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课程目标和教学计划_第1页
诊断学课程目标和教学计划_第2页
诊断学课程目标和教学计划_第3页
诊断学课程目标和教学计划_第4页
诊断学课程目标和教学计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d......wd......wd...诊断学教案教师:岳新荣适用专业:临床医学单位:湖北职院医学院诊断学教案课程名称:诊断学专业:临床医学授课人:岳新荣班级:2004级7班和9班总学时:108学时理论课:74学时实践课:34学时课程目标:学习诊断学是医学生进入临床学习的初步阶段,然而这个开端十分重要。因为诊断学既是根基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课,是临床各科的根基,也是翻开临床医学大门的一把钥匙。诊断学不是一个阶段、一次性教学就能完全到达目的的,而是要反复学习和训练,将其内容贯穿于临床各科的教学中,才能到达教学大纲所规定的要求。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制定课程目标如下:⒈能独立进展系统的问诊和体格检查,了解病人的主诉、体征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临床意义。⒉能使用标准的手法进展系统、全面、重点、有序地体格检查。⒊熟悉临床常用检验工程的目的和临床意义。⒋掌握心电图机的操作程序,熟悉正常心电图及异常心电图的图像分析。⒌了解超声检查的指征及临床意义。⒍能将问诊和体格检查资料进展系统的整理,写出格式正确,符合要求的完整病历。⒎能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的资料进展分析提出初步诊断。⒏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⒑培养细心、耐心、关心病人的职业素质,树立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思想。诊断学的考试方法和范围:⒈理论考试70分,其中常见病症和问诊15分,检体诊断30分,器械检查10分,实验诊断15分,临床常用穿刺技术及诊断方法与病历书写5分;⒉操作考试30分:主要考体格检查的有关操作,体格检查评分标准附后。使用教材:卫生部规划的专科教材?诊断学?第五版邓长生主编。诊断学教学参考书目录1.?诊断学?第五版陈文彬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内科学?第五版叶任高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3.?实用内科学?第十一版陈灏珠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4.?内科疾病鉴别诊断学?第三版邝贺龄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5.?发热疾病的诊断与病例分析?林兆谦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6.?实用临床病症的鉴别诊断?关训良王庭槐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7.?内科病症鉴别诊断学?张树基罗明绮科学出版社8.?中华内科学?陈敏章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9.?临床生化检验?王继贵主编,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0.?现代血液病学?第一版万明达、裴雪涛人民军医出版社11.?消化病学新理论与新技术?萧树东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2.?儿科学?第五版王慕荻人民卫生出版社13.?临床心电图图谱?黄宛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4.?实用临床免疫诊断学?罗明泉吴旭琨海洋出版社15.?全身体征诊断彩色图谱?Zatouroff编著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出版16.?