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代企业安全生产管理2.1安全管理科学理论2.2现代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模式2.3生产经营单位现代生产管理技术2.4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2.5企业安全文化2.6工业安全技术2.7职业卫生工程技术现代企业安全生产管理2.1安全管理科学理论12.1.1管理科学与安全管理
管理:为了实现预定目标,按照一定的原则,通过科学地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群体的活动,以达到个人单独活动所不能达到的效果而开展的各项活动。2.1安全管理科学理论2.1.1管理科学与安全管理2.12
安全管理:企业经营者、生产管理者和全体员工,为了安全生产目标,按照一定的安全管理原则,科学地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全体员工安全生产的活动。安全管理:企业经营者、生产管理者和全体3实现现代企业安全科学管理,需要研究安全管理科学,研究安全管理的理论、原则、模式、方法、手段、技术等。
无论是政府、生产经营单位责任人、或是安全专业人员,都要掌握安全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有效地应用安全生产管理实践中。实现现代企业安全科学管理,需要研究安41.安全科学与安全管理学
安全管理学:包括安全信息系统、劳动保护管理、风险分析、事故管理、工业灾害控制等分支学科。
安全管理工程是企业安全生产的最基本的安全手段。1.安全科学与安全管理学5人类三大安全对策:安全工程对策[本质安全化]、安全教育对策[人因安全素质]和安全管理对策[既涉及物的因素也涉及人的因素。
安全管理对策是预防事故的“三大对策”的重要方面。人类三大安全对策:62.安全管理技术的发展a.从管理对象的角度看:由近代的事故管理发展到现代的隐患管理。安全管理等同于事故管理强化隐患的控制、消除危险2.安全管理技术的发展安全管理等同于7b.从管理过程的角度看:由早期的事故后管理发展到上世纪60年代强化超前和预防型管理。事故后管理协调安全系统中人—机—环境等因素b.从管理过程的角度看:事故后管理8c.从管理理论的角度看:由建立在事故致因理论基础上的管理发展到现代的科学管理。(海因里希)1:29:300安全管理法则
安全系统工程、安全行为科学、安全经济学等c.从管理理论的角度看:(海因里希)9
d.从管理技术方法的角度看:传统的行政手段、经济手段、以及常规的监督检查现代的法治手段、科学手段和文化手段基本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以人为本、科学管理的技巧与方法d.从管理技术方法的角度看:103.推行现代安全管理A.现代安全管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安全哲学原理;事故致因理论;无隐患管理法;故障树分析;PDCA循环法等。3.推行现代安全管理11B.推行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的意义和特点:要变传统的单因素安全生产管理模式为现代的综合安全生产管理模式;要变传统的单一事故事后管理模式为现代的事件分析和隐患管理与事后的事故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B.推行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的意义和特点:12要变传统的把从业人员只作为被管理的对象的思维模式为现代的既把从业人员作为被管理的对象更把从业人员作为安全生产管理动力的思维模式;
要变传统的静态安全生产管理方法为现代的安全生产静态管理与动态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方法;要变传统的把从业人员只作为被管理的13要变过去只顾生产经济效益的安全生产辅助管理思路为现代的效益、环境、安全生产的综合效果的管理思路;要变传统的被动、辅助、滞后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为现代的主动、本质、超前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
(本质安全:在规划设计阶段就加以研究并得到采用的,能从根本上消除控制危险、危害,防止发生事故和职业危害的技术措施)要变过去只顾生产经济效益的安全生产辅14
要变传统的外迫型安全生产指标管理为外迫型安全生产指标管理与内激型安全生产目标管理相结合的综合管理。要变传统的外迫型安全生产指标管理为外迫型安全生产指标管15
2.1.2安全系统科学原理
系统科学最基本的理论: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用系统论来指导认识安全管理的要素、关系和方向;用控制论来论证安全管理的对象、本质、目标和方法;用信息论来指导安全管理的过程、方式和策略。2.1.2安全系统科学原理161.安全系统论原理系统原理:运用系统理论对管理进行系统分析,以达到科学管理的优化目标。安全活动既是一种消费活动(以生命与健康安全为代价),也是一种投资活动(以保障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为目的)。1.安全系统论原理17安全系统论研究两个系统对象:
事故系统和安全系统安全系统论研究两个系统对象:181.事故系统1.事故系统192.安全系统2.安全系统20
安全科学、安全工程技术学科的任务:
实现安全系统的优化。安全科学、安全工程技术学科的任务:21安全管理更是控制人、机、环境三要素,以及协调人、物、能量、信息四元素的重要工具。
安全管理更是控制人、机、环境三要素,以及协调222.安全信息论原理1)安全信息的概念安全信息是安全活动所依赖的资源。
安全信息:安全标志、安全信号、各种事故的统计分析。安全管理是借助于大量的安全信息进行的管理,其现代化水平决定于信息科学技术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程度。2.安全信息论原理232)安全信息的功能是企业编制安全管理方案的依据;具有间接预防事故的功能;具有间接控制事故的功能。2)安全信息的功能243)安全信息的分类A.从信息的形态划分:
一次信息:原始的安全信息(事故现场等)
