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_第1页
西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_第2页
西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_第3页
西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_第4页
西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设计第一单元表内乘法(一)第1课时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内容】教材第1~6页的例1、例2、课堂活动及练习一。【教学目标】1.知道乘法的含义,认识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2.认识乘号及乘法的各个元素名称,会读、写乘法算式。3.会口述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思。4.培养观察比较的能力。【重点难点】重点:知道乘法的含义,了解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难点: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思。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课件出示教材第1页情境图。教师:大家看看这个教学楼有多少个窗户?学生1:一共有27扇窗户。教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1:我是一扇一扇数的。学生2:我是一层一层数的。每层有9扇,一共3层,9+9+9=27(扇)。(按学生数的公式闪动画面)教师:同学们能列个数学算式吗?学生:能。教师:观察以上算式,同学们发现了什么?把你的想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学生1:都是加法。学生2:每个算式的加数都相同。教师:在“9+9+9=27”中,相同的加数是几?有几个相同的加数?学生:相同的加数是9,有3个9。教师:这个算式可以说是几个几相加?学生:是3个9相加。二、探索新知(一)快乐起航教师:某校二年级2个同学坐一张桌子,一共坐了50张桌子,你知道该校二年级有多少个同学吗?你会列式吗?试试看。教师:列完了吗?学生:没有。教师:你有什么感觉?学生1:太长了。学生2:太麻烦了。学生3: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教师:像这样的算式,可以用一种更简便的方法计算,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一种新的运算方法,想学吗?(二)愉快探索1.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例1教师:一共植了多少棵树?学生1:一共植了32棵。教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1:我是一棵一棵数的。学生2:我是横着看的,每排有8棵,一共有4排,也就是4个8,所以列成算式是8+8+8+8=32(棵)。学生3:我是竖着看的,每列有4棵,一共有8列,也就是8个4,4+4+4+4+4+4+4+4=32(棵)。教师:4个8相加,如果用乘法计算,可以用8×4表示,也可以用4×8表示。教师介绍读法。8×4读作:8乘4;4×8读作:4乘8。教师:想一想,8×4等于多少?学生1:8乘4等于32。教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1:8+8+8+8和8×4都表示4个8,所以都应等于32。教师:你真聪明!4×8等于多少?学生2:4×8等于32。教师:看到这两个乘法算式,你想说些什么?学生1:用乘法真简便!学生2:用加法算要用“+”,用乘法算要用“×”。教师:“×”叫乘号,乘号两边的数叫“因数”,也可以叫“乘数”,乘得的结果叫做“积”。同桌相互说一说8×4=32中各部分的名称。教师:4+4+4+4+4+4+4+4=32用乘法应怎样表示?学生1:用4×8表示。教师:你是怎么想的?学生1:4+4+4+4+4+4+4+4=32表示8个4相加,所以可以写成4×8。学生2:8个4相加,除了用加法和4×8表示,还可以用8×4表示。2.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例2教师提出要求:每次摆3盆花,照这样摆6次。学生动手操作小圆片,让一名学生到展台上摆。教师:你一共摆了几个小圆片?学生1:3+3+3+3+3+3=18(个),我一共摆了18个。学生2:3×6=18(个)。教师:你是怎么想的?学生2:每次摆3个,摆了6次,也就是6个3,所以可以写成3×6=18。学生3:6个3相加,我写成6×3=18。教师:你知道6、3、18这三个分别在乘法算式中叫什么吗?下面请看一看教材第3页上方内容,同学们自学。3.引导发现教师:观察以上算式,你发现了什么?(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汇报交流:学生1:我发现加法可以用乘法计算。学生2:必须是相同加数的加法才能用乘法计算。……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上课堂活动的第1题:让学生看算式,并读一读,掌握读法。第2题:同桌合做,一人摆小棒,一人说算式,然后交换角色活动。第3题:同桌协作,一人摆小圆片,一人说算式。2.学生将校园图(课件出示)中的几个加法算式改成乘法算式。3.100个2相加是多少?怎样写比较简便?四、课堂小结教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自己表现得怎么样?五、作业设计1.课堂作业略2.课后作业板书笔记教学反思教学本课时,努力让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始终处于观察比较、独立思考、讨论交流之中。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学生对乘法意义的进一步理解,不是靠记忆和模仿实现的,而是在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中实现的。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讨论及思维碰撞,在交流中不断修正自己的想法,完成对知识的建构,并从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但本节课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如学生参与的范围不够广,个别学生游离于教学活动之外,组织教学时应对全体学生进行广泛关注。

第一单元表内乘法(一)第2课时练习课【教学内容】教材第4~6页内容。【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乘法的意义,感受用乘法解决求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性。2.培养观察、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难点】重、难点: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前面我们学校了乘法的初步认识,谁来说一说你们都学到了哪些知识?指名回答。2.今天这节课我们要进行有关“乘法的初步认识”的综合练习。(板书课题)二、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5页的第5题。投影出示题目,让学生仔细观察情境图,然后独立思考,并把结果填写在教材中。集体反馈时,教师指名说说自己的想法,每幅图各表示几个几相加。2.完成教材第6页的第6题。(1)投影出示本题左图,提问:每组有几个人?有几组?图上共有几个小朋友在打乒乓球?怎样用乘法算式列式?指名回答,组织全班交流,然后让学生把正确的答案填在书上。(2)让学生独立完成本题右图。先观察每排摆几瓶,共摆了几行?集体订正时,指名口答,并说说自己的想法。3.完成教材第6页的第7题。学生独立思考,填写后进行同桌交流。全班交流时,指名口述思考方法。4.完成教材都6页的第8题。先引导学生看清题意,“连线”就是把意义相同的两个算式连起来,在此渗透“对应”的数学思想。指名口述连线答案,并要求说出这样连的原因。对学生易错的题目,教师要让学生对错题进行辨析。三、解决问题完成教材第6页的第9题。1.教师出示主题图。让学生仔细观察,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引导学生用“小朋友在做什么?每组有几人,有几组”这样的句式来说,便于学生理解图意,列出乘法算式。2.让学生尝试独立解决问题。对于学困生,教师要进行个别地指导和帮助。3.全班交流时,教师指名扮演,再让学生口述解题过程。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五、作业设计教学反思本节练习课是让学生在初步学习了乘法的意义,掌握了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的基础上,进一步感受用乘法解决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更简便的这一道理。教材练习设计通过创设生活中的情境,引导学生解决问题。通过解决问題,既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乘法的意义,又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价值。

