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恩施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议论文阅读7篇(2003-2021年)_第1页
湖北恩施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议论文阅读7篇(2003-2021年)_第2页
湖北恩施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议论文阅读7篇(2003-2021年)_第3页
湖北恩施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议论文阅读7篇(2003-2021年)_第4页
湖北恩施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议论文阅读7篇(2003-2021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汇编湖北恩施议论文阅读7篇(2003—2021)目录TOC\o"1-5"\h\z\o"CurrentDocument"学好通用语言增强文化认同(2021湖北恩施) 2\o"CurrentDocument"语言的力量(2019年) 3\o"CurrentDocument"人生需要“顶住”(2017年) 5\o"CurrentDocument"“正能量”多多益善(2013年) 7\o"CurrentDocument"灾难铸就伟大的中国(2008年) 8\o"CurrentDocument"记住回家的路(2006年) 10\o"CurrentDocument"希望人能听懂大自然的语言(2005年) 12学好通用语言增强文化认同(2021湖北恩施)《光明日报》评论员①今年两会期间, 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要认真做好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全面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②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种的国家,实现文化认同,最基础也最重要的就是推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语言是人类进行沟通交流的表达方式,语言相通是人和人相通的重要环节。沟通需要语言相通,达成共识理解需要语言相通,形成文化认同更要语言相通。③因此,一个国家需要一种全民共同使用的,能够在全社会通行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为纽带,会极大增强不同民族、不同语言、不同文化的地域之间经济文化社会交流,加深各民族之间情感,加强各民族之间联系,牢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④几十年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交通、信息技术等领域的发展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少数民族学好国家通用语言,对就业、接受现代科学文化知识、融入社会都有利。⑤一项在新疆南疆开展的问卷调查表明,掌据国家通用语言后,民族地区家庭月收入有明显提高:通过普通话直播,内蒙古科左后旗的一位村民脱贫致富,年收入从5000元增长到年收入超过80万元;;……在普通话助力下,少数民族群众走上富裕道路。这显现出,近年来,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工作取得长足进步。这也表明,学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无异于掌握了一把开启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钥匙,接触世界、了解世界、更好更快地融入现代社会。⑥教育是渗进血液、透入灵魂的,一定要从小开始。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是法律的明确规定,更是每一位中国人最朴素的爱国方式。 强调,要在各族干部群众中深入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特别是要从青少年教育抓起,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全面理解党的民族政策,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也应从青少年抓起,助力个人成长,更好参与到现代社会生产生活。