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学老舍课件_第1页
现代文学老舍课件_第2页
现代文学老舍课件_第3页
现代文学老舍课件_第4页
现代文学老舍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老舍第一节老舍小说创作第二节文化批判视野中的“市民世界”

第三节《骆驼祥子》:对城市文明病与人性关系的探讨第四节老舍作品的“京味”与幽默第一节老舍小说创作

老舍名字的由来“我的名字就是我的姓。以姓作名,舒字拆开来,是舍予,意思是‘无我’。我很为自己的姓名骄傲,从姓到名,从头到脚,我把自个儿全贡献出去。关键是一个舒字,舍什么,舍的是‘予’。我写书用的笔名老舍,也是保留一个‘舍’字,不是老‘予’。以姓为名,以名构成姓,都是围绕这个意思,这是我一辈子的信念。”

老舍1899年2月3日诞生于北京西城的小羊圈胡同,按农历算恰是腊月二十三,就是民间传说灶王爷上天的日子,所以家人给他起了一个喜庆的名字——“庆春”。那一年按中国传统纪年,叫“戊戌”年,“戊戌变法”或是“戊戌政变”就发生在那一年。按农历说是狗年,腊月是在年根儿上,所以姑母又给他起了一个不太好听的小名——“小狗尾巴”。他的父亲属“正红旗”,是镇守皇的旗兵,在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的时候死于战乱。据说他的父亲死得很惨。当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弃城仓皇西逃的时候,部分清兵和义和团凭借着土枪大刀还在与侵略军进行艰苦的巷战。这场战斗实力悬殊,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那天一位逃亡的士兵在一家粮店里发现了庆春的父亲,他身负重伤,奄奄一息,挣扎着想爬回家去,但已经不可能了。他把自己的一双袜子和裤腰带托那名士兵带回家中,报个信儿。从此,庆春再也没见过自己的父亲。

他的童年是在清贫与寂寞中度过的。那窄小狭长的胡同,凸凹不平的肮脏空地,枝干扭曲的老树,灰皮剥落的矮院墙,便构成了他的整个世界,也造就了他自尊自信、刚毅敏感的个性。对于母亲、对于童年,他自己曾说过:“我自幼便是个穷人,在性格上又深受我母亲的影响——她是个愣挨饿也不肯求人的,同时对别人又是很义气的女人。”童年经历的影响

“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因而,“中下层市民”和“妇女”成为老舍关注的两个重点对象。北京小羊圈胡同剪影“小羊圈”狭窄的胡同口通向喧闹的新街口大街。就像老舍《四世同堂》中描述的,胡同口“是那么窄小,人们若不留心细找,或向邮差打听,便很容易忽略过去。”

“五四把我‘从兢兢业业地办小学,恭恭顺顺地侍奉老母,规规矩矩地结婚生子,如是而已’的人生信条中惊醒”。“反封建使我体会到人的尊严,人不应该作礼教的奴隶;反帝国主义使我感到中国人的尊严,中国人不该再作洋奴。这两种认识就是我后来写作的基本思想与情感。”“‘五四’给了我一个新的心灵,也给了我一个新的文学语言”,“没有‘五四’我不可能变成个作家。‘五四’给我创造了当作家的条件。”

《“五四”给了我什么》

1924—1929,在伦敦大学东方学院当汉语教师,开设“唐代爱情小说”专题。感受西方文明,特别是英国文化;大量接触西方文学,特别喜欢狄更斯的作品。狄更斯在作品中所表现的对人的关怀、对人的尊重,对下层市民、小人物的怜悯和同情,与具有平民意识的老舍在情感上产生了契合。留学经历的影响古老的中国文化的熏陶,五四文化精神的影响,切身的西方文化体验,构成了老舍特殊的文化心理——

把众生相摆在东西方文化比较的大视野中进行解剖,为本民族性格中那些庸俗、怯懦和苟且偷安的习气而焦虑不已,以启蒙主义的智者的眼光热切地关注着民族性格的健康,在无处不在的幽默中倾注着忧郁的人文关怀。1945年10月老舍(中)与茅盾(左)、于立群(右)合影二、小说创作概况:1、20年代: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2、30年代初中期:长篇小说《猫城记》、《离婚》、《骆驼祥子》等中篇小说《牛天赐传》《我这一辈子》等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等3、40年代:长篇小说《四世同堂》《鼓书艺人》等老舍是中国现代作家中始终不渝地以市民生活为表现对象,艺术上独树一帜的作家,市民知识分子的心理定位,使他确立了一种与五四时期作家精英知识分子角色不尽相同的叙事立场。三、老舍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与价值1、他对文化批判与民族性问题的格外关注,他的作品承受着对转型期中国文化特别是俗文化的冷静的审视,其中既有批判,又有眷恋,而这一切又都是通过对北京市民日常生活全景式的风俗描写来达到的。他描绘了一个充满五行八作、三教九流、五光十色的市民王国,对车夫、艺人、暗娼、巡警、教员、职员、拳师、土匪、游手好闲的八旗子弟和为非作歹的洋奴汉奸,都有栩栩如生的刻画,对都市古风、市井俗态也无不穷描极绘。北京文化孕育了老舍的创作,而老舍笔下的市民世界又是最能体现北京文化的人文景观。2、在现代文学产生与发展的最初十年左右,现代作家大都苦于先锋文化思想与世俗文化、现代艺术与普通大众之间难以沟通,而轻而易举地就解决了新文学的这个难题。

