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编导中的影视互动浅析_第1页
影视编导中的影视互动浅析_第2页
影视编导中的影视互动浅析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影视编导中的影视互动浅析

[内容摘要]本文就电视栏目现状,电视栏目定位、电影栏目语言及电影与电视的互动关系等作了分析与描述。

[Abstract]Inthispaper,thestatusquoonthetelevisionprogram,televisionprogramorientation,languagesectionofthefilmandlunwen114filmandtelevision,suchastherelationshipbetweenanalysisanddescription.

[关键词]电影;电视;电影栏目;影视互动

[Keywords]film;TV;sectionofthefilm;InteractiveTelevision

一、电影栏目现状

电影院里的观众在走失,但电视荧屏上的电影栏目却在增殖,通过电视看电影已是许多观众的习惯性选择,而了解电影背后的故事、认识电影人早就成为社会文化热点事件,譬如电影明星热。这里所谓的电影栏目就是指以电影、电影事件和电影人为内容的电视栏目。近年来,几乎所有省市级以上的电视台都设有影视部,除播放电影外,开设电影栏目也是份内的事情。如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的《佳片有约》、《边说边看》、《流金岁月》、《新片现场追踪》、《电影大百科》、《电影名家》、《今日影视》、《电影市场写真》等,中央电视台第1频道的《银幕采风》、第8频道的《影视同期声》,北京电视台的《环球影视》、《博大影苑》、《影视30分》(原《银帆之旅》和《影视圈》),北京有线电视台的《电影与电影人》、《中国影视动态》、《影视新干线》等。这还不算那些不以影视命名而包含影视内容的文艺栏目——如《文艺广角》中的“影视通道”。影视是娱乐媒介的聚焦点,也为中国意识形态所关注,大众和政府往往将自己的期待寄托于影视。1996年11月电影频道的播出开始引发人们影视互动的善良希望,但如何互动人们却不曾认真考虑。荧屏上电影栏目的空前繁华为影视互动提供了一点新的启示,遗憾的是这繁华的主人是电视而不是电影。但人们对电影的关注依然焦灼,电影栏目的勃兴就是明证。

目前的电影栏目大致可分为四类:

1.电影信息类。

此类栏目主要传递电影信息,又可分为电影动态信息与电影常规知识两种。电影动态信息栏目主要报道电影信息,如专门报道新片拍摄的《新片现场追踪》、报道各种影视信息的《中国影视动态》和《影视新干线》等;讲解电影常规知识的栏目主要是《电影大百科》,以讲座的形式向大众普及电影知识。

2.电影专题类。

电影专题栏目以专题的方式集中讲述电影事件或人物,如《影视同期声》每期谈一个影视话题,《电影与电影人》每期讲述一个电影事件或电影人物,《电影名家》每期介绍一个电影人物,《流金岁月》每期介绍一部或几部历史上的电影,采访电影制作者。

3.电影鉴赏类。

此类栏目以电影鉴赏为目的,引导大众的观赏目光,提升大众的电影鉴赏水平,如《边说边看》主要是对一部电影或一个电影主题进行评说,《佳片有约》则是针对电影频道将要播出的外国影片请有关人士来谈论一番,以期引起观众收视兴趣。

4.电影杂志类。

电影杂志类栏目往往由几个板块组成,内容较为综合,电影动态信息、电影人物、事件专题报道、电影片断展示、电影歌曲等都含纳其中。如《银幕采风》、《环球影视》、《今日影视》、《博大影苑》、《影视30分》等。《银幕采风》由“银幕内外”、“今夜星空”、“电影唱片”等板块组成,《环球影视》由“影视文化博览”、“银色视点”、“影视MTV”、“银海拾贝”、“电影精选”等板块组成。

二、电影栏目定位

电影栏目众多,但如何定位却是每一个栏目必须面对的问题,由此塑造其独特的风格。这并不说明栏目是成功的,却是成功栏目所必备的元素。

从目前电影栏目看,《银幕采风》、《环球影视》、《影视同期声》、《电影与电影人》和电影频道分工细致的《边说边看》、《电影大百科》、《新片现场追踪》、《电影名家》、《佳片有约》等自身定位都很明确,它们都有自己特定的功能与范围,从而确立自己的栏目风格。当然,有些地方台设立的电影栏目大同小异,无非是拍摄信息、名人访谈、资料剪辑,很少有自己的特色,当然也就说不上什么栏目风格。