第一单元表内乘法(一)第3课时2的乘法口诀【教学内容】教材第7页的例1、例2及课堂活动、练习二的1、2题。【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改编乘法口诀的过程,掌握2的乘法口诀并能应用口诀口算2的乘法算式。2.初步学会选择有用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类、类比,培养思维能力。3.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初步感受乘法口诀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的价值。【重点难点】重、难点:理解乘法口诀的来源,熟记口诀。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小朋友们在家里喜不喜欢帮助爸爸妈妈做家务啊?小云和我们很多小朋友一样,也是一个喜欢帮助爸爸妈妈做家务的好孩子。今天,他们家要来客人,爸爸妈妈非常忙,小云决定帮忙给客人递拖鞋。1.多媒体出示两个客人进门。师:哇!有客人来了,小云要拿拖鞋给客人。一个客人需要2只拖鞋,那两个客人需要几只拖鞋?可以怎样计算呢?根据学生回答板书:2+2=4。2.多媒体又出示一个客人。问:现在一共有几个客人?需要几只拖鞋?可以怎样计算?根据学生回答板书:2+2+2=6。3.多媒体再出示一个客人。问:现在一共需要几只拖鞋?怎样列算式?根据学生回答板书:2+2+2+2=8。问:上面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想一想我们学过的知识,它们还能用别的方法来表示吗?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并引导学生理解:2个2相加,乘法可以写作2×2,3个2相加可以写作2×3……2+2=2×2=42+2+2=2×3=62+2+2+2=2×4=84.多媒体出示第五个客人。问:现在需要几只拖鞋?用加法怎样计算?乘法呢?根据学生回答板书:2+2+2+2+2=2×5=10……2+2+2+2+2+2+2+2+2=2×9=18二、探究新知1.师:你发现这些乘法算式有什么共同点?我们可以根据这些乘法算式来编出2的乘法口诀。前面一个乘数都是2,我们在乘法口诀中就把二放在最前面。后面一个乘数是几,我们就把几放在二的后面。积放在两个乘数的后面。由此可以得出2的乘法口诀的第一句:二二得四,表示2乘2得4;第二句:二三得六,表示2乘3得6。那第三句怎么说呢?表示什么意思?第四句呢?2乘5的积是两位数,为了顺口,我们就把“得”字去掉,说成“二五一十”。那后面几句口诀你们会编了吗?2+2=2×2=4二二得四2+2+2=2×3=6二三得六2+2+2+2=2×4=8二四得八2+2+2+2+2=2×5=10二五一十2.给学生1分钟时间背口诀。师:你背了几句口诀?谁背得最多?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口诀的?愿意把你的方法说给同学们听听吗?(引导学生找出相邻两句口诀间的联系。)3.多媒体出示滑冰图。问:共有几人在滑冰?用乘法如何算,用了什么口诀?学生讨论回答。4.课堂活动。第1题,要让学生动手摆小棒,然后说算式和口诀,可采取你摆我说、自己边摆边说或老师摆学生说等形式进行,加深学生对2的乘法口诀的理解。特别注意除“摆2次”外,其他的摆法都要启发学生根据摆小棒的结果说出两个乘法算式,并巩固用一句口诀算两道乘法算式的知识。第2题对口令,也可采取老师和学生或学生和学生对口令等形式进行,使学生熟悉口诀并运用乘法口诀。同时,还要注意的是在对口令的过程中,提示学生进行用一句口诀对出两道乘法算式的活动。三、巩固练习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二的第1题和第2题。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你用什么方法记忆2的乘法口诀?学生讨论发言。五、作业设计1.课堂作业略课后作业板书笔记

第一单元表内乘法(一)第4课时1的乘法口诀【教学内容】教材第8页例3及练习二第3、5、6题与思考题。【教学目标】经历编制1的乘法口诀的探索过程,感知1的乘法口诀的来源,熟记1的乘法口诀,能用口诀进行计算。【重点难点】重点:经理编制1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知道1的乘法口诀的来源,熟记1的乘法口诀。难点:理解1的乘法口诀的来源。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前面我们学习了2的乘法口诀,大家都掌握得很不错。今天我们来学习1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1.教师引导学生编口诀。(1)课件出示1根小棒,提问:这是几个几,你能用乘法列算式吗?指名口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1=1。教师指出:根据这个乘法算式我们可以编一个乘法口诀“一一得一”。全班齐读口诀,教师板书:一一得一。(2)课件出示2个1根小棒。(结合课件动画1根1根地出现。)提问:现在是几个几?怎样用算式表示?口诀可以怎样编?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回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2=2,一二得二。追问:1×2=2表示什么?一二得二可以计算哪些乘法算式?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交流得出1×2=2表示2个1相加得2,也可以表示1个2得2。一二得二可以计算1×2=2,也可以计算2×1=2。(3)课件出示3个1根小棒,提问:你能列出乘法算式和编一个乘法口诀吗?学生同桌交流后,全班交流。教师指名回答后板书:1×3=3,一三得三。2.学生自主摆小棒,编口诀。刚才我们编了1的乘法口诀的前3句,你还能继续往下编吗?请同学们拿出你们的小棒,一边摆小棒,一边写算式,并编出相应的口诀。请同学们注意,在摆小棒的时候,要1根1根地摆,还要数出有几个1。学生自行摆小棒、写算式、编口诀。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学困生予以一定的指导。3.交流反馈。刚才大家编出了1的乘法口诀,能把你编的口诀跟大家交流一下吗?学生口述编口诀的过程。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4=4一四得四1×5=5一五得五1×6=6一六得六1×7=7一七得七1×8=8一八得八1×9=9一九得九全班齐读1的乘法口诀。4.找规律,记口诀。(1)观察乘法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得出:1乘几,积就是几。(2)用你喜欢的方法背口诀。(3)多种形式背诵口诀。顺背、倒背、同桌互背、全班齐背、指名抽背。5.巩固口诀。(1)对口令。(完成教材第9页“课堂活动”的第1题。)师生、生生对口令。(2)说算式,对口诀。(完成教材第9页“课堂活动”的第2题。)请同学们想一想,3×1得多少?用什么口诀?为什么用这句口诀。通过交流让学生明确:无论是3×1还是1×3都可以用“一三得三”这句口诀计算出结果。这和前面学习的2的乘法口诀一样,一句口诀可以计算两个乘法算式。同桌合作:一个学生说出两个乘法算式,另一个学生说出相应的乘法口诀。还可以一个学生先说出乘法口诀,另一个学生说出乘法算式。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练习二”的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同桌相互说说每题应用的乘法口诀。集体订正,指名说说自己的想法。2.完成教材“练习二”的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反馈。教师归纳:在比较大小时,要先算出算式的结果,再比较大小,这样不容易错。3.完成教材“练习二”的第6题。先让学生独立练习,接着同桌互对答案、交流,然后教师指名口答,并让计算错误的学生说说原因。4.完成教材“练习二”的思考题。(本题是训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类比推理能力,创造能力和应用口诀的能力。题目有一定的难度,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用。)引导学生认真观察题图,理解图意:把一个图形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图形,并学会怎么分。通过类比、推理,探索出本题的答案。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五、作业设计1.课堂作业略2.课后作业板书笔记1的乘法口诀1×1=1一一得一1×2=2一二得二1×3=3一三得三1×4=4一四得四1×5=5一五得五1×6=6一六得六1×7=7一七得七1×8=8一八得八1×9=9一九得九教学反思在上节课学习了2的乘法口诀之后,学生对乘法已经有初步的认识。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再次尝试自己编制口诀。记忆口诀,并通过练习让学生巩固口诀,学生运用口诀。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乘法口诀的来源,为继续学习乘法口诀奠定坚实的基础。本科教学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教师的语言如果能简练些会更好,提示性的语言还要更少些,把课堂还给学生。