老舍的小说

老舍小说的雅,首先在于一种现代人文主义思想意识与价值观念的渗透。他对因循守旧、封闭自足的中国传统文化及北京市民生活的表现,始终是在现代人文思想的理性烛照下进行的,是一种文化反省与自我批判的现代文本,所以老舍的小说叙述的是市井生活,可叙述的视点却远远高于市井文化。其次,老舍的小说创作,是在直接受英国现代小说的影响下开始的。老舍在伦敦讲学期间,由大量阅读英国小说进而产生自己创作小说的冲动,英国小说的充满机趣与叙述上的自然风格,使老舍在初创小说时就处于一种自然、放松的状态,并由《老张的哲学》而奠定了其小说叙述的一种姿态:自然而幽默。

老舍小说的俗,最大的特点就是他的叙述语言的非书面化,而是从口语中提炼的白话,朴素、平易、简洁,带着鲜明的地域文化色彩。由五四小说语言的普遍书面化到老舍小说语言的口语化,新文学小说突破了"曲高和寡"的贵族化处境。老舍小说的语言是纯正的北京方言,这种语言不仅有利于再现人物的言语行动,刻画人物性格,而且在表现北京特有的文化风俗、社会心理方面,具有无与伦比的生动性。3、小说结构方面:与茅盾、巴金的长篇小说一起构成现代长篇小说的三大高峰。4、小说文体方面:开创了京味小说老舍为中国现代文学贡献了一种京味小说形式与京味文学语言,影响所及,在后世形成了京味文学一派。

第二节文化批判视野中的

“市民世界”在现代文学史上,很少有作家象老舍这样执著地描写“城与人”的关系,他的小说展示出一个覆盖面十分广阔的、五光十色的市民世界。这个世界,几乎包括了现代市民阶层生活的所有方面,从而显示了老舍对这一阶层“百科全书式”的知识。这是和老舍的童年体验分不开的:老舍童年居住的胡同,就住满了下层平民,有拉车的、糊棚的、卖艺的、做小买卖的、作巡警的、当兵的等等,三教九流,五行八作一应俱全,这种经验就使他十分熟悉下层人民的生活和情绪,并且养成了自己平易、朴实、亲切、热忱的平民性格。

老舍笔下的四大人物形象系列

老派市民新派市民正派市民(理想市民)城市底层的贫民四种形象老派北京市民主要通过揭示其精神病态,批判传统文化的落后性。《四世同堂》中的祁老人、祁天佑等:严格分尊卑贵贱,礼教习俗,体面排场。尊奉和气生财,逆来顺受。

《二马》中的老马:迷信、中庸、马虎、懒散、得过且过《离婚》中的张大哥:敷衍矛盾、因循守旧。《老张的哲学》中的老张、《牛天赐传》中的牛老四等人。

在这些老中国的儿女身上,肩负着沉重的封建宗法思想的包袱,他们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都是很旧派、很保守、闭塞的。而老舍常常通过戏剧性的夸张,揭示这些人物的精神病态,从而实现他对北京文化乃至传统文化中消极落后方面的批判。

新派北京市民形象

赵子曰(《赵子曰》)——西崽蓝小山(《老张的哲学》)——西崽张天真(《离婚》)——胡同纨绔子弟祈瑞丰(《四世同堂》)——胡同纨绔子弟他们处处追逐时髦,不仅在吃、穿、交际、恋爱诸方面追赶西方文明浪潮,在政治方面也不守本分,不断制造事端、煽动学潮、追逐名利。《离婚》张天真高身量,细腰,长腿,穿西装。爱看跳舞,假装有思想,皱着眉头照镜子,整天吃蜜柑。拿着冰鞋上东安市场,穿上运动衣睡觉。每天看三份小报,不知道国事。专记影戏园子的广告。非常和蔼,对于女的;也好生个闷气,对于父亲。老舍和许多同时代的作家不同的是,在批判传统文明落后面的同时,对外来的西方资本主义文明持非常谨慎以至排拒的态度,这种态度就表现在他对“新派市民”形象的漫画式描写上。这类人物都是那种一味逐新,一味追求洋式的生活情调而丧失了人格的堕落人物。

老舍对老派市民是既批判又同情,较能揭示他们的性格心理矛盾,有时带着悲剧意味,而在给新派市民画粗俗的漫画时,则充满了鄙夷之情。在这种比较肤浅的批评与嘲讽里面,也包含着对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反思。正派的或理想的市民形象

带有几分侠气的儒家人格精神的践履者。老舍写理想市民的是为了探索文化转型的路,他早期作品中的理想市民,都是侠客兼实干家,如《老张的哲学》里的赵四,《赵子曰》里的赵景纯等,大都以理想市民的侠义行动为善良的百姓锄奸,从而获得大团圆的结局.随着生活的发展,特别是抗战时写的《四世同堂》中,他开始自觉地从对传统文化、民族性格的潜在的力量的挖掘中,去寻找民族振兴的理想之路。如诗人钱默吟,战前“闭门饮酒栽花”,在战争中,儿子的牺牲和自己的被捕使他变成了另外一个人,在他的身上爆发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力量,和杀身成仁的民族骨气和操守,在老舍看来,这种民族精神是可以成为建设新国家、新民族的力量的。标志着老舍的创作随着时代的发展达到了一个新高度。在天佑太太、韵梅这两个普通的家庭主妇身上,也都具有这种力量。

城市贫民形象系列

这个形象系列集中体现了老舍与下层人民的深刻的精神联系,这里面有小商贩,人力车夫、下级巡警,艺人,剃头匠,暗娼等等。他们大多数无法保障最基本的生存权。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月牙儿》、《骆驼祥子》,分别从不同的层面展示了他们的生活悲剧以及精神悲剧。在传统优秀文化的基础上重新建构民族文化品格,是老舍对民族新人格建构的思考他对国民性的批判,建立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审视上,见出老舍所具有的现代眼光;而对传统文化优秀部分的眷念与颂扬,又以西方文明在中国的表现形式为参照。他对“新潮”(包括学生运动)的简单化的拒斥与嘲讽,则表现出老舍文化价值观的正义性与保守性的两面特征。老舍自觉地从中国传统文化的挖掘中寻求民族振兴之路。如何认识老舍对民族文化品格的重建?

