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税务稽查的实施课件_第1页
企业税务稽查的实施课件_第2页
企业税务稽查的实施课件_第3页
企业税务稽查的实施课件_第4页
企业税务稽查的实施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验二

税务稽查试验二税务稽查一、税务稽查的概况介绍(一)税务稽查的职能与任务1、税务稽查的职能(1)监督(2)惩处(3)教育职能2、税务稽查的任务(1)收集税收违法事实的证据(2)查明税务违法事实,认定税务违法性质(3)查获税务违法者应纳税款,处理税务违法行为(4)保护国家税收利益和纳税人及其他当事人的合法权利一、税务稽查的概况介绍(一)税务稽查的职能与任务1、税务稽查(三)税务稽查的管辖

1、职能管辖

2、地域管辖

3、级别管辖1、日常稽查2、专项稽查3、专案稽查(二)税务稽查的种类

(三)税务稽查的管辖1、职能管辖1、日常稽查(二)税务二、税务稽查选案

(一)选案的方法

1、人工选案

2、计算机选案

(二)税务稽查计划

1、税务稽查年度计划

二、税务稽查选案(一)选案的方法1、人工选案(二(三)选案指标的管理和选案前的分析

1、选案指标的确定(1))选案资料来源

A、计算机贮存资料

B、财务报表资料

C、外部信息资料

D、税务稽查发现资料

(三)选案指标的管理和选案前的分析1、选案指标的确定2、确定选案指标和参数A、流转税类指标:销售收入应纳增值税销售税金负担率期未留抵税款B、纳税申报指标:累计两次不申报

连续三个月无税或负税申报

累计六个月无税或负税申报

C、财务会计类指标:销售利润

销售利润率

存货余额等

2、确定选案指标和参数A、流转税类指标:销售收入

3、选案前的分析

A、一般纳税人期初存货认定、动用情况;

B、先征税后返回执行情况;

C、重点税源户情况;

D、一般纳税人申报情况;(四)税务稽查选案的实施

1、确定选案方法

2、确定选案指标和重点指标3、选案前的分析A、一般纳税人期初存货认定、3、进行案头审计产生纳税异常情况,确定待查纳税人,填写《稽查项目书》,报经主管局长审核批准,正式确认稽查对象。

4、将《税务稽查任务通知书》和《待查纳税人清册》及其有关附件资料送达稽查实施部门签收5、对于不属本局管辖的稽查案源,填制《税务案件转、批办单》,将案件有关资料转给管辖机构办理。3、进行案头审计产生纳税异常情况,确定待查纳税人,填写《稽查6、对选案确认已达税务违法案件立案标准的案源,填制《立案审批表》予以立案,并报主管局长审核批准。7、登录《税务稽查实施台帐》和《税务稽查质量台帐》,以全程监督税务稽查的实施和作为量化与考核稽查任务完成的依据。6、对选案确认已达税务违法案件立案标准的案源,填制《立案审批三、税务稽查实施(一)税务稽查的权限和法律限制

(1)查账权

(2)场地检查权

(3)责成提供资料权

(4)询问权

(5)查证权

(6)检查银行存款账户权

行使检查权限应当注意:一要正确执行检查程序

二要正确实施检查手段

三要正确运用执法权力

三、税务稽查实施(一)税务稽查的权限和法律限制(二)税务稽查实施前的准备工作

1、成立工作组

2、学习有关文件

3、检查前的调查

(1)收集整理被查对象的有关征管资料

(2)研究被查对象的生产经营和财务状况

(3)审查分析被查对象的会计报告

(4)拟订税务检查方案(稽查提纲)

(5)发出检查通知书

(二)税务稽查实施前的准备工作1、成立工作组(三)税务检查的具体实施

1、围绕检查事项进行调整

2、检查会计资料及实物

3.收集税务检查证据。

(三)税务检查的具体实施1、围绕检查事项进行调整(四)税务稽查的立案

1、税务稽查立案的条件和标准条件(1)有一定税务违法事实;(2)有明确的税务违法人;(3)依法应当或者需要追究其违法责任;(4)属于税务机关的管辖范围;立案标准

(四)税务稽查的立案1、税务稽查立案的条件和标准(3)私自印制、伪造、倒卖、非法代开、虚开发票,非法携带、邮寄、运输或者存放空白发票,伪造、私自制作发票监制章、发票防伪专用品的;

