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4.1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课件(18张)_第1页
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4.1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课件(18张)_第2页
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4.1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课件(18张)_第3页
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4.1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课件(18张)_第4页
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4.1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课件(18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第一框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实践(一)认识的含义及类型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一、认识与实践1、认识的含义:主体(人类特有,≠动物)对象(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性质(积极的、主动的,≠被动的反映)注意:认识与意识本质上是一样的,区别在于:意识相对于物质而言,属于唯物论范畴;认识相对于实践而言,属于认识论范畴。

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区别含义

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

是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形式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阶段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联系

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深化为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具有辩证统一关系。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两种不同水平的反映形式,也是认识过程的两个不同阶段。2、认识的类型一、实践及其特点两层基本含义:①实践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自然界、人类社会)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

②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可以把人脑中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注意:人头脑中或口头上的活动不是实践活动。1、实践的含义(二)实践的含义及特点(人类特有,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不是纯主观的思维活动、认识活动)

以下各项中属于实践活动的是1、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2、大猩猩用树枝钩食白蚁

3、美、英、日、法、德和中国科学家共同绘制完成了人类基因组序列图

4、小行星撞击地球

√×√×2、人类基本的实践活动,三种形式:①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物质生产活动)②变革社会的实践③科学实验活动(最基本的形式)(革命/改革/方针政策的制定和实施)3、实践的特点⑴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体—人是客观的对象—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客观的手段—工具和设备是客观的①构成实践的基本

要素是客观的②实践过程和结果要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也具有客观性。问题一:工人建筑楼房是实践活动吗?由哪几个要素构成?这些要素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主体的能动性

(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原因表现实践主体的创造性改造自然改造社会人的实践活动和动物的本能活动有着根本的区别。动物的本能活动是动物适应环境求生存的活动。(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问题二:工人造房子和蜜蜂筑巢有什么区别?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新的物质生活资料)(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②历史性: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各不相同。①社会性: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问题三:工人能靠一个人的力量造好房子吗?问题四:同样是造房子,现在工人造房子和古代人造房子有什么不同?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在实践活动中,人们借助一定的工具同客观物质对象发生关系,从而获得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名言:①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②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③不入虎穴,焉得虎子。④欲知山中事,须问打樵人。⑤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二、实践和认识的关系1、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注意:认识的来源是实践(唯一来源)认识获得的途径是直接经验(亲身实践)间接经验(他人、书本)既要重视读书,又要重视实践!

《本草纲目》记载:“砒,大毒也。”有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已经获得了这样的认识。这种认识是前人实践的结果。后人并不需要亲口尝砒霜,也可以获得砒霜有毒的认识,这是因为: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产生新问题

提出新要求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改造着人的

主观世界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推动着人们去探索研究结论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名言:①吃一堑,长一智②书到用时方恨少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认识本身无法成为判断标准客观事物自身无法回答认识是否正确反映了它主观客观实践注意:

实践是把主观和客观联系来的桥梁和纽带。人们把观念中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两者对照,就能判断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名言:①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②真理无价宝,实践里面找③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目的和归宿。认识脱离了实践,不服务于实践的话,那么就失去了认识的意义。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名言:①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②学以致用③造烛为求明,求知为运用,学而不用如同耕地不播种,终无所获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①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②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则会阻碍实践的发展。【原理内容】(1)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则会阻碍实践的发展。【方法论要求】

一方面,坚持实践的观点,立足实践,积极参加实践活动,丰富和发展我们的认识,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另一方面,要求我们注重认识的反作用,重视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要求: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一、认识与实践含义及三种实践活动特点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含义及类型二、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实践和认识的关系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错误)实践4.1框架

2021年4月29日,中国空间站工程首个航天器天和核心舱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在经过近三十年的漫长发展,以及16次重大发射任务取得的技术积淀后,我国终于迎来了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在轨建造的新时代。上述材料体现认识论道理()①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性活动②人能够根据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③通过实践总能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④实践活动受社会历史发展水平的制约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答案】C【解析】①④:在经过近三十年的漫长发展,以及16次重大发射任务取得的技术积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