第一单元表内乘法(一)第5课时3的乘法口诀【教学内容】教材第11页例1、例2及课堂活动与练习三第1、2题。【教学目标】经历3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感知3的乘法口诀的来源,熟记3的乘法口诀。【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并熟记3的乘法口诀。难点:熟记3的乘法口诀。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课件出示3人一组,共2组小朋友在跳绳。引导: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几个人一组?有几组?学生观察图,教师指名回答。提问:一共有几人?你能列出乘法算式吗?拥有哪句口诀?指名回答。(学情预设:学生列出3×2=6或2×3=6,两个算式应用“二三得六”这句口诀。)教师:同学们真棒,利用我们学过的2的乘法口诀解决了问题,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3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1.理解图意,填补表格。(1)追问:如果有3组,一共有几人?你是怎样想的?(教师边提问边利用课件出示情境图和表格。)学生独立思考后教师指名口答,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想法:①3+3+3=9;②两组6人,三组比两组多一组,多了3人,6+3=9;③通过数人数得出共有9人。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表格“3组”对应“人数”栏上标上得数9。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学生算出4组、5组、6组各有几个小朋友,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把结果填在表格里。(2)提问:从表格里你发现了什么?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得出:每一个不同的组数就对应着一个不同的人数。从左到右组数依次增加1,人数就依次增加3。请你根据表格里的组数和人数的规律,猜猜7个组、8个组、9个组各有多少人。学生同桌交流后,教师指名口答,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最后教师把表格补充完整,验证学生的猜想。2.尝试编口诀。(1)同学们,“3组有9人”你能用乘法算式表示吗?为什么这样列式?教师指名回答,并板书:3×3=9。提问:你能根据3×3=9试着编一句乘法口诀吗?并说说你这样编的理由。引导学生根据编1,2的乘法口诀的经验,编出3×3=9的口诀:三三得九。(2)让学生运用刚才的方法,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写出乘法算式,并编出相应的乘法口诀。学生独立列乘法算式,编口诀,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集体反馈时,教师根据学生口答板书:3×3=9三三得九3×4=12三四十二3×5=15三五十五3×6=18三六十八3×7=21三七二十一3×8=24三八二十四3×9=27三九二十七3.找规律,记口诀。(1)全班同学齐读3的乘法口诀。提问:3的乘法口诀一共有几句?有什么规律?(学生发现的规律可能有多种,只要合理,教师都要予以肯定。重点引导学生发现相邻两句口诀之间都相差3。)(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口诀,重点引导学生利用刚才发现的规律记口诀。4.用口诀。(教学例2)(1)课件出示教材第11页例2。3×6=7×3=(2)请同学们想一想,计算这两道题各用哪句口诀?计算结果是多少?学生独立思考后,同桌交流。教师指名口答,并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6=18口诀:三六十八7×3=21口诀:三七二十一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12页“课堂活动”的第1题。教师请2个学生上台演示,一个学生用小棒摆出三角形,另一个学生说出乘法算式及所应用的乘法口诀。然后让学生同桌之间合作轮流摆一摆、说一说,教师巡视指导。2.完成教材第12页“课堂活动”的第2题。学生独立思考后直接在表格中圈出3乘1,2,3,…,9的积。反馈时,教师指名学生说说积分别是多少,根据哪句口诀得出的。3.完成教材第12页“课堂活动”的第3题。同桌两人合作对口令。4.完成教材“练习三”的第1、2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反馈。反馈第1题时让学生说说应用的乘法口诀。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们学会了什么?3的乘法口诀共有几句?相邻两句口诀有什么联系?你能背出3的乘法口诀吗?五、作业设计1.课堂作业略2.课后作业板书笔记教学反思学习3的乘法口诀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1,2的乘法口诀,对口诀的结构和意义都有所了解。教学时,以“扶——半扶半放——放”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参与编制乘法口诀的过程,理解乘法口诀的来源,掌握编制乘法口诀的方法,利用相邻乘法口诀间的联系来理解并记忆乘法口诀,让学生经历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整个教学过程,始终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活动、思考和交流中体验学习的过程,提高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教师的评价语言过于苍白,针对性不强,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评价语言的运用,让每一节课都能给学生带来收获。

第一单元表内乘法(一)第6课时练习课【教学内容】教材第13~14页内容。【教学目标】熟记1,2,3的乘法口诀,并能应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重点难点】重点:熟练运用3的乘法口诀进行口算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难点:在能够正确、迅速计算的同时,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要进行有关3的乘法口诀的综合练习。(板书课题。)二、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13页的第3、5、6题。(1)让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口答。(2)全班交流时,要求学生说出相应的口诀,教师进行有针对性指导。(3)在反馈过程中,注意教育学生要养成认真计算、细心检查的好习惯。2.完成教材第14页的第7题。先让学生读口诀,然后要求学生根据口诀写出相应的两个乘法算式,最后集体反馈。3.完成教材第14页的第8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教师用实物投影展示个别学生的答案。并强调练习时要看清运算符号,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口算。4.完成教材第14页的第9题。引导学生先从下往上观察表格,再想口诀。反馈时指名说说是怎样想的,有什么发现。三、解决问题1.完成教材第13页的第4题。(1)用课件逐题出示图文。(2)先让学生独立看图,从中获取信息,理解题意,再列式解答问题。(3)全班交流时,教师引导学生口述口算依据和过程。2.完成教材第14页的第10题。(1)课件出示题图,让学生认真观察后体温: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指名口答)(2)让学生独立解答,然后组织全班交流。通过交流让学生明确:求“8个3人间一共能住下多少人”?实际上就是求8个3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利用乘法口诀“三八二十四”就可以求出结果是24人。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五、作业设计板书笔记练习课5×3=15(元)或3×5=15(元)3×4=12(元)或4×3=12(元)8×3=24(人)或3×8=24(人)教学反思这节课首先通过谈话,唤起学生的记忆,为接下来的练习扫清了障碍。然后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技能。在交流辨析中,巩固乘法口诀,为后面学习表内除法作铺垫。接着通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进一步巩固乘法口诀,感受到乘法在生活当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同时增加学生的审题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解决策略。最后通过小结帮助学生对课堂知识进行回忆,提高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第一单元表内乘法(一)第7课时乘加乘减【教学内容】教材第15页例3,课堂活动以及练习四第1~4题。【教学目标】1.初步体会乘加、乘减计算与生活的联系。2.能灵活运用1~3的乘法口诀口算乘加、乘加算式。3.结合剧情情境,理解乘加、乘减计算的算理。4.结合情境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重点难点】重点:乘加、乘减与生活的联系。难点:运算的法则。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1.读口诀,说算式。二三得六(2×3=6,3×2=6)一四得四(4×1=4,1×4=4)三四十二(4×3=12,3×4=12)2.根据图示写算式。★★★★★★★★★算式是:(3×3=9)或者(3+3+3=9)◆◆◆◆◆◆◆◆◆◆◆◆算式是:(3×4=12)或(3+3+3+3=12)说一说每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要点:3个3是多少?4个3是多少?二、探究新知出示教材例3思路一:教师:数一数每组同学的人数,你能发现些什么?学生:有3个组是每组3人,有1个组是2人。教师:这些数真有特点。有3个组都是3人,有一个组却比其他组少1人,也就是2人。你能用什么办法求出一共有多少人吗?请先想一想,再在小组内说一说你的想法。教师:你们解决“求一共有多少人”的问题了吗?哪个组愿意来向大家介绍你们的想法和解决办法?学生1:我们用加法做:3+3+3+2=11(人)。学生2:我们先算出3个3人一组的一共有多少人,用3×3=9(人),再加上2人,是11人。教师:能列出一个算式吗?学生2:3×3+2=11(人)。学生3:我想如果把2人组增加1人,这样每组都是3人,一共有4个组,用3×4=12(人),再减去多算的1人,是11人。教师:怎样列算式呢?学生3:3×4-1=11(人)。教师:真不错,用了假设这种方法帮助解决了这一问题。教师:(指3×3+2)这个算式是先算3×3,还是先算3+2?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发言,最后教师小结:因为3×3+2表示3个3人一组再加上2人,求一共有多少人,即先把3人一组的这3个组的总人数算出来。所以,3×3+2应先算3×3,再用3×3的积加2。教师:你们想一想3×4-1先算什么呢?教师:(指3×3+2,3×4-1这两个算式)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是什么?学生:乘加、乘减。教师:一个算式中有乘有加或有乘有减,你知道先算什么吗?学生:先算乘,再算加或减。思路二:1.提出问题:有哪些方法可以知道有多少个小朋友?(预设:①用加法计算——3+3+3+2。②点数的方法——挨个数。③点数的方法——先数前三组,再接着点数。)2.情境导学教师引导:先点数前3组就相当于先算前3组有多少人,算式可以怎样列?(3×3)然后再接着点数就相当于再增加几人,因此算式又可以怎样列?(3×3+2)强化理解,抓3个要点:(1)3×3表示什么?学生:3组小朋友共有多少人。(2)为什么要“+2”?学生:比3组小朋友要多出两人。(3)3×3+2表示什么意思?学生:比3个3多2。3.方案选优比较两种方法(连加和乘加),哪种更好?乘加计算更快、更简便。4.同类对比还可以乘减——3×4-1。对比分析理解,抓3个要点:(1)为什么不加要减?为什么要“-1”?(结合图示)学生:还差一人才能组成4个3。(2)为什么“×4”?学生:把这些同学看成4组。(3)3×4-1表示什么意思?学生:比4个3少1。5.结论验证第一个算式3×3+2,先求出3组有多少个,再加上第4组的2个,也就是先算乘,再算加。再看第二个算式,3×4-1,先求4组有多少个,再去掉1个,先算乘,再算减。因此,乘加、乘减的算式,应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减法。三、课堂小结1.先算乘,再算加减法。2.乘加(或乘减)比连加简便。四、作业设计1.课堂作业略2.课后作业板书笔记乘加乘减例3方法1逐一数★方法23+3+3+2=11(人)★★方法33×3+2=11(人)★★★方法43×4-1=11(人)★★★★教学反思教学本课时,创设了生活中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了较为丰富的观察、思考的素材,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解决问题时,让学生在充分观察、思考的基础上发表各自的见解,引导学生探索不同的解决方法,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的习惯,提现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思想。当然,本课教学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在学生自主探索解法的过程中,没有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的时间,使得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多加注意。