(4)其他税务机关认为需要立案查处的。2、立案的依据(1)单位或个人的举报材料(2)同级政府有关部门转办涉税案件的材料(3)上级交办和情报交换的涉税案件材料(4)本级税务机关发现的涉税案件材料(3)私自印制、伪造、倒卖、非法代开、虚开发票,非法携(四)税务稽查的取征

1、稽查调查取证的获取要求

(1)证据的收集工作必须由税务机关二名(含)以上具有税务行政执法资格的人员进行;

(2)税务案件证据的收集地点应在被查对象或相关人员的业务场所、税务机关的办公场所进行。被检查或被调查人提请,经税务机关许可,证据收集也可在第三地进行。

(3)税务案件证据的收集由税务机关的检查人员在税务检查过程中依法定程序、权限和条件进行;

(四)税务稽查的取征1、稽查调查取证的获取要求(4)调查取证所获资料要遵守保密法定原则

2、税务稽查证据的种类与特征

(1)种类①书证;

②物证;

③视听资料;

④证人证言;

⑤当事人的陈述;⑥鉴定结论;⑦现场笔录

(2)特征①关联性②合法性

③真实性。

2、税务稽查证据的种类与特征3、税务稽查证据的制作(收集)要求(1)书证的制作要求:《规程》第二十四条

①原件需要提取与案件有关资料原件的,可以用统一的《发票换票证》换取发票原件或者《提取证据专用收据》提取有关资料;②复制、影印件

3、税务稽查证据的制作(收集)要求(2)物证收集物证时,应当收集原物。若收集原物确有困难时,可以收集与原物核对无误的复制件或证明该物证的照片、录像等其它具有证明效力的证据。原物为数量较多的种类物时,可收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分,并辅以《现场笔录》等加以佐证。(3)视听资料

(2)物证(4)证人证言的制作要求

《规程》第二十三条

税务检查中需要证人作证的,应当事先了解证人和当事人之间的利害关系和对案件的了解程度,并告知不如实提供情况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5)当事人陈述

(4)证人证言的制作要求《规程》第二十三条

(6)《询问(调查)笔录》的制作要求①询问前应向被询问人发出或者出示《询问通知书》②制作《询问(调查)笔录》,检查人员应询问当事人实施与案件有关行为的动机、目的、手段、结果等,并要求其对被查出的违法事实进行确认;对与案件相关的其他人员应重点询问其所感知的案件事实情况。③《询问(调查)笔录》应当用钢笔或毛笔书写、制作

(6)《询问(调查)笔录》的制作要求④《询问(调查)笔录》固定格式部分应逐项填写清楚。正文部分采用问答形式。记录询问内容要真实、准确、详细、具体,不得随意取舍。对证人提供的物证、书证,要在记录中反映出来并记明证据的来源。询问人出示证据提问,也必须写明出示何物;⑤询问结束,应将笔录交由被询问人核对,对没有阅读能力的,应向其宣读。如被询问人认为笔录有遗漏或者差错,应允许其补充或改正。修改过的笔录,应当由当事人在改动处签章或者押印。被询问人认为笔录无误的,要在笔录的每页签名或者押印;当事人拒绝的,应当注明;询问人、记录人、被询问人要在笔录末尾签署日期并签名,询问人与记录人不得互相代签。

④《询问(调查)笔录》固定格式部分应逐项填写清楚。正文部分采(7)现场笔录的要求现场笔录必须由税务检查人员当场制作,不得由他人代为制作,也不得事后补作。

(8)鉴定结论的要求内容欠缺或鉴定结论不明确的,税务机关可要求鉴定部门予以说明、补充鉴定或重新鉴定。(7)现场笔录的要求(8)鉴定结论的要求制作(收集)稽查证据中应当注意:

(1)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经税务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先行登记保存,并应当及时作出处理决定,在此期间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不得销毁或者转移证据。(2)税务检查人员对收集的证据应审查核实,对有疑问或有遗漏的,必须消除疑问或者补充证据。(3)需要收集的证据在异地的,可以书面委托证据所在地税务机关收集。受托税务机关应当在收到委托书后,按照委托要求及时完成证据收集工作,送交委托税务机关。受托税务机关不能完成委托内容的,应当告知委托的税务机关并书面说明原因。