二次信息:经过加工处理过的安全信息(法规、标准、报告等)3)安全信息的分类25B.从应用的角度划分:生产安全状态信息:生产安全信息(安全意识、安全技术水平、遵章守纪、人员及设备连续工作时间等)、生产异常信息(违章、工具缺陷等)、生产事故信息。安全生产活动信息。安全指令及政策信息(隐患整改通知等)。B.从应用的角度划分:264)安全信息应用的方式、方法安全信息应用的方式:依据安全管理的需要,运用安全管理规律和安全管理技术,而确立的对安全信息进行应用管理的形式。
安全管理记录、安全管理报表、安全管理登记表、安全管理台帐、安全管理图表、安全管理卡片、安全管理档案、安全管理通知书、安全宣传信息等九种。安全信息采集的方法:收集安全管理情报等。4)安全信息应用的方式、方法27
3.安全控制论原理1)一般控制论原理四个要素:控制者(管理者或领导者)、控制对象(人、财、物、时间等)、控制手段和工具(组织机构、管理法规、计算机等)、控制成果。3.安全控制论原理28三个基本步骤:
建立安全生产的判断准则和标准(安全评价);
衡量安全生产实际管理活动与预定目标的偏差;采取相应安全管理、安全教育以及安全工程技术等纠正不良偏差或消除隐患的措施。三个基本步骤:292)安全管理的一般性控制原则
闭环控制原则、分层控制原则、分级控制原则、动态控制原则、等同原则、反馈原则。2)安全管理的一般性控制原则303)安全管理策略的一般控制原理系统整体性原理、计划性原理、效果性原理、单项解决的原理、等同原理、全面管理的原理、责任制原理、激励原理、优化干部的原理。4)预防事故的能量控制原理事故的本质是能量的不正常转移。3)安全管理策略的一般控制原理315)事故预防与控制的工程技术原理
消除潜在危险的原理、降压潜在危险因素数值的原理、冗余性原理、能量屏障原理、距离防护原理、时间防护原理、薄弱环节原理、坚固性原理、个体防护原理、代替作业人员的原理、警告和禁止信息原理。5)事故预防与控制的工程技术原理322.2现代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模式
2.2现代生产经营单位332.2.1宏观、综合的安全生产模式模式是事物或过程系统化、规范化的体系。1.国家宏观安全生产管理模式20世纪90年代:企业负责、行业管理、群众监督、劳动者遵章守纪;2.2.1宏观、综合的安全生产模式34加入WTO后:五方运行模式,即:政府监管与指导、生产经营单位实施与保障、从业人员权益与自律、社会各界监督与参与、中介机构支持与服务。加入WTO后:五方运行模式,即:政府352.生产经营单位综合安全生产管理模式把生产经营单位的生产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进行综合管理。2.生产经营单位综合安全生产管理模式36
2.2.2对象化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
1.“以人为中心”的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模式把管理核心对象集中于生产作业人员。2.“以管理为中心”的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模式一切事故原因来源于管理缺陷。2.2.2对象化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 37
2.2.3程序化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
1.事后型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事故和灾难发生后进行亡羊补牢)
2.2.3程序化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 382.预防型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主动积极地预防事故或灾难发生)
2.预防型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主392.3生产经营单位现代安全生产管理技术
2.3生产经营单位40
2.3.1综合安全生产管理技术1.安全生产科学管理原则生产与安全统一的原则(谁主管、谁负责);“三同时”原则(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2.3.1综合安全生产管理技术41“五同时”原则(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的同时,要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生产工作);安全否决权原则。
“五同时”原则(计划、布置、检查、总422.严密的群众安全生产监督2.严密的群众安全生产监督433.科学的安全检查
要根据系统原理的方法开展。
安全检查方法:(1)经常性检查:日查、周查和月查;(2)定期安全检查:季节性检查、全年检查等(3)专业性检查:电气检查、防火检查等;(4)群众性检查。3.科学的安全检查44采用安全检查表是一种科学的检查方法。
特点:(1)检查项目系统、完整;(2)检查执行情况,得出准确的评价;(3)采用提问的方式,有问有答;(4)编制安全检查表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安全分析的过程。
现代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课件45安全检查表的分类:1.定性检查表2.半定性检查表3.否决型检查表。®安全检查表的分类:®462.3.2安全评价技术1.安全评价概论三层含义:
对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性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从数量上说明分析对象的安全程度;安全评价的目的:寻求事故率最低、损失最小、安全投资最优。2.3.2安全评价技术47安全评价的一般过程:辩识危险性,评价风险,采取措施,直到达到安全指标。2.生产经营单位安全评价的主要类型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安全现状综合评价、专项安全评价。安全评价的一般过程:辩识危险性,评价风险,采取措施482.3.3人因安全管理1.人的可靠性分析与评价人的可靠性:使系统可靠或正常运转所必须的人的正确活动的概率。
定性分析(人为失误隐患的辨识)
