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领导能力评鉴指标_第1页
校长领导能力评鉴指标_第2页
校长领导能力评鉴指标_第3页
校长领导能力评鉴指标_第4页
校长领导能力评鉴指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民小学校长领导能力评鉴指标与权重体系建构之研究江鸿钧国立台中教育大学教育研究所博士班摘要本研究的目的,首先从领导能力的理论基础探讨国民小学校长领导能力之意涵,其次,以模糊德菲术撷取国民小学校长领导能力的评鉴指标,最后,运用模糊层级分析法建构评鉴指标之权重体系。本研究采纳对政策利害关系人的问卷调查,藉以搜集专家对国民小学校长领导能力评鉴指标之意见及看法,所选定参与意见者包括学者9人、教育行政人员6人、国民小学校长9人和国民小学教师8人,问卷全数收回,所采纳之研究工具为「国民小学校长领导能力评鉴指标建构德菲术调查问卷(第一回合)」、「国民小学校长领导能力评鉴指标德菲术相对权重调查问卷(第二回合)」,资料分析,第一时期利用MicrosoftWindows2003Server+=2\*ROMANIIS6.0中文版操作系统之APS网页Script语言,自行开发之Web在线评鉴指针筛选系统以EXCEL2000版运算功能,求出各评鉴指标之三角模糊数,以撷取适当之评鉴指标,第二时期则运用Buckley(1985)所提出之模糊层级分析法概念进行相关计算,以建构其权重体系。以此建构完成之评鉴工具,藉以检证国民小学校长所应具备之学校领导能力。关键词:领导能力、评鉴指标、权重体系AResearchonElememtorySchoolPrincipal’sLeadershipCompetenceEvaluationIndicatorsBasedonFuzzyDelphiTechniqueandFuzzyAnalyticHierarchyProcessHong-junJangAbstractThemainpurposesofthisstudyaretoexplorethetheoreticalfoundationaboutelememtaryschoolprincipal’sleadershipcompetence;andtoanalyzethecriticalandframeworkofindicatorsmeasuringprincipal’sleadershipcompetence.Literaturereviewandquestionnairessurverywereconductedinthisstudy.gatheredfromstakeholder’sopinionhelptoconstitutedatabaseofthisresearch,Thestakeholdersinclude9scholars,6administrationalpersonnel,9elememtaryprincipals,and8schoolteachers.Thetoolsappliedis”Delphiinvestigationquestionnairesaboutelememtaryschoolprincipal’sleadershipcompetence”and”Analytichierarchyprocessvestigationquestionnairesaboutelememtaryschoolprincipal’sleadershipcompetence”.ThetriangularfuzzynumberandHierarchyanalyticprocessofevaluationindicatorsarebaseonMicrrosoftWindows2003Sever+=2\*ROMANIIChineseEditionAPSScriptlanguageauthor’sowninventiveWebonlinediscriminativecalculationsystemwithEXCEL2000。Alloftheindicatorsmentionedaretoolstoevaluateelememtaryschoolprincipal’sleadershipcompetence.Keywords:leadershipcompetence,evaluationindicators,indicatorweight壹、绪论治理大师Drucker(1989)曾语重心长的道出:「治理人员之素养与绩效表现,将决定企业之成败。」无庸置疑,二十一世纪是全球化、复杂化、竞争化与科技化之快速变迁社会,领导者之能力与表现势将阻碍组织经营的成败。在举世各国无不重视教育改革以提升国家竞争力之际,校长领导更居关键之阻碍地位。英国为提升学校教育效能,相当重视学校校长之领导与经营学校能力,在其名为”Excellenceinschool”的教育白皮书,即规定学校校长应具备「高能教师」(advancedskillteacher)资格,纽西兰于1998年后更大幅提高校长在专业领导、策略治理、职工治理、经费及财务治理等方面之专业能力(张明辉,2004)。由此可见,教育先进国家相当重视校长领导之卓越性。随着校长领导之渐受重视,系统化培育及评鉴之观念随之应运而生,尤其领导能力之评鉴,确有其探讨之必要性。依Spencer与Spencer(1993)之冰山模式(icebergmodel)观点:能力有显现与隐匿之分,显现之能力如:知识、技能;隐匿之能力如:自我概念、态度、价值和动机等,涉及颇多抽象之特质及意象,其内涵之笼统广泛,不易界定;故国内外攸关校长领导能力之论述犹如凤毛麟角,以致造成对校长领导能力理解及评鉴之诸多困难(叶连祺,2005)。对领导能力受制于其多重属性及多种因素之阻碍而无法实际运用于教育领导之中,本研究结合「模糊德菲术」与「模糊层级分析法」以系统化过程,简便性步骤,猎取兼重多重属性全面性考虑之方法,试图建构一套国民小学校长领导能力评鉴指针系统。二十一世纪不仅是竞争的时代,更为质量的世纪。如何擘画学校愿景,如何提升下一代之竞争力,如何进展学校特色,如何展现整体经营绩效,乃现今各级学校之共同努力方向。无可讳言,在学校组织中,最具阻碍力者,莫过于校长了,不管教育改革如何推陈出新,教育政策如何改弦更张,唯一不变的事实确实是「有如何样的校长,就有如何样的学校」(asistheprincipal,soistheschool),一所学校的良莠优劣,校长的领导能力,实扮演着举足轻重之关键角色。故校长具备优秀之领导能力,乃为优质学校经营绩效之张本。Jones&Sparks(1996)在”Effectiveheadsofdepartment”一书即建构出学校领导者培训图像之知识系统,Degler&Battle(2000)更指出:针对学校经营绩效的表现而言,学校领导者必须具备设立学校愿景、建立文化、确立治理策略之系统知识。