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孟子》一则课件_第1页
高中语文《孟子》一则课件_第2页
高中语文《孟子》一则课件_第3页
高中语文《孟子》一则课件_第4页
高中语文《孟子》一则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孟子》一则《孟子》一则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文天祥《正气歌》高中语文《孟子》一则课件天地存肝胆江山留正气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天地存肝胆江山留正气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理解“浩然之气”的涵义;

2.学习孟子运用比喻、寓言进行论辩说理的方法。3.从孟子的“养气说”中借鉴立身处世的智慧,感受先贤大师的人格魅力。

重难点:理解“浩然之气”的深层内涵;孟子关于人格塑造的“养气说”对历代仁人志士的影响和在当世的现实意义。

教学目标:初读课文,疏通文意初读课文,疏通文意(公孙丑问曰):“敢问夫子恶()乎长()”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敢问何谓浩然之气?”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矣。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什么擅长用正直损害“惬”,满意

萎靡不振把……看成心外之物预期集义养气的事(公孙丑问曰):“敢问夫子恶()乎长(害:1.伤害,损害。2.妨碍,妨害。3.妒忌。(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4.险要的处所。(守位以仁,不恃隘害。)5.通“曷”。何不。(时日害丧,予及女偕亡。)害:袭:1.突然、一时:~击。~扰。夜~。偷~。侵~。2.触及:寒气~人。“芳菲菲兮~予”。3.照样做,照样继续下去:因~。沿~。世~。4.量词,指成套的衣服:衣一~。5.重迭:“~朝服”。“山三~,陟”。6.合,和:“齐秦~”。袭: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担忧拔高疲倦的样子快步走疲劳、倦困少放弃耕耘、除草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译文:它作为一种气,极宏大极刚强的,用正义去培养它而不加损害,就会充满在天地之间。它作为一种气,和义与道相配合;没有这些,就会萎靡不振了。这气是积累义而产生的,不是偶然地做一件合乎义的事就取得它的。做了在心里不满意的事,(气)就萎缩了。”

重点句子落实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一、何谓浩然之气(原文回答)二、如何善养浩然之气(原文回答)再读课文,思考探究三、孟子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一、何谓浩然之气(原文回答)二、如何善养浩然之气(原文回答)1.何谓“浩然之气”?(用原文回答)“至大至刚”“塞于天地”“配义与道”

强大、刚健。合乎道与义,是充满正义、仁义的正气和大气,是一种崇高的道德境界,完满的精神境界,正气凛然的精神状态。1.何谓“浩然之气”?(用原文回答)“至大至刚”“塞于天2.如何善养浩然之气?(用原文回答)

A:直养,配义与道

B:内养,非外之。非义袭而取之;集义,有事焉,勿正,勿忘,勿助。

2.如何善养浩然之气?(用原文回答)A:直养,配义与道

3.孟子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寓言说理孟子借助“揠苗助长”的寓言进行说理,把抽象的道理说得形象生动。浩然之气是靠不断积累义而产生的,不是偶然地有过举动就取得的。因此,对浩然之气一定要培养,但也不妄自助长它。