定量分析(人为失误概率)2.3.3人因安全管理492.行为抽样技术通过对员工作业过程的抽样调查,了解操作过程中的失误或差错状况,其目的是有效控制人的失误率。3.安全行为“十大禁令”2.行为抽样技术502.3.4物因及隐患安全管理1.现场危险源“无隐患”管理
事故隐患:指作业场所、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及管理上的缺陷。2.3.4物因及隐患安全管理51
危险源: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的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等,是爆炸的源头。危险源: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的能量和物质释放危52隐患分为:一般隐患、重大隐患、特别重大隐患(死亡10人以上,或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隐患分为:一般隐患、重大隐患、特别重53事故金字塔事故金字塔54对具体的隐患进行评估分级对具体的隐患进行评估分级552.电气操作工作票制度(准许在电气设备或线路上工作的书面命令)2.电气操作工作票制度(准许在电气设备或线路上工作的书面命令563.高处作业工作票
四级:一级:2-5米;二级:5-15米;三级:15-30米;四级:>30米。3.高处作业工作票574.动火作业工作票4.动火作业工作票585.进入设备作业票制度进入设备作业易发生缺氧、中毒、窒息和火灾爆炸事故。
5.进入设备作业票制度596.破土作业票企业内部的地面开挖、掘进、钻孔、打桩、爆破等。6.破土作业票60
2.3.5环境因素安全管理1.有害作业分级管理五级:0级(安全)、1级(轻度)、2级(中度)、3级(重度)、4级(极重度)(1996年作出规定要消灭4级危害岗位)。2.3.5环境因素安全管理612.建设项目安全生产管理实施安全生产:“三同时”2.建设项目安全生产管理62
3.作业环境防止中毒窒息规定十条规定:3.作业环境防止中毒窒息规定634.作业环境防止静电危害规定十条规定: 4.作业环境防止静电危害规定642.4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
2.4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652.4.1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产生背景
及作用1.OSHMS是上世纪80年代后期在国际上兴起的现代安全生产管理模式
(自律性的职业安全卫生与环境保护的管理制度;第三方认证;企业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是当前市场经济国家,尤其是大多数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方法;职业安全健康体系可适用各类风险和各种规模的企业)2.4.1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产生背景66
▓三项体系认证制度的产生背景ISO9000ISO1400018000
二战后,1947年成立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87年以前制定的标准全部为产品、工艺、方法、材料、检测等技术标准)
1987年颁布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系列标准
(第一个国际管理标准)▓三项体系认证制度的产生背景ISO9000ISO1400671996年9月1日颁布IS014000系列标准2001年颁布了ILO/OSH2001(18000)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导则”
2001年12月20日,国家经贸委颁布了《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审核规范》,同时配套颁布了“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指导意见”。1996年9月1日颁布IS01400068▓我国积极推行18000认证的必要a.各类伤亡事故的总量大:2000年全国发生伤亡事故83万起,死亡11.7万人;2001年,死亡人数达13万人。
b.特大、重大事故频繁发生▓我国积极推行18000认证的必要69c.职业危害状况令人担忧:全国有50多万个厂矿不同程度地存在职业危害,实际接触粉尘、毒物和噪声等职业危害的职工有2500万人以上。1998年全国共发生职业病患者16869人d.影响我国的国际形象及社会稳定c.职业危害状况令人担忧:d.影响我国的国702.实施0SHMS的作用(1)推动职业安全健康法规和标准的贯彻执行;(2)促进企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水平的提高;(3)促进我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标准与国际接轨,有利于消除贸易壁垒;2.实施0SHMS的作用71(4)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5)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提高综合竞争力;(6)有利于提高全民的安全意识。(要求全员安全培训)(4)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72
2.4.2OHSMS的管理要素(GB/T28001—2001)OHSMS标准包括三个部分:1.“范围”:对标准的意义、适用范围和目的作了概要性陈述;
2.4.2OHSMS的管理要素(GB/T28001—2733.“OHSMS要素”:18个基本要素:6个一级要素、15个二级要素。
2.“术语和定义”:对涉及的主要术语进行了定义;3.“OHSMS要素”:2.“术语和74现代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课件75OHSMS的特征:
系统特征,先进性特征,动态性特征,预防性特征,全过程控制特征。OHSMS的特征:76