长期以来,国内对校长领导效能之研究一向偏重于从校长之领导风格来探讨,而对校长领导能力之评鉴却乏人问津,大概并未触及问题之核心。因此,从校长领导能力相关文献探讨起,形成校长的评鉴指标,再从评鉴指标的撷取筛选,建构其指标体系,进展一套适切性之评鉴工具,藉以检证校长是否具备学校领导应有之能力,自有其必要性。基于上述动机,本研究之要紧目的为:一、从领导能力之理论基础探讨校长领导能力之意涵。二、应用模糊徳菲术以建构国民小学校长领导能力之评鉴指标。三、应用模糊层级分析法以建构国民小学校长领导能力评鉴指标之权重体系。贰、文献探讨一、由领导能力理论基础探讨校长领导能力之意涵「领导能力」具有哲学、心理学、教育学和治理学之理论基础(淡江大学,1983;庄惠文,2000;陈弈君、朱元祥,1999),领导能力基于哲学基础为引导、启迪、激励之代义字,系一种决定什么将被完成,而带领团体努力以赴,完成任务之能力。在心理学基础方面,系一种天赋,可经由训练而成,为领导者阻碍成员为其支配操纵过程之能力。基于教育学基础,为纠合成员与资源一致行动,将任务顺利完成之阻碍力。在治理学基础上,乃是运用手段,阻碍职员达成组织目标之过程。长此以往,专家大都倾向以认知、情意、技能三层面来界定(余鉴,1993;康自立,1989;黄政杰,1985;Butler,1987)「能力」。而Handy(1995)所提的洞察力、企图心、责任感、幽默感、刚柔并济等特质及Moulton(1993)认为之全球观、人际关系、治理与领导及完成任务的策略等知识与理念亦有其重要性,研究者以从事国小校长亲躯体验、针对当今变迁社会以及从相关文献加以整理分析,认为国小校长领导能力概括而言,除了认知、态度和技能三大向度外,尚需加入理念向度以资统合其它方面之因素,较为适切。至于在现今校长领导能力方面,研究者择要胪列以下学者观点:Mahaffey、Kaplan和Triolo(1998)以时代任务取向着眼,认为21世纪领导者应具备之核心能力:1.人际关系能力(interpersonalcompetencies):包括接纳包容能力、立即性与公平性、便利性及辅导部属。2.概念性能力(conceptualcompetencies):包括系统思维、适应浑沌环境、认知与合成型态及终身学习。3.领导统御能力(leadershipcompetencies):包括科技专家的知识,转型领导。4.参与合作能力(participationcompetencies):包括参与授权,责任等核心能力。张明辉(2004)则从后现代之观点论述,认为一位卓越的学校校长应具备以下关键能力:1.策略治理能力:对学校组织进展进行策略分析,确定学校的优劣势及其核心竞争力;然后,将组织人力经费等资源作最有效的分配;最后,重新建构学校文化与价值观,并藉由激励制度的建立进一步激发组织的策略雄心。2.执行力:校长拥有第五级领导人之谦逊个性和对专业的坚持,善用「剌谓原则」评估学校竞争优势,进展核心特色;强调纪律文化,有效运用科技,掌握「飞轮效应」。3.注意力:校长充分掌握校务进展之优先次序,建立学校知识治理系统,并透过沟通寻求组织成员的共识,建立其使命感。4.默默领导力:校长具备谦逊和不屈不挠之精神,不单靠专业知识重视执行能力,平实务实的做好日常例行的工作,审慎认确实为学校成员寻求最好的进展方向,同时不厌其烦地默默面对及处理学校中各种复杂手问题,亦不断改善组织运作设法找出或制造转圜空间,经许多次努力将学校经营更臻理想。5.教育营销能力:将学校经营特色及办学绩效,向上级机关、家长及小区人士进行营销,透过媒体、文宣、网络及博览会等方式,或举办「学校日」及学生学习成果展示会等活动,使其充分了解学校教育内涵及成效,以争取其认同与支持。6.科技运用能力:校长能熟悉计算机及网络科技的使用或操作方法,便能充分掌握学校组织的相关信息。7.创新治理能力:校长激励教职职员参与对话及规划,鼓舞同仁提出创意并共同学习新的工作方法与技巧。郑崇趁(2004)系以教育专业之观点剖析,认为当代校长之核心能力为:1.教育专业能力;2.爱人助人能力;3.统整推断;4.打算治理能力;5.实践笃行能力;6.沟通协调能力;7.应变危机能力;8.研究进展能力,其构面如图1所示。图1:当代校长核心能力资料来源:郑崇趁(2004)。校长核心能力的成因与内涵分析。载于现代教育论坛(P31),20-36。美国全国小学校长协会(NationalAssociationofElementarySchoolPrincipals,1986)针对小学校长差不多能力进行长期的研究,于1986年将小学校长的能力归纳出十大向度七十四种能力。1.领导行为向度:包括良好的人际关系、鼓舞职员提升工作热忱等。2.沟通技巧向度:包括有效的表达及讲服他人的能力等。3.团体历程向度:包括带动团体动力技能及善用冲突解决方法等。4.课程向度:包括领导课程实验及研究、控管课程实施的流程、确保教学质量等。5.教学向度:包括熟习教学与学习原理、教材教法,并时常评鉴教学成效等。6.绩效向度:包括学校进展、学生、职员及自己设定较高的工作期望表现等。7.评鉴向度:包括应用多元评量技巧进行学生学习成效、教师教学或职员表现的了解等。8.组织向度:包括应用时刻治理原则,有效策划工作日程等。9.经费预算向度:包括了解预算程序,编列并有效使用预算资源。10.政治向度:包括了解中央、省市及地点的政治环境,并能结合小区资源等。具体而言,校长领导能力是多元层面之综合体,吾人可将之定义为:在学校领导上为纠合学校成员与所有资源一致行动,以顺利达到教育目标之阻碍力。从上述理论基础及观点,大多涉及处理组织内外事务的知识、技能、态度、角色、价值、理念等构面。放眼二十一世纪,在面临全球化、科技化、竞争化之重大挑战,在学校组织再造之持续变革中,国民小学校长身负重责大任,面对组织再造之新境地,应具有清晰可见之理想愿景,对社会服务具有神圣使命及高度承诺,善用良好人际技巧与学校职员建立休戚与共之伙伴关系,以引导并激励工作团队,面对需求与日俱增之宽敞群众与社会建立并肩协力关系,充分发挥学校效能,具有以有限资源获得最佳成果之经营技巧,此乃现今校长领导能力之实质意涵所在。故研究者,将理念向度归结出全球思维、创新求进、统观洞视、历史视野等核心能力;态度向度整理出挫折容忍、终身学习、压力调适、积极进取等核心能力;认知向度统合出行政专业、专业素养、信息科技、课程教学等核心能力;技能向度汇整为行政领导、公共关系、危机处理、时刻治理、经营策略等核心能力。二、国小校长领导能力评鉴指标之规准及层级架构评鉴工具之具有效性,实与评鉴指标,息息相关。因此,如何建构一套适切有效之评鉴指标,做为国小校长领导能力评鉴之依据,宜审慎加以架构及进展。(一)指标建构之规准秦梦群(1998)定义评鉴指标为:「教育评鉴是关于教育现象或活动,透过收集、组织、分析数据,加以描述与价值推断的历程。」