揠苗助长:现在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3.孟子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寓言说理“何谓知言?”曰:“诐(诐(bì):偏颇)辞知其所蔽(蔽:隐蔽。),淫(淫:过分)辞知其所陷(陷:沉溺),邪辞知其所离(离:背离于正。),遁(遁:逃避。)辞知其所穷(穷:穷尽。)。——生于其心,害于其政;发于其政,害于其事。圣人复起,必从吾言矣。”公孙丑问:“怎么样才算善于分析别人的言辞呢?”孟子答道:“不全面的言辞我知道它片面性之所在;过分的言辞我知道它失足之所在;不合正道的言辞我知道它与正道分歧之所在;躲闪的言辞我知道它理屈之所在。这四种言辞,从思想中产生出来,必然会在政治上产生危害;如果把它体现于政治设施,一定会危及国家的各种具体工作。如果圣人再出现,也一定会承认我的话是对的。”“何谓知言?”公孙丑问:“怎么样才算善于分析别人的言辞呢?”“宰我、子贡善为说辞,冉牛、闵子、颜渊善言德行。孔子兼之,曰:‘我于辞命,则不能也。’然则夫子既圣矣乎?”曰:“恶(叹词,表惊讶不安—“哎”)!是何言也?昔者子贡问于孔子曰:‘夫子圣矣乎?’孔子曰:‘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子贡曰:‘学不厌,智也;教不倦,仁也。仁且智,夫子既圣矣。’夫圣,孔子不居——是何言也?”公孙丑说:“宰我、子贡善于讲话,冉牛、颜渊善于阐述道德,孔子则兼有两长,但是他还说:‘我对于辞令,太不擅长。’(而您既善于分析别人的言辞,又善于养浩然之气,言语、道德兼而有之,)那么,您已经是位圣人了吗?”孟子说:“哎!这是什么话!从前子贡问孔子说:‘老师已经是圣人了吗?’孔子说:‘圣人,我做不到;我不过学习不知满足,教人不嫌疲劳罢了。’子贡便说:‘学习不知满足,这是智;教人不嫌疲劳,这是仁。既仁且智,老师已经是圣人了。’圣人,连孔子也不敢自居,(你却加在我的头上,)这是什么话呢?”“宰我、子贡善为说辞,冉牛、闵子、颜渊善言德行。孔子兼之,曰

在这段文章之前,孟子先是提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在解说了如何养浩然之气之后,接着再补充了这段知言的说明。为什么孟子谈浩然正气,要先提到“知言”这个主题呢?可见这个“言”字,对于能否养得起浩然正气的关系非常重大,故而孟子要特别加以申论。“知言”,指的不只是观照出自己的心声与习性,也包括能体察出他人的心声与习性。道德经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不能知自己的言,简直就是无明,岂能修得了自身;不能知别人的言,也就无法辨别是非曲直,岂有智慧可言。例如从一个人说的话、做的事,便可以知道谁好谁坏、谁忠谁奸,也可以知道谁在收买你、吹捧你、谁在贬损你、抵制你、谁是君子群而不党、谁是小人党而不群、谁是益者三友、谁是损者三友……分辨得出这些是非曲直,凡事清楚明白,这才是智慧。佛家所说的智慧,便是孟子的“知言”的效应。所以从根本处来说,真正的“言”不是他在说什么话,也不是在他的眼神、也不是在他的动作,真正的言只发生在一个人的内心!在他未说话,未动作之前,这个声音就已经先在他的内心回荡已久了!一切的言都是发自内心,心里面的声音、感受、念头,才是真正的言!在这段文章之前,孟子先是提到“我知言,我善养小结浩然之气:是由长期积累、践行道义而产生的充实完满的精神境界。

小结浩然之气:是由长期积累、孟子的“人格修养”

纵观孟子一生,在生灵涂炭的时代里,四处奔走呼唤,其战斗性正源于自身充盈着的浩然正气。他用这正气去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去唤醒民众向罪恶统治作斗争。浩然正气贯穿在他一生的全部言行之中。

孟子的“人格修养”纵观孟子一生,在生灵涂炭

浩然之气,至大至刚不是一般所谓“精气”、“血气”,而是充满正义,充满仁义道德的正气、骨气。不是属于医学的生理的范畴,而是属于人文的精神范畴。这种气,阳刚而气壮山河,气贯长虹,气冲霄汉。“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孟子·尽心下》)靠的是这种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膝文公下》依然是靠的这种气。甚至如文天祥所写千古名句:“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正气歌》)也仍然是源于这种气。然而,这种气可养而不可得。“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就是养也要日积月累,水到渠成;而不能拔苗助长,急于求成。不过,正如孟子所说:“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古往令来,合天之下,能不急功近利,拔苗助长的又有几许呢?

