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教学_第1页
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教学_第2页
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教学_第3页
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教学_第4页
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教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教学【教学准备】每个学生带一双筷子入课堂。【教学流程】一、明确写作要求.读教科书,精准明晰写作要求。师:今天,我们来进行单元习作。首先,请大家读习作要求,明确一下到底要我们做什么?生:(读要求)第一,清楚事物的主要特点;第二,试着用上恰当的说明方法;第三,可以分段介绍事物的各个方面。师:很好。还有一条大家不要忽略。请看:“写之前,仔细观察要写的事物,并搜集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这个事物,想清楚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此条的关键词是什么?我们要做到什么才算合格?生:要观察写作对象。生:要搜集资料。片段展示:一双筷子,意味着什么?女儿学不会拿筷子,哭着说:“我不会,怎么办?”妈妈告诉她:“我们是中国人,中国人都要用筷子。”在妈妈的鼓励和帮助下,女儿终于用筷子夹起食物,破涕为笑。一双筷子,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家庭教养。大年三十,其乐融融。看到老王孤身一人,邻居拉着他一起吃饭,理由是“多一个人,多一双筷子”。面对邻居一家热情的招待,老王忍不住抹了抹眼角的泪水。邻里温情,在一双筷子中蔓延开来。丈夫送快递回到家,妻子端出热腾腾的饭菜。丈夫从口袋里掏出一双崭新的筷子递给妻子,妻子会心一笑。原来,再过两个月,他们的孩子就要出生了,家里又添一双筷子。筷子代表着对未来的希望。常年外出打工的小伙子风尘仆仆回家,母亲喜极而泣,灶台弥漫着久违的香味,一家人拿起筷子心满意足。筷子中藏着儿时的味道,还有母亲的关爱。一双筷子,有滋有味,承载着情感,书写着幸福。.两类文对比。师:你发现同样写筷子,两篇文章有什么不同?生:之前的写了筷子的样子、用法、礼仪等,我看了就知道筷子大概是什么样。生:看了第二篇,我不知道筷子是什么样,但是非常喜欢筷子,感觉筷子好像带着很多情感。师:是啊,第一篇文章,有点类似习作例文中的《鲸》,比较准确、简单,是相对标准的说明性文章。第二篇是我们常写的类型,重在抒情。今天我们重点学习写说明性文章。师:写说明性文章,要注意资料的搜集,这有助于大家提升文章的品质。.布置课后任务。师:课后,请大家自己根据家里的一个物件,对照说明书,尝试拆或者装。例如一个玩具,一个组合家具,一个小型电器等。看懂说明书,就能拆开来,而且还不坏,还能装得上。这样一来,大家就能体会到:写好说明文,说明清楚很重要。生:好的。师:以作者的身份去写,写清楚。以读者的身份去读,你就知道写清楚有多重要了。下课。【设计意图:对比说明性文章和抒情性文章,让学生经历不同的审美体验。同时,切换身份,以读者的角度去体验“说明清楚”的重要性,也能辅助学生在未来的说明性文章写作中,更加注重“写清楚”,强化说明的效果。】生:还要想一想,从哪儿个方面来写。(出示观察对象)2.准备物料,精准确定写作内容。师:原本,要写什么是自由的选择,由于课堂写作的局限性,我们这次共同写一样。大家写同一主题,也容易一分高下。之前请大家携带一双筷子来,请问,都准备好了么?生:准备好了。(取出筷子)【设计意图:明确写作要求是教学的前提,也是最后验证教学效果的依据。不少教师忽略此环节,或者人为简化要求,随意布置“相关的写作任务”,这都会造成写作的偏移。完整出示教科书中的要求,师生共享、共知。】二、自由写.作前谈话,共享信息。师:请大家拿出筷子,再次仔细观察。生:我带的是一次性筷子,是竹子做的。上面还有没磨平的毛刺。生:我这副是艺术筷子,上面有云的图案,像过去贵族使用的筷子,其实是旅行的时候买的。师:关于筷子,请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知道的信息。生:我知道筷子好像是姜子牙发明的。生:外国人吃饭用刀又,我们用筷子,他们来中国,第一个要学习的就是用筷子吃饭。生:筷子有好多种,竹子的、不锈钢的、塑料的……师:其实,现场分享,就是现场搜集资料。