为达成评鉴之有效性,校长领导能力「表现」之优劣,必须与「规准」作对比,为了进展适切之领导能力指针,有系统的搜集与分析领导能力相关文献与信息,可做为指针选择与采纳之依据。在教育指标研究领域,教育部(1996)曾提出优良教育指标之规准为:1.重要性:描述大伙儿所关注教育各层面现象,核心特征与问题。2.可行性:猎取数据方便,搜集数据的工具易于改进。3.有用性:运用方便,反应实际状况和潜在问题。4.效度、反应性:反映某一教育现象或观念的程度。5.信度、可靠性:变异稳定,少有误差。6.有参照点:为中性统计量数,为便于价值推断,需设定参照点。孙志麟(1998)更强调良好指标体系应具备下列四项重要特性:1.理论性:教育指标之订定,必须有其理论为凭据,不得空泛。2.阶层性:教育指针系统涵括各领域及层面之表现,并能分离处理,具层级关系。3.多元性:多种资料来源,据以展现教育之复杂现象。4.完整性:教育指针具有完整之逻辑系统,如投入-过程-产出。在建构国民小学校长领导能力指标时,本研究采系统导向,先架构出三阶层级及四大能力向度系统,经纬贯串,循序渐进,逐级进展。并以三角模糊数检证指标之确切性,颇能符合上述规准及特性。(二)指标之层级架构前已述及,Spencer与Spencer(1993)认为能力有显现与隐匿之分,因此评鉴校长领导能力时,应能涵盖所有能力的因素,方能周延;研究者统整了专家的观点,将校长领导能力,区分为理念、态度、认知与技能等四大领域;以系统观点动身,逐步架构。据此,在进展校长领导能力评鉴指标时,本研究采取分类的系统,以「理念-态度-认知-技能」做为分类架构,并依指针属性,区隔指针之向度关系,以利指标建构之进行。图2,系校长领导能力评鉴指标之初步分析架构。其中,层级0为研究主题,为建构国民小学校长领导能力之评鉴指标;层级1包括理念、态度、认知、技能等四大项度;层级2涵盖全球思维、创新求进、统观洞察、历史视野、挫折容忍、终身学习、压力调适、积极进取、行政专业、专业素养、信息科技、课程教学、行政领导、公共关系、危机处理、时刻治理、经营策略等17项核心能力;层级3系整个层级结构之基础,均为指针型式,为整个指针体系之差不多内容,以作为评鉴国民小学校长领导能力之依据。Guba及Lincoln(1989)将1910年以后之评鉴典范,归纳为四「代」,本研究采取第四代评鉴(1987以后)之论点:即视评鉴为其相关政策利害关系人协商的方式进行;强调所有相关利害关系人(Stakeholder)之涉入,在一个易感应之建构主义观点下运作,利害关系人在各自的方案利益中相互对待,在信息的交流中达成共识。易言之,评鉴乃透过与评鉴者、被评鉴者及有关人员彼此间之交互作用过程而建构成之意义〈吴政达、郭昭佑,1999;陈启荣,2002〉。本研究所用之模糊德菲术(FuzzyDelphyTechnique),是一种专家推断法,系Murray于一九八五年整合德菲术与模糊理论之一种研究方法(陈梅娥,2003)。考虑不确定性、语意变量等,应用模糊理论中之三角模糊数于德菲法之一种改良传统德菲法缺点之多人决策模式(陈淑珍,2004),其要紧精神为利用每位参与者之偏好关系,以建构其个人之模糊偏好关系,以求得团体的偏好关系来做最佳选择。本研究采模糊德菲法之三角模糊数以筛选适当之评鉴指标,以完成指标的建构。在模糊层级分析法调查完成后,获得各级指标之相对权重,将各级指标相对权重纳入校长领导能力评鉴指标体系中,以建构出校长领导能力评鉴指标之权重体系。层级0层级1层级2层级3指标A.2.1指标指标A.2.1指标A.1.1指标A.1.2指标A.2.2指标A.3.1指标A.3.2指标A.4.1指标A.4.2指标A.4.3A.1全球思维维A.2创新求进A.3统观洞察A.4历史视野A.理念B.A.理念B.态度C.认知D.技能指标B..2.1指标B..2.1指标B.1.1指标B.1.2指标B.2.2指标B.3.1指标B.3.2指标B.4.1指标B.4.2指标B.4.3B.1挫折容忍B.2B.1挫折容忍B.2终身学习B.3压力调适B.4积极进取国民小学校长领导能力指标国民小学校长领导能力指标指标C.2.1指标C.2.1指标C.1.1指标C.1.2指标C.2.2指标C.3.1指标C.3.2指标C.4.1指标C.4.2指标C.4.3C.1行政专业C.1行政专业C.2专业素养C.3信息科技C.4课程教学指标指标D.2.1指标D.1.1指标D.1.2指标D.2.2指标D.3.1指标D.3.2指标D.4.1指标D.4.2指标D.5.1指标D.5.2指标D.5.3D.1行政领导D.2D.1行政领导D.2公共关系D.3危机处理D.4时刻治理D.5治理策略图2国民小学校长领导能力指标之分析架构参、研究设计与实施一、研究流程基于研究目的,研究程序区分为两大时期:首先是代表性评鉴指标之筛选;其次为评鉴指标权重之订定。整个流程如图所示:依照文献探讨初拟国民小学校长领导能力评鉴指标国民小学校长领导能力相关文献探讨流程方法依照文献探讨初拟国民小学校长领导能力评鉴指标国民小学校长领导能力相关文献探讨编拟国民小学校长领导能力评鉴指标问卷调查初稿政策利害关系人意见汇整编拟国民小学校长领导能力评鉴指标问卷调查初稿政策利害关系人意见汇整模糊德菲术筛选评鉴指标模糊德菲术筛选评鉴指标建立评鉴指针体系层级结构模糊层级分析法建立评鉴指针体系层级结构模糊层级分析法建立评鉴指标的相对权重建立评鉴指标的相对权重国民小学校长领导能力评鉴指针系统之国民小学校长领导能力评鉴指针系统之排序排序国民小学校长领导能力评鉴指标与权重体系建构国民小学校长领导能力评鉴指标与权重体系建构图3研究流程图二、研究工具为达成研究目的,本研究进行模糊德菲术,采纳专家问卷藉以搜集专家意见。『「国民小学校长领导能力评鉴指标与权重体系之建构」德菲术(Delphi)调查问卷(第一回合)』此问卷差不多架构为研究者依照理论与文献探讨所得,并参酌国民小学实际教育现况编制完成。问卷内指标并经督学(驻区督学)、国小校长(苗栗、中县、中市、彰化、南投各一人),国小教师(苗栗、中县、中市、彰化、南投各一人,含主任)、家长会长,共12人,开会修正指标,最后定搞完成118条。调查问卷采五点量表方式呈现,做为调查专家意见之工具,以建构专家效度,复经三角模糊数删除不适用题目,最后综理出国小校长领导能力指标,使本研究所建构之指标其信、效度皆达相当水平。三、研究样本依照Reza和Vassilis(1988)之意见,德菲法之样本以10至15个参与意见者即已足够,参与本研究之政策利害关系人,其中大学教授9人,教育局长、课长6人、小学校长9人和小学教师8人,共32名,本研究显已符合最低人数要求。藉以了解专家对国民小学校长领导能力评鉴指标之看法。差不多资料以背景、性不、年龄、服务年资及学历五个背景变项分类。