(4)当事人向税务机关提供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形成的证据,应当说明来源,经所在国公证机关证明,并经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该国使领馆认证,或者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证据所在国订立的有关条约中规定的证明手续。

制作(收集)稽查证据中应当注意:(1)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5)当事人向税务机关提供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内形成的证据,应当办理有关证明手续。(5)当事人向税务机关提供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澳4、不能作为定案依据的证据①严重违反法定程序收集的证据;②以偷拍、偷录、窃听等手段获取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证据;③以利诱、欺诈、胁迫、暴力等不正当手段获取的证据;④非法剥夺当事人依法享有的陈述、申辩或者听证权利所取得的证据;⑤复制件或者复制品未经原件、原物保存单位和个人签章认可,又无其他证据印证的证据;

4、不能作为定案依据的证据⑥经过技术处理而无法辨别真伪的证据;⑦不能正确表达意志的证人提供的证言;⑧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以外或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形成的未办理法定证明手续的证据;⑨不具备合法性和真实性的其他证据。⑥经过技术处理而无法辨别真伪的证据;5、下列证据不能单独作为定案依据:(1)未成年人所作的与其年龄和智力状况不相适应的证言;(2)与被查对象有亲属关系、利益关系或其它密切关系的证人所作的对该被查对象有利的证言,或者与被查对象有不利关系的证人所作的对该被查对象不利的证言;(3)难以识别是否经过修改的视听材料;(4)证据被改动,当事人不予认可的;(5)其它不能单独作为定案依据的证据。5、下列证据不能单独作为定案依据:6、税务稽查证据证明力大小的认定证明同一事实的多个证据,其证明效力一般可按下列情形分别认定:(1)国家机关以及其它职能部门依职权制作的公文文书优于其它书证;(2)鉴定结论、现场笔录、档案材料以及经过公证或登记的书证优于其他书证、视听材料和证人证言;(3)原件、原物优于其复印件、复制品;(4)法定鉴定部门的鉴定结论优于其它鉴定部门的鉴定结论;

