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关系-发展中国家经济政治及与中国关系_第1页
国际关系-发展中国家经济政治及与中国关系_第2页
国际关系-发展中国家经济政治及与中国关系_第3页
国际关系-发展中国家经济政治及与中国关系_第4页
国际关系-发展中国家经济政治及与中国关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讲

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政治

及与中国关系一、发展中国家的涌现及其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二、经济发展及主要问题三、政治进步与存在的问题四、南南合作与南北关系五、与中国的关系一、发展中国家的涌现及其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发展中国家是指那些在历史上受过殖民统治和剥削,独立后经济落后,在国际政治经济中处于不平等的被动无权、受剥削和压迫的地位,在地域上大多数位于南半球的亚非拉国家。这些国家也被称为民族独立国家、第三世界国家、南方国家。发展中国家占世界人口的4/5,共有160多个国家和地区。1955年万隆会议上正式确认了“第三世界”这一称谓。1974年,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对第三世界的概念进行了新的阐释: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日本、欧洲、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是第二世界,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是第三世界。(一)第三世界崛起的标志1955年,亚非会议在印尼的万隆召开(又称万隆会议),这是亚非新独立的民族国家第一次在没有西方国家参加的情况下自主召开的会议。万隆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亚非国家作为一支新兴政治力量开始走上国际舞台,是第三世界形成的第一个里程碑。亚非会议亚非会议确定了各国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这是对我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引申和发展,对于处理国家间的关系具有深远意义。亚非会议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了著名的求同存异原则1961年9月,由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埃及总统纳赛尔、印度总理尼赫鲁、印尼总统苏加诺和加纳总统恩克鲁玛发起,以独立自主、不结盟、非集团为基本原则和宗旨的“不结盟运动”诞生。不结盟运动从政治上为第三世界国家的联合奠定了基础,是第三世界形成的第二个重要里程碑。不结盟运动1964年6月15日在日内瓦召开的第一届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上,77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联合起来,发表了《77国联合宣言》,要求建立新的、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并以此组成一个集团参加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的谈判,因而被称为77国集团。77国集团是发展中国家在经济上争取地位和公平的又一个重要组织。七十七国集团(二)第三世界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第三世界促进了历史的进步和世界格局的转换。第三世界是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维护世界和平的主要力量。第三世界深刻地改变了联合国的面貌。第三世界改变了世界经济的面貌,并推动着国际经济秩序的除旧布新。决定发展中国家在世界政治经济中地位的基本因素:其一,历史悠久,许多国家是世界闻名的摇篮;其二,人口众多,具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其三,地域辽阔,具有重要的地缘政治经济地位;其四,自然资源丰富。发展中国家在世界政治经济中的作用表现:第一,发展中国家曾是两极国际政治格局中的第三种力量,促进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第二,发展中国家获得了主权独立的民族国家地位,成为改变联合国面貌的主要力量。第三,发展中国家促进了世界和平力量的发展壮大,成为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主力军第四,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逐渐提高,成为促进世界经济发展、改革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的推动力量。“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政治中的积极因素是第三世界的兴起。对这个变化的价值要给予充分的估量。”

—邓小平返回二、经济发展及主要问题(一)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及其成就较快的经济发展速度畸形的经济结构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民族经济有了较大发展,经济自主性不断增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五个阶段准备阶段(1945-1955年)

收回经济主权、土地改革、实行初级产品出口战略。起飞阶段(1955-1966年)

实行进口替代战略,制造业发展迅速。高速增长阶段(1966-1980年)

开始由进口替代发展战略转向出口导向发展战略。停滞阶段(1980-1993年)

被称为发展中国家“失去的10年”,除东亚保持高速增长外,普遍陷入困境。调整和好转阶段(90年代至今)(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及主要问题

由于发展中国家数量众多,各国的自然资源条件、社会政治条件、经济技术的原有水平等方面的差异,以及各国政府所奉行的经济发展战略和经济政策的不同,因而在发展中国家内部,经济发展呈现出明显的不平衡.目前,世界上160多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按人均GNP的高低可以分为5类:高收入的石油出口国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中下收入的国家和地区最不发达国家和地区巨型发展中国家高收入的石油出口国这些国家经过斗争,收回了石油开采权,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逐渐发展成为高收入国家。但是,由于经济结构过分依赖石油,国民经济和社会并没有得到全面发展。2003年探明OPEC组织成员国的石油储量占的世界69%,前三位的是沙特阿拉伯、伊朗和伊拉克。迪拜塔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

这些国家的经济已经有了较大发展,工业取代农业成为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产业部门,而且工业结构从劳动密集型为主转向了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为主,基本实现了城市化。新加坡金融区中下收入的国家和地区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属于这一类。这类国家的工业化已有不同程度的进展,经济结构也发生了较大变化。但整体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比较还有差距。

在智利圣地亚哥举行的国际图书节建设中的突尼斯克比尔大坝水闸最不发达国家和地区最不发达国家是指经济上最贫困落后的发展中国家。目前有50个国家被联合国确定为“最不发达国家”,人口达5亿之多。接受救济的非洲难民

阿富汗首都喀布尔的风沙。由于长期内战和无节制的砍伐,阿富汗的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巨型发展中国家