表1本研究评鉴指标调查政策利害关系人之差不多资料类不组不人数百分比背景大学教授928.13%行政人员618.75%小学校长928.12%小学教师825.00%性不男2268.75%女1031.25%年龄40岁以下721.88%41-50岁1443.75%51-60岁825.00%61岁以上39.37%服务年资5年以内0-6-10年412.50%11-15年721.88%16年以上2165.62%学历博士1031.25%硕士(含40分班)1959.38%大学39.37%合计32100%四、数据处理经实证调查所得数据,应用下列工具、方法及Excel20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一〉、应用Excel2000统计软件程序以『「国民小学校长领导能力评鉴指标与权重体系之建构」德菲术调查问卷(第一回合)』所得结果对政策利害关系人进行背景描述分析。用MicrosoftWindows2003Serrer+ⅡS.0中文版操作系统之ASP网页Script语言自行开发之Web在线评鉴指针筛选系统作业结果,求出各评鉴指标之三角模糊数,以撷取适当之评鉴指标。并将已求得各评鉴指标之三角模糊数,以重心法解模糊化,将各个指标之模糊权重转成为单一值,并做简单排序。〈三〉、应用Excel2000统计软件程序以「国民小学校长领导能力评鉴指标德菲术相对权重调查问卷」所得结果,采纳Buckley(1985)之层级分析法概念进行相关计算,猎取校长领导能力体系中各级指标之相对权重分配。肆、研究结果与讨论一、研究结果(一)建立评鉴指标之三角模糊数本研究采吴国瑞(2000)之「模糊权重之语意变量」以界定三角模糊数对应之评鉴语意变量。如表2所示:表2评鉴指针语意变量对应表三角模糊数对应之绝对分数范围等第对应之评鉴语意变量(0.1,0.1,0.3)0≦X<20劣特不不重要(0.1,0.3,0.5)20≦X<40差不重要(0.3,0.5,0.7)40≦X<60可一般(0.5,0.7,0.9)60≦X<80佳重要(0.7,0.9,0.9)80≦X<100优特不重要由专家问卷所搜集关于国民小学校长领导能力评鉴指标调查结果,发觉每位政策利害关系人关于各指标有其不同之适切性考虑,就合政策利害关系人之适切性模糊数而言,有平均数、众数、极大值与微小值等方法。本研究依照其填答结果,建立每个评鉴指标之三角模糊数,并求得模糊权重。本研究采MicrosoftWindows2003Serrer+ⅡS6.0中文版操作系统之ASP网页Script语言自行开发之Web在线评鉴指针筛选系统作业结果,求出各评鉴指标之三角模糊数及最终准则权重值,接着,采纳重心法(Klir、Yang,1995)解模糊化将各指标之模糊权重转成为单一值。权重值可供作评鉴指标适切性粗略排序之用,其结果如表3、4、5所示:表3一级指标各指标之三角模糊数编号一级指标评鉴指标名称三角模糊数01A.理念0.5,0.85,0.902B.态度0.5,0.88,0.903C.认知0.3,0.83,0.904D.技能0.3,0.81,0.9表4二级指标各指标之三角模糊数编号二级指标评鉴指标名称三角模糊数01理念A-1.全球思维0.3,0.77,0.902A-2.创新求进0.1,0.74,0.903A-3.统观洞视0.3,0.82,0.904A-4.历史视野0.3,0.73,0.905态度B-1.挫折容忍0.1,0.77,0.906B-2.终身学习0.1,07B-3.压力调适0.1,0.73,0.908B-4.积极进取0.1,09认知C-1.行政专业0.5,0.88,0.910C-2.专业素养0.5,0.83,0.911C-3.信息科技0.3,0.72,0.912C-4.课程教学0.5,0.85,0.913技能D-1.行政领导0.5,0.89,0.914D-2.公共关系0.3,0.80,0.915D-3.危机处理0.3,0.85,0.916D-4.时刻治理0.3,0.82,0.917D-5.经营策略0.3,0.83,0.9表5三级指标各指标之三角模糊数及最终指标权重值题号向度核心能力细目指针三角模糊数最终指标权重值(采纳重心法)粗略排序取舍01A.理念A-1全球思维A.1.1深切了解现今国际政经局势0.3,0.68,0.90.635舍02A.1.2了解全球教育之新思潮、新趋势0.5,0.85,0.90.751取03A.1.3了解世界先进国家之教育改革动向0.5,0.83,0.90.742取04A.1.4了解随着全球化变迁教育内函,将饱受冲击0.3,0.74,0.90.654舍05A.1.5了解全球教育是学校、社会与国家教育之以后任务0.1,0.64,0.90.546舍06A.1.6了解全球教育必须落实在国民教育时期及实现在教学中0.3,0.75,0.90.653舍07A-2创新求进A.2.1以创新方法治理校务而不墨守成规0.1,0.82,0.90.612取08A.2.2具有强烈企图心,完成校务打算0.1,0.75,0.90.585舍09A.2.3对学校提出提升竞争力之前瞻性构想与打算0.3,0.82,0.90.671取10A.2.4了解时代变迁,教育改革必须与时俱进0.1,0.76,0.90.594舍11A.2.5带领教师观摩办学绩优学校0.3,0.74,0.90.603舍12A.2.6经常领导各处室规划活动,形成领导团队0.1,0.74,0.90.585舍13A.2.7注重校内外竞赛成绩0.1,0.61,0.90.546舍14A-3统观洞视A.3.1洞悉以后社会变迁及教育走向0.1,0.75,0.90.586舍15A.3.2了解教育本质及目的0.1,0.81,0.90.604取16A.3.3了解国民小学学生之身心进展与学习心理特质0.3,0.85,0.90.682取17A.3.4了解教育法令与教育改革趋势0.5,0.85,0.90.751取18A.3.5充分了解各处室之运作状况0.1,0.81,0.90.605取19A.3.6有效掌握学校成员之专长与能力0.3,0.81,0.90.673取20A.3.7熟悉教育以外相关领域之必备知识0.1,0.6,0.90.538舍21A.3.8对学校状况了如指掌0.1,0.68,0.90.567舍22A-4历史视野A.4.1了解学校文化之历史脉络及现况并掌握进展趋势0.3,0.78,0.90.662取23A.4.2以学校历史的角度规划校务短、中、长程进展打算0.3,0.82,0.90.671取24A.4.3以学校历史的思维,为学校进展而统整资源0.1,0.61,0.90.544舍25A.4.4注重并进展学校的传统和特色0.3,0.82,0.90.651取26A.4.5任内重要作为在校史上逐一登录0.1,0.62,0.90.544舍27B.