内科病皮肤表现诊断彩色图谱?SavinHunterHepburn编著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出版一、课程基本要求:〔一〕、性质和任务:诊断学是应用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疾病进展诊断的一门学科。是为医学生学习完根基医学各门学科课程后过渡到学习临床医学各学科而设立的一门必修课。是一座连接根基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也是翻开临床医学大门的一把钥匙。诊断学的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能通过视诊、触诊、叩诊和听诊,仔细了解患者所存在的体征,并进展一些必要的实验室检查以及器械检查,来提醒或发现患者的整个临床表现。学习获取这些临床征象的方法,掌握收集这些临床资料的基本功。应用所学过的根基医学理论,说明患者临床表现的病理生理学根基,并提出可能性的诊断。为学习临床医学各学科、临床见习与实习奠定根基。〔二〕、课程目标:诊断学课程学习主要包括按照教学大纲所规定的课程系统讲课和与其相结合临床见习。然后在实习中进一步作临床诊疗实践,将教材上学到的理论、技能用于临床实践,来解决临床上的实际问题,并从临床实践中来检验书本知识的正确性。通过学习,使学生扎实地掌握诊断学的根基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体要求如下:1、能独立进展系统而有针对性的问诊,能较熟练掌握主诉、病症、体征间的内在联系和临床意义。2、能以标准化手法进展系统、全面、重点、有序地体格检查。3、掌握心电图机的操作程序,熟悉正常心电图及异常心电图的图象分析。。4、能将问诊和体格检查资料进展系统的整理,写出格式正确,文字通顺,表达清晰,文体标准,符合要求的完整病历和本教材所推荐的表格病历。5、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所提供的资料,进展分析提出诊断印象或初步诊断。二、教学内容〔详见具体章节〕三、教学方案:〔一〕、教学方法:课堂系统讲授、自习、见习、临床实习。〔二〕、教学安排:诊断学的教学分两阶段进展。第一阶段为课堂讲授与临床见习,总共为140学时,其中课堂讲授60学时,临床见习80学时,二者之比为1:1.3。1、课堂讲授:60学时。2、自习:30学时,每周2学时。3、临床见习:80学时。绪论授课目标教学目的与要求:阐述诊断学是医学教育中从根基过度到临床的桥梁过程,是临床个专业学科的重要根基。它是培养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和根基技能的关键学科。强调指出掌握正确的问诊和系统体检的重要性,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容无视;在获得病史和体格检查结果的根基上正确选择实验检查工程和正确评价其结果也十分重要;此外,还必须建设客观的思维方法方能到达正确认识疾病的目的。教学内容:1、学习临床诊断的意义。2、诊断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地位与作用。3、诊断学的基本内容:常见病症、问诊、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心电图检查、超声波检查、病例编写诊断思维方法,并概要介绍诊断方法的新近展。4、学习诊断学的方法与要求。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常见病症单元目标授课目标:1、理论授课:以临床常见病症为代表,讲述病症的临床表现及机体的病理生理或病理解剖学改变之间的联系。要求学生能掌握常见病症的定义、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和特征、临床意义。2、见习:通过见习,能做到举一反三,由此及彼,使学生充分了解病症分析对疾病诊断的重要作用;并学习若何围绕有关病症进展问诊。根基知识要求:器官解剖位置,肝脏的生物化学〔胆汁、胆汁酸、胆色素的代谢〕,血液的生物化学

