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语法(语序、判断句、被动句)_第1页
第四章-语法(语序、判断句、被动句)_第2页
第四章-语法(语序、判断句、被动句)_第3页
第四章-语法(语序、判断句、被动句)_第4页
第四章-语法(语序、判断句、被动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语法(二)——句法

学习内容:1.古代汉语中几种常见的特殊语序。2.古代汉语中判断句的结构类型以及变化形式。3.古代汉语中被动句的结构类型。4.其他常见的句子形式。第四章语法(二)——句法

第一节古代汉语的特殊语序语序:又叫词序,是句子成分组合的前后次序。不同的语序表达的意思不同。汉语中的基本语序是:“(定语)主语+状语+谓语+宾语+补语”。第四章语法(二)——句法

第一节古代汉语的特殊语序例:

1.《论语》:“贤哉,回也!”

2.《左传》:“臣实不才,又谁敢怨。”

3.《荀子》:“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返回返回返回一、谓语前置为了强调谓语,把谓语提到主语的前面,叫做谓语前置。谓语前置又叫“倒装句”。(一)疑问句中谓语前置。为了突出疑问对象。例:(1)何哉,尔所谓达者?(2)谁与,哭者?(3)子邪,言伐莒者?(二)感叹句中谓语前置。为了突出感叹中心。例:(1)甚矣,汝之不惠!(2)大哉,尧之为君!(3)亦太甚矣,先生之言也!(三)祈使句中谓语前置。为了突出祈使内容。例:(1)帝曰:“格(来),汝,舜!”(2)勖哉,夫子!为了押韵或平仄需要,诗词中的谓语前置现象比较常见。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二、宾语前置

把宾语提到动词谓语或介词的前面,叫做宾语前置。(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1.动词宾语前置例:(1)吾谁欺?欺天乎?

(2)曰:“奚冠?”曰:“冠素。”

(3)良问曰:“大王来何操?”古代汉语中的疑问代词主要有:谁、何、胡、奚、安、恶、孰、焉。疑问代词宾语前置的例外情况:例:(1)子张曰:“子夏云何?”

(2)荀息谓何?谓语动词前有助动词,疑问代词作宾语常置于助动词之前。例:(1)《吕氏春秋》:“公谁欲相?”(2)《左传》:“臣实不才,又谁敢怨?”2.疑问代词作介词宾语前置

例:(1)学恶乎始?恶乎终?

(2)胡为至今不朝也?

(3)曷为久居此围城之中而不去也?2.否定句中,有否定词“不”、“莫”、“未”、“毋”,代词作宾语前置。例:(1)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2)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3)我无尔诈,尔无我虞。先秦时代,有比较多的例外情况。例:(1)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2)西伯将何之?无欺我也。

到了汉代,后置的现象就更多了。3.动词前面有结构助词“之”、“是”、“焉”等。例:(1)姜氏(何)厌之有?(2)惟陈言之务去。(3)去我三十里,唯命是听。(4)我周之东迁,晋、郑焉依。(5)其一人专心致志,唯弈秋之为听。

(二)介词宾语前置

例:(1)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

(2)许子奚为不自织?

(3)曷为久居此围城之中而不去也?练习:1.分析下列句子中的谓语前置或宾语前置现象。(1)不吾知也。(2)彼且奚适也?(3)亦太甚矣,先生之言!(4)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5)日月逝兮,岁不我与。练习:2.下列句子中属于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的是()A.幸无我逐也。B.日月逝兮,岁不我与。C.硕鼠,硕鼠,无食我黍!D.三岁贯汝,莫我肯顾。三、定语后置为了强调定语,把定语放在中心词后面,叫定语后置。(一)定语后置的特点例:(1)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矣。(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3)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三、定语后置(一)定语后置的特点1.意义上,作后置定语的词或词组,只表示修饰意义。2.结构上,单音节后置定语前有助词“之”作标志。(二)哪些词可以作后置定语1.名词或名词词组作后置定语例:(1)从弟子女十人所,……,立大巫后。

(2)毋发民男女哭临宫殿。2.动词或动词词组作后置定语(1)汉马死者十余万。(2)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3.形容词或形容词词组作后置定语(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善以自为,举贤以自佐。四、数词的语序(一)表名量的数词的语序将数词直接放在名词后面,表示人或事物数量。例:(1)服剑一,封书而谢孟尝君。(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3)于是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二)表动量的数词的位置1.一般方法将数词直接放在动词之前作状语。(1)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2)子墨子[九]距之。2.强调方法表动作的词语后加“者”,将数词置于句尾作谓语。(1)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2)鲁仲连辞让者三,终不肯受。综合练习:指出下列句子中出现的特殊语序现象。1.残贼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将泛,莫之振救。2.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而专属之昭奚恤。3.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4.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5.将子无怒,秋以为期。6.贤哉,回也!7.父母唯其疾之忧。8.汝颍以为险,汉江以为池。9.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10.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特殊语序主要知识点总结:一、谓语前置(一)疑问句中(二)感叹句中(三)祈使句中二、宾语前置(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三)助词“之、是”作标志,宾语前置三、定语后置四、数词的位置

