm(容积)C1当量,下标i表示初始读数,下标f表示终了读数;P

,大气压,下标i表示初始读数,下标f表示终了读数,kPa;T,密闭室内环境温度,下标i表示初始读数,下标f表示终了读数,K;MHC

,用定容积密闭室进行热浸试验时,密闭室交换的碳氢化合物质量,下表出代表从密闭室排出的,下标入代表进入密闭室的,g。2型式检验

14Ⅳ型试验昼夜换气试验结果MHC,24,

MHC,48,昼夜换气试验碳氢化合物质量,下标24表示第一个24小时,下标48表示第二个24小时,g;K

,1.2×(12+H/C),热浸损失试验碳氢比H/C=2.20;V

,经汽车容积(车窗、行李箱打开)校正后的密闭室净容积,如未标定汽车容积,则减去1.42m3;CHC,密闭式内碳氢化合物的浓度,ppm(容积)C1当量,下标i表示初始读数,下标24表示第一个24小时读数,下标48表示第二个24小时读数;P

,大气压,下标i表示初始读数,下标24表示第一个24小时读数,下标48表示第二个24小时读数,kPa;2型式检验15

T,密闭室内环境温度,下标i表示初始读数,下标24表示第一个24小时读数,下标48表示第二个24小时读数,K;MHC

,用定容积密闭室进行热浸试验时,密闭室交换的碳氢化合物质量,下表出代表从密闭室排出的,下标入代表进入密闭室的,g。试验总结果M总

,汽车蒸发排放碳氢化合物质量,g;2型式检验16

国ⅥⅦ型试验流程2型式检验17Ⅶ型排放污染物计算MHC

,加油试验碳氢化合物质量,g;K

,1.2×(12+H/C),热浸损失试验碳氢比H/C=2.33;V

,经汽车容积(车窗、行李箱打开)校正后的密闭室净容积,如未标定汽车容积,则减去1.42m3;CHC,密闭式内碳氢化合物的浓度,ppm(容积)C1当量,下标i表示初始读数,下标f表示终了读数;P

,大气压,下标i表示初始读数,下标f表示终了读数,kPa;T,密闭室内环境温度,下标i表示初始读数,下标f表示终了读数,K;MHC

,用定容积密闭室进行热浸试验时,密闭室交换的碳氢化合物质量,下表出代表从密闭室排出的,下标入代表进入密闭室的,g。2型式检验

18Ⅶ型结果计算RE,加油过程的污染物排放量,g/L;MHC

,加油试验碳氢化合物质量,g;VD

,输油量,L。2型式检验

19Ⅴ型试验的应用测试流程:选择1至5辆车,进行3000km±120km磨合,进行初始的Ⅳ型和Ⅶ型测试;分别测试10000km,30000km,60000km,90000km,120000km,160000km(国6a截止),200000km(国6b截止)进行Ⅳ型和Ⅶ型测试,里程误差±2%;劣化系数的确定:劣化系数是在全有效使用期限结束点的测试值与稳定里程点3000±120km的测试值之差。如果评估的是一辆以上的车辆,那么该系族的劣化系数为所有汽车的平均值。劣化系数的使用(此处仅个人为对标准的理解)V型测试无法进行车辆扩展的车型采用附录G进行劣化系数的确认;V型测试可以扩展的车型可以直接使用法规推荐的劣化系数进行测试,无需进行实际的耐久性试验2型式检验20OBD检测要求On-BoardDiagnostics车载诊断系统,用于排放控制用车载诊断系统。当与排放相关的任何零部件发生故障时,OBD系统的监测应显示出现了故障,将相应的故障代码存入车载电脑,并点亮故障指示器(MIL),车辆驾驶员能够通过一个标准的诊断系统识别故障代码。——GB18352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2型式检验214.1.2.1(2)详细的书面资料,全面叙述OBD系统的功能性工作特性,包括所有与汽车排放控制系统有关部件的清单。4.1.2.1(3)一份声明,表明在合理可预测的行驶工况下,OBD系统的实际监测频率(IUPR)符合附录J.4.3.2.1的要求。5.1.2所有汽车应装备OBD系统,该系统应在设计、制造和汽车安装上,能确保汽车在全寿命期内识别并记录劣化或故障的类型。2型式检验22附录J.3.3.2.1制造厂所确定的监测条件,除应符合J.3.3.1中的规定外,还应保证车辆实际使用时,满足相应的最小IUPR率的要求。(C)对蒸发系统的监测(i)对于设计为监测识别J.4.4.2.2(A)中定义的故障(也就是脱附流量)的监测,最小IUPR率为0.336;(ii)对于设计为监测识别J.4.4.2.2(B)中定义的故障(也就是1mm泄漏)的监测,最小IUPR率为0.260;(iii)对用来监测识别J.4.4.2.2(C)中定义的故障(也就是0.5mm泄漏)和J.4.4.2.2(D)中定义的故障(也就是高负荷脱附管路诊断)的监测,最小IUPR率为0.100。