浩然之气,至大至刚不是一般所谓“精气”、“血气

中华民族一向崇尚这种浩然正气。在民族危亡的关头,许多仁人志士“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在面对生死抉择的时候,为民族大业和人民利益选择了舍生取义,杀身成仁。这种浩然正气凝成了我们民族不屈的气节、操守和尊严。历史上哪些人可以称上有浩然正气的大丈夫呢?拓展延伸中华民族一向崇尚这种浩然正气。在民族危亡的关头岳飞精忠报国岳飞精忠报国苏武牧羊苏武牧羊文天祥从容就义《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从容就义《过零丁洋》

谁代表中国性格?我讴歌民族脊梁。董狐笔,屈原诗,苏武节,嵇康琴。忍辱负重,司马千秋史;鞠躬尽瘁,诸葛五丈原。鉴真东渡,玄奘西游。盛唐魏征直谏,衰明海瑞上疏。太白佯狂,金銮醉卧;东坡豪迈,赤壁放歌。草堂悲愤,一部诗史;岳阳忧患,百代名篇。才女李清照,巾帼敢作鬼雄颂;戏圣关汉卿,梨园怒写窦娥冤。岳飞满江红,文山正气歌。虎门禁毒,英雄股肱壮华夏;菜市捐躯,君子肝胆比昆仑。鉴湖女侠,秋风秋雨;广州烈士,黄土黄花……壮哉,民族脊梁!伟哉,中国性格!

——魏明伦《中国性格赋》

谁代表中国性格?我讴歌民族脊梁。董狐笔,屈原诗,苏武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培养“浩然之气”?拓展延伸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培养“浩然之气”?拓展延伸#2017两会#为见义勇为撑腰

2016年12月,民法总则草案三审稿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增加一条规定: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害人损害的,除有重大过失外,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2017年3月8日,民法总则草案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草案在三审稿基础上,将上述条款修改为: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但是救助人因重大过失造成受助人不应有的重大损害的,承担适当的民事责任。3月12日修改: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受助人能够证明救助人有重大过失造成自己不应有的重大损害的,救助人承担适当的民事责任。#2017两会#为见义勇为撑腰2016年12月,民法理智的对待“浩然之气”

端正救助的动机:不求名,不为利;不惧怕清楚救助的价值:不糊涂,不助恶,不损害知晓救助的方法:不盲目,有效果,避自伤培养救助的浩气:不外求,不掩取,不揠苗

长期坚守自己的良知;在危难面前依然坚守信念。理智的对待“浩然之气”端正救助的动机:不求名,不为利;不

2017感动中国人物——梁益建多年前学成回国,参与“驼背”手术3000多例,亲自主刀挽救上千个极重度脊柱畸形患者的生命,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极重度脊柱畸形矫正专家近可能的为患者着想,是梁益建的工作守则。到医院求治的病人,很多经济条件都不好。为了让患者尽快得到治疗,他处处为病人节省费用外,还常常为经济困难的患者捐钱,四处化缘。碰到有钱的朋友,他会直接开口寻求帮助,甚至尝试过在茶馆募捐。

2017感动中国人物——梁益建高中语文《孟子》一则课件北京大学副校长的“撑腰体”

2011年10月18日,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经济学家董藩转发这样一条微博:“你是北大人,看到老人摔倒了你就去扶。他要是讹你,北大法律系给你提供法律援助,要是败诉了,北大替你赔偿!”然后,“撑腰体”迅速成为微博最热的句式。该微博迅速被网友转发,这条微博同时也衍生出了许多的不同版本,用各大学校长、各地域代表、各领域代表等的口吻,为扶起跌倒老人的善行做全方位保驾护航,这样的语句格式被称为“撑腰体”。

北京大学副校长的“撑腰体”2011年10月18日,北京师范大丈夫不畏浮云遮望眼浩然气登高壮观天地间大丈夫不畏浮云遮望眼《孟子》一则《孟子》一则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文天祥《正气歌》高中语文《孟子》一则课件天地存肝胆江山留正气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天地存肝胆江山留正气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理解“浩然之气”的涵义;

2.学习孟子运用比喻、寓言进行论辩说理的方法。3.从孟子的“养气说”中借鉴立身处世的智慧,感受先贤大师的人格魅力。

重难点:理解“浩然之气”的深层内涵;孟子关于人格塑造的“养气说”对历代仁人志士的影响和在当世的现实意义。

教学目标:初读课文,疏通文意初读课文,疏通文意(公孙丑问曰):“敢问夫子恶()乎长()”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敢问何谓浩然之气?”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矣。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什么擅长用正直损害“惬”,满意