2.4.3企业如何建立OHSMS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与环境、质量管理体系有着共同的管理原则,所以在体系建立上也有许多相似之处。2.4.3企业如何建立OHSMS77步骤:(1)领导决策:领导层对必要性的认识;需要资源投入。步骤:78(2)成立工作组:成员来自各个部门。(2)成立工作组:79(3)人员培训:对工作组进行OHSMS及相关知识的培训,对内审员的培训。(3)人员培训:80(4)初始状态评审:建立评审组(由员工组成或请咨询人员或两者兼有)。对组织过去和现在的职业安全卫生信息、状态进行收集、调查与分析,识别和获取现有的适用于组织的职业安全卫生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4)初始状态评审:81(5)体系策划与设计:(5)体系策划与设计:82(6)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文件编制体系文件还需要在体系运行过程中定期、不定期的评审和修改,以保证它的完善和持续有效。(6)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文件编制83(7)体系试运行试运行的目的:在实践中检验体系的充分性、适用性和有效性。(7)体系试运行84(8)内部审核职业安全卫生管理者代表应亲自组织内审。可请外部专家参与或主持审核。(8)内部审核85(9)管理评审
管理者代表应收集各方面的信息供最高管理者评审;
最高管理者应对试行阶段的体系整体状态做出全面的评判,对体系的适用性、充分性和有效性做出评价。依据管理评审结论,可以对是否需要调理、修改体系做出决定,也可以做出是否实施第三方论证的决定。(9)管理评审862.4.4OHSMS的审核与认证1.OHSMS的审核A.按侧重的主题事项划分:符合性审核、应负的责任审核和OHSMS审核等。B.按审核方和受审方关系分:第一方审核、第二方审核和第三方审核。2.4.4OHSMS的审核与认证87审核的目的:确定OHSMS是否符合审核准则;是否得到了正确的实施与保持;发现可予改进的领域;等等。审核的目的:确定OHSMS是否符合审核准则;是否88审核的时机:第二方审核的初审一般是在签订合同前;第三方审核的初审一般是在受审方已准备进行认证,并提出正式申请后进行;监督审核为论证后在体系建立并正常运行六个月以后进行。审核的时机:892.OHSMS的认证OHSMS论证是企业安全生产的必由之路。OHSMS认证是在企业外部机构的帮助下,根据指导意见,建立运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这是建立企业安全生产的自我约束、自我规范、自我完善的长期机制的必由之路。2.OHSMS的认证90
意义:1.表明组织或企业建立了适应现代社会要求的OHSMS和机制;2.证明组织或企业在安全生产保障和事故预防的能力方面达到了较好的水平;3.作为国际社会的通行惯例,在OHS管理方面,企业获得了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 意义:91
2.5企业安全文化
2.592
2.5.1安全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安全文化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国际核工业领域。1986切尔诺贝利→1986美国NASA→1988“核电的基本原则”→1991国际原子能机构“75-INSAG-4”报告首次使用“安全文化”概念。 我国1992年出版《核安全文化》一书→1993年拓宽到全民安全文化。2.5.1安全文化的起源与发展93
安全文化的发展安全文化的发展94
2.5.2安全文化的概念及定义
狭义定义之一:安全文化是社会和企业文化的一部分,特别是以企业安全生产为研究领域,以事故预防为主要目标。2.5.2安全文化的概念及定义95广义定义之一:安全文化是人类安全活动所创造的安全生产、安全生活的精神、观念、行为与物态的总和。结论:安全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对安全的认识和行为,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
广义定义之一:96
2.5.3安全文化的范畴1.安全文化的形态体系包涵安全观念文化(精神层)、安全行为文化、安全管理文化(制度层)、安全物态文化(物质层)。2.5.3安全文化的范畴97安全观念文化:
预防为主的观念;安全也是生产力的观念;安全就是效益的观念等。安全观念文化:98安全行为文化:进行科学的安全思维;强化高质量的安全学习;执行严格的安全规范等。安全行为文化:99安全管理(制度、规范)文化:管理文化指对社会组织(或企业)和组织人员的行为产生规范性、约束性影响和作用,它集中体现观念文化和物质文化对领导和员工的要求。安全管理(制度、规范)文化:100安全物态文化:是安全文化的表层部分,是形成观念文化和行为文化的条件。安全物态文化:1012.安全文化的对象体系企业有五种安全文化的对象:法人代表或企业决策者、企业生产各级领导、企业安全专职人员、企业员工、职工家属。不同的对象要求有不同的安全文化内涵。2.安全文化的对象体系1023.安全文化的领域体系从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的需要出发,安全文化涉及的领域体系分为企业外部(家庭、社区、生活娱乐场所等)社会领域的安全文化和企业内部(厂区、车间、岗位等)领域的安全文化。3.安全文化的领域体系103
2.5.4生产经营单位安全文化建设模式模式是研究和表现事物规律的一种方式。它具有系统化、规范化、功能化的特点。它能简洁、明确地反映事物的过程、逻辑、功能、要素及其关系,是一种科学的方法论。 2.5.4生产经营单位安全文化建设模式104现代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课件105
2.5.5生产经营单位文化的建设与实践1)班组及职工的安全文化建设三级教育、全员教育、持证上岗等。2.5.5生产经营单位文化的建设与实践1062)管理层及决策者的安全文化建设全面安全管理、三同时、定期检查制、应急预案对策等。2)管理层及决策者的安全文化建设1073)生产现场的安全文化建设安全标语、安全标志、事故警示牌等。技术及工艺的本质安全化、三点控制(事故多发点、危险点、危害点)等。3)生产现场的安全文化建设1084)生产经营单位人文环境的安全文化建设。安全宣传墙报、安全生产月(日、周)、事故报告会等。4)生产经营单位人文环境的安全文化建设。109
2.5.6生产经营单位安全文化的载体安全文化活动室、宣传橱窗、各种协会、安全刊物等。安全文艺活动、文艺晚会、应急训练、安全表彰会等。安全文化载体是安全文化的重要支柱。安全文化建设需要通过安全文化载体来体现和推进。2.5.6生产经营单位安全文化的载体110国外安全文化研究与应用现状
一、工业领域安全文化发展现状