态度B-1挫折容忍B.1.1操纵并适度表达情绪,具挫折容忍力0.5,0.83,0.90.741取28B.1.2包容及接纳他人意,展现民主风度及亲和力0.1,0.81,0.90.604舍29B.1.3具有同意长官、同仁及家长批判之雅量0.1,0.76,0.90.595舍30B.1.4容忍部属之错误或过失0.1,0.69,0.90.566舍31B.1.5学校遭遇危机时能临危不乱、沉着应变0.3,0.86,0.90.692取32B.1.6遇到不实之诋毁、谩骂、讥讽时能克制自我0.1,0.65,0.90.557舍33B.1.7遇到不顺心时能有情绪舒发之管道0.3,0.76,0.90.653取34B-2终身学习B.2.1积极参与各项进修活动,研阅教育专业刊物,增进专业知能0.5,0.85,0.90.751取35B.2.2鼓舞教职职员参加各项进修活动0.1,0.75,0.90.583舍36B.2.3鼓舞教职职员定期进行读书会0.1,0.67,0.90.564舍37B.2.4实施专业对话,与教师共同讨论专业理念或实务0.5,0.83,0.90.742取38B.2.5针对教育问题,不断从事研究、自我提升0.5,0.81,0.90.742取39B-3压力调适B.3.1与同人针对问题,共同寻求解决之道0.5,0.84,0.90.751取40B.3.2参酌以往经验或求助有相同经验者0.5,0.83,0.90.742取41B.3.3面对棘手问题与配偶、亲人或朋友有商讨研议0.1,0.73,0.90.584舍42B.3.4临时置身事外,或从事其它事以抛开压力0.1,0.63,0.90.545舍43B.3.5参加宗教活动或从事运动,以慰藉心灵或舒缓压力0.1,0.62,0.90.545舍44B.3.6面对困境再三考虑了解情境,寻求症结0.1,0.76,0.90.593舍45B-4积极进取B.4.1具备良好人格特质,如谦恭有礼、正直廉洁等0.1,0.7,0.90.573舍46B.4.2采取人性化之领导,如尊重、赞美、激励等0.1,0.71,0.90.573舍47B.4.3具有服务热忱,为教育牺牲奉献0.1,0.800.90.601取48B.4.4随时同意新观念,不墨守成规0.1,0.780.90.592取49B.4.5勇于任事,作职责内该做之事0.1,0.81,0.90.601取50B.4.6积极要求学校行政与教学绩效0.1,0.77,0.90.592舍51C.认知C-1行政专业C.1.1了解学校在教育政策下推行之重点0.3,0.85,0.90.682取52C.1.2了解学校经费之编配与支用0.3,0.84,0.90.682取53C.1.3熟稔教育法令规章与相关规定0.5,0.85,0.90.751取54C.1.4了解校内各委员会(教师会、教评会)之设置与运作0.5,0.85,0.90.751取55C.1.5了解教师会、家长会与学校行政之间之运作0.3,0.84,0.90.682取56C-2专业素养C.2.1了解当前教育政策及重要教改措施0.5,0.87,0.90.761取57C.2.2了解现行我国国民小学教育目标0.5,0.84,0.90.752取58C.2.3了解教育哲学、理论、原理、方法0.5,0.81,0.90.743取59C.2.4了解课程、教材、教法的理论与应用0.3,0.8,0.90.674取60C.2.5了解各级教育机关之权责性质与功能0.3,0.76,0.90.655舍61C-3信息科技C.3.1具备计算机差不多运用知能0.1,0.73,0.90.582舍62C.3.2运用计算机搜集信息并分析运用0.1,0.69,0.90.564舍63C.3.3运用信息科技以进行研究0.1,0.67,0.90.564舍64C.3.4善用信息科技产物,以进行沟通、传迅0.3,0.77,0.90.661舍65C.3.5善用科技产物以迅速达成学校行政目的及任务0.1,0.7,0.90.573舍66C-4C.4.1具备学校课程进展知识0.5,0.84,0.90.751取67C.4.2督导教务处依据课程纲要设计课程0.1,0.71,0.90.5710舍68C.4.3体认协调行政处室全力支持课程实施之重要性0.3,0.83,0.90.682取69C.4.4规划执行学校本位、母语、英语、六大议题等课程0.1,0.66,0.90.5513舍70C.4.5掌握现今教育目标与教学进展取向0.1,0.73,0.90.588舍71C.4.6具备依学校愿景规划教学目标及打算之知能0.1,0.79,0.90.603取72C.4.7尊重教师教学专业自主权0.1,0.78,0.90.594取73C.4.8具推断较师优异教学表现并予以正面回馈之能力0.5,0.84,0.90.751取74C.4.9经常视导教学协助教师检讨与改进0.1,0.76,0.90.596舍75C.4.10导引教师及家长了解学校教学目标0.1,0.70,0.90.5711舍76C.4.11提供教师最新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0.1,0.72,0.90.579舍77C.4.12行政决定以达成教学目标为优先考虑0.1,0.77,0.90.595舍78C.4.13鼓舞教师教学合作,形成团队0.1,0.79,0.90.603取79C.4.14协助教师实施补救教学0.3,0.74,0.90.657舍80C.4.15积极争取社会资源进展学校教学0.3,0.79,0.90.663取81C.4.16重视民主法治、信息、环保…等教学活动0.1,0.67,0.90.5612舍82D技能D-1行政领导D.1.1形塑追求卓越之学校愿景0.1,0.77,0.90.594舍83D.1.2致力提升学校以后之竞争优势0.1,0.77,0.90.594舍84D.1.3研拟、修正与执行学校进展打算0.1,0.76,0.90.594舍85D.1.4掌握学经费编列与执行成效0.5,0.85,0.90.751取86D.1.5适度授权各处室分层负责0.5,0.85,0.90.751取87D.1.6率领同仁研拟重要决定0.1,0.7,0.90.575舍88D.1.7引导同仁了解自己办学理念0.3,0.8,0.90.672取89D.1.8促使同仁了解自己办学理念0.1,0.45,0.90.486舍90D.1.9促使学校人事和经费公开透明0.5,0.86,0.90.751取91D.1.10了解并积极解决学校当前困境0.1,0.8,0.90.603取92D-2公共关系D.2.1圆满处理学生管教冲突事件0.1,0.79,0.90.602取93D.2.2维持与各级民意代表之良好关系0.3,0.57,0.90.593舍94D.2.3维持与主管机关及其它机构之良好互动0.1,0.76,0.90.593舍95D.2.4建立与小区之良好合作与沟通关系0.1,0.76,0.90.593舍96D.2.5疏导化解教职职员间之歧见、纷争0.5,0.83,0.90.741取97D-3危机处理D.3.1组织危机处理小