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会计习题答案_第1页
税务会计习题答案_第2页
税务会计习题答案_第3页
税务会计习题答案_第4页
税务会计习题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章税务会计概述练习题:请回答下列问题。1.答:首先,税务会计是一门专业会计,运用财务会计的理论和方法进行核算,其核算也表现为对有关信息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问题。其次,税务会计是对会计主体的纳税义务进行的核算,其处理和产生的是纳税义务的信息,因此税务会计关注或聚焦的是与纳税义务相关的交易事项和有关信息。再次,税务会计在核算时依据的是税收法律规范。这里的税收法律规范,是指与纳税义务确认有关的税收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纳税义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必须依据和遵循税收法律规范。2.答:一方面,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关系密切。其一,税务会计核算运用的是财务会计的理论和方法。因此,税务会计首先具备财务会计的一般特点,即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包括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采用复式记账法;提供完整、连续、系统的信息。其二,税务会计核算以财务会计信息为基础。在对纳税义务进行确认计量时,财务会计往往能够提供足够的信息用于判断企业应缴纳什么税种、计税依据和适用税率是多少,以及应该在何时、何地完成纳税申报和税款缴纳。其三,税务会计核算的过程和结果融合于财务会计之中,反映纳税义务的“应交税费”“税金及附加”“所得税费用”等科目和账务处理本身就是财务会计核算的组成部分,而纳税申报表、税收缴款书等同时也构成财务会计的具体凭证,税务会计无需单独设置凭证、账簿、报表体系。另一方面,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差异显著。其一,两者的目标不同。财务会计向企业管理者、政府部门、投资者、债权人、社会公众等各方提供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信息,为相关方决策服务。税务会计要对纳税人的纳税义务进行准确确认和计量,以确保其准确履行法定义务,并为税务机关征收管理提供基础信息。其二,两者的核算对象不同。财务会计核算对象是会计主体全部资金运动过程及其结果,涵盖了与全部资金运动相关的所有交易事项;税务会计仅以反映纳税义务的资金运动及其结果作为核算对象,仅关注与纳税义务相关的所谓“涉税交易事项”。其三,两者的法律依据不同。财务会计主要依据会计法律规范,包括会计法、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以及企业会计准则和某些具体会计处理规则,而税务会计依据的是税收法律规范,包括税收征管法、各单行税种的法律和暂行条例、税法的实施条例和实施细则、各税种暂行条例的实施细则,财政部、税务总局、海关总署等制定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3.答:纳税义务确认、计量与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关系密切,因此就有了“税会差异”的概念。税会差异是指在微观层面上,两个规范体系在具体要素确认和计量方面的差异。比如会计核算的主营业务收入,与计算增值税销项税额的销售额,就存在税会差异,既有口径、金额的差异,也有确认时间的差异。如果按照会计核算的原则和方法,把收入等同于销售额,就无法准确履行纳税义务。再比如会计核算利润总额时扣除的成本费用,与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可以在税前扣除的成本费用,也存在税会差异,必须按照税收法律规范,对利润总额进行纳税调整,才能确定应纳税所得额。4.答:申请延期申报权:纳税人如不能按期办理纳税申报或者报送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报告表,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向税务机关提出书面延期申请,经核准,可在核准的期限内办理。经核准延期办理申报、报送事项的,应当在税法规定的纳税期内按照上期实际缴纳的税额或者税务机关核定的税额预缴税款,并在核准的延期内办理税款结算。申请延期缴纳税款权:如纳税人因特殊困难,不能按期缴纳税款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税务局批准,可以延期缴纳税款,但是最长不得超过3个月。计划单列市税务局可以参照省级税务机关的批准权限,审批纳税人的延期缴纳税款申请。满足下列条件之一,即可申请延期缴纳税款:一是因不可抗力,导致纳税人发生较大损失,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受到较大影响的;二是当期货币资金在扣除应付职工工资、社会保险费后,不足以缴纳税款的。申请退还多缴税款权:纳税人超过应纳税额缴纳的税款,税务机关发现后应当自发现之日起10日内办理退还手续;纳税人自结算缴纳税款之日起3年内发现的,可以向税务机关要求退还多缴的税款并加算银行同期存款利息,税务机关应当自接到纳税人退还申请之日起30日内查实并办理退还手续。涉及从国库中退库的,依照法律、行政法规有关国库管理的规定退还。5.答:纳税人对税务机关或税务人员作出的决定,依法享有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请求国家赔偿等权利。纳税人、纳税担保人同税务机关或税务人员在纳税上发生争议时,必须先依照税务机关的纳税决定缴纳或者解缴税款及滞纳金或者提供相应的担保,然后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如纳税人对税务机关的处罚决定、强制执行措施或者税收保全措施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6.答:在纳税申报上,纳税人必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税务机关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确定的申报期限、申报内容如实办理纳税申报,报送纳税申报表、财务会计报表以及税务机关根据实际需要要求纳税人报送的其他纳税资料。扣缴义务人必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税务机关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确定的申报期限、申报内容如实报送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报告表以及税务机关根据实际需要要求扣缴义务人报送的其他有关资料。纳税人即使在纳税期内没有应纳税款,也应当按照规定办理纳税申报。享受减税、免税待遇的,在减税、免税期间应当按照规定办理纳税申报。在缴纳税款上,纳税人应当按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税务机关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确定的期限,缴纳或者解缴税款。未按照规定期限缴纳税款或者未按照规定期限解缴税款的,税务机关除责令限期缴纳外,从滞纳税款之日起,按日加收滞纳税款万分之五的滞纳金。