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考试秘笈_第1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考试秘笈_第2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考试秘笈_第3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考试秘笈_第4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考试秘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33/60安全生产管理知识要点大纲考试要求考查专业技术人员运用安全生产管理基础理论和方法辨识评价和控制危险有害因素组织开展隐患排查治理改善生产作业环境制定安全制度和规程规范从业人员作业行为增强安全管理的系统性和有效性提高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预测预警和应急救援能力提高生产安全事故调查统计分析水平提高把握生产安全事故的特点和规律的能力,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理论大纲要求掌握事故事故隐患危险源的分类运用因果连锁理论系统安全理论等事故致因理论和方法辨识和分析生产经营过程中造成事故的原因存在的隐患和问题,根据事故预防的基本原则,制定相应的事故预防措施。第一节安全生产管理基本概念安全生产管理的概念就是针对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运用有效的资源发挥人们的智慧通过人们的努力进行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活动实现生产过程中人与机器设备、物料、环境的和谐,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安全生产管理的目标减少和控制危害减少和控制事故尽量避生产过程中由于事故所造成的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环境污染以及其他损失安全生产管理包括安全生产法制管理行政管理、监督检查、工艺技术管理、设备设施管理、作业环境和条件管理等。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对象是企业的员工(即人,涉及企业中的所有人员、设备设施物料环境财信息等各个方面全生产管理的内容包括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安全生产策划安全培训教育、安全生产档案等。生产安全事故的定义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造成人身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的事件(意外事件)生产安全事故的等级划分(四个等级)1、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2、重大事故是指造成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3、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4、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的定义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重大事故隐患。危险的定义是指系统中存在导致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承受程度(与安全相对)危险是人们对事物的具体认识(是主观的认识)一般用风险度来表示危险的程度风险用生产系统中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严重性的结合给出,即:R(FC) R表示风险F表示发生事故的可能性C表示发生事故的严重性。从广义来说风险可分为自然风险社会风险经济风险技术风险和健康风险等五类。对于安全生产的日常管理,可分为人、机、环境、管理等四类风险。海因里希法则即在机械事故中,伤亡、轻伤、不安全行为的比例为1:29:300.对于不同的生产过程不同类型的事故上述比例关系不一定完全相同但这个统计规律说明了在进行同一项活动中,无数次意外事件,必然导致重大伤亡事故的发生。事故法则说明要防止重大事故的发生必须减少和消除无伤害事故要重视事故的苗头和未遂事故,否则终会酿成大祸。危险源的定义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和疾病财产损失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一般把危险源划分为两大类,第一类危险源和第二类危险源。第一类危险源是指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包括生产过程中各种能量源能量载体或危险物质第一类危险源决定了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它具有的能量越多,发生事故后果越严重。第二类危险源是指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包括物的故障人的失误环境不良以及管理缺陷等因素第二类危险源决定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它出现越频繁,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越大。危险源可以是一次事故一种环境一种状态的载体也可以是可能产生不期望后果的人或物。重大危险源的定义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存储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当单元中有多种物质时,如果各类物质的量满足下式,就是重大危险源:式中: qi——单元中物质i的实际存在量;Qi——物质i的临界量;N——单元中物质的种类数。安全的定义系统工程中的安全概念认为世界上没有绝对安全的事物任何事物中都包含有不安全因素,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安全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危险性是对安全性的隶属度;当危险性低于某种程度时,人们就认为是安全的。安全工作贯穿于系统整个寿命期间。本质安全的定义是指通过设计等手段使生产设备或生产系统本身具有安全性即使在误操作或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也不会造成事故。具体包括两方面内容:1、失误——安全功能2、故障——安全功能上述两种安全功能应该是设备设施和技术工艺本身固有的即在它们的规划设计阶段就被纳入其中,而不是事后补偿的。本质安全是生产中“预防为主”的根本体现,也是安全生产的最高境界。第二节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安全生产管理发展历史分为四个阶段18世纪中叶,启蒙阶段20世纪初,发展阶段,初具现代安全生产管理雏形20世纪50年代现代系统理论以系统安全理论为核心的现代安全管理方法、模式、思想、理论基本形成到20世纪末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的内容更加丰富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方法、模式及相应的标准、规范更加成熟安全生产管理原理与原则安全生产管理原理是从生产管理的共性出发对生产管理中安全工作的实质内容进行科学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所得出的安全生产管理规律。安全生产原则是指在生产管理原则的基础上,指导安全生产活动的通用规则。系统原理的含义管理系统具有6个特征,即集合性、相关性目的性、整体性、层次性和适应性。安全生产管理系统是生产管理的一个子系统包括各级安全管理人员安全防护设备与设施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安全生产操作规范和规程以及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等安全生产管理是全方位、全天候且涉及全体人员的管理。运用系统原理的原则1、动态相关性原则。2、整分合原则。3、反馈原则。4、封闭原则。人本原理的含义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体现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这就是人本原理。运用人本原理的原则1、动力原则。物质动力、精神动力和信息动力3种动力。2、能级原则。3、激励原则。4、行为原则。预防原理的含义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应该做到预防为主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手段减少和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从而使事故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这就是预防原理。运用预防原理的原则1、偶然损失原则。2、因果关系原则。3、3E原则(工程技术对策、教育对策、法制对策)4、本质安全化原则。强制原理的含义采取强制管理的手段控制人的意愿和行为使个人的活动行为等受到安全生产管理要求的约束从而实现有效的安全生产管理这就是强制原理所谓强制就是绝对服从。运用强制原理的原则1、安全第一原则。2、监督原则。事故频发倾向理论(这个理论有严重偏见,现已不采用)事故频发倾向是指个别容易发生事故的稳定的个人内在倾向事故频发倾向者的存在是工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即少数具有事故频发倾向的工人是事故频发倾向者他们的存在是工业事故发生的原因。海因里希因果连锁理论海因里希将事故因果链锁过程概括为以下5个因素:1、遗传及社会环境,2、人的缺点,3、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4、事故,5、伤害。海因里希用多米诺骨牌形象地描述这种事故的因果链锁关系。博德的因果连锁理论主要观点包括五个方面:1、控制不足——管理2、基本原因——起源论3、直接原因——征兆。4、事故——接触5、受伤——损坏丶损失亚当斯EdwdAdms)也提出了与博德因果连锁理论类似的理论他把事故的直接原因、人的不安全行为及物的不安全状态称作现场失误。能量意外释放理论:吉布森Gibson提出了事故是一种不正常的或不希望的能量释放意外释的各种形式的能量是构成伤害的直接原因应该通过控制能量或控制作为能量达及人体媒介的能量载体来预防伤害事故。哈登Hddon认为“人受伤害的原因只能是某种能量的转移。将伤害分为两类::第一类伤害是由于施加了局部或全身性损伤阈值的能量引起的;第二类伤害是由影响了局部或全身性能量交换引起的,主要指中毒窒息和冻伤。