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现代演绎繁盛的文本原因简析_第1页
《西游记》现代演绎繁盛的文本原因简析_第2页
《西游记》现代演绎繁盛的文本原因简析_第3页
《西游记》现代演绎繁盛的文本原因简析_第4页
《西游记》现代演绎繁盛的文本原因简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0《西游记》现代演绎繁盛的文本原因简析摘要古典小说《西游记》历代流传,脍炙人口。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更以它独具的魅力吸引了现代人的关注。各种对《西游记》的全新演绎层出不穷。本文从《西游记》现代演绎这个角度入手,试图从文本的题材、主题、思想内容、人物形象等方面来探讨《西游记》现代演绎多之原因所在。关键词:明代小说《西游记》现代演绎原因《西游记》作为一部世代累积型的古典文学名着,一直广为流传。自明中叶吴承恩写定、世德堂百回本刊刻后,四百余年来受到广大人民的喜爱,几乎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问世后即吸引了不少文人对其进行续写、改写、重写。围绕这部小说涉及的方方面面,人们众说纷纭。20世纪90年代以来,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转轨时期,随着社会转型的加快,传统思想受到极大冲击,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深刻的转变。但是《西游记》这部古典文学名着却一直盛行不衰,以它独具的魅力吸引了众多人群的关注。很多人从不同的领域、不同的视角对《西游记》进行了全新的阐释。比起其他古典文学名着,《西游记》的现代演绎是最多的。这些现象的出现,主要是《西游记》这部历经四百年风雨仍然魅力不减的古典文学名着内在的原因。一《西游记》的神魔题材为现代演绎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好奇尚异是人的天性,神魔题材小说以超现实、超自然的神仙妖魔为描写主体,以丰富的幻想、想象、高度的夸张变形,描写光怪陆离、色彩斑斓的神魔世界。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的情节;让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的神通变化;争奇斗艳的法术、法宝,满足了人们对传奇性、趣味性、娱乐性的要求。神魔小说中一般神与魔、正与邪阵营分明,神魔斗法通常代表正邪之争,而追求正义、公理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斩妖除魔、救危扶困,符合任何时代善良人们的心愿。人们可以在欣赏神奇变幻、热闹好看的神魔故事中产生审美愉悦,借此调剂一下日日如此、年年如此的平凡生活,放松一下为各种世俗琐事、现实困难而紧张的神经,又可一泄对现实生活的不平不满之气。神魔小说还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渴求长生、摆脱轮回的心理。超越生死、跨越时空是人类久远又永久的梦想,人们渴望摆脱束缚、突破自我局限、扼住命运的咽喉,掌握自己的生活。神魔们上天入地、纵横驰骋、呼风唤雨、变化莫测的本领,正好适应了人们的心理。现世苦难是人类永远想摆脱的梦魇,神仙的那种逍遥自在任来去,无忧无虑不为世俗羁绊的生活状态,瑰丽神奇、清幽雅静的生活环境,如同海市蜃楼般玄虚荒渺的梦幻世界,都在人们的心头久久萦绕,挥之不去,让人们产生了虽不能至,却心向往之的仰慕之情。《西游记》把神魔小说的特点发挥到淋漓尽致。它故事背景广阔,展现了一个瑰丽神奇、色彩斑斓、虚灵缥缈、五光十色的超越时空的神、人、鬼幻想世界。天上、地下、人间,海陆空任意驰骋想象,千山万水、五湖四海随意挥洒笔墨,神仙佛祖、妖魔鬼怪、帝王将相、贩夫走卒尽融于此。西游世界穿越生死、跨越时空,展现了广阔、丰富、宏大的芸芸众生相,具有极大的开放性、包容性。极幻之中传极真之事,极尽夸张、变形、荒诞之能事而人不以为怪异。这种超大容量的包容性与开放性,为现代演绎提供了无限发挥想象的空间。二《西游记》主题的多义性为多元解读的现代演绎提供了依据《西游记》故事最初以唐玄奘取经为中心,在民间流传的八百余年中,经无数民间文人加工,渗入许多民间思想,逐步摆脱历史真实的束缚,由真入幻,将以玄奘为主角的宗教故事神化、幻化演变为以孙悟空为主角的神魔故事。世代累积的取经故事,在长期流传中本身就掺杂了复杂的思想,到明中叶由吴承恩最后写定,又受了当时“三教合一”思想的影响,因此,《西游记》问世之后,关于其主题,一直聚讼纷纭、争执不一。张书绅认为“以一人读之,则是一人为一部《西游记》;以士农工商、三教九流、诸子百家各自读之,各自有一部《西游记》。”“劝学”、“谈禅”、“讲道”、“三教合流”,用儒释道三教思想来观照《西游记》的主题以及“游戏说”、“游戏之中暗藏密谛”说等各种说法层出不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进入新时期以来,《西游记》的主题研究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旧说重提,新说出现。虽然基本上未脱游戏、宗教、哲理、社会这几大类的窠臼,但细分出许多一家之言。如证儒、证道、证佛说、追求真理说、求放心说、自由说、人才说、反映人民精神说、歌颂反抗和光明正义说、歌颂新兴市民说等等,每种说法都有其立论的依据,各有其合理性,但都不能完全否定或推翻其他说法。

