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单元第5课乱与融——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民族交融、区域开发的新成就。课程标准一、乱快速阅读课本,完成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朝代更替示意图东汉三国(220-280)魏吴蜀西晋东晋十六国(前秦统一北方)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宋齐梁陈北朝北魏隋朝统一南朝灭灭淝水之战时空框架思考:是什么原因造成西晋的统一如此短暂呢?1.统治集团奢侈腐化。2.八王之乱,耗竭国力。3.少数民族内迁,民族矛盾激化。

晋惠帝即位后,毫无执政能力,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史称“八王之乱”。这场内乱对社会造成巨大灾害,西晋从此衰落。中原人口大量死亡,幸存者纷纷逃离,其中逃往南方即数以十万计,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1、三国与西晋“低质量的统一”

士大夫是古代中国对于社会上具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和官吏的统称,始于战国时期。是中上层官僚阶级,官员选拔制度(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及科举制度)是其形成的制度基础。他们既是国家政治的直接参与者,同时自身的文化素养也决定了他们是社会上层文化、艺术的创造者、传承者。2、东晋与南朝南方:士族政治士族专权、皇权垂拱。南方:士族政治士族特点:社会生活:士族内部通婚,以保证血统高贵。政治层面:依仗九品中正制,累世公卿,起码连续三代为五品。文化层面:累世传经,学在家族。经济层面:士族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力,建立起自给自足、实力雄厚的庄园经济。官僚家族豪强家族文化家族2、东晋与南朝形成鼎盛渐衰消亡三国、西晋东晋东晋后期至南朝隋唐2、东晋与南朝2)士族政治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九品中正制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实际是两汉察举制度的一种延续和发展,或者说是察举制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这种新的选官制度是由魏文帝曹丕时的吏部尚书陈群创议的。品评标准:家世、行状二、融11(一)三国与西晋—五胡乱华内迁民族:匈奴、羯、氐、羌、鲜卑。中原人口大量南迁

东汉末年以来,各地封建军阀长期混战,中原地区人口大量死亡,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三国及西晋统治者为补充兵源、发展生产,鼓励甚至强制少数民族入迁。……晋武帝在位时,仅匈奴入塞者就有三十万左右。

——庄金秋《两晋与北方民族政权关系研究》

1、统治者的强制迁徙和招引2、北方气候干旱寻找生存空间3、八王之乱、给予内迁的机会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的原因(一)三国与西晋—五胡乱华(三)东晋与南朝——江南开发材料一(江南)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史记》材料二至于元嘉末……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繁息,至余粮亩……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膏腴上地,亩直一金,鄠、杜之间,不能比也。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迅速发展。

阅读材料并观察地图:江南地区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三)东晋与南朝

北人相继南移,同时携来高级栽培技术,南方灌溉、防洪、运河等水利工程不断修筑,富源也不断开发,始终江南的经济力量趋于壮胜。——摘编自邹纪万:《魏晋南北朝史》(江南)地广野丰……会土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上地,亩直一金。

——《宋书》(东晋)百许年中,无风尘之警,区域之内,宴如(即安定)也。

——《宋书·沈昙庆传·史臣曰》1.北民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2.江南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安定。3.江南雨量丰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自然条件优越。4.南方统治者的重视。(1)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2)江南经济发展的表现:①农业:南方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②手工业:纺织、矿业、陶瓷、造船、造纸等业都有明显进步。(3)江南经济发展的影响:①改变了南方落后的经济面貌,奠定了经济重心南移的基础。②大大影响了南方政治,促成了南北抗衡的政治局面。③推动了民族交融。(三)东晋与南朝15魏晋南北朝唐安史之乱后两宋

开始南移(南方开始大规模发展)

继续南移(南方逐渐超过北方)完成南移(南方成为经济重心)经济重心南移的进程迁都洛阳帝曰: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司马光:《资治通鉴》穿汉服、说汉话、改汉姓、鼓励通婚(三)十六国与北朝北魏孝文帝改革①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融的历史趋势,大大缓解了民族矛盾;②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③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3)改革影响: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精血,注入中华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北魏孝文帝改革(三)十六国与北朝民族交融

民族交融就是不同民族杂居一处的现象不断增多,族际之间人口流动的规模和频率不断增加,心理上的亲近感不断增强,共同命运和共同利益的联系逐渐紧密,共同心理认同逐渐产生。其结果就是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中共同性因素增加。——杨须爱《“民族交融”的科学内涵及实践意义》魏晋穿汉族服装的少数民族贵族【总结】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三国:蜀、吴两国加强了对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东晋至南朝:在江南开发的过程中,许多山区的少数民族也逐步与汉族相交融十六国政权中:大多采用中原模式的国号、年号,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频繁接触、通婚杂居。北朝政权中:北魏孝文帝改革,大力推动民族交融(典型代表)民族交融:指不同民族之间不同生产方式、风俗习惯、文化心理特征等方面的相互影响和渗透,既包括少数民族汉化的过程,又有汉族对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吸收(胡化)。小结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民族交融区域开发东汉西晋十六国东晋割据北朝南朝隋朝对峙推动推动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时代特征总体特征:国家分裂和民族交融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大变革时期,为隋唐的大一统奠定基础。政治上:国家由长期分裂走向新的大一统;各民族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