第二节古代汉语的判断句一、古今汉语判断句的差异古汉语判断句大多不用判断词“是”,靠主语与谓语间的语义关系进行判断。有时用语气词“者”或“也”帮助判断,否定判断句用副词“非”。谓语是名词性的词或短语。例:1.千金,重币也。2.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也。二、古汉语判断句的形式(一)根据是否用“者”、“也”,判断句共有四种基本形式。1.主语+者,谓语+也,构成“……者,……也。”的形式。例:(1)兵者,凶器也。(2)南冥者,天池也。(3)陈胜者,阳城人也。2.主语,谓语+也,构成“……,……也。”的形式。例:(1)制,岩邑也。(2)其巫,老女子也。(3)虢,虞之表也。

3.主语+者,谓语,构成“……者,……。”的形式。例:(1)天下者,高祖天下。(2)陈轸者,游说之士。4.主语,谓语,构成“……,……。”的形式。例:(1)贾生,洛阳之少年。(2)夫鲁,齐晋之唇。

(二)用副词表示。常用副词“乃”、“即”、“则”、“非”等,构成“……(副)……”的形式。例:(1)吾乃梁人也。(2)梁父即楚将项燕。(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4)身非木石。注:表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副词,不是对名词或名词词组的修饰限制,是对谓语的修饰限制,在句子中作状语。(三)用判断词的判断句1.用判断词“为”表示判断例:(1)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2)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为”多用作动词,含义广泛。例: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三)用判断词的判断句2.用判断词“是”表示判断例:(1)余是所嫁妇人之父也。(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是”还常用在句中作“指示代词”。例:(1)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2)是鸟也海运将徙于南冥。(3)今子食我,是逆天帝之命。(4)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是”在古汉语判断句中作主语,复指上文出现的内容。

三、判断句的活用

句子采用判断句的形式,但在语义上不表达判断的内容,我们称之为“判断句的活用”。例:百乘,显使也。1.表达比喻内容例:(1)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2)曹公,豺虎也。2.表达因果关系例:(1)孟尝君为相数十年,无纤介之祸者,冯谖之计也。(2)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3.表达压缩的内容例:(1)夫战,勇气也。(2)百乘,显使也。六、判断句的辨别(一)结构上,由名词或名词词组充当谓语的句子(二)意义上,主语和谓语表达的概念关系为同一关系,或从属关系。例:(1)尔母,婢也。(2)虎者,戾虫。(3)粟者,民之所种。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句子中,用“也”字帮助判断的判断句是()A.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B.不及黄泉,无相见也。C.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D.责毕收乎?来何疾也?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句中的“是”充当()A.谓语B.主语C.状语D.定语AB练习:一、选择题3.下列各句中的“非”字不是用于判断句的是(

)A.管仲非仁者与?B.是非君子之言也。C.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D.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ABD练习:二、说明下列句子中的“是”字的词性及在句子中的意义。1.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2.岂不榖是为?先君之好是继。3.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4.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5.巫妪、弟子是女子也。第三节被动句谓语动词表示的动作行为是主语发出的,叫做主动句;不是主语发出的,而主语是谓语动词的承受者,叫被动句。例:(1)宰予昼寝。

(2)君能补过,衮不废矣。

(3)郤克伤于矢。一、被动句的产生在殷商时代的甲骨文中,没有发现被动句。西周金文中已经发现了被动句,但数量很少。春秋战国时代,被动句就用得比较普遍了,而且有多种形式。二、被动句的表示方式(一)意念被动句形式上跟主动句相同,它的“被动”意义只能靠主语和谓语之间的语义关系来确定。例:(1)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2)兵挫地削,亡其六郡。(3)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二)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式1.“于”字句动词谓语后面的介词“于”引进主动者例:(1)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2)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3)隐公慈而杀于弟。(4)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学习“于”字被动句的注意点:(1)在一些句子中,“于”字可以省略例:(大树)不夭(砍伐)斤斧,物无害者。(2)介词“乎”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例:(宋)万尝与庄公战,获乎庄公。

学习“于”字被动句的注意点:(3)注意与“于”字引进处所名词相区别:例:孔子围于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

百里奚举于市。(二)为字句

2.动词前面加介词“为”,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例:(1)卒为天下笑。(2)适为虞人逐。

(二)为字句

2.动词前面加助词“为”,构成“为+助词”的形式。例:(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2)诚令成安君听足下计,若信者亦已为禽矣。

(二)为字句

3.介词“为”与助词“所”搭配使用例:(1)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2)大月氏王已为胡所杀。(3)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4)官军加过,屡为所败。

(三)“见”字句1.动词前面加助词“见”,构成“见+动词”例:(1)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2)盆成括见杀。(3)厚者为戮,薄者见疑。(三)“见”字句2.动词前面加助词“见”,动词后面加介词“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例:(1)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2)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四)“被”字句“被”字本义是“被子”的意思,后来引申为动词“覆盖、遭受”的意思。例:(1)光被四表。(2)秦王复击轲,被八创。(四)“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