⑦今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步之年。新时代赋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事业新内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各民族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共同努力奋斗。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只有学习和掌握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我们才能更好地进行交往交流、加强文化认同、不断取得发展进步。(选自2021年3月14日《光明日报》)14.请你阅读全文,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请你联系上下文,在第⑤段空白处补充一个事实论据。.请你阅读文章第⑥段,指出本段主要采用了哪一种论证方法,并概括其作用。.文章第⑦段中的画线句,作为全文的结论,有哪些作用?【参考答案】14、学好通用语言,增强文化认同。(只有学习和掌握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我们才能更好地进行交往交流、加强文化认同、不断取得发展进步。)15、示例:通过普通话直播,湖南省瑶族乡一位返乡青年直播鸡、鸭、鹅现场生态养殖情况,纯自然放养的模式加上网络销售,在网络市场打开了一片天地。实现了脱贫致富16、道理论证,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教育是渗进血液、透入灵魂的,一定要从小开始的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17、深化中心论点,提出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只有学习和掌握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我们才能更好地进行交往交流、加强文化认同、不断取得发展进步的结论。使文章整体结构更加严谨自然,完整统一。(2021湖北恩施)语言的力量(2019年)何冠军①生活中,有人喜欢高谈阔论,有人习惯低声细语,有人说话绵里藏针……无论是日常攀谈还是正式发言,语言都可谓交流的工具、思维的载体。重视语言、善用语言,让语言释放智慧与力量,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②语言的力量,首在言之成理。“言贵于有物,无物,非言也。”就拿开会发言来说,一个人的讲话之所以能振奋人心、引起共鸣,关键在于相关语言都找到了恰当的支点,在事实和逻辑层面无懈可击,有说服力。③语言的力量,贵在言之有德。同样一句话,不同的人讲往往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纵观历史长河,誓言“舍身为国”、发出惊人之语者不在少数,他们终能流芳千古,为民族精神注入生动元素。反观那些“两面人”、投机者,纵然信誓旦旦、巧舌如簧,由于没有人格的光亮、缺少修养的支撑,说出来的话自然无法令人信服。④语言的力量,亦在言之共情。《文心雕龙》有言,“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这是行文的典范,又何尝不是语言的真义?话语真情充沛、逻辑严谨,自然能生发出直抵人心的力量。穆青采访焦裕禄事迹时情动于衷,挥洒热泪,多年后,其采访日记上仍依稀可见斑斑泪痕。有了真情的贯注,那么语言和作品就都有了永不枯竭的活力,可以抵御时光而历久弥新。⑤反过来看,轻视语言的力量、忽视沟通的艺术,往往容易言不由衷、表意不明,甚至造成误解、触发矛盾。现实中,有的干部一讲话,群众便皱眉摇头,原因何在?问题就在于这些讲话内容干瘪、细咂无味,要么是脱离实践的空话套话,要么是违背情理的废话假话。譬如,有的乡村动员植树,长篇累牍都是绿化的道理,对大家最关心的树苗供应等现实议题只字不提。再如,.凡此种种,消解的都是群众的信任。⑥“□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当然,强调善用语言,也并不是提倡夸夸其谈,更不是否定行动的力量、落实的价值。语言是行动的影子,行动是语言的土壤。挖掘语言的宝藏,品味语言的艺术,有助于更好传递信息、交流意见、沟通情感,也必将推动行之有恒、行之有格、行之有效。从这个角度来说,从真理中汲取营养,在信仰中涵养定力,于情感中激发共鸣,有利于激发语言的力量,最终做到知行合一、言行并举。