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陈情表项脊轩志学案一、语言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从《孝经》中可以看出,孝道的内涵是有层次性的,而孝道的实践更是________。针对不同的人,提出不同的规范和标准。如天子之孝是“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天子之孝更重要的是立身为范,以自己________之孝来带动天下百姓的孝道。诸侯之孝则是“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诸侯之孝在于________、循规守法。这是由诸侯的独特地位决定的,因为他们位高权重,既贵且富,皇帝很难约束到,其他人又无权约束,如果诸侯缺乏自我约束力,就很容易造成因“高”而“危”、因“满”而“溢”的局面,最终导致社稷不保。对普通百姓来说,则要简单得多,只要做到“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就行了。因此,职位越高,孝道就越宏大,其价值就越重大,其要求就越严格,就越需要________。()。个人奋斗的实践路径围绕三大“职责”做基础并统一为一个整体,从而实现从个人心和到群体家和再到天下共和的方向。这是中国传统孝道最为核心的价值所在。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层次分明事必躬亲谨言慎行以身作则B.条分缕析身体力行临深履薄挺身而出C.层次分明身体力行谨言慎行以身作则D.条分缕析事必躬亲临深履薄挺身而出解析:层次分明:形容事物的排列次序清楚。条分缕析:一条一条进行分析。形容分析得有条有理,很细致。根据语境,“层次分明”合适。身体力行:指亲身体验,努力实践。事必躬亲:凡事一定亲自去做。根据语境,“身体力行”合适。谨言慎行:说话和做事都小心谨慎。临深履薄:形容做事谨慎小心,提心吊胆。根据语境,“谨言慎行”合适。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挺身而出:指勇敢地站出来面对危难或担当重任。根据语境,“以身作则”合适。答案:C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尤为重要的是,中国的传统孝道不仅将个人、家庭和国家三者统一了起来,还把岗位职责、家庭职责与社会职责三者统一了起来B.尤为重要的是,中国的传统孝道不仅将国家、家庭和个人三者统一了起来,而且把岗位职责、家庭职责与社会职责三者统一了起来C.尤为重要的是,中国的传统孝道不是将个人、家庭和国家三者统一了起来,而是把岗位职责、家庭职责与社会职责三者统一了起来D.尤为重要的是,中国的传统孝道不但将国家、家庭和个人三者统一了起来,也把岗位职责、家庭职责与社会职责三者统一了起来解析:由“国家、家庭和个人”与“岗位职责、家庭职责与社会职责”前后不照应,可以排除B、D;由两个分句间应为递进关系,可以排除C。答案:A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个人奋斗的实践路径以三大“职责”做基础并统一为一个整体,以致实现从个人心和到群体家和再到天下共和的目标。B.个人奋斗的实践路径围绕以三大“职责”做基础并统一为一个整体的目标,以致实现从个人心和到群体家和再到天下共和。C.个人奋斗的实践路径以三大“职责”做基础并统一为一个整体的目标,从而实现从个人心和到群体家和再到天下共和的方向。D.个人奋斗的实践路径以三大“职责”做基础并统一为一个整体,从而实现从个人心和到群体家和再到天下共和的目标。解析:A.“以致”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关联词使用不当;B.句式杂糅,且“以致”关联词使用不当;C.“实现……方向”搭配不当。答案:D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说服不同于说理,说理注重的是过程,____①____,只要能获得期待的结果,过程和手段在所不计。好的说理要求真实、逻辑合理、论据可靠。然而,____②____,也不一定能起到说服的效果。如果你跟对方说的理与他的利益不符(或者____③____),再好的说理也无法对他产生实际影响。相比之下,说服指的是一种实际受影响的行为。非真实、逻辑谬误、论据不可靠的宣传或误导,也可以产生这样的说服效果——“依从”。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而说服只着眼于结果②即便是好的说理③他根本不愿意说理5.下面的句子顺序已打乱,请按正确的顺序排序。