这些主题说各执一词,多元性多角度地解读《西游记》。再加上《西游记》特有的神魔题材、表现方式,它到底是谈禅之书、修心之书、证道之书,还是游戏之作、哲理之作、政治之作,谁也不能确定无疑。《西游记》主题的这种多义性,让不同时代的人们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似乎模糊又好似清楚,似乎清楚却反而更加模糊。其中要求合理任用人才、表现变革的时代精神、对优秀品质的称颂、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对社会现实的讽喻,以及游戏娱乐这些说法都具有现代性。在一定程度上对任何社会都具有普遍的意义。这些贯穿人类社会的基本要求和特质,也为《西游记》的现代演绎,取其一点因由点染发挥,提供了依据。

三《西游记》中借神魔讽喻现实的内容为现代演绎的借题发挥提供了形式

凤仙郡侯误将斋天的素供推倒喂狗,玉帝便使凤仙郡大旱三年,“三停饿死二停人,一停还似风中烛”。而奎木狼下界为妖13年,却仅被“收了金牌,贬他去兜率宫与太上老君烧火,带俸差操,有功复职,无功重加其罪”。唐僧师徒经过的人间国度里,遇到的国主不是昏庸无能就是残暴无道。而当唐僧师徒历经艰难险阻,到达西天极乐佛地,眼见得取上真经,功德圆满,却因没有人事奉送,差点功亏一篑。“讲人情,说分上”,遍布天上、人间、地府三界。《西游记》中并没有刻意反映这些与现实社会有紧密联系的内容,只是在行文中信手拈来,涉笔成趣,而讽喻现实之意已毕现。

神魔小说归根结底脱胎于现实生活,创作者借形式上超现实的神魔幻想世界,来描摹人生百态,寄寓自己对社会生活的感受和对现实人生的看法,或讽世,或劝惩。在看似虚幻的神魔人物身上寄寓自己的人格理想与现实抱负,表达自己的爱憎喜恶及对人生的探索思考。故此小说多带有隐喻、象征的意义,在谈神说怪的外衣下,包含着深刻的现实人生内容,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在赏心悦目的同时引发人们的思索。而神魔题材不能直接反映广阔现实生活的限制,恰好也是它经得起时代洗礼的优势所在。正因为此,神魔小说可随时间的推移,生发演绎,随意翻新,赋予它时代的新意。

现代社会人们的思想空前解放,人的主体意识高扬,人的欲望相应得到伸展的空间。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传统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有了深刻的变化。社会转型的加快,相应的很多东西并没能同步发展,物欲横流、道德滑坡,很多社会问题的出现困扰着现代人,使其不断追问、思索、探寻……《西游记》这种借神魔题材写现实人生,寄寓了作者对现实人生的关注的创作风格,使现代人得到了有益的启发,借《西游记》的人物和框架旧瓶装新酒,发挥其神魔题材的象征寓意,讽喻现实人生,赋予了作品新的思想和观念。也因而给予了《西游记》现代演绎无限发挥的生机和活力。