(选自《人民日报》2019年4月17日第4版有删改)(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文章第②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第⑤段从反面举例论证观点,请紧扣本段分论点,在文中横线处补写一个事例论据。(4)请从内容及结构两个方面,具体谈谈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参考答案】【分析】本文开头列举不同人的表现,引出中心论点:重视语言、善用语言,让语言释放智慧与力量,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接着从“语言的力量,首在言之成理”“语言的力量,贵在言之有德”“语言的力量,亦在言之共情”等方面具体论述;然后从反面论证了“轻视语言的力量、忽视沟通的艺术,往往容易言不由衷、表意不明,甚至造成误解、触发矛盾”;最后补充论述了语言和行动要结合起来,深化论点。【解答】(1)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中心论点是作者发表主要的集中的观点。中心论点通常在标题或文首或文尾的位置,联系全文找到作者概括性(提领或总结)的表达主要观点的“议论句”,即是论点,首先看标题,再看文首文尾。结合课文内容可知,本文的中心论点就是题目或第一段的结尾句。(2)本题考查辨析论证方法及作用。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和道理论证,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即可。答题格式: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具体作用。结合第三段内容可知,“言贵于有物,无物,非言也”是道理论证,“就拿开会发言来说,一个

人的讲话之所以能振奋人心、引起共鸣……”是举例论证,都论述首句“语言的力量,首在言之成理”这一分论点,进而有力地证明中心论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3)本题考查事实论据的运用,注意要有力地论证观点“轻视语言的力量、忽视沟通的艺术,往往容易言不由衷、表意不明,甚至造成误解、触发矛盾”,结合生活实践中的典型例子,论证以上观点即可。(4)本题考查段落作用。作答时,需联系全文内容和本段内容做具体的分析。结合第六段内容可知,主要论述了要做到知行合一、言行并举,是对中心论点”让语言释放智慧和力量”的补充,使论证更严密、更全面。结构上是全文的结论部分,使文章结构完整。答案:(1)重视语言、善用语言,让语言释放智慧与力量,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引用论证(道理论证)、举例论证(事实论证),引用名言,并举开会发言的例子,证明了“语言的力量,首在言之成理”,有力支撑了文章的中心论点。(3)示例:发生安全事故,人们最关切的是伤亡情况和救援进展动态,个别地方的新闻发布却大篇幅着墨于“地方领导重视”,缺少事件本身的信息。(4)①内容上:本段从“善用语言''讲到要重视行动、“言行并举”,这是对文章内容的补充,是论点的升华。②结构上:是全文的结论部分,使文章结构完整。【点评】把握议论文中心论点的方法:①研究标题,探求中心论点。一般地讲,议论文判断性句式的标题,是全文所要论述的中心,也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②阅读开篇,捉住中心论点。有些议论文开门见山,开头就提出中心论点。③分析篇末,归纳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的中心论点放在篇末,与结论合并在一起。④理清脉络,抓住中心论点。我们要从分析文章的结构入手,探寻它的内在联系,抓住中心论点。⑤理解内容,提炼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中心论点渗透在全篇论述中,把握中心论点比较困难,只有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从中提炼中心论点。(2019湖北恩施)人生需要“顶住”(2017年)李勤卫①“打一分赚一分,我们一起顶住!”“我们有那种不服输的劲儿,不管怎么着也得顶住!”“女排精神就是不放弃,能顶住!”……②中国女排在第三十一届奥运会上赢得中国代表团“分量最重”的一块金牌后,女排教练员和运动员在接受采访时也送给我们一块沉甸甸的人生“金牌”——人生需要“顶住”。③赛场是最高强度的比拼,是精神意志的较量。“顶住”,既是一种姿势表象,也是一种内心观念。''顶住",不是无可奈何的被动选择,更不是安于现状的消极保守。对于人生而言,“顶住”,是一种态度,一种责任,是行稳致远的“压舱石”和“发动机”。④“顶住”是执着,坚持不懈。人与人之间最小的差距是智商,最大的差距是坚持。“踏