2型式检验232型式检验IUPR率计算方法分子计数:分子计数是经历某一特定监测检测出故障所必须的全部条件都满足的车辆运行次数每个驾驶循环,分子计数的最多只能加1次对在发动机熄火期间工作、或者在熄火期间完成诊断的监测,分子计数应在监测完成诊断的10s内增加,或者在下个驾驶循环发动机启动后的前10s内增加1。24IUPR率计算方法分母计数每个驾驶循环,分母计数的最多只能加1次结合J.3.4.3.2(B)和J.3.4.3.2(D),分母计数要求如下:海拔低于2440米环境温度在4℃~35℃间发动机累计运行≥600秒怠速运行时间≥30s(非启停车辆)发动机冷启动时防冻液温度在4℃~35℃间发动机冷启动时防冻液温度不比环境温度高7℃采用启停策略的汽车可以采用替代的增加标准。[J.3.4.3.2(J)]2型式检验25释义:从生产线终端抽查车辆,根据样车符合要求的情况,证明是否符合生产一致性。Ⅳ型试验应按照附录F.7的规定进行生产一致性快速检查3生产一致性附录F.7国VI国VⅣ型试验的生产一致性检查项目——泄漏试验通气试验通气试验脱附试验脱附试验炭罐一致性检查——26F.7.2通气试验(国Ⅵ与国V一致)堵上蒸发控制系统的通大气口。向燃油系统施加3.63kPa±0.10kPa的压力。燃油供给系统压力稳定后,断开压力源。蒸发控制系统通大气的出口应恢复到产品原状态。燃油供给系统的压力应在2min内降到0.98kPa以下。在制造厂的要求下,可以采用等效替代方法来证明其通气能力。在型式检验期间,制造厂应向检测机构证明其特定程序以及所采用试验压力的合理性。3生产一致性27F.7.3脱附试验(国Ⅵ与国V一致)将可测量空气流量为1L/min的流量计安装在脱附进口处,并将容积足够大、对脱附系统不会产生不良影响的压力容器,通过开关阀接在脱附进口处,或使用替代方法。经型式检验主管部门同意后,制造厂可以自行选择流量计。操作汽车,使得脱附系统中可能限制脱附作用的所有结构特点都被检查出来,并记录。当发动机按F.7.4.3指出的方式运转时,应该用下述方法之一测出空气流量:接通F.7.4.1中测量装置的开关,观察大气压与在1min内流进蒸发排放控制系统1L空气时的压力之间的压力降;如果使用替代流量测量装置,应可以读到不少于1L/min的流量读数。3生产一致性28F.7.6炭罐的生产一致性检查(国Ⅵ与国V型式检测项一致)从装配线上或批量产品中随机抽取三辆车(或三套炭罐),检测炭罐的有效容积和初始工作能力。试验采用50%容积丁烷和50%容积氮气的混合气,充气速率为丁烷流量40g/h,其余内容参照HJ/T390的规定进行。炭罐生产一致性的判定准则:若被测的三套炭罐的有效容积和初始工作能力测量结果均不低于申报值的0.9倍,且其平均值不低于申报值,则判定炭罐的生产一致性检查合格。若被测的三套炭罐中有任一套的有效容积或初始工作能力测量结果低于申报值的0.9倍,或其平均值低于申报值,则判定炭罐的生产一致性检查不合格。3生产一致性298.1对已通过污染物排放型式检验的车型,制造厂应采取适当措施确保在用符合性。排气污染物、OBD系统、蒸发污染物以及加油过程污染物的在用符合性检查要求见附录O的规定。8.2在用符合性检查程序应确认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和汽车正常寿命期内,污染控制装置始终保持正常功能。8.3对于每个车型系列,在用符合性检查应覆盖所有车辆的正常寿命期。制造厂应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在用符合性自查,并确保5年内完成对低里程(10000至60000km)、中里程(60000km-110000km)和高里程(110000km-160000km)的车辆进行自查的要求。制造厂应每年将结果上报型式检验主管部门。8.4制造厂应每年向型式检验主管部门提交报告,说明与所有排放控制相关的保证和修理声明、修理情况,以及维修过程中记录的OBD故障的报告。报告应详细描述与排放相关的部件和系统故障的频率和原因。4在用符合性308.5型式检验主管部门可对使用不超过160000km的汽车进行在用符合性抽查。8.6在用符合性抽查中需要加抽车辆试验时,若制造厂要求终止抽车试验,则应判定在用符合性检查不合格。8.7如果型式检验主管部门经检查,判定试验结果为不符合,则认为相关车型为不达标车型。制造厂应按照OA.6采取补救措施,这些补救措施应扩展到可能会受到同样缺陷影响的车型。制造厂提出的补救措施计划应经型式检验主管部门同意。由制造厂负责完成已获得型式检验主管部门同意的补救措施计划。型式检验主管部门可以根据制造厂补救措施的执行情况,采取暂停或撤销该车型的型式检验等措施。8.8进行在用符合性检查试验时,应采用符合本标准附录K规定的基准燃料。在用符合性31标准的实施型式检验自本标准发布之日起,可依据本标准进行型式检验。销售和注册登记自2020年7月1日起,所有销售和注册登记的轻型汽车应符合本标准要求,其中Ⅰ型试验应符合6a限值要求。自2023年1月1日起,所有销售和注册登记的轻型汽车应符合本标准要求,其中Ⅰ型试验应符合6b限值要求。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在条件具备的地区,提前实施本标准要求。提前实施本标准的地区,应报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后执行。5其他事项32项目技术指标试验方法研究法辛烷值(RON)92~9495~98GB/T5487抗暴指数(RON+MON)/28790GB/T503密度(20℃)(kg/m3)735~755745~760GB/T1884、GB/T1885蒸气压(kPa)56~60GB/T8017硫含量(mg/kg)≤1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