在扣缴税款上,如纳税人按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义务,必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履行代扣、代收税款的义务。扣缴义务人依法履行代扣、代收税款义务时,纳税人不得拒绝。纳税人拒绝的,扣缴义务人应当及时报告税务机关处理。7.答:纳税人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或者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是偷税。对纳税人偷税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50%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扣缴义务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50%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2章增值税会计练习题:一、简答1.答:增值税计税方法有一般和简易之分,简易计税法的核算与其他税费的核算相似,确认纳税义务时记“应交税费”贷方,缴纳税款时记借方。一般计税方法下,在“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科目下设置若干专栏,发生购进业务时计入借方“进项税额”专栏,发生销售业务时计入贷方“销项税额”专栏,月末根据借贷方余额进行处理,贷方余额反映纳税义务。2.答:价内税核算(比如消费税)是按照应收或实际收到的款项全额计入“主营业务收入”,并以此作为计算应纳税额的依据,计算应纳税额计入“税金及附加”科目;与之相对应,纳税人发生增值税纳税义务时,将应收或实际收到的款项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和“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小规模纳税人是“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科目,即营业收入是不包含增值税的,应纳税额也是以不含税的收入作为计税依据计算出来的。因此增值税是价外税。3.答:一般纳税人采用简易计税方法发生的增值税计提、扣减、预缴、缴纳等业务,均通过“应交税费——简易计税”明细科目核算。小规模纳税人发生应税行为通过在“应交税费”科目下设置“应交增值税”明细科目核算。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发生适用简易计税方法的应税行为和小规模纳税人发生应税行为计算出的应纳税额都不得抵扣进项税额。4.答: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共同使用应交税费科目和“应交增值税”、“转让金融商品应交增值税”、“代扣代交增值税”明细科目。5.答:“应交税费”科目下的“应交增值税”、“未交增值税”、“待抵扣进项税额”、“待认证进项税额”、“增值税留抵税额”等明细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应根据情况,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其他流动资产”或“其他非流动资产”项目列示;“应交税费——待转销项税额”等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应根据情况,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其他流动负债”或“其他非流动负债”项目列示;“应交税费”科目下的“未交增值税”、“简易计税”、“转让金融商品应交增值税”、“代扣代交增值税”等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应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应交税费”项目列示。6.答:纳税人从境外直接采购原材料应缴纳的增值税额,如取得合规凭证、稽核比对相符的,计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境外直接采购原材料和境内采购业务,如果取得合规凭证,增值税都记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核算。不同的是,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为增值税的纳税人,要缴纳这笔税款,然后可以作为进项税额抵扣;而境内采购原材料时,该货物的增值税由销售方缴纳,纳税人是货物的销售方,采购人是负担了这笔税款,可以作为进项税额抵扣。7.答:小规模纳税人采购业务需要代扣代缴税款时,因不可以抵扣进项税额,所以应将扣缴的税款一并计入相关成本费用或资产科目,借记“生产成本”、“无形资产”、“固定资产”、“管理费用”等科目,按应付或实际支付的金额,贷记“应付账款”等科目,按应代扣代缴的增值税额,贷记“应交税费——代扣代交增值税”科目。实际缴纳代扣代缴增值税时,按代扣代缴的增值税额,借记“应交税费——代扣代交增值税”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因一般纳税人可以抵扣进项税额,所以有合规凭证并认证通过的应扣缴的税款计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8.答:按照按现行增值税制度规定企业发生相关成本费用允许扣减销售额的,发生成本费用时,按应付或实际支付的金额,借记“主营业务成本”、“存货”、“工程施工”等科目,贷记“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银行存款”等科目。待取得合规增值税扣税凭证且纳税义务发生时,按照允许抵扣的税额,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抵减)”,贷记“主营业务成本”、“存货”、“工程施工”等科目。二、单项选择1、C2、C3、D4、B5、A6、D7、C8、A9、B10、D三、多项选择1、AC2、AD3、BC4、AB5、ACD6、AC7、ABD8、AB9、BD10、BD四、综合1.应扣缴增值税=85000÷(1+6%)×6%=4811.32(元)应扣缴附加税费合计=4811.32×(7%+3%+2%)=577.36(元)应扣缴的企业所得税=85000÷(1+6%)×10%=8018.87(元)扣缴税费后应付金额=85000-4811.32-577.36-8018.87=71592.45(元)甲公司会计处理如下:借:管理费用85000贷:应付账款71592.45应交税费——代扣代交增值税4811.32应交税费——代扣代交城市维护建设税336.79应交税费——代扣代交教育费附加144.34应交税费——代扣代交地方教育费附加96.23应交税费——代扣代交企业所得税8018.87实际缴纳税款时:借:应交税费——代扣代交增值税4811.32应交税费——代扣代交城市维护建设税336.79应交税费——代扣代交教育费附加144.34应交税费——代扣代交地方教育费附加96.23应交税费——代扣代交企业所得税8018.87贷:银行存款13407.55实际支付服务费时:借:应付账款71592.45贷:银行存款71592.452.采用全额计税法时,应纳税额=30000÷(1+3%)×3%=873.79(元)采用差额计税法时,应纳税额=(30000-25000)÷(1+5%)×5%=238.09(元),差额计税法纳税较少。会计处理如下:收到乙公司款项:借:银行存款30000.00贷:主营业务收入28571.43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1428.57结算工资时:借:主营业务成本25000贷:应付职工薪酬25000发放工资时:借:应付职工薪酬25000贷:银行存款20000其他应付款——应付社会保障费等5000抵减税款: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1190.48贷:主营业务成本1190.483.