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文言虚词整理课件_第1页
初中语文文言虚词整理课件_第2页
初中语文文言虚词整理课件_第3页
初中语文文言虚词整理课件_第4页
初中语文文言虚词整理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语文文言虚词整理初中语文文言虚词整理1文言文常见虚词

实题演练文言文常见虚词

实题演练2而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则》)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爱莲说》)4·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5·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

1、表示承接关系的连词,译为“又”“而且”“也”2·表示递进关系的连词,译作“然后”“就”3·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译作“但是”“然而”“却”“可是”4·表示递进关系的连词。译作“而且”“并且”或不译。5·表示修饰关系,可译为“地”“着”或不译而1、表示承接关系的连词,译为“又”“而且”“也”3以1·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2·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愚公移山》)3·寡人欲以五十里之地易安陵。(《唐雎不辱使命》)4·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5·以伤先帝之明。(《出师表》)6·近岸,卷石底以出。(《小石潭记》)7·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一)介词1.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2.介绍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可译为“凭借”“按照”“依靠”等3.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可译作“把”、“拿”、“用”等。(二)连词4.表示目的,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来”5.表示结果,可译作“以至”‘“因而”。6.有时相当于连词“而”。(三)7·“以”还可作动词(属于实词)用,可译为“认为”。以1·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一)介词141·项为之强

2·以丛草为林

3·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4·为人谋而不忠乎

可以为师矣

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6·仁以为己任

7·以为妙绝

8·愿为市鞍马

9·中轩敞者为舱

10·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1·因为2·当作3·被4·当;做

5·是6·作为7·认为8·为了9·是10·雕刻1·项为之强

1·因为5其

1·妻跪问其故。(《乐阳子妻》)

2·并自为其名。(《伤仲永》)

3·其真无马邪?(《马说》)

4·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

5·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为学》)1.

“他”(们)、“她(们)”、“它(们)”2.

“我(的)”、“自己(的)”。

3.

“难道”、“怎么”。4.

“那”

“这”之类的词。

5

.“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其

1.

“他”(们)、“她(们)”、“它(们)6焉1·且焉置土石2·复到舅家问焉3·不复出焉4·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①疑问代词(语气词),“哪里”,“怎么”②代词,指仲永。③兼词,相当于“于之”,译为“在那里”

④句末语气词,“呢”

焉①疑问代词(语气词),“哪里”,“怎么”7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②屠乃奔倚其下③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④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副词,“竟”副词,“于是,就”副词,“才”,表判断

相当于“是”乃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副词,“竟”乃81·或异二者之为,何哉?2·何以战?3·然则何时而乐耶?4·其如土石何?4·水何澹澹。何疑问代词,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疑问代词,译为"哪里""什么"。疑问代词,译为"什么""哪"。疑问代词,译为“怎么样”疑问副词。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何疑问代词,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疑问代词,译为"哪9⑴然,胡不己乎?⑵王侯将相宁有种乎?⑶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⑷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5)等死,死国可乎?1·表疑问语气,译为“吗”、“呢”2·表反问语气,译为“吗”、“呢”3·同“于”。4·表感叹语气,译为“啊”、“呀”5·表商量语气,译为“吗”,“吧”乎⑴然,胡不己乎?1·表疑问语气,译为“吗”、“呢”乎101、且壮士不死而已,死即举大名耳。2、例句:年且九十。1、表递进关系,后一句提出比前一句更进一层的内容。可译为“而且”、“况且”等。2、“将近”的意思。且1、且壮士不死而已,死即举大名耳。1、表递进关系,后一句提出11语气助词。经常用在句末,表示各种语气。1.表示判断或肯定语气的,如:2.用在句末,与“何”等词相应,表示疑问语气的。3.表示感叹语气的。4.用在句中,表示停顿,以引起下文或舒缓语气。子子孙孙无穷匮也。《愚公移山》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论语》)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余闻之也久。(《伤仲永》)也语气助词。经常用在句末,表示各种语气。子子孙孙无穷匮也。《愚12俟其欣悦,则又请焉然则何时而乐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出则无法家拂士①表承接,“就”

②那么

③表判断,“是”,“就是”

④表转折,“却”