有关安全文化的表征
1.政府组织
①政府的安全承诺
②法规的制定机构国外安全文化研究与应用现状111
2.运营组织
(1)合作水平
①在合作水平上的安全政策
②在合作水平上的安全实践
2.运营组织112
(2)工厂水平
a、强调安全
b、职责的确定
c、经理人员的遴选
d、工厂管理与规章制度的关系
e、安全绩效的审查
f、培训
g、工作岗位的实践
h、管理人员现场监督
(2)工厂水平113
(4)一种(事件)报告性的文化(含3个问题)
(5)反对不安全行为和条件(含3个问题)
(6)一个(安全)自学习的组织(含4个问题)
(7)基础性的问题:交流、明确的优先性事务和组织(含4个问题)组织机构可以根据这些问题进行自我测试,以明确自己在安全文化发展上所处的位置,为进一步发展找准方向。
(4)一种(事件)报告性的文化(含3个问题)114二、安全文化理论研究的进展1.安全文化的定义
安全文化是由一个组织的各层次、各群体中的每一个人所长期保持的,对职工安全和公众安全的价值及优先性的认识。它涉及到每个人对安全承担的责任,保持、加强和交流对安全关注的行动,主动从失误的教训中努力学习、调整和修正个人和组织的行为,并且从坚持这些有价值的行为模式中获得奖励等方面的程度。二、安全文化理论研究的进展1152.如何对一个组织的安全文化状况进行评价
安全文化至少有5个通用的表征,包括组织的承诺、管理参与程度、员工授权、奖惩系统和报告系统。
安全文化的组织承诺就是由组织的高层管理者对安全所表明的态度。
管理参与的程度是指高层和中层管理者亲自参与组织内部的关键性安全活动的程度。2.如何对一个组织的安全文化状况进行116
员工授权是指组织有一个“良好的”授权予员工的安全文化,并且确信员工十分明确自己在改进安全方面所起的关键作用。
奖惩系统就是指组织需要建立一个公正的评价和奖惩系统,以促进安全行为,抑制或改正不安全行为。
报告系统是指组织内部所建立的,能够有效地对安全管理上存在的薄弱环节在事故发生之前就被识别并由员工向管理者报考的系统。员工授权是指组织有一个“良好的”授权117IAEA在分析了全世界安全文化快速发展形势的基础上,认为对安全文化除了在概念上应该明确以外,还应该对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有更加明确的评价方法,因此在1994年(1996年进行了修订)制定出了用于评估安全文化的方法和指南——《ASCOT指南》(AssessmentofSafetyCultureinOrganizationsTeamGuidelines)。该指南明确提出:在对安全文化进行评价时,应该考虑到所有对安全文化产生影响的组织机构的作用,因此除了核电运营组织以外,政府组织、研究和设计组织都应该被包括在考虑范围内。IAEA在分析了全世界安全文化快速发展形势118国外安全文化研究与应用现状
安全文化的概念在20世纪80年代由国际核安全领域的专家提出后,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被世界各个国家、各种行业的安全界所广泛接受并得到应用,例如在交通运输(包括航空、道路、铁路、海上等)、建筑、化工、采矿等危险性较大的行业,甚至在军事、医疗等领域都普遍引入了安全文化的概念和方法。国外安全文化研究与应用现状119
2.6工业安全技术
2.6工业安120
工业安全技术是研究人类在生产或生活中,在防御各种灾害的过程中所采用的,以保证人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以及减少物质财富损失为目的的安全技术理论及专业技术手段的综合学科。工业安全技术是研究人类在生产或生活中,在防御各种灾害1212.6.1机械安全技术1.机械事故
机械作业过程发生的事故通常是对人身体造成机械伤害。机械伤害是机械能作用于人体的伤害。机械伤害人体最多的部位是手。易于造成机械伤害事故的设备有冲压机械、木工机械、金属切削机械和起重运输机械等。形成机械伤害事故的主要原因:2.6.1机械安全技术1222.预防措施及应急处理一般机械伤害事故的预防:
持证上岗,严格执行有关规章制度,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严禁无证人员开动机械设备等。2.预防措施及应急处理123流动式起重机作业安全措施:1)流动式起重机起吊重物作业时安全措施:2)流动式起重机起升和行走时的安全措施:机械手外伤的急救原则:流动式起重机作业安全措施:124
2.6.2电气安全技术1.电气安全基本知识
我国电气安全的形势十分严峻。在非矿山企业,触电事故在各类工伤事故中所占的比例已经超过10%,所列依次由80年代末期的第4位上升为近两年的第2位。2.6.2电气安全技术125就用电量而言,我国大约每用电不到2亿千瓦小时即死亡1人,而技术先进国家每用电30亿一40亿千瓦小时才死亡1人。就用电量而言,我国大约每用电不到2亿千瓦小时即死亡1人126我国电气火灾也呈上升趋势,电气火灾已经超过火灾总数的20%。雷电、静电及其他电气事故也比较严重。我国电气火灾也呈上升趋势,电气火灾已经超过火灾总数的2127电流对人体伤害的两种类型:电击和电伤。电流对人体伤害的两种类型:1282.电气事故规律a.单相触电;b.两相触电;C.跨步电压触电。常见触电事故的主要原因:3.电气安全措施
2.电气事故规律129
2.6.3防火防爆技术
1.防火防爆基本知识物质燃烧的三个基本条件:①可燃物;②助燃物;③着火源。发生爆炸的浓度极限、爆炸温度极限、爆炸的上限和下限。2.6.3防火防爆技术1302.火灾事故的规律火灾按着火可燃物类别,分为五类:
A类火灾:指普通固体可燃物质火灾。可用水型、泡沫、ABC干粉灭火器。
B类火灾:指可燃液体火灾。可用干粉、二氧化碳、泡沫(油类可用,但水溶性可燃液体不能用)灭火器。2.火灾事故的规律131
C类火灾:指可燃气体火灾。可用干粉、二氧化碳灭火器。
D类火灾:指金属火灾。可用金属专门灭火器、石墨粉或干砂掩盖。
E类火灾:指带电物体燃烧的火灾。电气火灾一般可用干粉灭火器或二氧化碳灭火器扑救。C类火灾:指可燃气体火灾。132引起火灾的原因很多,人的不安全因素是最主要的,大多数的事故都是因为人的思想麻痹而造成的。引起火灾的原因很多,人的不安全因素是最主要的,大多数的133产生生产性火灾的主要原因:(1)违反电气安装规定;(2)电气设备故障;(3)违反安全操作规程;(4)乱扔未熄灭的烟头、火柴杆,违章吸烟等;(5)用火不慎;(6)自燃;(7)自然原因。产生生产性火灾的主要原因:1343.灭火的基本方法:1)隔离法:将可燃物与着火源隔离开,阻止可燃物的进一步燃烧。2)冷却法:将可燃物的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使燃烧停止,或者将临近着火场的可燃物温度降低,避免产生新的燃烧条件。3.灭火的基本方法:1353)窒息法:消除助燃物(空气、氧气或其他氧化剂),使燃烧停止。4)化学抑制法:灭火剂参与了燃烧的氧化反应而破坏了燃烧反应的条件。3)窒息法:1364.爆炸事故的规律