甲公司应纳增值税额=50000÷(1+3%)×2%=970.87(元),会计处理如下:转销固定资产:借:固定资产清理20000累计折旧380000贷:固定资产400000支付清理费用及运费借:固定资产清理4000贷:银行存款4000取得销售价款借:银行存款50000贷:固定资产清理50000计提应纳税额借:固定资产清理970.87贷:应交税费——简易计税970.87结转固定资产清理科目50000-(20000+4000+970.87)=25029.13借:固定资产清理25029.13贷:资产处置损益25029.134.A股票应纳增值税=(520000-500000)÷(1+6%)×6%=1132.08(元)B基金产生损失可抵减增值税=(1200000-1060000)÷(1+6%)×6%=7924.53(元)C股票收益应纳增值税=(330000-300000)÷(1+6%)×6%=1698.11(元)C股票盈利冲减B基金亏损后尚余亏损11万元,B、C交易无需缴纳增值税。4月卖出A股票应缴纳增值税1132.08元,会计处理如下:借:投资收益1132.08贷:应交税费——转让金融商品应交增值税1132.08办理税款缴纳会计处理如下:借:应交税费——转让金融商品应交增值税1132.08贷:银行存款1132.0810月卖出B基金可抵减增值税额,会计处理如下:借:应交税费——转让金融商品应交增值税7924.53贷:投资收益7924.5311月卖出C股票盈利应纳增值税,会计处理如下:借:投资收益1698.11贷:应交税费——转让金融商品应交增值税1698.1112月末应将“应交税费——转让金融商品应交增值税”明细科目借方余额6226.42元(=7924.53-1698.11)冲回,会计处理如下:借:投资收益6226.42贷:应交税费——转让金融商品应交增值税6226.42冲回后“应交税费——转让金融商品应交增值税”明细科目无余额。5.(1)收到租金应纳增值税额80000÷(1+9%)×9%=6605.50(元),应预缴增值税=80000÷(1+9%)×3%=2201.83(元)。甲公司应做如下会计处理:借:银行存款80000.00贷:预收账款73394.5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6605.50在房屋所在地预缴税款:借:应交税费——预交增值税2201.83贷:银行存款2201.83(2)如选择简易计税方法,则应纳增值税额=80000÷(1+5%)×5%=3809.52(元),应预缴税款等于应纳税额。会计处理如下:借:银行存款80000.00贷:预收账款76190.48应交税费——简易计税3809.52在房屋所在地预缴税款:借:应交税费——简易计税3809.52贷:银行存款3809.52(3)在选择一般计税法情况下(第(1)种情况),税款结转的税务处理如下:①预缴税款结转未交增值税以实现冲抵:借: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2201.83贷:应交税费——预交增值税2201.83②12月末“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科目余额情况借方=38000+350000=388000(元)贷方=470000+65000+6605.50=541605.50(元)差额=541605.50-388000=153605.50(元)结转增值税会计处理如下: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153605.50贷: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153605.50由于“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借方发生额有2201.83,贷方余额为151403.67元(=153605.50-2201.83),应缴纳入库:借: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151403.67贷:银行存款151403.67在选择简易计税法时(第(2)种情况),12月末“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科目余额情况如下:借方=38000+350000=388000(元)贷方=470000+65000=535000(元)差额=535000-388000=147000(元)结转增值税会计处理如下: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147000贷: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147000缴纳税款入库:借: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147000贷:银行存款1470006.(1)支付手续费代销方式中甲公司会计处理如下:①发出货物:借:发出商品(或委托代销商品)——乙公司800000贷:库存商品——A800000②收到代销清单、确认收入、结转成本,确认纳税义务:借:应收账款——乙公司1525500贷:主营业务收入——A1350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75500借:主营业务成本——A720000贷:发出商品(或委托代销商品)——乙公司720000③结算手续费、取得专用发票并通过认证:借:销售费用——代销手续费180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0800贷:应收账款——乙公司190800④收到货款:借:银行存款1334700贷:应收账款——乙公司1334700(2)支付手续费代销方式中乙公司会计处理如下:①收到代销商品:借:受托代销商品——甲公司1500000贷:受托代销商品款——甲公司1500000售出代销商品、确认纳税义务:借:银行存款1525500贷:受托代销商品——甲公司1350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75500交付代销清单、与甲公司结算货款,取得甲公司开具专用发票并通过认证:借:受托代销商品款——甲公司1350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75500贷:应付账款——甲公司1525500支付货款、同时扣收手续费、确认手续费收入的纳税义务:借:应付账款1525500贷:银行存款1334700其他业务收入——代销手续费180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08007.(1)不支付手续费方式中甲公司会计处理如下:①发出货物:借:发出商品(或委托代销商品)——乙公司800000贷:库存商品——A800000②收到代销清单、确认收入、结转成本,确认纳税义务:借:银行存款1322100贷:主营业务收入——A1170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52100借:主营业务成本——A720000贷:发出商品(或委托代销商品)——乙公司720000(2)不支付手续费方式中乙公司会计处理如下:①收到代销商品:借:受托代销商品——甲公司1300000贷:受托代销商品款——甲公司1300000②售出代销商品、确认纳税义务并结转成本:借:银行存款1545840贷:主营业务收入1368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77840借:主营业务成本1170000贷:受托代销商品——甲公司1170000③交付代销清单、与甲公司结算货款,取得甲公司开具专用发票并通过认证:借:受托代销商品款——甲公司1170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52100贷:银行存款13221008.