6、税务稽查证据证明力大小的认定7、税务稽查证据的审查A、证据关联性的审查:①证据与案件事实之间有无客观联系;②证据与案件事实之间联系的形式和性质;③证据与案件事实之间联系的确定性程度。B、证据合法性的审查:①主体是否符合法定要求;②形式是否符合法定要求;③程序是否合法;④手段是否合法。7、税务稽查证据的审查C、证据真实性的审查①证据形成的原因;②发现证据时的客观环境;③证据是否为原件、原物,复印件、复制品与原件、原物是否相符;④提供证据的人或证人与当事人是否具有亲属关系、利害关系或其他密切关系;⑤影响证据真实性的其其它因素.C、证据真实性的审查(六)《税务检查工作底稿》的编制1、种类——按其职能分为(1)税务稽查业务管理工作底稿包括:税务稽查计划(包括稽查程序、稽查日程)、工作事项表、备忘录、查账日记工作底稿等。(2)稽查证据工作底稿。包括计算表工作底稿、账户调整工作表、帐目调节表工作底稿、分类工作底稿等。(六)《税务检查工作底稿》的编制1、种类——按其职能分为2、编制的要求(1)编制的目的明确(2)工作底稿中所列资料应当详实、准确(3)表中所列项目应具体完整应逐笔如实记录发现的问题及所涉及的帐户、记账凭证、金额等细节(4)检查结束时,检查人员应将工作底稿交由被查对象有关负责人逐栏核对认可,签注“属实无误”字样并盖章。2、编制的要求(七)税务稽查中的税收保全措施1、限期交纳税款2、纳税担保3、冻结存款4、阻止处境3、工作底稿的复核(1)复核工作底稿的编制是否符合规定,其内容和稽查报告是否一致(2)复核工作底稿的内容是否完备(3)复核工作底稿中所记录的内容和收集的有关证据,对形成稽查报告是否有充分的说明力(七)税务稽查中的税收保全措施3、工作底稿的复核(八)《税务稽查报告》的制作1、《税务稽查报告》的内容2、《税务稽查报告》的编制要求(1)内容应真实、具体(2)数据计算准确可靠(3)态度客观明朗,结论慎重准确(4)要详细描述稽查出的纳税人违法事实①按照分类顺序发映纳税人违反税收法规的事实②注明反映违法事实的原始会计记录;③考虑到对违法行为定性和处理的需要,要具体写明纳税人违法行为的目的、手段、情节和违法行为所造成实际后果;④对选案中作出的案件提示获要求要有完整具体的要求;⑤分税种完整列示违法事实涉及的金额和税款。(八)《税务稽查报告》的制作1、《税务稽查报告》的内容(九)税务稽查实施的终结1、立案的税务稽查案件2、未经立案的税务稽查案件(1)检查完毕未发现问题;——《税务稽查结论》(2)检查发现问题但未立案的——简易程序处理(3)检查发现问题且立案的(九)税务稽查实施的终结四、税务稽查审理(一)审理和对象条件1、对象立案查处的各类税务违法案件2、条件(1)必须经过立案稽查并实施稽查完毕(2)被稽查对象的税收违法事实已经查清,证据确凿、充分、完整和齐备(3)送审案件在程序上必须合法、规范四、税务稽查审理(一)审理和对象条件(二)审理时限和终审权的确定1、审理时限《稽查工作规程》第四十四条的规定,审理人员必须在接到送审材料次日起10天内审理完毕,但下列时间不计算在内:(1)稽查人员增补证据资料时间或审理返回补充稽查时间;(2)就有关政策和业务问题书面请示上级答复期间的时间;(3)因审理案件在审理环节直接发函协查或外调的时间;(4)符合集体审理标准的案件,报送集体审理的时间;(5)报送案件审理委员会集体审理和定案的时间。(二)审理时限和终审权的确定2、待审案件的终审权限确定(1)审理部门的会审(2)稽查局局长会议的会审(3)案件审理委员会的会审2、待审案件的终审权限确定(三)稽查审理的内容1、违法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凿、数据是否准确、资料是否齐全2、适用的税收法律、法规规章是否得当3、是否符合法定程序(1)检查实施程序的审查(2)回避制度执行情况的审查(3)取征程序的审查(4)税收保全程序的审查4、拟定的处理意见是否得当(三)稽查审理的内容总结:税务机关的告知义务

第一,执法内容、时间等的告知义务第二,执法者身份的告知义务第三,税收行政处罚告知义务

1.处罚依据与理由的告知

2.纳税人权利等的告知3.行政处罚内容的告知第四,其他告知义务

1.行政复议的告知义务2.减免税中的告知义务

3.税收举报中的告知义务

总结:(四)稽查审理的终结

1、同意《税务稽查报告》2、补正《税务稽查报告》3、不同意《税务稽查报告》

(五)税务稽查的听证程序1、听证的适用范围2、听证的内容(四)稽查审理的终结(五)税务稽查的听证程序(六)涉税案件的移送

1.纳税人偷税数额占应纳税额得百分之十以上且偷税数额在一万元以上的;或者因偷税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行政处罚又偷税的;

2.扣缴义务人采取非法手段,不缴或少缴已扣、已收税款的,数额占应缴税额百分之十以上且数额在一万元以上的;

3.纳税人欠缴应纳税款,采取转移或隐匿手段,致使税务机关无法追缴欠税的数额在一万元以上的;

4.纳税人采取欺骗手段,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数额在一万元以上的;

5.以暴力威胁拒不缴纳税款的;

(六)涉税案件的移送6.虚开、伪造和非法出售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虚开、伪造、擅自制造、出售可以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发票构成犯罪的包括: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虚开用于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发票,虚开的税款数额在一万元以上或者致使国家税款被骗在五千元以上的;(2)伪造或者出售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25份以上或者票面累计在十万元以上的;(3)非法出售增值税专用发票25份以上或者票面累计在十万元以上的;6.虚开、伪造和非法出售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虚开、伪造、擅自(4)非法购买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购买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25份以上或者票面累计在十万元以上的;(5)伪造、擅自制造伪造或者出售伪造、擅自制造的可以用于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非增值税专用发票50份以上的;(6)伪造、擅自制造伪造或者出售伪造、擅自制造的不具有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功能的普通发票50份以上的;(7)非法出售可以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发票50份以上的;(8)非法出售普通发票50份以上的。(4)非法购买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购买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2五、税务处理决定的执行(一)税务文书的送达1、直接送达2、留置送达3、委托送达4、邮寄送达5、公告送达五、税务处理决定的执行(二)税务处理决定的强制执行