哈登认为在一定条件下某种形式的能量能否产生造成人员伤亡事故的伤害取决于能量大小、接触能量时间长短和频率以及力的集中程度。根据能量意外释放理论可以利用各种屏蔽防止意外的能量转移从而防止事故的发生。能量转移造成事故的表现机械能、电能热能化学能、电离及非电辐射、声能和生物能等形式的能量,都可能导致人员伤害。其中前四种形式的能量引起的伤害最为常见。事故防范对策经常采用的防止能量意外释放的屏蔽措施主要有下列1种:1、用安全的能源代替不安全的能源。2、限制能量。3、防止能量蓄积。4、控制能量释放。5、延缓释放能量。6、开辟释放能量的渠道。7、设置屏蔽设施。8、在人、物与能源之间设置屏障,在时间或空间上把能量与人隔离。9、提高防护标准。10、改变工艺流程。11、修复或急救。轨迹交叉理论该理论主要观点是在事故发展进程中人的因素运动轨迹与物的因素运动轨迹的交点就是事故发生的时间和空间,即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发生于同一时间同一空间或者说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相通则将在此时间空间发生事故。轨迹交叉理论作为一种事故致因理论强调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在事故致因中占有同样重要的地位。轨迹交叉理论作用原理轨迹交叉理论将事故的发生发展过程描述为基本原因→间接原因→直接原因→事故→伤害。具体包括人的因素运动轨迹和物的因素运动轨迹。1、人的因素运动轨迹1)生理、先天身心缺陷;2)社会环境、企业管理上的缺陷;3)后天的心理缺陷;4)视、听、嗅、味、触等感官能量分配上的差异;5)行为失误。2、物的因素运动轨迹①设计上的缺陷;②制造、工艺流程上的缺陷;③维修保养上的缺陷,降低了可靠性;④使用上的缺陷;⑤作业场所环境上的缺陷。在生产过程中,人的因素运动轨迹按1)→2)→3)→4)→5)的方向顺序进行,物的因素运动轨迹按①→②→③→④→⑤的方向进行。轨迹交叉理论突出强调的是砍断物的事件链提倡采用可靠性高结构完整性强的系统和设备,大力推广保险系统、防护系统和信号系统及高度自动化和遥控装置。系统安全理论(产生于军事工业、航天工业)所谓系统安全SstmSt),是指在系统寿命周期内应用系统安全管理及系统安全工程原理识别危险源并使其危险性减至最小从而使系统在规定的性时间和成本范围内达到最佳的安全程度。系统安全理论的主要观点1、在事故致因理论方面,改变了人们只注重操作人员的不安全行为,而忽略硬件故障在事故致因中作用的传统观念开始考虑如何通过改善物的系统可靠性来提高复杂系统的安全性,从而避免事故。2、没有任何一种事物是绝对安全的,任何事物中都潜伏着危险因素。通常所说的安全或危险只不过是一种主观的判断。3、不可能根除一切危险源,可以减少现有危险源的危险性。要减少总的危险性而不是只消除几种选定的风险。4、由于人的认识能力有限,有时不能完全认识危险源及其风险,即使认识了现有的危险源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能源的出现又会产生新的危险源安全工作的目标就是控制危险源努力把事故发生概率降到最低即使万一发生事故,也可以把伤害和损失控制在较轻的程度上。系统安全中的人失误人失误是指人在生产操作过程中实际实现的功能与被要求的功能之间的偏差其结果是可能以某种形式给系统带来不良影响。人失误产生的原因包括两方面一是由于工作条件设计不当即可接受的限度不合理引起人失误;二是由于人员的不恰当行为造成人失误。第三节我国安全生产管理概述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安全生产方针的涵义“安全第一”就是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在处理保证安全与生产经营活动的关系上,要始终把安全放在首要位置优先考虑从业人员和其他人员的人身安全实“安全优先”的原则。在确保全的前提下,努力实现生产的其他目标。“预防为主”就是按照系统化、科学化的管理思想,按照事故发生的规律和特点,千方百计预防事故的发生,做到防患于未然,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综合治理”就是标本兼治,重在治本。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理念“以人为本、安全发展”重点包含三层含义:1“以人为本”必须要以人的生命为本。2、经济社会发展必须以安全为基础、前提和保障。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解决安全生产问题。安全生产政策措施2004年国务院第16次常务会议确定了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12项治本之策:1、制定安全生产发展规划,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指标及控制体系;2、加强行业管理,修订行业安全标准和规程;3、增加安全投入,扶持重点煤矿治理瓦斯等重大隐患;4、推动安全科技进步,落实项目、资金;5、研究出台经济政策,建立、完善经济调控手段;6、加强培训教育,规范煤矿招工和劳动管理;7、加快立法工作;8、建立安全生产激励约束机制;9、强化企业主体责任,严格企业安全生产业绩考核;10、严肃查处责任事故,防范惩治失职渎职、官商勾结等腐败现象;11、倡导安全文化,加强社会监督;12、 完善监管体制,加快应急救援体系建设。2010年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强调了以下事项:1、严格企业安全管理;2、建设坚实的技术保障体系;3、实施更加有力的监督管理;4、建设更加高效的应急救援体系;5、严格行业安全准入;6、加强政策引导;7、更加注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8、实行更加严格的考核和责任追究。《通知》要求做到:1、要健全完善严格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对生产现场监督检查,严格查处违章指挥、违规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三违”行为。2、及时排查治理安全隐企业要经常性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并切实做到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3、全面开展安全达标。深人开展以岗位达标、专业达标和企业达标为内容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安全生产监管监察体系我国目前实行的是国家监察、地方监管、企业负责的安全工作体制。在国家与行政管理部门之间实行的是综合监管和行业监管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实行的是国家监管与地方监管在政府与企业之间实行的是政府监管与企业管理。安全生产科技保障体系主要包括政府引导推动技术装备研发转化专家智力支持中介技术服务企业业推广应用和技术标准转化等组成部分。安全生产目标指标体系我国安全生产的中长期奋斗目标:第一阶段:到2007,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安全监管体系,全国安全生产状况稳定好转;第二阶段:到2010即“十一五”规划完成之际,初步形成规范完善的安全生产法治秩序,全国安全生产状况明显好转;第三阶段,到2020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时,实现全国安全生产状况的根本性好转。目前我国安全生产控制考核指标体系主要由事故死亡人数总量控制指标绝对指标、相对指标、重大和特大事故起数控制考核指标4类、26个具体指标构成。1、总量控制指标是事故总死亡人数。2绝对指标包括了工矿商贸企业煤矿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建筑施工、民爆器材等、道路交通、火灾、水上交通、铁路、农机和渔业死亡人数7项。3相对指标包括了亿元GDP死亡率工矿商贸十万从业人员死亡率煤矿百万吨死亡率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水上交通百万吨吞吐量死亡率铁路交通百万公里死亡率、火灾十万人口死亡率、特种设备万台死亡率8项。4、重特大事故起数控制指标分为一次死亡3~9人和10人以上两项指标。第二章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标准化大纲要求根《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和相关行业标准开展企业安全现状评估,策划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和达标方案。安全标准化建设的意义安全生产标准化是指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建立预防机制规范生产行为使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人机物环处于良好的生产状态并持续改进,不断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所谓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就是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提高人的安全意识创造人的安全环境规范人的安全行为使人——机——环境达到最佳统一从而实现最大限度地防止和减少伤亡事故的目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核心是人——企业的每个员工。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采“策划实施检查改进动态循环的模式结合自身的特点建立并保持安全生产标准化系统通过自我检查自我纠正和自我完善,建立安全绩效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实行自主评定、外部评审的方式。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分为一级、二级、三级一级为最高。开展安全标准化建设的重点内容1、确定目标2、设置组织机构,确定相关岗位职责3、安全生产投入保证4、法律法规的执行与完善安全管理制度5、教育培训6、生产设备设施管理安全设备设施应与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时投人生产和使用。生产设备设施变更应执行变更管理制度,履行变更程序。对安全设备设施应制定检维修计划。设备设施检维修前应制定方案。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测维修改造拆除和报废应符合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7、作业安全1)生产现场管理和生产过程控制2)作业行为管理3)安全警示标志4)相关方管理5)变更管理8、隐患排查和治理1)排查前提及依据2)排查范围与方法3)隐患治理4)预测预警9、重大危险源监控10、职业健康1)职业健康管理2)职业危害告知和警示3)职业危害申报11、应急救援1)应急机构和队伍2)应急预案3)应急设施、装备、物资4)应急演练5)事故救援12、事故管理1)事故报告2)事故调查和处理13、绩效评定和持续改进第二节企业安全文化大纲要求根据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和评价的相关标准评估企业安全文化现状协助制定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规划和计划。