材料成本差异=26000×2%=520(元)丢失材料的实际成本=26000×0.98=25480(元)需转出的进项税额=25480×13%=3312.40(元)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28792.40材料成本差异520.00贷:原材料2600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3312.40借:其他应收款——保管员6000.00管理费用——原材料被盗22792.40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28792.409.(1)甲公司会计处理如下:①食品A发放员工:借:应付职工薪酬110740贷:主营业务收入98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2740借:主营业务成本60000贷:库存商品60000借:销售费用110740贷:应付职工薪酬110740②食品B用于交际应酬:销项税额=8000×13%=1040(元)借:管理费用——业务招待费6040贷:库存商品5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040③食品C用于捐赠:销项税额=14500÷(1+13%)×13%=1668.14(元)借:营业外支出——向福利院捐赠C11668.14贷:库存商品1000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668.14④销售不动产应纳增值税=(6540000-4200000)÷(1+5%)×5%=111428.57(元),应纳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等=111428.57×12%=13371.43(元)。会计处理如下:借:固定资产清理2200000累计折旧2000000贷:固定资产4200000借:固定资产清理504800.00贷:应交税费——简易计税111428.57应交税费——应交土地增值税350000.00应交税费——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等13371.43银行存款30000.00借:银行存款6540000贷:固定资产清理6540000结转固定资产清理:6540000-2200000-504800.00=3835200(元)借:固定资产清理3835200.00贷:资产处置损益3835200.00甲公司需在门面房所在地税务机关预缴增值税款,预缴税额等于应纳税额。借:应交税费——简易计税111428.57贷:银行存款111428.57⑤支付有关销售费用:借:销售费用——广告费56603.77销售费用——运费91743.12销售费用——保险费2830.19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1822.92贷:银行存款163000.00⑥采购农产品:借:原材料——XX小麦864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8280贷:银行存款94680借:原材料——XX大豆282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2700贷:银行存款30900领用小麦生产13%食品,加计扣除=8100×2÷3÷9%×1%=600(元)借:生产成本57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600贷:原材料57600⑦报销出差费用:可抵扣的高铁票进项税额=1248÷(1+9%)×9%=103.05(元)会计处理如下:借:销售费用——差旅费3204.27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51.73贷:现金3356.00⑧设备用途转换:不可抵扣的进项税额=(1000000-400000)×17%=102000借:固定资产——职工食堂102000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102000⑨确认销售收入、增值税、结转成本:借:银行存款3400000应收账款800000贷:主营业务收入3716814.16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483185.84借:主营业务成本2900000贷:库存商品2900000(2)甲公司2019年12月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填写如下(年度累计金额略,原表中不涉及甲公司业务的行次有删减)。应按如下顺序填列:第一要填附列资料(三):销售不动产差额计税项目:项目及栏次本期服务、不动产和无形资产价税合计额(免税销售额)服务、不动产和无形资产扣除项目期初余额本期发生额本期应扣除金额本期实际扣除金额期末余额1234=2+35(5≤1且5≤4)6=4-5……5%征收率的项目5654000004200000420000042000000……第二要填列附列资料(一):本期销售情况明细:第1行按照开具发票情况填写。根据资料⑨,并将①②③资料作为未开具发票销售额和销项税额填入:未开具发票销售额=98000+8000+12831.86+176991.15=295823.01(元)未开具发票销项税额=12740+1040+1668.14+23008.85=38456.99(元)第三要填列附列资料(二):本期进项税额明细:第2行本期认证相符且本期申报抵扣金额=56603.77+91743.12+2830.19+2000=153177.08(元)第2行本期认证相符且本期申报抵扣税额=3396.23+8256.88+169.81+180=12002.92(元)第6行农产品收购发票或销售发票金额=90000+30000(小规模纳税人专用发票)=120000(元)第6行农产品收购发票或销售发票税额=90000×9%+30000×9%(小规模纳税人专用发票)=8100+2700=10800(元)第8a行加计扣除农产品进项税额=8100×2÷3÷9%×1%=600(元)第8b行其他扣税凭证之其他金额=1248(元)(高铁票)第8b行其他扣税凭证之其他税额=1248÷(1+9%)×9%=103.05(元)第15行用于集体福利的进项税额转出=(1000000-400000)×17%=102000(元)(生产设备用于食堂)第四要填列附列资料(四):一、税额抵减情况一、税额抵减情况序号抵减项目期初余额本期发生额本期应抵减税额本期实际抵减税额期末余额123=1+24≤35=3-4……4销售不动产预征缴纳税款111428.57111428.57111428.57010.(1)2019年9月甲公司计提加计抵减税额=239000×10%=23900(元)当月无应纳税额,可加计抵减金额为0。23900元结转到10月。(2)2019年10月甲公司计提加计抵减税额=68000×15%=10200(元)10月应调减加计抵减额=8500×10%=850(元)10月可加计抵减税额=上期末加计抵减额余额+当期计提加计抵减额-当期调减加计抵减额=23900+10200-850=33250(元)10月应纳税额=219500-(68000-8500)-41000=119000(元)10月实际应纳税额=119000-33250=85750(元)(3)10月份甲公司“附列资料(四)”之二填列如下:序号加计抵减项目期初余额本期发生额本期调减额本期可抵减额本期实际抵减额期末余额1234=1+2-356=4-56一般项目加计抵减额计算239001020085033250332500………享受加计抵减的会计处理如下:借: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119000贷:银行存款85750其他收益33250

