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中化学 2.1 物质的分类作业与测评(含解析)1_第1页
2020高中化学 2.1 物质的分类作业与测评(含解析)1_第2页
2020高中化学 2.1 物质的分类作业与测评(含解析)1_第3页
2020高中化学 2.1 物质的分类作业与测评(含解析)1_第4页
2020高中化学 2.1 物质的分类作业与测评(含解析)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PAGE10-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物质的分类一、选择题1.有关物质的分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只能有一种分类标准B.有多种分类标准C.分类标准不同,物质所属类别不同D.能用交叉分类法进行分类的物质也可以用树状分类法进行分类答案A解析同一物质可有多种分类标准.2.下列各组物质中,依次属于单质、酸、盐的一组是()A.干冰、石灰石、氧化钙B.氧气、盐酸、熟石灰C.水、烧碱、食盐D.液氧、硝酸、纯碱答案D解析A项,干冰为CO2,是化合物;石灰石是以碳酸钙为主要成分的混合物;氧化钙为氧化物,错误;B项,熟石灰为氢氧化钙,是碱,错误;C项,水为化合物,烧碱是碱,错误。3.符合如图中阴影部分的物质是()A.NaHCO3B.Cu2(OH)2CO3C.NaClD.Na2CO3答案D解析阴影部分是钠的碳酸盐,且是正盐,故为Na2CO3。4.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A.CaO、H2O、C2H5OH均为氧化物B.H2SO4、H3PO4、HNO3均为酸C.Ca(OH)2、Cu2(OH)2CO3均为碱D.空气、CuSO4·5H2O、碘酒均为混合物答案B解析A项,C2H5OH不是氧化物,错误;B项,三种均为含氧酸,正确;C项,Cu2(OH)2CO3属于盐,错误;D项,CuSO4·5H2O是纯净物,错误。5.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A.Ca→CaO→CaCl2B.NaOH→Na2CO3→NaClC.Cu→CuO→Cu(OH)2D.C→CO2→Na2CO3答案C解析C项中CuO→Cu(OH)2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6.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依据丁达尔效应可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与浊液B.胶体的本质特征是具有丁达尔效应C.雾是气溶胶,在阳光下可观察到丁达尔效应D.溶液中溶质粒子的运动有规律,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的运动无规律,即布朗运动答案C解析分散系是以分散质粒子大小来区分的,A错误;胶体的本质特征是其分散质的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B错误;雾是一种胶体,属于气溶胶,因此在阳光下可观察到丁达尔效应,C正确;溶液中的溶质粒子的运动是无规律的,D错误。7.FeCl3溶液、Fe(OH)3胶体共同具备的性质是()A.都呈透明的红褐色B.分散质颗粒直径相同C.都比较稳定,密封保存一段时间都不会产生沉淀D.当有光线透过时,都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答案C解析A项,FeCl3溶液呈黄色,错误;B项,溶液和胶体粒子的直径不同,胶体分散质颗粒直径大于溶液,错误;C项,胶体比较稳定,一般可以保存一段时间;溶液更稳定,正确;D项,胶体有丁达尔效应,溶液没有丁达尔效应,错误。8.血液可看成一种胶体,在实验中手不慎被玻璃划破,可用FeCl3溶液应急止血,其主要原因可能是()A.FeCl3溶液有杀菌消毒作用B.FeCl3溶液能使血液聚集沉降C.FeCl3溶液能产生Fe(OH)3沉淀堵住伤口D.FeCl3能使血液发生化学反应答案B解析特别要明确血液属于胶体,向其中加入电解质溶液——FeCl3溶液能够使血液发生聚沉而止血。9.用下列方法制备胶体:①0。5mol/L的BaCl2溶液和等体积的2mol/L的硫酸溶液混合振荡;②把1mL饱和的FeCl3溶液逐滴加入20mL沸水中;③1mol/LNaOH溶液滴到1mol/LFeCl3溶液中。其中可行的是()A.①②B.①③C.只有②D.①②③答案C解析胶体制备时对溶液浓度、反应时的操作、滴加试剂的顺序都有严格要求.①中H2SO4溶液浓度太大,会生成BaSO4沉淀,得不到BaSO4胶体;②是制备Fe(OH)3胶体的正确方法;③中NaOH溶液与FeCl3溶液浓度都太大,会得到Fe(OH)3沉淀。二、非选择题10.下列三组物质中,均有一种物质的类别与其他三种不同。①MgO、Na2O、CO2、CuO②HCl、H2O、H2SO4、HNO3③NaOH、Na2CO3、KOH、Cu(OH)2(1)三种物质依次是(填化学式):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2)这三种物质相互作用可生成一种新物质NaHCO3,该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考虑)。(3)写出物质C与足量稀硫酸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CO2'H2O'Na2CO3(2)化合反应(3)Na2CO3+H2SO4=Na2SO4+CO2↑+H2O解析①中CO2是酸性氧化物,其余是碱性氧化物;②中H2O是氧化物,其余是酸;③中Na2CO3是盐,其余是碱。11.同学们吃的零食的包装袋中经常有一个小纸袋,上面写着“干燥剂”,其主要成分是生石灰(CaO).(1)生石灰属于哪种类别的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生石灰可作干燥剂的理由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生石灰还可以跟哪些类别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小纸袋中的物质能否长期持续地作干燥剂?________。答案(1)金属氧化物(2)CaO+H2O=Ca(OH)2(3)CaO还可与酸反应CaO+2HCl=CaCl2+H2O(4)不能12.在稀硫酸、二氧化碳、铜片、食盐、生石灰、一氧化碳、纯碱溶液、铁片和木炭粉9种物质间存在下面的相互关系,选择①~⑤中适当的物质,使有连线的两物质能发生反应。(1)请推断它们的化学式分别为: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2)写出下列序号之间的化学方程式:①和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和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和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和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FeH2SO4CO2CaONa2CO3(2)Fe+H2SO4=FeSO4+H2↑CaO+H2SO4=CaSO4+H2ONa2CO3+H2SO4=Na2SO4+CO2↑+H2OCO2+CaO=CaCO3解析根据单质①能和酸②发生化学反应,推知①应为活泼金属单质即为铁,而酸只有稀H2SO4,即②为稀硫酸,则氧化物④应为金属氧化物CaO,则氧化物③为酸性氧化物,即CO2,⑤属于盐且其溶液既能与H2SO4反应,又能与CaO反应,则⑤应为Na2CO3.13.用白磷还原法可制得一种金的分散系,该分散系在临床诊断及药物检测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其操作步骤如下:①取20%白磷的乙醚溶液0。5mL,加蒸馏水60mL。②先滴加1%氯化金水溶液0.75mL,再滴加0.1mol·L-1的K2CO3溶液0。6mL,振荡变成棕红色。③加热煮沸至溶液变成透明红色。④分离提纯,除去无机溶质。所得分散系中,金颗粒直径为5~12nm.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分散系属于________,其分散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一束强光照射该分散系,从侧面可看到__________________。(3)步骤④的分离方法是__________。(4)所得红色液体________(填“能”或“不能”)继续加热.答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