二、作品分析《老张的哲学》

宗法制下的世俗的“钱本位而三位一体”哲学。

张明德兼兵、学、商三种职业,信仰回、耶、佛三种宗教,既办学堂又看风水,既在衙门当巡击又贩卖鸦片,既与人勾心斗角争夺理财实权又高利贷压榨债户,逼人卖女为妾。

受狄更斯的影响,采取了讽刺、戏谑、揭示等手法,“选光取景”,结构松散,带有闹剧的色彩。《老张的哲学》

《老张的哲学》是一本以诙谐的笔调,淋漓尽致地嘲笑宗法制城郊的世俗哲学的书。小说的主人公老张,大号叫张明德,是市民阶层中的市侩典型。他所信奉的哲学是"钱本位而三位一体"的哲学,身兼兵学商三种职业,既办教育、又经商、为官,而以钱为本位,信仰回、耶、佛三种宗教。他不仅开学堂,给人看风水,还经营高利贷、在杂货铺私卖鸦片,并且在衙门挂了个名,做巡击。他的学校开的课程还是旧的一套,如《三字经》、《百家姓》,并且强迫学生必须在他的杂货铺买东西,他从来不让自己的老婆吃饱饭,饿了只许喝水,他自己到别人家吃饭,却象沙漠中的骆驼贮水一样,打算吃下一个礼拜的,并且还为钱拆散了两对青年(李静和王德、龙凤和李应)的爱情,逼李静和龙凤为妾。这个人毫不遮掩的市侩行径,反映出了那个道德崩坏的时代的恶俗现实,但是就这样的一个恶棍,后来居然还作了某个省的教育厅长。小说通过对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这个恶棍命运的描写,沉痛地揭示了封建传统道德观念对国民的严重侵蚀,同时也抨击了军阀官僚政治。《赵子曰》解剖“国民的劣根性”赵子曰:爱慕虚荣,喜欢排场,瞎讲义气,自我安慰。

嘲讽和针砭这种在虚荣掩饰下糊涂混世,在礼仪装点下委靡懒怠的国民,呼唤一种自重自尊的民族意识。对国内的学生运动投以旁观者的冷眼,对理想人物李景纯的冒险行刺予以肯定。小说主人公赵子曰,取的是《百家姓》的首姓,和《论语》第一章开头两个字,这是作者有意安排的。赵子曰爱慕虚荣、喜欢排场、吃喝、打麻将、输钱、唱戏、闹学潮、追女友、钻研作官的门路,还自我标榜为"新人物",后来因为打校长,被学校开除,仍然不醒悟。这个人物的行为从一个侧面表现了都市生活的畸形状态。作品通过对赵子曰糊涂混世、委靡懒惰的嘲讽,呼唤着一种自重自强的民族意识。作品同时还塑造了一个进步青年李景纯的形象,他努力想把赵子曰引向正路,也就是救国济世之路,并且由于他的死,也最终促成了赵子曰的觉醒,但是因为作家的生活经历和当时思想高度的限制,他并不了解当时国内的革命斗争和学生运动,所以他笔下的李景纯只是市民所崇拜的"侠客"英雄形象,他对军阀的憎恨,只是表现为在火车站对军阀分子的冒险行刺,从而作了无谓的牺牲,他的救国道路,也只是幼稚的空想。这就是老舍早期作品中的理想人物,体现了老舍当时思想的局限。《二马》对比中的中国文化心理老舍塑造了一个迷信、中庸、马虎、懒散的奴才式人物老马的形象,他的生活信条就是得过且过,老舍有意把老马放到异国情境中去刻画,试图从中西文化比较的背景下更明显地突现落后国民性的背谬之处。

对帝国主义的傲慢与偏见、封闭性的中国民族文化心理的陈腐与愚钝进行了揭示。心理背后潜伏着振兴民族的自重自强意识。

老马(马则仁)先生因继承兄长的遗产,和儿子马威(小马)从国内到了伦敦,去经营古玩店,尽管成了商人,但是,他的习惯、作派、心理,无不处处体现出中国传统士大夫的名士作风,觉得作官发财是正道,而鄙视经商,他可以一整天不到铺子里去,而将时间花在喝茶、睡觉、给房东太太浇花、养狗上。他是伦敦的第一个闲人。别人一夸中国的东西,他就非白给人家一点什么,人家夸中国人好,他就请饭;夸饭好,他就重请。遇到过年过节,他不是抓紧时机追求盈利,而是费尽心机四处送礼,为了博外国人一笑,硬说自己在国内有五六个太太,事实上他唯一的太太也早就死了,他与房东温都太太的恋爱悲剧,一方面体现了英国人的民族歧视心理,另一方面却正显示出老马所代表的传统中国人因愚昧、空虚而被人看不起的可悲现实。除了老马之外,文中还塑造了两个青年的形象,一个是老马的儿子小马,另一个就是帮他们经营古玩店的李子荣,他们是新一代的青年,代表着新的历史趋势,小马比较急进,而李子荣比较务实,诚实从商,认真求学。只是因为老舍在五四运动中是个旁观者,对进步青年没有对老派市民那么熟悉,所以塑造的不是很鲜明。小说对帝国主义的傲慢和偏见的抨击,和对封闭性民族文化心理的陈腐和愚钝的嘲讽,都潜伏着振兴民族的自重自强的意识。