附列资料(一)(局部表)项目及栏次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开具其他发票未开具发票合计服务、不动产和无形资产扣除项目本期实际扣除金额扣除后销售额销项(应纳)税额销售额销项(应纳)税额销售额销项(应纳)税额销售额销项(应纳)税额价税合计含税(免税)销售额销项(应纳)税额1234569=1+3+5+710=2+4+6+811=9+101213=11-1214=13÷(100%+税率或征收率)×税率或征收率一、一般计税方法计税全部征税项目13%税率的货物及加工修理修配劳务12831858.41368141.59707964.6092035.40295823.0138456.993835646.02498633.98————————6%税率5二、简易计税方法计税全部征税项目6%征收率8————————5%征收率的服务、不动产和无形资产9b6428571.43111428.57654000042000002340000111428.57预征率5%13a6428571.43111428.57654000042000002340000111428.57…………一、申报抵扣的进项税额项目栏次份数金额税额(一)认证相符的增值税专用发票1=2+38153177.0812002.92其中:本期认证相符且本期申报抵扣28153177.0812002.92前期认证相符且本期申报抵扣3(二)其他扣税凭证4=5+6+7+8a+8b6121248.0011503.05其中: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5农产品收购发票或者销售发票6212000010800代扣代缴税收缴款凭证7——加计扣除农产品进项税额8a————600其他8b41248103.05(三)本期用于购建不动产的扣税凭证9(四)本期用于抵扣的旅客运输服务扣税凭证1041248103.05(五)外贸企业进项税额抵扣证明11————当期申报抵扣进项税额合计12=1+4+1114274425.0823505.97二、进项税额转出额项目栏次税额本期进项税额转出额13=14至23之和102000其中:免税项目用14集体福利、个人消费15102000非正常损失16简易计税方法征税项目用17免抵退税办法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18纳税检查调减进项税额19红字专用发票信息表注明的进项税额20上期留抵税额抵减欠税21上期留抵税额退税22其他应作进项税额转出的情形23三、待抵扣进项税额……四、其他项目栏次份数金额税额本期认证相符的增值税专用发票358153177.0812002.92代扣代缴税额36————

第3章消费税会计练习题:一、简答1.消费税是价内税,纳税人生产销售应税消费品、产生纳税义务时,应缴纳的消费税应借记“税金及附加”,贷记“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纳税人缴纳的消费税通过“税金及附加”科目计入当期损益。还有部分情况下,纳税人缴纳的消费税计入成本费用科目中。增值税是价外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产生纳税义务时,对应销项税额应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发生采购业务的进项税额记在借方,贷方余额为应缴纳的增值税。增值税额不包含在主营业务收入中,不直接影响当期损益。2.纳税人以外购或委托加工收回的应税消费品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的,其应纳消费税额可以扣除生产领用的外购或委托加工收回的应税消费品已纳的消费税额。会计核算时,可根据实际领用应税消费品的数量,计算对应可以扣除的已纳消费税额并将其结转到“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科目借方,以实现对当期应纳消费税额的扣减,同时将原材料成本中扣除已纳消费税额后的余额结转生产成本。具体操作时,在“应交税费”下增设一个二级科目“待扣消费税”,反映外购应税消费品对应的已纳消费税额。外购应税消费品时,将该金额从原材料成本中剥离出来单独记载;月末根据实际领用应税消费品数量、成本金额结转“生产成本”,同时将按照根据公式计算出的当期准予扣除的外购应税消费品已纳税款,从“应交税费——待扣除消费税”转入“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的借方,以实现对当期应纳消费税额的扣减。结转后,“应交税费——待扣消费税”期末借方余额反映尚未领用的期末库存外购应税消费品的已纳税额。3.消费税出口退税核算比增值税简单,首先没有专设的明细科目(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应收出口退税款);其次没有免抵退税的核算;再次,消费税是价内税,应退消费税额直接冲减主营业务成本。4.应税消费品自产自用,用于职工奖励、福利;以及用于偿债、对外投资等,需要确认收入、结转成本。5.应税消费品自产自用用于非生产机构(相当于集体福利部门)、职工福利、奖励的,增值税同时视同销售、核算“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除此之外的自产自用,增值税无需同时视同销售。6.自产自用环节:组成计税价格=〔生产成本×(1+利润率)+自产自用数量×定额税率〕÷(1-比例税率)委托加工环节:组成计税价格=〔材料成本+加工费+委托加工数量×定额税率〕÷(1-比例税率)进口环节: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进口数量×定额税率〕÷(1-比例税率)三个环节的计算公式中,“÷(1-比例税率)”是为了体现价内税、价格包含税金的计算效果;并且均包含从量税的部分,体现复合计税应纳税额等于从量税加从价税的效果。二、多项选择1.ABD2.BCD3.AC4.ACD5.ABD三、综合1.(1)收到押金应纳增值税额=10000÷(1+13%)×13%=1150.44(元)应纳消费税额=10000÷(1+13%)×20%=1769.91(元)收到押金时:借:银行存款10000贷:其他应付款——包装物押金(A公司)10000借:其他业务成本2920.35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150.44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1769.91(2)如果A公司在约定期限内归还包装物,甲公司应全额退还押金:借:其他应付款——包装物押金(A公司)10000贷:银行存款10000(3)如果A公司未在约定期限内归还包装物,甲公司应没收押金:借:其他应付款——包装物押金(A公司)10000贷:其他业务收入100002.用于办公大楼的实木地板成本为=200000×3÷5=120000(元)用于职工食堂的实木地板成本为80000元用于职工食堂的实木地板市场含税售价=280000×2÷5=112000元。职工食堂领用实木地板应纳增值税=112000÷(1+13%)×13%=12884.96(元)办公楼领用实木地板无需缴纳增值税该实木地板应纳消费税=280000÷(1+13%)×5%=12389.38(元),职工食堂应负担4955.75元,办公楼应负担7433.63元。办公楼共计应分担成本=120000+7433.63=127433.63(元)职工食堂应分担成本=80000+12884.96+4955.75=97840.71(元)甲公司会计处理如下:借:在建工程——办公楼127433.63在建工程——职工食堂97840.71贷:库存商品——XX实木地板20000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2884.96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12389.383.