第一单元表内乘法(一)第8课时4的乘法口诀【教学内容】教材第17~19页例1、例2及练习五。【教学目标】经历4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感知4的乘法口诀的来源,熟记4的乘法口诀。【重点难点】重点:掌握4的乘法口诀。难点:熟记4的乘法口诀。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教师利用课件出示3辆汽车图,每辆汽车4个车轮。)你能从图上获得哪些数学信息?(图上共有3辆汽车,每辆汽车有4个车轮。)提问:3辆汽车一共有多少个车轮呢?你能列出算式吗?应用哪句口诀口算呢?学生列出:3×4=12或4×3=12,两个算式都是用“三四十二”这句口诀口算的。引入:今天莪们来继续学习4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1.理解图意,填写表格。(1)追问:如果有4辆汽车,一共有多个车轮?你是怎样想的?(教师边提问边利用课件出示教材第17页情境图和表格。)学生独立思考后教师指名口答,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想法:①4+4+4+4=16;②3辆车12个车轮,4辆比3辆多1辆,多了4个车轮,12+4=16;③通过数车轮数得出共有16个。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学生算出5辆、6辆汽车各有几个车轮,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把结果填在表格里。(2)提问:从表格里你发现了什么?引发学生发现:每一个不同的汽车辆数就对应着一个不同的车轮个数。从左到右汽车辆车依次增加1,车轮个数就依次增加4。让学生根据表格里的汽车辆数和车轮个数的规律,得出7辆、8辆、9辆汽车各有多少个车轮。教师把表格补充完整,验证学生的猜想。2.尝试编口诀。(1)提问:“4辆汽车16个车轮”你能用乘法算式吗?为什么这样列式?(4×4=16。)你能根据4×4=16试着编一句乘法口诀吗?并说说你这样编的理由。学生独立思考,教师组织学生全班交流,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四四十六。(2)让学生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写出乘法算式,并编出相应的乘法口诀。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指导。最后教师总结,并板书:4×4=16四四十六4×5=20四五二十4×6=24四六二十四4×7=28四七二十八4×8=32四八三十二4×9=36四九三十六3.找规律,记口诀。(1)4的乘法口诀一共有几句?有什么规律?(重点引导学生发现相邻的两句口诀之间都相差4。)(2)引导学生利用发现的规律记口诀。4.用口诀。(教学例2)(1)课件出示教材第17页例2。4×8=5×4=(2)请同学们想一想,计算这两道题各用哪句口诀?计算结果是多少?学生独立思考后,教师指名口答,并板书:4×8=32口诀:四八三十二5×4=20口诀:四五二十教师:“四八三十二”这句口诀还可以计算哪个乘法算式?“四五二十”呢?“四四十六”可以吗?为什么?指名学生口答后,教师归纳:根据一句乘法口诀一般可以写出两个乘法算式。(两个因数相同的乘法算式除外。)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17页“课堂活动”的第1题。教师请2个学生上台演示,一个学生摆小棒(每组4根),摆若干组;另一个学生说出乘法算式及所应用的乘法口诀,再集体评价、反馈。2.完成教材第17页“课堂活动”的第2题。以不同形式对口令,巩固乘法口诀。3.完成教材第18页“课堂活动”的第3题。教师组织学生以接龙的形式展开游戏,要求每位学生完整地描述“几只青蛙几张嘴,几只眼睛几条腿”。全班交流时,教师设问:刚才大家算1只青蛙1张嘴用了什么口诀?(1的口诀。)算2只眼睛4条腿用了什么口诀?(2的口诀。)算8只眼睛16条腿用了什么口诀?(4的口诀。)最后教师指出:我们已经学习了1~4的乘法口诀,我们不仅要熟练地背诵这些口诀,还可以利用这些口诀解决我们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什么?4的乘法口诀共有几句?相邻两句口诀有什么联系?你能背出4的乘法口诀吗?五、作业设计1.课堂作业略2.课后作业板书笔记4的乘法口诀例1:4×4=16四四十六4×5=20四五二十4×6=24四六二十四4×7=28四七二十八4×8=32四八三十二4×9=36四九三十六例2:4×8=32口诀:四八三十二5×4=20口诀:四五二十教学反思本节课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主动探索4的乘法口诀,学生体验了自主探索的乐趣,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也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教学时,首先让学生观察,结合已有的知识发现新知识,既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同时也为进一步学习新知奠定基础。接着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与思考,去发现规律,熟记口诀。本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教师生搬硬套教案,对学生的错误没有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应当抓住学生的典型错误进行分析、纠正,这样才会使学生的记忆更深刻。