早期老舍文化选择的复杂性:一方面深刻地批判、反思民族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又在深层心理和情感上表现出一种对民族文化的眷恋。

老舍是站在异国他乡,把英国社会和文化作为一个新的参照,自觉地进行民族文化的自我检讨,自我反省,自我批判。《猫城记》寓言的象征性;在火星上,猫人们把迷叶当作国食,把金钱当国魂,有妻妾满堂之风,擅长于外敌入侵时的窝里斗,终至亡国灭种。作品借猫人丑恶行径的描写,对中国这个古老民族的劣根性作了淋漓尽致的、痛心疾首的剖析,并且间接地抨击了国民党政府内政外交的腐败无能。

那些猫民的种种保守、愚昧、非人性的性格,分明影射着老中国儿女落后的国民性,反映了作者当时反主流的思想情绪。作品的后半部分,较多地流露出了对革命力量的嘲讽。小说称政党为“哄”,讥讽信奉“马祖大仙”的大家夫斯基“哄”提倡“天天杀人”,表明了作者因为刚从国外回来对国内复杂的政治情况、特别是对革命政党领导的革命斗争的隔膜,缺乏正确的认识和态度,此外,在对民族前途的瞻望上,又有着比较浓厚的悲观色彩。这反映了作者不断寻求真理过程的曲折和内心的矛盾痛苦。小说中提出的改造猫人国陈腐庸俗的社会心理的方案是:提倡人格教育。"怎样救国?知识与人格。"

《月牙儿》新旧女性的异曲同归的生活道路。

“月牙儿”这一意象的营造——与人物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

老舍通过这篇小说对西方资产阶级个性解放思潮作出了自己的独特的判断,他尖锐地指出:在大多数穷人连最基本的生存权利都没有、处于饥饿状态的时候,爱情就只能是买卖,"自由婚姻"、"爱情神圣"云云,不过是骗人的空梦。短篇《月牙儿》,写母女两代被迫为娼的悲惨遭遇,女主人公七岁时,父亲死了,与母亲靠典当度日,后又靠母亲替人洗衣服度日,仍难以生存,母亲只好改嫁,后来,母亲的第二个丈夫失踪,为了生存,她只好做了暗娼,她的女儿决心不走母亲的老路,但当母亲年老色衰是,只有两条路摆在她的面前:或是由女儿继续用母亲挣钱的方法来挣钱,或是母亲改嫁,母女分开。女儿坚决不走母亲的路,忍痛与母亲分开,但当她在社会上找不到工作,走投无路时,终于被迫走上了千方百计要逃避的路――以作暗娼来养活自己和母亲。小说展示了母亲从生活中得来的肚子饿是最大的真理这一带有原始残酷性的生活经验与女儿从新潮中接受的恋爱神圣、婚姻自由等新观念之间的矛盾,耐人寻味的是,矛盾的解决方式,不是母亲的真理向女儿靠拢,而是女儿的真理向母亲靠拢。《离婚》小说通过对北平财政所几个科员家庭风波的描写,批判了整个旧中国的社会制度和形成市民性格的文化系统。主人公张大哥的形象,活画出一种老舍最熟悉的北京市民的类型,通过他的塑造,老舍批判了因循守旧、敷衍、妥协的市民阶层的生存哲学。

老李:追求“诗意”生活,一心想解除包办婚姻、同粗俗老婆离婚,最后灰心失望而选择归隐张大哥:古道热情、“张大哥是一切人的大哥”,“他一生的事业是作媒人和反对离婚”

故事围绕“离婚”展开,却形成了难以离婚的现实。张大哥“张大哥是一切人的大哥。你总以为他的父亲也得管他叫大哥,他的‘大哥’味儿就这么足。张大哥是北京市民社会中好脾气、讲交情、有人缘的典型"大哥"形象,一个知足认命、墨守成规的市民,他小心翼翼要保住自己的小康生活,害怕一切变。小说中说,他一生要完成的神圣使命,就是作媒人和反对离婚。因为他认为,只要人人都有个满意的妻子,天下就太平了,对他来说,离婚意味着既成秩序的破坏,而他一生的事业正是要调和矛盾,凑合着过日子。他的同事老李不满意旧婚姻,想离婚,张大哥却凭着一大套规矩常识,硬让他打消了离婚的念头,还回乡把妻子接来同住,并且替他租好房子,张罗好了家具。在他的眼中,凡为姑娘者必有个相当的丈夫,凡为小伙子者必有个合适的夫人。这相当的人物都在哪里呢?张大哥的全身整个儿是显微镜兼天平。在显微镜下发现了一位姑娘,脸上有几个麻子;他立刻就会在人海之中找到一位男人,说话有点结巴,或是眼睛有点近视。在天平上,麻子与近视眼恰好两相抵销,上等婚姻。近视眼容易忽略了麻子,而麻小姐当然不肯催促丈夫去配眼镜,马上进行双方——假如有必要——交换像片,只许成功,不准失败。离婚,据张大哥看,没有别的原因,完全因为媒人的天平不准。经他介绍而成家的还没有一个闹过离婚的,连提过这个意思的也没有。小两口打架吵嘴什么的是另一回事。一夜夫妻百日恩,不打不爱,抓破了鼻子打青了眼,和离婚还差着一万多里地,远得很呢。至于自由结婚,哼,和离婚是一件事的两端——根本没有上过天平。这类的喜事,连张大嫂也不去致贺,只派人去送一对喜联——虽然写的与挽联不同,也差不很多。