1、税务行政强制执行的条件

2、税收强制执行的对象(1)税收强制执行的被执行人(当事人)包括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纳税担保人和未按规定办理税务登记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以及临时从事经营的纳税人。(2)采用税务行政强制执行措施一般是适用于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纳税担保人和未按规定办理税务登记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以及临时从事经营的纳税人应缴未缴的税款和滞纳金。如果税务当事人对税务机关的处罚决定逾期不申请行政复议的,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的,作出处罚决定的税务机关可以采取强制执行措施。

(二)税务处理决定的强制执行

3、税收强制执行的方式

(1)扣缴税款(2)拍卖、变卖扣押、查封的商品、货物、财产

3、税收强制执行的方式4、应当注意的问题(1)适用范围仅限于未按照规定的期限缴纳或解缴税款,经责令限期缴纳,逾期仍未缴纳的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纳税担保人。不包括非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2)必须坚持告戒在先的原则(3)未缴纳的滞纳金同时强制执行(4)扣押、查封、拍卖应当以应纳税款为限。对于被执行人本人及其所抚养家属维持必需生活的住房和用品应当予以保留,不得对其扣押、查封和拍卖。(5)对拍卖收入超过应抵缴税款、滞纳金和保管、拍卖费用的部分,税务机关应退还给当事人;对不足抵缴税款、滞纳金的,税务机关应依法补征。4、应当注意的问题试验二

税务稽查试验二税务稽查一、税务稽查的概况介绍(一)税务稽查的职能与任务1、税务稽查的职能(1)监督(2)惩处(3)教育职能2、税务稽查的任务(1)收集税收违法事实的证据(2)查明税务违法事实,认定税务违法性质(3)查获税务违法者应纳税款,处理税务违法行为(4)保护国家税收利益和纳税人及其他当事人的合法权利一、税务稽查的概况介绍(一)税务稽查的职能与任务1、税务稽查(三)税务稽查的管辖

1、职能管辖

2、地域管辖

3、级别管辖1、日常稽查2、专项稽查3、专案稽查(二)税务稽查的种类

(三)税务稽查的管辖1、职能管辖1、日常稽查(二)税务二、税务稽查选案

(一)选案的方法

1、人工选案

2、计算机选案

(二)税务稽查计划

1、税务稽查年度计划

二、税务稽查选案(一)选案的方法1、人工选案(二(三)选案指标的管理和选案前的分析

1、选案指标的确定(1))选案资料来源

A、计算机贮存资料

B、财务报表资料

C、外部信息资料

D、税务稽查发现资料

(三)选案指标的管理和选案前的分析1、选案指标的确定2、确定选案指标和参数A、流转税类指标:销售收入应纳增值税销售税金负担率期未留抵税款B、纳税申报指标:累计两次不申报

连续三个月无税或负税申报

累计六个月无税或负税申报

C、财务会计类指标:销售利润

销售利润率

存货余额等

2、确定选案指标和参数A、流转税类指标:销售收入

3、选案前的分析

A、一般纳税人期初存货认定、动用情况;

B、先征税后返回执行情况;

C、重点税源户情况;

D、一般纳税人申报情况;(四)税务稽查选案的实施

1、确定选案方法

2、确定选案指标和重点指标3、选案前的分析A、一般纳税人期初存货认定、3、进行案头审计产生纳税异常情况,确定待查纳税人,填写《稽查项目书》,报经主管局长审核批准,正式确认稽查对象。