⑤表示假设,“如果”则俟其欣悦,则又请焉①表承接,“就”则13①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②虽千里不敢易也①虽然②即使虽①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①虽然虽14①然志犹未已②若听茶声然③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④吴广以为然①常用于句首,表转折“然而”“但是”②“……的样子”,“……地”③这(样)

④“认为……对”“好的”然①然志犹未已①常用于句首,表转折“然而”“但是”然15初中语文文言虚词整理初中语文文言虚词整理16文言文常见虚词

实题演练文言文常见虚词

实题演练17而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则》)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爱莲说》)4·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5·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

1、表示承接关系的连词,译为“又”“而且”“也”2·表示递进关系的连词,译作“然后”“就”3·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译作“但是”“然而”“却”“可是”4·表示递进关系的连词。译作“而且”“并且”或不译。5·表示修饰关系,可译为“地”“着”或不译而1、表示承接关系的连词,译为“又”“而且”“也”18以1·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2·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愚公移山》)3·寡人欲以五十里之地易安陵。(《唐雎不辱使命》)4·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5·以伤先帝之明。(《出师表》)6·近岸,卷石底以出。(《小石潭记》)7·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一)介词1.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2.介绍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可译为“凭借”“按照”“依靠”等3.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可译作“把”、“拿”、“用”等。(二)连词4.表示目的,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来”5.表示结果,可译作“以至”‘“因而”。6.有时相当于连词“而”。(三)7·“以”还可作动词(属于实词)用,可译为“认为”。以1·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一)介词1191·项为之强

2·以丛草为林

3·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4·为人谋而不忠乎

可以为师矣

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6·仁以为己任

7·以为妙绝

8·愿为市鞍马

9·中轩敞者为舱

10·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1·因为2·当作3·被4·当;做

5·是6·作为7·认为8·为了9·是10·雕刻1·项为之强

1·因为20其

1·妻跪问其故。(《乐阳子妻》)

2·并自为其名。(《伤仲永》)

3·其真无马邪?(《马说》)

4·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

5·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为学》)1.

“他”(们)、“她(们)”、“它(们)”2.

“我(的)”、“自己(的)”。

3.

“难道”、“怎么”。4.

“那”

“这”之类的词。

5

.“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其

1.

“他”(们)、“她(们)”、“它(们)21焉1·且焉置土石2·复到舅家问焉3·不复出焉4·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①疑问代词(语气词),“哪里”,“怎么”②代词,指仲永。③兼词,相当于“于之”,译为“在那里”

④句末语气词,“呢”

焉①疑问代词(语气词),“哪里”,“怎么”22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②屠乃奔倚其下③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④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副词,“竟”副词,“于是,就”副词,“才”,表判断

相当于“是”乃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副词,“竟”乃231·或异二者之为,何哉?2·何以战?3·然则何时而乐耶?4·其如土石何?4·水何澹澹。何疑问代词,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疑问代词,译为"哪里""什么"。疑问代词,译为"什么""哪"。疑问代词,译为“怎么样”疑问副词。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何疑问代词,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疑问代词,译为"哪24⑴然,胡不己乎?⑵王侯将相宁有种乎?⑶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⑷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5)等死,死国可乎?1·表疑问语气,译为“吗”、“呢”2·表反问语气,译为“吗”、“呢”3·同“于”。4·表感叹语气,译为“啊”、“呀”5·表商量语气,译为“吗”,“吧”乎⑴然,胡不己乎?1·表疑问语气,译为“吗”、“呢”乎251、且壮士不死而已,死即举大名耳。2、例句:年且九十。1、表递进关系,后一句提出比前一句更进一层的内容。可译为“而且”、“况且”等。2、“将近”的意思。且1、且壮士不死而已,死即举大名耳。1、表递进关系,后一句提出26语气助词。经常用在句末,表示各种语气。1.表示判断或肯定语气的,如:2.用在句末,与“何”等词相应,表示疑问语气的。3.表示感叹语气的。4.用在句中,表示停顿,以引起下文或舒缓语气。子子孙孙无穷匮也。《愚公移山》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论语》)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余闻之也久。(《伤仲永》)也语气助词。经常用在句末,表示各种语气。子子孙孙无穷匮也。《愚27俟其欣悦,则又请焉然则何时而乐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出则无法家拂士①表承接,“就”

②那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