安全文化的起源国际原子能机构(NSAG提出了“安全文化”一词。1991年,NSAG编写《安全文化给出安全文化的定义“安全文化是存在于单位和个人中的种种素质和态度的总和它建立一种超出一切之上的观念即核电厂的安全问题由于它的重要性要保证得到应有的重视”1993年国际核设施顾问委员会ACSN)进一步阐述了安全文化的概念“安全文化是决定组织的安全与健康管理承诺风格和效率的那些个体或组织的价值观态度认知、胜任以及行为模式的产物”安全文化的定义安全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广义的安全文化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安全文化是指企业安全文化。:英国安全健康委员会下的定义一个单位的安全文化是个人和集体的价值观态度、能力和行为方式的综合产物。安全文化分为三个层次:1、直观的表层文化,如企业的安全文明生产环境与秩序;2、企业安全管理体制的中层文化,它包括企业内部的组织机构、管理网络、部门分工和安全生产法规与制度建设;3、安全意识形态的深层文化。《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导则AQ/T9004——2008给出了企业安全文化的定义被企业组织的员工群体所共享的安全价值观、态度、道德和行为规范的统一体。安全文化的内涵企业安全文化是“以人为本”多层次的复合体,由安全物质文化、安全行为文化、安全制度文化安全精神文化组成企业文化“以人为本提倡人“爱“护,“灵性管理为中心以员工安全文化素质为基础所形成的群体和企业的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规范。:企业安全文化的基本特征与主要功能特征:1、安全文化是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为保障企业安全生产,保护员工身心安全与健康所涉及的种种文化实践及活动。2企业安全文化与企业文化目标是基本一致的“以人为本以人“灵性管理”为基础。3、企业安全文化更强调企业的安全形象、安全奋斗目标、安全激励精神、安全价值观和安全生产及产品安全质量企业安全风貌“商誉效应等是企业凝聚力的体现,对员工有很强的吸引力和无形的约束作用,能激发员工产生强烈的责任感。4、企业安全文化对员工有很强的潜移默化的作用,能影响人的思维,改善人们的心智模式,改变人的行为。功能:1、导向功能。2、凝聚功能。3、激励功能。4、辐射和同化功能。全业安全文化建设基本要素1、安全承诺(分为3个层次)1)领导者2)各级管理者3)每个员工2、行为规范与程序3、安全行为激励企业应建立员工安全绩效评估系统,建立将安全绩效与工作业绩相结合的奖励制度。4、安全信息传播与沟通5、自主学习与改进6、安全事务参与7、审核与评估安全文化建设的操作步骤1、建立机构2、制定规划3、培训骨干4、宣传教育5、努力实践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评价1、评价指标1)基础特征:企业状态特征、企业文化特征、企业形象特征、企业员工特征、企业技术特征、监管环境、经营环境、文化环境。2)安全承诺:安全承诺内容、安全承诺表述、安全:承诺传播、安全承诺认同3)安全管理:安全权责、管理机构、制度执行、管理效果。4)安全环境:安全指引、安全防护、环境感受。5)安全培训与学习:重要性体现、充分性体现、有效性体现。6)安全信息传播:信息资源、信息系统、效能体现。7)安全行为激励:激励机制、激励方式、激励效果。8)安全事务参与:安全会议与活动、安全报告、安全建议、沟通交流。9):决策层行为:公开承诺、责任履行、自我完善。10)管理层行为:责任履行、指导下属、自我完善。1)员工层行为:安全态度、知识技能、行为习惯、团队合作。2、减分指标死亡事故、重伤事故、违章记录。重大危险源大纲要求根据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开展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价登记建档和备案制定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制度通过技术措施和组织措施对重大危险源进行控制和管理编制重大危险源安全报告和事故应急救援预案。2004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要求:“搞好重大危险源的普查登记力国家省区市市地县市四级重大危险源监控工作建立应急救援预案和生产安全预警机制”重特大事故预防控制技术支撑体系框架1、重大危险源的辨识登记、申报或普查2、重大危险源安全风险评价3、企业对重大危险源的监控和管理4、应急救援系统5、土地使用与厂矿选址安全规划6、重大危险源和重大事故隐患的监督监察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标准及方法单元内存在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附录一中表1.表2规定的临界量即被定为重大危险源单元内存在的危险化学品的数量根据处理危险化学品种类的多少区分为以下两种情况:1、单元内存在的危险化学品为单一品种,则该危险化学品的数量即为单元内危险化学品的总量,右等于或超过相应的临界量,则定为重大危险源。2、单元内存在的危险化学品为多品种时,则按下式计算,若满足该式,则定为重大危险源:单元的定义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生产经营单位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OO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对于毒性物质,其危险物质事故易发性主要取决于下列4个参数:1、毒性等级2、物质的状态3、气味4、重度事故严重度评价事故严重度用事故后果的经济损失(万元)表示。为了对各种不同类别的危险物质可能出现的事故严重度进行评价根据下面两个原则建立了物质子类别同事故形态之间的对应关系,每种事故形态用一种伤害模型来描述。这两个原则是:1.最大危险原则2.概率求和原则危险性分级与危险控制程度一级重大危险源A≥3.5;二级重大危险源2.5≤A〈3.5;三级重大危险源1.5≤A〈2.5;四级重大危险源 A〈1.5。下列标准作为单元危险性控制程度的分级依据:A级B2≤O.00l;B级0.001〈B2≤0.01;C级0.01〈B2≤0.1;D级B2〉0.1。各级重大危险源应达到的受控标准是:一级危险源在A级以上;二级危险源在B级以上;三级和四级危险源在C级以上。重大危险源的监控监管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建立重大危险源分级监督管理体系建立重大危险源宏观监控信息网络。生产经营单位应对重大危险源建立实时的监控预警系统。监管系统的设计思想设立国家重大危险源监管中心建立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基础的国家重大危险源监管系统并搜集各城市重大危险源的分布管理情况把国家重大危险源监管系统各城市的监管子系统以及企业的计算机监控系统通过网络相连。计算机监控预警系统监控预警系统的目的主要是监视其正常情况下危险源对象的运行情况及状态并对其实时和历史趋势作一个整体评判对系统的下一时刻做出一种超(或提前的预警行为因而在正常工况下和非正常工况下应该有对危险源对象及参数的记录显示报表等功能。(1)正常运行阶段(2)事故临界状态(3)事故初始阶段第四节安全规章制度大纲要求根据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制定和修订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等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建立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必要性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是生产经营单位的法定责任。2、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是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3、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是生产经营单位保护从业人员安全与健康的重要手段。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建设的依据1、以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国家和行业标准、地方政府的法规和标准为依据。2、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建设,其核心就是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控制。3、以国际、国内先进的安全管理方法为依据。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建设的原则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1、主要负责人负责的原则。2、安全第一的原则。3、系统性原则。4、规范化和标准化原则。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体系的建立.按照安全系统工程和人机工程原理建立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体系一般把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分为四类,即综合管理、人员管理、设备设施管理、环境管理;按照标准化工作体系建立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体系一般把安全规章制度分为技术标准、工作标准和管理标准,通常称为“三大标准体系;按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建立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一般包括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综合安全管理制度1.安全生产管理目标、指标和总体原则2.安全生产责任制3.安全管理定期例行工作制度4.承包与发包工程安全管理制度5.安全设施和费用管理制度6.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7.危险物品使用管理制度8.消防安全管理制度9.隐患排查和治理制度10.交通安全管理制度11.防灾减灾管理制度12.事故调查报告处理制度13.应急管理制度14.