中国、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大国,虽然人均收入较低,但经济总量较大,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在世界经济中的占有较大比重。快速发展的中国汽车产业印度-加尔各答的闹市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债务负担沉重严重的粮食短缺过快的人口增长严峻的环境问题

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进程中面临的困难,源于过去的殖民掠夺和压迫,以及现在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格局。同时,发展中国家要想根本治愈“穷病”,关键还是自强。南非的农业繁忙的中国港口喀麦隆的农民返回“北京共识”:2004年5月,由美国高盛公司政治经济问题顾问乔舒亚·库珀提出,是对“华盛顿共识”最强有力的挑战。基本观点:虽然各国的经济发展没有一定成规,但中国模式具有广泛的借鉴意义。内容:必须根据本国国情,通过创新和实验找到适合本国发展的道路;在保持国家稳定的基础上,自主谋求经济、政治、社会的全面持续发展;不能盲从西方理论、政策及发展模式,不能不惜代价盲目改革和对外开放。三、政治进步与存在的问题(一)政治体制的多样性

发展中国家独立后,由于各国不同的历史条件、社会经济状况、阶级力量对比以及国际环境的影响,因而选择了不同的政治发展道路。发展中国家的政治体制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共和制政体君主制政体政教合一的神权制政体酋长制政体阿联酋总统哈利法(二)后冷战时代发展中国家的政治改革

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政治改革,由于受社会经济基础和政治发展水平的制约,仍具有不成熟和不稳定的特征,但总的来说,民主制度已逐步建立,体现民主原则的各种形式正在逐步完善中,一党政治和军人专制普遍遭到唾弃。2007年11月,巴基斯坦现任总统穆沙拉夫以平民身份宣誓就任新一届总统。此前他宣布辞去陆军参谋长一职。(三)政治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政局不稳民族问题宗教冲突民主与法制问题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要建设现代政治文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政局不稳

政局不稳是发展中国家政治发展进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冷战时期,军事政变频繁是发展中国家政局动荡的主要表现。冷战后,政局动荡主要表现为民主化运动中进步与反动、革新与保守两股政治势力复杂的政治较量所带来的政治动乱。

前总理贝布托遇刺身亡,巴基斯坦政局动荡民族问题

民族问题是基于民族差别而产生的民族间的关系问题。其主要表现是民族压迫和民族剥削,以及由此产生的民族间的互不信任、歧视、仇恨、冲突甚至战争。

八年的两伊战争使两国的经济发展计划至少推迟二三十年。战后两国交换了1637具遗骨,亲人扶棺哭泣。宗教冲突

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宗教形形色色,往往多种宗教并存,教派林立,使宗教矛盾难以避免。如果处理不当,就会爆发宗教冲突,影响有关国家政治的稳定和发展。此外,宗教冲突还会引发潜藏在民族内部的极端民族主义情绪,成为恐怖主义活动增加的一大根源。

旷日持久的阿以冲突中,就有宗教矛盾影响其中。民主与法制问题

尽管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民主和法制建设中取得了不少成就,但就整体而言,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人治色彩仍然浓厚。返回四、南南合作与南北关系(一)21世纪以来南南合作的新发展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发展中国家之间合作的主要特点表现为区域一体化发展加快。主要形式包括:区域性的经济合作、贸易合作、货币金融合作、技术合作等。形成了东南亚国家联盟、海湾合作委员会、南方共同市场、安第斯共同体、非洲联盟等许多区域一体化组织。如今,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深入发展,由经济领域向安全等更广泛的领域延伸。南南合作不仅促进了发展中国家自身的经济发展,也提高了他们在政治、外交上的一致性,有利于提高发展中国家在南北对话中的地位,有利于推动国际旧秩序的变革。在东盟成立40周年的纪念大会上(二)在全球化进程中改善南北关系

南北关系主要表现为国际经济领域里的对抗与对话,国际政治领域里的控制与反控制、干涉与反干涉。

冷战结束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深入发展,出现了亚太经合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亚欧会议等既包括发达国家、又包含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区域性组织,标志着南北对话与合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2008年第七届亚欧会议在北京召开南北相互依存的加深制约了南北矛盾的发展。南北贫富悬殊带来的全球不稳定因素,日益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重视。全球性问题的上升正成为改善南北关系的纽带。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出现了政治上由“主从关系”向“伙伴关系”过渡,经济上由不平等往来转向对等合作的迹象。21世纪以来,

南北关系出现了相对缓和的趋势

金融危机爆发后,20国集团取代8国集团,走上国际经济协调的中心舞台,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和发言权得到了更多尊重。返回五、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与中国的关系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一贯重视与广大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友好合作关系。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团结与合作是中国必须长期坚持的外交基本立足点。中国与非洲国家

在2006年11月召开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中非共同宣布建立新型战略伙伴关系。这是中非外交史上规模最大、级别最高、与会非洲国家领导人最多的一次盛会,是中非关系新的里程碑。中国与东盟

冷战结束以来,中国与东盟各国关系经历了“建立全面对话框架”、“走向睦邻互信”、“确立战略伙伴关系”三个阶段。在南海问题、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和经贸合作方面均取得了有效成果。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成中国与阿拉伯国家中国与阿拉伯世界的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