爆炸的主要特征是压力的瞬时急剧升高爆炸按照能量来源的不同,可以分为三大类:(1)核爆炸;(2)物理性爆炸;(3)化学性爆炸。4.爆炸事故的规律137
粉尘爆炸是一种较为多见的化学性爆炸常见的起爆火源
防止可燃物化学性爆炸三个基本条件的同时存在,是防止化学性爆炸的基本原理。粉尘爆炸是一种较为多见的化学性爆炸1384.防火防爆的安全措施防火防爆安全原则:一是预防,二是限制。所谓预防,是指在安全事故发生之前采取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采取的措施有“替代”。所谓限制,是指防止灾害扩大,当灾害或事故发生以后,采取措施使其局限于某一部位不致形成灾害性事故或减小灾害事故的影响范围和后果。限制的主要措施之一是“隔离”。4.防火防爆的安全措施139
防火工作的主要内容:①建立健全防火制度和组织;②加强宣传教育与技术培训;③加强防火检查,消除不安全因素;④认真落实防火责任制度;⑤配备好适用、足够的灭火器材。防火工作的主要内容:1402.6.4锅炉压力容器安全技术1.锅炉压力容器基础知识按蒸汽压力分为:低压锅炉:0.1MPa<P<1.6MPa中压锅炉:1.6MPa≤P<10MPa高压锅炉:l0MPa<p<100MPa超高压锅炉:P≧100MPa2.6.4锅炉压力容器安全技术1412.锅炉事故涵义锅炉运行中因锅炉受压部件、附件或附属设备损坏,造成人身伤亡,被迫停炉修理或减少供汽、供热量的现象叫锅炉事故。
2.锅炉事故涵义1423.锅炉爆炸原因4.压力容器爆炸的危害1)碎片的破坏作用;2)冲击波危害;3)有毒介质的毒害;4)可燃介质的燃烧及二次空间爆炸危害。5.锅炉及压力容器事故预防措施锅炉、压力容器使用时必须进行登记3.锅炉爆炸原因143
2.6.5高处作业安全技术1.基本概念及认识高处作业是指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m以上(含2m)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高处坠落是指在高处作业中发生坠落造成的伤亡事故。2.6.5高处作业安全技术144国家标准规定R值与h值的关系是:(1)h=2—5m时,R为2m;(2)h=5—15m时,R为3m;(3)h=15—30m时,R为4m;(4)h>30m时,R为5m。
国家标准规定R值与h值的关系是:145高处作业可分为四个等级,即:一级:2—5m;二级:5m—15m;三级:15m—30m;四级:30m以上。特殊高处作业八类:(1)强风高处作业(阵风六级,风速10.8m/s);(2)异温高处作业;(3)雪天高处作业;(4)雨天高处作业;(5)夜间高处作业;(6)带电高处作业;(7)悬空高处作业;(8)抢救高处作业。高处作业可分为四个等级,即:一级:2—1462.高处作业事故规律高处坠落的主要类型有:(1)因被蹬踏物材质强度不够,突然断裂;(2)高处作业移动位置时,踏空、失稳;(3)高处作业时,由于站位不当或操作失误被移动的物体碰撞坠落等。高处坠落的主要原因是:(1)作业人员缺乏高处作业的安全技术知识或违章作业;(2)防高处坠落的安全设施、设备不健全以及缺乏个人防护。2.高处作业事故规律1473.高处作业安全措施(1)用好安全“三宝”。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2)做好“四口”防护。楼梯口、电梯口、预留洞口和出入口(也称通道口)。(3)做好“五临边”的防护。(4)严把脚手架的十道关。3.高处作业安全措施1482.6.6土石方作业安全技术1.事故规律及特点2.土石方工程安全措施 2.6.6土石方作业安全技术1492.7职业卫生工程技术
2.7职业卫生工程技术150
2.7.1职业卫生与职业病
1.职业卫生工程技术的作用
职业卫生旨在促进和维持职业工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幸福上的最高质量;防止在工人中发生由其工作环境所引起的各种有害于健康的情况;保护工人在就业期间免遭由不利于健康的因素所产生的各种危险,使工人置身于一个能适应其生理和心理特征的职业环境之中。总之,要使每个人都能适应予其工作。2.7.1职业卫生与职业病1512.作业环境中有害于人体健康的因素接触生产性毒物,可能引起各种职业中毒,如汞中毒、苯中毒等;长期接触生产性粉尘,可能引起各种尘肺,如矽肺、石棉肺、煤肺等。
2.作业环境中有害于人体健康的因素152作业环境中的有害因素主要有:(1)化学因素,包托生产性粉尘和生产性毒物。(2)物理因素,包括不良气象条件与异常气压(如温度、湿度、压力过高、过低)、噪声与振动、电磁辐射(包括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3)生物因素,即细菌、病毒等致病生物体。作业环境中的有害因素主要有:1533.职业病及其预防凡在生产劳动的职业活动中,由各类职业危害因素引起的疾病,在广义上均可称为职业病。预防职业病的主要措施3.职业病及其预防1542.7.2工业防尘技术
生产性粉尘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并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
尘肺:工人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吸人一定量粉尘可以引起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疾病。是一种不可逆的疾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离的特点。要从根本上解决粉尘危害,必须在技术、组织管理、个人防护、卫生保健四方面采取综合措施。2.7.2工业防尘技术1551.工艺措施。a.突出治本措施。