四《西游记》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是现代演绎最为重要的动因

唐僧肉眼凡胎真假莫辨,迂腐固执软弱无能,但心地善良品行高尚,不为金钱、美色、权势所动。最难得的是他意志坚定,一心上西天拜佛求经,坚持理想信仰九死不悔;孙悟空是开路先锋,一路降妖除魔,勇于争先。他神通广大本领高强,却争强好胜、心高气傲,好使促狭捉弄人;猪八戒毛病最多,贪吃贪色贪小便宜贪生怕死,取经意志最不坚定。偶尔撺掇唐僧念紧箍咒,破坏一下取经团队内部的团结,但他贪小利最终不忘大义,偶尔也吃苦耐劳勇敢勤快,是孙悟空降妖除魔的好帮手;沙僧是个不可多得的好后卫,他老成持重、忠于职守。每天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做着牵马、收拾行李、照顾师父等这样一些琐事,而这些是心高气傲的大师兄不屑做,懒散马虎的二师兄忘了做也做不了的。沙僧随大流,唯师命是从,却是取经队伍中的粘合剂。在师父师兄弟之间调和矛盾化解冲突,促进了内部的团结,增强了取经队伍的向心力;西行十万八千里路,白龙马的作用自然无须多讲。

《西游记》的主要人物形象基本上概括了古今中外社会某一类人的典型性格,具有高度概括性。这四人一马的取经队伍在某种程度上是人类社会的缩影,凝聚了人际关系中的核心问题,涉及到了人类普遍面临的诸如理想、追求、欲望之类的问题。这契合了现代人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希望处理好人际关系的心理需求,为现代演绎提供了重要契机。取经成员代表的个性特征,体现了基本的普遍人性。人们从中可以看到自己或周围人们的一些侧面,而且现代社会全球化的趋势锐不可挡,社会化大分工打破了传统固有的人与人之间的界限。人们必须互相协作、互通有无,才能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唐僧师徒一行四众的取经队伍,为现代人提供了团队合作走向成功的范例。无论是师徒四人抵制各种诱惑、克服各种困难坚持到底的决心,还是师徒四人优缺互补、分工合作的团队意识都是现代人需要的。在现代社会紧张激烈的竞争之下,如何凝聚团体合力,达到总体最优化;如何使个体融入群体,求同存异与别人和谐相处;如何扬长避短吸取别人的长处弥补自身的不足,已成为现代人迫切关心的问题。一个现代新词“双赢”足可说明这个问题。

五贯穿《西游记》全书的玩世心态、游戏风格、喜剧意识,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趣味

在《西游记》中,作者以玩世不恭的态度、用一支上天入地纵横驰骋的戏笔,调侃世事揶揄神圣,为凛然不可侵犯的神佛涂抹了一层滑稽的彩妆。当代表无上权威的神佛褪去那层庄严肃穆的外衣、散去头顶光环闪耀的神圣光芒,被俗化、人情化,现出世相真面时,昔日虔虔诚诚、战战兢兢的顶礼膜拜俨然成为一场世俗闹剧。佛法无边、无所不能的如来包庇阿傩、伽叶索要人事;大慈大悲的观音怕被悟空骗去龙女、净瓶,斤斤计较地要他留毫毛抵押;冠冕堂皇、道貌岸然的神佛,世人心目中惶恐畏惧,不敢违逆触犯的等级、秩序、权威,在人们哈哈一笑中已轰然倒塌。

《西游记》中的玩世心态、游戏风格贯穿全书。即使对作者喜欢的人物也要调侃一把。孙悟空是作者满心喜爱、赞扬的人物,却生了一副“七高八低孤拐脸,两只黄眼睛,一个磕额头;獠牙往外生,就像属螃蟹的,肉在里面,骨在外面”与鬼怪差不多的尊容。当他骗了铁扇女的芭蕉扇,自以为胜利在握,得意洋洋的回返时,不满四尺的他扛着一丈二尺长的芭蕉扇“怡颜悦色而行”,凸现了一幅滑稽可笑的图景。《西游记》中的这种喜剧意识,契合了现代人在快节奏生活中要求轻松娱乐的心态。满不在乎的调侃戏谑,更吸引了渴望叛逆的年轻人,符合现代人的欣赏趣味。

一时之间,《西游记》的现代演绎风行。无论现代人怎样演绎,它总脱胎于名着本身。这决定了演绎不可能完全脱离原着的基本框架、人物、情节。这种一定程度上的依附性也更突出了原着的价值。名着具有的包容性、开放性,带给不同时代的人们以不同的价值和启发。新时代的人们自然会以新眼光看待名着、解读名着。这也恰好说明了古典文学名著作为传统优秀文化传承的载体,其价值在现代演绎中得到了新的体现。演绎中新内容的注入,也使名着的生命力如不绝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