安全奖惩制度人员安全管理制度1.安全教育培训制度2.劳动防护用品发放使用和管理制度3.安全工器具的使用管理制度4.特种作业及特殊危险作业管理制度5.岗位安全规范6.职业健康检查制度7.现场作业安全管理制度设备设施安全管理1.“三同时”制度2.定期巡视检查制度3.定期维护检修制度4.定期检测、检验制度5.安全操作规程坏境安全管理制度1.安全标志管理制度2.作业环境管理制度3.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管理1、起草。2、会签或公开征求意见。3、审核。4、签发。5、发布。6、培训7、反馈。8、持续改进每年进行审查和修订每3—5年应进行一次全面修订并重新发布。第五节组织保障组织保障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保障;二是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保障。第六节安全生产投入与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大纲要求:根据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刊政策规定,分析企业女全生产投人需求,协助编制企业安全生产费用使用和管理计划,协助缴存和使用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安全生产投入资金具体由谁来保证应根据企业的性质而定一般说来股份制企业合资企业等安全生产投人资金由董事会予以保证一般国有企业由厂长或者经理予以保证个体工商户等个体经济组织由投资人予以保证上述保证人承担由于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人不足而导致事故后果的法律责任。安全生产费用的使用一般来讲安全生产费用的使用应编制年(或半年安全技术措施计划费用支出按计划执行。1、完善、改造和维护安全防护设备、设施的支出。2、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和现场作业人员安全防护物品支出。3、安全生产检查与评价支出。4、重大危险源、重大事故隐患的评估、整改、监控支出。5、安全技能培训及进行应急救援演练支出。6、其他与安全生产直接相关的支出。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的要求2004年1《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第十八条规定建立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制度依法对矿山道路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领域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收取一定数额的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风险抵押金存储标准1、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行业或领域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的存储标准:1)小型企业不低于人币30万元;2)中型企业不低于人币100万元;3)大型企业不低于人币150万元;4)特大型企业不低于人币200万元。每一企业风险抵押金累计达到500万元不再存储。2、煤矿企业的存储标准1)3万吨以下(含3万吨)存储60万—100万元;2)3万吨以上至9万吨(含9万吨)存储150万—200万元;3)9万吨以上至15万吨(含15万吨)存储250万—300万元;4)15万吨以上,以300万元为基数每增加0万吨增加50万元。每个企业风险抵押金累计达到600万元时不存储。风险抵押金使用规定1、为处理本企业生产安全事故而直接发生的抢险、救灾费用支出;2、为处理本企业生产安全事故善后事宜而直接发生的费用支出。若发生下列之一情形的省市县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及同级财政部门可以根据企业生产安全事故抢险救灾及善后处理工作需要将风险抵押金部分或全部转作事故抢险、救灾和善后处理所需资金::1企业负责人在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逃逸的。2企业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未在规定时间内主动承担责任支付抢险救灾及善后处理费用的。风险抵押金的监督管理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管理必须做“专户存储单独核算专款专用严禁挪用,不得在企业之间互相调剂。第七节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大纲要求根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实际组织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监督检查计划的完成情况。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安全技术措施计划是生产经营单位生产财务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改善生产经营单位生产条件有效防止事故和职业病的重要保证制度生产经营单位为了保证安全资金的有效投人,应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安全技术措施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核心是安全技术措施。按照导致事故的原因可分为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措施。1、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1)消除危险源2)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3)隔离4)故障—安全设计5)减少故障和失误2、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措施1)隔离2)设置薄弱环节3)个体防护4)避难与救援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基本原则1、必要性和可行性原则2、自力更生与勤俭节约的原则3、轻重缓急与统筹安排的原则4、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原则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基本内容1、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项目范围(大体可分为4类)1)安全技术措施2)卫生技术措施3)辅助措施4)安全宣传教育措施2、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编制内容(每一项安全技术措施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1)措施应用的单位或工作场所2)措施名称3)措施目的和内容4)经费预算及来源5)实施部门和负责人6)开工日期和竣工日期7)措施预期效果及检查验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编制方法1、确定措施计划编制时间2、布置措施计划编制工作3、确定措施计划项目和内容下属单位在认真调查和分析本单位存在的问题,并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确定本单位的安全技术措施计划项目和主体内容报上级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对上报的措施计划进行审查平衡汇总后确定措施计划项目并报有关领导审批4、编制措施计划5、审批措施计划上级安全、技术、计划部门对上报安全技术措施计划进行联合会审后,报单位有关领导审批。安全技术措施计划一般由总工程师审批。6、下达措施计划单位主要负责人根据总工程师的审批意见,召集有关部门和下属单位负责人审查、核定措施计划。审查、核定通过后,与生产计划同时下达到有关部门贯彻执行。7、实施第八节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大纲要求:根据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在建设项目设汁施工和竣工验收阶段,开展安全条件论证、安全评价和施工安全监督管理。本节内容参阅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知识的内容第九节特种设备设施安全大纲要求运用相关标准和技术措施开展特种设备的使用管理利检验检测制定特种设备检修过程中的安全措施分析特种设备常见事故的原因采取事故预防控制措施,处置特种设备常见事故。采购特种设备应当符合以下要求:1、选型、技术参数、安全性能、能效指标等符合国家或者地方有关强制性规定以及设计要求。2、所采购特种设备由取得相应制造资质的单位制造。3、所采购特种设备应当附有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设计文件、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安装及使用维修说明、制造监督检验证书等出厂文件。采购旧特种设备应当符合以下要求:1、具有原使用单位的注销登记证明。2、具有完整的安全技术档案。3、经定期检验合格。其余内容参阅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知识的内容第十节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大纲要求根据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分析企业安全生产教育培训需求,制定和实施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方案,评估教育培训效果。对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的教育培训1、初次培训的主要内容1) 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及标准。2) 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知识、安全生产技术、安全生产专业知识。3) 重大危险源管理、重大事故防范、应急管理和救援组织以及事故调查处理的有关规定。4) 职业危害及其预防措施。5) 国内外先进的安全生产管理经验。6) 典型事故和应急救援案例分析。7) 其他需要培训的内容。2、再培训的主要内容再培训的主要内容是新知识、新技术和新颁布的政策、法规。1) 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规程、标准和政策;2) 安全生产的新技术、新知识;3) 安全生产管理经验;4) 典型事故案例。