应纳增值税=300×800÷(1+13%)×13%=27610.62(元)应纳消费税:从量税=300×6×0.5=900(元)从价税=300×800÷(1+13%)×20%=42477.88(元)应纳消费税=900+42477.88=43377.88(元)甲公司会计处理如下:借:销售费用——业务招待费208988.50贷:库存商品——A13800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27610.62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43377.884.(1)购进杆身、杆头的会计处理如下:借:原材料——杆身—A402480原材料——杆头—B8035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税(进项税额)156450贷:银行存款1362430(2)当期领用杆身、杆头的成本如下:成本=301000+(402480×3500÷5000)=582736(元)成本=72600+(803500×6400÷8000)=715400(元)(3)领用、库存杆身、杆头对应消费税额计算如下:领用杆身对应消费税=29750+40000×3500÷5000=57750(元)期末库存杆身对应消费税=29750+40000-57750=12000(元)领用杆身对应消费税=7200+80000×6400÷8000=71200(元)期末库存杆身对应消费税=7200+80000-71200=16000(元)应分别填表如下:日期摘要数量(根)对应专用发票注明金额(元)对应已纳消费税额(元)购进领用余额购进领用余额购进领用余额期初库存3500297500297505日购进500040000040000本月购进合计500040000040000本月领用合计700057750057750期末库存150012000012000日期摘要数量(只)对应专用发票注明金额(元)对应已纳消费税额(元)购进领用余额购进领用余额购进领用余额期初库存6007200072008日购进80008000008000080000本月购进合计80008000008000080000本月领用合计700071200071200期末库存160016000016000(4)领用杆身、杆头的会计处理如下:借:生产成本1169186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128950贷:原材料——杆身—A582736原材料——杆头—B715400(5)实际应纳消费税计算如下:甲公司12月份销售高尔夫球杆应纳消费税=2470000×10%=247000(元)减去外购杆身、杆头已纳消费税额后实际应缴纳消费税=247000-128950=118050(元)会计处理如下:借:税金及附加247000贷: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247000借: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118050贷:银行存款1180505.(1)甲公司委托加工烟丝应纳消费税额:甲公司委托加工烟丝组成计税价格=(550000+100000)÷(1-30%)=928571.43(元)甲公司应纳消费税=928571.43×30%=278571.43(元)(2)甲公司会计处理如下:甲发出烟叶:,并将烟丝收回入库的。。借:委托加工物资550000贷:原材料——烟叶550000甲公司支付加工费、进项税额和消费税额:借:委托加工物资100000.00待摊费用——待扣消费税278571.43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3000.00贷:银行存款391571.43甲公司收回烟丝入库:借:原材料——烟丝650000贷:委托加工物资650000(3)甲公司当期准予扣除的委托加工烟丝已纳税款:甲公司当期准予扣除的委托加工烟丝已纳税款=25800+278571.43-99680=204691.43(元)(4)应计入“税金及附加”的卷烟消费税额:应纳消费税额=8250000×56%+150×300=4665000(元)实际应纳消费税额=4665000-204691.43=4460308.57(元)会计处理如下:借: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4460308.57贷:银行存款4460308.57

第4章企业所得税会计练习题:一、简答1.答:与其他税种会计相比,企业所得税会计的特殊之处在于,一方面,纳税义务涵盖的周期长、税额的计算过程复杂。另一方面,还要根据专项会计准则——即《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的要求,对未来期间应纳企业所得税的影响通过会计核算反映出来。也就是说,纳税人不仅需要准确履行纳税义务,还需要确认和计量所得税的跨期影响。2.答:由于税法和会计准则目标不同,导致两者之间存在差异。该差异既可以体现在对当期收入、支出的确认上,也可以体现在对当期资产、负债的确认上。无论体现在哪方面,当期应纳税额的计算和确认,都会对未来所得税纳税义务产生影响。比如对一笔收入,不满足会计确认的条件,而税法规定应在当期确认,则未来会计确认收入的年份,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时将需要将此笔收入扣减,这种差异导致当期应纳税额多、未来应纳税额少,可以确认当期应纳税额的同时确认负的递延所得税。再比如新购入一项设备,会计按照5年计提折旧,税收规定可以一次性税前扣除,如果企业申报当期应纳所得税时对该设备按一次性税前扣除处理,则未来年份会计计提折旧不可以再次税前扣除,该设备当年末账面净值对应着未来增加的纳税义务,应在确认当期应纳税额的同时确认递延所得税。这种确认能够给报表使用者提供更加全面丰富的信息,能够在理解当期会计要素和应纳税额的关系的基础上,增加对未来纳税义务判断的依据。这就是所谓的跨期影响。这也是企业所得会计所独有的处理方法和任务。3.答:企业所得税会计的首要任务,是确认当期应纳税额、准确履行纳税义务。该任务是通过汇算清缴实现的。汇算清缴的核心和关键,是准确计算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纳所得税额。纳税人准确履行纳税义务,以及准确进行所得税会计核算,都是建立在准确计算当期应纳所得税额的基础上。而准确计算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纳所得税额,需要通过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的填报来实现。在实际工作中,完成了报表的填写,就完成了税额的计算,汇总清缴工作也就基本完成,而同时为企业所得税会计核算打好了基础。4.在资产负债表日或者某些特殊交易如企业合并的时点,分析企业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这类差异称为暂时性差异,与利润表视角下的差异相比,暂时性差异属于资产负债表视角下的差异。利润表视角下的税会差异可分为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永久性差异是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由于计算口径不同而形成的、不能在以后各期转回的差异。时间性差异是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由于收支确认的时间先后不同而形成的、可以在以后期间转回的差异。5.负债确认时,一般对应资产成本或当期费用,负债偿还时,一般对应资产减少,以上均不影响企业未来期间的损益,也不会影响其未来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比如企业按当期收到的电费发票(尚未支付)入账时,借记“管理费用”,贷记“应收账款”;实际支付时,即使是次年初支付,会计处理为借记“应收账款”,贷记“银行存款”。即负债的确认和偿还,一般不会影响企业未来期间的损益,也不会影响其未来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6.