第一单元表内乘法(一)第9课时5的乘法口诀【教学内容】教材第20~21页例1、例2、课堂活动及练习六。【教学目标】1.经历5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感知5的乘法口诀的来源,熟记5的乘法口诀。2.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类、类比,培养学生推理、概括、记忆等能力。【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并熟记5的乘法口诀。难点:熟记5的乘法口诀。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教师利用课件出示小朋友喜迎北京奥运会的情境图。)你从图上获得了哪些信息?学生交流后,教师用课件出示一面五环旗。教师:这是奥运会的会旗,旗上画的是什么?数数看有多少个圆环?指名口答,教师追问:一面小旗有5个圆环,用乘法算式怎样表示?可以用哪句口诀?指名回答。提问:4面小旗一共有多少个圆环呢?用乘法算式怎样表示?用哪句口诀口算的。(教师边用课件出示4位小朋友分别举着五环旗的情境图,边提问)学生易列出:5×4=20或4×5=20,两个算式都是用“四五二十”这句口诀口算的。提问:如果有5面五环旗,一共有多少个圆环?设疑:用乘法算式怎样表示?怎么算?今天我们来继续探究5的乘法口诀,解决这类问题。(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1.理解图意,填补表格。(教材第20页例1)(1)教师继续用课件出示5位小朋友分别举着五环旗的情境图和表格。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可能有以下几种想法:①5+5+5+5+5=25;②4面五环旗有20个圆环,5面比4面多1面,多了5个圆环,20+5=25(个);③通过数圆环数得出共有25个。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表格“5”对应的“圆环”栏上写出得数25。(2)提问:那么6面、7面、8面、9面小旗各有多少个圆环呢?引导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将表格补充完整,教师讲评,集体订正。2.尝试编口诀。让学生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写出乘法算式,结合前面编写1~4乘法口诀的经验,尝试编出相应的乘法口诀,并在小组内交流。学生独立列乘法算式,编口诀,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集体反馈时教师根据学生口答板书:5×5=25五五二十五5×6=30五六三十5×7=35五七三十五5×8=40五八四十5×9=45五九四十五3.找规律,记口诀。(1)提问:5的乘法口诀一共有几句?有什么规律?学生发现的规律可能有多种,只要合理,教师都要予以肯定。重点引导学生发现相邻的两句口诀之间都相差5。(2)引导学生利用刚才发现的规律熟记口诀。4.用口诀。(教学教材第20页例2)(1)课件出示。5×7=。(2)请同学们想一想,计算这道题要用哪句口诀?计算结果是多少?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5×7=35口诀:五七三十五追问:“五七三十五”这句口诀还可以计算哪个乘法算式?今天学习的这些口诀中哪些可以计算两个乘法算式,哪句口诀不可以?为什么?指名口答后,教师归纳:一句乘法口诀一般都可以算两个乘法算式,两个因数相同的乘法算式除外。(3)让学生独立完成“算一算”,教师指名口答,让学生说说每个乘法算式应用的是哪句乘法口诀。最后让学生全班齐读这四个乘法算式。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21页“课堂活动”的第1题。同桌两人合作,对口令。2.完成教材第21页“课堂活动”的第2题。学生先独立应用口诀编儿歌,然后在小组内交流:1只手有5个手指,2只手有10个手指,3只手有……最后全班交流。3.完成教材第21页“课堂活动”的第3题。(1)教师点明题意:用5分别乘1~9,所得的积写在表格第二行相应的位置上。学生独立填写后,教师用课件逐一显示出来,全班订正。(2)全班齐读所得的积后,教师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讨论交流可能有以下发现:①相邻的两个积相差5。②5与1,3,5,7,9相乘的积的个位上都是5。③5与2,4,6,8相乘的积的个位上都是0。教师指出:我们可以利用这些规律,帮助我们熟记5的乘法口诀。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5的乘法口诀。)有什么规律?你能背出5的乘法口诀吗?让学生说规律,背口诀。五、作业设计1.课堂作业略2.课后作业板书笔记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乘法的意义和学习了1~4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列算式编口诀和记忆口诀的方法,因此教学时通过创设情境放手让学生尝试编口诀,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迁移类推,自主探究5的乘法口诀。教师只在关键处启发、点拨。学生在编乘法口诀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归纳概括、迁移类推的能力,而且从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和学习数学的乐趣。

第一单元表内乘法(一)第10课时练习课【教学内容】教材第22页练习六。【教学目标】1.熟记1~5的乘法口诀,能熟练应用口诀进行口算。2.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培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点难点】重点:熟练运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口算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难点: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要进行有关5的乘法口诀的综合练习。(板书课题)二、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21页的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对答案,全班齐读口诀和相应的算式。提问:我们学过的1~5的乘法口诀中,哪几句口诀只算一个乘法算式?指名口答,并板书。2.完成教材第22页的第2题。(1)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反馈。(2)反馈时注意学生解法的多样化,如9×5圆.TIF;Z*4;Y*4,JZ〗5×9,方法一:学生可以通过计算两个算式的结果来比较大小,两边都等于45;方法二:也可以通过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比较大小,两个算式都表示5个9相加或9个5相加,所以两个算式相等;方法三:因为两个乘法算式应用的口诀相同,所以结果一定相等。最后教师要指出:解答这样的题目时要看清题目,认真审题,选择适当的计算方法进行口算。3.完成教材第22页的第3题。让学生以小组比赛的形式进行口算,再集体反馈。反馈时教师强调要养成认真计算的好习惯。4.完成教材第22页的第4题。让学生独立口算后,集体订正。引导学生发现:乘法算式可以转化乘加或乘减的算式;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5.完成教材第22页的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后,引导学生:观察5+5=10、5×5=25、5-5=0这三道算式,并让学生说说发现了什么?小结:所填的运算符号不同,所得的结果也不一样。三、解决问题完成教材第22页的第6题。1.课件出示医院里护士拿药的情境。让学生说说图上有什么?护士在干什么?指名学生口答。2.利用课件出示一板药,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每板药有多少粒?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指名板演,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3.课件出示第(2)小题图,引导学生观察,明确题意:图上有6板药,每板有5粒,要求一共有多少粒。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列式解答。全班交流时,教师引导学生口述口算依据和过程。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联系,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困惑?五、作业设计板书笔记练习课2×5=10(粒)或5×2=10(粒)5×6=30(粒)或6×5=30(粒)