营养物质的代谢途径,相关病理生理知识。教学内容:发热、呼吸困难、咳嗽、咳痰与咯血、胸痛、紫绀、水肿、恶心与呕吐、腹痛、腹泻、呕血、便血、黄疸、头痛、意识障碍。一、发热1、发热的概述:定义、发生机制。2、发热的原因:①感染性发热;②非感染性发热;3、发热的起病方式〔急缓〕、过程和临床常见的几种热型〔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不规那么热〕。4、临床表现:发热分度,临床特点,常见热型的临床意义,常见伴随病症及意义。二、咳嗽与咳痰1、了解其发生机制2、病因:呼吸道及胸膜疾病;心脏疾病;中枢神经因素。3、临床表现:要从咳嗽的性质、发生规律、音色以及痰的量和性状判断。4、要掌握伴随病症及临床意义二、水肿1、水肿的发生机理、病因、分类及特点;2、心原性水肿与肾病性水肿的鉴别要点。三、呼吸困难:重点讲授呼吸困难的病因、机理与临床意义及表现:1、肺原性〔呼气性、吸气性及混合性〕;2、心原性〔左心或右心功能不全〕;3、其它原因〔如代谢性、神经精神性等〕。四、咯血1、掌握咯血的定义2、咯血和呕血的鉴别要点3、病因:支气管、肺疾病,心脏疾病,血液病等4、伴随病症和意义五、紫绀1、定义、发生机制2、病因:注意鉴别中心性紫绀和周围性紫绀。3、临床表现、伴随病症及临床意义。六、疼痛1、病因:2、临床表现:注意发病年龄、疼痛性质、持续时间以及影响因素。伴随病症提示相关可能疾病诊断。七、腹泻1、腹泻的概念及发生机理;2、急性与慢性腹泻的常见原因及特点。七、恶心与呕吐1、定义及发生机制2、常见病因:消化道疾病、中枢性呕吐、神经性呕吐3、临床特点、伴随病症和意义八、黄疸〔一〕黄疸概述〔二〕溶血性、阻塞性、肝细胞性黄疸的鉴别。九、意识障碍〔一〕意识障碍的发病原因;〔二〕意识障碍的临床表现。教学时数:大课讲授10学时教学方法:一、根据临床实际情况,选择5-6个病症重点讲授,教材中其他病症,供实习中结合临床自学与参考。二、结合典型病例示教或视听教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对常见病症进展观察、讨论和分析。基本检查方法及一般状态检查单元目标授课目标:1、理论授课1〕、掌握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嗅诊的基本方法。2〕、熟悉一般状态检查内容。正常及异常体征的临床意义。3〕、了解正确系统体格检查的重要意义。2、见习通过见习,临床观摩病人,学生之间互相练习,熟练掌握各种基本方法;熟悉正常及异常体征的临床意义。根基知识要求:熟悉人体各部位的解剖学特点。教学内容:1、视诊、触诊、叩诊、听诊的检查方法。2、性别、年龄与疾病的关系。3、系统体格检查的概念。4、体温〔测量体温的方法,正常范围及变异,以及引起过失的原因〕、呼吸〔见肺部检查〕、脉搏及血压〔见血管检查〕,并综合分析上述四项内容的临床意义。5、发育及营养的判断方法,常见的意识障碍,精神状态,不同疾病的面容及表情、姿势、体位〔自动体位、被动体位、强迫体位〕与疾病的关系。6、皮肤的弹性、颜色、皮疹、出血点、淤斑、蜘蛛痣、水肿等的识别及临床意义。7、淋巴结的检查方法、分布及变化的临床意义。重要知识点:1、掌握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嗅诊的基本方法。2、熟悉一般状态包括的内容,正常及异常体征的临床意义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6学时。2、见习:学生互相检查,再教师的指导下进展基本手法的反复练习,或在技能实验室通过教具反复练习,逐步掌握。2学时。考核检查:1、考核要求:1〕、掌握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嗅诊的基本方法。2〕、熟悉一般状态包括的内容,正常及异常体征的临床意义2、执行检查:1〕、理论技能操作考核。2〕、自学问题提问记录。头、颈部检查单元目标授课目标:1、理论授课1〕、熟悉头部、颈部的检查顺序与方法。2〕、了解正常和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2、见习通过见习,临床观摩病人,学生之间互相练习,熟练掌握头颈部的检查方法和顺序;了解正常及异常体征的临床意义。根基知识要求:熟悉头颈部的解剖学特点。教学内容:1、头颈外部的一般检查。2、眼、耳、鼻检查。3、口腔检查:唇、口腔黏膜、牙及牙龈、扁桃体、咽和腭、舌等的检查,颈部静脉怒张及静脉或动脉搏动的临床意义。重要知识点:1、熟悉头部、颈部的检查顺序与方法。2、了解正常和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3学时。2、见习:学生互相检查,再教师的指导下进展基本手法的反复练习,或在技能实验室通过教具反复练习,逐步掌握。2学时。考核检查:1、考核要求:1〕、掌握头颈部的基本方法及顺序。2〕、熟悉头颈部包括的内容,正常及异常体征的临床意义2、执行检查:1〕、理论技能操作考核。2〕、自学问题提问记录。胸廓、肺部检查单元目标授课目标:1、理论授课:1〕、掌握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四种基本方法在胸廓及肺部的应用。通过相互检查,能获得较为准确的检查结果。