《环球影视》、《电影与电影人》、《银幕采风》是比较成功的电影栏目,它们都已形成或正在形成自己独特的栏目风格。

《环球影视》立足于“环球”,介绍世界范围尤其美国等电影大国的电影动态,并以3部长约24分钟的电影精选为观众提供独特的视听享受,鲜明的风格、充实的内容和静止的制作使得这个达90分钟的电影栏目几年来成为电影爱好者不弃的追求。

《电影与电影人》以“著名电影人采访、世界各国电影现象评述、国际电影节现场报道”为口号,兼顾国内外电影动态,但以电影节报道最有特色,国际报道胜过国内报道。它只有30分钟,却风格独具,在电影栏目中赢得一席之地。

《银幕采风》代表政府的声音,是“电影界的《新闻联播》和《人民日报》,是当之无愧的红头文件。”①它以宣传国产片为己任,力争发现国产片的闪光点,展现中国电影的魅力,引导观众看国产片。这是它不可取代的独特风格。

《影视同期声》是1999年5月开办的电影栏目,把观众和演员请到演播室,谈论拍摄故事,周末片属于电影谈话栏目,形式新颖,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它定位于电影人与普通观众的沟通,战时影片背后的故事。

上述电影栏目从定位来说是比较成功的,但依然存在内容的重复与贫乏。几乎所有栏目都程度不等地重复电影信息,尤其是重要电影人物及相关作品。譬如张艺谋导演歌剧《图兰朵》之际,几乎所有电影栏目甚至文艺栏目都报道张艺谋,谈的话、说的事、图像基本上都一样。也许像张艺谋这样的名人太少了,一窝蜂冲上去情有可原,但为什么不按照自己栏目的特点设计新的视觉、新的问题呢?

当然,重复的原因是贫乏。以《新片现场追踪》为例,一年104期,如果每期报道一部影片,那么国产影片数量还不够栏目期数,且不说有些影片拍摄地远在国外、新疆或西藏等地还不能采访,怎么办?只有拉长篇幅,每两期做一部国产片,内容稀薄,全靠解说词抻着。同样,这些信息也在《银幕采风》、《中国影视动态》、《影视新干线》等栏目中以大致相近的面貌出现。不管对于栏目多么重要,但观众收看的重复内容,当然也就不能引发兴趣。

定位明确,又内容充实,才有成为名牌栏目的可能。

三、电影栏目语言

与其他电视栏目相比,电影栏目先天具有影视语言优势。百年电影创造出足够丰富的遗产供电视挥霍,无论表演精湛的默片还是声画并茂的彩色有声片,都可以成为电视栏目中闪亮的片断——事实上,电影栏目或多或少都运用电影资料,不管从任何角度看,电影都显得更为静止。同时,正在生产的电影往往是人们所关注的,为了票房,制片方一般都会提供资料方便。但仅仅电影资料的堆积决不会成为一个成功的电视栏目,电视语言和包装策略是电视栏目的表现手段。

现有的电影栏目中,电影语言表现丰富、包装静止、观赏性强的首推《环球影视》,那包揽世界的内容含量固然令人欢悦,但敏锐细腻的审美意识却使它最终成为风格独具的精品栏目。它的演播室紧扣“环球影视”,眼睛形的粉色网架、布满电影明星的上下半球、球切面上精致的陈设与背景里闪亮的宇宙星球,富裕幻想的色彩与造型,破有创意。但导演并不满足于这些,坚持每过一段时间就更换一次演播室。同时,《环球影视》的电视语言在风格上追求现代感,速度快,节奏紧,机位和景别多变,突出画面的运动感和关上性,这当然不是指MTV和电影片断,即使采访也是如此。如最新的第96期李煜采访张扬和濮存昕,我节取前5分34秒进行分析,发现共使用镜头39个,平均每个镜头长度为8.5秒。其中15秒到26秒的长镜头为6个,多数镜头为6秒左右,这在电视栏目中并不容易做到。同时,透过眼睛形网格远景摇谈话人物3次,全景、中景、近景不断变化,且同样景别也用不同机位区别开来,谈话人物背景总在变化,尤其摇臂的运动镜头将现场谈话置于一个模拟宇宙空间,画面与画面之前以叠画为主