组,以因应校园安全事故0.1,0.79,0.90.62取98D.3.2拟订一套完善之危机预防及因应打算0.1,0.79,0.90.62取99D.3.3对危机处理进行实地演练及测试0.5,0.8,0.90.731取100D.3.4拟具危机处理善后恢复工作之复原打算0.1,0.65,0.90.554舍101D.3.5明快处理校园危机事件0.1,0.74,0.90.583舍102D.3.6平常积极注意校园人、事、地、物安全0.1,0.74,0.90.583舍103D-4时刻治理D.4.1详细规划时刻,编排行事优先级0.3,0.83,0.90.681取104D.4.2对完成学校打算,订定执行最后期限0.1,0.67,0.90.565舍105D.4.3会善用「零碎时刻」看书、考虑0.1,0.68,0.90.565舍106D.4.4常批阅会议纪录、追踪执行情形0.3,0.8,0.90.672取107D.4.5常要求行政人员重视公文处理时效0.3,0.8,0.90.672取108D.4.6常要求老师掌握教学进度0.1,0.7,0.90.574舍109D.4.7对学校公文依权责分层决行0.1,0.74,0.90.583舍110D-5治理策略D.5.1透过校务会议以进展校务0.5,0.85,0.90.751取111D.5.2客观有系统的评量教职职员之表现0.3,0.77,0.90.663舍112D.5.3从学校整体进展观点,拟定校务进展打算0.1,0.73,0.90.585舍113D.5.4综合考虑各种阻碍因素以作决定0.1,0.75,0.90.585舍114D.5.5订定周详实施程序推展行政工作0.1,0.76,0.90.594舍115D.5.6依实际需要购置财物0.1,0.63,0.90.547舍116D.5.7详细订定设备及财物治理方法0.1,0.7,0.90.576舍117D.5.8有效沟通、促使各处室协调合作0.5,0.85,0.90.751取118D.5.9订定具体方法,有效维护与治理各项建筑与设备0.3,0.8,0.90.672取(二)、代表性评鉴指标之撷取本研究系以每个评鉴指标之三角模糊数其总值代表德菲小组决策群体对各个评鉴指标评定尺度之共识。最终结果,乃依据门坎值之大小以筛选出适当指标,亦即:总值≧门坎值,同意该指标为评鉴指标总值<门坎值,删除该指标。评鉴指标筛选数量之多寡,完全取决于门坎值之决定。研究者综合评鉴三级评鉴指标,其三角模糊数总值:一级指标之四大向度,总值均达0.8以上,全数予以保留。二级指标之十七项核心能力,以「信息科技」一项最低,总值为0.72,予以剔除,保留其余十六项;三级指标,为求校长领导能力指标之共识性及一致性,将筛选门坎值订为0.78,意即总值≧0.78,即同意该指标为评鉴指标。综观本研中一、二、三级指标之撷取均超乎评定尺度中,语意变数为「适宜」之三角模糊数总值为0.7之门坎值,因此表5三角模糊数中间数值之总值小于0.78之评鉴指标,均予以剔除,得出55个指标,归纳如表6。表6筛选后重新编码之评鉴指针向度核心能力指标内容理念A-1全球思维A.1.1了解全球教育之新思潮、新趋势。A.1.2了解世界先进国家之教育改革动向。A-2创新求进A.2.1以创新方法治理校务而不墨守成规。A.2.2对学校提出提升竞争力之前瞻性构想与打算。A-3统观洞视A.3.1了解教育本质及目的。A.3.2了解现今学生之身心进展与学习心理特质。A.3.3了解教育法令与教育改革趋势。A.3.4充分了解各处室之运作状况。A.3.5有效掌握学校成员之专长、能力。A-4历史视野A.4.1了解学校文化之历史脉络及现况。A.4.2以学校历史之角度规画校务短、中、长程进展打算。A.4.3注重进展学校的传统和特色B.态度B-1挫折容忍B.1.1操纵并采适度方式表达情绪,具挫折容忍力。B.1.2包容及尊重他人意见,展现民主风度及亲和力。B.1.3遭遇危机时能临危不乱、沉着应变。B-2终身学习B.2.1积极参与各项进修活动,增进专业知能。B.2.2实施专业对话,与教师共同讨论专业理念或实务。B.2.3针对教育问题,不断从事研究、提升自我能力。B-3压力调适B.3.1与同仁针对问题,共同寻求解决之道。B.3.2参酌以往经验或求助有相同经验者。B-4积极进取B.4.1具有服务热忱,为教育牺性奉献。B.4.2能随时同意新观念,不墨守成规。B.4.3勇于任事,作职责内该做之事。C.认知C-1行政专业C.1.1了解学校执行教育政策之重点。C.1.2了解学校经费编配与支用。C.1.3熟稔教育法令规章与相关规定并加应用。C.1.4了解校内各委员会(教师会、教评会)之设置与运作规定。C.1.5了解教师会、家长会与学校行政单位之运作与互动。C-2专业素养C.2.1了解世界当前教育政策及重要教改措施。C.2.2了解现行我国国民小学教育目标。C.2.3了解教育哲学、理论、原理、方法。C.2.4了解课程、教材、教法的理论与应用。C-3课程教学C.4.1具备学校课程进展知识。C.4.2体认协调行政处室全力支持课程实施之重要性。C.4.3具备依学校愿景规划教学目标及打算之知能。C.4.4尊重教师教学专业自主权责。C.4.5具推断教师优异教学表现并予正面回馈之能力。C.4.6鼓舞教师教学合作,形成团队。。C.4.7积极争取社会资源支持学校教学。D.技能D-1行政领导D.1.1掌握学校经费编列情形并能有效执行。D.1.2适度授权各处室分层负责,并加督导考核。D.1.3有效沟通同仁了解校长办学理念。D.1.4促使学校人事和经费公开透明运作。D.1.5了解并积极解决学校当前困境。D-2公共关系D.2.1妥善处理有关学生管教冲突事件。D.2.2疏导化解教职职员间之歧见、纷争。D-3危机处理D.3.1组织危机处理小组以因应校园意外事件。D.3.2订定一套完善之危机预防及因应打算。D.3.3对危机处理进行实地演练及测试。D-4时刻治理D.4.1处理校务能能详细规划时刻,编排行事优先级。D.4.2常批阅会议纪录,追踪执行情形。D.4.3常要求行政人员重视公文处理时效。D-5经营策略D.5.1透过校务会议、行政会议研议校务进展共识。D.5.2促使各处室能有效沟通、协调及合作。D.5.3订定具体方法,有效维护与治理各项建筑与设备。经由上述过程,本研究国民小学校长领导能力评鉴指标三级指标体系初步建构完成。(三)透过指标之成对比较,以完成正倒值矩阵,并将多位利害关系人之正倒值矩阵加以整合。(四)经由许多专家意见之三角模糊数,进一步建立模糊正倒值矩阵,为了顾及其一致性及正规化等概念,接着进行模糊权重值之计算。进行层级串联:其串联方法为Wk=Wi×Wip×Wipk,得出权重明确值。(六)呈显正规化(normalize)权重表,以便排序如表7、8、9。