张大哥有一套非常成熟的处世哲学,就是:凡事经小筛子一筛,永不会走到极端上去。用一个词概括他对生活的态度就是:敷衍,而且是郑重其事的敷衍。他在貌似仗义地干预他人生活中享受一种权威感与道德的自我崇拜。在遭到不幸时,他的"硬气只限于拼命地请客,骂一句人他都觉得有负于礼教",只会绝望地哀叹:我得罪过谁?招惹过谁?他的儿子被诬陷为共产党,被捕入狱,闹得几乎家破人亡,而他平时的所谓朋友,除了老李外,全都躲了起来隔岸观火,但儿子出狱之后,他又故态重萌,大宴群朋,甚至连陷害他的小赵也请了。老舍真实而幽默地写出了张大哥这类市民社会老中国的儿女因循保守的庸人哲学的破产。彩汽车里另放一座小轿,是张大哥的发明。用彩汽车迎娶,已是公认为可以行得通的事。不过,大姑娘一辈子没坐过花轿,大小是个缺点。况且坐汽车须在门外下车,闲杂人等不干不净的都等着看新人,也不合体统,还不提什么吉祥不吉祥。汽车里另放小轿,没有再好的办法,张大哥的主意。汽车到了门口,拍,四个人搬出一顶轿屉!闲杂人等只有干瞪眼;除非自己去结婚,无从看见新娘子的面目。这顺手就是一种爱的教育,一种暗示。只有一次,在夏天,新娘子是由轿屉倒出来的,因为已经热昏过去。所以现在就是在秋天,彩汽车上顶总备好两个电扇,还是张大哥的发明;不经一事,不长一智。“张大哥对于儿子的希望不大——北平人对儿子的希望都不大——只盼他们成为下得去的,有摸有样的,有一官半职的,有家有室的,一个中等人科长就稍嫌过了点劲,中学的教职员又低了一点;局子里的科员,税关上的办事员,县衙门的收发主任——最远的是通县——恰好不高不低的正合适。大学——不管什么样的大学——毕业,而后闹个科员,名利双收,理想的儿子。作事不要太认真,交际可得广一些,家中有个贤内助——最好是老派家庭的,认识些字,胖胖的,会生白胖小子。”他对儿子的期望,寄托着他中庸式的“生活理想”:他的服装体现着他的中庸人生态度:“他的衣裳、帽子、手套、烟斗、手杖,全是摩登的人用过半年多,而顽固老要再思索三个多月才敢用的时候的样式与风格。”封闭自足、尊卑贵贱老李是乡下人。据张大哥看,除了北平人都是乡下老。天津,汉口,上海,连巴黎,伦敦,都算在内,通通是乡下。张大哥知道的山是西山,对于由北山来的卖果子的都觉得有些神秘不测。最远的旅行,他出过永定门。可是他晓得九江出磁,苏杭出绸缎,青岛是在山东,而山东人都在北平开猪肉铺。他没看见过海,也不希望看。世界的中心是北平。所以老李是乡下人,因为他不是生在北平。张大哥对乡下人特别表同情;有意离婚的多数是乡下人,乡间的媒人,正如山村里的医生,是不会十分高明的。生在乡下多少是个不幸。

讲体面排场:他那年办四十整寿的时候,整整进了一千号人情,这是个体面,绝大的体面,可是不照样给人家送礼,怎能到时候有一千号的收入?

小说中的一群公务员,都在张大哥的竭力调解下收敛了离婚的企图,在妥协中继续打发着无聊的日子。这篇小说中唯一一个不满于灰色人生,企图寻找生活诗意而不得的老李,最终只好逃离张大哥们津津乐道的庸俗世界,回到乡下去了。老李离婚不得而选择逃避的悲剧,正说明在灰色的市民社会,"诗意"早已被敷衍、自满挤跑;这里只有对生活的顺从、苟安,产生不出半点生机。《离婚》都标志着老舍创作的一个新的高度。在这部小说中,老舍创作的一个核心思想,即批判市民性格和造成这种性格的社会环境、思想渊源和文化传统,得以全面而系统地建立。(《惶惑》《偷生》《饥荒》)国的沦陷、家的破毁、人的觉醒与抗争

剖析存在于小胡同大杂院中的层次丰富的文化“千层糕”,强调“一个文化的生存,必赖它有自我的批判”,警诫“泥古则失今,执今则阻来”,始终关注着整个民族古往今来的文化生命。

《四世同堂》

祁老者——祁天佑祁瑞宣(妻韵梅)、瑞丰、瑞全小顺子、妞儿钱默吟:隐士——秘密的抗日战士※对于古老的文化,不能一味认同,也不能一概怀疑,而应采取“筛子筛金”的态度。

第三节《骆驼祥子》:对城市文明病与人性关系的探讨一、祥子形象分析:二、虎妞的形象分析:三、祥子的悲剧主题《骆驼祥子》写于1936年春。作品围绕城市贫民的悲剧命运展开描写,真实地反映了旧中国城市底层人民的苦难生活;揭示了一个农民如何市民化,又如何被社会抛入流氓无产者行列的过程,以及这一过程中所经历的精神的毁灭。就作品描写生活情状及主要人物的典型性而言,这部作品的确有助于人们认识二三十年代中国城市社会的黑暗图景。蕴含着作者对城市文明病与人性关系的思考揭示现代都市文明病及其对人性的扭曲——文明失范如何引发“人心所藏的污浊与兽性”1、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道德沦丧;2、被金钱所腐蚀的畸形的人伦关系;3、祥子被物欲横流的城市所吞噬,自己也成为城市丑恶风景的一部分。一、祥子形象一、祥子形象1、农村纯朴的农民