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说的是成功的偶然性。然而,这种“不费功夫”的偶然,却存在于“吾将上下而求索”“众里寻他千百度”“为伊消得人憔悴”之中,是千辛万苦付出后的某种必然。世间事,除了岁月,没有“不费功夫’'就得来的好事。曹雪芹写《红楼梦》,“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国学大师钱穆“虽居乡僻,未尝敢一日废学”,一生著书立说达1700万言,还探索出一套独特的治学方法和治学门径。年复一年的“顶住”,最终才能积蹉步以至千里。⑤“顶住”是毅力,坚忍不拔。“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前进路上,艰难困苦是“灭顶石”还是“垫脚石”,关键看能不能“顶住”。爱迪生说,失败了一千次并不可怕,最起码我知道这一千次的努力都是不可行的,于是我就会做出第一千零一次的努力。袁隆平培育出高产杂交稻,屠呦呦提炼出青蒿素,说到底都是一个屡败屡试、愈挫愈奋、不断“顶住”的过程。成功路上,不仅要看能否吃得了“坐冷板凳”的寂寞之苦、”三更灯火五更鸡”的勤勉之苦,还得看能否受得了“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坚忍之苦。无数事实证明,面对困难时选择“顶住”,一个个失败、挫折和困难,就会从“绊脚石”变为砌筑人生进步的“垫脚石二⑥“顶住”是定力,坚定不移。当年长征,尽管起初红军不知道战略转移何时才能结束,不知道最终去往哪里,但大家坚信“只要跟党走,跟着抗日救国的理想走,就会有前途”,坚信“不论我们自己能否到达胜利的彼岸,我们的旗帜一定能达到:正是因为对这一目标的坚定不移,才使“红军不怕远征难”,把二万五千里的艰辛远征,化作了地球上最绚丽的红飘带。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马克思说,他能创立剩余价值学说,前后坚持40余年时间进行《资本论》的研究撰写,关犍是“目标始终如一”。凡事咬定一个目标,矢志不渝,必会凌绝顶而览众山。⑦''世界上有一种鸟是关不住的,因为它们的每一片羽毛都沾满了太阳的光辉!希望是一种坚持,使灵魂深处保有一片自由的天空,为相同的生命做出不同的解释。”的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我们有转型的难题,有升级的压力,但只要我们选择“顶住”,有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劲头,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态度,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执着,就一定能让''关不住"的鸟儿,“羽毛都沾满太阳的光辉”,始终飞翔在希望的田野上。(选自2016年8月25日《人民日报》,有删改).文章以中国女排的事迹开篇,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分).“顶住”是作者崇尚的一种精神品质,结合全文内容,说说怎样才算具备了“顶住”这种精神品质。(3分).请为第④段“‘顶住’是执着,坚持不懈”这一观点补充一个事实论据。(3分).第⑥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并简要分析其作用。(3分)【参考答案】15、(2分)引出本文中心论点“人生需要‘顶住充当一个事例论据,有力地证明了中心论点。评分说明;每个要点1分,意近即可。16、(3分)要执着,坚持不懈:要有毅力,坚忍不拔;要有定力,坚定不移。评分说明:每点1分,直接用原句回答亦可。

17、(3分)示例:曹雪芹写《红楼梦》,“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工评分说明:所补充事例符合观点即可。若直接回答原文中的事例,不给分。(3分)举例论证(事实论证).作用:通过列举红军长征、马克思写《资本论》两个例子,有力地论证了“‘顶住’是定力,坚定不移”这一分论点。(有力论证了“凡事咬定一个目标,矢志不渝,必会凌绝顶而览众山”亦可)(2017湖北恩施)“正能量”多多益善(2013年)肖荻①《论语•为政》有言:“见义不为,无勇也。”自古以来,见义勇为的侠义心肠,总是受人崇敬。传统戏曲《除三害》里对周处劝善规过的时吉老汉、《锁麟囊》里扶危济困的薛湘灵、《秦香莲》里慷慨赴死的韩琪、《赵氏孤儿》里舍己为人的程婴……还有众多正史、野史里大义凛然的忠良豪杰,代代相传,感人至深。时至今日,见义勇为的“仁义礼智信”,在凸显民族精神,凝聚万众信心上,更被认为是社会上最美的“正能量”!