典型事故案例。3、培训时间1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烟花爆竹建筑施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资格培训时间不得少于48学时;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6学时。2)其他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培训时间不得少于32学时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2学时。对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1、初次培训的主要内容1) 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及标准。2) 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技术、职业卫生等知识。3) 伤亡事故统计、报告及职业危害的调查处理方法。4) 应急管理、应急预案编制以及应急处置的内容和要求。5) 国内外先进的安全生产管理经验。6) 典型事故和应急救援案例分析。7) 其他需要培训的内容。2、再培训的主要内容再培训的主要内容是新知识、新技术和新颁布的政策、法规。1)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规程、标准和政策;2)安全生产的新技术、新知识;3)安全生产管理经验;4)典型事故案例。3、培训时间1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烟花爆竹建筑施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资格培训时间不得少于48学时;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6学时。2)其他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管理培训时间不得少于32学时;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2学时。对特种作业人员的教育培训1、特种作业的范围包括:电工作业,焊接与热切割作业,高处作业、制冷与空调作业、煤矿安全作业、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作业石油天然气安全作业冶(有色生产安全作业危险化学品安全、烟花爆竹安全作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认定的其他作业。2、对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考核和取证要求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专门的安全技术培训并考核合格,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作业操作证》后,方可上岗作业。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发证、复审工作实行统一监管、分级实施、教考分离的原则。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包括安全技术理论考试与实际操作技能考核两部分,以实际操作技能考核为主。特种作业操作证有效期为6年,在全国范围内有效。3、特种作业操作证的复审要求特种作业操作证每3年复审1次连续从事本工种10年以上严格遵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经原考核发证机关或者从业所在地考核发证机关同意复审时间可以延长至每6年1次。特种作业操作证申请复审或者延期复审前,特种作业人员应当参加必要的安全培训并考试合格。安全培训时间不少于8个学时。对生产经营单位其他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生产经营单位其他从业人员是指除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以外该单位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所有人员,包括其他负责人、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各岗位的工人,以及临时聘用的人员。1、三级安全教育培训新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4学时。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生产经营单位新上岗的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72学时,每年接受再培训的时间不得少于20学时。2、调整工作岗位或离岗后重新上岗安全教育培训3、岗位安全教育培训,主要包括日常安全教育培训、定期安全考试和专题安全教育培训三个方面。三级安全教育培训的主要内容1、厂(矿)级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主要内容是:生产经经营单位安全风险辨识、安全生产管理目标规章制度劳动纪律安全考核奖惩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权利和义务、有关事故案例等。2、车间(工段、区、队)级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主要内容是:本岗位工作及作业环境范围内的安全风险辨识评价和控制措施典型事故案例岗位安全职责操作技能及强制性标准自救互救急救方法疏散和现场紧急情况的处理安全设施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和维护。3、班组级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主要内容是::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岗位之间工作衔接配合、作业过程的安全风险分析方法和控制对策、事故案例等等。生产经营单位实施新工艺新技术新设新材料时应对从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生产教育训。第十一节 安全生产检查与隐患排查治理大纲要求根据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组织编制安全生产检查表开展安全生产检查排查事故隐患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捉出治理方案统计分析和上报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安全生产检查的类型(通常分为6种)1、定期安全生产检查2、经常性安全生产检查3、季节性及节假日前后的安全生产检查4、专业(项)安全生产检查5、综合性安全生产检查6、职工代表不定期对安全生产的巡查安全生产检查的内容安全生产检查的内容包括: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软件系统主要是查思想查意识查制度查管理查事故处理查隐患查整改。硬件系统主要是查生产设备、查辅助设施、查安全设施、查作业环境。安全生产检查的方法1、常规检查2、安全检查表法3、仪器检查及数据分析法安全生产检查的工作程序安全检查工作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安全检查准备2、实施安全检查3、综合分析4、提出整改要求5、整改落实6、信息反馈及持续改进隐患排查治理参阅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知识的内容第十二节 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大纲要求根据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选用和验收劳动防护用品监督和指导从业人员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分类(3种分类方法)1、按劳动防护用品防护性能分类,分为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和一般劳动防护用品。1) 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分为6类) 头部护具类;b) 呼吸护具类;) 眼(面)护具类;d) 防护服类;) 防护鞋类;) 防坠落护具类。2) 一般劳动防护用品。2、按劳动防护用品防护部位分类1) 头部防护用品2) 呼吸器官防护用品3) 眼(面)部防护用品4) 听觉器官防护用品5) 手部防护用品6) 足部防护用品7) 躯干防护用品8) 护肤用品3、按劳动防护用品用途分类按防止伤亡事故的用途可分为:防坠落用品,防冲击用品,防触电用品,防机械外伤用品,防酸碱用品,耐油用品,防水用品,防寒用品。按预防职业病的用途可分为防尘用品防毒用品防噪声用品防振动用品,防辐射用品,防高低温用品等。劳动防护用品选用的基本原则是:1、根据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的相关要求选用;2、针对生产作业环境、劳动强度以及生产岗位性质、劳动防护用品的防护性能进行选用;3、穿戴舒适方便,不影响工作。劳动防护用品发放要求原国家经贸委颁布的《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试行》规定了国家工种分类目录中的16个典型工种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用人单位发放劳动防护用品的责任:1、应根据工作场所中的职业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按照法律、法规、标准的规定为从业人员免费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护品不得以货币或其他物品替代应当配备的护品。2、应到定点经营单位或生产企业购买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必须具有“三证”和“一标志,即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安全鉴定证和安全标志。购买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须经本单位安全管理部门验收并应按照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要求,在使用前对其防护功能进行必要的检查。3、应教育从业人员按照护品的使用规则和防护要求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使从业人员做到“三会:会检查护品的可靠性,会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会正确维护保养护品。