萎靡不振把……看成心外之物预期集义养气的事(公孙丑问曰):“敢问夫子恶()乎长(害:1.伤害,损害。2.妨碍,妨害。3.妒忌。(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4.险要的处所。(守位以仁,不恃隘害。)5.通“曷”。何不。(时日害丧,予及女偕亡。)害:袭:1.突然、一时:~击。~扰。夜~。偷~。侵~。2.触及:寒气~人。“芳菲菲兮~予”。3.照样做,照样继续下去:因~。沿~。世~。4.量词,指成套的衣服:衣一~。5.重迭:“~朝服”。“山三~,陟”。6.合,和:“齐秦~”。袭: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担忧拔高疲倦的样子快步走疲劳、倦困少放弃耕耘、除草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译文:它作为一种气,极宏大极刚强的,用正义去培养它而不加损害,就会充满在天地之间。它作为一种气,和义与道相配合;没有这些,就会萎靡不振了。这气是积累义而产生的,不是偶然地做一件合乎义的事就取得它的。做了在心里不满意的事,(气)就萎缩了。”

重点句子落实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一、何谓浩然之气(原文回答)二、如何善养浩然之气(原文回答)再读课文,思考探究三、孟子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一、何谓浩然之气(原文回答)二、如何善养浩然之气(原文回答)1.何谓“浩然之气”?(用原文回答)“至大至刚”“塞于天地”“配义与道”

强大、刚健。合乎道与义,是充满正义、仁义的正气和大气,是一种崇高的道德境界,完满的精神境界,正气凛然的精神状态。1.何谓“浩然之气”?(用原文回答)“至大至刚”“塞于天2.如何善养浩然之气?(用原文回答)

A:直养,配义与道

B:内养,非外之。非义袭而取之;集义,有事焉,勿正,勿忘,勿助。

2.如何善养浩然之气?(用原文回答)A:直养,配义与道

3.孟子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寓言说理孟子借助“揠苗助长”的寓言进行说理,把抽象的道理说得形象生动。浩然之气是靠不断积累义而产生的,不是偶然地有过举动就取得的。因此,对浩然之气一定要培养,但也不妄自助长它。

揠苗助长:现在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3.孟子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寓言说理“何谓知言?”曰:“诐(诐(bì):偏颇)辞知其所蔽(蔽:隐蔽。),淫(淫:过分)辞知其所陷(陷:沉溺),邪辞知其所离(离:背离于正。),遁(遁:逃避。)辞知其所穷(穷:穷尽。)。——生于其心,害于其政;发于其政,害于其事。圣人复起,必从吾言矣。”公孙丑问:“怎么样才算善于分析别人的言辞呢?”孟子答道:“不全面的言辞我知道它片面性之所在;过分的言辞我知道它失足之所在;不合正道的言辞我知道它与正道分歧之所在;躲闪的言辞我知道它理屈之所在。这四种言辞,从思想中产生出来,必然会在政治上产生危害;如果把它体现于政治设施,一定会危及国家的各种具体工作。如果圣人再出现,也一定会承认我的话是对的。”“何谓知言?”公孙丑问:“怎么样才算善于分析别人的言辞呢?”“宰我、子贡善为说辞,冉牛、闵子、颜渊善言德行。孔子兼之,曰:‘我于辞命,则不能也。’然则夫子既圣矣乎?”曰:“恶(叹词,表惊讶不安—“哎”)!是何言也?昔者子贡问于孔子曰:‘夫子圣矣乎?’孔子曰:‘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子贡曰:‘学不厌,智也;教不倦,仁也。仁且智,夫子既圣矣。’夫圣,孔子不居——是何言也?”公孙丑说:“宰我、子贡善于讲话,冉牛、颜渊善于阐述道德,孔子则兼有两长,但是他还说:‘我对于辞令,太不擅长。’(而您既善于分析别人的言辞,又善于养浩然之气,言语、道德兼而有之,)那么,您已经是位圣人了吗?”孟子说:“哎!这是什么话!从前子贡问孔子说:‘老师已经是圣人了吗?’孔子说:‘圣人,我做不到;我不过学习不知满足,教人不嫌疲劳罢了。’子贡便说:‘学习不知满足,这是智;教人不嫌疲劳,这是仁。既仁且智,老师已经是圣人了。’圣人,连孔子也不敢自居,(你却加在我的头上,)这是什么话呢?”“宰我、子贡善为说辞,冉牛、闵子、颜渊善言德行。孔子兼之,曰