表7向度指标正规化权重表向度权重值(%)理念47.42态度23.64认知15.47技能13.47表8核心能力指标正规化权重表核心能力指标权重值(%)核心能力指标权重值(%)A-1全球思维24.54C-1行政专业42.71A-2创新求进19.59C-2专业素养24.46A-3统观洞视21.14C-3课程教学32.83A-4历史视野34.72D-1行政领导34.07B-1挫折容忍30.87D-2公共关系12.50B-2终身学习15.38D-3危机处理10.43B-3压力调适19.64D-4时刻治理13.05B-4积极进取34.12D-5经营策略29.96表9能力指标正规化权重表指标内容权重值(%)A.1.1了解全球教育之新思潮、新趋势。54.80A.1.2了解世界先进国家之教育改革动向。45.20A.2.1以创新方法治理校务而不墨守成规。45.94A.2.2对学校提出提升竞争力之前瞻性构想与打算。54.06A.3.1了解教育本质及目的。21.72A.3.2了解现今学生之身心进展与学习心理特质。12.81A.3.3了解教育法令与教育改革趋势。11.86A.3.4充分了解各处室之运作状况。15.92A.3.5有效掌握学校成员之专长、能力。37.69A.4.1了解学校文化之历史脉络及现况。32.40A.4.2以学校历史的角度规画校务短、中、长程进展打算。27.60A.4.3重视并进展学校的传统和特色。40.01B.1.1操纵并采适度方式表达情绪,具挫折容忍力。35.19B.1.2包容及尊重他人意见,展现民主风度及亲和力。23.76B.1.3遭遇危机时能临危不乱、沉重应变。41.05B.2.1积极参与各项进修活动,增进专业知能。35.62B.2.2实施专业对话,与教师共同讨论专业理念或实务。25.19B.2.3针对教育问题,不断从事研究、提升自我能力。39.19B.3.1与同仁针对问题,共同寻求解决之道。54.00B.3.2参酌以往经验或求助有相同经验者。46.00B.4.1具有服务热忱,为教育牺性奉献。31.85B.4.2能随时同意新观念,不墨守成规。24.06B.4.3勇于任事,作职责内该做之事。44.10C.1.1了解学校执行教育政策的重点。31.31C.1.2了解学校经费编配与支用。14.99C.1.3熟稔教育法令规章与相关规定并加应用。10.54C.1.4了解校内各委员会(教师会、教评会)之设置与运作规定。13.40C.1.5了解教师会、家长会与学校行政单位之运作与互动。29.76C.2.1了解世界当前教育政策及重要教改措施。27.14C.2.2了解现行我国国民小学教育目标。17.97C.2.3了解相关教育哲学、理论、原理、方法。18.81C.2.4了解课程、教材、教法的理论与应用。36.07C.3.1具备学校课程进展知识。36.65C.3.2体认协调行政处室全力支持课程实施之重要性。9.10C.3.3具备依学校愿景与规划教学目标及打算之知能。6.56C.3.4尊重教师教学自主权责。4.64C.3.5具推断教师优异教学表现并予正面回馈之能力。5.31C.3.6鼓舞教师教学合作,形成团队。9.75C.3.7积极争取社会资源支持学校教学。27.99D.1.1掌握学校经费编列情形并能有效执行。33.75D.1.2适度授权各处室分层负责,并加督导考核。13.75D.1.3有效沟通同仁了解校长办学理念。10.06D.1.4能促使学校人事和经费公开透明运作。13.09D.1.5了解并积极解决学校当前困境。29.35D.2.1妥善处理有关学生管教冲突事件。51.45D.2.2疏导化解教职职员间之歧见、纷争。48.55D.3.1组织危机处理小组以因应校园意外事件。40.47D.3.2订定一套完善之危机预防及因应打算。25.47D.3.3对危机处理进行实地演练及测试。34.05D.4.1处理校务能能详细规划时刻,编排行事优先级。38.69D.4.2常批阅会议纪录,追踪执行情形。23.82D.4.3常要求行政人员重视公文处理时效。37.50D.5.1透过校务会议、行政会议研议校务进展共识。37.83D.5.2促使各处室能有效沟通、协调及合作。25.30D.5.3订定具体方法,有效维护与治理各项建筑与设备。36.87(七)依权重值大小予以重新排序经权重计算得知,在向度(一级指标)方面,依权重大小排序得知其重要性依次为理念、态度、认知、技能。在核心能力(二级指标)方面,如「理念」下,依权重大小排序,得知其重要性依次为历史视野、全球思维、统观洞察、创新求进。「态度」下依权重比重大小排序,得知其重要性依次为挫折容忍、终身学习、压力调适及积极进取。「认知」下依权重大小排序,其重要性依次为行政专业、专业素养与课程教学。「技能」下,则依序为行政领导、公共关系、危机处理、经营策略。三级指标调整后如表10所示。表10国民小学校长领导能力评鉴指标权重体系表向度核心能力指标内容A.理念A-1历史视野A.1.1重视并进展学校的传统和特色。A.1.2了解学校文化之历史脉络及现况。A.1.3以学校历史的角度规画校务短、中、长程进展打算。A-2全球思维A.2.1了解全球教育之新思潮、新趋势。A.2.2了解世界先进国家之教育改革动向。A-3统观洞视A.3.1有效掌握学校成员之专长、能力。A.3.2了解教育本质及目的。A.3.3充分了解各处室之运作状况。A.3.4了解现今学生之身心进展与学习心理特质。A.3.5了解教育法令与教育改革趋势。A-4创新求进A.4.1对学校提出提升竞争力之前瞻性构想与打算。A.4.2以创新方法治理校务而不墨守成规。B.态度B-1积极进取B.1.1勇于任事,作职责内该做之事。B.1.2具有服务热忱,为教育牺性奉献。B.1.3能随时同意新观念,不墨守成规。B-2挫折容忍B.2.1遭遇危机时能临危不乱、沉重应变。B.2.2操纵并采适度方式表达情绪,具挫折容忍力。B.2.3包容及尊重他人意见,展现民主风度及亲和力。B-3压力调适B.3.1与同仁针对问题,共同寻求解决之道。B.3.2参酌以往经验或求助有相同经验者。B-4终身学习B.4.1针对教育问题,不断从事研究、提升自我能力。B.4.2积极参与各项进修活动,增进专业知能。B.4.3实施专业对话,与教师共同讨论专业理念或实务。C.认知C-1行政专业C.1.1了解学校执行教育政策的重点。C.1.2了解教师会、家长会与学校行政单位之运作与互动。C.1.3了解学校经费编配与支用。C.1.4了解校内各委员会(教师会、教评会)之设置与运作规定。C.1.5熟稔教育法令规章与相关规定并加应用。C-2课程教学C.2.1具备学校课程进展知识。C.2.2积极争取社会资源支持学校教学。C.2.3鼓舞教师教学合作,形成团队。C.2.4体认协调行政处室全力支持课程实施之重要性。C.2.5具备依学校愿景与规划教学目标及打算之知能。C.2.6具推断教师优异教学表现并予正面回馈之能力。C.2.7尊重教师教学自主权责。C-3专业素养C.4.1了解课程、教材、教法的理论与应用。C.4.2了解世界当前教育政策及重要教改措施。C.4.3了解相关教育哲学、理论、原理、方法。