(只填序号)①而在传递这种情感时,往往又不是直截了当,总是极尽委婉曲折之能事②归有光可谓深谙此道③所以古人在吟诗作文时总是想方设法营造出一种浓烈的情感氛围④或哀婉凄切或闲适欢愉⑤使人如品佳茗,久久难忘⑥或托物以言志,或借景以遣怀,或记事以抒情⑦他在《项脊轩志》中正是将那种“可喜”“可悲”之情不留痕迹地融入了写景叙事当中⑧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通读这八句话可知,这组句子是围绕“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进行阐述的。⑧句提出观点,应为首句。③④两句紧承⑧句,写古人吟诗作文时对该观点的体现及所具体营造的情感氛围。①句转折,说明古人营造情感氛围的特点——委婉曲折。⑥句承①句,解释古人怎样“委婉曲折”地营造情感氛围,⑤句进一步用比喻描述这些方法给人的感受。最后②⑦两句用归有光的例子说明这一观点。⑦句中的“他”指②句中的“归有光”,故②在⑦前。所以,正确顺序应为⑧③④①⑥⑤②⑦。答案:⑧③④①⑥⑤②⑦6.下图是“国际老年人日”纪念邮票的主体部分,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其寓意,要求语言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30个字。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构图要素:中国传统纹饰图案(祥云等),一对老年夫妇,老年人打太极、做园艺、做康复医疗、做志愿者的场景。寓意:中国传统纹饰图案、一对微笑的老年夫妇,象征着老年人幸福、快乐的生活,表达了对老年人福寿安康的美好祝福;四个场景,象征着老年人要投入社会、积极生活。二、阅读鉴赏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上徐阁老书①[明]归有光四月十四日,进士归有光谨再拜献书少师相公阁下。有光幸生明公之乡,相望不过百里。自少已知向仰,而无由得一接其声光。庚子之岁,举于南都,而所试之文,乃得达于左右。顾称赏之不置,时有获侍而与闻之者,辄相告,以为幸矣:“子之见知于当世之巨公长者如此!”自后数试于礼部,遇明公之亲知,未尝不传道其语以为宠。有光之试,又辄不利,退而归耕于野。以为古之人有生同世而不相知者矣,有知之而异世者矣。不知者恨其同世,知之者恨其异世。今获与明公同世,而又知之。而明公方在日月之际,有光之蹇拙蔽翳,无复自振,以为今已矣,无以望明公之门矣,是同世而有异世之感也。往岁,海虞瞿内翰见访,以为“子之不遇不足忧,即徐公当国,子之进有日矣”。今幸而适明公之当国,又幸随多士之末,而自获举以来,几又二月,不一望明公之辉光。此有光之所以食不甘味、寝不成寐者也。有光尝读《易》,观消长变更之际,虽圣人不能无惧。而汉、唐、宋之君子,每履其际,其气不能不动,其色不能不形,而天下不能无惊以疑。盖以少不顺而激为大变者,有之矣。今明公处之宴然,而风俗世道为之潜易,如寒暑雨旸之至而人不觉。此古之大臣之所难也。又尝读史,见汉文帝疏贾谊之少,而问冯唐之老;光武下冯衍之赋,而隆桓荣之经。两汉风俗治体,超轶后代,实在于此。今明公于科举之际,稍示意向,而海内枯槁之士,已于于焉乐观明公之化矣。于此之时,稍有蕴抱,谁不欲争自濯磨以自致于明公?不肯没没而已也!况有光被知于数十年之前者乎?今兹辄有干于阁人者,独以数十年之知,而不一见于明公;明公以数十年之知其人,而不见其一来,其亦不能无怪也。昔曾舍人巩②《上范资政书》云:士之愿附于门下者多矣使巩不自别于其间固非巩之志亦阁下之所贱也有光素慕巩者故不量其不能如巩而欲学巩之自别焉。平生颇有所撰述,去家时,不及襄汇成编。橐中得杂稿十九首,谨以为贽。明公试览其文,知其非求于世者也。干冒尊严,伏增惶恐。有光再拜。(选自《震川先生集》)【注】①徐阁老:嘉靖晚期阁老徐阶,明代名臣。本文写于嘉靖四十四年(1565),作者时年近六十。②曾舍人巩:曾巩,曾任中书舍人。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士之愿/附于门下者/多矣/使巩不自别/于其间固/非巩之志/亦阁下之所贱也/有光素慕巩者/故不量其不能如巩/而欲学巩之自别焉B.士之愿/附于门下者多矣/使巩不自别于其间/固非巩之志/亦阁下之所贱也/有光素慕巩者/故不量其不能/如巩而欲/学巩之自别焉C.士之愿附于门下者多矣/使巩不自别于其间固/非巩之志/亦阁下之所贱也/有光素慕巩者/故不量其不能/如巩而欲/学巩之自别焉D.士之愿附于门下者/多矣/使巩不自别于其间/固非巩之志/亦阁下之所贱也/有光素慕巩者/故不量其不能如巩/而欲学巩之自别焉解析:“士之愿附于门下者”是定语后置句,“愿附于门下者”是“士”的后置定语,“之……者”是标志,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B。“自别于其间”是状语后置句,“于其间”是后置状语,其后断开,而且“固”是副词,修饰后面的谓语,所以放在下一句中,排除C。答案:D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见访,被拜访。古代人与人之间交往时,对别人来拜访自己表示尊敬,就说某某见访。B.