4、将《税务稽查任务通知书》和《待查纳税人清册》及其有关附件资料送达稽查实施部门签收5、对于不属本局管辖的稽查案源,填制《税务案件转、批办单》,将案件有关资料转给管辖机构办理。3、进行案头审计产生纳税异常情况,确定待查纳税人,填写《稽查6、对选案确认已达税务违法案件立案标准的案源,填制《立案审批表》予以立案,并报主管局长审核批准。7、登录《税务稽查实施台帐》和《税务稽查质量台帐》,以全程监督税务稽查的实施和作为量化与考核稽查任务完成的依据。6、对选案确认已达税务违法案件立案标准的案源,填制《立案审批三、税务稽查实施(一)税务稽查的权限和法律限制

(1)查账权

(2)场地检查权

(3)责成提供资料权

(4)询问权

(5)查证权

(6)检查银行存款账户权

行使检查权限应当注意:一要正确执行检查程序

二要正确实施检查手段

三要正确运用执法权力

三、税务稽查实施(一)税务稽查的权限和法律限制(二)税务稽查实施前的准备工作

1、成立工作组

2、学习有关文件

3、检查前的调查

(1)收集整理被查对象的有关征管资料

(2)研究被查对象的生产经营和财务状况

(3)审查分析被查对象的会计报告

(4)拟订税务检查方案(稽查提纲)

(5)发出检查通知书

(二)税务稽查实施前的准备工作1、成立工作组(三)税务检查的具体实施

1、围绕检查事项进行调整

2、检查会计资料及实物

3.收集税务检查证据。

(三)税务检查的具体实施1、围绕检查事项进行调整(四)税务稽查的立案

1、税务稽查立案的条件和标准条件(1)有一定税务违法事实;(2)有明确的税务违法人;(3)依法应当或者需要追究其违法责任;(4)属于税务机关的管辖范围;立案标准

(四)税务稽查的立案1、税务稽查立案的条件和标准(3)私自印制、伪造、倒卖、非法代开、虚开发票,非法携带、邮寄、运输或者存放空白发票,伪造、私自制作发票监制章、发票防伪专用品的;

(4)其他税务机关认为需要立案查处的。2、立案的依据(1)单位或个人的举报材料(2)同级政府有关部门转办涉税案件的材料(3)上级交办和情报交换的涉税案件材料(4)本级税务机关发现的涉税案件材料(3)私自印制、伪造、倒卖、非法代开、虚开发票,非法携(四)税务稽查的取征

1、稽查调查取证的获取要求

(1)证据的收集工作必须由税务机关二名(含)以上具有税务行政执法资格的人员进行;

(2)税务案件证据的收集地点应在被查对象或相关人员的业务场所、税务机关的办公场所进行。被检查或被调查人提请,经税务机关许可,证据收集也可在第三地进行。

(3)税务案件证据的收集由税务机关的检查人员在税务检查过程中依法定程序、权限和条件进行;

(四)税务稽查的取征1、稽查调查取证的获取要求(4)调查取证所获资料要遵守保密法定原则

2、税务稽查证据的种类与特征

(1)种类①书证;

②物证;

③视听资料;

④证人证言;

⑤当事人的陈述;⑥鉴定结论;⑦现场笔录

(2)特征①关联性②合法性

③真实性。

2、税务稽查证据的种类与特征3、税务稽查证据的制作(收集)要求(1)书证的制作要求:《规程》第二十四条

①原件需要提取与案件有关资料原件的,可以用统一的《发票换票证》换取发票原件或者《提取证据专用收据》提取有关资料;②复制、影印件

3、税务稽查证据的制作(收集)要求(2)物证收集物证时,应当收集原物。若收集原物确有困难时,可以收集与原物核对无误的复制件或证明该物证的照片、录像等其它具有证明效力的证据。原物为数量较多的种类物时,可收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分,并辅以《现场笔录》等加以佐证。(3)视听资料

(2)物证(4)证人证言的制作要求

《规程》第二十三条

税务检查中需要证人作证的,应当事先了解证人和当事人之间的利害关系和对案件的了解程度,并告知不如实提供情况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5)当事人陈述

(4)证人证言的制作要求《规程》第二十三条

(6)《询问(调查)笔录》的制作要求①询问前应向被询问人发出或者出示《询问通知书》②制作《询问(调查)笔录》,检查人员应询问当事人实施与案件有关行为的动机、目的、手段、结果等,并要求其对被查出的违法事实进行确认;对与案件相关的其他人员应重点询问其所感知的案件事实情况。③《询问(调查)笔录》应当用钢笔或毛笔书写、制作

