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教案) 高一历史 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上)
认证信息
个人认证
李**(实名认证)
安徽





全文预览已结束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教案) 高一历史 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上)》
简介:本资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教案) 高一历史 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上)(5页珍藏版)》请在人人文库网上搜索。
课程教案课程教案科 目历史授课班级授课教师课时安排1课时授课题目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教学准备教学目标: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的制度变化与创新重点难点:重点:科举制度 难点:汉唐以来中枢权力体系的演变特点教学内容:【导入】大家应该都知道邯郸学步的故事吧,说的是有一个燕国人到赵国的国都邯郸去,看到那里人走路的姿势很美,就跟着学起来。结果不但没有学会,还忘了自己原来怎么走路,只好爬着回去。“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顾自己的实际,照抄照搬他人必定行不通。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是如此。政治制度亦然,不同的朝代会随着社会环境与国情的变化对本朝的政治制度做出适当的调整,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看看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的制度变化与创新。一、选官制度首先我们一起回忆之前学过哪些选官制度?汉末社会动荡,“人口流移,考详无地”,察举制所依赖的乡里清议失去了社会基础。那时选官多操纵在地方大族名士手中。他们交结朋党,严重干扰了人才选拔。自曹操开始,尝试新的选人方法,曹丕继魏王后,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颁制九品中正制。这种选官制度既继承了两汉乡里评议人物的传统,又将评议权收归中央,在一定时期内加强了中央集权。如何评价九品中正制?进步性:由于中正官为中央派出,将选举权收归中央,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局限性:考核标准主观随意,后期沦为士族门阀统治的工具,最终导致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形成。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九品中正制逐渐异化:选拔权力——从中央掌握到又被世家大族控制;选拔标准——从家世才能并重到只看家世 实质: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随着门阀世族的衰落,庶族地主逐渐加入政权九品中正制不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于是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百官员,隋炀帝时正式设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科举制打破门阀世族的政治垄断,为扩大统治基础,巩固统治继承发展前代选官制度。随后历朝历代在此基础上逐步发展完善:唐太宗时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和明经科为主(进士科:科举考试最高等级。要求考生根据特定题目创作诗、赋。明经科:主要考试内容包括帖经和墨义。)武则天时期扩大科举取士人数首创武举和殿试。到了玄宗时期,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宋朝,实行分级考试、改革考试方法(糊名、誊录等)明清时期八股取士钳制思想,清末(1905年)被废除。阅读材料,简述科举制的影响。积极:是维护国家统一和巩固中央集权的制度保障,在程 序上给所有考生提供公平竞争的机会;形成了相当大的社会阶层流动(扩大统治基础);以才学为依据,确保政府官员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消极:选拔标准单一,压抑个性;考试以儒学为主,忽视实用性,不利于科技的发展;片面应试严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不能与时俱进。小结:选官制度的变化选拔标准:由家世门第、财产等级 等演变为学识、才能;选拔方式:由血缘、推荐、地方品评演变为中央考试选拔;选拔原则:逐渐走向制度化,体现相对的公平、公开。 科举制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选官制度逐渐走向成熟。中央官制1.过程 ◆汉武帝:尚书令为中朝官。 ◆汉光武帝:正式设立尚书台,虽置三公,事归台阁。 ◆魏晋南北朝:尚书台改称尚书省,与中书省和门下省形成三省,三省体制初步形成。 ◆隋文帝时:正式确立了三省六部制。 ◆唐太宗时:完善:唐代设置政事堂,后改称中书门下,提高了行政效率,三省出现一体化趋势。授予品级较低官员以宰相名号。2.三省六部制三省分别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①中书省:草拟皇帝的诏令(起草诏令)②门下省:审核诏令(封驳审议)③尚书省:执行。三省之间分工明确、彼此制约;三分相权、加强皇权、集体宰相制(群相),节制君权:皇帝所颁布政令,未经政事堂通过,不能施行。三省分工明确,相互配合,提高了行政效率;相权一分为三,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三省集思广益,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三省六部制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对后世影响深远。【拓展】比较三公九卿与三省六部【拓展】中央官制的演变历程——君权与相权的博弈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三、赋税制度赋税制度是中国古代国家宏观管理经济的重要手段。在不同的时期赋税制度有所不同。古代人民的义务主要有两个一个是税,一个是役。税是古代王朝依据自己所颁布的法律向臣民征收的实物或货币,可以分为,以田亩为基础的土地税——田税;以人丁为依据的人头税——人口税;以户为单位的财产税——户税。役是古代王朝强制民众承担的无偿劳动,分为力役 、军役、杂役等等。魏晋南北朝时,采用的是租调制,田亩税,称之为租,需要上交实物粮食。人头税称之为调,需要上交布或帛。到了唐初,在租调制的基础上稍加修改,增加了庸,是为租庸调制。庸是代役,用帛或布代替徭役。①以庸代役保证农民有较充分的生产时间②政府的赋税收入也有了保障。到了唐朝中后期,用两税法代替了原来的租庸调制。由于唐代中后期土地兼并严重,均田制遭到破坏原本建立在均田制基础之上的租庸调制无法继续实行,政府财政下降于是唐德宗听从宰相杨炎的建议采取两税法。两税法规定:每户按人丁和财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两税法(积极)简化税收名目,扩大收税对象,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征税的主要标准从人丁转为财产,减轻了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消极)由于土地兼并严重、长期不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2-2023学年山东省莱芜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英语自考预测试题(含答案)
- 2022-2023学年山东省莱芜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英语自考真题(含答案)
- GB/T 16294-2010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沉降菌的测试方法
- 【创新设计】高考英语一轮复习 Unit 4 Earhquakes 必修1
- 2022-2023学年山东省莱芜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英语自考测试卷(含答案)
- 人教PEP五年级上册英语 Unit 5 There is a big bed Period 3(同步讲练测)
- 致跳高运动员的加油稿6篇
- 我的新老师初中作文(11篇)
-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考试试题及答案
- 小学四年级描写端午节的作文5篇
- 电梯技术第2章
- 2022-2023学年山东省聊城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高等数学二自考真题(含答案)
- 死读后感600字作文6篇
- 2022-2023学年山东省莱芜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英语自考模拟考试(含答案)
- 【创新设计】高考英语一轮复习 Unit 3 T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 必修3
- 2022-2023学年山东省莱芜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艺术概论自考预测试题(含答案)
- 珍爱生命预防溺水主题的班会教案
- 2022-2023学年山东省聊城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高等数学二自考预测试题(含答案)
- 【创新设计】高考英语一轮复习 Unit 4 Astronomy the science of the stars 必修3
- 2022-2023学年山东省莱芜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艺术概论自考测试卷(含答案)
推荐文档
-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 城市空气污染气象学第二章大气辐射
-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教案) 高一历史 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上)
- 凤凰创壹虚拟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培训系统内容
- 上课-前-07am chapter6扫掠划分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案) 高一历史 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上)
- 人力资源管理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教案) 高一历史 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上)
- 海蜘蛛路由用户手册
- 6077三菱帕杰罗v86v93v98w维修手册原厂gr-35a
- 八第一单元第三课西方古典文明
-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教案) 高一历史 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上)
- 降糖心势力-细谈心血管安全性
-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教案) 高一历史 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