②“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积极、真诚、公道的人,具有一种正能量,散发一种强磁场。与这样的人交往,能令人感受到一种浩然正气,让你也活得风生水起,阳光明媚。而那些阴鹫、猥琐、贪婪之徒,则刚好相反。当今社会,既有英雄辈出,亦有沉渣泛起。一切见义勇为者,他们那可歌可泣的英雄行为,理应有更高的“见报率”和“出镜率”,从而增强激浊扬清的“正能量”。③如今,只要出现见义勇为者,公众莫不希望当面向他表示一份诚挚敬意。许多时候,一些不顾一己安危,或乐于伸出援手的人,往往事毕就悄然离去。如继青岛“微尘”公益群体之后,广州也有位化名''微尘"的老先生,每月匿名给许多需要救助的人寄去捐款……但助人者隐去,使被救助者受人滴水之恩,难以涌泉相报,尤为可惜的是,社会最需要的一种“正能量”,往往不能得到大力弘扬。④人心是向善的。不断涌现的最美女教师张丽莉,最美农民张永楠,最美司机吴斌,最美战士高铁成……他们那仁者爱人、光明磊落的高尚情怀,使人不仅感.动肺腑,而且精神为之一振,进而会悄悄形成一种“见贤思齐”的“蝴蝶效应”。《人民日报》仅7月6日这一天,就有烟台开发区“周江疆生命诠释'高富帅'”、广西北流''八方爱心涌向英雄谢强华”、广东佛山“打工妹舍身救女童"、四川遂宁“激流中,他伸出生命的手”四篇报道,几位勇土中,既有14岁年轻的中学生,也有事业有成的“富二代”。他们.为这个时代树立了一个个崭新而可亲的榜样!⑤由是观之,见义勇为者留下美名,有利于弘扬正气,提振士气:有助于扬善抑恶,蔚然成风。舍生忘死、见义勇为,绝非什么“作秀”。就个人而言,要低调做人,但也要重视名节,这二者相辅相成,并不冲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向认为,人生在世,不,能欺世盗名,更不能骂名千载,但应向往流芳百世。美名善事,是美化大千世界的光与热,是消除社会毒瘤的白血球。我们要表扬那些救人于危难的勇敢者,而且要表彰那些在监督滥用公权、蝇营狗苟上不畏专横的爱国者。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样的“正能量”应该多多益善。(选自,2012年8月27日《人民日报》)【注】①''正能量",物理学名词。英国心理学家理查德•怀斯曼在《正能量》中,将人体比作一个能量场,通过激发内在潜能,可以使人表现出一个新的-自我,从而更加自信、更加充满活力。“正能量”指的是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②锁麟囊,绣有朝麟的“锦袋”“荷包”。③阴鹫(zhi),阴险凶狠。④蝴蝶效应,指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走的连锁反应。.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它是如何提出来的?.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论证过程。.文章第④段“最美”的内涵指什么?请介绍一个“最美”人物的事迹。.文章第④段主要采用了哪一种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参考答案】.见义勇为是社会上最美的“正能量”。文章通过引用名言及列举传统戏曲中众多见义勇为的英雄形象引出中心论点。.文章先引用名言、列举英雄形象引出中心论点;然后通过讲道理(或正反对比)、摆事实(举例子)进行论证;最后得出正能量’多多益善”的结论..无私奉献、正直善良、见义勇为:示例:鹤峰县坚守高寒山区乡村教育的最美女教师邓丽。.事例论证(举例子)。用具体的事例有力地论证了“见义勇为是社会上最美的'正能量这一中心论点。(2013湖北恩施)灾难铸就伟大的中国(2008年)本报评论员①5月19日至5月21日,长歌当哭,时间见证一个民族的哀伤。②自“5・12”灾难发生的那一刻起,汶川时间便以血泪生死来凝记,国人心情亦因大痛大悲而淤积。三天哀悼,让悲痛得以表达,也让坚忍得以持续。雪域高原、边陲海疆,繁华都市、偏僻县乡,汶川成为亿万中国人血脉同搏、泪水涌动之所在。13亿中国人以共同的悲伤共度刻骨铭心的瞬间,让罹难者生命在国家记忆里永存。③这三天里,人们看到的不只是举国同悲的恣肆泪水,更是万众一心的民族精神。“汶川不哭,,,“中国加油,,,大地震中穿越生死的深情呼唤,哀悼日里高亢悲壮的激昂呐喊,当是我们哀思过后凝聚力量的信心和源泉。而这一切,是进步的中国对生命价值的尊重,是发展的中国在人文精神上的回归,是历经磨难的中国在民族复兴征途上前所未有的凝聚力。④汶川作证,这一刻国家与人民同在。''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一线希望,百倍努力”,大震之后,党和政府始终如一的坚定信念,支撑着感天动地的举国大救援。