第一单元表内乘法(一)第11课时整理与复习【教学内容】教材第23~24页内容。【教学目标】1.通过整理和回顾本单元的知识,构建系统的知识结构。2.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熟悉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熟读乘法算式。3.通过归纳整理1~5的乘法口诀,理解乘法口诀间的关系,熟练掌握乘法口诀,并利用口诀计算和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重点难点】重点:整理本单元的知识内容,构建系统的知识结构。难点: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点名课题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要通过整理与复习,巩固我们这一单元所学的知识。(板书课题)二、归纳整理1.复习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1)教师利用课件出示:▲▲▲▲▲▲▲▲▲▲▲▲▲▲▲▲▲▲▲▲一共有多少个三角形?加法算式:()乘法算式:()()(2)指名口答,并说说这样列式的理由。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同桌相互说说这2个算式的读法及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2.归纳、整理1~5的乘法口诀。(1)填一填。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23页的填口诀练习。集体订正时,教师用投影仪出示学生填好的正确的口诀表。(2)读一读,让学生小组讨论:表里的乘法口诀是怎样排列的?让学生用1~5的乘法口诀卡片摆出一个排列有规律的表,然后在小组内交流。(3)利用乘法口诀进行口算。①教师说几句口诀,指名口答出相应的乘法算式。②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练习七”的第1题,集体订正。3.应用口诀解决问题。(1)完成教材第23页的第2题。①课件出示题目,引导学生理解题意。②让学生画一画、填一填,然后同桌交流。③集体反馈时用投影仪展示学生的答案,并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列式和根据哪句口诀口算的。(2)完成教材第24页的第3题。①课件出示题图,提问:仔细观察,三种颜色的圆片是按什么样的规律排列的?每组中黄、红、蓝圆片各有几个?②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③组织集体交流。三、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有什么问题?小结:我们知道了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以及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还学习了1~5的乘法口诀,并利用口诀进行口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四、作业设计板书笔记

第一单元表内乘法(一)第12课时练习课【教学内容】教材第24~25页的内容。【教学目标】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乘法知识,熟记口诀,熟练利用口诀计算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难点】重、难点:进一步巩固乘法知识,熟记口诀,熟练利用口诀计算和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上节课我们复习了乘法的意义和1~5的乘法口诀以及应用口诀进行口算和解决问题,说说看,你都掌握了吗?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相关练习进一步巩固这部分知识。(板书课题)二、解决问题1.完成教材第24页的第2、3题。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进行全班交流。在全班交流时,教师选几题让学生说说是应用哪句口诀进行计算的,乘加、乘减的算式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2.完成教材第25页的第4题。(1)让学生观察题图并理解题意。(1)让学生独立解答后,结合具体的情境说说自己的想法。3.完成教材第25页的第5题。(1)(课件出示课题图。)认真观察题图,你从图上获得了哪些信息?(牛奶每瓶2元,有5瓶;饼干每包5元,有3包;蛋糕每个4元,有3个;面包每个3元,有6个。)(2)提问:小红买3个蛋糕,要用多少元?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指名口答,并让学生说说这样列式的理由。(3)教师:你还能提出并解决哪些数学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后,同桌交流,然后全班反馈。4.完成教材第25页的第6题。(1)引导学生读题、观察图,弄清题目中隐含的一个条件“共有5只小兔”。(2)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集体订正时说说这样列式的理由和应用的口诀。5.完成教材第25页的第7题。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交流,最后集体反馈。全班交流时引导学生讨论:你用什么方法迅速判断出算式的运算?教师小结:方法有:(1)排除法。先用加法试算,如果与算式后面的结果不符那就是要用乘法计算。(2)初步判断法。先初步把算式结果与算式的两个数的大小进行比较,如果相差较大一般就用乘法……6.完成教材第25页的第8题。(1)先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规律写出积是18和16的所有乘法算式,然后独立填空,教师巡视,对学困生进行指导。(2)集体讲评,教师用投影仪展示学生的解答。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算式,说说自己的想法。学生独立思考后,组织全班讨论交流。三、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有什么问题?小结:通过这节课的练习,大家不仅对乘法的意义和1~5的乘法口诀掌握得更熟练了,而且还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四、作业设计板书笔记练习课5.(1)3×4=12(元)或4×3=112(元)(2)小红买5瓶牛奶要用多少元?5×2=10(元)或2×5=10(元)……6.5×6=30(根)或6×5=30(根)

第二单元角的初步认识第1课时角的初步认识(1)【教学内容】教材第26~28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角,能在平面图中辨认出角,了解角的各部分名称。2.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重点难点】重点:会辨认角,能说出角的各部分名称。难点: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1.出示教材第26页单元主题图。(1)观察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2)指名回答,引导学生尽可能找出图中的角,并用课件闪现学生找出的角。2.引入课题。这节课,我们来探索角的有关知识。(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1。(1)(出示教材第27页例1情境图。)在图中你又看到了什么?指名回答,引导学生指出钟面上、剪刀上、水管上、折扇上的角。随着学生回答,教师用课件闪现学生发现的角。(2)生活中哪些地方还能找到角?小结: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角。2.教学例2。(1)折角。让学生用一张正方形的纸尝试折出角。教师选择学生折出的大小不同的角贴在黑板上,并有意识地将角放置于不同的位置。组织活动:你们摸一摸角的这儿(两边及顶点),有什么感受,再看看贴在黑板上的角,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发现角的特征。(2)做活动角。如果给你一颗图钉,两条硬纸条,你能做一个活动角吗?你能按老师的口令拉动活动角吗?教师指出:角是有大小的,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3)认识角的各部分的名称。①抽象出角的图形。课件演示:由活动角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角。教师指出:角有1个顶点,两条边。让学生用三角板任意画一个角并标出顶点和边。(4)教学直角。①教师指着一块三角板上的直角向学生介绍什么是直角。指出:三角板上有1个角是直角。想一想:长方形和正方形上有几个直角?学生回答后,教师向学生介绍:我们可以在直角上标上符号“┐”来表示直角。②介绍判定直角的方法。教师指出:判定一个角是不是直角要用三角板的直角去比,如果这个角与三角板上的直角一样大,那么这个角就是直角。让学生用直角的判定方法通过操作活动思考:课桌面、数学书的封面、黑板面上各有几个角,它们都是什么角。三、巩固迁移1.巩固练习。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练习八”的第1、2、3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在第2题中,数六边形的角时,学生可能会出现重复和遗漏的情况。教师要引导学生有序地数。对于第3题,学生能直观地判断出直角并用符号标出即可。如果有学生要先用三角板量后再指出哪些是直角,教师也要给予鼓励。2.探究。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28页“课堂活动”。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想法,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对于第2题,可能大部分学生会误认为有2个角,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和交流,发现有3个角。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并归纳如下:初步认识角,了解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认识直角,掌握判定直角的方法,体会现实生活中存在大量的角。五、作业设计1.课堂作业略2.课后作业板书笔记角的初步认识(1)长方形、正方形的4个角都是直角。判定直角的方法:用直角三角板上的直角去比一比。教学反思本课时的教学过程突出体现活动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既有学生的观察和思考,又有学生的操作和表述。既有学生个体独立思考,又有学生间的合作交流。充分调动学生的口、手、眼、脑等学习感官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单元角的初步认识第2课时角的初步认识(2)【教学内容】教材第28~30页的内容。【教学目标】经历认识锐角和钝角的过程,会借助三角板等工具上的直角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重点难点】重点: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难点:会辨认锐角和钝角。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学到了哪些有关角的知识?(指名回答,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知识要点,重点引导学生回忆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的方法。)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需要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去比一比。如果这个角与三角板上的直角一样大,那么这个角就是直角。二、探究新知1.教学教材第28页例3。(1)操作比较。让学生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找出直角。教师用课件演示比较过程如下图所示:(2)观察。通过刚才的操作,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可能会说:中间的角比直角小,右边的角比直角大。(3)初步感知锐角和钝角。第一个角是直角;第二个角比直角小,这个角是锐角;第三个角比直角大,这个是钝角。教师适当指导“锐”和“钝”的写法。随着教师的介绍,课件出示:直角锐角钝角2.教学教材第29页例4。(1)认一认,填一填。让学生按题意要求独立解决问题,并与同伴交流想法。(2)全班交流。先指名回答,再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学生可能会说出以下答案:上图中(②、④、⑥)是锐角,(①、⑤)是钝角,(③、⑦)是直角。通过交流,引导学生认识:判断画在方格纸上的角的类型,可以先观察,能看出的可直接判断。不容易看出的,可用三角板比一比。3.说一说。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见过哪些角,分别是什么角?教师可先示范说一说。如红领巾上有两个锐角,一个钝角;国旗上有四个直角……三、巩固练习1.巩固练习。(1)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练习八”的第4、5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组织交流。对于第4题,交流时,教师要让学生说一说辨认的方法。对于第5题,交流时,教师要让学生指着图说出直角。(共有8个直角)(2)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29页“课堂活动”。对于第1小题,让学生用手臂做出大小不同的角,其中应包括直角、锐角和钝角。交流时,教师可让个别学生示范,并适时进行指导。对于第2小题,让学生用自己课前准备的小棒分别摆出一个直角、一个锐角和一个钝角,并与同伴交流。教师巡视,及时了解学生在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完成上述操作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分别画一个直角、锐角和钝角并组织交流。2.拓展练习。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练习八”的思考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想法,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让学生实际操作,由于有不同的剪法,就有不同的答案:(1)三个角(一个直角、两个锐角);(2)四个角(两个直角、一个锐角、一个钝角);(3)五个角(三个直角、两个钝角)。(1)(2)(3)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惑的地方?你在本节课表现如何?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归纳小结,重点强调:本节课,我们初步认识了锐角和钝角,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我们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与这些角进行比较,再作出判断。但如果有些角我们能够直接看出它们比直角小或者比直角大,就不必再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去比较了。五、作业设计1.课堂作业略2.课后作业板书笔记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既有教师的教具演示活动,又有学生的观察、操作、比较、归纳、应用等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学习感官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课堂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但在教学中有个问题:当我们在描述钝角时,可以这样说:“钝角比直角大”,而有的教师却说:“比直角大的角是钝角”。笔者认为这句话不够妥当,因为随着学生将来对角的认识的进一步拓展,这句话就不正确了,180°角比直角大,它是钝角吗?显然不是,大于180°角是钝角吗?显然也不是,所以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表达必须是严谨的。