外在形象:健壮、有力气、不怕吃苦。

内在性格:老蔫儿——憨厚、老实、善良。

职业道德:不抢坐儿,不讨价,拉起车来轻、快、稳。

生活习惯:不抽烟,不喝酒,勤俭,有志气。

2、道德沦丧的城市市民

被逐渐吞噬,人性中美好的东西完全丧失,变成一个吃、喝、嫖、赌无所不干的行尸走肉。

买车、拉车——丢车——存(买车)钱——被抢——与虎妞结婚——买车、拉车——卖车(葬虎妞)——为别人拉车(夏先生、曹先生)——(小福子死)堕落经历了买车三起三落

胡适《人力车夫》

警察法令,十八岁以下,五十岁以上,皆不得为人力车夫。

“车子!车子!”车来如飞。

客看车夫,忽然心中酸悲。

客问车夫:“今年几岁?拉车拉了多少时?”

车夫答客:“今年十六,拉过三年车了,你老别多疑。”

客告车夫:“你年纪太小,我不能坐你车,我坐你车,我心中惨凄。”

车夫告客:“我半日没有生意,又寒又饥,

你老的好心肠,饱不了我的饿肚皮,

我年纪小拉车,警察还不管,你老又是谁?”

客人点头上车,说:“拉到内务部西。”他的身量与筋肉都发展到年岁前边去;二十来的岁,他已经很大很高,虽然肢体还没被年月铸成一定的格局,可是已经象个成人了——一个脸上身上都带出天真淘气的样子的大人。看着那高等的车夫,他计划着怎样杀进他的腰去,好更显出他的铁扇面似的胸,与直硬的背;扭头看看自己的肩,多么宽,多么威严!杀好了腰,再穿上肥腿的白裤,裤脚用鸡肠子带儿系住,露出那对“出号”的大脚!是的,他无疑的可以成为最出色的车夫;傻子似的他自己笑了。

作品节选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揣起保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拉到个僻静地方,细细端详自己的车,在漆板上试着照照自己的脸!越看越可爱,就是那不尽合自己的理想的地方也都可以原谅了,因为已经是自己的车了。把车看得似乎暂时可以休息会儿了,他坐在了水簸箕的新脚垫儿上,看着车把上的发亮的黄铜喇叭。他忽然想起来,今年是二十二岁。因为父母死得早,他忘了生日是在哪一天。自从到城里来,他没过一次生日。好吧,今天买上了新车,就算是生日吧,人的也是车的,好记,而且车既是自己的心血,简直没什么不可以把人与车算在一块的地方。

作品节选不拉着自己的车,他简直象是白活。他想不到作官,发财,置买产业;他的能力只能拉车,他的最可靠的希望是买车;非买上车不能对得起自己。他一天到晚思索这回事,计算他的钱;设若一旦忘了这件事,他便忘了自己,而觉得自己只是个会跑路的畜生,没有一点起色与人味。作品节选从前,他不肯抢别人的买卖,特别是对于那些老弱残兵;以他的身体,以他的车,去和他们争座儿,还能有他们的份儿?现在,他不大管这个了,他只看见钱,多一个是一个,不管买卖的苦甜,不管是和谁抢生意;他只管拉上买卖,不管别的,象一只饿疯的野兽。拉上就跑,他心中舒服一些,觉得只有老不站住脚,才能有买上车的希望。一来二去的骆驼祥子的名誉远不及单是祥子的时候了。有许多次,他抢上买卖就跑,背后跟着一片骂声。他不回口,低着头飞跑,心里说:“我要不是为买车,决不能这么不要脸!”他好象是用这句话求大家的原谅,可是不肯对大家这么直说。作品节选前前后后的一想,他似乎明白了点:自己有钱,可以教别人白白的抢去,有冤无处去诉。赶到别人给你钱呢,你就非接受不可;接受之后,你就完全不能再拿自己当个人,你空有心胸,空有力量,得去当人家的奴隶:作自己老婆的玩物,作老丈人的奴仆。一个人仿佛根本什么也不是,只是一只鸟,自己去打食,便会落到网里。吃人家的粮米,便得老老实实的在笼儿里,给人家啼唱,而随时可以被人卖掉!

作品节选祥子,经过这一场,在她的身上看出许多黑影来。他还喜欢她,可是负不起养着她两个弟弟和一个醉爸爸的责任!他不敢想虎妞一死,他便有了自由;虎妞也有虎妞的好处,至少是在经济上帮了他许多。他不敢想小福子要是死吃他一口,可是她这一家人都不会挣饭吃也千真万确。爱与不爱,穷人得在金钱上决定,“情种”只生在大富之家。

作品节选生活的经验教他看轻了生命……命既苦到底儿,身体算什么呢?把这个想开了,连个苍蝇还会在粪坑上取乐呢,何况这么大的一个活人。病过去之后,他几乎变成另一个人。身量还是那么高,可是那股正气没有了,肩头故意的往前松着些,搭拉着嘴,唇间叼着支烟卷。有时候也把半截烟放在耳朵上夹着,不为那个地方方便,而专为耍个飘儿。他还是不大爱说话,可是要张口的时候也勉强的要点俏皮,即使说得不圆满利落,好歹是那么股子劲儿。心里松懈,身态与神气便吊儿啷当。不过,比起一般的车夫来,他还不能算是很坏。……