,把一场枯燥的采访拍得摇曳多姿。

采访几乎是每个电影栏目中都要使用的方法,拍摄方式却相差甚远。我记录1999年第4期《银幕采访》中采访《龙飞凤舞》剧组的镜头和机位,5分45秒,去掉两次片花14秒,共5分31秒,镜头量为20个,平均每个镜头长度为26.5秒,其中两个镜头超过1分钟,别别是1分24秒(含23秒电影片断和一个2秒反应镜头)和1分12秒(含24秒电影片断),同机位,同景别,显得过于冗长。这么一段长时间采访,机位只有3个,景别也只有3个,没有移动画面,连推拉摇都很少,画面与画面之间都是硬切,整个画面给人的感觉是静止的。同时,演播室布景比较简单,采访背景上电影剧照自左至右流动,但没有别的变化。

比较这两两段采访颇为随意,如《新片现场追踪》常常出现1—2分钟的采访镜头,连插画都没有,并且谈话也不得要领,索然无味。不仅采访,电视语言整体比较呆板,观赏性差,与电影栏目应该具有品质迥然相反。《电影大百科》是讲解电影技巧的,自己却不讲究技巧,跟一般教学节目没什么区别。《流金岁月》就是采访加资料,一点都不注重审美趣味。

电影栏目应该是最具观赏价值和审美趣味的,但电视语言的简陋、制作的粗糙和包装意识的匮乏导致电影栏目普遍水准低下,影响了电影栏目在观众心目中的位置,既不能引导观众进入电影院,又无法创立精品电视栏目。

四、电影与电视:互动?

电影发源于19世纪末期,壮大于20世纪;电视于20世纪30年代首次播出,普及于60年代。二者都是20世纪传播媒介中迅速生长的两种媒体,又由于摄制和播放方式的相近,常常被合称为影视。文明的中国人喜欢优雅,往往把它们命名为影视艺术——教科书上的说法是综合艺术。90年代以来,关于影视互动的提法越来越普遍。然而,电影与电视是不是互动?如果是,又如何互动?

电视兴起以前,电影是以连续运动的活动影像记录世界或表现生活的惟一媒体,于是电影活跃在各种领域:新闻、风光、故事、教学、记录等。但是,电视出现以后,电影迅速退却:首先是新闻,让给更迅速、快捷的电视,直到今天的现场直拨然后是电视娱乐节目和电视剧抢走电影院的观众。作为一种大众文化媒介,电影的影响已经让位于电视,这是发生在世界范围的事实。

美国电影史家理查德.巴塞姆说,“在1947年至1951年之间,是大众传播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因为电视已取代电影,成为20世纪后半叶的主要传播力量。②记录电影大师尤文思说:“战后,电视其纪录片制作者的处境既复杂化又单位化了。……战前纪录片承担的某些任务,如新闻和资料报道,已全部由电视所接替。……纪录片如果去重复电视的快速报道和纯粹的连续阐释,这是倒退了一步。我们的工作是表现我们所描绘的那些事件的复杂而深刻的方面。”③当然,由于历史发展的不平衡,美国、英国、法国等资本国家出现的现象迟至80年代末期才降临中国——电视的兴起和电影的衰落几乎是同时进行的。80年代,电影在中国还具有不可比拟的轰动效应,如谢晋导演的《天云山传奇》放映后收到数万封群众来信;但是,90年代以后,电影导演和演员收到的群众来信开始减少,电视剧明星和电视栏目主持人成为新的偶像,电视成为几乎没个家庭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品。

在电视里看电影,这不是中国的创举,美国许多影片从未进入电影院,都是通过电影频道播放的。从1999年初的一次调查看,电影频道收视率为50%,仅次于CCTV—1。在电影院、录像、电视和VCD四种观看电影的方式中,选择电视的占46.5%。④这说明电视夺去了电影的观众,但电视又是电影获得观众。假如说影视互动,那么二者之间的关系是既爱又恨。电影栏目在其中又扮了什么角色呢?