在以下两种情况下,负债的计税基础与账面价值会产生差异:一是某些预计负债的确认,某些预计负债确认时计入当期损益,但不符合税法据实扣除的原则,不允许在当期扣除,但是未来可根据实际发生额扣除,这种情况下,计税基础与账面价值产生差异;二是某些预收款项的确认,在某些情况下企业收到预收款项时符合确认收入的条件,会计确认为负债,而在负债偿还时会计确认收入,而企业所得税无需二次确认收入,需要将会计确认的收入扣除,否则将出现重复课税。7.准则规定,企业应当确认由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确认金额以很可能取得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换言之,如果企业估计未来产生的应纳税所得额较少,超过该金额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可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二、单项选择1.A2.D3.D4.D5.D6.C7.B8.C9.D10.C三、多项选择1.AB2.BCD3.AB4.CD5.AB6.ABC7.ABC8.AB9.CD10.AC四、综合1.甲公司会计确认投资收益为90万元;税收规定应确认收益60万元;应在表A105030调减30万元;同时在A7010、7011填列免税收入60万元。2.应在表A105010中纳税调增100000元、调减60000元;在A105000扣除项目中的其他栏(第30行)填纳税调减40000元。3.2019年纳税申报时,应调增收入5000000元(表A105020),调增未确认融资费用325000元(表A105000);2020年调增346125元(表A105000),调减收入5671125元。4.(1)2017年度,可扣除24万元,纳税调增4万元;2018年度,可扣除28.8万元,扣除2017年度的4万元(调减),再扣除本年的24.8万元,本年发生额应调增5.2万元(=30-24.8)2019年度,可以扣除24万元,先扣除2018年度的5.2万元(调减),然后2019年度11万元据实扣除;3万元非公益性捐赠纳税调增,剩余19万元,可以扣除18.8(=24-5.2),应调增0.2万元。2020年度,可以扣除12万元,当年发生的30万元可以据实扣除,剩余20万元中,先扣除2019年度的0.2万元(调减),还可以扣除11.8万元(=12-0.2),应调增8.2万元(=20-11.8)。2020年应填表A105070如下:行次项目账载金额以前年度结转可扣除的捐赠额按税收规定计算的扣除限额税收金额纳税调增金额纳税调减金额可结转以后年度扣除的捐赠额12345671一、非公益性捐赠****2二、全额扣除的公益性捐赠300000**300000***3其中:扶贫捐赠****4三、限额扣除的公益性捐赠(5+6+7+8)20000020001200001200008200020000820005前三年度(2017年)****6前二年度(2018年)****7前一年度(2019年)*2000***20008本年(2020年)200000*12000012000082000*820009合计(1+2+4)500000200012000042000082000200082000附列资料2015年度至本年发生的公益性扶贫捐赠合计金额110000**110000***5.设备账面原值=475+8=483(万元)2019年会计折旧=(483-3)÷10÷2=24(万元)2020年会计折旧=48万元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折旧:年折旧率=2÷10=20%2019年=(483×20%)÷2=48.3(万元)2020年=48.3+[483-(483×20%)]×20%÷2=48.3+38.64=86.94(万元)年数总和法计算折旧:年数总和=10+9+8+7+6+5+4+3+2+1=552019年折旧额=(4830000-30000)×10÷55÷2=872727.27÷2=436363.64(元)2020年折旧额=436363.64+(4830000-30000)×9÷55÷2=436363.64+785454.55÷2=436363.64+392727.27=829090.91(元)(1)税收选择当前一次税前扣除,2019年应调减459万元(=483-24);2020年应调增48万元。(2)税收选择缩短折旧年限,按6年计提折旧扣除,每年应计80万元;2019年应调减16万元(=80÷2-24)2020年应调增8万元(=48-80÷2)(3)税收选择双倍余额递减法时,2019年应调减24.3万元(=48.3-24)2020年应调减38.94万元(=86.94-48)(4)税收选择年限总和法时,2019年应调减196363.64元(=436363.64-240000)2020年应调减349090.91元(=829090.91-480000)6.存货跌价准备金,2019年调增所得额18万元,2020年调减所得税18万元。在表A105000第33行分别调增调减。坏账准备,2019年调增所得额50万元;2020年调增所得额10万元,在表A105000第33行分别调增。2020年发生损失45万元在表A105090填报(损失账载金额0,资产计税基础45,损失税收金额45,纳税调整金额-45);并将该45计入表A105000第34行第2、4列。7.(1)2019年甲公司会计确认的3000万元投资收益无需缴纳税款,应做纳税调减,在A105100第4行第4列账载金额3000万税收金额0,调整-3000,并结转A105100第37行纳税调减。(2)2020年乙公司划转股权交易,丙和乙都不确认所得,乙公司划出A公司股权的计税基础仍为2000万元,接受丙公司投资的计税基础仍为2000万元。由于会计上未确认收益,无需纳税调整。A105100表第14行第4、5、6、7列以0填报。8.根据上述金额,甲公司应填表如下:行次项目年度当年境内所得额合并、分立转入的亏损额弥补亏损企业类型当年亏损额当年待弥补的亏损额用本年度所得额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额当年可结转以后年度弥补的亏损额可弥补年限5年使用境内所得弥补124678911……6前五年度2015-4000000100400000007前四年度2016-3500000100350000008前三年度20173000000-320000010032000001700000170000009前二年度201826000001000010前一年度201934000001000011本年度2020480000010017000000甲公司主表相关行次如下:行次类别项目金额……19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四、纳税调整后所得(13-14+15-16-17+18)480000020减:所得减免(填写A107020)021减:弥补以前年度亏损(填写A106000)170000022减:抵扣应纳税所得额(填写A107030)023五、应纳税所得额(19-20-21-22)3100000……9.2018年10月购买金融资产: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3000000贷:银行存款30000002018年12月31日会计处理: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400000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400000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100000贷:递延所得税负债1000002019年12月31日,确认公允价值变动: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500000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