C.4.4了解现行我国国民小学教育目标。D.技能D-1行政领导D.1.1掌握学校经费编列情形并能有效执行。D.1.2了解并积极解决学校当前困境。D.1.3适度授权各处室分层负责,并加督导考核。D.1.4能促使学校人事和经费公开透明运作。D.1.5有效沟通同仁了解校长办学理念。D-2经营策略D.2.1透过校务会议、行政会议研议校务进展共识。D.2.2订定具体方法,有效维护与治理各项建筑与设备。D.2.3促使各处室能有效沟通、协调及合作。D-3时刻治理D.3.1处理校务能能详细规划时刻,编排行事优先级。。D.3.2常要求行政人员重视公文处理时效。D.3.3常批阅会议纪录,追踪执行情形。D-4公共关系D.4.1妥善处理有关学生管教冲突事件。D.4.2疏导化解教职职员间之歧见、纷争。D-5危机处理D.5.1组织危机处理小组以因应校园意外事件D.5.2对危机处理进行实地演练及测试。D.5.3订定一套完善之危机预防及因应打算。经由上述过程,本研究变迁社会国民小学校长领导能力评鉴指标三级指标依次排序,指标体系于焉建构完成。二、综合讨论本研究建构指标时,在概念及方法上虽力求完整及严谨,以符合科学研究之精神,然尚有下列问题值得讨论:1.概念定义与指标内容领导能力颇难界定,涉及诸多抽象之特质及意向,涵括范围诸如:自我概念、态度、价值、动机、企图心、幽默感…等无所不包,本研究为驭繁为简并求兼筹并顾,而统合出理念、态度、认知、技能四大向度,在分类上,难免挂一漏万。在本研究中,整个校长领导能力指标体系三级指标共有55项,颇具周延性及完整性,然部分指标内容缺乏操作型定义。故以后对此等概念定义及指标内容,尽其可能明确界定,以增加使用之确切性。2.指标归类与指标数量指针归类因概念模式、研究取向及观看角度而有所不同,如本研究指标体系中认知向度下行政专业之「了解学校经费编配及支用」与技能向度下行政领导之「掌握学校经费编列情形并能有效执行」二者颇为雷同,可否予以合并?故须加以厘清,以达一致共识,幸免混淆或重合。指针项目之力求周延与精简原则乃两难困境,力求周延则必失之冗长,过度精简则,又无法把握全盘核心。为免造成时刻、成本之负荷,降低使用意愿,必须把握筛选门坎值,以求适当数量,方能成为方便且普遍同意之评鉴工具。故在取舍之间,颇需斟酌。(三)指标割舍与社会期许学者Saaty(1991)建议在各层级要素,最多不要超过7个,且便于模糊层级分析之运算,部分指标因而遭割舍,形成遗珠之憾。经详阅相关文献,校长领导能力之「信息科技」乃当今社会必备之沟通及传讯能力,然在利害关系人问卷调查之结果,所显示之总值却在17个核心能力中最低,且均低于门坎值而遭裁汰,与社会期许落差颇大,值得进一步研究。(四)指标特色与实际应用综而言之,本指标特色有三:1.以衡量国民小学校长领导能力为目的;2.采取系统取向之层级建构模式;3.强调多领域(向度)多层面(核心能力)多指标之特性。指针系统横向联系,纵列贯串均力求严谨,然最终目的仍在于学校经营之成功。为达成上述目的,仍应接着教育现场实际应用研究,以期融合理论与实务,并检视该能力指标之可行性。故本研究除将指标转化为评鉴量表外,将以模糊综合评判法进行后续。伍、结论与建议结论一套完整之评鉴指针系统,必须进展出合理可行之评鉴指标,以作为被评鉴者和评鉴者共同理解之基础。在量化研究挂帅,likert量表等级评定之研究金科玉律下,不仅遗忘了量表本身次序尺度之僵固,更忽略评鉴所具之模糊性,本研究结合模糊德菲法、模糊层级分析法突破量化指标可度量性之困境,以建构国民小学校长领导能力评鉴指针系统。其结论如下:〈一〉文献综合哲学、心理学、教育学、治理学之观点领导能力是多元层面之综合体,大多涉及处理组织内外事务的知识、技能、态度、价值、理念等构面。二十一世纪面临全球化、科技化、竞争化之重大挑战,在学校组织再造之持续变革中,国民小学校长身负重责大任,面对组织再造之新境地,应具清晰可见之理想愿景,对社会服务具有神圣使命及高度承诺,善用良好人际技巧与学校职员建立休戚与共之伙伴关系,以引导并激励工作团队,面对需求与日俱增之宽敞群众与社会建立并肩协力关系,充分发挥学校效能,具有以有限资源获得最佳成果之经营技巧,故吾人将之定义为:在学校领导上为纠合学校成员与所有资源一致行动,以顺利达到教育目标之阻碍力。此乃现今校长领导能力之实质意涵所在。〈二〉本研究国民小学校长领导能力评鉴指针,其内容结构由「向度-核心能力-指针」组合而成,形成了环环相扣、层层相迭之依存关系。更依模糊德菲术以三角模糊数建构出适当之评鉴指标:1.在向度方面,要紧分为理念、态度、认知、技能等四大向度〈门坎值0.8〉;2.在核心能力方面:理念向度又分为全球思维、创新求进、统观洞视、历史视野等四项核心能力,态度向度又分为挫折容忍、终身学习、压力调适、积极进取等四项核心能力,认知向度又分为行政专业、专业素养、课程教学等三项核心能力,技能向度又分为行政领导、公共关系、危机处理、时刻治理、经营策略等五项核心能力,共十六项核心能力〈门坎值0.73〉,而认知向度下之信息科技一项因各指标之总值均未达门坎值,而被删除。至于核心能力下之细目指针,本研究经筛选后建构出55项指标〈门坎值0.78〉。〈三〉应用模糊层级分析法建构出评鉴指标之权重体系。一级指标相对权重:理念占47.42%、态度占23.64%、认知占15.47%、技能占13.47%。二级指标相对权重依序为:〈1〉理念项下历史视野占34.72%、全球思维占24.54%、统观洞视占21.14%、创新求进占19.59%。〈2〉态度项下积极进取占34.12%、挫折容忍30.87%、压力调适占19.64%、终身学习占15.38%。〈3〉认知项下:行政专业占42.71%、课程教学占32.83%、专业素养占24.46%。技能项下:行政领导占34.07%、经营策略占29.96%、时刻治理占13.05%,公共关系占12.50%、危机处理占10.43%。三级指标相对权重如表7、8、9所示。综合建构出之权重体系详如表10。建议依照结论,本研究提出建议如下:(一)本研究方法之建议1.与传统德菲术在意见整合与评鉴指标筛选之不同传统德菲术虽以匿名响应方式进行,却需通过多次反复意见调查后,方才取得决策者之共识。本研究采政策利害关系人意见,利用模糊德菲术,以三角模糊数整合各决策个体之意见,不需多次反复调查。针对传统德菲术之缺点,建议采纳模糊德菲术进行评鉴指标之筛选,事半功倍,便捷有效。2.与传统层级分析法在指标权重订定之不同传统层级分析法透过指标间两两相较,因为逻辑之不一致,而易导致偏误。模糊层级分析法,指标权重之决定,乃依照群体中所有个不决策者衡量结果,经由集成运算后,彚总为群体的共同衡量结果,颇能清晰的描述各相关指标的关系故能建构一套架构清晰、脉络明确之权重体系,故在计算方法上可改进传统层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