第三单元表内乘法(二)第1课时6,7的乘法口诀【教学内容】教材第31~32页的内容。【教学目标】经历编制6和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能背出6和7的乘法口诀,能应用6和7的乘法口诀正确计算有关的乘法算式,并能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重点难点】重点:理解6和7的乘法口诀的意义及来源。难点:记忆口诀,并应用口诀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复习。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乘法口诀?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全班学生齐背1~5的乘法口诀。2.引入。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6和7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1.教学教材第31页例1。(1)出示例1情境图,引出问题。(让学生观察例1的教学情境图。)根据这幅图,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通过交流,引导学生提出以下几个问题:①1本台历6元,6本台历多少元?7本、8本、9本台历呢?②1个星期7天,7个星期多少天?8个、9个星期呢?(2)列出算式。根据乘法的意义,你能列出算式解决上面的问题吗?引导学生列出算式:①6×6=6×7=6×8=6×9=②7×7=7×8=7×9=你能算出上面每个算式的得数吗?让学生独立思考,并算出上面每个算式的得数。交流时,教师要求学生说明每道算式的计算过程。如计算6×6=36时,有的学生可能这样推算:因为6×5=30,所以6×6=6×5+6=36;根据乘法的意义,可知6×7就是6个7(或7个6)相加,等于42……(3)编制口诀。谁能根据“6×6=36”“6×7=42”“7×7=49”这三个算式分别编一句乘法口诀?指名回答,引导学生编出“六六三十六”“六七四十二”“七七四十九”三句口诀。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并呈现以下算式及口诀:教师指出:前四句是6的乘法口诀,后三句是7的乘法口诀。(4)记忆口诀。①全班读一读口诀。②学生个人记忆口诀。③同桌对口令。④师生对口令。2.应用口诀。(教学教材第31页例2)让学生独立完成例2,然后在小组内说说每个算式分别是用哪句口诀计算的。交流时,学生可能会这样说:8×6=48口诀:六八四十八9×7=63口诀:七九六十三教师:“计算6×8和7×9各用哪句口诀?”指名回答,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一句口诀可以计算两个乘法算式。如根据“六八四十八”可以算出:6×8=48,8×6=48。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32页“课堂活动”的第1题。同桌合作对口令。如:一个同学说“六七”,另一个同学说“四十二”。还可以进行以下训练:一个同学说完整口诀,另一个同学说根据这句口诀能算几个乘法算式。如:甲说:“七八五十六”,乙说“7×8=56,8×7=56”。活动结束后,教师提问:根据一句乘法口诀可以说出几个乘法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进一步强调:一般可以说两个,特殊情况只能说一个(如根据“六六三十六”,只能说5×6=36。)2.完成教材第32页“课堂活动”的第2题。让学生根据题意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即让学生动手摆、动口算,在动手、动口、动脑中理解、记忆乘法口诀。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校,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学生回答后,教师对本节课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指出不足之处并引导全班学生齐背6和7的乘法口诀。五、作业设计1.课堂作业略2.课后作业板书笔记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1~5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时,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学习1~5乘法口诀的思考方法和学习经验来学习6,7的乘法口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在互相交流各自想法的基础上,自觉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学习口诀、记忆口诀。