建议大家把同伴搜集到的资料也记录下来,因为接下来写的时候,这些资料就是你的资料啦。.回顾旧知,结构预设。师:关于本次习作,教科书要求我们先构思,想一想分几段写,每段写什么。你是怎么想的?生:我想写筷子的形状、用法。生:我想写筷子的来历,还有一些新型的筷子。师:在第四单元习作“二十年后的故乡”中,我们已经学习了列提纲,请大家回忆列提纲的方法,按照你的预想顺序,用关键词列出本次习作的提纲。(生列提纲).资源共享,集体共写。师:好的。请大家根据自己的预先构思,结合现场搜集的资料,用上本单元学的说明方法,自己写一写。写好后,与同学交流分享。(生自由写).即刻评点,共同进步。师:请大家再次关注教科书中说的这段话:“如果别人对你介绍的事物产生了兴趣,获得了相关知识,你就完成了一次成功的习作。”接下来我们就请同学来读一读,如果我们对其读的内容产生了“兴趣”,同时我们也获得了“知识”,至少有了之前没有的收获,那就说明写作“成功”了。片段展示:筷子的外形很普通。两根小木棍,一头粗、一头细,长约20厘米。筷子是中国人特殊的饮食工具,比西方人用的刀叉讲究得多,也好用得多。大部分筷子是用木头制作的,也有竹筷子、玉筷子、金属筷子、塑料筷子、金属和塑料组合筷子等。古时候的贵族,还曾用象牙、犀牛角等材料做筷子。不过,现在用这些材料做筷子是非法的。所以,那样的筷子成了博物馆中的文物。筷子的颜色很多,黑的、白的、材质本色的,可以说是五颜六色,这成了桌子上的一道“微观风景”。而且,使用时方法也很丰富:夹、挑、拌、拨、插……让这道风景成了“动画”。使用筷子要注意礼仪。如:举起筷子不要指着人;不要咬筷子头;不要用筷子敲击盘碗;不要随意挑拨饭菜;等等。筷子如同“中国结"代表中华文化。师:请大家说一说,你的收获是什么,你是否感兴趣。生:我觉得很有收获。居然还有人曾经用珍贵的象牙做筷子,我真的想不到。说明筷子历史悠久,而且也是一种艺术品。生:我也觉得很新鲜,筷子的用法有好多。生:我还知道了筷子的使用礼仪,这个我平时没有注意到。【设计意图:整个单元的教学都是为了学生能写。因此,专属于习作的教学,完全可以放手,在明确写作要求的基础上,让学生先自由写,写出来。之后紧密结合教材要求,抓住要求中的关键词进行评点。写出来,评下去,给全体学生以写作信心。】三、提升写.从单元导语中发现提升的空间。师:请大家看看本单元的导语:“说明文,以‘说明白了'为成功”。这是叶圣陶说的。你们觉得之前同学的分享,都“写明白”了么?生:写明白了。师:不错。其实,这里的“明白”,还仰仗于你们对筷子都是“已知”的。也就是说,你们心中知道筷子,也用过,很熟悉,所以听起来就觉得自己都明白。如果你是“无知”的呢?例如,你是一个没有用过筷子的外国人,甚至,你是刚来地球,知道汉语却不知道筷子的外星人呢?你听了这段介绍,你会全部都明白么?生:估计不会完全明白。生:还会不断提问。师:对,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文就有提升的空间。.以“无知”的角度提问。师:现在,假如你对筷子一无所知,请提出你读完作文后的疑惑。生:为什么要发明筷子?也有人吃“手抓饭”,更直接。生:使用筷子的卫生如何确保?都在一个盘子里夹菜,是不是有点不卫生?生:筷子太滑,夹不起面条,怎么办?师:特别注意,同学提问时,其他同伴迅速记录问题的关键词,这就是现场搜集的资料。资料越多,越好写。(生记录关键词).获取搜集资料的方法,找到提升路径。师:现在,除了问题催发我们思考,提升我们的写作空间外,大家是不是希望有更多的资料帮助我们打开思路?生:是的。师:搜集资料的方法有哪些?你是怎么搜集的?请分享一下。生:可以上网搜集资料。生:还可以去图书馆查资料。生:我爸爸什么都懂,问他也可以。师:可是,现在我们在课堂上,这些方法只能课后用。不过,我也查了资料,搜集到一段关于筷子的视频。大家一边看,一边做笔记,这就是在写作现场继续搜集资料的方法边听,一边看,一边记录关键词。(播放视频)(生观看视频,记录,搜集资料。)师:请结合搜集的资料,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争取使读者更明白,真正看懂你在说明什么。(生修改习作)师:最后,请为你的习作拟一个题目。特别注意教材中的表格,看看其他人列出的题目对你有什么启发O生:我改了题目,叫《“一双”文化》。生:我的题目叫《瞧这两个小家伙》。生:我的就是《筷子》,我觉得说明文就得简单一点。【设计意图:教学存在的价值就是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不断促进提升。提升,要找到切入口。教科书中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