在这段文章之前,孟子先是提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在解说了如何养浩然之气之后,接着再补充了这段知言的说明。为什么孟子谈浩然正气,要先提到“知言”这个主题呢?可见这个“言”字,对于能否养得起浩然正气的关系非常重大,故而孟子要特别加以申论。“知言”,指的不只是观照出自己的心声与习性,也包括能体察出他人的心声与习性。道德经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不能知自己的言,简直就是无明,岂能修得了自身;不能知别人的言,也就无法辨别是非曲直,岂有智慧可言。例如从一个人说的话、做的事,便可以知道谁好谁坏、谁忠谁奸,也可以知道谁在收买你、吹捧你、谁在贬损你、抵制你、谁是君子群而不党、谁是小人党而不群、谁是益者三友、谁是损者三友……分辨得出这些是非曲直,凡事清楚明白,这才是智慧。佛家所说的智慧,便是孟子的“知言”的效应。所以从根本处来说,真正的“言”不是他在说什么话,也不是在他的眼神、也不是在他的动作,真正的言只发生在一个人的内心!在他未说话,未动作之前,这个声音就已经先在他的内心回荡已久了!一切的言都是发自内心,心里面的声音、感受、念头,才是真正的言!在这段文章之前,孟子先是提到“我知言,我善养小结浩然之气:是由长期积累、践行道义而产生的充实完满的精神境界。

小结浩然之气:是由长期积累、孟子的“人格修养”

纵观孟子一生,在生灵涂炭的时代里,四处奔走呼唤,其战斗性正源于自身充盈着的浩然正气。他用这正气去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去唤醒民众向罪恶统治作斗争。浩然正气贯穿在他一生的全部言行之中。

孟子的“人格修养”纵观孟子一生,在生灵涂炭

浩然之气,至大至刚不是一般所谓“精气”、“血气”,而是充满正义,充满仁义道德的正气、骨气。不是属于医学的生理的范畴,而是属于人文的精神范畴。这种气,阳刚而气壮山河,气贯长虹,气冲霄汉。“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孟子·尽心下》)靠的是这种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膝文公下》依然是靠的这种气。甚至如文天祥所写千古名句:“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正气歌》)也仍然是源于这种气。然而,这种气可养而不可得。“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就是养也要日积月累,水到渠成;而不能拔苗助长,急于求成。不过,正如孟子所说:“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古往令来,合天之下,能不急功近利,拔苗助长的又有几许呢?

浩然之气,至大至刚不是一般所谓“精气”、“血气

中华民族一向崇尚这种浩然正气。在民族危亡的关头,许多仁人志士“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在面对生死抉择的时候,为民族大业和人民利益选择了舍生取义,杀身成仁。这种浩然正气凝成了我们民族不屈的气节、操守和尊严。历史上哪些人可以称上有浩然正气的大丈夫呢?拓展延伸中华民族一向崇尚这种浩然正气。在民族危亡的关头岳飞精忠报国岳飞精忠报国苏武牧羊苏武牧羊文天祥从容就义《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从容就义《过零丁洋》

谁代表中国性格?我讴歌民族脊梁。董狐笔,屈原诗,苏武节,嵇康琴。忍辱负重,司马千秋史;鞠躬尽瘁,诸葛五丈原。鉴真东渡,玄奘西游。盛唐魏征直谏,衰明海瑞上疏。太白佯狂,金銮醉卧;东坡豪迈,赤壁放歌。草堂悲愤,一部诗史;岳阳忧患,百代名篇。才女李清照,巾帼敢作鬼雄颂;戏圣关汉卿,梨园怒写窦娥冤。岳飞满江红,文山正气歌。虎门禁毒,英雄股肱壮华夏;菜市捐躯,君子肝胆比昆仑。鉴湖女侠,秋风秋雨;广州烈士,黄土黄花……壮哉,民族脊梁!伟哉,中国性格!

——魏明伦《中国性格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