第三单元表内乘法(二)第2课时练习课【教学内容】教材第32~34的内容。【教学目标】巩固6和7的乘法口诀,能熟练地运用口诀来解决相关问题。【重点难点】重点:巩固6和7的乘法口诀。难点:能应用6和7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旧知巩固,引入课题1.让学生背诵1~7的乘法口诀,并让同桌互背6和7的乘法口诀。2.点明课题。我们已经学习了6和7的乘法口诀,今天我们来进行有关6和7的乘法口诀的练习。(板书课题。)二、自主练习,合作交流1.布置课堂练习。让学生完成教材第32~33页的第1~7题。2.组织交流。组织学生交流各题答案,根据学生在练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适时的有针对性的指导。3.反馈解答。对于1、2题,交流时,引导学生发现一句口诀通常可以算出两个乘法算式的积,且交换因数积不变。对于第3题,练习时,教师可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填的情况。对于第4题,全班交流时,教师要让学生说一说所根据的口诀。通过交流,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熟记口诀的好处。对于第5题,练习时,教师要让学生说说:通过本题练习,你有什么发现?对于第6题中的最后一问,学生可能会提供不同答案,只要合理,教师都应给予肯定。三、师生互动,解决问题1.布置练习。让学生完成第34页的第8~11题。2.组织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全班交流时,教师要让学生说明第8、10、11题的思考过程,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3.反馈评价。针对学生在交流中存在的问题及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指导。对于第8题,教师要引导学理解为什么要求“两个货架上各有多少个热水瓶”要用不同的运算方法。最后指出:求几个积相加用乘法,求几和几相加用加法。对于第9题的最后一句,交流时,引导学生说出不同的答案。对于第10题,交流时,要让学生根据具体的情境说明列式依据以及计算时应用的口诀。使学生能灵活应用6和7的口诀解决问题。对于第11题,交流时,教师要让学生说出情境图中隐含的条件(每6个人划一条船,有4条船),再让学生说明列式的依据。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让学生畅谈自己的收获后教师提出:我们要熟记所学的乘法口诀,因为它不仅能解决生活中的计算问题,还是我们今后继续学习乘法计算的基础。五、作业设计板书笔记练习课

第三单元表内乘法(二)第3课时8,9的乘法口诀【教学内容】教材第35~36页的教学内容,包括例1、例2。【教学目标】1.经历编制8,9的乘法口诀的学习过程,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概括、记忆能力。2.掌握8,9的乘法口诀,并会用口诀正确计算乘法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重点难点】重、难点:掌握8,9的乘法口诀,并学会灵活运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课件出示:播放水中动物活动的短片。)师:小朋友们喜欢看动画片吗?你们最喜欢片中的哪些动物呢?生:红鲤鱼、乌龟、螃蟹……师:你们知道1只螃蟹有几条腿吗?(大屏幕出示1只螃蟹图)我们一起来数一数。生:8条。师:(大屏幕出示书中情境图)现在小明和小红想统计一下1~9只螃蟹的腿的条数,可他们只统计到4只螃蟹就遇到困难,你们谁能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帮帮他们?下面请同桌的同学合作完成,看谁最快?师:5只螃蟹一共有多少条腿?生:40条。师:请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学生讨论发言:4只螃蟹有32条腿,5只比4只多1只,就多8条腿,32+8=40(条)。因为是5只螃蟹就是求5个8是多少,我用了“五八四十”这句口诀。师:这句口诀可以写出几个算式?5×8或8×5两个算式。师:6只、7只呢?师:谁知道8只螃蟹一共有多少条腿?(64条)师:这里是求几个几?怎样给它编一句口诀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8,9的乘法口诀。(板书:8,9的乘法口诀)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1.教学例1。(1)看情境图写算式。师:刚才小朋友们知道了8只螃蟹一共有64条腿,你们能根据它写出乘法算式吗?(板书:8×8=64)师:9只螃蟹一共有多少条腿?生:72条。师:是求的几个几呢?求的是9个8是多少。师:怎样列式呢?(板书:8×9=72或9×8=72)(2)看算式编口诀。师:你们能编出乘法口诀吗?请4个小朋友一组讨论。学生汇报讨论情况:八八六十四,八九七十二。(3)总结并记口诀。师:请小朋友观察8的乘法口诀,你发现了什么?8的乘法口诀有两句。下一句口诀的积比上一句口诀的积多1个8。师:每句口诀表示什么意思?第一句“八八六十四”表示8个8是64,第二句“八九七十二”表示9个8是72。师:如果我们忘了八九得多少,怎么办?想上一句,八八六十四,8个8再加1个8就是9个8,64+8=72,就可以想到八九七十二。师:齐读口诀。师生用拍手、对口令等形式练习记口诀。(4)学习9的乘法口诀。师:你会编9的乘法口诀吗?请联系生活试一试。4个小朋友一组合作学习,再汇报合作学习情况。生1:1支钢笔9元钱,9支钢笔就是9×9=81(元),可以编成口诀“九九八十一”。生2:前面我们学习8×9=72,再加1个9就是81,所以9×9=81,可以编成口诀“九九八十一”。(板书)……(5)找规律,记口诀。师:(课件出示1~90的数表)分别把9乘1~9的积圈起来,再找规律。小组合作完成,学生汇报学习情况。生:相邻两个数相差9。几乘9,积就是几十少几。积的十位上的数加上个位上的数字依次增加1。有的积的个位和十位正好换了以下数字。师生互动,做手指游戏。师:告诉你们一种记9的乘法口诀的方法,先观察老师的手指变化,再跟着一起学。(课件出示下面的口诀,教师做手势,学生跟着做。)一九得九、二九十八、三九二十七……九九八十一。2.教学例2。师:出示例2,这两道题表示什么意思?计算时用哪句口诀?为什么?(同桌议一议,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小结:只要是一位数与9相乘,就可以通过“几九多少”的口诀进行计算。三、巩固新知,拓展思维1.男女同学对口令记口诀。2.开火车口算乘法。游戏:找朋友。老师请4个小朋友分别拿着数字卡片:32、81、64、72站在讲台前面,下面小朋友手中拿着算式卡片,如果发现算式的得数与讲台前面的数相等,就站在一块,看谁先找到自己的朋友。4×88×89×98×98×49×8四、课堂小结师:今天同学们学到了什么知识?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这节课同学们学得真不错,希望今后继续努力。五、作业设计1.课堂作业略2.课后作业板书笔记8,9的乘法口诀8×8=64八八六十四8×9=72或9×8=72八九七十二9×9=81九九八十一教学反思本课时教学设计主要体现以下特点:其一,课始重激趣。结合教材提供的教学情境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其二,课中重引导。引导学生在观察、讨论、体验中主动参与学习,自主学习新知识,注重规律与方法的概括总结。引导学生学会读题,理解题目的意思,并能正确运用乘法口诀。教师不仅要善于对所教内容进行点拨,更要在学习方法上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指导和影响,使学生进一步调高学习的本领。其三,课间重交流。教师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不失时机地组织学生合作交流。学生在合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可以品尝到合作创新的乐趣。由此产生的互动效应,能够激发学生继续参与合作的动机,从而有效地提高学习和教学效率。

第三单元表内乘法(二)第4课时练习课【教学内容】教材第36~38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巩固8和9的乘法口诀,提高应用能力。2.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增强应用数学意识。【重点难点】重点:巩固8和9的乘法口诀。难点:能应用8和9的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问题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旧知巩固,引入课题1.让学生背诵1~9的乘法口诀。抽查部分学生对8和9的乘法口诀的记忆情况。2.点明课题。这节课我们来进行有关8和9的乘法口诀的练习。(板书课题。)二、自主练习,合作交流1.组织学生完成教材第36页的第1、2题。(1)布置练习内容。(2)巡视,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指导。(3)组织交流。让学生口答每道题答案,交流时,要让学生说明口算时应用了哪句口诀。2.组织学生完成教材第37页的第3~6题。(1)布置练习内容。(2)巡视,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指导。(3)组织交流。让学生口答每道题的答案,抽选部分题让学生说明用哪句口诀算的。教师重点引导学生讨论:通过练习,你有什么发现?你能举例说明吗?3.组织学生完成教材第37页的第7题。(1)布置练习内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