500000借:递延所得税资产100000递延所得税负债100000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2000002020年处置该资产:借:银行存款2800000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100000投资收益100000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300000010.2018年递延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资产=90×25%=22.5(万元)递延所得税负债=30×25%=7.5(万元)递延所得税=7.5-22.5=-15(万元)所得税费用=100-15=85(万元)会计处理如下:借:所得税费用850000递延所得税资产225000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1000000递延所得税负债750002019年递延所得税:期末应有递延所得税负债=490×25%=122.5(万元)期初余额7.5万元,增加115万元。期末应有递延所得税资产=30×25%=7.5(万元)期初余额22.5万元,应冲减15万元。递延所得税=115-(-15)=130(万元)所得税费用=320+130=450(万元)会计处理如下:借:所得税费用4500000贷:递延所得税资产150000递延所得税负债1150000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3200000

第5章个人所得税会计练习题:一、简答1.个人所得税以自然人为纳税人,以支付所得的单位或者个人为扣缴义务人。所有支付工资薪金所得的单位均有税款扣缴义务,也都需要进行会计核算。另外,对自然人支付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租金、利息股息红利等,也都要履行扣缴义务、进行会计核算。对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来说,除了查账征收的个体工商户以外,自然人无需进行会计核算。纳税人取得所得由支付方扣缴税款,多数情况下也不需要填报纳税申报表、办理纳税申报事宜。但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投资者和合伙企业的自然人合伙人需要自行申报缴纳个人所得税。以下介绍有扣缴义务的单位扣缴申报、会计核算的要求和方法,以及需要自行申报的纳税人进行纳税申报的要求和方法。2.(1)居民个人向扣缴义务人提供专项附加扣除信息的,扣缴义务人按月预扣预缴税款时应当按照规定予以扣除,不得拒绝。(2)扣缴义务人对纳税人提供的专项附加扣除和其他扣除资料,应当按照规定妥善留存备查。扣缴义务人应当依法对纳税人报送的相关涉税信息和资料保密。(3)扣缴义务人应当按照纳税人提供的信息计算办理扣缴申报,不得擅自更改纳税人提供的信息。纳税人对所提交的专项附加扣除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负责,扣缴义务人发现纳税人提供的信息与实际情况不符的,可以要求纳税人修改,纳税人拒绝修改的,扣缴义务人应当报告税务机关。(4)纳税人取得工资、薪金所得,除纳税人另有要求外,扣缴义务人应当于年度终了后两个月内,向纳税人提供其个人所得和已扣缴税款等信息。(5)纳税人取得除工资、薪金所得以外的其他所得,扣缴义务人应当在预扣、代扣税款后,及时向纳税人提供其个人所得和已扣缴税款等信息。(6)扣缴义务人依法履行代扣代缴义务,纳税人不得拒绝。纳税人拒绝的,扣缴义务人应当及时报告税务机关。(7)扣缴义务人有未按照规定向税务机关报送资料和信息、未按照纳税人提供信息虚报虚扣专项附加扣除、应扣未扣税款、不缴或少缴已扣税款、借用或冒用他人身份等行为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等相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处理。3.全员全额扣缴申报,是指扣缴义务人应当在代扣税款的次月15日内,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其支付所得的所有个人的有关信息、支付所得数额、扣除事项和数额、扣缴税款的具体数额和总额以及其他相关涉税信息资料。4.扣缴义务人向居民个人支付工资、薪金所得时,需要按照“累计预扣法”计算预扣预缴税款。扣缴义务人向居民个人支付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时,采用按月或者按次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无需累计。按规定预扣预缴的纳税人,仍可能需要办理纳税申报。5.取得综合所得需要办理汇算清缴的纳税申报;扣缴义务人未扣缴税款的纳税申报;取得境外所得的纳税申报;因移居境外注销中国户籍的纳税申报;非居民个人在中国境内从两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纳税申报。二、多项选择1.BCD2.ABC3.AB4.ABD5.AD6.CD7.ABC三、综合1.1月份:(31000-5000-4900-3000)×3%=543(元)2月份:(31000×2-5000×2-4900×2-3000×2)×10%-2520-543=557(元)3月份:(31000×3-5000×3-4900×3-3000×3)×10%-2520-543-557=1810(元)4月份:(31000×4-5000×4-4900×4-3000×4)×10%-2520-543-557-1810=1810(元)5月份:(31000×5-5000×5-4900×5-3000×5)×10%-2520-543-557-1810-1810=1810(元)2.4月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20000×(1-20%)=16000(元)6月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40000×(1-20%)=32000(元)4月应预扣预缴税额=16000×20%=3200(元)6月应预扣预缴税额=32000×30%-2000=7600(元)3.2020年度应纳税额计算过程如下:收入合计=31000×12+60000=432000(元)费用合计=60000×20%=12000(元)专项扣除合计=4900×12=58800(元)专项附加扣除合计=3000×12=36000(元)可以全额扣除的捐赠=10000(元)应纳税所得额=432000-12000-58800-60000-36000-10000=255200(元)应纳税额=255200×20%-16920=34120(元)全年一次性奖金应纳税额=150000×20%-1410=28590(元)应纳税额合计=34120+28590=62710(元)已交税额合计=26520+10800+28590=65910(元)应退税额=65910-62710=3200(元)应填表如下:……综合所得个人所得税计算项目行次金额一、收入合计(第1行=第2行+第3行+第4行+第5行)1432000(一)工资、薪金2372000(二)劳务报酬360000(三)稿酬40(四)特许权使用费50二、费用合计〔第6行=(第3行+第4行+第5行)×20%〕612000三、免税收入合计(第7行=第8行+第9行)70(一)稿酬所得免税部分〔第8行=第4行×(1-20%)×30%〕80(二)其他免税收入(附报《个人所得税减免税事项报告表》)90四、减除费用1060000五、专项扣除合计(第11行=第12行+第13行+第14行+第15行)1158800(一)基本养老保险费1228800(二)基本医疗保险费13(三)失业保险费1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