首先应当采取使生产过程不产生粉尘危害的治本措施,其次才是产生粉尘后通过通风等措施减少粉尘危害的治标措施。b.开发防尘产品取代产尘老设备。c.改进通风系统对尘源进行有效控制。1.工艺措施。1562.尘源控制措施。a.湿式作业。b.密闭措施。c.通风除尘。d.消除二次尘源。3、其他措施。a.个体防护。b.建筑措施。c.重视对呼吸性粉尘的治理。可采取减尘、降尘、排尘、捕尘等技术措施对呼吸性粉尘进行治理。2.尘源控制措施。1572.7.3工业防毒技术1.基础知识1)生产性毒物及其来源在工业生产中,对人体有害的物质,称为生产性毒物或工业毒物。毒物的主要来源:生产原料、中间产品、成品、辅助材料、副产品及废弃物、夹杂物及其他。生产性毒物在生产过程中常以气体、蒸汽、粉尘、烟和雾的形态存在并污染空气环境。2.7.3工业防毒技术1582)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生产性毒物进人人体的途径有三:即呼吸道、皮肤和消化道。2)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1593)接触生产性毒物的途径原料的开采和提炼、材料的搬运和贮藏、材料加工、化学反应、操作、生产中应用及其他。进入有毒场所作业时,作业环境内的有毒气体不应超过国家规定的职业卫生标准。含氧量控制在19—21%。3)接触生产性毒物的途径1602.预防职业中毒的措施1)组织管理措施2)技术措施3)个人防护4)卫生保健措施现代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课件1612.7.4噪声与振动控制技术1.噪声基础知识1)生产性噪声及其来源生产性噪声: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一切声音。机械性噪声、空气动力性噪声、电磁性噪声。2)噪声对人体的影响在噪声环境中工作,容易感觉疲乏、烦燥,造成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准确性降低,直接影响作业能力和效率。2.7.4噪声与振动控制技术1622.防止噪声的措施控制和消除噪声源、阻断噪声传播、卫生保健措施。3.振动基础知识4.预防和控制振动危害措施2.防止噪声的措施1632.7.5辐射防护技术1.辐射防护基础知识1)电离辐射对人体的危害人体受到一定剂量的电离辐射后,可以产生各种对健康有害的生物效应。按效应出现的空间特点分为躯体效应、遗传效应和胚胎效应。按效应出现的时间分为急性效应和慢性效应,或近期效应和远期效应;按发展规律分为随机效应和非随机效应。2.7.5辐射防护技术1642)非电离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非电离辐射对机体的主要作用,是对眼睛的损害,引起中枢神经和植物神经系统的机能障碍和对生殖功能的损害。主要症状为神经衰弱综合症,以头昏、乏力、睡眠障碍、记忆力减退。2.辐射防护技术措施2)非电离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165谢谢!2010年4月谢谢!2010年4月166现代企业安全生产管理2.1安全管理科学理论2.2现代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模式2.3生产经营单位现代生产管理技术2.4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2.5企业安全文化2.6工业安全技术2.7职业卫生工程技术现代企业安全生产管理2.1安全管理科学理论1672.1.1管理科学与安全管理
管理:为了实现预定目标,按照一定的原则,通过科学地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群体的活动,以达到个人单独活动所不能达到的效果而开展的各项活动。2.1安全管理科学理论2.1.1管理科学与安全管理2.1168
安全管理:企业经营者、生产管理者和全体员工,为了安全生产目标,按照一定的安全管理原则,科学地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全体员工安全生产的活动。安全管理:企业经营者、生产管理者和全体169实现现代企业安全科学管理,需要研究安全管理科学,研究安全管理的理论、原则、模式、方法、手段、技术等。
无论是政府、生产经营单位责任人、或是安全专业人员,都要掌握安全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有效地应用安全生产管理实践中。实现现代企业安全科学管理,需要研究安1701.安全科学与安全管理学
安全管理学:包括安全信息系统、劳动保护管理、风险分析、事故管理、工业灾害控制等分支学科。
安全管理工程是企业安全生产的最基本的安全手段。1.安全科学与安全管理学171人类三大安全对策:安全工程对策[本质安全化]、安全教育对策[人因安全素质]和安全管理对策[既涉及物的因素也涉及人的因素。
安全管理对策是预防事故的“三大对策”的重要方面。人类三大安全对策:1722.安全管理技术的发展a.从管理对象的角度看:由近代的事故管理发展到现代的隐患管理。安全管理等同于事故管理强化隐患的控制、消除危险2.安全管理技术的发展安全管理等同于173b.从管理过程的角度看:由早期的事故后管理发展到上世纪60年代强化超前和预防型管理。事故后管理协调安全系统中人—机—环境等因素b.从管理过程的角度看:事故后管理174c.从管理理论的角度看:由建立在事故致因理论基础上的管理发展到现代的科学管理。(海因里希)1:29:300安全管理法则
安全系统工程、安全行为科学、安全经济学等c.从管理理论的角度看:(海因里希)175
d.从管理技术方法的角度看:传统的行政手段、经济手段、以及常规的监督检查现代的法治手段、科学手段和文化手段基本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以人为本、科学管理的技巧与方法d.从管理技术方法的角度看:1763.推行现代安全管理A.现代安全管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安全哲学原理;事故致因理论;无隐患管理法;故障树分析;PDCA循环法等。3.推行现代安全管理177B.推行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的意义和特点:要变传统的单因素安全生产管理模式为现代的综合安全生产管理模式;要变传统的单一事故事后管理模式为现代的事件分析和隐患管理与事后的事故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B.推行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的意义和特点:178要变传统的把从业人员只作为被管理的对象的思维模式为现代的既把从业人员作为被管理的对象更把从业人员作为安全生产管理动力的思维模式;
要变传统的静态安全生产管理方法为现代的安全生产静态管理与动态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方法;要变传统的把从业人员只作为被管理的179要变过去只顾生产经济效益的安全生产辅助管理思路为现代的效益、环境、安全生产的综合效果的管理思路;要变传统的被动、辅助、滞后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为现代的主动、本质、超前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