获举,古代科举取士考中。文中的归有光历经波折终于在六十岁左右的时候考中进士。C.有干,在职位俸禄上有追求,和干谒的意思相同。归有光借此来表达自己想拜见徐阶。D.贽,又称贽礼,本指古时初次求见人时所送的礼物,文中引申为持自己写的书卷求见。解析:“见访,被拜访”错误,“见”是助词,用在动词前面表示被动或对我如何。此处,结合文意,应该是“海虞县翰林院学士瞿景淳访问我”,并非表示“被拜访”。答案:A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科举不顺,仕途坎坷。自从庚子年南都乡试中举以后,曾多次参加礼部会试,都失意落第,直到年老才考中进士,可见其作为传统知识分子出仕入世之心执着强烈。B.本文引经据典,说服力强。如列举汉文帝重用贾谊、冯唐,光武帝尊宠冯衍、桓荣的史事,意在表明自己老当益壮,希望徐阁老提携自己,以施展才干,为国建立功业。C.作者措辞得体,颇有分寸。高度赞扬徐阁老有古大臣之风,治世颇有成效,对于这位有同乡之谊的当权者不无景仰感佩、恭谨奉迎之言语,但并无卑躬屈膝的媚骨丑态。D.本文叙议结合,层次分明。先从作者生平遭际及与徐阁老的知交起笔,紧扣“幸”字,倾吐怀抱;后谈读书心得,联系徐阁老品性,不忘自荐;结尾表明自己独特志趣。解析:“汉文帝重用贾谊、冯唐,光武帝尊宠冯衍、桓荣”说法错误,依据原文“汉文帝疏贾谊之少,而问冯唐之老;光武下冯衍之赋,而隆桓荣之经”可知,汉文帝疏远贾谊,光武帝弃用冯衍。答案:B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明公处之宴然,而风俗世道为之潜易,如寒暑雨旸之至而人不觉。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稍有蕴抱,谁不欲争自濯磨以自致于明公?不肯没没而已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现在您安然(或译为“安闲地”“安乐地”)对待世事,而风俗世道因此无声无息地变迁,就像寒冷炎热、下雨晴朗的天气到来而人们却浑然不知。(2)稍有抱负,谁不想争着加强自我修养(或直译为“洗涤磨炼”),而向您荐举自己?都不愿湮没无闻(或译为“默无声息”“无所作为”)罢了!11.请说明写本文之前归有光和徐阁老之间的关系。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同乡但不相识;同世/同时但身份悬殊大;以文相知却不得引荐。【参考译文】四月十四日,进士归有光恭敬地拜两拜,向少师相公阁下呈上书信。我有幸生于您的故乡,两家相距不超过百里。我年轻时已知道您并向往仰慕您,可是没有机缘能亲聆您的言谈,目睹您的风采。庚子年,我在南京参加乡试并及第,而试场文章竟然能传到您的身边。您却不住地称赞文章,时常有在您手下服侍并且参与知道内情的人,就把当时的情形告诉我,并认为我幸运:“您被当今德高望重的公卿大夫这样赏识!”此后我多次参加礼部会试,遇见了您的亲戚朋友,我未尝不因为他们转告您的话语而深以为荣。我科考又总是不顺利,回家耕种在田野。我认为古人有生于同时代而不能相知的,有相知却生于不同时代的。不相知的人遗憾自己与他人生于同时代,相知的人遗憾自己与他人生于不同时代。现在能有幸与您生于同时代,又与您相知。而您正当位高权重之时,我却艰难困拙,不为人所知,再也振作不起来,以为自己如今已经完了,没有办法到您的门下去拜访您,这是我与您生于同时代却有与您生于不同时代的感受啊。往年,海虞县翰林院学士瞿景淳访问我,对我说“您遇不到知音,不值得忧伤,徐公即将主持国政,您晋升职位就指日可待了”。如今有幸恰逢您主持国政,又庆幸自己名列于众多同科进士之后,自从我科举中第以来,差不多过了两个月,不曾拜望您的风采。这就是我吃不香甜、睡不安稳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培训公司托管合同协议
- 商铺物业服务协议合同
- 少儿保险合同协议
- 高空吊篮租赁合同协议
- 园林栽培土出售合同协议
- 工业气体销售合同协议
- 矿山工程收购合同协议
- 我的愿望小班课件
- 团队聚餐趣味互动指南
- 高端全屋定制合同协议
- 网络设备安全配置表
- GB/T 700-2006碳素结构钢
- GB/T 28732-2012固体生物质燃料全硫测定方法
- GB/T 17214.1-1998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装置工作条件第1部分:气候条件
- 猪生殖器官(课堂PPT)
- 2023年广东学位英语试题学位英语考试真题(含答案)
- 《旅行社经营管理》考试复习题库及答案
- 粤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 危大工程巡视检查记录表(深基坑)
- 《最好的未来》合唱曲谱
- GB∕T 36765-2018 汽车空调用1,1,1,2-四氟乙烷(气雾罐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