(6)《询问(调查)笔录》的制作要求④《询问(调查)笔录》固定格式部分应逐项填写清楚。正文部分采用问答形式。记录询问内容要真实、准确、详细、具体,不得随意取舍。对证人提供的物证、书证,要在记录中反映出来并记明证据的来源。询问人出示证据提问,也必须写明出示何物;⑤询问结束,应将笔录交由被询问人核对,对没有阅读能力的,应向其宣读。如被询问人认为笔录有遗漏或者差错,应允许其补充或改正。修改过的笔录,应当由当事人在改动处签章或者押印。被询问人认为笔录无误的,要在笔录的每页签名或者押印;当事人拒绝的,应当注明;询问人、记录人、被询问人要在笔录末尾签署日期并签名,询问人与记录人不得互相代签。

④《询问(调查)笔录》固定格式部分应逐项填写清楚。正文部分采(7)现场笔录的要求现场笔录必须由税务检查人员当场制作,不得由他人代为制作,也不得事后补作。

(8)鉴定结论的要求内容欠缺或鉴定结论不明确的,税务机关可要求鉴定部门予以说明、补充鉴定或重新鉴定。(7)现场笔录的要求(8)鉴定结论的要求制作(收集)稽查证据中应当注意:

(1)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经税务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先行登记保存,并应当及时作出处理决定,在此期间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不得销毁或者转移证据。(2)税务检查人员对收集的证据应审查核实,对有疑问或有遗漏的,必须消除疑问或者补充证据。(3)需要收集的证据在异地的,可以书面委托证据所在地税务机关收集。受托税务机关应当在收到委托书后,按照委托要求及时完成证据收集工作,送交委托税务机关。受托税务机关不能完成委托内容的,应当告知委托的税务机关并书面说明原因。

(4)当事人向税务机关提供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形成的证据,应当说明来源,经所在国公证机关证明,并经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该国使领馆认证,或者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证据所在国订立的有关条约中规定的证明手续。

制作(收集)稽查证据中应当注意:(1)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5)当事人向税务机关提供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内形成的证据,应当办理有关证明手续。(5)当事人向税务机关提供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澳4、不能作为定案依据的证据①严重违反法定程序收集的证据;②以偷拍、偷录、窃听等手段获取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证据;③以利诱、欺诈、胁迫、暴力等不正当手段获取的证据;④非法剥夺当事人依法享有的陈述、申辩或者听证权利所取得的证据;⑤复制件或者复制品未经原件、原物保存单位和个人签章认可,又无其他证据印证的证据;

4、不能作为定案依据的证据⑥经过技术处理而无法辨别真伪的证据;⑦不能正确表达意志的证人提供的证言;⑧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以外或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形成的未办理法定证明手续的证据;⑨不具备合法性和真实性的其他证据。⑥经过技术处理而无法辨别真伪的证据;5、下列证据不能单独作为定案依据:(1)未成年人所作的与其年龄和智力状况不相适应的证言;(2)与被查对象有亲属关系、利益关系或其它密切关系的证人所作的对该被查对象有利的证言,或者与被查对象有不利关系的证人所作的对该被查对象不利的证言;(3)难以识别是否经过修改的视听材料;(4)证据被改动,当事人不予认可的;(5)其它不能单独作为定案依据的证据。5、下列证据不能单独作为定案依据:6、税务稽查证据证明力大小的认定证明同一事实的多个证据,其证明效力一般可按下列情形分别认定:(1)国家机关以及其它职能部门依职权制作的公文文书优于其它书证;(2)鉴定结论、现场笔录、档案材料以及经过公证或登记的书证优于其他书证、视听材料和证人证言;(3)原件、原物优于其复印件、复制品;(4)法定鉴定部门的鉴定结论优于其它鉴定部门的鉴定结论;