(本质安全:在规划设计阶段就加以研究并得到采用的,能从根本上消除控制危险、危害,防止发生事故和职业危害的技术措施)要变过去只顾生产经济效益的安全生产辅180
要变传统的外迫型安全生产指标管理为外迫型安全生产指标管理与内激型安全生产目标管理相结合的综合管理。要变传统的外迫型安全生产指标管理为外迫型安全生产指标管181
2.1.2安全系统科学原理
系统科学最基本的理论: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用系统论来指导认识安全管理的要素、关系和方向;用控制论来论证安全管理的对象、本质、目标和方法;用信息论来指导安全管理的过程、方式和策略。2.1.2安全系统科学原理1821.安全系统论原理系统原理:运用系统理论对管理进行系统分析,以达到科学管理的优化目标。安全活动既是一种消费活动(以生命与健康安全为代价),也是一种投资活动(以保障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为目的)。1.安全系统论原理183安全系统论研究两个系统对象:
事故系统和安全系统安全系统论研究两个系统对象:1841.事故系统1.事故系统1852.安全系统2.安全系统186
安全科学、安全工程技术学科的任务:
实现安全系统的优化。安全科学、安全工程技术学科的任务:187安全管理更是控制人、机、环境三要素,以及协调人、物、能量、信息四元素的重要工具。
安全管理更是控制人、机、环境三要素,以及协调1882.安全信息论原理1)安全信息的概念安全信息是安全活动所依赖的资源。
安全信息:安全标志、安全信号、各种事故的统计分析。安全管理是借助于大量的安全信息进行的管理,其现代化水平决定于信息科学技术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程度。2.安全信息论原理1892)安全信息的功能是企业编制安全管理方案的依据;具有间接预防事故的功能;具有间接控制事故的功能。2)安全信息的功能1903)安全信息的分类A.从信息的形态划分:
一次信息:原始的安全信息(事故现场等)
二次信息:经过加工处理过的安全信息(法规、标准、报告等)3)安全信息的分类191B.从应用的角度划分:生产安全状态信息:生产安全信息(安全意识、安全技术水平、遵章守纪、人员及设备连续工作时间等)、生产异常信息(违章、工具缺陷等)、生产事故信息。安全生产活动信息。安全指令及政策信息(隐患整改通知等)。B.从应用的角度划分:1924)安全信息应用的方式、方法安全信息应用的方式:依据安全管理的需要,运用安全管理规律和安全管理技术,而确立的对安全信息进行应用管理的形式。
安全管理记录、安全管理报表、安全管理登记表、安全管理台帐、安全管理图表、安全管理卡片、安全管理档案、安全管理通知书、安全宣传信息等九种。安全信息采集的方法:收集安全管理情报等。4)安全信息应用的方式、方法193
3.安全控制论原理1)一般控制论原理四个要素:控制者(管理者或领导者)、控制对象(人、财、物、时间等)、控制手段和工具(组织机构、管理法规、计算机等)、控制成果。3.安全控制论原理194三个基本步骤:
建立安全生产的判断准则和标准(安全评价);
衡量安全生产实际管理活动与预定目标的偏差;采取相应安全管理、安全教育以及安全工程技术等纠正不良偏差或消除隐患的措施。三个基本步骤:1952)安全管理的一般性控制原则
闭环控制原则、分层控制原则、分级控制原则、动态控制原则、等同原则、反馈原则。2)安全管理的一般性控制原则1963)安全管理策略的一般控制原理系统整体性原理、计划性原理、效果性原理、单项解决的原理、等同原理、全面管理的原理、责任制原理、激励原理、优化干部的原理。4)预防事故的能量控制原理事故的本质是能量的不正常转移。3)安全管理策略的一般控制原理1975)事故预防与控制的工程技术原理
消除潜在危险的原理、降压潜在危险因素数值的原理、冗余性原理、能量屏障原理、距离防护原理、时间防护原理、薄弱环节原理、坚固性原理、个体防护原理、代替作业人员的原理、警告和禁止信息原理。5)事故预防与控制的工程技术原理1982.2现代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模式
2.2现代生产经营单位1992.2.1宏观、综合的安全生产模式模式是事物或过程系统化、规范化的体系。1.国家宏观安全生产管理模式20世纪90年代:企业负责、行业管理、群众监督、劳动者遵章守纪;2.2.1宏观、综合的安全生产模式200加入WTO后:五方运行模式,即:政府监管与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迷走神经反射怎么治疗
- 诗词文言文对比阅读(一)解析版-2026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浙江专用)
- 人工智能通识教程(微课版) 课件 07 智慧驾驭大语言模型-prompt高级应用
- 酸洗池安全知识培训
- 探究动能定理实验-2023年高一物理下学期期末复习(人教版)
- CN120199835A 一种低增湿燃料电池用气体扩散层及其制备方法和低增湿燃料电池
- 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从三国至隋唐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含解析)
- 老师心理知识培训笔记课件
- 配网线路高级知识培训总结课件
- 2025年度出口贸易航空货运代理合同
- 2025学士学位英语考试模拟题库
- 湘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含反思)
- GB/T 44823-2024绿色矿山评价通则
- 人教版PEP小学六年级英语上册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
- 《色彩的对比》教学设计-1色彩的对比-五年级上册美术
- 4.4车体主要伤损形式及检修课件讲解
- 《柔性棚洞防护结构技术规程》
- MOOC 高等数学先修课-西南财经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装备资产的动态管理
- 工程造价专业《制图实训》课程标准
- TCACM 1524-2023 中医体重管理临床指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