2〕、熟悉呼吸系统常见病的病症及体征,并分析其临床意义。2、见习:通过见习,临床观摩病人,学生之间互相练习,熟练掌握胸廓、肺部的检查方法和顺序;了解正常及异常体征的临床意义。根基知识要求:1、胸廓、肺部的解剖学特点。2、呼吸系统重要的生理功能。3、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病理、病理生理。教学内容:1、胸部常用的骨骼标志、划线及分区的意义。2、胸廓:正常及病态的胸廓。3、肺部的检查:1〕、视诊:肺叶在体表的投影,呼吸的类型、节律、深度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2〕、触诊:语颤的检查方法,产生机理,正常胸廓语颤的特点。3〕、叩诊:叩诊的方法及其本卷须知,间接与直接叩诊法。叩诊音的种类:清音、过清音、鼓音、浊音、实音。肺界、肺下界移动度的叩诊法及其临床意义。4〕、听诊:①正常肺部呼吸音的种类、特点及分布。②病理性呼吸音及临床意义、肺泡呼吸音的增强、减弱或消失及呼气延长。③罗音的产生机理、分类、特点和临床意义。湿性罗音:大、中、水泡音,捻发音。干性罗音:哨笛音、鼾音。④胸膜摩擦音的发生机制、特点及临床意义。⑤语音共振的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4、呼吸系统常见病的主要病症和体征:大叶性肺炎、支气管哮喘、胸腔积液、气胸重要知识点:1、掌握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四种基本方法在胸廓及肺部的应用。通过相互检查,能获得较为准确的检查结果。2、熟悉肺部异常体征,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5学时。2、见习:3学时。学生互相检查,再教师的指导下进展基本手法的反复练习,或在技能实验室通过教具反复练习,逐步掌握。考核检查:1、考核要求:1〕、掌握视诊、触诊、叩诊、听诊的基本方法在胸部的具体应用。2〕、熟悉呼吸系统常见病的病症及体征的临床意义。2、执行检查:1〕、理论技能操作考核。2〕、自学问题提问记录。心、血管检查单元目标授课目标:1、理论授课:1〕、熟悉心脏各种震颤的常见原因、产生机制、检查方法、临床意义。2〕、掌握正常心界的范围、心界变化及临床意义。3〕、掌握各个心音的组成、听诊特点、临床意义;熟悉第二心音分裂、额外心音的种类、常见原因、产生机制及听诊特点、临床意义。4〕、熟悉心脏杂音的常见原因、产生机理、听诊特点、临床意义。5〕、熟悉心包摩擦音的听诊特点、临床意义。6〕、掌握周围血管征的常见原因、产生机制、检查方法、临床意义。2、见习:通过见习,临床观摩病人,学生之间互相练习,熟悉心脏各种震颤的临床意义,能比较准确的叩出心界。掌握第一与第二心音产生的机理、鉴别要点,并了解其增强、减弱的临床意义。熟悉心脏杂音的产生机理临床意义,正确掌握其听诊要点,并能区分收缩期及舒张期杂音。熟悉心包摩擦音的听诊特点。掌握正确测量血压的方法,并了解其改变的临床意义。熟悉脉搏检查方法及血管体征。根基知识要求:1、心血管系统解剖。2、心血管功能的重要生理特点。3、心血管常见疾病的病理、病理生理。教学内容:一、心脏:〔一〕视诊1、心前区外形2、心尖搏动:正常心尖搏动的位置、强度、范围及其改变的临床意义。3、心前区及其他部位的搏动的临床意义。〔二〕触诊1、心尖搏动的位置、强度、范围、节律及其改变的临床意义。2、心前区震颤的原因、部位、时间〔收缩期、舒张期及连续性〕及其临床意义。〔三〕叩诊1、心脏叩诊方法2、正常心脏浊音界及心脏浊音界改变的原因、特点及临床意义。3、心界各部的组成及胸部、腹部疾病对心浊音界的影响。〔四〕听诊1、各瓣膜听诊区的部位。2、正常心音及其产生机理,第一、第二心音的鉴别方法。3、心率与心律。4、心音的变化:〔1〕第一心音的强度、性质、改变的原因及临床意义。〔2〕主动脉瓣区及肺动瓣区第二心音增强、减弱或分裂的原因及临床意义。5、心脏杂音〔1〕心脏杂音的产生机理。〔2〕分析杂音的注意点:部位、性质、杂音的时期〔收缩期、舒期及连续性〕、强度〔收缩期杂音的分级〕及传导方向。〔3〕心包摩擦音与胸膜摩擦音的区别。二、血管:〔1〕动脉搏动、脉率及脉律。〔2〕脉搏的强弱、大小、血管紧张与动脉壁的情况。〔3〕动脉血压的测量方法及临床意义。〔4〕水冲脉及奇脉、毛细血管搏动征、心功能不全、慢性风湿性心瓣膜病等。重要知识点:1〕、心脏各种震颤的常见原因、产生机制、检查方法、临床意义。2〕、正常心界的范围、心界变化及临床意义。3〕、各个心音的组成、听诊特点、临床意义;熟悉第二心音分裂、额外心音的种类、常见原因、产生机制及听诊特点、临床意义。4〕、心脏杂音的常见原因、产生机理、听诊特点、临床意义。5〕、心包摩擦音的听诊特点、临床意义。