6、税务稽查证据证明力大小的认定7、税务稽查证据的审查A、证据关联性的审查:①证据与案件事实之间有无客观联系;②证据与案件事实之间联系的形式和性质;③证据与案件事实之间联系的确定性程度。B、证据合法性的审查:①主体是否符合法定要求;②形式是否符合法定要求;③程序是否合法;④手段是否合法。7、税务稽查证据的审查C、证据真实性的审查①证据形成的原因;②发现证据时的客观环境;③证据是否为原件、原物,复印件、复制品与原件、原物是否相符;④提供证据的人或证人与当事人是否具有亲属关系、利害关系或其他密切关系;⑤影响证据真实性的其其它因素.C、证据真实性的审查(六)《税务检查工作底稿》的编制1、种类——按其职能分为(1)税务稽查业务管理工作底稿包括:税务稽查计划(包括稽查程序、稽查日程)、工作事项表、备忘录、查账日记工作底稿等。(2)稽查证据工作底稿。包括计算表工作底稿、账户调整工作表、帐目调节表工作底稿、分类工作底稿等。(六)《税务检查工作底稿》的编制1、种类——按其职能分为2、编制的要求(1)编制的目的明确(2)工作底稿中所列资料应当详实、准确(3)表中所列项目应具体完整应逐笔如实记录发现的问题及所涉及的帐户、记账凭证、金额等细节(4)检查结束时,检查人员应将工作底稿交由被查对象有关负责人逐栏核对认可,签注“属实无误”字样并盖章。2、编制的要求(七)税务稽查中的税收保全措施1、限期交纳税款2、纳税担保3、冻结存款4、阻止处境3、工作底稿的复核(1)复核工作底稿的编制是否符合规定,其内容和稽查报告是否一致(2)复核工作底稿的内容是否完备(3)复核工作底稿中所记录的内容和收集的有关证据,对形成稽查报告是否有充分的说明力(七)税务稽查中的税收保全措施3、工作底稿的复核(八)《税务稽查报告》的制作1、《税务稽查报告》的内容2、《税务稽查报告》的编制要求(1)内容应真实、具体(2)数据计算准确可靠(3)态度客观明朗,结论慎重准确(4)要详细描述稽查出的纳税人违法事实①按照分类顺序发映纳税人违反税收法规的事实②注明反映违法事实的原始会计记录;③考虑到对违法行为定性和处理的需要,要具体写明纳税人违法行为的目的、手段、情节和违法行为所造成实际后果;④对选案中作出的案件提示获要求要有完整具体的要求;⑤分税种完整列示违法事实涉及的金额和税款。(八)《税务稽查报告》的制作1、《税务稽查报告》的内容(九)税务稽查实施的终结1、立案的税务稽查案件2、未经立案的税务稽查案件(1)检查完毕未发现问题;——《税务稽查结论》(2)检查发现问题但未立案的——简易程序处理(3)检查发现问题且立案的(九)税务稽查实施的终结四、税务稽查审理(一)审理和对象条件1、对象立案查处的各类税务违法案件2、条件(1)必须经过立案稽查并实施稽查完毕(2)被稽查对象的税收违法事实已经查清,证据确凿、充分、完整和齐备(3)送审案件在程序上必须合法、规范四、税务稽查审理(一)审理和对象条件(二)审理时限和终审权的确定1、审理时限《稽查工作规程》第四十四条的规定,审理人员必须在接到送审材料次日起10天内审理完毕,但下列时间不计算在内:(1)稽查人员增补证据资料时间或审理返回补充稽查时间;(2)就有关政策和业务问题书面请示上级答复期间的时间;(3)因审理案件在审理环节直接发函协查或外调的时间;(4)符合集体审理标准的案件,报送集体审理的时间;(5)报送案件审理委员会集体审理和定案的时间。(二)审理时限和终审权的确定2、待审案件的终审权限确定(1)审理部门的会审(2)稽查局局长会议的会审(3)案件审理委员会的会审2、待审案件的终审权限确定(三)稽查审理的内容1、违法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凿、数据是否准确、资料是否齐全2、适用的税收法律、法规规章是否得当3、是否符合法定程序(1)检查实施程序的审查(2)回避制度执行情况的审查(3)取征程序的审查(4)税收保全程序的审查4、拟定的处理意见是否得当(三)稽查审理的内容总结:税务机关的告知义务

第一,执法内容、时间等的告知义务第二,执法者身份的告知义务第三,税收行政处罚告知义务

1.处罚依据与理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