作品节选(得知小福子死后)回到车厂,他懊睡了两天。决不想上曹宅去了,连个信儿也不必送,曹先生救不了祥子的命。睡了两天,他把车拉出去,心中完全是块空白,不再想什么,不再希望什么,只为肚子才出来受罪,肚子饱了就去睡,还用想什么呢,还用希望什么呢?看着一条瘦得出了棱的狗在白薯挑子旁边等着吃点皮和须子,他明白了他自己就跟这条狗一样,一天的动作只为捡些白薯皮和须子吃。将就着活下去是一切,什么也无须乎想了。

作品节选人把自己从野兽中提拔出,可是到现在人还把自己的同类驱逐到野兽里去。祥子还在那文化之城,可是变成了走兽。

一点也不是他自己的过错。他停止住思想,所以就是杀了人,他也不负什么责任。他不再有希望,就那么迷迷忽忽的往下坠,坠入那无底的深坑。他吃,他喝,他嫖,他赌,他懒,他狡猾,因为他没了心,他的心被人家摘了去。他只剩下那个高大的肉架子,等着溃烂,预备着到乱死岗子去。作品节选祥子,多么体面的祥子,变成个又瘦又脏的低等车夫。脸,身体,衣服,他都不洗,头发有时候一个多月不剃一回。他的车也不讲究了,什么新车旧车的,只要车份儿小就好。拉上买卖,稍微有点甜头,他就中途倒出去。坐车的不答应,他会瞪眼,打起架来,到警区去住两天才不算一回事!独自拉着车,他走得很慢,他心疼自己的汗。及至走上帮儿车,要是高兴的话,他还肯跑一气,专为把别人落在后边。在这种时候,他也很会掏坏,什么横切别的车,什么故意拐硬弯,什么别扭着后面的车,什么抽冷子搡前面的车一把,他都会。原先他以为拉车是拉着条人命,一不小心便有摔死人的危险。现在,他故意的要坏;摔死谁也没大关系,人都该死!作品节选(到处骗钱甚至出卖人命)他的心完全为那点钱而活动着:怎样花费了它,怎样不教别人知道,怎样既能享受而又安全。他已不是为自己思索,他已成为钱的附属物,一切要听它的支配。

作品节选体面的,要强的,好梦想的,利己的,个人的,健壮的,伟大的,祥子,不知陪着人家送了多少回殡;不知道何时何地会埋起他自己来,埋起这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作品节选事业悲剧;爱情悲剧;

人性的悲剧:祥子的悲剧包括:事业悲剧凭自己的劳动挣饭吃,作一个自由独立的劳动者。他本身还有着实现这些愿望的条件:身体强壮、有力气、拉车本领高超、刻苦耐劳、有决心和毅力,但他还是失败了,而且下场很可悲。

爱情悲剧;小福子的死,摧毁了他最后的一现希望,是导致他真正堕落的直接原因。小福子:善良的底层妇女形象,祥子的意中人,有虎妞时,祥子不敢爱;没有虎妞时,祥子怕爱,导致爱情的缺失。人性的悲剧:现代城市文明对美好人性的腐蚀。老舍写这部小说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由车夫的内心状态观察地狱是什么样子”,这里的地狱指的就是那个在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道德沦落的社会,也是为金钱所腐蚀了的畸形的人伦关系,如虎妞的变态情欲、二强子逼女卖淫的病态行为等等。祥子从农村来到城市,结果被物欲横流的社会所吞没,自己也成为其中的一部分。

个人因素;社会因素;文化因素;偶然因素.导致祥子悲剧的因素:个人因素祥子作为个体劳动者,不合群、别扭、自私、死命赚钱,没有人缘,贪图享受,意志不坚定、损人利己等。“在没有公道的世界里,穷人仗着狠心维持个人的自由”,眼界狭隘的,只盯在车上,只关心自己拉车,没有从老马爱强子教训中考虑自己将来。这些小生产者所固有的狭隘性决定了他的孤独、脆弱,最终完全向命运屈服,一步步走向堕落。

社会因素

祥子的悲剧是一个社会悲剧,他的“做一个独立的劳动者”善良愿望的最终破灭,带有历史的必然性。军阀的乱兵,反动政府的侦探,车行老板的强取豪夺,是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过程中的产物,而生存权利的最终被剥夺,则是下层劳动者无法规避的历史命运。文化因素祥子的悲剧被深深地植于市民文化的土壤中祥子虽然从农村走人都市,但生产与生活方式、人生准则及价值观念,依然同传统的农业文化根连枝接。最初表现在他身上的传统美德,如善良、勤劳、侠义、朴实等,以及狭隘、自私、愚昧等负面因素,都是传统农业文化的产物。从最初不敢正视现实的盲目自信,到一切努力都失败以后,又向命运屈服——“认了命”,不再“要强”乃至于苟且堕落,正是传统文化性格中负面因素不断扩大、恶化的结果。除了置根于传统文化土壤之外,还打上了半殖民地畸形发展的都市现代文明的烙印。现代都市文化中的“拜金主义”和享乐思想,伴随祥子人生历程,也在不断地腐蚀着祥子的灵魂。在第一次买车之后,祥子的道德观念便发生了变化。为了多挣一个钱,“象一只饿疯了的野兽”。对别人喝酒吃烟跑窑子,“几乎感到了一点羡慕”。随着后来遭受到命运的打击,他的拜金主义便愈益加重,为了钱,甚至不惜出卖人命。——祥子的悲剧,是传统农业文化和殖民地文化负面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老舍通过祥子悲剧的描写,完成着他的双重文化批判:既以现代理性审视传统文化,又从传统文化的正面价值立场出发,批判都市现代文化的弊端。祥子的悲剧性的刻画便被纳入了老舍小说整体的文化批判视野。偶然因素祥子悲剧命运的成因中,虎妞的诱骗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虎妞假装怀孕,祥子虽然讨厌虎妞又老又丑,但他的朴实决定了他不得不与她结婚,祥子象一只无知无识的蠢笨动物,毫无戒备就落入虎妞布下的猎网之中,这场婚姻,不仅使祥子失去了自由,使他再不能挥汗拉车,而且从根本上摧毁了祥子的自尊――虎妞用她的具有浓重市侩色彩的眼光对待祥子,使他由一个要强的男子汉沦为寄人篱下的小丈夫,在虎妞面前,祥子感觉自己"不是人,只是一块肉",失去自尊的婚姻,是祥子后来堕落的开端。刘四爷(王德立-饰)与二强子(尹伟-饰)