从本性来说,电影栏目属于电视,是电视栏目的一个类型。电影栏目办得好坏不干电影的事,为它上火着急的是电视栏目制片人,收视率和广告总是勾搭在一起——即使目前还处于计划经济体制的电视栏目也不会对收视率无动于衷,《银幕采风》只能在中央电视台而不是某电影厂去参加节目评比。但是,与其他电视栏目不同,电影栏目的内容是电影,它通过介绍电影、宣传电影甚至利用电影来提升自己的观赏性与审美性,电影明星、电影故事和电影背后的故事总是娱乐文化的中心。一句话,它以电影来完成电视栏目制作。

从电影一方来说,要想把观众引向电影院,强大的电视媒介不可不用。电影明星是大众媒介造出来的,热卖影片也需要大众媒介的炒作,一部电影往往要制订严密的宣传策略,而电影栏目则是对口的专业传播渠道。

因此,电影栏目是电影和电视结合的一种天才方式,它为了各自的利益而利用对方的特长,达到互动效果。假如影视确实在互动,那么电影栏目就是最佳体现。

五、问题与走势

电影是20世纪文化的一件奇迹,它带来许多古老艺术样式中不曾有过的东西,如明星崇拜、高科技等,也为世界艺术史上积累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中国电影也以独具魅力的风采丰富了世界电影形象。由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中国电影正历经一场阵痛,产量和质量都受到一定影响,但中国电影人依旧以坚毅的姿态冲击新的辉煌。电影栏目是影视互动的一种电影方式,它以电影魅力开辟电视栏目新疆域,又以电视这一传播广泛的媒体促动电影发展,二者相得益彰。

中国荧屏上的电影栏目既丰富又贫乏;丰富的是数量,贫乏的是质量,像《环球影视》、《银幕采风》、《电影与电影人等精品栏目至为罕见。首先,经营理念滞后,栏目模式陈旧,观赏性差。多数栏目教化色彩浓重,还停留于“我说你看”的阶段,只顾自己说,却不考虑观众想不想听,缺乏受众意识,主持人呆板枯燥、拿腔捏调,一副居高临下的面孔。颇为令人诧异的是主持《中国影视动态》的朱时茂和主持《影视30分—银帆之旅》的盖丽丽,两位都是中国影视的优秀演员,却不是合格的电视栏目主持人,脸上表情、转身回头的动作很不自然,谈话也像不入情境的台词背诵。

其次,虚张声势,夸大其词,缺乏真诚态度与审美目光。不少电影栏目抱着“保护国产片”的善良动机,介绍新电影往往好不吝惜地使用溢美之词,形同广告。电影栏目对中国电影一味叫好,却不探讨中国电影存在的问题,批评品格缺失。然而,丑媳妇总得见公婆,一旦观众看罢电影打呼上当,再看到这样的介绍就会本能反感,失去观众的收视信任。电影栏目可以有自己的审美目光和评价标准,但不可以自以为是以至于信口开河,更不可明知是一部制作粗糙、思想浅陋的电影却妄加溢美之词,丧失栏目的文化品格。

再次,信息重复,内容匮乏,文化品位较低。不少栏目处于追星族状态,热衷于影视圈里飘忽的绯闻闹剧,更多的是重复报道,且都是走马观花的现象捕捉,缺少现象背后的评价与分析,例如前一段沸沸扬扬的窦唯可乐泼记者是许多电影栏目兴高采烈的谈话话题,却不见有分量的评论。

再则,制作粗糙,包装简陋,电视语言混乱。由于拍摄经费的限制,也因为敬业精神不佳,电影栏目制作水准普遍不高,有些简直是粗制滥造。以《新片现场追踪》为例,该栏目镜头量远远不够,便用大量长而空洞的镜头凑数,有的镜头长达1分多钟,却没什么内容;有些采访毫无价值,却用了2分钟;更可怕的是剪辑混乱,思路茫然,不知道编导究竟想说什么,15分钟一期的栏目就这样摇摇晃晃、稀里糊涂地应付过去了,根本谈不上结构与节奏,观众也就不可能收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