第一时间公布信息,争分夺秒抢救生命,开放国际救援队进入灾区,设立哀悼日降半旗祭奠平民……对人民负责、对生命敬畏、对世界开放,反映了我们党执政理念的进步,让世界看到一个坚强自信、开放透明、以人为本的中国。⑤汶川作证,这一刻爱心与希望同在。日继之夜,生继之死。在这场新世纪以来死伤最为严重的地震灾难中,呈现于世界眼前的,不只是哀伤,更有生死瞬间的人性光辉。即使在死亡阴影笼罩的日子,那些爱与献身的故事仍给人以温暖的慰藉。父母张开双臂把生的机会留给孩子,老师俯身低首支撑生命的港湾……废墟下深沉壮阔的无私大爱,拓展了我们民族的精神疆界。⑥汶川作证,这一刻公民精神与国民意识同在。当家国受灾,同胞有难,亿万国人的集体道德感和现代公民意识被勃然唤醒。民间抢险突击队日夜兼程驰援灾区,救灾志愿者不避艰险奔赴一线,全国人民上下同心守望相助,10天10夜中华大地纵横千里的爱的足迹,让我们看到公民精神的成长、国民意识的重塑。⑦恩格斯说过,“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给国家新期待,给民族新精神,给公民新责任,对于历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而言,汶川大地震是一个悲壮的过去,更是一个伟大的开始。⑧希望与中国同在!(选自2008年5月22日《人民日报》).本文是作者针对2008年5月哪一件事发表的评论?作者所持的观点是什么?答: .文中哪一句话是对标题“灾难铸就伟大的中国”最好的阐释?答: .结合你当时的所闻所见,谈谈你对第③段画线句子的理解。答: .第⑤段说“废墟下深沉壮阔的无私大爱,拓展了我们民族的精神疆界。”请以父母、老师和学生为对象各举一个事例证明。父母: 老师: 学生: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证“灾难铸就伟大的中国”的?答: 【参考答案】(3分)国务院决定,2008年5月19日至21日为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全国哀悼日;让罹难者生命在国家记忆里永存•评分说明:第一点2分,第二点1分。(2分)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评分说明:答对给2分。(3分)用全国默哀、下半旗这样的隆重仪式来哀悼汶川大地震中罹难的平民百姓,体现了国家对生命价值的尊重,是社会进步和政治文明的表现。评分说明:大意正确即可。(3分)示例:父母:北川县城,被压在垮塌的房屋下的三岁小女孩宋欣宜,在已经逝去的父母身体翼护下与死神抗争了四十余个小时后获救;老师:在地震发生的一瞬间,谭千秋老师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死死地护着4个学生而自己却不幸遇难;学生:楼顶的水泥倒下来压在13岁的向孝廉同学身上,生死之间马健同学手刨4小时将其救出。评分说明:举一个例子给1分,以3分为限。(3分)国家与人民同在、爱心与希望同在、公民精神与国民意识同在。评分说明:一个方面1分,共3分。(08湖北恩施)记住回家的路(2006年)周国平生活在今日的世界上,心灵的宁静不易得。这个世界既充满着机会,也充满着压力。机会诱惑人去尝试,压力逼迫人去奋斗,都使人静不下心来。我不主张年轻人拒绝任何机会,逃避一切压力,以闭关自守的姿态面对世界。年轻的心灵本不该静如止水,波澜不起。世界是属于年轻人的,趁着年轻到广阔的世界上去闯荡一番,原是人生必要的经历。所须防止的只是,把自己完全交给了机会和压力去支配,在世界上风风火火或浑浑噩噩,迷失了回家的路途。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我的习惯是随便走走,好奇心驱使我去探寻这里的热闹的街巷和冷僻的角落。在这途中,难免暂时地迷路,但心中一定要有把握,自信能记起回住处的路线,否则便会感觉不踏实。我想,人生也是如此。你不妨在世界上闯荡,去建功创业,去探险猎奇,可是,你一定不要忘记了回家的路。这个家,就是你的自我,你自己的心灵世界。寻求心灵的宁静,前提是首先要有一个心灵。在理论上,人人都有一个心灵,但事实上却不尽然。有一些人,他们永远被外界的力量左右着,永远生活在喧闹的外部世界里,未尝有真正的内心生活。对于这样的人,心灵的宁静就无从谈起。一个人惟有关注心灵,才会因为心灵被扰乱而不安,才会有寻求心灵的宁静之需要。所以,具有过内心生活的禀赋,或者养成这样的习惯,这是最重要的。有此禀赋或习惯的人都知道,其实内心生活与外部生活并非互相排斥的,同一个人完全可能在两方面都十分丰富。区别在于,注重内心生活的人善于把外部生活的收获变成心灵的财富,缺乏此种禀赋或习惯的人则往往会迷失在外部生活中,人整个儿是散的。自我是一个中心点,一个人有了坚实的自我,他在这个世界上便有了精神的坐标,无论走多远都能够找到回家的路。换一个比方,我们不妨说,一个有着坚实的自我的人便仿佛有了一个精神的密友,他无论走到哪里都带着这个密友,这个密友将忠实地分享他的一切遭遇,倾听他的一切心语。