6〕、周围血管征的常见原因、产生机制、检查方法、临床意义。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6学时。2、见习:3学时。课堂讲授后,学生互相检查,反复练习心脏及血管的检查方法。通过临床见习,由教师指导进展心脏检查,听取心音及心脏杂音。通过临床实习并结合教具〔如心音模拟器及心脏杂廛的录音〕逐步深入掌握心脏及血管常见的体征及其临床意义。考核检查:1、考核要求:1〕、心脏各种震颤的常见原因、产生机制、检查方法、临床意义。2〕、正常心界的范围、心界变化及临床意义。3〕、各个心音的组成、听诊特点、临床意义;熟悉第二心音分裂、额外心音的种类、常见原因、产生机制及听诊特点、临床意义。4〕、心脏杂音的常见原因、产生机理、听诊特点、临床意义。5〕、心包摩擦音的听诊特点、临床意义。6〕、周围血管征的常见原因、产生机制、检查方法、临床意义。2、执行检查:1〕、理论技能操作考核。2〕、自学问题提问记录。腹部检查单元目标授课目标:1.理论授课:〔1〕掌握腹部视、触、叩、听检查方法〔重点为肝、脾触诊〕〔2〕掌握腹局部区划分范围,了解分区范围与腹腔内脏的对应关系。2.见习:分正常腹部检查见习和异常腹部检查见习。在正常腹部检查见习期间,要求学生正确掌握腹部望、触、叩、听诊的检查法,重点为肝脾触诊。在异常腹部检查见习期间,要求学生初步掌握腹部病理体征的检查和判断临床意义,及独立书写腹部疾病的病史及体格检查记录。根基知识要求:腹部脏器的局部解剖部位,基本检查方法。教学内容:理论授课内容:一、腹部的体表标志及分区。二、腹部检查:〔一〕视诊:1、视诊方法;2、腹部外形;3、呼吸运动;4、腹壁静脉曲张;5、蠕动波;6、皮肤及其他。〔二〕触诊:1、触诊方法;2、触诊内容:腹壁紧张度;腹部压痛、压痛点及反跳痛、尤其是Murphy征;肿块;肝、胆、脾、肾的触诊。3、液波震颤、振水音〔三〕叩诊:1、叩诊方法、力量、顺序2、肝脾叩诊及膀胱、肾区叩击痛;3、移动性浊音。〔四〕听诊:1、听诊的顺序方法;2、肠鸣音;3、血管杂音。见习、实习内容:一、视诊:〔一〕腹部之形态、大小、局部隆起或凹陷〔腹围的测量方法〕。〔二〕腹部体表分区的两种划分法、四区法和九区法,与各区所包含的脏器。〔三〕皮肤情况,皮疹、出血斑、疤痕、妊娠纹、腹壁静脉有无曲张、并注意其部位和判定其方向。〔四〕有无胃肠蠕动波,注意其部位;有无搏动,注意其部位,有无脐疝及分泌物。二、触诊:〔一〕病人的体位。目的在于能使病人舒适和腹肌得到最大的松驰,便于医生检查,可采取以下体位:l、直立体位:病人直立身体稍向前。2、仰卧体位:为了使病人腹肌到达最大松驰,可同时令病人头和肩稍高,髋关节和膝关节稍弯曲。3、右侧卧位:对脾脏触诊有帮助。〔二〕医生的位置:病人取直立位时,医生置于病人之右侧,病人取仰卧位时,医生应在病人之右侧,病人取右侧卧位,医生们位于病人前位.〔三〕触诊时应注意:1、医生的手应温暖灵活指甲应剪短。2、触诊的动作要尽可能轻柔,手插人时应逐渐插入,利用病人呼吸运动,训练病人行均匀而深的腹式呼吸,当呼气时手插人腹腔深处,吸气时随腹壁运动。3、神经兴奋性增高的人,需要分散其注意力,以减少腹肌的紧张。〔四〕练习腹部各种触诊法〔先作示教,以后同学之间相互练习〕。1、浅部触诊法;2、插入触诊法;3、双手触诊法;4、冲击触诊法〔浮沉触诊法〕。〔五〕腹部触诊的内容包括:1、腹肌紧张或痉挛。2、压痛点:包括墨菲氏〔Murphy〕征。〔又叫胆囊点〕、麦氏点〔McBurney〕〔又称阑尾点〕、输尿管上段点、输尿管中段点、肋脊点、肋腰点。3、腹腔内脏:肝、脾、左肾、胃,乙状结肠、盲肠、阑尾小肠、右肾等部位。特别是要掌握肝脏和脾脏、肾脏触诊法和描述。4、腹部包块、液波震颤、振水音。三、叩诊:〔一〕叩诊腹部各个脏器的部位,注意肝、脾的界限、特别要注意胃泡鼓音区〔Traube〕氏区。〔二〕移动性浊音。四、听诊:〔一〕肠鸣音,正常4—5次/分,增强〔或亢进〕>I0次/分,减弱1次/3—5分。〔二〕血管杂音、摩擦音、搔弹音。重要知识点:视诊:外形,腹部的体表标志和分区,腹壁静脉;触诊:腹部压痛和反跳痛,肝脾触诊方法和描述;叩诊:肝脾浊音界,肾区叩痛,膀胱叩诊;听诊:肠鸣音,血管杂音;腹水的检查。肝脾肿大的常见原因。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4学时。多媒体教学,同时放映相应录影带示教各种检查方法。2.见习:2学时。分正常腹部检查见习和异常腹部检查见习。在正常腹部检查见习期间,通过带教教师的标准示教操作,以及放映正常腹部检查内容的教学录影带,要求学生之间互相做检查,或在模型人上反复练习,正确掌握腹部望、触、叩、听诊的检查法,重点为肝脾触诊。在异常腹部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