用人单位应期进行监督检查。4、应按照产品说明书的要求,及时更换、报废过期和失效的护品。5、应建立健全护品的购买、验收、保管、发放、使用、更换、报废等管理制度和使用档案,并进行必要的监督检查。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目录(6大类21个小类)1、头部护具类安全帽2、呼吸护具类防尘口罩过滤式防毒面具自给式空气呼吸器长管面具3、眼(面)护具类焊接眼面防护具防冲击眼护具4、防护服类阻燃防护服防酸工作服防静电工作服5、防护鞋类保护足趾安全鞋防静电鞋、导电鞋防刺穿鞋胶面防砸安全靴电绝缘鞋耐酸碱皮鞋耐酸碱胶靴耐酸碱塑料模压靴6、防坠落护具类安全带安全网密目式安全立网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标识1、采用古代盾牌之形状,取“防护”之意。2、盾牌中间采用字母“A”表示“劳动安全”之意。3“××—××—××××××是标识的编号编号采用3层数字和字母组合编号方法编制。第一层的两位数字代表获得标识使用授权的年份;第二层的两位数字代表获得标识使用授权的生产企业所属的省级行政地区的区划代码(进口产品,第二层的代码则以两位英文字母缩写表示该进口产品产地的国家代码;第三层代码的前三位数字代表产品的名称代码后三位数字代表获得标识使用授权的顺序。第十三节承包商管理大纲要求根据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识别相关方活动事故风险制定企业承包和租赁活动中相关方安全管理制度,采取相应管理和控制措施。对承包商管理的具体要求概括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1、要明确双方责任2、要严格审查安全资质和专业技术能力3、做好现场作业的安全风险分析4、开展对作业现场的监督和管理生产经营单位发包工程的内部管理开工前向承包商收取安全风险抵押金,安全风险抵押金一般为工程总造价的5。工程应发包给具有相关资质的单位在签订合同前必须对承包商资质和条件进行审查,并复印扫描有关见证性材料备案:1、有关部门核发的营业执照和资质证书,法人代表资格证书,安全资质证书,施工简历和近3年安全施工记录。2、人员年龄、工种、健康状况等是否符合要求;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的技术素质是否满足工程需要;特种作业人员是否持有合格的《特种作业操作证。3、承包商保证安全施工的组织机构、工器具、安全防护设施、安全用具能否满足安全施工要求涉及定期试验的工器具绝缘用具施工机具安全防护用品是否有具有检验、试验资质部门出具的合格的检验报告。4、承包商施工队伍是否按规定配备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管理机构、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是否持有资质证书。在承包商队伍进入作业现场前发包单位要对其进行消防安全设备设施保护及社会治安方面的教育。所有教育培训和考试完成后,办理准入手续,凭证件出入现场。第三章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大纲要求:掌握我国现行安全生产监管监察体制以及监管监察的内容和要求。第一节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目前我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体制是综合监管与行业监管相结合国家监察与地方监管相结合、政府监督与其他监督相结合格局。政府方面的监督主要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的监督,监察部门的监督。其他方面的监督主要有安全中介机构的监督社会公众的监督工会的监督新闻媒体的监督;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组织的监督。监督管理的基本特征1、权威性2、强制性3、普遍约束性监督管理的基本原则1、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原则。2、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3、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4、坚持行为监察与技术监察相结合的原则。5、坚持监察与服务相结合的原则。6、坚持教育与惩罚相结合的原则。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方式大体可以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三种。1、事前的监督管理有关安全生产许可事项的审批,包括安全生产许可证、经营许可证、矿长资格证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资格证安全管理人员安全资格证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资格证等。2、事中的监督管理主要是日常的监督检查、安全大检查、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许可证的监督检查等事中监督管理重点在作业场所的监督检查监督检查的方式主要有两种:1) 行为监察即监督检查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的组织管理规章制度建设、职工教育培训、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实施等工作。2)技术监察。即对物质条件的监督检查。包括:对新建、扩建、改建和技术改造工程项目的“三同时”监察;对用人单位现有防护措施与设施完好率、使用率的监察;对个人防护用品的质量、配备与使用的监察;对危险性较大的设备、危害性较严重的作业场所和特殊工种作业的监察等。3、事后的监督管理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的应急救援,以及调查处理,查明事故原因,严肃处理有关责任人员提出防范措施严格按“四不放过的原则处理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第二节煤矿安全生产监察煤矿安全监察体制的特点1、实行垂直管理2、监察和管理分开3、分区监察4、国家监察煤矿安全监察的方式1、日常监察。即随机监察,亦称常规监察2、重点监察。3、专项监察。4、定期监察。煤矿安全监察的内容可以概括为查思想查制度查安全设施查事故隐患和查事故处理看被监察的煤矿企业是否符合有关法律、法规、标准的规定要求。其重点监察内容包括:1、是否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2、主要负责人是否向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报告安全工作,发挥职工群众的监督作用3、是否设置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4、是否对各类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5、职工是否存在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的行为。6、生产性建设项目是否做到“三同时。7、企业生产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是否包括下列隐患的预防措施:瓦斯爆炸、煤尘爆炸、煤与瓦斯突出;冒顶片帮、冲击地压、边坡滑落和地表塌陷;地面和井下火灾与水害;爆破器材和爆破作业事故与危害;粉尘、有毒有害气体、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害物质的危害;其他危害。8、是否具有保障安全生产的图样、资料;是否设置安全标志、井下避险路线等。9、是否提取和使用安全保障基金和安全技术措施专项费用。10、是否具备防治瓦斯煤尘火灾水害顶板事故的技术手段和装备其抗灾能力与矿井灾害程度相适应。11、所使用的有特殊安全要求的设备器材防护用品和安全检测仪器是否符合有关标准,并通过安全认证。12、是否在依法批准的开采范围内进行采矿作业。13、在建筑物下铁路下或者水体下开采煤炭是否制定安全措施并报煤矿安全监察部门备案。14、在停工、或者恢复采煤作业时,是否采取安全措施。15、是否录用未成年人从事煤矿工作;是否分配女职工从事井下劳动。16、是否按照规定要求向职工发放劳动防护用品是否对从事有职业危害作业的职工进行健康检查。17、是否为职工办理工伤保险;是否为煤矿井下作业人员办理意外伤害保险。18、是否建立救护和医疗急救组织,配备必要的装备、器材和药品。第三节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我国对特种设备实行安全监察制度。它具有强制性体系性责任追究性的特点。主要包括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管理体制行政许可监督检查事故处理和责任追究等内容。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体制我国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国务院是是指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地方是指各级地方人民政府的质量技术监督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法规体系“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相关标准及技术规定”5个层次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法规体系结构。安全监察制度按照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验修理改造及进出口等环节对特种设备的安全实施全过程一体化的安全监察。主要建立两项制度:一是特种设备市场准入制度;二是从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验修理改造7个环节全过程一体化的监察制度。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的方式1、行政许可制度2、监督检查制度3、事故应对和调查处理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的内容1特种设备设计制造安装检验修理使用单位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和有关规定的情况。2、特种设备、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及其他相应人员的持证上岗情况。3、建立相应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情况。4、特种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充装、检验、修理、改造、使用、维修保养、化学清洗是否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规定。