如果一个人有自己的心灵追求,又在世界上闯荡了一番,有了相当的人生阅历,那么,他就会逐渐认识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世界无限广阔,诱惑永无止境,然而,属于每一个人的现实可能性终究是有限的。你不妨对一切可能性保持着开放的心态,因为那是人生魅力的源泉,但同时你也要早一些在世界之海上抛下自己的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领域。一个人不论伟大还是平凡,只要他顺应自己的天性,找到了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并且一心把自己喜欢做的事做得尽善尽美,他在这世界上就有了牢不可破的家园。于是,他不但会有足够的勇气去承受外界的压力,而且会有足够的清醒来面对形形色色的机会的诱惑。我们当然没有理由怀疑,这样的一个人必能获得生活的充实和心灵的宁静。(选自《周国平自选集》海南出版社)12、”记住回家的路”中“家”指的是:13、“机会诱惑人去尝试,压力逼迫人去奋斗」面对“机会”与“压力”,作者主张什么?不主张什么?14、研读③④两段,指出什么是“内心生活”?什么是“外部生活”?如何将外部生活的收获变成心灵的财富?15、“自我是一个中心点,一个人有了坚实的自我,他在这个世界上便有了精神的坐标,无论走多远都能够找到回家的路。"你怎样理解文中的这一句话?16、文章第③段是怎样层层深入地进行分析论证的?17、作者说:“一个人不论伟大还是平凡,只要他顺应自己的天性,找到了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并且一心把自己喜欢做的事做得尽善尽美,他在这世界上就有了牢不可破的家园。”你是否赞同作者的观点,为什么?【参考答案】12、(3分)就是自我,就是自己的心灵世界。说明:“自我”1分,“心灵世界”2分.13、(3分)主张年轻人趁着年轻到广阔的世界上去闯荡一番,防止把自己完全交给机会和压力去支配,以至迷失回家的路途;不主张年轻人拒绝任何机会,逃避一切压力,以闭关自守的姿态面对世界。说明:主张2分,不主张1分。14、(3分)“内心生活”是指坚实自我的心灵追求;“外部生活”是指闯荡世界的人生阅历:对一切可能性保持开放的心态,早一些在世界之海上抛下自己的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领域。说明:三问一问1分。15、(3分)一个人有自己的心灵追求,就会找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无论做什么事都不会迷失自我。说明:意思相近即可给3分。16、(3分)先提出一个具体的问题,然后针对这个问题举出实例,再对这个实例进行深入分析,最后得出结论。说明:只要分析正确,说得有道理即可给3分。17、(2分)赞同,一个人只要在遵守法律和社会公德的基础上“顺应自己的天性”做自己喜欢的事并且把它做得尽善尽美,就能获得生活的充实和心灵的宁静。不赞同,一个人如果全都“顺应自己的天性”做自己喜欢的事,忘却法律法规社会公德等方面的约束,不仅得不到“牢不可破的家园”,而且还会失去自我和心灵.说明:“赞同”或“不赞同”给1分,“赞同”或“不赞同”理由给1分。只要言之有理即可给分。(2006年湖北恩施中考试题)希望人能听懂大自然的语言(2005年)乔新生2004年岁末,印度洋发生空前的海啸,国际社会在积极展开救援行动的同时,也在反思:人类能否依靠自身力量躲过这场灾难?在种种不切实际的议论中,人类至上主义论调甚嚣尘上。有学者认为,只要依靠各国共同协作,建立完善的预警机制,就一定能避免类似悲剧发生。这种事后诸葛亮式的言论在许多大灾难后都出现过。其实,人类只是暂居在这个星球上,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只能在有限时间和空间里,改善生存质量,或在较短时间内,延续人类的存在。这是一种非常令人悲观的结局。当印度洋的海浪拍打着生命堤岸的时候,正是那些被人称作低等动物的小爬虫们率先逃离自己的家园。人类自称万物之灵,可是在灾难面前却一无所知。从人本主义到动物主义再到生态主义,人类认识不断飞跃着。但是,即使爱护动物和大自然,人类也是以改善自身生存质量为目的来对待自然万物的。这种自命不凡的本性,决定了人类言行不一,也决定了人类许许多多荒谬举动。在热带阳光下,人们赤诚相见,感受大自然的恩赐,可是转过身来,衣冠楚楚,又自相残杀。人类仿佛要印证,世界上从没有真正的动物主义和生态观念,有的只是人类需求与供给。在现时短暂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人们会妨碍他人得到同样的财富,正是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哲学,妨碍了人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