祥子(于震-饰)与虎妞(王茜华-饰)

北京人艺话剧《骆驼祥子》剧中人老马(张万昆-饰)与小顺子(杨佳音-饰)右小福子(于明加饰)与二强嫂(夏立言-饰)右

二、虎妞形象虎妞是一个亦正亦邪、内涵复杂的形象。是一个喜剧式的丑角,但同时又不乏悲剧色彩。1、作为女儿:是刘四的压榨车夫的工具、一个不花钱的劳力、一个失去青春与女奴;得不到父亲丝毫的关怀和怜爱。2、作为小市民:好逸恶劳、利用自己的身份在弱者面前逞威风、耍小手腕来骗取祥子的婚姻、对小福子的恶意侮辱。3、作为妻子:吸干祥子的精力来弥补自己失去的青春、把祥子当作宠物和猎物、对祥子的恶毒和刻薄。得到的只是丈夫的厌恶,甚至她的死只是祥子的一种解脱。

她一生从未得到过爱与关怀,而她也丧失了尊重他人的能力,也终身没有得到过关爱,祥子不仅厌恶自己的婚姻生活,而且也仇恨虎妞。婚姻没有带给她真正的幸福,反倒加速了她的死亡,最后因难产而死。

在这部小说中,作家对虎妞的反感、厌恶和怨恨是很明显的,小说写虎妞难产的场面,不写虎妞与死神搏斗的情景,而是去着力描写那巫婆的丑恶,写她如何愚弄愚夫愚妇、骗钱骗食。对虎妞的态度有些不近人情,与作者悲天悯人的性格十分不同,而写到小福子的时候,他的人道主义同情就出来了,这是非常值得深思的问题。

三、《骆驼祥子》思想意蕴人力车夫从社会视角读,小说控诉的是当时吃人社会的黑暗不公;同时又批判了小市民的狭隘、局限。从文化视角读,小说揭露了城市文明对人性的腐蚀与毒化。人性“恶”的方面膨胀,“善”的方面窒息。从哲学视角读,人生的荒谬,个人命运的无可把握。人性泯灭,兽性扩展人本主义哲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可分为五个层次,好象一座金字塔,由下而上依次是:

人把自己从野兽中提拔出,可是到现在人还把自己的同类驱逐到野兽里去。祥子还在那文化之城,可是变成了走兽。

自我实现需要

尊重的需要

归属与爱的需要

安全需要

生理需要四、《骆驼祥子》的艺术特色:

1、成功塑造了以祥子、虎妞等人为代表的一系列市民形象。2、善于把故事写的完整、生动、曲折,在故事的发展中凸现人物的性格和命运。3、特别善于场景描写。4、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灰天上透出些红色,地与远树显着更黑了;红色渐渐的与灰色融调起来,有的地方成为灰紫的,有的地方特别的红,而大部分的天色是葡萄灰的。又待了一会儿,红中透出明亮的金黄来,各种颜色都露出些光;忽然,一切东西都非常的清楚了。跟着,东方的早霞变成一片深红,头上的天显出蓝色。红霞碎开,金光一道一道的射出,横的是霞,直的是光,在天的东南角织成一部极伟大光华的蛛网:绿的田,树,野草,都由暗绿变为发光的翡翠。老松的干上染上了金红,飞鸟的翅儿闪起金光,一切的东西都带出笑意。祥子对着那片红光要大喊几声,自从一被大兵拉去,他似乎没看见过太阳,心中老在咒骂,头老低着,忘了还有日月,忘了老天。现在,他自由的走着路,越走越光明,太阳给草叶的露珠一点儿金光,也照亮了祥子的眉发,照暖了他的心。他忘了一切困苦,一切危险,一切疼痛;不管身上是怎样褴褛污浊,太阳的光明与热力并没将他除外,他是生活在一个有光有热力的宇宙里;他高兴,他想欢呼!

第四节老舍作品的“京味”与幽默

“京味”“京味”作为一种风格,包括作家对北京特有风韵、特具的人文景观的展示及展示中所注入的文化趣味。1、取材充分表现北京地域文化特色,包括风俗的描写。全方位铺写北京市民生活。老舍聚集起北京的生活经验写大杂院、四合院、胡同,写市民凡俗生活中所呈现的场景风致,写已经斑驳破败仍不时雍容气度的文化情趣,还有那构成古城景观的各种职业活动和寻常世相为读者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北京世俗生活画卷。2、对北京社会文化心理结构的揭示。

北京是三朝皇都,有着封闭、落后的经济状况,和浓厚的封建保守性,其文化中保守、愚昧和一种深入骨髓的奴性得到了加强。在满清统治的近三百年间,汉文化之中原本属于贵族文化的"享乐主义"被发展到了极致,并且趋于民间化,形成了近代北京文化、也就是老北京的市民文化的特有形态:不缺乏旷达和趣味,但是却苟且偷安、敷衍、妥协,妄自尊大,具有一种皇天在此的天然的优越感。关于这种特征,老舍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