5、参加或进行特种设备的事故调查。第四章安全评价大纲要求:根据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安全评价通则《安全预评价导则》和《安全验收评价导则,开展安全评价的前期准备工作,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提出消除或减弱危险、危害的技术和管理对策措施建议,参与编制安全评价报告。第一节安全评价的分类安全评价的分类按照实施阶段不同分为三类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安全现状评价。安全预评价就是在项目建设前根据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分析和预测该建设项目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和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和建议用以指导建设项目的初步设计。安全预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危险及有害因素识别、危险度评价和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安全验收评价是在建设项目竣工后正式生产运行前或工业园区建设完成后通过检查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时投人生产和使用的情况或工业园区内的安全设施设备装置投人生产和使用的情况检查安全生产管理措施到位情况检查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健全情况检查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情况审查确定建设项目工业园区建设满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要求的符合性从整体上确定建设项目、工业园区的运行状况和安全管理情况,做出安全验收评价结论的活动。安全验收评价是在项目建成试生产正常运行后在正式投产前进行的一种检查性安全评价。判断系统在全上的合规性和配套全设施的有效性。安全现状评价安全现状评价既适用于对一个生产经营单位或一个工业园区的评价也适用于某一特定的生产方式、生产工艺、生产装置或作业场所的评价。第二节安全评价的程序安全评价的程序1、前期准备明确被评价对象,备齐技术资料。2、辨别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确定危险有害因素存在的部位存在的方式和事故发生的途径及其变化的规律。3、划分评价单元单元的划分应科学、合理,具有明显的特征界限。4、定性、定量评价选择合理的评价方法,对评价对象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进行定性、定量评价。5、安全对策措施建议遵循针对性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的原则提出消除或减弱危险有害素的技术和管理措施建议。6、安全评价结论客观、公正、真实、严谨、明确。7、安全评价报告的编制安全评价报告是安全评价过程的具体体现和概括性总结是评价对象完善自身安全管理应用安全技术等方面的重要参考资料是由第三方出具的技术性咨询文件可为政府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监察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等相关单位对评价对象的安全行为进行法律法规标准行政规规范的符合性判断所用是评价对象实现安全运行的技术性指导文件。安全预评价内容1、前期准备工作应包括:明确评价对象和评价范围;组建评价组;收集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行政规章规范收集并分析评价对象的基础资料相关事故案例;对类比工程进行实地调查等。2、辨识和分析评价对象可能存在的各种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危险、有害因素发生作用的途径及其变化规律。3、评价单元划分应考虑安全预评价的特点,以自然条件、基本工艺条件、危险和有害因素分布及状况、便于实施评价为原则进行。4根据评价的目的要求和评价对象的特点工艺功能或活动分布选择科学、合理适用的定性定量评价方法对危险有害因素导致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进行评价。5、为保障评价对象建成或实施后能安全运行,应从评价对象的总图布置、功能分布工艺流程设施设备装置等方面提出安全技术对策措施从评价对象的组织机构设置人员管理物料管理应急救援管理等方面提出安全管理对策措施其他安全对策措施。6、评价结论安全验收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与分析符合性评价和危险危害程度的评价安全对策措施建议;安全验收评价结论等。1、前期准备工作2、参考安全预评价报告3、划分评价单元应符合科学合理的原则评价单元可按以下内容划(六种方法:1)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符合性;2)设施、设备、装置及工艺方面的安全性;3)物料、产品安全性能;4)公用工程、辅助设施配套性;5)周边环境适应性和应急救援有效性;6)人员管理和安全培训方面充分性。4、选择适用的评价方法。符合性评价、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的预测。5、安全对策措施建议6、安全验收评价结论安全验收评价结论应包括:符合性评价的综合结果;评价对象运行后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危险危害程度;明确给出评价对象是否具备安全验收的条件。对达不到安全验收要求的评价对象明确提出整改措施建议。第三节危险和有害因素辨识危险和有害因素的定义是指可对人造成伤亡、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疾病的因素。危险、有害因素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分类根《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T13861—2009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分为4大类。1、人的因素1) 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2) 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2、物的因素1) 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2) 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3) 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3、环境因素1) 室内作业场所环境不良2) 室外作业场所环境不良3) 地下含水下作业环境不良4) 其他作业环境不良4、管理因素1) 职业安全卫生组织机构不健全2) 职业安全卫生责任制未落实3)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规章制度不完善4) 职业安全卫生投人不足5) 职业健康管理不完善6) 其他管理因素缺陷危险、有害因素参照事故类别分类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6441—1986,将危险因素分为20类。1、物体打击2、车辆伤害3、机械伤害4、起重伤害5、触电6、淹溺7、灼烫8、火灾9、高处坠落10、 坍塌11、 冒顶片帮12、 透水13、 放炮14、 火药爆炸15、 瓦斯爆炸16、 锅炉爆炸17、 容器爆炸18、 其他爆炸19、 中毒和窒息20、 其他伤害危险、有害因素按职业健康分类参照《职业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将危害因素分为10类。1、粉尘2、放射性物质3、化学物质4、物理因素5、生物因素6、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7、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8、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9、职业性肿瘤的职业危害因素10、其他职业危害因素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方法1、直观经验分析方法1)对照、经验法2) 类比方法2、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常用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有事件树、事故树等。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在进行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时,要全面、有序地进行,防止出现漏项1、厂址2、总平面布置3、道路运输4、建(构)筑物5、生产工艺6、物流7、主要设备装置8、作业环境9、安全措施管理识别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系统安全分析的过程。第四节安全评价方法安全评价方法分类常用的有按评价结果的量化程度分类法按评价的推理过程分类法按针对的系统性质分类法、按安全评价要达到的目的分类法等。按评价结果的量化程度分类法,可分为定性安全评价方法和定量安全评价方法。1、定性安全评价方法2、定量安全评价方法1)概率风险评价法2)伤害(或破坏)范围评价法3)危险指数评价法按照安全评价的逻辑推理过程安全评价方法可分为归纳推理评价法和演绎推理评价法归纳推理评价法是从事故原因推论结果的评价方法演绎推理评价法是从结果推论原因的评价方法。按照安全评价要达到的目的安全评价方法可分为事故致因因素安全评价方法危险性分级安全评价方法和事故后果安全评价方法。按照评价对象的不同安全评价方法可分为设(设施或工艺故障率评价法人员失误率评价法、物质系数评价法、系统危险性评价法等。常用的安全评价方法1、安全检查表方法(SCA)2、危险指数方法(RR)危险指数评价可以运用在工程项目的各个阶段可行性研究设计行等可以在详细的设计方案完成之前运用,也可以在现有装置危险分析计划制定之前运用。它也可用于在役装置,作为确定工艺操作危险性的依据广泛应用的具体方法有危险度评价法道化学公司的火灾爆炸危险指数法,帝国化学工业公司(C)的蒙德法,化工厂危险等级指数法等。3、预先危险分析方法(PHA)在设计、施工和生产前,首先对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性类别、出现条件、导致事故的后果进行分析,目的是识别系统中的潜在危险,确定危险等级,防止危险发展成事故。预先危险分析方法的步骤:1) 通过经验判断、技术诊断或其他方法确定危险源。2) 根据以往的经验及同类行业生产中的事故情况,查找危险性,分析事故的可能类型。3) 对确定的危险源分类,制成预先危险性分析表。4) 转化条件,即研究危险因素转变为危险状态的触发条件和危险状态转变为事故的必要条件,并进一步寻求对策措施,检验对策措施的有效性。5) 进行危险性分级,排列出重点和轻、重、缓、急次序,以便处理。6) 制定事故的预防性对策措施。4、故障假设分析方法()假设分析方法比较简单,评价结果一般以表格形式表示,主要内容有:提出的问题、回答可能的后果、降低或消除危险性的安全措施。5、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HAOP)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是一种定性的安全评价方法。它的基本过程是以关键词为引导找出过程中工艺状态的变(即偏差然后分析找出偏差的原因后果及可采取的对策。其侧重点是工艺部分或操作步骤各种具体值。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方法可按分析的准备、完成分析和编制分析结果报告三个步骤来完成。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方法与其他安全评价方法的明显不同之处是,其他方法可由某人单独使用,而危险和可操作性分析则必须由一个多方面的、专业的、熟练的人员组成的小组来完成。6、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MEA)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的目的是辨识单一设备和系统的故障模式及每种故障模式对系统或装置的影响。在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中不直接确定人的影响因素,但像人失误、误操作等影响通常作为一个设备故障模式表示出来。7、故障树分析(A)既适用于定性分析,又能进行定量分析。故障树分析的基本程序:1)熟悉系统2)调查事故3)确定顶上事件4)确定目标值5)调查原因事件6)画出故障树7)定性分析8)确定事故发生概率9)比较10)分析8、事件树分析(EA)事件树分析是用来分析普通设备故障或过程波动(称为初始事件)导致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事件树分析是使用归纳法(不是演绎法。事件树分析步骤:1)确定初始事件2)判定安全功(自动控制装置报警系统安全装置屏蔽装置和操作人员、采取措施等)3)发展事件树和简化事件树4)分析事件树9、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JRA)作业条件的危险性作为因变(D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E)及危险严重程度(C)作为自变量是定性的方法10、定量风险评价方法(QRA)第五节安全评价报告安全预评价报告的内容:1、目的。结合评价对象的特点阐述编制安全预评价报告的目的。2、评价依据3、概况4、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与分析5、评价单元的划分6、安全预评价方法7、安全对策措施建议8、安全预评价结论安全验收评价报告的主要内容:1、目的2、评价依据3、概况4、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与分析5、评价单元划分6、评价方法的选择7、安全对策措施建议8、评价结论安全现状评价报告的内容:1、目的2、评价依据3、评价项目概况4、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与分析5、评价单元的划分6、评价方法7、安全对策措施建议8、评价结论安全评价报告的格式要求:1、封面2、安全评价资质证书影印件3、著录项4、前言5、目录6、正文7、附件8、附录第六节安全评价管理安全评价业务分类:一类:高危及中高风险行业。二类:中等及低风险行业。对安全评价机构的管理要求1、安全评价机构应编制安全评价过程控制文件,用于规范安全评价过程和行为、保证安全评价质量。2、安全评价过程控制文件主要包括:机构管理、项目管理、人员管理、内部资源管理和公共资源管理等内容。3、安全评价机构开展业务活动应遵循安全评价过程控制文件,并依据安全评价过程控制文件及相关的内部管理制度对安全评价全过程实施有效的控制。第五章职业危害预防和管理大纲要求运用职业危害因素的辨识标准和评价方法检测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设置职业危害警示标识告知和申报职业危害建立职业卫生档案采取职业危害防护控制措施,选用个体防护装备,开展建设项目职业危害评价。第一节职业卫生概述职业卫生基本概念从职工的健康在职业活动过程中免受有害因素侵害为目的的工作领域及其在法律、技术、设备、组织制度和教育等方面所采取的相应措施。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来源:1、生产过程2、劳动过程3、生产环境4、工作场所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概念也称职业性危害因素或职业危害因素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过程中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危害劳动者健康、能导致职业病的有害因素。职业性有害因素按来源分类(3类)1、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1)化学因素2)物理因素3)生物因素2、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1)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劳动作息制度不合理等。2)精神性职业紧张。3)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4)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5)长时间不良体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等。3、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1)自然环境中的因素。2)作业场所建筑卫生学设计缺陷因素。职业性有害因素按有关规定分类(10类)2002年卫生部颁布的《职业病目录》将职业危害因素分为十大类1、粉尘类(13种)2、放射性物质类(电离辐射)3、化学物质类(56种)4、物理因素(4种)5、生物因素(3种)6、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8种)7、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3种)8、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3种)9、导致职业性肿瘤的职业危害因素(8种)10、其他职业危害因素(5种)职业接触限值(OE)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过程中长期反复接触对绝大多数接触者的健康不引起有害作用的容许接触水平。化学有害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包括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最高容许浓度短对间接触容许浓度、超限倍数四类。1、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A。指以间为权数规定的8小时工作日、40小时工作周的平均容许接触浓度。2、最高容许浓(MAC工作地点在一个工作日内任何时间有毒化学物质均不应超过的浓度。3、短时间容许接触浓度(PC—STE。在遵守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前提下容许短时间15分钟接触的浓度。4、超限倍数对未制定PCSTEL的化学有害因素在符合8小时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的情况下任何一次短时间15分钟.接触的浓度均不应超过的PCTA的倍数值。职业禁忌指员工从事特定职业或者接触特定职业危害因素时比一般职业人群更易于遭受职业危害的侵袭和罹患职业病。职业健康监护包括开展职业健康体检、职业病诊疗、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等。职业性病损劳动者职业活动过程中接触到职业危害因素而造成的健康损害,统称职业性病损。包括工伤、职业病和工作有关疾病。职业病指企业事业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或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界定法定职业病的4个基本条件:1、在职业活动中产生。2、接触职业危害因素。3、列入国家职业病范围。4、与劳动用工行为相联系。职业病的分类共10类15种职业病列入法定职业病。职业卫生工作方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第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顶防。职业卫生工作原则“三级预防”的原则,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第二级预防,又称发病预防。第三级预防,是在病人患职业病以后,合理进行康复处理。我国职业病发病特点:职业病发病以尘肺病为主,而尘肺病中主要煤工尘肺和矽肺。第二节职业卫生法规标准体系简介职业卫生法规标准体系构成我国职业卫生法规标准体系包括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和标准。生产性粉尘

第三节职业危害识别、评价与控制含有游离二氧化硅的尘,能引起严重的职业病——矽肺。不同分散度的生产性粉尘因粉尘颗粒粒径大小的差异其进人人体呼吸系统的情况存在差异在生产性粉尘的采样监测与接触限值制定上通常将其分为总粉尘与呼吸性粉尘两种类型。1、总粉尘:可进入整个呼吸道(鼻、咽和喉、胸腔支气管、细支气管和肺泡)的粉尘,简称“总尘。2、呼吸性粉尘:可进人肺泡的粉尘粒子,其空气动力学直径均在7.07μm以下,空气动力学直径5μm粉尘粒子的采样效率为50,简称“呼尘。生产性粉尘的分类(3类)1、无机性粉尘1)矿物性粉尘,例如煤尘、硅石、石棉、滑石等。2)金属性粉尘,例如铁、锡、铝、铅、锰等。3)人工无机性粉尘,例如水泥、金刚砂、玻璃纤维等。2、有机性粉尘1)植物性粉尘,例如棉、麻、面粉、木材、烟草、茶等。2)动物性粉尘,例如兽毛、角质、骨质、毛发等。3)人工有机粉尘,例如有机燃料、炸药、人造纤维等。3、混合性粉尘生产性粉尘的致病机理矽肺的发生和发展与从事接触矽尘作业的工龄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的含量二氧化硅的类型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